CN117939589A -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9589A
CN117939589A CN202211738572.0A CN202211738572A CN117939589A CN 117939589 A CN117939589 A CN 117939589A CN 202211738572 A CN202211738572 A CN 202211738572A CN 117939589 A CN117939589 A CN 117939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information
wake
data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8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1221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880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9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9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或所述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第二部分时,所述第一设备唤醒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该方法能够降低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Description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端设备(比如,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的功耗对于用户体验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工业界提出了一种新的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机架构来降低接收端设备的功耗: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机被分成主接收机和唤醒接收机。其中,在接收端设备处于连接模式(connected mode)时,主接收机处于开启状态,并通过主链路(main radio)收发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比如,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等);而在接收端设备处于空闲模式(idlemode)时,主接收机进入睡眠状态,而唤醒接收机处于开启状态,并通过唤醒链路(Wake UpRadio,WUR)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唤醒信息。主接收机的复杂度和功耗都远远大于唤醒接收机。
通常,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业务数据需要收发,则接收端设备可以进入空闲模式,此时主接收机进入睡眠状态,而唤醒接收机处于开启状态并通过唤醒链路持续监听是否有发送给该接收设备的唤醒信息;当唤醒接收机接收到该唤醒信息时,唤醒接收机会触发(即唤醒)主接收机从睡眠状态进入开启状态;主接收机进入开启状态后,会通过随机接入等过程,使得接收端设备进入连接模式,然后进行业务数据的正常收发。这种接收机架构仅让主接收机在需要收发业务数据时处于开启状态,而其他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从而能够降低接收端设备的功耗。
但是,现有技术中,接收端设备仍然需要通过唤醒链路持续监听唤醒信息,尤其唤醒链路的译码器需要持续对于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译码,仍然会带来一定的功耗,如何降低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或所述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第二部分时,所述第一设备唤醒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现有技术中,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后才能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唤醒信息,因此,设备需要使用长译码器对每个唤醒信息进行译码,本申请中唤醒信息被拆分为至少两部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可以包含设备的标识或组标识,第一设备先译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若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包含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组标识,第一设备确定该唤醒信息是用来唤醒自己的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继续监听译码该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由于唤醒信息被拆分为至少两部分,第一设备可以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译码器更短的译码器(下称“短译码器”)分别对唤醒信息的至少两部分进行译码,而使用至少两个短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长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因此,本实施例降低了第一设备(即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确定仅需要在第二时段内(即特定时段内)监听第二唤醒信息,而无需在其他时段监听是否存在唤醒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设备在除第二时段以外的其他时段内进行无效的监听操作,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是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指示的。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预先定义第二时段的方式,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灵活地指示,能够增加通信系统对时域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
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一设备使用长译码器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的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不同长度的译码器(即不同复杂度的译码器)进行译码,比如,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较短,第一设备使用更短的译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以降低译码功耗;第二部分的信息长度较长,第一设备使用较长的译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译码,以确保译码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第一设备针对唤醒信息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译码器,不仅能降低译码功耗,还能确保译码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数据的第一部分被一次性接收完毕,第一设备无需多次接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数据的第二部分被一次性接收完毕,第一设备无需多次监听第二部分。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第一设备监听唤醒数据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因此,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段一次性接收完第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时段一次性接收完第二部分,而无需分多个时段接收,从而降低了第一设备的接收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用于标识每个不同的终端(即接收端设备),因此,使用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作为第一部分,不仅能够避免第一部分唤醒多个终端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还能避免“虚警”的情况发生。而从临时移动用户标识中截取部分信息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能够降低第一部分唤醒多个终端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
可选地,还包括:当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所述第一设备跳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未收到所述第一部分,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不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或所述第一设备的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先通过低功耗的第一链路对第一部分进行监听;当第一设备未收到第一部分,或者,第一部分不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说明该唤醒信息不是发给自己(即第一设备)的,第一设备不用监听第二部分,也无需再译码第二部分,从而降低第一设备监听和译码唤醒信息所产生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现有技术中,设备通过完整的唤醒信息唤醒设备,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后才能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唤醒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先根据接收到的组标识确定接收到的唤醒信息是否为自己所在分组的唤醒信息,若是,再继续接收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即寻呼标识),无需译码完整的唤醒信息,从而降低了第一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唤醒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现有技术中,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编码后才能确定将该唤醒信息发送出去,因此,设备需要使用长编码器对每个唤醒信息进行编码,本申请中唤醒信息被拆分为至少两部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包含标识信息,第二设备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编码器更短的编码器(即小尺寸编码器或者简单编码器或者短编码器)分别编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设备使用至少两个短编码器进行编码的功耗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一个长编码器进行编码的功耗,相应地,第一设备可以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译码器更短的译码器分别对唤醒信息的至少两部分进行译码,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设备(即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在第一时段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部分,而在第二时段发送第二部分;目标设备在第一时段接收到第一部分后,根据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确定仅需要在第二时段内监听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部分,而无需在其他时段进行监听,这样可以避免目标设备在除第二时段以外的其他时段内进行无效的监听操作,从而降低了第二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段。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预先定义第二时段的方式,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灵活地指示,能够增加通信系统对时域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
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二设备使用长编码器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编码,本实施例的第二设备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不同长度的编码器(即不同复杂度的编码器)进行编码,比如,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短,第二设备使用短编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以降低编码功耗;第二部分的信息长度较长,第二设备使用较长的编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以确保编码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第二设备使用针对唤醒信息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编码器,不仅能降低编码功耗,还能确保编码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一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数据的第一部分被一次性发送完毕,第二设备无需多次发送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数据的第二部分被一次性发送完毕,第二设备无需多次发送第二部分。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第二设备发送唤醒数据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因此,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时段一次性发送完第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时段一次性发送完第二部分,而无需分多个时段发送,从而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发送功耗。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用于标识每个不同的终端(即接收端设备),因此,使用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作为第一部分,不仅能够避免第一部分唤醒多个终端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还能避免“虚警”的情况发生。