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6732A - 两部分唤醒信号 - Google Patents

两部分唤醒信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6732A
CN111386732A CN201880071259.1A CN201880071259A CN111386732A CN 111386732 A CN111386732 A CN 111386732A CN 201880071259 A CN201880071259 A CN 201880071259A CN 111386732 A CN111386732 A CN 111386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us
wake
base st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2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6732B (zh
Inventor
R·荣
A·贝里格伦
B·帕利延多
N·马泽卢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86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6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唤醒信号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发送所述唤醒信号的基站的小区有关。所述第二部分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有关。所述第二部分是可选的。

Description

两部分唤醒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种示例大体上涉及传送唤醒信号。本发明的各种示例具体涉及传送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唤醒信号。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减少无线通信的能耗是实现各种应用(诸如,物联网(IOT)或机器类型通信(MTC))的重要任务。
减少无线通信能耗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唤醒技术。这里,终端/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两个接收器,即,一个主接收器和一个低功率接收器。低功率接收器可以实现相对简单的架构,因此,在操作期间可以消耗比主接收器更少的功率。当主接收器已转换成非活动状态时,可以激活低功率接收器。然后,低功率接收器可以接收唤醒信号(WUS),并且响应于接收到WUS,主接收器可以再次转换到活动状态。有效载荷数据可以由主接收器发送和/或接收(传送)。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SG RAN会议#74投稿RP-162286“Motivation forNew WI on Even further enhanced MTC for LTE”、3GPP TSG RAN会议#74投稿RP-162126“Enhancements for Rel-15eMTC/NB-IoT”以及3GPP TSG RAN WG1#88R1-1703139“Wake UpRadio for NR”描述了示例实现。请参阅3GPP R2-1708285。
然而,这样的参考实现受到某些限制并具有缺点。例如,在对UE的处于非活动状态的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进行操作时可能发生UE移动性。一旦相应的接收器转换成活动状态,则需要识别相应小区的小区身份;这通常通过接收被广播的信息块来实现。基于参考信号,还可以执行信道感测,以便验证由服务基站提供的信号质量是足够的。此外,在一些示例中,UE的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处于非活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可以很长(significant)。然后,在该持续时间期间,UE和服务基站可能失去同步。在这种场景中,将需要通过接收被广播的同步信号来获取时域和/或频域中的同步。
信道感测、小区身份的识别以及同步可能需要大量能量。对于通常由电池供电的IOT或MTC UE,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此需要低能耗。另外,这些任务可能需要大量时间,从而增加了任何后续数据通信的时延。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传送WUS的先进技术。具体地,需要实现节能唤醒技术的技术。需要实现低时延唤醒技术的技术。
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满足了这种需求。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限定了实施方式。
一种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所述方法可选地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终端有关。
一种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同步信号和/或参考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同步信号,使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同步。所述方法可选地包括基于所述同步,从所述基站接收唤醒信号。可以基于所述参考信号来执行信道感测。
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可以由控制电路执行的程序代码。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所述方法可选地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终端有关。
所述终端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成从基站接收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并且被配置成可选地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终端有关。
一种对网络的基站进行操作的方法包括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以及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终端有关。
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可以由控制电路执行的程序代码。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以及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终端有关。
网络的基站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成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一部分,并且被配置成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站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与终端有关。
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实现节能且低时延的唤醒技术。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包括核心网络和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网络。
图2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用于多个信道的资源分配。
图3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
图4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可连接至网络的UE。
图5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UE的接收器。
图6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UE的接收器。
图7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其中,该方法用于生成WUS。
图8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WUS的接收。
图9是根据各种示例的UE与BS之间的信令的信令图。
图10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可以用于操作UE的模式。
图11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不连续接收周期并且根据基于各种示例的模式的处于不同状态的UE的接收器的操作。
图12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UE寻呼。
图13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使用WUS的UE寻呼。
图14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WUS。
图15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使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WUS的UE寻呼。
图16是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理解,以下实施方式描述不应解释为限制性含义。本发明的范围不旨在由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或附图限制,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或附图仅是示例性的。
附图应被认为是示意性表示,并且附图中例示的要素不必按比例示出。相反,各种要素被表示成使得它们的功能和通用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附图所示或本文所述的功能块、设备、部件或其它物理单元或功能单元之间的任何连接或联接也可以通过间接连接或联接来实现。部件之间的联接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来建立。功能块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
在下文中,描述了唤醒技术。唤醒技术使UE能够例如出于节能目的而将主接收器转换成低功率状态。在一些示例中,主接收器的低功率状态可以是非活动状态。
如果与主接收器的活动状态相比,则非活动状态的特征在于显著降低的功耗。例如,主接收器可能不适合在非活动状态下接收任何数据,从而可能关闭部分或所有部件。然后,由WUS触发主接收器从非活动状态的唤醒。
