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6962A -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6962A
CN117916962A CN202280060721.4A CN202280060721A CN117916962A CN 117916962 A CN117916962 A CN 117916962A CN 202280060721 A CN202280060721 A CN 202280060721A CN 117916962 A CN117916962 A CN 117916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usbar
connection arrangement
method comprises
st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0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蒂亚斯·韦恩布里奇
戈登·克拉夫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 Kabel Managem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uto Kabel Managem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 Kabel Management GmbH filed Critical Auto Kabel Managem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916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6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6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 screw clamp,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01R25/162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rai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08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parallel to axis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16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a co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01R13/207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by screw-in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由充电插座和连接布置组成的系统,它们在每种情况下因高导热性和热容量而区分并且允许可靠的装配。特别地,这可通过使用具有逐渐变窄的连接螺栓的汇流板来实现,该连接螺栓具有通孔。

Description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技术领域
发明目的涉及连接布置、特别地用于电动车辆的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由该充电插座和该连接布置组成的系统。
背景技术
大规模汽车电气化的挑战之一是尽量减少所涉及的能量存储系统的充电时间。具有内燃机的传统车辆的燃料箱用几分钟就能填满包含足够行驶数百公里距离的能量的燃料。相反,在电动车辆中,通常必须对具有高容量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为了尽可能快地、优选地以明显快于随后在行驶操作中放电的速度对电池进行充电,使用通过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来实现的高充电功率。
为了输送必要的高充电功率,例如从充电站开始输送到车辆蓄电池,充电站插座的从充电站插座从充电站插座经由车辆侧充电插座一直到电池的整个传输路径必须提供非常好的导电性。特别地,该传输路径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所有过渡部分必须具有特别低的过渡电阻。
另一个挑战涉及功率传导部件的可靠装配。特别地,充电线必须牢固地连接。它们以数百伏的日益升高的电压工作。在装配和/或维护期间与这些部件接触可能威胁生命。
特别地,在装配之后,所有电接触件,特别是导致高电功率的那些电接触件,也必须被覆盖并且优选地被密封。一方面,这保护了用户和技术人员。此外,通过避免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可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地提供导电性特别好的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它们在装配过程中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提供了增加的安全性并且使得该充电插座与该连接布置之间的长期稳定的连接成为可能。
该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布置、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插座以及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来实现。
本发明的连接布置包括壳体。
该连接布置的壳体可由非导电材料形成。例如,该壳体可由塑料材料形成,特别地由高温塑料材料例如PA6GF15、UL94形成,或适应高温的其他塑料材料形成。还可能的是,该壳体由陶瓷、玻璃、例如用绝缘层涂覆的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该壳体可特别地由多种材料的组合形成。例如,可设想由可机械加载的第一材料诸如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例如可承受机械负载。另外,可以提供另外的材料,例如非导电材料,诸如塑料材料、陶瓷和/或玻璃。两种材料的组合在一方面可确保机械稳定性,在另一方面可确保壳体的良好电绝缘。也可使用至少部分高导热材料。例如,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壳体可提供高热容量和对周围环境的高导热性。该壳体的导电部件,特别地金属部件,例如利用绝缘涂层和/或其他非导电部件与带电部件绝缘。
本发明的连接布置包括至少两个汇流板。在下文中,首先描述其中一个汇流板。
特别地,汇流板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横截面可具有彼此相对且基本上平行的两个宽侧,以及被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宽侧、基本上彼此平行且彼此相对的两个窄侧。窄侧中的至少一个窄侧特别地垂直于宽侧中的至少一个宽侧。汇流板至少部分地具有纵向轴线。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窄侧和宽侧两者延伸。宽侧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比窄侧更宽。宽度延伸可被定义为垂直于纵向轴线并且平行于宽侧延伸的轴线。
如果汇流板按长度切割,则还可限定端面。例如,纵向轴线可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形成该端面的表面法线。
汇流板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汇流板可由铜、铝、它们的合金和/或由另外的金属材料形成。特别地,汇流板可由软退火铝形成。
铝是轻质的,这对于在车辆中使用是非常有利的。另外,铝比铜更有利。汇流板也可由不同的材料、特别地诸如铜的另一种金属材料形成。
汇流板可至少部分地涂覆有例如银、金、镍和/或它们的合金和/或这些材料的多层布置和/或这些金属材料的组合,例如涂覆有具有镍子层的银涂层。
使用汇流板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汇流板的具有大横截面的实心设计,汇流板提供了对于热量和电流的良好传导性。此外,特别是由于汇流板的体积,热容量较高。由于与具有相同横截面的圆形导体相比表面积增加,因此更多的热量还可通过汇流板的表面辐射出去。
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可具有至少50mm2、优选地在100mm2和300mm2之间的横截面。如果必须输送特别高的电功率和/或特别大量的热量,则更大的横截面也是可能的。
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可设置有侧凹部。该侧凹部可定位在汇流板的一侧上,使得该侧凹部中断纵向边缘原本很大程度上笔直的走向。
该纵向边缘特别地为汇流板的宽侧与汇流板的相邻窄侧之间的棱边。
侧凹部可沿着汇流板的宽侧中的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具有恒定的形状。
在宽侧的平面视图中,至少在侧凹部的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边缘的一侧上,侧凹部的边缘可从纵向边缘延伸到汇流板中。侧凹部的两侧也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边缘延伸到汇流板中。侧凹部的至少一侧的其他边缘走向也是可能的。侧凹部因此可具有当从上方查看时相对于窄侧倾斜的一个或两个边缘。例如,侧凹部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可相对于窄侧以30°-60°的角度延伸。特别地,一个边缘可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边缘延伸,而另一个边缘与纵向边缘倾斜地延伸。侧凹部可成形为使得当从上方看向宽侧时,形成钩和/或底切。
侧凹部可以是基本上有角的,例如四角形的。侧凹部也可以是圆形的,例如它可以是基本上半圆形的。侧凹部的形状也可以是四分之一圆。
侧凹部可用于将汇流板锁定在为此目的设置的保持器中。连接布置的闩锁元件因此可接合在侧凹部中。可不同地移动的元件(例如螺钉元件)也可接合在侧凹部中。另选地或附加地,汇流板可被保持元件重叠注塑,例如被塑料材料重叠注塑,特别地从壳体的至少部分重叠注塑。该保持元件可接合在侧凹部中。
该连接布置可以包括用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特别地,该连接布置可接合在汇流板的侧凹部中,特别地利用保持装置。例如,闩锁元件例如闩锁凸耳可接合在侧凹部中。保持装置可特别地与汇流板、特别地汇流板的侧凹部形成形状配合。保持装置可特别地相对于壳体弹性地安装,并且可特别地跳到侧凹部中。因此,汇流板能够与保持装置卡锁,特别地呈形状配合。
保持装置可被形成为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可弹性地卡锁在汇流板中的凹部后面,特别地在侧凹部中。保持装置可基本上横向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枢转,特别地能够径向向外弹性变形,使得保持装置可在汇流板推入时径向向外弯曲,汇流板可滑过保持装置,然后保持装置可弹回到汇流板中的凹部后面,特别地弹回到侧凹部中。因此,保持装置在汇流板的装配期间不被破坏。
利用合适的辅助措施,保持装置和/或汇流板从保持装置的非破坏性解锁也是可能的。这例如在损坏/维修等情况下可能是必需的,以便更换壳体和/或汇流板。为此,建议保持装置具有用于扩张工具的扩张插孔。可例如通过装配开口到达扩张插孔。扩张插孔也可横向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侧向地布置在壳体上。使用扩张工具可将径向向外作用的扩张力施加到保持装置上。由此,保持装置可从汇流板的侧凹部中移除并且汇流板可逆着插入方向从壳体中移除。
保持装置也可以是基本上刚性的。例如,保持装置可形成为壳体内的刚性凸起部分,该刚性凸起部分被适当地成形以接合在汇流板的侧凹部中。在此,保持装置在汇流板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可至少部分地在横截面上适配侧凹部和/或侧凹部的横截面。例如,汇流板可在汇流板宽侧中的至少一个宽侧上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被推到保持装置上,特别地使得保持装置至少部分地接合在侧凹部中。保持装置可在壳体内部高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汇流板宽侧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特别地,壳体内壁和保持装置之间的距离可沿该方向设置在壳体的装配开口侧。以这种方式,汇流板可在壳体的靠近装配开口的区域中在纵向轴线上被推移一段距离,而不被保持装置阻止。在插入之后,汇流板可在汇流板的宽侧中的至少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和/或在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被推到保持装置上,使得其接合在汇流板的侧凹部中。汇流板可由保持装置保持,由此被阻止沿着纵向轴线从连接布置中滑出。为了将汇流板从保持装置中移除,在汇流板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特别地在装配开口的方向上将汇流板从保持装置中拉出就足够了。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汇流板的侧凹部有助于改进相对于紧邻的周围部件保持汇流板。特别地,以这种方式,汇流板的位置以及特别地布置在其上的接触元件例如连接螺栓的位置可通过在使接触元件与为了接触而设置的元件接触之前已经闩锁在由壳体内的保持装置限定的和/或相对于另一个汇流板的位置而被清楚地确定。以这种方式,明显简化了连接布置的装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在背向另一汇流板的侧上、特别地在背向另一汇流板的窄侧上具有侧凹部。
该至少两个汇流板被引导到壳体中。这里,可为每个汇流板限定端部部分。该端部部分是汇流板的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特别地,该端部部分可布置在壳体的凸面覆盖件内。端部部分在这里可以是按长度切割的汇流板的端部。按长度切割的汇流板的端部部分包括汇流板的端面。端部部分也可以是汇流板的位于壳体中的中心区域。
该至少两个汇流板固定在壳体中。汇流板相对于彼此固定,特别地彼此相隔一定距离。汇流板还相对于壳体固定。
壳体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汇流板。汇流板可被壳体基本上刚性地保持。因此,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相对于另一个汇流板和/或相对于壳体的位置改变仅在壳体变形时才可能发生。汇流板穿过壳体的至少部分弹性的固定也是可能的。部分弹性的固定可实现汇流板沿着空间方向例如沿着汇流板的纵向方向的移动。弹性固定还可允许汇流板围绕轴线倾斜,例如围绕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倾斜。
