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5769U -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5769U
CN213905769U CN202120209738.4U CN202120209738U CN213905769U CN 213905769 U CN213905769 U CN 213905769U CN 202120209738 U CN202120209738 U CN 202120209738U CN 213905769 U CN213905769 U CN 213905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housing
charging interface
interface
wireless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9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097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5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5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5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所述充电座本体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和充电插脚;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SB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无线耳机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无线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的导电接触件,在所述充电插脚插入插座中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充电座能够通过所述导电接触件为无线耳机充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充电盒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耳机因其能够帮助用户摆脱耳机线的烦扰,已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无线耳机也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之一。但是,无线耳机内置电池的电量有限,需要频繁的充电,目前大多采用单独的充电盒来为无线耳机充电,同时该充电盒能够提供收纳无线耳机的功能,这也就造成现有的无线耳机充电盒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座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充电盒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所述充电座本体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和充电插脚;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SB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无线耳机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无线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的导电接触件,在所述充电插脚插入插座中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充电座能够通过所述导电接触件为无线耳机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充电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插脚可以是插入插座中以实现电连接,进而以使得充电座能够通过第一充电接口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实现充电,还能够通过第二充电接口为无线耳机实现充电,无线耳机也就能够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来实现充电,也就无需通过耳机盒来实现充电功能,相比于现有的无线耳机的耳机盒还需要配备充电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使得无线耳机的耳机盒无需设置充电功能,有效简化了耳机盒的结构,也有效降低了耳机盒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上插入有无线耳机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上插入有无线耳机的拆分结构图;
图4是图3中无线耳机与充电座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座。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未标示),充电座本体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101、第二充电接口102和充电插脚13;其中,第一充电接口101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102为无线耳机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102内设置有用于与无线耳机200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的导电接触件15,在充电插脚13插入插座中处于通电状态时,充电座能够通过导电接触件15为无线耳机200充电。
需要说明地,USB充电接口能够用于与USB充电线连接,例如手机的USB充电线、平板电脑的USB充电线、智能穿戴设备的USB充电线等,进而充电座也就能够通过USB充电接口对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实现充电。可选地,USB充电接口的类型可以是USB Type C充电接口,或者是USB Micro充电接口,或者Lighting充电接口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二充电接口102为无线耳机充电接口,该第二充电接口102也就能够用于与无线耳机200连接,进而充电座也就能够通过第二充电接口102对无线耳机200实现充电。可以理解地,充电插脚13能够插入插座中以实现电连接,进而以使得充电座能够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1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实现充电,当无线耳机200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中时,第二充电接口102内的导电接触件15与无线耳机200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进而充电座还能够通过第二充电接口102为无线耳机200实现充电,并且,充电座可以是同时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及无线耳机200充电。