WUS可以由UE的专用低功率接收器接收。WUS可以具有相对简单的调制(例如,开关键控(On-Off Keying)等),这有助于低功率接收器进行简单的时域操作。例如,非相干解码是可能的。对于非相干解码,信号检测不需要获知参考相位。在其它示例中,WUS可以由处于低功率状态的主接收器接收。这里,可能不需要提供专用低功率接收器。
低功率接收器和主接收器可以在相同的硬件部件内实现,或者可以由至少一个不同的硬件部件实现。
WUS可以帮助避免供传送寻呼信号和/或寻呼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盲解码。由于这样的盲解码通常是能量相对低效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WUS来降低功耗。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例如,在3GPP场景中,在寻呼时机期间,期望UE对控制信道MPDCCH(对于机器类型通信)或PDCCH(对于LTE)或NPDCCH(对于NB-IOT)进行盲解码以获得作为UE身份的P-RNTI。如果检测到存在包括P-RNTI的寻呼指示符,则UE继续对用于寻呼消息的后续数据共享信道(PDSCH)进行解码。然而,PDSCH上的寻呼消息可以指示其它UE的寻呼,而不是针对给定UE。在这种情况下,给定UE需要返回睡眠状态,直到下一寻呼时机为止。此外,在寻呼率非常低的应用中,UE空闲监听的成本可能变得相对很高。在这种情况下,UE需要监测控制信道而不接收任何寻呼指示。在机器类型通信(MTC)中,随着相应MPDCCH控制信道以反映该小区中使用的最大扩展覆盖范围的最高重复次数发送,情况甚至可能更糟。通过以UE相关的方式提供WUS的至少一部分,UE可以知道后续寻呼的可能性,而无需盲目地解码寻呼信号。这减少了功耗。
WUS的传送可以与UE的不连续接收周期时间对准。例如,在3GPP TS 36.331,版本14.0.0中描述了不连续接收的通用技术。
各种技术基于以下发现:在能够接收WUS之前根据参考实现而获取时域和/或频域中的同步的需求可能增加能耗和时延。类似地,各种技术基于以下发现:在能够接收WUS之前根据参考实现而接收用于信道感测的小区身份和/或参考信号的需求可能增加能耗和时延。
根据各种示例,使用基于前导码的WUS。这有助于支持包括信道感测和寻呼机制的移动性操作。
根据各种示例,WUS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例如,第一部分可以实现前导码。第一部分可能与发送WUS的基站(BS)的小区有关。例如,第一部分可以是小区特定的。不同地,第二部分可以与WUS所定向到的一个或更多个UE有关。例如,WUS可以被定向到一个UE或一组UE。因此,第二部分可以是UE特定的。WUS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指示一个或更多个UE的身份的相应标识符。
可以直接连续地(即,之间没有任何其它符号等)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可以存在时间间隙(例如,保护间隔)。例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时间间隙可以不大于5ms,可选地不大于0.5ms。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以预定时频偏移布置。因此,可以以相同的重复率重复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是也可以以不同的重复率重复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例如,可以相对于不连续接收周期的周期性(periodicity)来匹配重复率,使得在每个不连续接收间隔内发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驻留在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上。
通过实现这种两部分WUS,可以在WUS的第一部分中包括某一功能,该功能超出了仅第二部分实现的唤醒信令的范围。例如,第一部分可以包括与发送BS相关联的小区的小区身份、和/或用于信道感测的参考信号、和/或用于UE与BS之间的同步的同步信号。因此,换句话说,第一部分可以由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或小区身份组成。为此,第一部分WUS可以简称为同步信号。
信道感测可以帮助识别相应信道上的通信功率水平。因此,信道感测可以促进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由此,UE可以依赖于WUS的第一部分来识别该UE驻留在的特定小区、执行信道感测和/或与BS同步。这使得不必接收任何被广播的信息块和/或被广播的参考信号和/或被广播的同步信号。而是,UE可以唯一地依赖于WUS的第一部分。由此,减少了能耗和时延。例如,在3GPP LTE框架中,可能不需要接收被广播的3GPP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参见3GPP TS 36.211版本14.0.0(2016-09)第6.11节。
可以以预定的WUS传输时机来发送WUS。这些时机可以以预定模式(例如,以某一重复间隔)限定。当出现WUS时机时,可能存在两种WUS传输方案:一种传输方案可以称为“利用DTX的WUS”,其中仅在要利用信号唤醒一个或更多个UE的情况下才发送WUS。另一传输方案可以称为“不利用DTX的WUS”,其中,即使在没有UE应该被唤醒时,也必须在该时机发送WUS的至少某些部分。具体地,不利用DTX的WUS可以使用前导码,因为即使没有UE正被唤醒,该前导码也允许监听WUS的UE在任何预期的WUS传输时机执行信道感测或小区验证/识别。这有助于维持同步并控制UE移动性。
图1例示了关于网络100的各方面。可以在本文公开的各种示例中采用这样的网络100,例如,用于传送WUS。图1例示了关于网络100的架构的各方面。根据图1的示例的网络100实现了3GPP LTE架构。
3GPP LTE框架中的、图1中的网络100的例示仅出于示例性目的。类似的技术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各种3GPP指定的架构。例如,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3GPP eNB-IoT或MTC系统或3GPP新无线电(NR)系统(有时也称为5G)。例如,参阅3GPP RP-161321和RP-161324。此外,相应技术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各种非3GPP指定的网络(诸如,蓝牙、卫星网络、IEEE802.11x Wi-Fi技术等)。
网络100包括由BS 101形成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UE 102经由BS 101连接至网络。无线链路111被限定在UE 102与BS 101之间。
网络100包括核心网络(CN)112。CN 112(3GPP LTE中的演进分组核心(EPC))与RAN进行通信。CN 112包括控制层和数据层。控制层包括控制节点,诸如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15、移动管理实体(MME)116以及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PCRF)119。数据层包括网关节点,诸如服务网关(SGW)117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118。
例如,如果相应UE 102在RRC空闲模式下工作,则MME 116控制UE 102的CN发起的寻呼。MME 116可以保持跟踪UE 102的不连续接收(DRX)周期的定时。例如,MME 116可以是建立数据连接160的一部分。MME 116可以触发BS 101发送WUS和/或寻呼信号。
如果相应UE 102在RRC连接模式下工作,则建立数据连接160。为了保持跟踪UE102的当前状态,MME 116将UE 102设置为ECM连接或ECM空闲。在ECM连接期间,在UE 102与MME 116之间维持非接入层(NAS)连接。NAS连接实现移动性控制连接的一个示例。
CN 112的网络节点115至119、121的通用功能和目的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该上下文中不需要详细描述。
数据连接160经由RAN在UE 102与CN 112的数据层之间建立并朝向接入点121。例如,可以经由接入点121建立与互联网或另一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为了建立数据连接160,相应UE 102可以例如响应于网络寻呼的接收以及可选地先前的WUS的接收而执行随机接入(RACH)过程。分组数据网络或互联网的服务器可以托管经由数据连接160传送有效载荷数据的服务。数据连接16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承载(诸如,专用承载或默认承载)。数据连接160可以被限定在RRC层上,例如通常被限定在第2层的OSI模型的第3层上。数据连接160的建立因此可以包括OSI网络层控制信令。借助于数据连接160,可以在诸如物理UL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DL共享信道(PDSCH)的有效载荷信道上分配时频资源,以促进有效载荷数据的传输。诸如物理DL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可以促进控制数据的传输。还可以实现物理UL控制信道(PUCCH)。图2例示了分配给时频网格中的不同通信信道261至263的时频资源。
图2例示了关于在无线链路111上实现的信道261至263的各个方面。无线链路111实现了多个通信信道261至263。信道261至263的传输帧(例如,由无线电帧实现,每个传输帧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子帧)占据一定的持续时间。每个信道261至263包括在时域和频域中限定的多个资源。例如,可以关于根据正交频分复用(OFDM)编码和调制的符号来限定资源。可以以时频资源网格限定资源。
例如,第一信道261可以承载WUS。当UE 102处于相应的空闲模式时,WUS使网络100(例如,MME 116)能够寻呼UE 102。因此,可以在信道261的专用资源中传送WUS。
第二信道262可以承载寻呼信号或寻呼指示符,当UE 102处于相应的空闲模式时,该寻呼信号或寻呼指示符使得网络100(例如,MME 116)能够寻呼UE 102。因此,可以在信道262的专用资源中传送寻呼信号或寻呼指示符。通常,在PDCCH上传送寻呼指示符。
如将从上文理解的,WUS和寻呼信号可以彼此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在不同的信道261、262上发送的。可以将不同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信道261至263。例如,在许多场景中,在两个不同的时刻发送WUS和寻呼信号。
此外,第三信道263与有效载荷消息相关联,该有效载荷消息承载与由UE 102和BS101(有效载荷信道263)实现的给定服务相关联的更高层用户平面数据分组。可以经由有效载荷信道263发送用户数据消息。根据E-UTRAN RAT,有效载荷信道263可以是PDSCH或PUSCH。另选地,可以经由信道263发送控制消息(例如,寻呼消息)。
图3示意性地例示了BS 101。BS 101包括接口1011。例如,接口1011可以包括模拟前端和数字前端。BS 101还包括例如借助于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和软件实现的控制电路1012。例如,要由控制电路1012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13中。在本文公开的各种示例中,控制电路1012可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发送WUS、生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WUS等。
