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0998A -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0998A
CN117930998A CN202410324662.8A CN202410324662A CN117930998A CN 117930998 A CN117930998 A CN 117930998A CN 202410324662 A CN202410324662 A CN 202410324662A CN 117930998 A CN117930998 A CN 117930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evice
shell
bracket
assembl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246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林
谭志明
刘文剑
刘洋
陈印
高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wei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246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0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0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0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属于终端技术领域,该触控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腔,第一壳体具有连通容纳腔的通孔;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设于通孔和容纳腔,并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容纳腔,且与电源模块、第二壳体分别电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作为电源模块的正极或负极中的一者,使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作为电源模块的正极或负极中的另一者,对电源模块进行充电,这种充电结构体积小,所占据的空间少,从而使得触控装置的体积减小,方便携带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上配置有触控屏幕。在一些场景中,触控屏幕除了可以响应用户手动触控之外,还可以利用触控笔进行操作,触控笔广泛搭配平板电脑,办公电脑,手机等使用。触控笔在充电时,一般采用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但是无线充电的线圈体积较大,会使得触控笔的体积增大,不方便携带与使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旨在克服触控笔中的充电线圈的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设备。
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二壳体分别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源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板,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主板、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多个朝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一定位部,每一所述第一定位部嵌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个朝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嵌设于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
第一组装件,所述第一组装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组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组装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另一个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组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装件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组装件具有第二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二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
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放置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二组装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贯穿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组装件和所述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台阶连接于所述主体;
弹性部,位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弹性部围设于所述主体,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和所述电源模块。
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
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腔,第一壳体具有连通容纳腔的通孔;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设于通孔和容纳腔,并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容纳腔,且与电源模块、第二壳体分别电连接。通过设计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作为电源模块的正极或负极中的一者,使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作为电源模块的正极或负极中的另一者,对电源模块进行充电,这种充电结构体积小,所占据的空间少,从而使得触控装置的体积减小,方便携带与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设备,包括上述触控装置,具有触控装置所有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触控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外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图1中A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主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外壳;11-第一壳体;111-通孔;12-第二壳体;13-容纳腔;20-电源模块;21-主板;211-第一安装槽;212-第二安装槽;30-第一连接件;31-第一台阶;32-第二台阶;33-主体;34-弹性部;40-第二连接件;50-支撑件;51-第一支架;511-第一定位部;52-第二支架;521-第二定位部;53-第一连接槽;54-第二连接槽;55-放置腔;60-第一组装件;61-第一孔;70-第二组装件;71-第二孔;80-第一固定部;90-第二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指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随着触控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上配置有触控屏幕。目前,许多移动终端上还配置了柔性屏幕,不仅可以折叠屏幕,还使得触控屏幕的尺寸得到进一步扩展。在一些场景中,触控屏幕除了可以响应用户手动触控之外,还可以利用触控笔进行操作,触控笔广泛搭配平板电脑,办公电脑,手机等使用。触控笔在充电时,一般采用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但是无线充电的线圈体积较大,会使得触控笔的体积增大,不方便携带与使用。而且无线充电线圈的成本也更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者。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触控装置,包括外壳10、电源模块20、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并围成容纳腔13,第一壳体11具有连通容纳腔13的通孔111;其中,第一壳体11可以为塑胶材质构件;第二壳体12可以为抛光不锈钢或者抛光铝型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源模块20设置于容纳腔13内。