这样,无线耳机200也就能够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来实现充电,也就无需通过耳机盒来实现充电功能,相比于现有的无线耳机200的耳机盒还需要配备充电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座,使得无线耳机200的耳机盒只需要实现收纳功能即可,相比与现有的耳机盒结构更为简单,也有效降低了耳机盒成本。并且,当用户外出需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和无线耳机200时,用户只需要携带一个充电座即可,无需再额外携带专门用于充电的无线耳机200的耳机盒,使得用户的出行更为方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地,第二充电接口102能够与无线耳机200连接,也就能够实现对无线耳机200的支撑,也就使得充电座还能够实现对无线耳机200的收纳功能。例如,可以是在充电座本体的一侧设置能够容纳无线耳机200的收容槽,第二充电接口102可以是位于该收容槽内,进而无线耳机200被收容在该收容槽内时,充电座既能够通过第二充电接口102实现对无线耳机200的充电,还能够通过收容槽实现对无线耳机200的收纳功能,也就无需再额外给无线耳机200配置专门的收纳盒,更有效节省了无线耳机200的硬件配置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接口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充电接口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1设于充电座本体的同一侧;其中一个第二充电接口102用于与无线耳机200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一者连接,另一个第二充电接口102用于无线耳机200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另一者连接。可以理解地,无线耳机200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座上用于给无线耳机200充电的第二充电接口102的数量为两个,以分别连接无线耳机200的左耳机和右耳机。
如图1所示,第一充电接口101和两个第二充电接口102可以是设于充电座本体的同一侧,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充电座本体上与充电插脚13背对的一侧上,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用户对USB充电线和无线耳机200的拔插操作。
或者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102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充电座本体不同的侧面上。例如,第一充电接口101可以是设置在充电座本体的第一侧面上,第二充电接口102可以是设置在与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上,这样也就避免充电座本体的同一侧需要同时设置三个充电接口,通过将不同的充电接口分散设置于不同的侧面,更有利于充电座的小型化设计。
或者,在充电座还用于实现对无线耳机200收纳功能的情况下,例如充电座本体的第一侧面上可以是设置有用于容纳无线耳机200的收容槽,第二充电接口102位于该收容槽内,第一充电接口101可以是设置充电座本体的第二侧面上,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利用充电座本体的表面空间,避免三个充电接口都设置在同一侧面而造成的充电座体积过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充电座本体包括壳体11及收容于壳体11内的线路板12,第一充电接口101及第二充电接口102形成于壳体11上,充电插脚13一端凸出于壳体11表面,另一端与线路板12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内朝向第一充电接口101的位置处及朝向第二充电接口102的位置处可以是各自设置有与线路板12电连接的导电接触件,第一充电接口101位置处的导电接触件能够与插入第一充电接口101内的USB充电线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第二充电接口102位置处的导电接触件能够与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内的无线耳机200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进而在充电插脚13插入插座中实现电连接后,也就能够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1及第二充电接口102分别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及无线耳机200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上可以是设置有凹槽,充电插脚13可以是与壳体11可活动连接,例如充电插脚13与壳体11铰接,进而使得充电插脚13能够在无需使用时活动至收容于凹槽内,在需要使用是活动至凸出于壳体11外,以插入插座中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壳体11内还设有第一磁性件14,且第一磁性件14靠近第二充电接口102设置,第一磁性件14用于与无线耳机200内的第二磁性件21实现磁吸功能。例如,壳体11可以设有形成第二充电接口102的凹槽,第一磁性件14可以是设置在该凹槽的槽壁上,当无线耳机200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内,第一磁性件14能够与无线耳机200内的第二磁性件21实现磁吸功能,进而以将无线耳机200吸附定位于充电座中,能够对无线耳机200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无线耳机200的晃动或位置不稳定,确保无线耳机200的充电接触件能够与充电座中的导电接触件相接触,保障充电座对无线耳机200实现充电。
可选地,所述壳体11内还设有定位板16,定位板16与第二充电接口102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14设置于定位板16上。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板16可以是壳体11的内壁向收容腔延伸出来的一块平板,壳体11设有形成第二充电接口102的凹槽,该定位板16可以是该凹槽的槽底。第一磁性件14设置在定位板16上,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定位板16的朝向第二充电接口102的一侧上,无线耳机200中的第二磁性件21可以是设置于无线耳机200的底部,进而当无线耳机200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中后,设置于定位板16上的第一磁性件14可以是与无线耳机200的底部相接触,也就能够很好地对无线耳机200起到吸附固定作用,以确保无线耳机200与充电座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地,定位板16包括背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朝向第二充电接口102,第一磁性件14设于第二侧面上。也就是说,第一磁性件14是设置在定位板16的背对第二充电接口102的一侧,在无线耳机200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后,第一磁性件14不会直接与无线耳机200相接触。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磁性件14不会占用形成第二充电接口102的凹槽中的空间,更有利于定位板16的第一侧面上能够布置用于与无线耳机200实现电连接的导电接触件。
可选地,第一侧面的朝向第二充电接口102的位置设有导电接触件15,导电接触件15能够与无线耳机200的充电接触件相抵接,且导电接触件15与线路板12电连接。例如,导电接触件15可以是导电弹片或者导电弹簧顶针pog pin;无线耳机200上的充电接触器可以是金手指。在无线耳机200插入第二充电接口102中时,壳体11内的第一磁性件14会对无线耳机200中的第二磁性件21产生磁吸作用,能够吸引无线耳机200向第二充电接口102内运动,并吸附固定无线耳机200于第二充电接口102内,此时无线耳机200上的充电接触件与第二充电接口102内的导电接触件15电连接,使得充电插脚13插入插座后,能够实现对无线耳机200的充电。
可选地,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适配连接,以形成收容线路板12的容纳腔,定位板16位于容纳腔内,且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中的任意一者连接;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102形成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的至少一者上;充电插脚13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1上的第一充电插脚13和设于第二壳体11上的第二充电插脚13。