图4示意性地例示了UE 102。UE 102包括接口1021。例如,接口1021可以包括模拟前端和数字前端。在一些示例中,接口1021可以包括主接收器和低功率接收器。主接收器和低功率接收器中的每一者可以分别包括模拟前端和数字前端。UE 102还包括例如借助于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和软件实现的控制电路1022。控制电路1022还可以至少部分地以硬件实现。例如,要由控制电路1022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23中。在本文公开的各种示例中,控制电路1022可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接收WUS、使主接收器在非活动状态与活动状态之间转换、实现主接收器和/或低功率接收器的DRX周期、基于WUS的第一部分与BS同步、基于WUS的第一部分进行信道感测等。
图5例示了关于UE 102的接口1031的细节。具体地,图5例示了关于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的各方面。在图5中,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被实现为单独的实体。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被实现在不同的芯片上。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被实现在不同的壳体中。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能不共享公共电源。
图5的场景使得能够在操作处于非活动状态的主接收器时断开主接收器1351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中,然后可以使用低功率接收器1352来接收WUS。另外,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例如根据DRX周期在非活动状态与活动状态之间切换。
例如,如果主接收器1351被接通,则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被断开,并且反之亦然。因此,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在工作上相互关联(由图5中的箭头指示)。
图6例示了关于UE 102的接口1031的细节。具体地,图6例示了关于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的各方面。在图6中,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被实现为公共实体。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被实现在公共芯片上(即,集成在公共管芯上)。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实现在公共壳体中。例如,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可以共享公共电源。
图6的场景可以实现唤醒接收器1352的接收(例如,WUS的接收)与主接收器1351的接收之间的转换的特别低的时延。
虽然在图5和图6中,例示了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共享公共天线的场景,但在其它示例中,接口1031也可以包括用于主接收器1351和低功率接收器1352的专用天线。
虽然在图5和图6的示例中,例示了存在专用低功率接收器1352的场景,但在其它示例中,可以不存在低功率接收器。相反,WUS可以由处于低功率状态的主接收器1351接收。例如,主接收器1351可能不适合在低功率状态下接收除WUS以外的普通数据。然后,响应于接收到WUS,主接收器1351可以转换成适合例如在PDSCH或PDCCH等上接收普通数据的高功率状态。
图7是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例示了关于构造或生成WUS的各方面。具体地,根据图7的方法可以用于生成WUS的第一部分和/或WUS的第二部分。
例如,根据图7的方法可以由BS 101的控制电路1012执行。图7例示了关于WUS的序列设计的各方面。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中,可以根据图7的方法来构造WUS。
首先,在2001处选择某一基序列。例如,基序列可以是随机生成的一组比特。例如,基序列对于一个UE或一组UE可以是唯一的。例如,基序列对于网络100的小区可以是唯一的。例如,基序列可以选自包括以下项的组:Zadoff-Chu序列、从一组正交或准正交序列中选择的序列、以及Walsh-Hadamard序列。例如,对特定的基序列或基序列的类型进行选择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例如,对WUS的基序列的序列长度进行设置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对基序列进行选择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针对WUS的第一部分和WUS的第二部分选择不同的基序列。例如,针对WUS的第一部分选择的基序列可以与发送WUS的BS的小区有关(例如,指示小区身份)。不同地,例如,基于WUS所定向到的一个或更多个UE的身份,WUS的第二部分的基序列可以与所述UE有关。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WUS(具体地,针对WUS的第二部分)选择不同的基序列。具体地,可以基于WUS的预期接收者(即,根据WUS要发送到的特定UE 102)来选择基序列。换句话说,基序列可以与作为WUS的预期接收者的相应UE 102唯一地关联。可以通过不同的基序列来寻址不同的UE。因此,基序列也可以称为身份代码。由此,可以将例如WUS的第二部分实现为与UE有关。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WUS(具体地,针对WUS的第一部分)选择不同的基序列。具体地,可以基于WUS的发起者(即,根据发送WUS的特定BS 101)来选择基序列。换句话说,基序列可以与作为WUS的发起者的相应BS 101唯一地关联。可以通过不同的基序列来识别不同的BS或小区。因此,基序列也可以称为身份代码。由此,可以将例如WUS的第一部分实现为与小区有关。
接下来,在2002处,可以将扩展应用于基序列。当扩展比特序列时,将输入的比特序列扩展/乘以扩展序列。这使输入的比特序列的长度增加了扩展因子K。所得比特序列的长度可以与输入的比特序列乘以扩展因子的长度相同。可以通过扩展参数来设置扩展的详细信息。例如,扩展参数可以指定扩展序列(例如,扩展序列的长度或扩展序列的单个比特)。设置扩展参数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
然后,在2003处,可以将加扰应用于经扩展的基序列。加扰可以涉及根据一个或更多个规则对输入的比特序列的比特的序列进行互换或置换。加扰提供输入的比特序列的随机化。基于扰码,原始比特序列可以在接收器处再现。可以通过加扰参数来设置加扰的详细信息。例如,加扰参数可以识别一个或更多个规则。例如,加扰参数可以涉及扰码。设置加扰参数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附加地向WUS添加校验和。添加校验和可以遵循WUS的序列设计。例如,校验和保护参数可以设置是包括还是不包括校验和。例如,校验和保护参数可以设置校验和的长度。例如,校验和保护参数可以例如根据不同的纠错算法等来设置校验和的类型。校验和可以跨WUS的整个长度(即,跨WUS的多个部分)提供联合错误检测以及可选地校正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向WUS添加前导码。前导码可以包括前导码比特序列。例如,前导码比特序列可以具有特定长度。例如,即使在存在突发错误等的情况下,前导码比特序列也可以实现WUS的鲁棒识别。前导码的存在、前导码的长度和/或前导码序列的类型等可以是根据WUS序列设计中的前导码参数设置的属性。
根据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根据图7的示例的方法的一个或更多个序列设计配置可以针对WUS的不同部分而不同地设置。例如,如果与WUS的第二部分相比,则可以针对第一部分设置不同的序列设计配置。例如,如果与第二部分相比,则可以针对第一部分设置更鲁棒的序列设计配置;这可以包括更长的基序列、和/或更长的校验和、和/或更长的扰码等。即使不用先前的同步和/或信道感测,这也可以促进第一部分的可靠接收。然后可以基于从第一部分获得的同步和/或信道感测来接收第二部分;因此,可能不需要像第一部分那样对第二部分应用如此高级别的保护。这减少了开销。
图8例示了关于由低功率接收器1352接收的WUS 4003的处理的各方面。模拟前端1361将与基带中的WUS 4003相对应的比特序列输出至数字前端1369。
通常,图8中示出的各种处理块(同样,还有发送器处的相互关联的处理块(参考图7))是可选的。不需要针对WUS的所有部分都执行所有处理块。可以针对WUS的不同部分执行不同的处理块。
可以在模拟前端处提供符号级缓冲区。然后,基于解调器,缓冲区中的符号序列可以被变换成比特序列。这可以标志从符号级到比特级的转换。然后由数字前端在数字域中进行比特级处理。
例如,每个符号可以编码一个或更多个比特。该符号可以由通常在复杂空间中表示的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限定。每符号的比特数可以取决于所使用的调制方案。有时,每符号的比特数称为比特加载(bit loading)。比特加载可以取决于所使用的星座(constellation)。WUS的不同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比特加载。
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中,采用时域和/或频域处理来识别WUS 4003。有时,相应处理可以针对符号序列。另选地或另外地,相应处理可以针对比特序列。例如,如果处理(例如,相关)在接收器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输出处,则该处理可以针对符号序列。例如,如果处理(例如,相关)在解调输出之后(例如,在M-QAM或PSK输出之后),则该处理可以针对比特序列。
例如,如果与寻呼指示符的处理相比,则数字前端1369对WUS的处理可以相对简单。在传统LTE中,一旦UE被安排了寻呼时机(即,被分配用于监听寻呼指示符),则期望该UE准备好对PDCCH进行解码。因此,寻呼信号可以包括诸如P-RNTI的临时身份以及利用P-RNTI加扰的PDCCH校验和。可以在PDCCH上发送寻呼指示符。PDCCH计算可能是耗能的,在MTC中尤其如此。
不同地,可以与PDCCH无关地发送WUS。可以将专用资源分配给WUS。可以在UE接入PDCCH之前发送WUS。一旦UE已经检测到分配给该UE的WUS,则UE可以开始对PDCCH进行解码。
WUS和寻呼信号可以采用不同的物理信道261、262。WUS可以不包括对P-RNTI的引用(其被包括在寻呼信号中)来进行UE特定识别。WUS可以被设计成使得与寻呼信号的接收和解码相比,WUS需要更少的UE估算/计算。
例如,关于WUS,具有诸如turbo码、卷积码等的信道编码可能不是优选的。WUS可以是鲁棒的信号,从而不能以更高阶的调制来工作。它可以是低阶调制(诸如,开关键控(OOK)、BPSK)。WUS可以采用具有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特性的调制方案。WUS(特别是WUS中的与UE有关的一部分)可以是随机比特和/或序列信号,该随机比特和/或序列信号可以是唯一的、可以分配给一个UE或一组UE。
然后,解扰功能1362执行解扰。
