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6197U -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6197U
CN212696197U CN202022088689.1U CN202022088689U CN212696197U CN 212696197 U CN212696197 U CN 212696197U CN 202022088689 U CN202022088689 U CN 202022088689U CN 212696197 U CN212696197 U CN 212696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assembly
earphone
mainboard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86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逊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Konai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enaixi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enaixi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enaixi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86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6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6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6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耳机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板和充电组件;主板与充电组件之间电连接有将主板与充电组件导通的弹性充电组件;弹性充电组件的一端与主板固定连接,弹性充电组件的另一端与充电组件固定连接。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盒主体和如上的无线耳机。其中,通过弹性充电组件导通充电组件与主板,并且弹性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导通充电组件及主板,即同时具有导电及固定的能力,完成了对充电组件与主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改进,无需额外的支架也能保持稳定性,从而无线耳机的组装得到简化,成本降低、占用空间相应减小,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大小的需求。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蓝牙音频传送技术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其中,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为许多人所喜爱,促进了蓝牙耳机在结构和效果上的进一步发展。
蓝牙耳机由于需要独立运行,需要配置连接有电池的主板,并且需要定期对电池充电。目前,耳机实现充电的方式是通过在FPC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上设置充电柱结构,实现与主板与电池的电连接,并且充电柱部插入耳机充电仓后即可对耳机进行充电。
但是FPC板存在容易折断、损耗高的问题,往往需要增加支架以提高FPC板的稳定性,然而额外的支架导致耳机组装复杂,占用空间多,不满足消费者对耳机大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来解决目前的耳机尺寸过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板和充电组件;所述主板与所述耳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耳机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主板与所述充电组件之间电连接有将所述主板与所述充电组件导通的弹性充电组件;所述弹性充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充电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组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底板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
所述充电底板与所述主板相抵,且所述充电底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主板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弹性充电组件包括两片导电弹片;
其中一片所述导电弹片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的正极柱与所述主板,另一片所述导电弹片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的负极柱与所述主板。
可选地,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过渡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充电组件的正极柱或负极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连接部与所述充电组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充电底板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焊盘槽,所述第一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焊盘槽,所述第二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端部壳体内,并贯穿所述端部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端部壳体内,并贯穿所述端部壳体的侧壁。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盒主体和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
所述充电盒主体内设有耳机收纳腔,所述耳机收纳腔内对应所述耳机的充电组件的位置设置有能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电连接有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通过弹性充电组件导通充电组件与主板,并且弹性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导通充电组件及主板,即同时具有导电及固定的能力,完成了对充电组件与主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改进,无需额外的支架也能保持稳定性,从而无线耳机的组装得到简化,成本降低,占用空间相应减小,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大小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性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主板;2、充电组件;21、充电底板;3、弹性充电组件;31、导电弹片;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13、过渡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性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具体指的是蓝牙耳机;通过对该无线耳机内部的电路板结构进行改进,减少了电路板结构的尺寸,从而减少了无线耳机的整体尺寸。
如图1所示,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耳机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板1和充电组件2;主板1与耳机壳体固定连接,充电组件2与耳机壳体固定连接。其中,充电组件2用于将外部的电流导入与主板1电连接的电池中,起到充电的效果。
主板1与充电组件2之间电连接有将主板1与充电组件2导通的弹性充电组件3;弹性充电组件3的一端与主板1固定连接,弹性充电组件3的另一端与充电组件2固定连接。
具体地,通过弹性充电组件3导通充电组件2与主板1,并且弹性充电组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导通充电组件2及主板1,即弹性充电组件3同时具有导电及固定的能力,完成了对充电组件2与主板1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改进,无需额外的支架也能保持稳定性,从而无线耳机的组装得到简化,占用空间相应减小,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大小的需求。其中,弹性充电组件3具有导电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度,即受力不容易形变且变形后能恢复原状,提高了充电组件2与主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充电组件2包括充电底板21和设置于充电底板21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
充电底板21与主板1相抵,且充电底板2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主板1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其中,由于两个平面不平行,能进一步减少充电底板21投影在主板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起到令无线耳机的内部增加紧凑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充电组件3包括两片导电弹片31。
其中一片导电弹片31电连接充电组件2的正极柱与主板1,另一片导电弹片31电连接充电组件2的负极柱与主板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电弹片31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及过渡连接部313。