而从临时移动用户标识中截取部分信息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能够降低第一部分唤醒多个终端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现有技术中,第二设备通过发送组标识确定需要唤醒的设备所在的分组,并将第二部分(即寻呼标识)发送给设备所在的分组,而其他分组(即除设备所在的分组以外的分组)无需接收第二部分。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还用于当收到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或所述装置的组标识时,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二部分时,唤醒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是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指示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装置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装置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可选地,当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跳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操作:所述接收模块未收到所述第一部分,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不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或所述装置的组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唤醒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段。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所述第一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典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占用不同时隙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占用不同时隙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占用不同帧结构的时隙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占用的时隙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占用的时隙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占用的时隙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填充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截取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1400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1500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介绍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之前,先对本申请适用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1示出了本申请适用的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侧行链路场景100和蜂窝通信场景101,其中,在sidelink场景100中,多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进行互相通信;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上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两个终端设备,该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数据中心D1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和数据中心D2的UE2,其中,UE1和UE2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而在蜂窝通信场景101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进行互相通信,比如,网络设备为基站1011,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XXX小区的UE3和YYY小区的UE4,网络设备分别与UE3和UE4通过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以蜂窝通信场景101为例,第一设备为UE3,第二设备为基站1011,XXX小区的UE3为用户A的手机,YYY小区的UE4为用户B的手机,若UE3在时间段A进入空闲模式(即睡眠状态),则UE3的主链路(即第二链路)进入睡眠状态且唤醒链路(即第一链路)开启;若用户B给用户A打电话,则基站1011会把UE4呼叫UE3的信息发给UE3;但是UE3的主链路处于睡眠状态;此时,基站1011会给UE3发送唤醒信息;UE3通过唤醒链路接收唤醒信息,若UE3接收到针对自己的唤醒信息,则UE3会唤醒UE3的主链路;UE3的主链路被唤醒进入开启状态后,会通过随机接入等流程,使得UE3进入连接模式,随后基站1011会将UE4呼叫UE3的信息发给UE3的主链路,UE3的主链路接收到呼叫信息后,与UE4进行数据传输(比如,语音数据传输,视频数据传输等)。
适用上述应用场景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等。
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上述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或者无线接入网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还可以是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分布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Machine to Machine,M2M)终端、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UE等;比如,终端设备为UE,该UE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车、平板电脑以及智能音箱和火车探测器。
应理解,图1示出的应用场景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网络侧通信装置,该网络侧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可以是设置于网络侧内部的芯片或片上系统。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下文以该网络侧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终端侧通信装置,该终端侧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可以是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片上系统。为了便于理解与描述,下文以该终端侧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图2简单介绍通信系统(比如,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此处,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即接收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唤醒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一种典型的通信系统结构。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先对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比如,唤醒信息)进行信源编码(source encoding)201;该信源编码201的主要作用是对唤醒信息进行压缩处理,以降低需要传输的数据量;网络设备再对信源编码的结果进行信道编码(channel encoding)202;信道编码202通过引入一些冗余信息,来增加传输抗干扰的能力,这样即使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也可以在接收端纠正过来。信道编码202结束后,网络设备会对信道编码的结果进行调制(modulate)203;调制模块根据信道编码的输出,调制传输使用的物理介质(例如电磁波,电信号,激光等)的属性,如幅度,频率,相位等,通过信道204发送出去。接收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制在物理介质上的信号后,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demodulate)或者检波205,得到解调结果;接收端设备对解调结果依次进行信道解码(channel decoding)206和信源解码(source decoding)207,恢复出网络设备发送的源信息(比如,唤醒信息),并将网络设备发送的源信息(比如,唤醒信息)发送至信宿(information sink)。
在信道编码过程中,编码器对输入的信息序列(一般为0/1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信息序列;通常,编码后的信息序列的长度大于编码前的信息序列的长度。比如,向编码器G1输入的信息序列x=[0100],信息序列x的长度为4bit;信息序列x经过编码器G1后,得到编码后的序列y=[0100011],该编码后的序列y的长度为7bit,其中,序列y的前4bit为信息序列x(即0100),而序列y的后3bit为编码器G1添加的校验信息(即011);该校验信息使得编码器G1输出序列y的长度大于输入信息序列x的长度。
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会经历噪声干扰和信道衰减等非理想因素,使得传输数据有一定的出错概率,若不做信道编译码,则会导致接收端设备无法恢复出正确数据。因此,网络设备在发送数据(比如,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之前会对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使得接收端设备能够纠正错传的部分发送数据。比如,序列y=[0 1 0 0 0 1 1]在调制发送后,经过信道内噪声等干扰,接收端设备对序列y解调之后,检测到序列y的第4个比特的传输发生了错误,即解调后的序列y=[0 1 0 1 0 1 1]。由于序列y是信息序列x经过信道编码后得到的序列,因此,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序列y的最后3个比特(即校验信息)将序列x正确地译码出来,即接收端设备根据解调后的序列y=[0 1 0 1 0 1 1]译码后得到信息序列x=[0100],而不是x=[0101]。由此可见,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比如,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进行信道编码,得到含有校验信息的信息序列;发送含有校验信息的信息序列能够提升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抗传输错误的能力。
目前信道编码技术有很多,比如,在5G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极化码(Polar Codes)等,而在4G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Turbo码,卷积码等,上述这些编码技术均能够提供很高的编码增益(coding gain)。此外,还有一些更简单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BCH码(Bose-Chaudhuri Hocquenghemcodes),RS码(Reed Solomon codes)等等。本申请对信道编码的方式不作限定。
上文简单地介绍了适用本申请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架构,下文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即接收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介绍本申请提出的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
在通信场景中,网络设备(即第二设备)唤醒某个终端设备(即第一设备)时,会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唤醒信息,该唤醒信息用于指示哪个终端设备被唤醒。由于网络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时间是不能提前确定的,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唤醒链路持续监听网络设备发送的每条唤醒信息,并对每条唤醒信息进行译码,以确定唤醒信息是否是发给自己的信息。由于终端设备(即接收端设备)通过唤醒链路对每条唤醒信息进行持续地监听和译码,会带来较大的功耗,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
在结合图4介绍本申请提出的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之前,先结合图3示出的通信架构300介绍一下适用于本申请的第二设备301和第一设备302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信息交互的工作原理。
第二设备301为网络设备,第一设备302为终端设备(即接收端设备),第二设备301和第一设备302之间的通信架构300,如图3所示。该通信架构300包括第二设备301和第一设备302,其中,第二设备301包括控制器3011、发射机3012、接收机3013和编译码器3014,其中,控制器3011用于控制发射机3012、接收机3013和编译码器3014之间的协调工作;编译码器3014用于对唤醒信息进行编码和译码;发射机3012用于发送调制后的编码数据,比如,发射机3012对编译码器3014输出的编码数据进行信号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接收机3013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比如,反馈数据、业务数据等等)。