特别地在引导到连接布置中的长汇流板的情况下,大的杠杆力可作用于壳体。因此,用于连接布置的可机械加载的、特别地抗裂的壳体材料是期望的。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也可在壳体中通过可机械加载的材料制成的壳体部件形成,该壳体部件例如由金属材料、特别地由绝缘金属材料形成。
该连接布置包括至少两个汇流板。
在该至少两个汇流板中的每个汇流板中布置有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具有从第一端面开始延伸到中心区域的接合区域和从第二端面开始延伸到中心区域的接触区域。
特别地,该连接螺栓可布置在汇流板的开口中。特别地,汇流板的开口从第一宽侧延伸到汇流板的与第一宽侧相对的第二宽侧。
该开口可例如形成为通孔。该通孔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该通孔的椭圆形的、有角的、特别地三角形的、四角形的、五边形的、六边形的、多边形的、锯齿状的或其他形状的横截面也是可能的。该通孔可沿着汇流板的厚度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或者也可具有可变的横截面。例如,该通孔可从第一宽侧到第二宽侧逐渐变窄。
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由导电材料制成。特别地,连接螺栓可由金属材料形成,特别地由铜、E-铜、铝、它们的合金和/或其他金属材料形成。对连接螺栓的至少部分或甚至完全涂覆也是可能的;连接螺栓因此可涂覆有银、金、镍和/或合金和/或它们的组合。特别地,连接螺栓可由铜、特别地由E-铜形成,并且可至少部分地、特别地基本上完全地设置有具有镍子层的银涂层。
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可相对于汇流板的宽侧的中心轴线居中地布置在汇流板的宽侧上。在宽侧的平面视图中,中心轴线可沿着汇流板的纵向方向在宽侧中居中地延伸,使得该中心轴线在两个窄侧上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距离。连接螺栓也可相对于汇流板的中心轴线以分散和/或偏心的方式布置在汇流板上。在汇流板的宽侧的平面视图中,连接螺栓的至少接合区域可位于汇流板的宽侧内。该接合区域优选地被汇流板中的开口的内侧表面在外围围绕并且/或者至少部分地接触该内侧表面。在宽侧的平面视图中,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突出超过汇流板的宽侧。在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宽侧的平面视图中,连接螺栓、特别地该接触区域还完全位于宽侧内。
该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别地,它们的位置可针对固定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的至少两个汇流板来限定。例如,该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可沿着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例如,连接螺栓可各自具有距它们各自连接的汇流板的端面基本上相同的距离。连接螺栓还可沿着纵向轴线彼此偏移,特别地间隔开。例如,连接螺栓中的一个连接螺栓可比另一个连接螺栓更靠近其所连接的汇流板的端面。
两个汇流板可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中。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在表面法线的方向上也可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汇流板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宽侧偏移。
该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可从其所连接的对应汇流板基本上同样远地突出。连接螺栓还可从它们所连接的对应汇流板突出不同的距离。例如,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基本上相同。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一个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也可比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另一个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长。
如果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具有侧凹部,则该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连接螺栓和侧凹部可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彼此偏移。如果连接螺栓布置在汇流板的端部区域中,则对应的连接键螺栓可布置成例如比侧凹部更靠近汇流板的端面。连接螺栓也可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比侧凹部与汇流板的端面更远地间隔开。连接螺栓和侧凹部沿着纵向轴线彼此间隔开提高了汇流板的机械稳定性,因为汇流板的由于开口和侧凹部引起的变窄不彼此直接相邻。汇流板也会显著地变热,特别地在连接螺栓的紧邻区域中,因此在那个区域使用特别大量的热容量。因此,侧凹部与连接螺栓的间隔是有利的。可接合在侧凹部中的保持装置也可通过与连接螺栓的间隔来防止受热。
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侧凹部和连接螺栓还可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处于基本上相同的高度。
连接螺栓的侧表面,特别地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的侧表面可以是大致圆柱形的。
连接螺栓和/或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侧表面,特别地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和/或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可至少部分地整体结合到汇流板的开口的内侧表面。这种连接可特别地在焊接期间实现,特别是在摩擦焊接期间实现,特别是在旋转摩擦焊接期间实现。
连接螺栓的侧表面,特别地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的侧表面可逐渐变窄,特别地使得横截面随着距汇流板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特别地,连接螺栓的侧表面,特别地接触区域的侧表面可以是圆锥形的。
连接螺栓可整体地结合到汇流板。其他类型的连接也是可能的,例如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连接。然而,对于连接螺栓与汇流板之间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言,整体地结合的连接是有利的。
连接螺栓在延伸方向上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特别地,连接螺栓可基本上垂直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和/或基本上平行于汇流板的宽侧中的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延伸。连接螺栓也可倾斜于汇流板的宽侧中的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延伸,例如在汇流板的宽侧中的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与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最小角度为0°-45°。
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可具有通孔。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也可各自具有通孔。该通孔可沿着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延伸。在连接螺栓和汇流板之间的连接状态下,该通孔可基本上平行于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延伸。
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通孔可基本上具有圆形的横截面。连接螺栓的通孔还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有角的、特别地三角形、四角形、五边形或多边形、星形或偏离圆形形状的其他横截面。偏离圆形形状的横截面使得例如摩擦焊接工具能够将扭矩传输到连接螺栓。
该通孔可沿着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通孔的横截面也可沿着延伸方向而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连接螺栓可特别地被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接合区域连接到汇流板,特别地整体结合在汇流板的开口中。例如,连接螺栓可与汇流板焊接,特别地利用摩擦焊接工艺来焊接,特别地利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来焊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指向远离汇流板的方向,特别地在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特别地在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
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可平行于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对准并且从汇流板开始指向连接螺栓的从汇流板进一步突出的一侧。特别地,插入方向可从接合区域指向接触区域。
连接螺栓、特别地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特别地随着与汇流板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特别地,端面可设置在连接螺栓上,特别地设置在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上,并且指向远离汇流板的方向。连接螺栓、特别地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朝向端面逐渐变窄。特别地,连接螺栓可成圆锥形地逐渐变窄。连接螺栓、特别地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特别地为截头圆锥形。
连接螺栓、特别地接合区域和/或接触区域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连接螺栓也可具有偏离圆形形状的横截面。例如,连接螺栓、特别地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角形的、特别地三角形的、四角形的、五边形的或多边形的、星形的或其他偏离圆形形状的横截面。
该连接布置的壳体可至少部分地包围该至少两个汇流板。如上所述,对应的汇流板的端部部分布置在壳体内。壳体可具有至少一个接收开口。该接收开口可适用于连接部件。例如,接收开口可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元件的连接部件。
连接螺栓可至少部分地位于接收开口中。连接螺栓可在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直线地穿过接收开口到达。因此,壳体在从连接螺栓开始沿其插入方向位于连接螺栓上游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具有开口,即接收开口。
连接螺栓的电接触因为该接收开口而成为可能。例如,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可通过接收开口与连接部件、例如与充电插座的凹部电接触。
接收开口可具有延伸部并且/或者可包括容积。接收开口可具有基本上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外周侧表面。接收开口因此可具有至少一个侧表面,该侧表面特别地沿着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延伸。接收开口的侧表面可围绕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和/或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这可意味着,如果根据在连接螺栓上的延伸方向上的观察方向来描述,壳体中的开口特别地围绕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和/或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
壳体可具有另外的侧表面。特别地,壳体可具有基本上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侧表面。特别地,汇流板可被基本上沿着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侧表面围绕。
壳体可特别地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端面的区域中、特别地由壳体壁至少部分地封闭。特别地,汇流板可以其端面间接地或直接地接触壳体壁。
连接螺栓被布置在接收开口中。特别地,在连接布置沿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突出的情况下,连接螺栓被布置在接收开口内。沿着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可至少部分地被布置在接收开口内,特别地在接收开口内由接收开口的侧表面包围的区域和/或体积内。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因此突出到接收开口中。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也可沿着其延伸方向仅被布置在由侧表面围绕的区域和/或体积之外。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还可在延伸方向上从接收开口至少部分地突出超过壳体,特别地可突出超过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优选地该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在包括接收开口的壳体内的布置可有助于连接布置的可靠装配,因为防止了对潜在地有电的连接螺栓的接触。