第一连接件30穿设于通孔111和容纳腔13,并与电源模块20电连接;第二连接件40设置于容纳腔13,且与电源模块20、第二壳体12分别电连接;其中,第二连接件40可以为弹性连接件;具体地可以为不锈钢镀金或镀镍弹簧或者五金弹片,通过将第二连接件40设置成弹性连接件,不仅提高了笔身元件组装的便捷性,而且增大了第二连接件40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紧密度。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0贯穿第一壳体11,在对触控装置充电时,可以与外部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进行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0作为电源模块20的正极或负极中的一者;第二连接件40分别电连接于电源模块20和第二壳体12,在对触控装置充电时,使得第二壳体12与外部充电设备的另一充电触点进行电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件40和第二壳体12作为电源模块20的正极或负极中的另一者,对电源模块20进行充电。这种充电结构体积小,所占据的空间少,从而使得触控装置的体积减小,方便携带与使用;同时该充电结构的成本也低于无线充电线圈的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支撑件50,支撑件50位于容纳腔13内,第一连接件30贯穿支撑件50、第一壳体11和电源模块20。具体的,为了节省第一连接件30所占用的空间,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30贯穿支撑件50、第一壳体11和电源模块20设置,从而可以减小触控装置的体积。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20包括主板21,支撑件50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主板21设置于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之间,且连接第一支架51和/或第二支架52,第一连接件30贯穿第一支架51、主板21、第二支架52和第一壳体11。具体的,电源模块20包括主板21,而且主板21与电源模块20中的电池进行电连接,主板21设置于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对主板21起到一定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提高组装的稳定性;而且第一连接件30贯穿第一支架51、主板21、第二支架52和第一壳体11,通过这种贯穿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件30利用第一支架51、主板21、第二支架52和第一壳体11所占用的空间,不需要额外占用容纳腔13的其它空间,笔身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以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第一台阶31,第一台阶31位于容纳腔13内,且连接第一支架51。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0上的第一台阶31位于容纳腔13内,可以与第一支架51朝向主板21的一侧抵接,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30向上移动,提高了第一连接件30组装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2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211,第一支架51包括多个朝向主板21设置的第一定位部511,每一第一定位部511嵌设于一个第一安装槽211内。具体的,主板21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211,而第一支架51包括多个与第一安装槽21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511,第一定位部511对应嵌入至第一安装槽211内,从而使得第一支架51与主板21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2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212,第二支架52包括多个朝向主板21设置的第二定位部521,第二定位部521嵌设于对应第二安装槽212内。具体的,主板21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212,而第二支架52包括多个与第二安装槽21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521,第二定位部521对应嵌入至第二安装槽212内,从而使得第二支架52与主板21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第一组装件60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其中一个通孔111内,第一组装件6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壳体11之间。第二组装件70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另一个通孔111内,第二组装件7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壳体11之间。具体的,第一壳体11上的通孔111可以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一组装件6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嵌设于其中一个通孔111内,且第一组装件6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1之间。其中,第一组装件60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也就是其中一个通孔111的内壁。第二组装件7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嵌设于另一个通孔111内,且第二组装件7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1之间。其中,第二组装件70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也就是另一个通孔111的内壁。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的设置可以在第一连接件30组装时提高稳定性。同时,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可以为铜等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在第一连接件30与外部充电设备的触点进行连接时,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方便第一连接件30与触点电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装件60具有第一孔61,第一连接件30穿设第一孔61。第二组装件70具有第二孔71,第一连接件30穿设第二孔71。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可以穿设第一孔61,在触控装置进行充电时,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直接与外部充电设备的触点电连接。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可以穿设第二孔71,在触控装置进行充电时,或者也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直接与外部充电设备的触点电连接。也就是说,当第一连接件30作为一个充电电极时,它可以通过一端与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进行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另一端与充电设备的触点进行电连接,所以触控装置的正反两面都会露出第一连接件30,在充电时,触控装置正面放置或者反面放置都可以进行充电,该设计具有一定的防呆功能。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80和第二固定部90,支撑件5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槽53和第二连接槽54。第一固定部80设置于第一连接槽53内,第一固定部80位于第一组装件60与支撑件50之间,且分别连接于第一组装件60与支撑件50。第二固定部90设置于第二连接槽54内,第二固定部90位于第二组装件70与支撑件50之间,且分别连接于第二组装件70与支撑件50。具体的,第一固定部80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槽53内,第一固定部80可以为胶水,位于第一组装件60与支撑件50之间,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80可以位于第一组装件60与第一支架51之间,用于将第一组装件60与第一支架51固定连接,提高第一组装件60组装的稳定性。第二固定部90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槽54内,第二固定部90也可以为胶水,位于第二组装件70与支撑件50之间,进一步的,第二固定部90可以位于第二组装件70与第二支架52之间,用于将第二组装件70与第二支架52固定连接,提高第二组装件70组装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具有连通第二连接槽54的放置腔55,第一连接件30包括第二台阶32,第二台阶32位于放置腔55内,且连接第二组装件70。