第一设备302包括控制器3021、主接收机3022和唤醒接收机3023,其中,控制器3021用于控制主接收机3022和唤醒接收机3023之间的协调工作;主接收机3022用于接收第二设备301通过主链路发送的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比如,视频数据、语音数据、文字数据等等);唤醒接收机302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301通过唤醒链路发送的唤醒信号,并对唤醒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该唤醒信号携带第二设备301通过编译码器3014编码后的唤醒信息;该唤醒信息用于唤醒接收机3023唤醒主接收机3022从睡眠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唤醒接收机3023对唤醒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得到唤醒信息;唤醒接收机3023根据唤醒信息生成唤醒指令,并将该唤醒指令发送给主接收机3022;主接收机3022根据唤醒指令从睡眠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并开始通过随机接入等流程使得第一设备302进入连接模式,继而接收第二设备301通过主链路发送的业务数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3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介绍完第二设备301和第一设备302之间信息交互的工作原理之后,下面结合图4具体介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401,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用于唤醒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
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第二设备的设备类型不同,比如,在sidelink场景100下,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一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在蜂窝通信场景101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比如,基站1011),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当然,在一些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网络设备。上述目标设备为第一设备。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链路为唤醒链路,该唤醒链路用于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还用于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上述第二链路为主链路,该主链路用于第二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还用于第一设备接收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其中,业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文本数据以及其他数据。
上述标识信息是指第一设备的标识(Identity,ID)或者第一设备的标识(ID)的一部分或者第一设备的组标识,该标识信息用于指示需要唤醒的第一设备(即终端设备)或者需要唤醒的第一设备所在的终端组。例如,该标识信息是指第一设备的ID;第二设备可以事先给第一设备配置一个ID,该ID是固定长度的序列,如,该ID是一个48bit长的二进制序列,第二设备将该ID,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第一设备,当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上监听到该ID并检测到该ID是自身的ID时,则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再例如,该标识信息是指第一设备的ID的一部分;第二设备可以事先给第一设备配置一个ID,该ID是固定长度的序列,如,该ID是一个48bit长的二进制序列,第二设备将该ID的前5bit(即第一设备的ID的一部分),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第一设备,当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上监听到该ID的前5bit,并检测到该ID的前5bit与自身的ID对应的部分相同时,则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再例如,该标识信息是指第一设备的组标识;第二设备可以事先给第一设备配置一个组标识,以标识该第一设备所属的终端组,该组标识是固定长度的序列,如,该组标识是一个5bit长的二进制序列,第二设备将该组标识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第一设备,当第一设备在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上监听到该组标识并检测到该组标识是自身的组标识时,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为组标识,第二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设备的分组内的编号,第一设备的寻呼标识(Paging ID)或者第一设备的ID。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所属的终端组;第一设备的分组内的编号,第一设备的寻呼标识(Paging ID)或者第一设备的ID用于指示哪个或哪几个终端设备被唤醒。第二设备事先将多个终端进行分组,每个终端均知道自己所属的终端组编号;比如,小区A内的多个UE可以分为32个组,则分组编号为0-31,可以使用5bit来表示每个分组的编号;第二设备对小区A内的多个UE分组后,可以对通过信令或者指示信息通知每个UE所属的终端组,或者,第二设备根据每个用户的ID(比如,TMSI)确定每个用户所属的终端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比如,第二设备想通过唤醒信息唤醒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A,该组标识A为第一设备所在终端组(即分组)的标识,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B的一部分S1,用于确定终端组中需要唤醒的设备(比如,第一设备);上述寻呼标识B是唤醒第一设备的标识,第三部分包括除S1以外的寻呼标识B的一部分S2,用于唤醒第一设备的第二链路(即主链路);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包含组标识A的第一部分,第一无设备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若第一无线部分设备根据第一部分的译码结果判断该组标识A为自己所在分组的标识,则第一设备会监听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部分;若第一设备根据第二部分的译码结果判断S1是唤醒自己的,则第一设备会继续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三部分;当第一设备接收到S2时,唤醒第一设备的第二链路。
可选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时段向第一设备发送包含组标识A的第一部分,以及通过第二时段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包括分组内的编号,或者寻呼标识,或者第一设备的ID;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若第一设备译码后判断组标识A为自己所在分组的标识,则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监听第二部分,并对第二部分进行译码;当第一设备根据第二部分的译码结果判断分组内的编号,或者寻呼标识,或者第一设备的ID是唤醒自己的标识时,唤醒第一设备的第二链路(即主链路)。
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二设备通过发送组标识确定需要唤醒的设备所在的分组,并将第二部分(即寻呼标识)发送给设备所在的分组,而其他分组(即除设备所在的分组以外的分组)无需接收第二部分。相应地,现有技术中,设备通过完整的唤醒信息唤醒设备,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后才能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唤醒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先根据接收到的组标识确定接收到的唤醒信息是否为自己所在分组的唤醒信息,若是,再继续接收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即寻呼标识),无需译码完整的唤醒信息,从而降低了第一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为第一设备的寻呼标识(Paging ID)的一部分X或者第一设备的ID的一部分Y,第二部分包括但不限于除寻呼标识的一部分X以外的寻呼标识的剩余部分或者除ID的一部分Y以外的第一设备的ID的剩余部分。
可选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时段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以及通过第二时段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若第一设备译码后判断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寻呼标识或第一设备的ID的对应部分相同,则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监听第二部分,并对第二部分进行译码;当第一设备根据第二部分的译码结果判断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寻呼标识或第一设备的ID的对应部分相同,则唤醒第一设备的第二链路(即主链路)。
现有技术中,设备通过完整的唤醒信息唤醒设备,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后才能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否为针对自己的唤醒信息,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先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判断是否与自己的寻呼标识或第一设备的ID的对应部分相同,若是,则继续接收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否则无需译码完整的唤醒信息,从而降低了第一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条唤醒信息可以存在下述的结构: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集标识(Set Identity)、AMF指针和5G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该唤醒信息通常用固定长度的比特数表示,比如,在5G系统中,一条寻呼信息(即唤醒信息)为48bit,其中,AMF集标识为10bit,AMF指针为6bit,5G-TMSI为32bit。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划分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和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即TMSI)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第二部分为除第一部分以外唤醒信息的剩余部分信息。比如,在5G系统中,TMSI为01010100000001000010010100011111,通常,TMSI最右边的N个bit(比如,N=5)称为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s),其中,N为正整数;第二设备可以从TMSI最右边截取N=5bit作为第一部分,也可以从TMSI中间截取6bit作为第一部分,还可以将TMSI整个信息作为第一部分,具体截取TMSI的哪部分作为第一部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唤醒信息的其他两个部分(即AMF集标识以及AMF指针)为多个终端的共用信息;若第一部分从这两个部分截取,则会导致多个终端(比如,多个UE)在接收到第一部分之后,与自己的第一部分相同,从而继续监听第二部分,从而导致多个终端的功耗增加。而每个终端(比如,UE)的TMSI是独立配置的,在一定的网络范围内,例如一个寻呼区域(tracking area)内,每个终端的TMSI均不同,因此,第二设备使用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作为第一部分,不仅能够避免因为第一部分信息对于多个终端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终端继续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还能避免“虚警”的情况发生。此外,第二设备从临时移动用户标识中截取部分信息作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能够降低因为第一部分信息对于多个终端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终端继续监听第二部分的概率。
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划分为多个部分(即至少两部分)以后,会对多个部分进行信道编码;
第二设备在对于各部分进行编码时,可以使用相同的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control code,FEC),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前项纠错码。
比如,第二设备根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前向纠错码,其中,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较小,可以选择适合生成短码的前向纠错码;而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较大,因此,第二部分可以使用长码的前向纠错码,以保证接收端设备(比如,第一设备)译码第二部分的可靠性,如第一部分用BCH码编码器进行编码,第二部分用Polar码编码器进行编码。
此外,第二设备在对多个部分进行编码时,可以使用相同的前向纠错码,并使用相同长度的编码器(这里的长度和尺寸指的是编码器编码后码块的大小,比如,每个部分使用长度相同的小尺寸的编码器)、也可以使用不完全相同长度的编码器(比如,第一部分使用小尺寸的编码器A,第二部分使用较大尺寸的编码器B),小尺寸的编码器能够降低接收端设备的译码功耗,而大尺寸的编码器能够提高编码增益;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尺寸的编码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大于第一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即第二设备对第二部分编码时使用的编码器产生的编码后码块的长度大于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编码时使用的编码器产生的编码后码块的长度。相应地,第二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大于第一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即第一设备对第二部分译码时使用的译码器输入的码块的长度大于第一设备对第一部分译码时使用的译码器的输入码块的长度。