在一个独立发明性实施方案中,连接插头可具有至少一个分隔元件,特别地在壳体中。该分隔元件特别地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由塑料材料、陶瓷、玻璃或其他非导电材料制成。该分隔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汇流板之间。例如,该分隔元件可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分隔元件和剩余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例如铸造和/或喷涂形成。该分隔元件可形成为分隔壁。该分隔元件可将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地和/或基本上完全地分成至少两个分开的子区域。特别地,该分隔元件可沿着两个汇流板中的每个汇流板与这两个汇流板连续地有一段距离。
分隔元件可显著延长用于汇流板之间的漏电流的路径,因此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漏电流。在壳体内部的两个局部区域完全分开的情况下,可几乎完全防止汇流板之间的漏电流。也可防止汇流板和/或连接螺栓之间的电弧。因此,分隔元件能够以较低的损耗传输较高的电压。
该连接布置可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盖密封件可被布置在连接布置的壳体的接收开口的区域中。特别地,该密封件可围绕接收开口在外围布置。该密封件可例如附接到接收开口的侧表面的端面。这样做的优点是,密封件被固定地压在接收开口与接收开口固定在其上的区域之间。例如,该连接布置可被旋拧到某个区域,因此该密封件可被压在该区域与该连接布置之间。
在一个独立发明性实施方案中,该密封件可被布置在例如接收开口的侧表面的内表面上。例如,密封件可基本上与接收开口的边缘齐平地终止。密封件还可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比接收开口的边缘与密封件之间的距离更大的长度延伸。密封件布置在内侧表面上具有如下优点:密封效果主要取决于插入到接收开口中的连接部件的形状。密封件优选以压力配合的方式布置在侧表面的内侧与连接部件之间。特别地,如果存在与密封件的接触,则连接部件在接收开口中的插入深度以这种方式对于密封件的效果是次要的而无关紧要。因此可实现连接部件在接收开口中的插入深度的容差,而不必在密封效果方面做出折衷。特别地,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在连接部件上的密封装配,将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紧固到连接部件可能就足够了。与连接部件的密封连接会自动建立。
特别地,密封件、特别是在接收开口的侧表面上的密封件可实现连接布置与充电插座之间的连接,该充电插座包括例如与接收开口匹配的连接部件。
下面描述密封件的一些属性。稍后描述的其他密封件也能够以下面描述的任何方式设计。
密封件可由硅树脂、橡胶、塑料材料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将耐热材料用于密封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密封件与壳体一起通过双组分注塑工艺生产。这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导致壳体与密封件之间的特别持久的连接。利用双组分注塑形成一体的部件,然而该部件由两种不同的材料、例如特别是硅树脂和另一种塑料材料、特别是PBT形成。硬组分与软组分之间的过渡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并且材料形成互连的过渡。在此,所述材料可以通过粘合彼此粘附。
特别地,密封件可以具有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肋状件和/或密封唇缘。特别地,多个肋状件可以沿着密封件的整个圆周延伸。肋状件的优点是相对于没有肋状件和/或仅具有一个肋状件的密封件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特别地,这与侧表面的内壁上的密封件的情况相关,因为在那里必须仅通过连接部件与侧表面之间的压力配合来实现足够的密封效果。
该密封件可与例如布置在充电插座上和/或由充电插座包括的另一密封件或连接元件形状匹配。该密封件例如可接合在充电插座上的元件中。
壳体上、连接布置上和/或连接部件上和/或充电插座上的密封件可使得经由密封件间接接触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基本上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
连接布置的壳体可包括另一开口。该另一开口可被构造成用于将汇流板引导到连接布置中,特别是引导到连接布置的壳体中。因此,在下文中将其称为汇流板开口。特别地,汇流板开口能够在横截面上适配至少一个汇流板、优选地适配至少两个汇流板。这可意味着,汇流板开口的横截面基本上对应于汇流板的横截面。汇流板开口例如可为壳体中的单个开口。也可能的是,汇流板开口包括多个局部开口。局部开口可以横截面匹配的方式围绕单个或多个汇流板。
此外,可设置壳体部件,特别是作为壳体的一部分,该壳体部件围绕至少一个汇流板、优选地至少两个汇流板。壳体部件可包括至少两个开口。壳体部件的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可围绕至少一个汇流板,优选地以横截面匹配的方式围绕该汇流板。
壳体部件可由非导电材料、特别是由塑料、特别是高温塑料形成。诸如陶瓷、玻璃之类的其他材料也是可能的。壳体部件可由与壳体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硅树脂、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壳体部件也是可能的。
壳体部件能够附接到连接布置的壳体,特别地是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例如,紧固可利用保持装置进行,例如利用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保持装置。例如可使用螺钉,为此特别地可在壳体部件上设置孔和/或在连接布置上设置螺钉插孔。这些孔例如可通过在壳体部件中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穿透件形成。螺钉可例如以防脱落的方式布置在孔中。螺钉插孔中的至少一个螺钉插孔能够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例如形成为盲孔或者形成为螺纹,特别是由金属材料形成在壳体中。
可在汇流板开口上和/或在至少一个汇流板上设置密封件,称为汇流板密封件。密封件可优选地以压力配合的方式布置在壳体和/或壳体部件与至少一个汇流板之间。密封件可基本上以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的方式包围汇流板。另选地或附加地,该密封件也可以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的方式终止于壳体,特别是终止于汇流板开口到壳体中和/或穿过壳体部件的边缘。以这种方式,该至少两个汇流板能够以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的方式被引导到连接布置的壳体中。
因此,连接布置可包括至少一个汇流板密封件,特别地,该汇流板密封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与壳体和/或壳体部件之间。
在壳体部件与壳体之间也可设置壳体部件密封件。特别地,该密封件可用于密封壳体部件与壳体之间的过渡。特别地,该密封件可在外围围绕这两个汇流板。
汇流板密封件和壳体部件密封件也可由一体的密封件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省略壳体部件。壳体部件本身也可形成为密封件,特别地,该密封件布置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与壳体之间。
此外,壳体部件具有如下优点,即,密封件被保持在汇流板与连接布置之间并且特别是能够对其施加机械力,使得在汇流板与连接布置之间的过渡处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
壳体部件可一体地形成。壳体部件的多件式结构也是可能的。特别地,壳体部件可包括上壳体部件,该上壳体部件可从汇流板的第一宽侧放置到这两个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上。壳体还可包括下壳体部件,该下壳体部件可从与一个或至少两个汇流板的第一宽侧相对的第二宽侧放置到所述一个或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上。上壳体部件和下壳体部件可彼此接合。例如,这两个壳体部件中的一个壳体部件可具有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接合在另一个壳体部件上的凹部中。保持装置也可连接两个壳体部件,即上壳体部件和下壳体部件。例如,可提供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保持装置,例如用于(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钩、孔和/或螺钉的螺纹,或类似的保持装置。螺钉可例如以防脱落的方式布置在为此目的设置的孔中;壳体部件的多件式实施方案的优点是,壳体部件不必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推到汇流板上,而是可从侧面放置。如果汇流板的路线不是直的,并且即使连接螺栓已经附接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上,这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从汇流板的端面开始,壳体部件不能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被推动。
壳体部件与汇流板之间和/或壳体部件与连接布置之间的密封也可多件式地、特别是两件式地设计。
特别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能够至少部分地与其周围环境电绝缘。为此,汇流板例如涂覆有由非导电材料(例如,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层。漆或类似的非导电涂层也是可能的。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绝缘区域可从壳体外部延伸到壳体中。特别地,该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端部部分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是绝缘的。
特别地,汇流板的绝缘件可比布置在汇流板与壳体和/或壳体部件之间的密封件更深地延伸到壳体中;以此方式,密封件仅与汇流板的绝缘层接触,而不与汇流板的导体材料接触。绝缘件也可仅部分地布置在密封件接触汇流板的区域中,使得汇流板在汇流板接触密封件的区域中部分地绝缘并且部分地剥离。
例如,在连接螺栓的区域中,汇流板可以没有绝缘,即被剥离。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板上不必事先存在已经被移除的绝缘件。还可能的是,汇流板在剥离区域至今没有被绝缘。
特别地,汇流板与连接螺栓连接的区域可以是被剥离的。在连接螺栓在已经按长度切割的汇流板的端部处与汇流板连接的情况下,整个端部区域可被剥离,特别是直至端面。中心接头也是可能的,连接螺栓在汇流板的中心区域中与该中心接头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板可在连接螺栓的区域中被剥离,并且在连接螺栓沿着纵向轴线的一侧或两侧上被绝缘件围绕。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连接布置的壳体可包括装配开口。特别地,装配开口可布置在连接布置、特别是连接布置的壳体的背向接收开口的一侧上。装配开口可被定位成使得装配开口露出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汇流板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连接螺栓与汇流板连接。例如,连接螺栓可延伸穿过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使得连接螺栓的延伸穿过汇流板的部分可穿过装配开口到达。装配开口露出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优选地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特别地,“露出”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开口被布置成使得直线沿着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延伸穿过装配开口并且延伸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特别地,“露出”意味着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可直线地穿过装配开口到达。
如果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具有通孔,则装配开口可特别有利。保持装置诸如螺钉可通过装配开口插入到连接螺栓的通孔中。工具(诸如螺丝刀、六角扳手或类似工具)也可在汇流板和/或连接螺栓的方向上被引导穿过装配开口并且可与之接触,例如与连接螺栓中的螺钉接触。
装配开口可形成为单个连续开口。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设置有装配开口的至少两个局部开口。特别地,可为每个连接螺栓设置单独的局部开口。连接螺栓可通过给定的局部开口到达。特别地,从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开始,在其延伸方向上从通孔开始,可画出穿过装配开口的直线。例如,工具因此能够平行于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以直线朝向连接螺栓的通孔引导。特别地,上述一个或多个分离元件可实现两个或更多个局部开口彼此的分离。
装配开口可具有基本上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外周侧表面。该侧表面至少大部分由非导电材料形成。侧表面可为壳体的一部分;特别地,壳体的侧表面和至少部分可一体地形成。侧表面也可为与壳体的其余部分分开的部件,特别地,该部件固定、例如粘接到壳体。该侧表面特别是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从围绕该侧表面的壳体壁突出。该侧表面可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垂直于围绕它的壳体壁和/或平行于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从壳体突出。另选地或附加地,侧表面可突出到壳体中。