接下来,应用解扩功能1363。
接下来,提供阈值单元1364。
序列解码器1365对比特序列采用解码算法。最后,因此重组了在发送器处采用的基序列。
然后,可以在基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执行互相关。如果互相关产生显著的结果,则可以判断WUS 4003被寻址到特定UE 102以及可能的其它UE。然后,基于所述互相关,可以选择性地将主接收器1351从非活动状态转换到活动状态。
借助于基序列的扩展和/或加扰,可以执行更可靠的互相关。例如,通过扩展基序列,可以针对空中发送的WUS 4003获得更长的序列。在执行互相关时,更长的序列通常对误报更鲁棒。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针对WUS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处理。例如,对于WUS的第一部分,如果与WUS的第二部分相比,则可以采用不太复杂的处理。例如,WUS的第一部分的处理可以是符号级;而WUS的第二部分的处理是比特级。例如,可以通过接收的符号序列与一个或更多个候选序列之间的相关来处理WUS的第一部分;该相关可以是时域和/或频域中的相关。可以通过模拟硬件来实现该相关。然后,可能不需要比特级分析。这可能与WUS的第二部分的处理相反;这里,可以采用包括解扰1362和/或解扩1363和/或解码1365和/或阈值比较1364的比特级处理。这是在数字域中实现的。
在另外的示例中,对于WUS的不同部分的处理,用于模拟前端1361的模拟硬件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可以采用不太复杂的时域和/或频域相关/模数转换来接收第一部分;而更复杂的相关可以用于接收第二部分。例如,如果与接收WUS的第一部分相比,则在接收WUS的第二部分时可以采用更多的相关器。
在更进一步的示例中,第一部分的处理以及第二部分的处理可以包括比特级操作;然而,可以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实现的比特级操作。例如,对于不同部分,可以不同地配置扰码和/或解扩和/或解码。例如,解扰1362可以用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是解扩1363和解码1365仅应用于第二部分,而不应用于第一部分等。
图9是信令图。图9例示了关于UE 102与BS 101之间的通信的各方面。图9例示了关于发送和/或接收(传送)WUS 4003的各方面。根据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如关于图9描述的这样的技术可以用于传送WUS 4003。具体地,图9还例示了关于WUS的传送与可以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中采用的寻呼信号4004和寻呼消息4005的传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各方面。
在3001处,传送控制消息4001。例如,可以在控制信道262(例如,PDCCH)上传送控制消息。例如,控制消息可以是第2层或第3层控制消息。控制消息可以与RRC/更高层信令有关。例如,控制消息4001可以例如在与小区相关联的系统信息块中被广播。
可以在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中使用的控制消息4001可以指示与由UE 102实现的唤醒技术相关联的某些属性。例如,控制消息可以对WUS的至少一部分的鲁棒性级别进行配置。例如,控制消息4001可以指示用于WUS的调制和/或编码方案(MCS)。例如,控制消息4001可以指示WU的基序列的长度。例如,控制消息4001可以指示WUS 4003的序列设计配置。通过将控制消息4001实现成指示WUS 4003的序列设计配置,可以动态地调整WUS 4003的序列设计配置。
在3001处传送控制消息4001是可选的。通常,可以预先配置WUS的序列设计配置的各种属性和/或依赖性。然后,可能不需要显式控制信令。
在3002处,传送用户数据消息4002。例如,可以在有效载荷信道263上传送用户数据消息4002。例如,可以沿数据连接160传送用户数据消息4002(例如,作为承载的一部分等)。
然后,在UE 102与BS 101之间不再有要传送的数据。发送缓冲区为空。这可能触发定时器。例如,可以在UE 102处实现定时器。在根据非活动调度201设置的特定超时持续时间之后,在3003处,UE 102的主接收器1351从活动状态转换成非活动状态384。这样做是为了减少UE 102的功耗。例如,在将主接收器1351转换到非活动状态384之前,可以通过控制信道262上的适当控制信令来释放数据连接160(图9中未例示)。利用主接收器1351传送4001和4002。非活动调度201是用于转换成非活动状态384的触发准则的示例实现;其它触发准则也是可能的。
然后,通过重复出现资源202来实现用于传送WUS 4003的多个唤醒时机。例如,资源202可以是在用于与主接收器1951进行通信的时频网格中限定的无线电资源;这避免了与BS 101进行通信的其它UE的干扰。可以将唤醒时机布置在寻呼帧中。
在某个时间点处,在3004处,BS 101发送WUS 4003。这可能是因为在发送缓冲区中存在被调度成传输到UE 102的DL数据(例如,有效载荷数据或控制数据)。可以设想用于发送WUS 4003的另一触发准则。WUS 4003被UE 102接收。
响应于接收到WUS 4003,在3005处,UE 102的主接收器1351转换到活动状态。
然后,在3006处,BS 101向UE 102发送寻呼指示符4004。寻呼指示符4004被主接收器1351接收。例如,可以在信道262(例如,PDCCH)上发送寻呼指示符。例如,寻呼指示符可以包括UE 102的临时或静态身份。因为寻呼指示符可以以不明确的方式从UE的唯一身份(诸如,国际移动订户身份(IMSI)等)得出,所以寻呼指示符或者可以指示多个UE。一个或更多个UE的可以被包括在寻呼指示符4004中的身份的示例可以包括3GPP LTE框架中的寻呼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P-RNTI)。P-RNTI可能不针对特定UE,而是针对一组UE。P-RNTI可以从订户的要被BS寻呼和构造的IMSI中得出。
例如,在WUS已经是UE特定的情况下,该寻呼指示符可以仅仅是控制消息并且例如包括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而不是P-RNTI。例如,寻呼指示符可以不包括与UE有关的指示符,而仅包括例如与小区有关的指示符。
寻呼指示符4004还可以包括与用于在3007处传送寻呼消息4005的MCS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共享信道263(例如,PDSCH)上传送寻呼消息4005。通常,可以在不同信道上传送寻呼指示符4004和寻呼消息4005。可以根据由寻呼指示符4004指示的MCS来对寻呼消息4005进行调制和编码。因此,可能需要UE 102首先接收寻呼指示符4004,其次接收寻呼消息4005。
然后,在3008处,在UE 102与BS 101之间建立数据连接160。这可以包括建立随机接入过程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
最后,在3009处,使用新建立的数据连接160来传送UL或DL用户数据消息4002。
如将从图9理解的,在3005处将主接收器1351转换到活动状态后,需要重新建立数据连接160。由于这个原因,在主接收器1351的非活动状态384期间,UE 102在空闲模式(没有建立或维持数据连接160时)下工作。然而,在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中,可以设想UE 102在非活动状态384期间工作的特定模式的其它实现。
图10例示了UE 102可以工作的不同模式301至305的各方面。图10还例示了关于WUS和寻呼信号的传送与各种模式301至305的关联的各方面。在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中,可以在UE 102的某些工作模式304、305下传送WUS。
在连接模式301期间,建立数据连接160。例如,可以在UE 102与网络100之间建立默认承载以及可选的一个或更多个专用承载。为了降低功耗,则可以从连接模式301转换到连接模式302,这采用了主接收器1351的DRX周期。DRX周期包括开启持续时间和关闭持续时间。在关闭持续时间期间,主接收器1351不适合接收数据。在UE 102与BS 101之间同步DRX周期的定时,使得BS 101可以将任何DL传输与连接模式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对准。在模式302下,维持建立承载/数据连接160。
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功率降低,可以实现空闲模式303。空闲模式303再次与UE 102的主接收器1351的DRX周期相关联。然而,在空闲模式303下的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期间,主接收器1351仅适合于接收寻呼指示符以及可选地接收寻呼消息。例如,这可以帮助限制在空闲模式303下的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期间需要由主接收器1351监测的特定带宽。例如,如果与连接模式302相比,这可以帮助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模式301至模式303中,主接收器1351在活动状态下工作。不需要低功率接收器1352。
在图10的示例中,例示了两个模式304、305。模式304、305两者都涉及主接收器1351在非活动状态384下工作的场景。因此,在模式304、305期间,主接收器1351被持续地断开,并且具体地,在任何开启持续时间期间都不被接通。不同地,在模式304、305期间,例如根据低功率接收器1352的相应DRX周期,低功率接收器1352至少有时在活动状态下工作。
在模式304中,在UE 102与网络100之间维持数据连接160。例如,UE 102和网络100(例如,在诸如MME 116的核心网络移动性节点处)可以维护相应注册表项。可以通过非活动调度201确定转换成模式304。在模式304下,响应于传送WUS而传送的其它信号可以直接对与数据连接160相关联的用户数据消息进行编码。不需要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在这样的示例中,可以建立网络100与UE 102之间的数据连接160,然后可以在建立连接160的同时传送WUS。在这种场景中,BS 101可能必须根据主接收器1251的非活动调度201来在发送指示被分配给DL共享信道上的DL用户数据消息的资源的DL调度授权与发送WUS之间进行选择。在模式304下,UE 102不需要重复监听DL控制信息(DCI)。模式304提供了有效载荷数据的低时延传输,这可能以例如由BS 101进行更复杂的簿记(bookkeeping)为代价。
不同地,在模式305下,在UE 102与网络100之间不维持数据连接160。可能需要由寻呼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参见图10)。
在图10的示例中,例示了低功率接收器模式304、305均实现低功率接收器1532的DRX周期的场景。因此,根据DRX周期的定时来传送WUS 4003。然而,通常也可以实现模式304、305,使得低功率接收器1352持续地适合于接收WUS(即,不实现开启持续时间和关闭持续时间)。
图11例示了关于在不同模式301至模式305之间进行切换的各方面。图11例示了采用DRX周期370的各方面。在本文关于WUS的传送而描述的各种示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技术。
首先,UE 102在连接模式301下工作。因为主接收器1351持续在活动状态381下工作,所以这导致了高级别的持续功耗。活动状态381与一定的功耗相关联。然后,为了降低功耗,采用DRX的连接模式302被激活。这里,例示了主接收器1351的开启持续时间371和关闭持续时间372(选择性地在活动状态381和非活动状态384下工作)。