比如,第二设备在将唤醒信息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第二部分的长度(即比特数)大于第一部分的长度(即比特数);第二设备在对第一部分编码时,使用适合生成短码的前向纠错码(即使用短编码器),比如,选择BCH码编码器;第二设备在对第二部分编码时选择适合生成长码的前向纠错码(即使用长编码器),比如,Turbo码编码器,卷积码编码器。相应地,比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编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使用的编码参数,第一设备根据该编码参数对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分别进行译码。若第一设备根据编码器参数确定第一部分使用BCH码译码器进行译码,而第二部分使用卷积码译码器进行译码,则第一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一部分使用BCH码译码器进行译码,而对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使用卷积码译码器进行译码;由于BCH码译码器的复杂度小于卷积码译码器的复杂度,因此,第一设备对第一部分使用BCH码译码器进行译码,可以降低译码功耗,而对第二部分使用卷积码译码器,可以提高译码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二设备使用长编码器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编码,本实施例的第二设备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不同长度的编码器(即不同复杂度的编码器)进行编码,比如,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短,第二设备使用适合生成短码的前向纠错码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以降低编码功耗;第二部分的信息长度较长,第二设备使用适合生成长码的前向纠错码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以确保编码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第二设备使用针对唤醒信息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编码器,不仅能降低编码功耗,还能确保编码的可靠性。相应地,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一设备使用长译码器(即复杂的译码器)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分别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不同长度的译码器(即不同复杂度的译码器)进行译码,比如,第一部分的信息长度短,第一设备使用短译码器(低复杂度译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以降低译码功耗;第二部分的信息长度较长,第一设备使用较长的译码器(较高复杂度译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译码,以确保译码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第一设备使用针对唤醒信息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译码器,不仅能降低译码功耗,还能确保译码的可靠性。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划分为多个部分(即至少两部分),并且,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编码器更短的编码器(比如,BCH码编码器)分别对唤醒信息的至少两部分进行编码;相应地,第一设备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译码器更短的译码器(即短译码器)分别对唤醒信息的至少两部分进行译码,而使用至少两个短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长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除了向第一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多个部分以外,第二设备还会向第一设备发送编码器参数,比如,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或者第二链路(比如,主链路)向第一设备发送编码器参数。该编码器参数包括信道编码的码率以及编码器类型,其中,信道编码的码率包括输入的比特数k,编码后的比特数n和可纠正错误的比特数t,编码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BCH码和RS码;比如,第二设备在编码第一部分时使用的信道编码的码率(n,k,t)=(15,5,3)以及使用的编码器类型为BCH码;第二设备在编码第二部分时使用的信道编码的码率(n,k,t)=(127,43,14),第二部分使用的编码器类型为Polar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上述编码器参数;比如,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二设备使用的编码器参数如下:第二设备编码第一部分使用的信道编码的码率(n,k,t)=(15,5,3),以及使用的编码器类型为BCH码;第二设备编码第二部分使用的信道编码的码率(n,k,t)=(127,43,14),以及使用的编码器类型为Polar码。
第二设备在对唤醒信息的多个部分编码结束后,会按照一定的帧结构,发送多个部分编码后的序列。比如,第二设备从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向第一设备发送多个部分编码后的序列。
第二设备将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的时域资源从时间上划分成多个帧,其中每帧分为多个时间区间(time interval),不同时间区间用于承载唤醒信息的不同部分。第二设备根据帧结构信息将每个时间区间分为多个时隙(slot)。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使用第一时间区间中的一个或多个slot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使用第二时间区间中一个或多个slot发送,其中,第一时间区间为一个帧中多个时间区间中的一个,第二时间区间为一个帧中多个时间区间中的一个,第一时间区间和第二时间区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第二部分,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第一时段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第一时段为收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的时段。
上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即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是指第二时段可以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一公式来确定。
上述第一时段是指第二设备在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时使用的时间位置(例如使用的时隙的编号),比如,第一时段为帧X1内第一时间区间的第三个时隙(即slot3);上述第二时段是指第二设备在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时使用的时间位置(例如使用的时隙的编号),比如,第二时段为帧X2内第二时间区间的第三时隙(即slot3),其中,帧X1和帧X2可以是相同帧,也可以是不同帧。
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可以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比如,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使用的时隙序号s1,而第二时段使用的时隙序号s2可以通过公式(1)确定,公式(1)如下:
s2=f(s1)=a·s1+b (1)
式中,f表示映射函数,a与b为协议规定的实数。
例如,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编码后得到第一编码块,第二部分编码后得到第二编码块;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送时隙的关联映射关系为s2=s1,即a=1,b=0;第二设备使用帧A内第一时间区间的第三个时隙(即第一时段使用的时隙序号s1为slot3)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编码块,而使用帧A内第二时间区间的第三个时隙(即第二时段使用的时隙序号s2为slot3)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编码块。相应地,第一设备在帧A内第一时间区间中的各个时隙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若第一设备在帧A内第一时间区间的第三个时隙内监听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比如,第一设备的ID)与自己的ID能够匹配,则第一设备根据第一部分发送使用的时隙序号s1(即slot3)以及唤醒信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送时隙的关联映射关系,确定在帧A内第二时间区间内的时隙序号s2(即slot3)监听第二部分;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部分时,唤醒第二链路。
下面结合图5说明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如图5所示,第一设备为UE,第二设备发给该UE的唤醒信息的长度为48bit,且该唤醒信息为101101100101010100…001;第二设备将该唤醒信息分成两部分发送,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为5bit,如,将唤醒信息的前5bit(即10110)作为第一部分发送,而剩下的43bit(即1100101010100…001)作为第二部分。第二设备使用BCH码编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块R1为(n,k,t)=(15,5,3);而第二设备使用BCH码编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块R2为(n,k,t)=(127,43,14)。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编码后,第一编码块的长度(15bit)小于第二编码块的长度(127bit)。
第二设备将第一链路(比如,唤醒链路)的时域资源分成连续的帧(frames),每个帧被分成多个时间区间,每个时间区间划分为多个时隙;比如,图5示出了两个帧的帧结构,分别为Frame1和Frame2,该两个帧中每个帧被分为两个时间区间,分别为时间区间TI1和时间区间TI2,其中,TI1和TI2分别被划分为8个slot,分别为slot1,slot2,…,slot8,并且,TI1中每个slot的长度短于TI2中每个slot的长度。
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存在的关联映射关系为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slot序号相同(即s2=s1),比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同一个Frame1中发送,并且,第一部分在Frame1中TI1的第s1个slot发送,而第二部分在Frame1中TI2的第s2个slot发送;如,第一时段为Frame1中TI1的第4(即s1=4)个时隙(即slot4),如图5中的501所示;第二时段为Frame1中TI2的第4(即s2=4)时隙(即slot4),如图5中的502所示;根据预先定义可知,第二设备向UE发送第一部分使用的时隙为Frame1中TI1的第4个时隙(即slot4),即第二设备在Frame1中TI1的第4个时隙(即slot4)向UE发送第一编码块R1,而向UE发送第二部分使用的时隙为Frame1中TI2的第4个时隙(即slot4),即第二设备在Frame1中TI2的第4个时隙(即slot4)向UE发送第二编码块R2。
对于UE(即第一设备)端,UE首先监听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中的信息,即UE对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UE根据第二设备使用的BCH码编码器,使用对应的BCH码译码器对每个时隙中的信息进行译码,由于第一部分的第一编码块R1比较小,因此,UE译码时的功耗较小。UE会使用BCH码译码器对Frame1中TI1内8个时隙中的信息(TI1被分为8个时隙)进行8次译码;正常情况下,UE会在Frame1中TI1的第4个时隙(即slot4)内解码出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检测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即10110)与自己(即UE)的ID的前5bit相同。
若UE在Frame1中TI1内的slot4检测到第一部分与自己的ID匹配,则根据译码出第一部分的slot序号和预先定义的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确定自己(即UE)在Frame1中TI2内的slot4进行接收第二编码块R2,并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译码。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UE仅在Frame1中TI2的slot4中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1次译码,而无需对Frame1中TI2内除了slot4以外的其他时隙中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从而降低了译码器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了UE的功耗。
第一时段是指第二设备在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时使用的时间位置;第一时段包括第二设备使用的帧的编号和使用的时隙的编号。第二时段是指第二设备在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时使用的时间位置;第二时段包括第二设备使用的帧的编号和使用的时隙的编号。通信协议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为m2=f1(m1),s2=f2(s1),这里m1是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发送所在的帧的编号,m2是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发送所在的帧的编号,f1为映射函数;s1是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发送使用的时隙编号,s2是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发送使用的时隙编号,f2为映射函数。
例如,如图6所示,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为m2=m1+1,s2=s1,若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在Frame1(即m1=1)中TI1的slot2(即s1=2)发送,而第二部分在Frame2(即m2=m1+1=1+1=2)中TI2的slot2发送(即s2=2),即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的slot序号相同(即s2=s1),Frame1和Frame2为相邻的两个帧;上述Frame1表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使用的帧的编号m1=1;Frame2表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使用的帧的编号m2=2;根据预先定义可知,第一时段为Frame1中TI1的第2(即s1=2)个时隙(即slot2),如图6中的601所示;第二时段为Frame2中TI2的第2(即s2=2)个时隙(即slot2),如图6中的602所示;根据预先定义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第二设备将第一编码块R1在Frame1中TI1的slot2内(即第一时段)发送,而将第二编码块R2在Frame2中TI2的slot2内(即第二时段)发送。