特别地,该侧表面可在外围围绕该装配开口。附加地或另选地,可为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设置单独的、特别是环绕的侧表面。也可在两个汇流板之间设置侧表面和/或连接螺栓的入口。特别地,装配开口的两个或更多个局部开口可各自具有侧表面。围绕局部开口的侧表面例如可基本上是圆形的。矩形和其他形状也是可能的。该侧表面可增加壳体开口与汇流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因此有助于提高安全性。从壳体边缘到汇流板的可能的直接进入角也被减小。用于汇流板和/或连接螺栓的对应侧表面和/或汇流板之间的侧表面可防止汇流板通过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例如通过螺丝刀意外地彼此接触。侧表面也可围绕局部开口中的一个局部开口布置,而另一个局部开口不具有其自己的侧表面。侧表面的这种非对称布置能够实现连接螺栓的选择性固定。例如,可以这种方式仅保护一对充电线(汇流板)的正极端子,而处于地电位的负极仍然比正极更容易到达。还可通知装配者必须选择哪个装配顺序。
装配开口可为可关闭的。特别地,可为此设置装配开口封闭件。装配开口封闭件可被构造成用于封闭装配开口。装配开口封闭件例如可形成为盖。
装配开口封闭件可至少大部分由非导电材料形成,例如由塑料材料、陶瓷或其他非导电材料形成。特别地,装配开口封闭件可大部分由与壳体的至少部分相同的材料制成。
装配开口封闭件可形成为具有平坦侧和基本上垂直于第一侧布置的周向边界的盖,例如以侧表面的形式。例如,装配开口封闭件的平坦侧可基本上具有矩形、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装配开口封闭件可以防脱落的方式布置在连接插头的壳体上。特别地,装配开口封闭件能够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上。为此,可设置保持装置,诸如至少一个或多个铰链、薄膜铰链、导轨、柔性保持装置,诸如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突片,例如塑料材料突片,或类似的保持装置。
用于装配开口封闭件的保持装置可布置在装配开口下方。这可意味着,在连接布置的连接状态下,保持装置在重力方向上布置成与装配开口相距一定距离。因此可实现的是,打开的装配开口封闭件通过重力被驱动离开装配开口。因此,这不会妨碍接近装配开口。也可对保持装置提出更少的要求,因为它们不必将装配开口封闭件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中,而是仅需要松散地保持其免于掉落。
装配开口封闭件可与壳体连接。特别地,可设置紧固装置以便将装配开口封闭件紧固到壳体。装配开口封闭件例如可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与壳体连接。例如,装配开口封闭件可装配在壳体上并保持在那里,例如通过装配开口封闭件的材料弹性。例如,闩锁装置可设置在装配开口封闭件和/或壳体上,并且对应凹部和/或突出部可与闩锁装置接合。例如,也可考虑螺钉封闭件。孔可设置在装配开口封闭件中,并且允许螺钉被引导穿过它们。螺钉可例如以防脱落的方式布置在为此设置的孔中。例如,这些孔可形成为在具有通孔的装配开口封闭件中形成的穿透件,例如环和/或套筒,特别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穿透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螺钉可以防脱落的方式设置在装配开口封闭件中的孔中。在壳体上可设置螺钉插孔,螺钉可拧入到这些螺钉插孔中。螺钉插孔可包括形成在壳体中的螺纹。特别地,可形成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螺钉插孔。
紧固装置可表示保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同样可用于将装配开口封闭件以防脱落的方式地保持在连接布置上。此外,保持装置还可用于将装配开口封闭件紧固到连接布置的壳体。
在装配开口封闭件的区域中可布置至少一个密封件,下面称为装密封件。例如,装配密封件可布置在装配开口封闭件上。装配密封件也可在装配开口的区域中布置在壳体上,特别是在连接布置的壳体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装配开口封闭件所布置的区域中。特别地,装配密封件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的装配开口的侧表面上,例如布置在外壁上和/或内壁上和/或装配开口的侧表面的端面上。
装配密封件可围绕装配开口在外围布置。如果装配开口封闭件覆盖装配开口,则密封件可接触装配开口封闭件和壳体两者,特别是在外围接触;特别地,以这种方式可实现装配开口封闭件与壳体之间的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连接。
安全装置可布置在装配开口中。例如,可布置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被设置成使得只要装配开口打开,该安全装置就使汇流板无电压。当装配开口封闭件打开时,保险丝因此可确保汇流板保持无电压。为此例如可设置手动维护断开开关(MSD),该手动维护断开开关(MSD)例如通过装配开口封闭件来操纵。还可提供高压互锁(HIVL),这也确保了当装配开口打开时汇流板保持无电压。
现在将详细描述连接螺栓及其与对应汇流板的连接。
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可具有比汇流板的开口更小的直径,连接螺栓布置在该开口中。这两个直径也可为大致相同的大小,从而例如在摩擦焊接期间产生足够的摩擦。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的横截面可朝向接触区域至少略微增加,使得端面可在焊接之前至少部分地从接合区域凹陷到汇流板中的开口中。因此,接合区域的直径至少部分地大于汇流板的开口的直径,特别是在面向接触区域的部分中,并且/或者接合区域的直径至少部分地小于开口的直径、特别是在背向接触区域的一部分中。为了完全连接,焊接能量,特别是利用摩擦焊接,特别是旋转摩擦焊接、压力对接焊接、超声波焊接等,可被引入连接螺栓与汇流板之间的连接中,使得汇流板的部分和/或连接螺栓的部分塑化。然后,连接螺栓可穿透到汇流板中达到所需的深度。特别地,连接螺栓能够相对于连接螺栓的纵向轴线径向地至少部分地穿透到汇流板的开口的内侧表面中并且/或者能够整体地结合到该内侧表面。
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至少部分地具有比对应汇流板的开口更大的横截面。特别是在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与接触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可具有比开口更大的横截面。
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可另选地或附加地具有凸缘。凸缘可突出超过接合区域,特别是围绕连接螺栓的整个周边突出超过接合区域。任选地,凸缘还可突出超过接触区域,特别是围绕连接螺栓的整个圆周突出超过接触区域。凸缘可在纵向轴线上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形的横截面。连接螺栓的凸缘还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有角的、特别地三角形、四角形、五边形或多边形、星形或偏离圆形形状的其他横截面。凸缘的偏离圆形形状的横截面可例如使摩擦焊接工具能够经由凸缘将扭矩传递到连接螺栓。
至少两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凸缘可与汇流板材料整体地结合。特别地,连接螺栓可单独整体地结合到凸缘或者结合到与汇流板的接合区域。
接合区域可具有比汇流板的厚度更大的长度。由此可特别实现的是,连接螺栓、特别是连接螺栓的接合区域在连接状态下从汇流板的开口突出。连接螺栓在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突出超过汇流板,因此在具有接触区域的一侧上,并且在具有穿过开口的接合区域的汇流板的另一侧上突出超过汇流板。
这种在两侧上突出的技术效果可特别地结合连接螺栓的通孔来实现。特别是当螺钉被引导穿过通孔时的情况,利用该螺钉,连接螺栓被紧固到另一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螺钉在对应连接螺栓上的接触压力基本上完全被连接螺栓吸收,并且基本上不被汇流板吸收。特别是在汇流板由相对较软的材料例如铝制成的情况下,这具有以下优点:螺钉连接永久地保持并且不会由于汇流板材料中的蠕变过程而逐渐失去接触压力。为此,连接螺栓可由诸如铜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在力的永久作用下比例如铝更不容易变形。
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有利地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变窄,使得侧表面、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的外侧和凹部的内侧彼此抵靠,特别是基本上在整个表面上彼此抵靠。对应连接螺栓的接触区域因此可适配凹部。充电插座与连接部分之间的接触电阻因此被最小化。特别地,侧表面可具有基本上相等的锥度。这意味着,在垂直于连接螺栓和/或凹部的纵向轴线的侧视图中,该纵向轴线与侧表面中的每个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基本上相同。
特别地,充电插座的凹部的内侧表面和/或接触区域的侧表面可为圆锥形的。特别地,侧表面可基本上在整个表面上彼此贴靠。
如上所述,连接布置可具有至少一个保持装置。这可优选地接合在汇流板的侧凹部中。利用保持装置,可限制和/或基本上阻止汇流板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的移动自由度。
作为这种保持装置的替代或补充,用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或用于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可为连接布置的一部分。汇流板可以宽侧、窄侧、端侧和/或多个侧贴靠引导元件。引导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包括汇流板、特别是其窄侧。例如,可设置至少一个导轨,该导轨例如部分地包围汇流板。壳体内壁中的凹槽例如可用作导轨。具有凹部的夹持元件也适合作为引导元件,该凹部例如可适配汇流板的窄侧。
例如,至少一个凹部可设置在至少一个壳体内壁上,其中特别地,凹部可适配汇流板的厚度。从壳体内壁突出的引导元件也是可能的,该引导元件包含用于汇流板、特别是用于其窄侧的至少一个凹部。
该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可与连接布置的壳体连接,特别是刚性连接。该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也可弹性地与壳体连接。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可与壳体一体地形成,例如铸造、注塑和/或以另一种方式与壳体一体地形成。
特别地,可为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设置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和至少一个保持装置两者;这也适用于至少两个汇流板的情况。以这种方式可将对应汇流板受控地插入到连接布置中并且保持在固定位置。
引导元件可限制汇流板的移动自由度,特别是在汇流板的宽侧中的至少一个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在平行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朝向汇流板的端面的方向上和/或平行于垂直于纵向轴线的宽侧的方向上。
保持装置特别地被设置成抵抗汇流板平行于纵向轴线离开壳体的移动。
引导元件可形成为双侧引导元件。这包括面向汇流板的接收开口侧宽侧的接触表面和面向汇流板的装配开口侧宽侧的接触表面。特别地,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可基本上对应于汇流板的厚度和/或窄侧的宽度。汇流板的移动自由度因此不仅在装配开口的方向上而且在接收开口的方向上受到限制。
因此,双侧引导元件可包括凹部,该凹部沿着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并且沿着汇流板的宽度延伸部延伸。
双侧引导元件还可包括突出部。突出部可各自突出到汇流板的两个宽侧中的一个宽侧中。双侧引导元件的接触表面可由突出部形成。
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能够以如下方式形成:汇流板不必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插入到引导元件中,而是能够垂直于汇流板的横向侧插入到引导元件中。
为此,引导元件可为单侧引导元件。单侧引导元件在汇流板的面向接收开口的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表面。汇流板可以接收开口侧的宽侧贴靠单侧引导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表面。为此,接触表面可基本上平行于汇流板的宽侧突出到汇流板的宽侧中。以这种方式,汇流板不能在接收开口的方向上和/或在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越过引导元件、更确切地说越过其接触表面。在汇流板的指向装配开口的另一宽侧上,汇流板优选地不受单侧引导元件限制或者由此仅略微地限制在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的移动。为此,单侧引导元件优选地不突出到另一宽侧中。与宽侧平行地,单侧引导元件可至少部分地限制汇流板的移动自由度。其例如可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面向汇流板的窄侧。该接触表面防止汇流板平行于汇流板的与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宽侧移动,即平行于窄侧的表面法线。
例如,引导元件可形成为卡锁元件。例如,这可如下实现。卡锁元件可具有用于汇流板的接收开口侧宽侧的第一接触表面。该第一接触表面例如可与单侧引导元件的接触表面类似地形成。此外,卡锁元件可在汇流板的装配开口侧宽侧上提供第二接触表面。该第二接触表面例如可由弹性元件形成。例如,弹性元件可抵抗在壳体壁的方向上变形的相对于连接布置的壳体的壁的弹性恢复力。例如,该弹性元件可由这样的元件形成,该元件从装配开口侧的紧固点开始在该接收开口的方向上基本上在该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并且指向远离该壳体壁延伸。从该紧固点开始,汇流板可使弹性元件在壁的方向上变形。在经过弹性元件之后,后者在汇流板的装配开口侧的宽侧上弹回。因此,汇流板在接收开口侧被第一接触表面包围并且在装配开口侧被由弹性元件形成的第二插孔包围。
例如,两个引导元件也可布置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上。它们例如可布置在汇流板的两个窄侧上,例如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布置在基本上相同的位置。
引导元件在此可属于上述类型或者也可采取其他类型。在每种情况下,它们可为相同类型的引导元件或可为不同类型的引导元件。
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特别是在汇流板的宽度延伸部中,布置在两侧上的两个双侧引导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至少略小于汇流板的宽度。利用在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力作用在汇流板上,后者能够以其窄侧到达引导元件中。引导元件然后引导汇流板。