第一连接部311与充电组件2的正极柱或负极柱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312与主板1固定连接,过渡连接部313与充电组件2抵接。其中,过渡连接部313与充电组件2抵接,起到加强充电组件2与主板1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效果,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311与过渡连接部313垂直连接,第二连接部312与过渡连接部313垂直连接,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分别位于过渡连接部313的两侧。即导电弹片31为“z”型,当导电弹片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板1和充电组件2后,主板1、充电组件2及导电弹片31结构紧凑,有效地减少了占用空间,以便于减少无线耳机的尺寸。需要补充的是,第一连接部311还可以与过渡连接部313呈钝角连接,第二连接部312还可以与过渡连接部313呈钝角连接,该钝角具体可指135°、150°等角度,使得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分别与过渡连接部313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从而提高了导电弹片3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充电底板21对应第一连接部3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焊盘槽,第一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一焊盘,第一焊盘与第一连接部311焊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主板1对应第二连接部3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焊盘槽,第二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二焊盘,第二焊盘与第二连接部312焊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充电组件2设置于端部壳体内,并贯穿端部壳体的底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充电组件2设置于端部壳体内,并贯穿端部壳体的侧壁。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其内部结构紧凑,整体尺寸小,结构稳定,能满足消费者对尺寸小巧的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盒主体和如实施例一中的无线耳机。
充电盒主体内设有耳机收纳腔,耳机收纳腔内对应耳机的充电组件2的位置设置有能与充电组件2电连接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电连接有电池。实施例一中叙述了关于无线耳机的具体结构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二引用了该无线耳机,同样具有其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充电系统,由于无线耳机的尺寸小,充电盒主体的整体尺寸也能减少,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尺寸小巧的需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板(1)和充电组件(2);所述主板(1)与所述耳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组件(2)与所述耳机壳体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与所述充电组件(2)之间电连接有将所述主板(1)与所述充电组件(2)导通的弹性充电组件(3);所述弹性充电组件(3)的一端与所述主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充电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组件(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2)包括充电底板(21)和设置于所述充电底板(21)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
所述充电底板(21)与所述主板(1)相抵,且所述充电底板(2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主板(1)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充电组件(3)包括两片导电弹片(31);
其中一片所述导电弹片(31)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2)的正极柱与所述主板(1),另一片所述导电弹片(31)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2)的负极柱与所述主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31)包括一体成形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及过渡连接部(313);
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充电组件(2)的正极柱或负极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2)与所述主板(1)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连接部(313)与所述充电组件(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过渡连接部(313)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2)与所述过渡连接部(31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分别位于所述过渡连接部(31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板(21)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焊盘槽,所述第一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焊盘槽,所述第二焊盘槽内设置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所述充电组件(2)设置于所述端部壳体内,并贯穿所述端部壳体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听音部壳体和端部壳体;所述充电组件(2)设置于所述端部壳体内,并贯穿所述端部壳体的侧壁。
10.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
所述充电盒主体内设有耳机收纳腔,所述耳机收纳腔内对应所述耳机的充电组件(2)的位置设置有能与所述充电组件(2)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电连接有电池。
CN202022088689.1U 2020-09-22 2020-09-22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Active CN212696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8689.1U CN212696197U (zh) 2020-09-22 2020-09-22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8689.1U CN212696197U (zh) 2020-09-22 2020-09-22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6197U true CN212696197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8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8689.1U Active CN212696197U (zh) 2020-09-22 2020-09-22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6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62873A1 (en) Fast combinational charger
KR101009567B1 (ko) 배터리 팩
TWI222823B (en) Port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with a built-in battery
CN212011033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1295240U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US10439326B2 (en) Button structure and terminal applying same
CN212625746U (zh)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212696197U (zh)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US9293865B2 (en) High digital bandwidth connection apparatus
CN115588769A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CN210745521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CN210489962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214411596U (zh) 一种可扩大容量的储能电源装置
CN211240066U (zh) 耳机充电接触板及其充电盒
CN219627404U (zh) 磁性吸附的助听器充电盒
CN218769976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2304793U (zh) 一种插头可折叠的迷你快速充电器
CN210806789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模块
CN213093902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0723444U (zh) 连接器组合及其弹性连接器
CN211088545U (zh) 连接器、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9246879U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8850452U (zh) 信息交互装置
CN217544767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542600 Block C, South Side of Longtuan West Road, Zhongshan Town, Zhongshan County, He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Konai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2, 21 Nange West Road, Daojiao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kenaixi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