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接下来,激活空闲模式303。这伴随着释放数据连接160。再次,空闲模式303采用包括开启持续时间371和关闭持续时间372的DRX周期。如果与连接模式302下的开启持续时间371相比,则模式303下的开启持续时间371与较低的功耗相关联,因为在空闲模式303下,如果与连接模式302相比,则现在正在活动状态382下工作的主接收器1351的能力会降低。在空闲模式303期间,在处于活动状态382时,主接收器1351仅期望接收寻呼信号。
最后,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功耗,空闲模式305被激活。在转换成空闲模式305后,主接收器1351从活动状态381、382持续地转换到非活动状态384。DRX周期370再次实现成包括根据DRX周期长度375的开启持续时间371和关闭持续时间372;这里,开启持续时间371限定了唤醒时机。通过在活动状态383与非活动状态384(图11中的虚线)之间切换低功率接收器1352来实现DRX周期。
各种状态381至384仅是示例。为了例示,当处于DRX连接模式302时,主接收器可能不会转换成完全非活动状态384;相反,在关闭持续时间372中,可以假设介于381至384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12例示了关于在空闲模式303下对UE进行操作的各方面。具体地,图12例示了关于监听寻呼信号/指示符4004和寻呼消息4005的各方面。图12还例示了根据参考实现的关于使UE 102和BS 101同步以及执行信道感测的各方面。
在6001处,关闭持续时间372到期,并且开启持续时间371开始。在这一点处,UE102的接收器1351转换到适合于接收寻呼信号4004的活动状态382(参见图11)。然而,在接收寻呼信号4004之前,在6002处,UE 102经由接收器1351接收同步信号。
BS 101根据重复的定时模式来广播同步信号4101。例如,BS 101可以在时频资源映射的预定资源单元中广播同步信号。可以在传输帧的多个子帧中重复广播同步信号。通常,同步信号的重复率的量级可以为1ms至20ms(通常约为5ms)。同步信号410可以是PSS或SSS。
基于同步信号,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两者中使BS 101和UE 102同步。
接下来,在6003处,接收参考信号4102(有时也称为导频信号或信道参考信号(CRS))。可以以一定的重复率(例如,以与上文针对同步信号4101解释的量级相同的量级)广播参考信号4102。3GPP TS 36.211V.14.0.0(2016-09)第5.5节中描述了示例参考信号4102。
基于参考信号4102,可以执行信道感测。信道感测有助于测量BS 101与UE 102之间的信道上的通信可靠性。例如,在小区边缘场景中,信道的质量可能劣化,使得在信道上进行通信的可靠性特别低。然后,可以开始搜索提供更好质量的信道的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小区(图12中未例示)。
然而,如果在UE 102与BS 101之间的信道上进行通信的可靠性足够,则在6004处,可以接收寻呼信号4004。寻呼信号4004可以包括与UE 102相关联的指示符;然后,在6005处,可以接收寻呼消息4005。在图12的场景中,在6004处没有对特定UE 102进行寻呼,使得没有接收到寻呼消息4005。因此,在随后的关闭持续时间372期间,接收器1351再次转换成非活动状态384。不需要用于接收寻呼消息4005的PDSCH上的盲解码。
图13例示了关于对空闲模式305下的UE进行操作的各方面。具体地,图13例示了关于监听WUS 4003、寻呼信号4004和寻呼消息4005的各方面。图13还例示了根据参考实现的关于使UE 102和BS 101同步以及关于信道感测的各方面。
图13的场景通常对应于图12的场景。然而,在图13的场景中,在6004处接收寻呼信号4004之前,在6006处接收WUS 4003。与DRX周期370时间对准地传送WUS 4003。为了能够在6006处接收WUS,在6002处,接收由BS 101广播的同步信号4101,并且在6003处,接收由BS101广播的参考信号4102。
在图12和图13的场景中,由于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来接收同步信号4101和参考信号4102,因此延迟了寻呼信号4004的接收。另外,用于接收同步信号4101和参考信号4102的功耗是很大的。因此,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可以使用使得不需要接收同步信号4101和参考信号4102的高级WUS。结合图14讨论关于这种WUS的细节。
图14例示了关于WUS 700的各方面。WUS 700包括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在图14的示例中,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占据相同的频率并且被立即连续地发送。
第一部分711可以与发送WUS 700的BS所关联的小区有关。不同地,第二部分712可以与WUS 700被寻址到的一个或更多个UE 102有关。通常,第二部分712是可选的。
例如,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可以共享公共的校验和。因此,校验和可以基于第一部分711的数据和第二部分712的数据两者。这减少了开销。
例如,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可以包括用于BS 101和UE 102的时频同步的同步信号721。因此,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可以实现根据由BS 101广播的同步信号4101的功能。但是,因为同步信号721被包括在WUS 700中,所以同步信号721的重复率可能与同步信号4101的重复率有很大差异:通常,在模式304、305下的DRX周期的周期性375可以大于1分钟,可选地大于10分钟;而被广播的同步信号4101的周期性可以小于50ms,可选地小于5ms。
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还可以包括用于对BS 101与UE 102之间的信道进行信道感测的参考信号723。参考信号723通常可以对应于参考信号4102,因为它们可以实现关于信道感测的对应功能;然而,以与上文关于同步信号721、4101描述的方式相当的方式,被广播的同步信号4102的周期性的量级可以是几毫秒,而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的周期性的量级可以是几分钟,因为该同步信号721是与DRX周期370时间对准地发送的。
另选地或另外地,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可以包括与发送WUS 700的BS 101相关联的小区的小区身份722。在一些场景中,小区身份722可以被编码到同步信号721和/或参考信号723中。基于小区身份,可以跟踪UE 102的移动性。
如将从上文理解的,同步信号721、参考信号723和小区身份722都不特定于作为WUS 700的预期接收者的UE 102。因此,第一部分711与发送WUS 700的BS 101的小区有关;而不与作为预期接收者的UE 102有关。对于第二部分712,这是不同的。
图14例示了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包括一个或更多个UE的身份731的场景。这有助于结合潜在的后续寻呼信号4004来寻址单个UE或一组UE。因此,第二部分712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UE有关。
为了生成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可以采用结合图7描述的技术。同样,为了生成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可以采用结合图7描述的技术。针对不同的部分711、712,可以选择不同的序列设计配置。例如,当生成第一部分711时,可以选择小区特定的基序列;而当生成第二部分712时,可以选择UE特定的基序列。针对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可以不同地选择基序列的长度、CRC比特数、扩展因子、所使用的序列生成器的特定类型等(或一般地,序列设计)。具体地,如果与第二部分712相比,则可以针对第一部分711选择更鲁棒的序列设计配置,以便即使在获得UE 102与BS 101之间的同步之前也能够可靠地接收第一部分711。
另选地或另外地,还可以根据DRX周期性375来选择序列设计。例如,DRX周期性375越长(越短),序列设计鲁棒性就越高(鲁棒性就越低)。例如,对于较长的DRX周期性375(在与DRX周期370时间对准地传送WUS的相关模式304、305下),如果与更短的DRX周期性375相比,则可以选择更长的基序列、更大的CRC比特计数和/或更鲁棒的扩展因子。这基于以下发现:对于更长的DRX周期性375,UE 102与BS 101之间的定时漂移/时钟漂移可能更大;因此,在遇到长DRX周期性375的情况下,更鲁棒的序列设计有助于补偿增加的定时漂移。另外,对于更长的DRX周期性375,更可能发生UE移动性。然后,更长的参考信号723可以帮助准确地执行信道感测。因此,第一部分711的长度通常可以与DRX周期370的周期性375相关。
在图14中,例示了在WUS 700中包括不同的同步信号721和不同的参考信号723的场景。在其它示例中,WUS 700中包括的参考信号可以促进同步和信道感测。在这样的示例中,前导码(即,第一部分711)可以仅由参考信号组成,其提供用于同步和信道感测的手段。
图15例示了关于对空闲模式304下的UE进行操作的各方面。具体地,图15例示了关于监听包括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的WUS 4003、寻呼信号4004和寻呼消息4005的各方面。响应于将负责接收WUS 700的相应接收器1351、1352从非活动状态384转换到活动状态384(参见图11),而接收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
图15的场景通常对应于图13的场景。再次地,与UE 102的DRX周期370时间对准地传送WUS 700。WUS 700由BS 101发送并由UE 102接收。然而,UE 102可以基于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而与BS 101同步;并且然后,基于所述同步,接收WUS的第二部分712。如果基于同步信号721的同步失败,则不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具体地,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可能无法被正确解码。因此,基于所述同步选择性地接收第二部分712。
如将从图13和图15的比较理解的,在图15的场景中,UE 102在用于接收WUS700的接收器1351、1352从非活动状态384到活动状态383的转换与直到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的接收之间不与BS 101同步。换句话说,在接收到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之前不需要接收任何被广播的同步信号4101。而是,响应于将用于接收WUS700的UE 102的接收器1351、1352从非活动状态384转换到活动状态383,接收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在接收WUS 700之前并且响应于将接收器1351、1352转换到活动状态383,可能不需要其它触发条件。这减少了时延并降低了UE 102处的功耗。