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和汇流板的保持装置例如可作用在汇流板的相对侧上,例如作用在相对的窄侧面上。
引导元件也可设置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端面上。在端面上的引导元件可用作抗扭转装置,该抗扭转装置抵消汇流板围绕纵向轴线的旋转。
特别是与在汇流板的窄侧上的两侧上的引导元件相结合,该汇流板可被引导到连接布置中直到用于汇流板的端面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在端面处被插入到引导件中,并且可通过围绕沿着端面延伸的倾斜轴线的倾斜移动而在两侧上闩锁到引导元件中。
汇流板可与壳体内壁相距一定距离地固定在壳体中,特别是利用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例如,接触表面对于汇流板的至少一个宽侧与壳体壁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和/或对于汇流板的至少一个窄侧与接触表面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
多个所述引导元件和/或所述保持装置的组合是可能的。
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引导元件和保持装置仅为示例性实施方案。
保持装置可允许或不允许沿着汇流板的纵向轴线的后续移除。例如,这可通过侧凹部和/或保持元件的形状等来确定。例如,具有半圆形或以其他方式至少部分圆形形状的凹部可允许移除。然而,具有例如角形(例如,矩形)横截面的凹部可能妨碍移除。接合在凹部中的保持装置的形状也可能使移除更困难或更容易。例如,保持装置可具有适合于凹部的角形形状,并且使得移除更加困难。保持装置也可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因此使汇流板从连接布置的移除变得容易。
保持装置和/或引导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可被设计成基本上刚性的,使得当汇流板与引导元件连接和/或通过保持装置被保持时,汇流板仅能够非常有限地移动。保持装置和/或引导元件也可被灵活地设计,使得即使汇流板已经被插入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中,汇流板也可例如旋转几度。例如,可为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设置弹簧元件。它们也可至少部分地由弹性材料形成,诸如橡胶、硅树脂、塑料材料或其他弹性材料。
特别地,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和/或引导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由非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或者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并且/或者与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
在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汇流板与连接布置的壳体之间的基本上固定的连接可为有利的。例如,在汇流板与另一元件刚性连接的情况下,例如当连接螺栓被旋拧到充电插座的凹部中时,后者也可通过汇流板与连接布置壳体的刚性连接来固定。因此,在装配期间所需的紧固操作的数量减少到最小。
连接到连接螺栓的汇流板与没有连接螺栓的简单扁平汇流板相比明显更难与连接布置连接。同时,不可能首先将连接螺栓以整体地结合的方式布置在汇流板上的壳体中。这是因为壳体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承受所产生的温度。此外,采用这种方式的生产将是昂贵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克服复杂性,特别提出了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以密封的方式将汇流板引导到连接布置的壳体中。如上所述的引导元件也可以这种方式形成,使得它们可在一个平面中插入到连接布置中,该平面相对于汇流板的端部位置在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移位。汇流板于是可闩锁在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中。
本连接布置的另一个本身已经具有创造性的元件是锁定元件。
锁定元件由非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材料,例如高温塑料材料,例如由与壳体的至少部分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形成。
锁定元件可被设计成与壳体分离,特别是能够与壳体分离。它可布置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特别地,锁定元件可布置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的汇流板与装配开口之间的区域中。锁定元件可经由装配开口从壳体突出。
特别地,锁定元件的横截面面积可小于装配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和/或为至少部分地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面积;因此,锁定元件可插入到装配开口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锁定元件至少部分地在横截面上与装配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匹配。锁定元件可特别地至少部分地形状配合地布置在装配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中。
锁定元件可贴靠至少一个汇流板并且例如利用闩锁装置至少形状配合地与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例如,锁定元件可布置在至少一个汇流板与连接布置的壳体的内壁之间,其中特别地该内壁面向汇流板。特别地,它可以防脱落、形状配合、摩擦接合的方式或以压力配合的方式布置在至少一个汇流板与壳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壳体的内壁)之间。特别地,壳体的该内壁可指向汇流板。锁定元件可在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布置在汇流板前面。锁定元件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装配开口中。锁定元件可与汇流板和/或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者直接和/或间接接触。
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长度可基本上对应于一方面面向装配开口的汇流板的宽侧和/或在该侧上延伸穿过汇流板的连接螺栓与另一方面在装配开口的区域中的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该部分是汇流板的部分。因此,锁定元件可利用这种尺寸确定的部分从装配开口的一侧抵靠在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上和/或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的连接螺栓上,并且还可抵靠连接插头的面向汇流板的壳体内壁。
通过这种方式,锁定元件例如可用于在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将汇流板引入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中。利用锁定元件可将力施加到汇流板上。
特别地,锁定元件实现用于汇流板的保持功能和/或引导功能。特别地,汇流板通过锁定元件在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被固定,该宽侧面向装配开口。
特别地,锁定元件与单侧引导元件结合是有用的。它们将汇流板固定在接收开口侧;锁定元件将汇流板固定到装配开口侧。
为了使锁定元件不平行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宽侧移动或仅略微移动,锁定元件可始终部分地保持在装配开口中,特别是保持在由装配开口的侧表面包围的区域内。锁定元件可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从汇流板和/或连接螺栓的面向装配开口的宽侧开始、在汇流板中延伸到由装配开口的侧表面包围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汇流板特别地与引导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接触,这限制了汇流板在接收开口的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特别地,锁定元件可形状配合地布置在装配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中,特别地布置在由装配开口的侧表面包围的区域中。例如,侧表面可形成具有第一横截面的开口,例如具有圆形、角形或其他形状。锁定元件的装配开口侧端部可具有与此相匹配的横截面,例如同样是圆形的、角形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应地成形。
为了使锁定元件保留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该闭锁元件可具有至少一个闩锁装置。闩锁装置可在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与锁定元件的装配开口侧端部间隔开。该至少一个闩锁装置可例如基本上垂直于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从锁定元件突出。闩锁元件在经过装配开口时可被弹性地压缩,使得闩锁元件穿过装配开口装配并且可在壳体内部再次扩张。这使得难以将锁定元件从壳体移除。
锁定元件可保留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锁定元件具有凹部,特别是通孔,使得连接螺栓和特别是每个连接螺栓中的通孔保持穿过装配开口可到达。在插入状态下,锁定元件的通孔在与锁定元件接触的汇流板的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锁定元件的通孔可与连接螺栓的通孔对准。特别地,锁定元件的通孔具有比连接螺栓的通孔大的直径。以这种方式,用于将连接螺栓与螺钉头部紧固在一起的螺钉可被引导穿过锁定元件的通孔直到连接螺栓和/或汇流板。
锁定元件还可以这样的方式限制对连接螺栓的接近,使得锁定元件仅可精确地到达一个连接螺栓,特别是穿过锁定元件的通孔到达。
锁定元件也可具有多于一个通孔。锁定元件例如可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用于连接螺栓的通孔。
在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汇流板通过引导件和/或保持装置特别地在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特别地在插孔开口的方向上、特别地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特别地在插入方向上刚性地保持。这种保持可通过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来实现。为此,引导元件可具有在汇流板的接收开口侧的宽侧上的接触表面,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经由该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作用在连接螺栓上的接触压力可在连接螺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传递到连接布置,特别地传递到连接布置的壳体和/或传递到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法线。特别地,从连接螺栓开始的接触压力可在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传递到连接布置的壳体。
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宽侧的表面平行,汇流板能够以在连接布置中固定得不如在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牢固的方式被保持。例如,可在该方向上提供引导元件和/或保持装置的弹性。特别地,可在连接布置中、特别地在引导件上设置有限的接触表面,并且尽管该接触表面允许在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从汇流板到壳体的力传递,但是允许汇流板倾斜。例如,接触表面可在通孔的区域中布置在壳体上或者布置在与壳体连接的保持装置和/或引导元件上,特别地布置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通孔的相对侧上。
至少两个汇流板可并排地布置、特别是固定在壳体中。特别地,至少两个汇流板可如此布置,使得汇流板中的第一汇流板的窄侧与汇流板中的第二汇流板的窄侧直接相邻。在汇流板之间可保留间隙;汇流板也可直接相互贴靠,特别是以其绝缘层相互贴靠。
汇流板可至少部分平行地布置在连接布置中。至少在一个端部区域中,特别是在连接布置的区域中,汇流板例如可在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在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宽侧上具有相同的高度。至少两个汇流板的宽侧、特别是面向接收开口的宽侧可位于一个平面中。
在汇流板并排布置的情况下,侧凹部例如可布置在汇流板的外部窄侧上。也可在内部窄侧上布置侧凹部。汇流板的外部窄侧具有至少一个对应的另一汇流板。汇流板的内部窄侧面向至少另一汇流板。
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连接螺栓从连接螺栓离开的汇流板表面开始在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测量的长度可基本上相等。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连接螺栓也可基本上垂直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纵向轴线定向。
至少两个汇流板可基本上彼此镜像对称地构造,特别是关于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纵向轴线镜像对称地构造。例如,连接螺栓的位置和/或形状和/或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的侧凹部的位置和/或形状被设计成与汇流板中的另一个汇流板基本上镜像倒置。