对于UE(即第一设备)端,UE首先监听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中的信息,即UE对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正常情况下,UE会在Frame1中TI1的slot2内解码出的第一部分,并检测到第一部分(即10110)与自己(即UE)的ID的前5bit相同。按照预先定义的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UE会在Frame2中TI2的slot2中,接收第二编码块R2,并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译码。UE仅在Frame2中TI2的slot2中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1次译码,而无需对Frame2中TI2内除了slot2以外的其他时隙中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从而降低了译码器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了UE的功耗。
再例如,如图7所示,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二设备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不相邻的两个帧中发送,并且,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用的slot序号相同。比如,通过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为m2=m1+3,s2=s1,若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在Frame3(即m1=3)中TI1的slot3(即s1=3)发送,则第二部分在Frame6(即m2=m1+3=3+3=6)中TI2的slot3发送(即s2=3);上述Frame3表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使用的帧的编号m1=3;Frame6表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使用的帧的编号m2=6;由此可见,第一时段为Frame3中TI1的第3(即s1=3)个时隙(即slot3),如图7中的701所示;第二时段为Frame6中TI3的第3(即s2=3)时隙(即slot3),如图7中的702所示;根据预先定义可知,第二设备将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R1在Frame3中TI1的slot3内(即第一时段)发送,而将第二编码块R2在Frame6中TI3的slot3内(即第二时段)发送。
对于UE(即第一设备)端,UE首先监听Frame3中TI1内每个时隙中的信息,即UE对Frame3中TI1内每个时隙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正常情况下,UE会在Frame3中TI1的slot3内解码出的第一部分,并检测到第一部分(即10110)与自己(即UE)的ID的前5bit相同。按照预先定义的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的关联映射关系,UE会在Frame6中TI3的slot3中,接收第二编码块R2,并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译码。由此可见,UE仅在Frame6中TI3的slot3中对第二编码块R2进行1次译码,而无需对Frame6中TI3内除了slot3以外的其他时隙中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从而降低了译码器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了UE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根据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在第一时段向第一设备(即目标设备)发送第一部分,而在第二时段发送第二部分;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接收到第一部分后,根据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的关联关系,确定仅需要在第二时段内监听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部分,而无需在其他时段内进行监听,这样可以避免目标设备在除第二时段以外的其他时段进行无效的监听操作,从而降低了第二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功耗。
上面介绍了根据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关系,下面介绍通过第一部分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还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时段;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第二部分;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第二部分,其中,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指示。
比如,唤醒信息分为多个部分,上述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除第一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比如,第二部分)使用时域资源的位置,例如,指示信息指示第二部分使用第二时段(即时域资源)的位置。
又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时段为Frame1中TI1的slot2,如801所示;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A指示,该指示信息A指示第二时段为Frame1中TI2的slot4至slot6,如802所示;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的编码器输出在Frame1中TI1的slot2内(即第一时段)发送,而将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在Frame1中TI2的slot4至slot6内(即第二时段)发送。
对于第一设备端,首先监听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中的信息,即UE对Frame1中TI1内每个时隙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正常情况下,第一设备会在Frame1中TI1的slot2内解码出的第一部分,并检测到第一部分(即10110)与自己(即第一设备)的ID的前5bit相同。按照指示信息A指示的第二时段的位置,第一设备会在Frame1中TI2的slot4至slot6中接收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并对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译码。由此可见,第一设备仅在Frame1中TI2的slot4至slot6中对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1次译码,而无需对Frame1中TI2内除了slot4至slot6以外的其他时隙中的信息进行接收和译码,从而降低了译码器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了UE的功耗。
再比如,如图9所示,第一时段为Frame1中TI1的slot3,如901所示;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B指示,该指示信息B指示第二时段为Frame2中TI2的slot2至slot5,如902所示;第二设备将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在Frame1中TI1的slot3内(即第一时段)发送,而将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在Frame2中TI2的slot2至slot5内(即第二时段)发送,其中,Frame1和Frame2为相邻的帧结构。当然,Frame1和Frame2也可以为不相邻的帧结构,当Frame1和Frame2为不相邻的帧结构时,指示信息B指示第二时段的方式,类似当Frame1和Frame2为相邻的帧结构时指示信息B指示第二时段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分别接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方式,类似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式和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又比如,如图10所示,第一时段为Frame4中TI1的slot4,如1001所示;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C指示,该指示信息C指示第二时段为Frame9中TI3内从slot2开始(即slot2为起点)到slot3结束(即slot3为终点)这一段时隙,如1002所示;可选地,指示信息C还可以指示第二时段为Frame9中TI3内从slot2开始连续占用2个时隙的这一段时隙,即第二时段为Frame9中TI3的slot2至slot3。第二设备将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在Frame4中TI1的slot4内(即第一时段)发送,而将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在Frame9中TI3的slot2至slot3内(即第二时段)发送;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分别接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方式,类似图8所示实施例的方式和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再比如,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的多个部分(比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给终端组A;该终端组A中包括多个终端(比如,多个UE);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发送给终端组A;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均会接收第一部分,并对第一部分进行接收和译码;每个终端对第一部分译码后,会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发给终端X的,其中,终端X为多个终端中的一个;终端X会根据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部分使用的时隙位置(即使用的第二时段);终端X会在第二时段接收第二部分。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的方式参考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中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预先定义(即根据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二时段的方式,第二时段通过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灵活地指示,能够增加通信系统对时域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上面介绍了根据通信协议预先定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的关联关系,以及通过第一部分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时段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信息量与第一时段(或者第二时段)的信息承载量之间的关系。
在一种实施例中,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第一时段为第一设备收到唤醒信息第一部分的时段,相应地,第一时段也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的时段,相应地,第二时段也为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的时段。
上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是指第一部分编码后的比特(bit)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是指第一时段能够承载数据的最大比特数;比如,唤醒信息(即唤醒信息的源数据)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即源数据)的bit数为4bit,第一部分经过BCH码编码器编码后得到第一编码数据,该第一编码数据的bit数为12bit(即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12bit),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5bit;由于第一编码数据的bit数(即12bit)小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15bit,因此,第二设备能够使用第一时段将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相应地,第一设备能够在第一时段成功接收第一编码数据。
同理,第二部分的数据量是指第二部分编码后的bit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是指第二时段能够承载数据的最大比特数;比如,唤醒信息(即唤醒信息的源数据)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即源数据)的bit数为32bit,第二部分经过BCH码编码器编码后得到第二编码数据,该第二编码数据的bit数为56bit(即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56bit),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64bit;由于第二编码数据的bit数(即56bit)小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64bit,因此,第二设备能够使用第二时段将第二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相应地,第一设备能够在第二时段内监听到第二编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被一次性发送完毕,第二设备无需多次发送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被一次性发送完毕,第二设备无需多次发送第二部分。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第二设备发送唤醒信息的功耗。相应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被一次性接收完毕,第一设备无需多次监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能够保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被一次性接收完毕,第一设备无需多次监听第二部分。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功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一时段为第一设备收到第一部分的时段,相应地,第一时段为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第一设备监听第二部分的时段,相应地,第二时段为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部分的时段;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上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以及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以下四种情况:情况1,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而发送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情况2,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而发送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情况3,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而发送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情况4,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而发送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下面以上述情况1和情况2为例,对于情况3和情况4的处理方式,可以参考情况1和情况2,在此不再赘述。