另外,基于参考信号723或基于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和参考信号723的组合,UE 102对BS 101与UE 102之间的信道执行信道感测。信道可以与沿着无线链路111在UE 102与BS 101之间交换的电磁波的特性有关。然后,根据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接收或不接收(即,选择性地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例如,如果信道感测的质量指示低于阈值的质量(即,退化的通信可靠性),则可以不尝试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不同地,如果信道感测的质量指示高于阈值的质量(即,可接受的通信可靠性),则可以尝试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
例如,如果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指示退化的通信可靠性,则有可能追求后退策略。这种后退策略可以包括接收一个或更多个周期性广播的其它参考信号4102,例如以便识别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合适的BS。在基于WUS的第一部分711无法获得同步的情况下,类似的选项可能是可用的。
可以将WUS 700的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小区身份722与参考小区身份进行比较。例如,参考小区身份可以对应于UE 102在DRX周期的先前开启持续时间371时所驻留的小区的身份。然后,如果参考小区身份与该小区身份722之间存在匹配,则可以假定尚未发生UE移动性;否则,如果参考小区身份与该小区身份722之间存在失配,则可以假定已经发生了UE移动性。根据该小区身份722与参考小区身份的这种比较,可以选择性地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例如,如果存在失配,则可能不需要接收WUS 700的第二部分712,因为已经发生了UE移动性,并且必须首先执行关于UE移动性的其它检查。
第二部分712的这种选择性接收可以帮助减少UE 102处的功耗。具体地,由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解码尝试(例如,在降低的信道质量或UE移动性或缺少同步的情况下),平均而言,可以降低UE 102处的功耗。
图16是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例如,根据图16的示例的方法可以由BS101(例如,由BS 101的控制电路1012)来执行。
首先,在框9001处,检查是否已经开始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
如果已经开始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则在框9002处发送WUS的与小区有关的第一部分。因此,与DRX周期时间对准地传送WUS 700。
例如,可以发送根据图14和图15的示例的WUS 700。为了生成WUS的第一部分,可以采用根据图7的方法的技术。序列设计可以是DRX周期性的函数,例如根据UE移动性、定时漂移等的可能性来定制鲁棒性。
接下来,在框9003处,检查是否存在针对给定UE排队等待的下行链路数据(例如,应用层数据,有时也称为有效载荷数据)。如果不存在排队等待的下行链路数据,则该方法从框9001开始。如果存在排队等待的下行链路数据,则在框9004处发送唤醒信号的与UE有关的第二部分。例如,WUS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存在排队等待的下行链路数据的相应UE的身份。
除了图16中的示例流程图之外,还可以考虑其它方法。例如,可以执行在一个时机中执行框9001和框9003的方法。如果已经开始了DRX周期(例如,如果已经开始了DRX周期的开启持续时间),并且没有数据排队等待,则仅发送第一部分9002,并且如果存在数据,则连续发送两个部分9002和9004。
为了生成WUS的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结合图7描述的技术。
图17是根据各种示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例如,根据图17的方法可以由UE 102的控制电路1022来执行。用虚线表示可选框。
在框9011处,UE接收WUS的第一部分。这可以包括经由模拟前端获得物理层上的信号形式并对该信号形式进行解码(参见图8)。
WUS的第一部分包括与发送WUS的BS相关联的小区的身份。在框9012处,获得该身份,并且在框9013处,检查该身份(例如,将其与一个或更多个参考小区身份进行比较)。
如果判断出该小区身份对应于先前的服务小区,则在框9014处,执行信道感测。在图16的示例中,这包括功率测量。通常,信道感测可以基于包括在WUS的第一部分中的参考信号。
在框9015处,将信道感测的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具体地,在图16的示例中,检查感测到的功率是否高于阈值。
框9014和框9015是可选的。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果在9013处正确地识别出小区身份,则该方法可以直接从9016处开始。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在框9016处接收WUS的第二部分。这可以包括对经由模拟前端获得的信号形式的对应部分进行解码。WUS的第二部分与UE有关并且可以包括相应的身份。
如果在框9013处判断出WUS源自与不同小区相关联的BS,则在框9017处触发后退过程。具体地,在图16的示例中,执行具有传统过程的初始接入(包括接收被广播的同步信号和/或被广播的参考信号和/或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在框9015处检查的信道感测指示质量不足,则也执行框9017。框9017的替代实现将包括用于发现新小区的小区重新选择。
总之,已经描述了传达WUS的上述技术。WUS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UE有关;而第一部分可以实现前导码功能以避免第二部分的鲁棒接收。该前导码功能可以包括时域和/或频域同步、基于小区身份的移动性检测和/或信道感测。因此,对于由相应小区的BS服务的所有UE,第一部分可以是相同的(即,可以是小区有关的)。
第一部分可以包括与小区身份有关的信息。例如,这可以是服务小区身份,或者是指示服务小区身份的序列。对于服务小区内的所有UE,第一部分通常是相同的(即,第一部分是小区特定的)。以与寻呼时机或WUS列表间隔相同的周期性发送第一部分。此外,该第一部分可以利用具有良好相关属性的信号/序列来设计并且可以非相干地进行检测,而无需使用诸如CRS和/或PSS/SSS的传统同步信号。因此,第一部分在被UE接收时可以用于同步目的,并且在小区身份指示符的帮助下,还可以得到该UE仍在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指示。由于可以假定时间/频率漂移与同步之间的非活动长度(即,DRX周期性/间隔)成比例,因此,对于较长的DRX周期性,重新同步所需的信息量通常会更大。因此,第一部分的长度相对于DRX长度可以是可配置的。因此,引入第一部分的额外优点是,它有助于避免由于时钟漂移而导致的较大的时间偏移和频率偏移。
WUS的第二部分仅在存在排队等待传输到UE的DL数据的情况下才可以由BS发送。如果将第一部分设计成使其也可以用于同步目的,则第二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变短,但仍可以被非相干地检测到。这也意味着存在WUS仅具有第一部分传输(例如,不需要周期性地发送第二部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给定的UE接收第一部分并将其用于服务小区测量。
当UE在一些预定时机监测用于WUS的信道时,它首先检查通过对第一部分进行解码而确定的小区身份指示符和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的电平高于由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确定的特定电平并且小区身份指示符正确,以及满足可能的一些其它信号性能准则,则UE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存在。如果UE检测到承载有与其有关的特定信息的第二部分,则UE通知检测到WUS并继续对MPDCCH和PDSCH进行解码(必要时),以接收寻呼信号和/或寻呼消息。
如果信道质量水平不满足服务小区信号强度准则,或者小区身份指示符不正确,则UE停止解码第二部分,并输入与传统相同的过程,即,UE发起可能的传统PSS/SSS信号的接收,并在需要时执行对服务小区指示的所有邻居小区的测量,而与当前限制UE测量活动的测量规则无关。
总之,已经描述了以下示例:
示例1.一种对终端(102)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基站(101)接收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从所述基站(101)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所述终端(102)有关。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使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101)同步;并且
-基于所述同步: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示例3.根据示例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参考信号(723):对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终端(102)之间的信道执行信道感测;并且
-根据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示例4.根据示例2或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同步以及所述信道感测的所述结果中的至少一者: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中不包括的至少一个周期性广播的另一参考信号(4102)。
示例5.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与所述基站(101)相关联的所述小区的并且被包括在所述第一部分(711)中的小区身份(722)与参考小区身份进行比较,并且
-根据所述比较: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示例6.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终端(102)的接收器从非活动状态(384)转换到活动状态(383),
其中,响应于所述转换,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
示例7.根据示例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终端(102)的所述接收器从所述非活动状态(384)到所述活动状态(383)的所述转换与直到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的所述接收之间,不与所述基站(101)同步。