另一方面是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插座。
本充电插座包括用于充电插头的至少一个第一插孔。该充电插头例如可源自充电站。例如,这可为模式-2、模式-3、类型-1或类型-2插头。特别地,插头可具有用于通过直流电流进行充电的连接件。例如,插头可以是组合充电系统(CCS)、CHAdeMO、增压器插头或具有直流电流触点的另一种插头。
充电插座可包括充电插座壳体。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可由非导电材料形成,例如由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由高温塑料材料形成(例如PA6GF15、UL94),或由适合于高温的另一种塑料材料形成。诸如陶瓷、玻璃之类的材料也是可能的。
用于充电插头的第一插孔包括例如充电插座中的凹部,特别是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中的凹部,该充电插头可插入该凹部中。第一插孔上还可设置有封闭件,特别是可打开的封闭件。例如,盖板可封闭充电插头的第一插孔。例如,盖板可自动地进行封闭,例如以弹簧加载的方式进行封闭,使得在没有插入的充电插头的情况下封闭插孔。第一插孔还包括至少两个接触销。接触销可布置在第一插孔中。在插入第一插孔期间,充电插头可与至少两个接触销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销接触。接触销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销例如可用于接触控制线路、交流线路、直流线路或其他类型的线路。
第一插孔可适配充电插头的插头面并且通常适合于特定类型的充电插头。
除了用于充电插头的第一插孔之外,充电插座还包括用于连接布置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形成上述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可插入到当前的连接布置的接收开口中。特别地,第二插孔能够至少部分地适配连接布置的接收开口的横截面,特别是使得第二插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外横截面能够完全地由连接布置的接收开口的内横截面接收。第二插孔可包括充电插座中的凹部,特别是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中的凹部。特别地,第二插孔可包括充电插座上的基部,特别是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的基部,或者例如以基部的形式从充电插座突出的单独部件。插孔还可包括充电插座的接触表面,特别是在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上。该接触表面可特别地在外围围绕该插孔布置,无论是基部还是凹部。
可在充电插座上设置保持装置,例如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保持装置,例如钩、用于螺钉的螺纹(特别是形成在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中的螺纹),特别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螺纹,或类似的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可特别地布置在第二插孔的区域中。
至少一个密封件可布置在第二插孔和/或接触表面的至少部分上。例如,密封件可以封闭的形式(例如以环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封闭的形式)布置在第二插孔和/或接触表面上。密封件可围绕第二插孔的至少一部分。密封件可例如由弹性材料制成,特别是由塑料材料、橡胶、硅树脂或类似材料制成。密封件也可与充电站壳体一体地以双组分注塑方法制造。
第一插孔(特别是充电插座壳体的形状和/或该至少一个插入式桩的布置)可适配充电插头的插头面。第一插孔可适合于特定类型的充电插头。
至少一个插入式桩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插孔中。例如,插入式桩可布置在插塞式连接器中。插塞式连接器的各部件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插入式桩。
该至少一个插入式桩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一插孔中。插入式桩例如可用作用于充电插座和/或充电插头的接触销。在插入第一插孔期间,充电插头可与插入式桩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式桩接触。例如,插入式桩可用作用于例如控制线路、交流电流线路、直流电流线路或其他类型的线路的接触销。
插入式桩由导电材料制成。特别地,插入式桩可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插入式桩可至少部分地由铜、铝、铁、金、银或其他金属和/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可能有利的是,至少部分地对插入式桩进行涂覆。特别地,金属涂层可为有利的,以便例如避免接触腐蚀、减小过渡电阻和/或使插塞式连接器更耐用。例如,插入式桩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式桩可涂覆有银、金、铜、铝、镍和/或另外的金属和/或它们的合金。该涂层可基本上完全覆盖插入式桩或者仅被附接到选定区域。例如,可在凹部的区域中和/或在插入式桩的第二区域上施加涂层。还可提供具有双重涂层(例如内部镍层和外部银层)的插入式桩。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插入式桩由铜形成,特别是由E-铜形成。其可涂覆有银,特别是用具有镍子层的银涂覆。
插入式桩包括至少两个相对的端面。这些端面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端面的表面也可能偏离平坦形状,例如是圆形形状、锥形形状,特别是鞍形渐缩或端面的另一表面形状。
从第一端面开始,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延伸到该插入式桩的中心区域。从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开始,第二区域延伸到插入式桩的中心区域。
在充电插座中,插入式桩从充电插座的后侧延伸到用于充电插头的插孔中。特别地,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从后侧朝向插孔延伸。插入式桩的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插孔中。特别地,第二区域因此可至少部分地用作用于充电插头的接触销。
中心区域可具有在插入式桩的纵向方向上的延伸部。中心区域在此可包括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的部分。中心区域还可限定插入式桩的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的另外的区域。中心区域可基本上沿着纵向轴线位于插入式桩的一半长度处。中心区域还可布置成距端面中的一个端面的距离远于距另一个端面的距离。
第一区域的横截面可大于第二区域的横截面。两个区域也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除了第一端面之外,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还可具有另外的端面。该另外的端面可基本上背向第一端面取向。该另外的端面指向第二区域的方向。该另外的端面可以是基本上平坦的。该另外的端面的表面也可能偏离平坦形状,例如是圆形形状、锥形形状,特别是鞍形渐缩或该另外的端面的另一表面形状。
插入式桩的横截面在此基本上垂直于插入式桩的纵向范围来确定。此外,更大的横截面伴随着增加的材料体积并且因此伴随着插入式桩的增加的热容量。
如果指定第一横截面大于第二横截面,则在此可理解,第一横截面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截面的横截面面积。还可理解,第一横截面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比第二横截面大的直径。还可理解,第一横截面可完全围绕第二横截面。
可为插入式桩限定插入方向。该方向可特别地被限定为基本上平行于插入式桩的纵向轴线,并且可从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延伸到第二区域。
在插入式桩的第一端面中布置有凹部,该凹部可适合于接收连接螺栓,特别是连接布置的连接螺栓。该凹部可平行于插入式桩的纵向轴线在插入式桩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延伸。凹部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也可为椭圆形的、有角的,特别地三角形、四角形、五边形或多边形,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偏离圆形形状的形状。
凹部的横截面可为沿着插入式桩的纵向轴线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也可逐渐变窄,特别是沿着纵向轴线在插入式桩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特别是线性地逐渐变窄,使得横截面随着凹部进入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中的插入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地减小。凹部的横截面可在垂直于凹部的延伸方向(例如垂直于插入式桩的纵向轴线)的所有侧上均匀地减小。横截面还可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减小的程度强于在另一方向上减小的程度。特别地,可以这种方式实现凹部的不对称性,这使得能够仅在围绕纵向轴线的一个角位置中插入对应成形的螺栓。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凹部是圆锥形的。
该凹部也可被限定为属于充电插座。
这些插入式桩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式桩的凹部中可设置有盲孔。特别地,盲孔中可设置有螺纹。盲孔可终止于插入式桩的第一区域中。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的是,盲孔突出到第二区域中。盲孔,特别是具有螺纹的盲孔,能够实现连接螺栓在凹部中的固定螺纹连接。可在连接螺栓与凹部之间实现高的接触压力。因此,可在连接螺栓与插入式桩之间产生电阻特别低的过渡部分。
特别是与逐渐变窄的、特别是圆锥形的凹部相结合,凹部中的同样逐渐变窄的、特别是圆锥形的连接螺栓利用盲孔中的螺纹以及螺钉可以具有良好传导性的方式永久地固定并有效地连接。连接螺栓可源自连接布置,特别是如上所述。
充电插座的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和/或销中的一个销可布置在第二插孔中。特别地,这可布置在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的对应凹部内。插孔(特别是被充电插座的凸起部分围绕的插孔)也可从充电插座壳体突出。
充电插座可包括接触区域。这例如可布置在第二插孔的区域中,特别是可至少部分地或者也可完全地、特别在外围围绕第二插孔。例如,可布置接触区域中的密封件,特别是在外围围绕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布置。
在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位于其中的基部的情况下,其中侧表面部分地形成基部,接触表面也可布置在侧表面的至少部分上。
此外,充电插座还包括连接布置。其例如布置在充电插座的第二插孔上。特别地,连接布置可与充电插座机械接触。特别地,充电插座壳体可与连接布置的壳体接触,特别是在连接布置的壳体中,特别是在接收开口中。连接布置可连接到充电插座的至少两个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特别是连接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特别地,这可为电连接。特别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可至少形状配合地、特别地也以摩擦接合的方式连接到至少一个凹部。
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和/或至少两个连接螺栓的通孔可基本上与凹部中的盲孔对准。
凹部和连接螺栓可分别具有逐渐变窄的侧表面,特别地,该侧表面至少部分地形状配合地装配到彼此中。为此,凹部和连接螺栓例如可具有相同程度的锥度。
连接布置可与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机械接触。例如,连接布置可贴靠在充电插座的接触区域上,特别是贴靠在接触区域中的密封件上。连接布置可基本上在外围围绕充电插座上的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和/或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并且特别是可与充电插座形成液密、气密和/或压力密封连接。充电插座可穿透具有插孔的连接布置,并且连接布置也可相反地穿透插孔上的充电插座。
特别地,充电插座的凹部能够相对于充电插座上的接触区域在连接布置的方向上突出,连接布置在连接状态下与该接触区域接触。这些凹部可特别地布置在基部中,该基部在连接布置的方向上突出超过围绕它的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的表面,以这种方式,连接布置的连接螺栓也可接触不突出超过连接布置的壳体的接收开口的充电插座的凹部。
例如,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可将连接布置保持在充电插座上。这可为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保持装置,例如螺钉元件、夹紧元件、闩锁元件、钩或其他保持装置。特别地,该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可在充电插座的至少部分与连接布置的至少部分之间产生接触压力。该至少一个保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连接布置上。例如,可在连接布置上设置用于螺钉的孔,同时在充电插座上设置螺钉插孔、例如螺纹。螺钉插孔可包括嵌入充电插座壳体中的螺纹,特别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螺纹。至少一个钩也可布置在充电插座上,而用于钩的接触区域设置在连接布置上。用于螺钉的孔可包括形成在具有通孔的连接布置中的穿透件,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螺钉可例如以防脱落的方式布置在孔中。用于螺钉的孔也可通过通孔形成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充电插座的保持装置被布置在这些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的区域中。例如,螺纹可被布置在凹部中,特别地在盲孔中。在该连接布置上,其中一个连接螺栓中的通孔可适合于引导螺钉从中穿过。该螺钉然后可接合到盲孔中的凹部的螺纹中,并且将连接螺栓连接到凹部,特别地利用由该螺钉施加的接触压力。该连接布置因此可经由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直接保持在充电插座的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上,并且特别地可既保持在凹部上又保持在用于该连接布置的接触表面上。