以情况1为例,上述数据量为比特数;上述填充数据量可以是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时增加的比特数;比如,以填充数据量为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为例,通过网络(比如,基站)指示或者协议约定(即通信协议的格式规定)第二设备使用编码器A(比如,BCH码编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若第一部分的数据长度为4bit,而编码器A要求输入的第一部分(即待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为5bit,则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为1(即填充数据量为5-4=1);此时,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数据填充方式将第一部分的数据长度由4bit补充为5bit,该5bit包含的填充数据量为1;数据填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补零方式、补1方式和复制方式,其中,补零方式是指直接在第一部分的首位置或者末位置补零,比如,第一部分为1101,补零后的第一部分为11010,其中,从左向右数“11010”的第五位(即带下划线的“0”)为第二设备在第一部分的末位补充的0。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经过补0后,得到5bit的第一部分;此时,第二设备就可以使用该编码器A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了;第二设备将5bit的第一部分输入编码器A中,编码器A会输出15bit的编码数据,即第一编码数据为15bit(即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15bit);该第一部分的数据量15bit包含的填充数据量为1;若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5bit,则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上述补1方式是指直接在第一部分的首位置或者末位置补1,比如,第一部分为1101(4bit),补1后的第一部分为11011,其中,从左向右数“11011”的第五位(即带下划线的“1”)为第二设备在第一部分的末位补充的1。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经过补1后,得到5bit的第一部分,即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为1(即填充数据量为5-4=1);此时,第二设备就可以使用该编码器A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了;第二设备将5bit的第一部分输入编码器A中,编码器A会输出15bit的编码数据,即第一编码数据为15bit(即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15bit);若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5bit,则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上述复制方式是指将第一部分的前几位数据复制到第一部分的末位,比如,第一部分为0101(4bit),复制方式后的第一部分为01010,其中,从左向右数“01010”的第五位(即带下划线的“0”)为第二设备将第一部分首位的“0”复制到第一部分的末位。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经过复制后,得到5bit的第一部分,即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为1(即填充数据量为5-4=1);此时,第二设备就可以使用该编码器A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了;第二设备将5bit的第一部分输入编码器A中,编码器A会输出15bit的编码数据,即第一编码数据为15bit(即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15bit);若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5bit,则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对于填充数据量为第二设备对第二部分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的情况,即第二部分的数据长度短于编码器A的长度,第二设备填充第二部分的方式,类似第一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再比如,以填充数据量为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填充时在增加的比特数为例;比如,第二设备使用BCH码编码器对第一部分进行编码;若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的bit长度为12bit,而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5bit,则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为3(即填充数据量为15-12=3);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之前,会对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填充数据;数据填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补零方式、补1方式和复制方式,与上文相同,比如,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为1101101…010(12bit),第二设备直接在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的后面补3个0(即填充数据量为15-12=3),得到填充后的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即1101101…010000(15bit));填充后的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的bit长度为15bit,即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15bit;第一部分的数据量15bit包含的填充数据量为3;由于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15bit相同;因此,第二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时段将第一部分的数据量成功发送出去。
对于填充数据量为第二设备对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的处理方式,类似填充数据量为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填充时增加的比特数的处理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第一部分的信息量为第二设备对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或者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例如,以第二设备对编码后的第一部分(即第一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数据截取为例;上述数据截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截取(puncture)方式和约定规则截取方式,其中,直接截取方式是指直接去掉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或者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的部分比特位,或者直接去掉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或者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的部分比特位;约定规则截取方式是指按照约定的规则去掉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或者编码后的第二部分)固定位置的比特位,或者按照约定的规则去掉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或者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的部分比特位。比如,编码后的第一部分为11010…010100010(15bit),第二设备对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的末位“0”(即带下划线的“0”)进行截取,得到14bit的编码后的第一部分(即11010…01010001);此时,第一部分的信息量为截取完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的14bit;若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4bit,则第一部分的信息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14bit相同;此时,第二设备可以将截取完编码后的第一部分成功发送出去。
再比如,第二设备使用BCH码编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的bit长度为36bit,而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32bit;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之前,会对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进行数据截取;比如,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为11011010001…101010(36bit),第二设备直接在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的后面截取4位,得到截取后的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即11011010001…10(32bit));截取后的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的bit长度为32bit,即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32bit;由于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32bit相同;因此,第二设备可以使用第二时段将截取后的第二部分的编码结果成功发送出去。
再以情况2,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而发送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为例,比如,以第二设备对第一部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填充,以及对第二部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截取为例;比如,如图11所示,以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8bit为例,唤醒信息S为10110110010101010…001(48bit),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S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10110(5bit),第二部分为110010101010…001(43bit),第一部分经过编码器K编码后,得到第一编码数据(即100100101011001(15bit));由于第一编码数据的bit长度15bit小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18bit,此时,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一编码数据之前会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填充操作;填充数据量为18-15=3bit;该数据填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补零方式、补1方式和复制方式,其中,如图11中1101所示的补零方式,第二设备直接在第一编码数据后面补充3个0,如1102所示,以使得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即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的bit长度为18bit)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设备可以将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再如图11中1103所示的补1方式,第二设备直接在第一编码数据后面补充3个1,如1103所示,以使得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即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的bit长度为18bit)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设备可以将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成功发送出去。
再如图11中1105所示的复制方式,第二设备将第一编码数据的前3bit复制到第一编码数据的最后,如1106所示,以使得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即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的bit长度为18bit)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设备可以将填充后的第一编码数据通过第一时段成功发送出去。