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0中的第二台阶32位于放置腔55内,且第二台阶32与第二组装件70朝向第二支架52的一侧抵接,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30向下移动,提高了第一连接件30组装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主体33和弹性部34。主体33贯穿电源模块20、支撑件50和第一壳体11,且分别连接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第二台阶32连接于主体33。弹性部34位于放置腔55内,弹性部34围设于主体33,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二台阶32和电源模块20。具体的,主体33贯穿电源模块20中的主板21、支撑件50中的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以及第一壳体11,这种贯穿式的设置,可以减小主体33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触控装置的体积。主体33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组装件60和第二组装件70,可以使得外部充电设备的触点通过第一组装件60或第二组装件70与主体33电连接。弹性部34围设于主体33,且分别电连接于第二台阶32和电源模块20,也就是说,主体33上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二台阶32和弹性部34传递至电源模块20上,从而实现对电源模块20的充电。其中,弹性部34可以为不锈钢镀金或镀镍弹簧或者五金弹片;主体33可以为镀金黄铜或者镀金不锈钢。
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触控装置,具有触控装置所有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二壳体分别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弹性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板,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主板、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一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多个朝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一定位部,每一所述第一定位部嵌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个朝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嵌设于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组装件,所述第一组装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组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组装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另一个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组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件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组装件具有第二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二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
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组装件与所述支撑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放置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且连接所述第二组装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贯穿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组装件和所述第二组装件,所述第二台阶连接于所述主体;
弹性部,位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弹性部围设于所述主体,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和所述电源模块。
13.一种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
CN202410324662.8A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Pending CN117930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4662.8A CN117930998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24662.8A CN117930998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0998A true CN117930998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24662.8A Pending CN117930998A (zh) 2024-03-21 2024-03-21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099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5577U (zh) * 2014-04-29 2014-09-10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充电结构
CN208522801U (zh) * 2018-06-26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12433731U (zh) * 2020-07-24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电子组件
CN216015856U (zh) * 2021-09-30 2022-03-11 深圳市欣威智能有限公司 充电结构及电子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5577U (zh) * 2014-04-29 2014-09-10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充电结构
CN208522801U (zh) * 2018-06-26 2019-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12433731U (zh) * 2020-07-24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电子组件
CN216015856U (zh) * 2021-09-30 2022-03-11 深圳市欣威智能有限公司 充电结构及电子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92685B2 (ja) 電話送受器用の電気コネクタ
US20030062873A1 (en) Fast combinational charger
CN1137950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4543748U (zh) 磁吸移动电源
CN117930998A (zh) 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设备
CN216015856U (zh) 充电结构及电子笔
CN208522801U (zh) 移动终端
CN211557417U (zh) 一种家用办公音响
CN217387659U (zh) 集成式充电座的插座安装结构
CN214412334U (zh) 无线充电支架
CN215120210U (zh) 充电器
CN212304793U (zh) 一种插头可折叠的迷你快速充电器
CN115085316A (zh)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器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2696197U (zh)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214411596U (zh) 一种可扩大容量的储能电源装置
CN218243115U (zh) 多接口的电源装置及移动电源
CN213905769U (zh)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CN209805876U (zh) 为蓝牙耳机充电的智能手机
CN213042260U (zh) 电子笔及电子设备
CN219039718U (zh) 主动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18914734U (zh) 一种led感应灯
CN219761686U (zh) 电器元件装配模组和充电设备
CN218499166U (zh) 保护壳
CN216311939U (zh) 电池及可扩展型电池模组
CN218569865U (zh) 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