该连接布置连接、特别地电连接到充电插座的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凹部。
特别地,布置在充电插座的第二插孔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布置连接到充电插座。特别地,连接布置的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以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方式布置在凹部中。特别地,连接螺栓利用被引导穿过连接螺栓的贯穿式开口的螺钉、特别地利用插孔内的盲孔(特别地为螺纹)被旋拧到凹部。特别地,两个连接螺栓可以这种方式布置在对应的凹部中。
特别地,连接布置的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两个可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在充电插座的对应凹部中。此外,连接布置的壳体可以在外周地包围连接螺栓和凹部的接触区域中与充电插座接触。特别地,该接触可间接地经由密封件实现,该密封件特别地以压力配合布置在充电插座和连接布置之间。该接触区域可特别地为充电插座的基部的侧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开口的侧表面的内侧上的密封件可确保在基部进入接收开口中的不同插入深度的良好密封效果。
另一方面是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充电插座可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特别地,该连接布置的连接螺栓中的一个连接到、特别地电连接到充电插座的凹部。该连接布置也可与充电插座机械接触。特别地,该连接布置可与在外围围绕这些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充电插座接触,例如在充电插座的接触区域上,例如间接地经由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密封件。该连接布置的壳体可与充电插座直接接触,并且/或者该连接布置的壳体与充电插座之间可布置有密封件,该连接布置经由该密封件与充电插座间接接触。该充电插座和连接布置可彼此固定地连接。为此,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可布置在充电插座上和/或连接布置上,特别地以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保持装置。在连接螺栓具有通孔的情况下,可在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和凹部中的一个凹部之间进行螺纹连接。该连接布置的壳体还可利用保持装置连接到充电插座,例如连接到充电插座的充电插座壳体。例如,这两者也可螺纹连接。特别地,连接螺栓与凹部的螺纹连接已经在连接布置与充电插座之间产生了足够的保持,使得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不必额外地彼此紧固。
附图说明
下文参考示出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主题。在
附图中:
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以等距表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
图2根据等距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
图3a-图3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壳体部件;
图4a-图4d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引导元件和保持装置;
图5以等距表示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根据本发明的充电插座;
图6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以等距表示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充电插座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
图7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以等距表示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充电插座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100。该连接布置包括壳体120,两个汇流板110、110'在该壳体中被引导。汇流板110、110'穿过壳体部件180被引导到壳体中。还可以看到接收开口123。两个连接螺栓140、140'位于该接收开口中,各自连接到汇流板110、110'。连接螺栓140、140'各自具有通孔126,例如螺钉128可布置在该通孔中。此外,在该壳体中可以看到引导元件160。这些引导元件被设置成将汇流板110固定在壳体120内的一定位置。特别地,可以看到引导元件160部分地突出到汇流板的宽侧中。以这种方式,汇流板110在接收开口123的方向上抵靠引导元件160。此外,保持装置160可见,它沿着汇流板110的纵向方向固定该汇流板。密封件151布置在接收开口123的内壁上。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该密封件配备有多个肋状件和/或密封唇缘。
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100的等距剖视图。图2比图1更清楚地示出了具有绝缘件112的汇流板110。绝缘件112仅由汇流板110的厚度表示。壳体120、更确切地说壳体部件180在横截面上适配汇流板110,使得该汇流板可以密封的方式、特别地以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的方式被引导到壳体120中。
该壳体具有接收开口123。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接收开口123的内侧表面上的密封件151,也可以看到该密封件的肋状件。在该连接布置的背向接收开口123的侧上设置有装配开口122。该开口可由装配开口封闭件124封闭。装配开口封闭件124可例如通过保持装置125、例如通过示出的铰链125保持在壳体120上。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装配开口122露出,使得例如可利用工具、例如利用螺丝刀129到达通孔126和/或布置在其中的螺钉128。
图2还示出了引导元件160。它们可位于汇流板110的纵向侧上。在纵向轴线上示出了相对于壳体壁弹性的引导元件160。该引导元件形成在壳体120的壳体壁中。当在装配开口122的方向上位于引导元件160下方的汇流板110移动到引导元件160上方的位置时,引导元件160可在壳体壁的方向上偏转,使汇流板110通过,然后在汇流板110下方弹性地弹回。因此,汇流板110可在完全插入壳体120中之后布置在引导元件160中。所示的引导元件160是根据本发明的卡锁元件160的实施方案。
如在图1中已经示出的那样,引导元件160'也可布置在汇流板110的端面上。它们尤其作为单侧的引导元件仅在汇流板110的装配孔侧的宽侧上突出到宽侧中。因此,在这些引导元件160'上,汇流板110也可从装配开口的一侧更靠近引导元件160'。
在图2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锁定元件164的结构。该锁定元件包括基本上圆形的侧表面。该侧表面至少部分地在横截面上适配装配开口122,使得该锁定元件可特别地穿过该装配开口插入到插头布置100的壳体120中。该侧表面被向外指向的闩锁装置165穿孔。在不受力状态下,闩锁装置165突出超过装配开口122的边缘。该闩锁装置可围绕该侧表面对称地分布。例如,示出了4个均匀分布的闩锁装置165。一个闩锁装置165在锁定元件164的纵向方向上在侧表面的中心区域上延伸。不仅相对于汇流板110而且相对于装配开口122,锁定元件164具有在外围封闭的侧表面。锁定元件164可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完全地通过装配开口插入连接布置100的壳体120中。锁定元件164在其纵向方向上从其汇流板侧的端面开始到至少一个闩锁装置165的装配开口侧端部的长度可基本上对应于汇流板110在抵靠至少一个引导元件160'的宽侧与壳体120的安置有卡扣元件165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锁定元件可突出超过卡扣元件165中的至少一个卡扣元件的装配开口侧端部,特别地突出到装配开口122中,特别地突出到由装配开口122的侧面包围的区域中。锁定元件164的装配开口侧端部因此与闩锁装置165间隔开,特别地在连接螺栓140的延伸方向上。
闩锁装置165防止锁定元件164被移除。锁定元件164因此特别地与引导元件160中的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结合地将汇流板110固定在其位置。
锁定元件164布置在壳体120的内壁和汇流板110之间,特别地是以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方式。
在插入状态下,锁定元件164也部分地布置在具有伸出的闩锁装置165的装配开口122中。特别地,锁定元件164延伸到装配开口122的侧表面中。以这种方式,锁定元件164也被保持在其垂直于连接螺栓140、140'的延伸方向的位置。特别地,锁定元件164至少部分地抵靠装配开口的侧表面的内侧。
特别地,锁定元件164可在横截面上适配装配开口12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装配开口122的由侧表面136形成的部分。锁定元件164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在装配开口122中。
图3a-图3c示出了汇流板110、110'进入连接布置100中,特别地进入该连接布置的壳体120中,特别地利用壳体部件180。如前述附图所示,壳体部件180(其可特别地与壳体分离)可围绕汇流板110、110'。该壳体部分可包括适配汇流板110、110'的开口,或适配汇流板110、110'中的每一个的两个开口。
图3a示出了壳体部件121的实施方案,该壳体部件可被紧固到连接布置100的壳体120,特别地是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为此例如可设置保持装置135,特别地用于壳体部件121上的螺钉135的孔。在壳体120上可设置对应的螺钉插孔。此外,在连接状态下,密封件152可布置在壳体120和壳体部件121之间。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密封件152布置在壳体部件121上。密封件152可特别地共同地和/或单独地、特别地在外围包括汇流板110、110'。
图3b示出了具有用于汇流板110、110'的两个分开的开口的壳体部件121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密封件153可设置在开口周围;密封件152也可围绕壳体部件121布置。
图3c示出了壳体部件121的另一实施方案,该壳体部件包括两个部分121、121',这两个部分可侧向地围绕两个汇流板110、110'。在此,密封件153也可包围汇流板。保持装置135',例如螺钉,可将部分121、121'保持在一起。也可设置用于将壳体部件121紧固到壳体120的保持装置135。
图4a示出了连接布置100的壳体120内的保持装置170和引导元件160的示例。汇流板可各自包括侧凹部116。保持装置170可接合在侧凹部中。示出了保持装置170,该保持装置基本上对应于闩锁凸耳,该闩锁凸耳由于保持装置170的材料的弹性而接合在侧凹部116中。此外,示出了引导元件160。该引导元件至少部分地围绕汇流板110、110'。汇流板110、110'由引导元件160保持,特别地在垂直于对应汇流板110的宽侧的方向上,并且/或者由保持装置170保持,特别地沿着对应汇流板110的纵向轴线。引导元件160和保持装置170两者连接到壳体120,特别地采用刚性连接。
图4b、c示出了引导元件160的特殊实施方案的另一示例。该引导元件具有凸起部分形式的支承区域162,该支承区域基本上从连接螺栓140和/或从汇流板110垂直于汇流板110的纵向轴线延伸穿过通孔。该接触区域162能够实现从汇流板110到引导元件160进而到壳体120的力传递。同时,汇流板110相对于引导元件160的倾斜是可能的。所示的变型特别地允许在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刚性引导,同时允许抵抗汇流板110的倾斜的柔性引导。因此简化了装配。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单侧引导元件160。该单侧引导元件在汇流板110的接收开口123侧具有接触表面162。接触表面162可特别地抵抗汇流板110在汇流板110宽侧的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在连接布置100的接收开口123的方向上和/或在连接螺栓140、14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插入方向上的移位,而从单侧引导元件160开始在装配开口122的方向上的移位则是可能的。还可以看出,单侧引导元件160检测汇流板110与壳体壁之间的距离。为此,单侧引导元件160从具有装配开口侧区域的壳体壁突出,该装配开口侧区域在插入方向上布置在接触表面的前面。
图5示出了充电插座200。该充电插座具有两个凹部204、204'。这些凹部特别地被布置在标记的基部220中。基部220具有侧向接触表面212,该侧向接触表面是该基部的侧表面。
凹部可从充电插座200沿连接布置100的方向被标记。如果连接布置100现在被推到充电插座200上,则连接布置100可包括基部220,例如具有基部的侧表面212,特别地具有接收开口123的内侧,特别地间接地经由密封件151。凹部204、204'因此推入连接布置100中并且可在那里与连接螺栓140、140'电接触。在充电插座200特别地基部220与连接布置100之间的插入方向上重叠加强了抵抗接触表面的环境影响的密封效果。
图6示出了具有布置在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布置100的充电插座200。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装配开口122被分成两个局部开口,它们各自允许接近壳体内的连接螺栓140。侧表面136可包括装配开口124并且例如可被划分成如这里所示的区域。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两个基本上圆形的侧表面部分136布置在装配开口124中。这些侧表面部分可形成通向位于其下面(隐藏在壳体中)的连接螺栓140、140'的进入点。侧表面136也被包围圆形侧表面136的外侧表面136包围。两个锁定元件164、164'布置在装配开口中。其中,连接螺栓140、140'位于壳体内。