再比如,若第二时段可以承载的数据量小于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数据的bit长度,则第二设备需要对编码器输出的编码数据的bit长度进行截取;如图12所示,以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为124bit为例,唤醒信息S为10110110010101010…001(48bit),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S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10110(5bit),第二部分为110010101010…001(43bit),第二部分经过编码器G编码后,得到第二编码数据(即100100101011001…001(127bit));第二设备需要截取的比特数为127-124=3bit;由于127bit的第二编码数据大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124bit,此时,第二设备在发送第二编码数据之前会对第二编码数据进行截取操作;该数据截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截取方式和约定规则截取方式,例如,如图12中1201所示的直接截取方式,第二设备直接在第二编码数据(即编码后的第二部分)后面截取3位,如1202所示的横线划掉的001,得到截取后的第二编码数据为1001001010110…01(124bit),即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截取后的第二编码数据1001001010110…01(124bit);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即124bit)相同;第二设备可以将截取后的第二编码数据(即实际发送的数据为1001001010110…01)通过第二时段成功发送出去。
再如图12中1203所示的约定规则截取方式,第二设备可以按照约定规则在第二编码数据中截取掉3位,如1203所示的横线划掉的第0位的1、第5位0和第10位的1,以使得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即截取后的第二编码数据的bit长度为124bit)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即124bit)相同;第二设备可以将截取后的第二编码数据(即实际发送的数据为1001001010110…01)通过第二时段成功发送出去。
再例如,一种约定规则截取方式:若Npunc(即Npunc=Nenc-Nsl)为需要丢弃的比特数,Nenc是编码后的bit长度(即编码后的比特数),Nsl是第一时段可以承载的数据量,则第二设备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需要丢弃的比特数(即Npunc):
noffset=mod(n,N)
式中,n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中比特位的顺序编号,N为Nenc与Npunc比值的上取整结果;noffset为通信协议规定或者收发双方约定的一个整数。比如,如图12所示,Nenc=15,Nsl=12,Npunc=Nenc-Nsl=3,noffset=0,N=5,n取0、1、2、3、4、…、14;第二设备根据mod(n,5)=0确定需要丢弃编码后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编码数据)的第0(即n=0)位、第5(即n=5)位和第10(即n=10)位,如1204所示;第一编码数据为100100101011001,第二设备将第一编码块中下滑线部分的比特位截取掉,则实际发送的数据为001010101001(12bit);第二设备对第一编码数据按照约定规则截取后,得到实际发送的bit长度(即12bit)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即12bit)。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因此,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时段一次性发送完第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时段一次性发送完第二部分,而无需分多个时段发送,从而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发送功耗。相应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时段一次性接收完第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时段一次性接收完第二部分,而无需分多个时段接收,从而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发送功耗。
S402,当第一设备收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部分时,会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当第一设备根据译码结果确定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说明该唤醒信息有可能是唤醒自己(即第一设备)的,此时,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此处,第一设备监听第二部分可以通过第一链路监听,也可以通过除主链路以外的其他链路监听,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403,当第一设备收到第二部分时,第一设备唤醒第二链路,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第一链路的功耗。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部分时,第一设备会对第一部分进行译码;当第一部分的译码结果表示第一部分携带的标识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第一设备判断该唤醒信息有可能是发给自己的,因此,第一设备会继续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部分时,会根据编码器参数选择对应的译码器对第二部分进行译码;当第二部分译码后,第一设备确定该唤醒信息就是发给自己的,第二设备唤醒第二链路;该第二链路(即主链路)通常用于收发业务数据;比如,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比如,视频数据等),或者,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上传业务数据等。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没有收发任务时,第一设备的第二链路通常处于睡眠状态,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即唤醒链路)监听第二设备发送的唤醒信息。
由于第二设备在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编码时使用两个短编码器,相应地,第一设备在对接收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译码时可以使用两个短译码器进行译码;相比第一设备使用长译码器对每个唤醒信息进行译码,第一设备使用两个短译码器(即短编码器对应的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小于使用长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因此,本实施例降低了第一设备(即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第一设备跳过监听第二部分的操作:第一设备未收到第一部分,或者,第一部分不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
第二设备将唤醒信息的多个部分(比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编码后,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可以同时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送出去(如图4所示),也可以先发送第一部分再发送第二部分。
比如,如图13所示,第二设备在第一时段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发送给第一设备,如S1301所示;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接收第一部分;当第一设备收到第一部分并且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第一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如S1302所示;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将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发送给第一设备,如S1303所示;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监听第二部分;当第一设备收到第二部分时,第一设备唤醒第二链路,如S1304所示。
当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未接收到第一部分时,第一设备跳过监听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部分;当第一设备监听到的第一部分不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说明第二设备发送的唤醒信息不是发给自己(即第一设备)的,此时,第一设备可以跳过监听第二部分的操作(即第一设备不会去监听和接收第二部分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先通过低功耗的第一链路对第一部分进行监听;当第一设备未收到第一部分,或者,第一部分不包括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说明该唤醒信息不是发给自己(即第一设备)的,第一设备不用监听第二部分,也无需再译码第二部分,从而降低第一设备监听和译码唤醒信息所产生的功耗,进而降低第一设备的功耗。
综上所述,设备需要对完整的唤醒信息进行译码后才能确定该唤醒信息是否为唤醒自己的信息,因此,设备需要使用长译码器对每个唤醒信息进行译码,本申请中唤醒信息被拆分为至少两部分,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可以包含设备的标识或组标识,第一设备先译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若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包含第一设备的标识或组标识,第一设备确定该唤醒信息是用来唤醒自己的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继续监听译码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由于唤醒信息被拆分为至少两部分,第一设备可以使用至少两个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译码器更短的译码器分别对唤醒信息的至少两部分进行译码,而使用至少两个短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小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长译码器进行译码的功耗,因此,本实施例降低了第一设备(即接收端设备)唤醒链路的功耗。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1400,其中,装置1400包括接收模块1401和处理模块1402,接收模块1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还用于当收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一部分包括装置的标识或装置的组标识时,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处理模块1402,用于当接收模块1401收到第二部分时,唤醒第二链路,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第一链路的功耗。
装置1400执行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的具体方式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装置1400中,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监听第二部分,其中,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第一时段为收到第一部分的时段。接收模块1401执行该步骤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监听第二部分,其中,第二时段是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接收模块1401执行该步骤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第二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大于第一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第一时段为收到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装置1400中接收模块1401监听第二部分的时段。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一时段为收到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装置1400中接收模块1401监听第二部分的时段;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400中,当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跳过监听第二部分的操作:接收模块1401未收到第一部分,或者,第一部分不包括装置1400的标识或装置1400的组标识。
在装置1400中,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1500,装置1500包括发送模块1501,发送模块15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还用于发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用于唤醒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第一链路的功耗。发送模块1501执行该步骤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发送模块1501,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发送第二部分,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第一时段为发送模块1501发送第一部分的时段。发送模块1501执行该步骤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一部分还包括指示信息,发送模块1501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发送第二部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时段。发送模块1501执行该步骤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二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大于第一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第一时段为发送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发送第二部分的时段。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第一时段为发送第一部分的时段,第二时段为发送第二部分的时段;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装置1500中,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本部分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图1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中的虚线表示该单元或该模块为可选的。设备16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设备1600可以是服务器或芯片(系统)。