示例8.一种对网络(10)的基站(101)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终端(102)有关。
示例9.根据示例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下行链路数据是否排队等待传输至所述终端(102),
其中,基于所述检查来选择性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示例10.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711)被配置为所述第二部分(712)的前导码。
示例11.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包括用于所述基站(101)和所述终端(102)的时频同步的同步信号(721)。
示例12.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包括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终端(102)之间的信道的信道感测的参考信号(723)。
示例13.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包括与所述基站(101)相关联的小区的小区身份(722)。
示例14.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包括所述终端(102)的终端身份(731)。
示例15.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与所述终端(102)的不连续接收周期(370)时间对准地传送所述唤醒信号(700)。
示例16.根据示例1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711)的长度与所述不连续接收周期(370)的周期性(375)相关。
示例17.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的第二序列设计配置不如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的第一序列设计配置鲁棒。
示例18.一种终端(102),所述终端包括被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电路(1022):
-从基站(101)接收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从所述基站(101)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所述终端(102)有关。
示例19.根据示例18所述的终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22)被配置成执行示例1至7或示例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示例20.一种网络(100)的基站(101),所述基站包括被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电路(1012):
-发送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终端(102)有关。
示例21.根据示例20所述的基站(101),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12)被配置成执行示例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某些示例和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和实施方式。相反,如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理解的,本发明涵盖了各种修改。
为了例示,已经描述了各种示例,其中单独的信号用于UE处的信道感测和同步。然而,通常可以实现如下信号,该信号可以提供用于小区识别、同步和信道感测的组合的手段。
此外,例如,信道感测通常可能不需要单独的信号,而是可以使用同步信号和/或参考信号来完成。两种信号的组合可以提高信道感测测量准确度。如果这两个信号是分别发送的,则基站可能需要将这两个信号之间的相对功率差通知给UE。
为了进一步例示,上文已经描述了各种场景,其中已经采用了用于选择性地接收WUS的第二部分的各种决策准则。示例决策准则包括:与BS同步、信道感知以及小区身份。在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中,可以将这样的决策准则彼此灵活地组合。例如,可以将信道感测用作决策准则,而不将同步用作决策准则。

Claims (15)

1.一种对终端(102)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基站(101)接收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从所述基站(101)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所述终端(102)有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同步信号(721):使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101)同步;并且
-基于所述同步: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小区的小区身份(722)被编码到所述同步信号(7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由所述同步信号(721)组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中包括的参考信号(723):对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终端(102)之间的信道执行信道感测;并且
-根据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同步以及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中的至少一者: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中不包括的至少一个周期性广播的其它参考信号(4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由参考信号(723)组成,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参考信号(723):对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终端(102)之间的信道执行信道感测,并使所述终端(102)与所述基站(101)同步;并且
-根据所述信道感测的结果并且基于所述同步: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所述小区的并且被包括在所述第一部分(711)中的小区身份(722)与参考小区身份进行比较,并且
-根据所述比较:选择性地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终端(102)的接收器从非活动状态(384)转换到活动状态(383),
其中,响应于所述转换,接收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终端(102)的所述接收器从所述非活动状态(384)到所述活动状态(383)的所述转换与直到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的所述接收之间,不与所述基站(101)同步。
11.一种对网络(10)的基站(101)进行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唤醒信号(700)的第一部分(711),并且可选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700)的第二部分(712),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基站(101)所关联的小区有关,并且所述第二部分(712)与终端(102)有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查下行链路数据是否排队等待传输至所述终端(102),
其中,基于所述检查来选择性地发送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711)被配置为所述第二部分(712)的前导码。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包括用于所述基站(101)与所述终端(102)之间的信道的信道感测的参考信号(723)。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一部分(711)与所述唤醒信号(700)的所述第二部分(712)之间布置有时间间隙。
CN201880071259.1A 2017-11-03 2018-10-31 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Active CN111386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730301-7 2017-11-03
SE1730301 2017-11-03
PCT/EP2018/079827 WO2019086516A1 (en) 2017-11-03 2018-10-31 Two-part wake-up sign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6732A true CN111386732A (zh) 2020-07-07
CN111386732B CN111386732B (zh) 2023-07-14

Family

ID=64051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259.1A Active CN111386732B (zh) 2017-11-03 2018-10-31 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3772B2 (zh)
EP (1) EP3704899B1 (zh)
JP (1) JP7168663B2 (zh)
CN (1) CN111386732B (zh)
WO (1) WO201908651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822A (zh) * 2018-02-13 2020-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唤醒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28483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监听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3051124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3241602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节能唤醒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4012350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45790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5503B2 (en) 2018-04-06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scrambling of wake-up signal sequences