如图3所示,壳体11可以由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组成,第一壳体111能够与第二壳体112卡合连接或者粘接或者是通过连接件连接,以形成具有容纳腔的壳体11。其中,定位板16可以是固定于第一壳体111的内壁,或者也可以是固定于第二壳体112的内壁,或者还可以是与第一壳体111的内壁及第二壳体112的内壁均有连接。
可选地,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102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至少一者上,例如都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或者都设置在第二壳体112上,或者第一充电接口101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第二充电接口102设置在第二壳体112上,等。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1上形成有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102的一部分,第二壳体112上形成有第一充电接口101和第二充电接口102的另一部分,当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相连接以组装形成壳体11,则形成完整的第一充电接口101及第二充电接口102。另外,第一充电插脚13和第二充电插脚13分别设置与第一壳体111上和第二壳体112上,这样能够更加方便用户对壳体11的组装,也使得壳体11外观更加美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座。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充电座的全部技术特征,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配备有充电座的产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本体,所述充电座本体上设有第一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和充电插脚;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SB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无线耳机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无线耳机的充电接触件相接触的导电接触件,在所述充电插脚插入插座中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充电座能够通过所述导电接触件为无线耳机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本体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及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充电插脚一端凸出于所述壳体表面,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磁性件,且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与无线耳机内的第二磁性件实现磁吸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包括背对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朝向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适配连接,以形成收容所述线路板的容纳腔,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任意一者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充电插脚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插脚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充电插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充电座本体的同一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用于与无线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一者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用于所述无线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另一者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
CN202120209738.4U 2021-01-26 2021-01-26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905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9738.4U CN213905769U (zh) 2021-01-26 2021-01-26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9738.4U CN213905769U (zh) 2021-01-26 2021-01-26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5769U true CN213905769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9738.4U Active CN213905769U (zh) 2021-01-26 2021-01-26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5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117B (zh)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CN105991801B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WO2015089893A1 (zh)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US201600566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9592526U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
CN112311040A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3905769U (zh) 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CN205212066U (zh) 内置磁铁的移动式存储装置
CN207442503U (zh) 一种可安装于钥匙串的移动电源
CN210183362U (zh) 移动终端
CN207611897U (zh)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CN220399969U (zh) 一种扫描翻译笔
CN205986225U (zh) 智能手表充电座
CN219919127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充电数据线及耳机
CN202134933U (zh) 手机座充机构
CN220774866U (zh) 一种数码设备的外置附件连接结构
CN211240066U (zh) 耳机充电接触板及其充电盒
CN220510369U (zh) 侧面接触用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器
CN217955074U (zh) 一种激光翻页笔
CN212013013U (zh) 耳机组件及音频充电线
CN216930260U (zh) 耳机组件
CN216650204U (zh) 电子设备
CN216312265U (zh) 一种数据线转换器和数据传输组件
CN216930259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套件
CN216672001U (zh) 电源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