设备16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601,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601可支持设备1600实现图4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处理器1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CPU可以用于对设备1600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605,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
上述设备1600可以是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示出的方法。
通信单元1605可以是该芯片(系统)的输入和/或输出电路,或者,通信单元1605可以是该芯片(系统)的通信接口,该芯片(系统)可以作为设备1600的组成部分。
又例如,通信单元1605可以是该设备1600的收发器,或者,通信单元1605可以是该设备1600的收发电路。
设备16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602,其上存有程序1604,程序1604可被处理器1601运行,生成指令1603,使得处理器1601根据指令160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存储器16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601还可以读取存储器1602中存储的数据,该数据可以与程序1604存储在相同的存储地址,该数据也可以与程序1604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地址。
处理器1601和存储器16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设备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上。
处理器1601执行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01中的硬件形式的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601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处理器1601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2中,例如是程序1604,程序1604经过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等处理过程最终被转换为能够被处理器1601执行的可执行目标文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方法。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高级语言程序,也可以是可执行目标程序。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是存储器1602。存储器1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602可以同时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过程和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描述的方法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单元的拆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拆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拆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另外,各单元之间的耦合或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直接耦合,也可以是间接耦合,上述耦合包括电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
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或所述第一设备的组标识时,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当所述第一设备收到所述第二部分时,所述第一设备唤醒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是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指示信息指示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译码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所述第一设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
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满足以下任意一种情形时,所述第一设备跳过监听所述第二部分的操作:
所述第一设备未收到所述第一部分,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不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或所述第一设备的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9.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唤醒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段。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的编码器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一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与所述第二时段的数据承载量相同,所述第一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发送所述第二部分的时段;
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和/或,
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包括填充数据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的数据量为编码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截取后剩余的数据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组标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寻呼标识。
16.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链路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还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装置的标识或所述装置的组标识时,所述接收模块监听所述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收到所述第二部分时,所述处理模块唤醒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监听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收到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18.一种唤醒通信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发送唤醒信息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指示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监听唤醒信息的第二部分;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唤醒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链路的功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内发送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所述第一时段为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一部分的时段。
20.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设备执行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738572.0A 2022-10-26 2022-12-30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939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122193 WO2024088011A1 (zh) 2022-10-26 2023-09-27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16367 2022-10-26
CN202211321636 2022-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9589A true CN117939589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67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8572.0A Pending CN117939589A (zh) 2022-10-26 2022-12-30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9589A (zh)
WO (1) WO20240880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7830B2 (en) * 2016-11-10 2021-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wakeup radios
US20180234918A1 (en) * 2017-02-14 2018-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keup radio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CN110121203B (zh) * 2018-02-05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828168A (zh) * 2021-01-22 2022-07-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监听无线链路的方法、装置、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8011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7481B (zh) 用于降低系统信息(si)获得时间的方法和系统
EP3578004B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radio system
US20200059328A1 (en)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KR2020001835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전송 스케줄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386732A (zh) 两部分唤醒信号
WO2018149348A1 (zh)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6142A (zh) 寻呼系统
EP3372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termi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98285A1 (en) System message acqui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5553800B2 (ja) 通信端末、データを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063691B2 (en) Check positions within a transport block
US20130136164A1 (en) Dummy paging channel detection
WO2015157015A1 (en) Enhanced single burst page deco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8865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erminal power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04750A (zh) 一种区分寻呼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88011A1 (zh) 唤醒通信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KR20230165192A (ko)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 웨이크업 버스트를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US96867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in standby m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3241287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30354190A1 (en) Pag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grouping techniques
CN110830159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35784A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s for reliable reception of control messages
CN117295110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7099430A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寻呼的方法
CN117640017A (zh) 通信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