CN111937443B (zh) * 2018-04-06 2024-05-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接收唤醒信号的方法、无线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WO2019196038A1 (zh) 2018-04-11 2019-10-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节能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304156B2 (en) * 2019-01-04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hierarchical mobility
US11475678B2 (en) 2019-01-04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ne marker detection and lane instance recognition
EP3928482A1 (en) * 2019-02-22 2021-12-29 IDAC Holdings, Inc. Wake-up signal for power saving
CN112399439B (zh) * 2019-08-16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13133090B (zh) * 2019-12-30 2023-03-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70585A4 (en) * 2020-01-21 2023-01-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WUS FOR PAGING IN INACTIVE RRC STATES
WO2022123793A1 (ja) * 2020-12-11 2022-06-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EP4262286A1 (en) * 2020-12-11 2023-10-18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WO2023175169A1 (en) 2022-03-18 2023-09-2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Low-power reference signal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WO2024095226A1 (en) * 2022-11-03 2024-05-10 Wiliot, LTD. Localized group access for ambient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172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US20140050133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power wake up signal and operations for wlan
US20140302856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ell Discovery
US20160278013A1 (en) * 2015-03-20 2016-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 for ultra-low power wireless receiver
CN106465279A (zh) * 2014-04-29 2017-02-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宏小区辅助的小小区发现和激活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7852A1 (en) * 2004-11-15 2006-05-17 Sony Deutschland GmbH Beaconless communic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WO2011121690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集積回路
US9351250B2 (en) 2013-01-31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wake up signal and operations for WLAN
US10356839B2 (en) * 2014-11-0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ith a second receiver
WO2016171400A1 (ko) 2015-04-22 2016-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lc 기기
US10932192B2 (en) 2016-01-12 2021-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TC power saving mode (PSM) enhancements for service outage
US10171277B2 (en) * 2016-07-14 2019-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ame format and design of wake-up frame for a wake-up receiver
US11057830B2 (en) * 2016-11-10 2021-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wakeup radios
CN110463285B (zh) * 2017-03-24 2023-07-14 苹果公司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和窄带物联网设备的唤醒信号
US20180288706A1 (en) * 2017-03-29 2018-10-04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an operational cyclic prefix length to decode a wake-up packet
US11412451B2 (en) * 2017-08-11 2022-08-09 Sony Corporation Wake-up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172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US20140050133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power wake up signal and operations for wlan
CN104584649A (zh) * 2012-08-17 2015-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低功率唤醒信号及wlan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302856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ell Discovery
CN106465279A (zh) * 2014-04-29 2017-02-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宏小区辅助的小小区发现和激活
US20160278013A1 (en) * 2015-03-20 2016-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 for ultra-low power wireless receive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822A (zh) * 2018-02-13 2020-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唤醒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656822B (zh) * 2018-02-13 2022-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唤醒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28483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监听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3051124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3241602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节能唤醒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4012350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45790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0382A1 (en) 2020-08-13
US11343772B2 (en) 2022-05-24
JP7168663B2 (ja) 2022-11-09
EP3704899B1 (en) 2021-12-22
CN111386732B (zh) 2023-07-14
WO2019086516A1 (en) 2019-05-09
EP3704899A1 (en) 2020-09-09
JP2021502028A (ja)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6732B (zh) 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1656823B (zh) 接入节点、操作接入节点方法、终端、操作终端的方法
CN110915267B (zh) 通信方法、包括控制电路的装置、通信装置
US11350363B2 (en) Wake-up radio technique
CN110754120B (zh) 传输包括同步信令的唤醒信号的电信装置和方法
JP6979522B2 (ja) 複数のページングオケージョンに対して組み合わされるウェイクアップ信号
CN115280861A (zh) 具有寻呼提前指示符的高效寻呼机制
US20210185611A1 (en) Support of multiple wake-up-signal-related capabilities
KR20220165728A (ko) 연결 해제 모드에서의 기준 신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Grou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