安全设备138布置在装配开口122中,特别是在连接螺栓的入口之间的中心区域中,特别地布置在由侧表面136包围的区域中。该安全设备138可特别地为HVIL安全设备。安全设备138可布置在壳体120上和/或壳体中。
装配开口122被密封件150围绕。
图7以等距视图示出了具有连接布置100的充电插座200。充电插座200包括在充电插座200的第一插孔210中的用于充电插头的至少两个接触销202、202'。这些接触销可特别地电连接到汇流板110、110',特别地经由连接螺栓140、140'。充电插座200可包括充电插座壳体208。

Claims (38)

1.一种连接布置,包括
-壳体,
-至少两个汇流板,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在每种情况下通过端部部分被引导到所述壳体中并且相对于彼此固定在所述壳体中,其中
-在延伸方向上与所述汇流板的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的连接螺栓以整体结合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端部部分中的所述汇流板中的对应汇流板上,其中
-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朝向所述连接螺栓的背向所述汇流板的端面逐渐变窄并且特别地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具有通孔,并且其中
-用于连接部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开口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连接螺栓被布置在所述接收开口中。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彼此间隔开。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开口具有基本上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特别地在外围围绕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侧表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基本上在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所述纵向轴线上、特别地在外围围绕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延伸的侧表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非导电材料、特别地由塑料材料、特别地由高温塑料材料形成。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由非导电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分隔元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汇流板之间,特别地在于所述分隔元件形成为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特别地与所述壳体一体地形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周边密封件被布置在所述接收开口上,特别地由硅树脂、橡胶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密封件,特别地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件被共同注塑和/或铸造,特别地采用双组分注塑工艺。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在外围布置在所述接收开口的所述侧表面的内壁上,其中特别地所述密封件基本上与所述接收开口的边缘齐平地结束并且/或者所述密封件在所述连接螺栓的所述延伸方向上具有比所述接收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距离更大的长度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具有至少两个、优选地三个或更多个肋状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开口,特别地在横截面上共同适配所述汇流板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开口和/或包括多个局部开口的汇流板开口,其中所述局部开口特别地在每种情况下在横截面上适配所述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优选地包围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优选地以横截面适配的方式包围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其中所述壳体部件特别地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共同地形成在横截面上适配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开口。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和/或所述壳体具有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汇流板中至少一个汇流板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壳体部件、特别地压力配合的所述壳体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密封件,并且/或者
-所述壳体部件和/或所述壳体具有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壳体部件、特别地压力配合的所述壳体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密封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密封件和所述壳体部件密封件是一体的密封件的一部分并且/或者所述壳体部件形成为密封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和/或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至少部分地被绝缘件围绕,特别地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区域中和/或在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所述端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装配开口,特别地在所述连接布置的背向所述接收开口的侧上,其中所述装配开口能够特别地利用装配开口封闭件封闭。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开口封闭件以防脱落的方式,特别地利用保持装置,特别地利用铰链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开口具有基本上在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外周侧表面。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开口暴露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所述后侧,使得所述装配开口特别地暴露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的所述通孔。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开口封闭件被布置为能够在所述壳体上封闭,特别地利用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紧固装置,特别地利用螺钉,其中设置用于至少一个螺钉的至少一个孔,特别地设置在所述装配开口封闭件中,并且/或者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用于至少一个螺钉的至少一个孔、特别地为带有螺纹的孔。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装配密封件围绕所述装配开口布置,特别地在外围布置,特别地所述装配密封件布置在所述装配开口封闭件和/或所述壳体上。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安全设备被布置在所述装配开口的所述区域中,特别是HVIL安全设备。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由金属材料,特别地由铝形成,特别地由软退火铝形成。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具有至少一个侧凹部,特别地单侧侧凹部,使得所述汇流板具有非对称形状。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在背向其他汇流板的侧上具有侧凹部。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设置用于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保持装置,特别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特别地为接合在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至少一个侧凹部中的保持装置,特别地为闩锁元件,并且/或者
-在于为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设置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特别地单侧引导元件、双侧引导元件、导轨、凹槽和/或卡锁元件,其中特别地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指向所述接收开口的宽侧抵靠所述引导元件。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设置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抵靠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和/或所述汇流板中的一个汇流板的连接螺栓并且至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特别地所述连接布置的至少一个壳体内壁面向所述汇流板,其中特别地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闩锁装置并且/或者所述锁定元件由非导电材料、特别地由塑料材料、特别地由高温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或者所述锁定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装配开口中。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特别地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的所述纵向轴线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并且/或者
-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的指向所述接收开口的所述宽侧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特别地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中。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的所述连接螺栓在对应的连接螺栓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从对应的汇流板同样远地向外突出,并且/或者
-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的所述连接螺栓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和/或平行于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的所述宽侧基本上对准。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汇流板、特别地包括它们相应的连接螺栓至少部分地彼此镜像对称地形成。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板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板具有至少50mm2、特别地100mm2至300mm2的横截面。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成圆锥形地逐渐变窄,特别地以截锥的形状逐渐变窄。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被布置在所述汇流板的开口中,特别地布置在所述汇流板的通孔中。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由导电材料、特别地由金属材料、特别地由铜、特别地由E-铜制成,并且/或者
-在于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被涂覆,特别地被金属涂覆,特别地涂覆有铜、铝、金、银、镍和/或它们的合金和/或它们的组合,特别地涂覆有具有镍子层的银。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布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相对于所述连接螺栓所连接的所述汇流板的中心轴线以分散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汇流板上。
36.一种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具有前侧和背向所述前侧的后侧,所述充电插座具有
-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布置在所述前侧上用于充电插头,
-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布置在所述后侧上用于连接布置,
-插入式桩,所述插入式桩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插孔内并且从所述前侧开始朝向所述后侧延伸,
-其中所述插入式桩具有从第一端面开始延伸到中心区域的第一区域和从第二端面开始延伸到所述中心区域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从所述后侧开始在所述插孔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区域延伸到所述第一插孔中,其中所述插入式桩在其第一端面上具有凹部,
-至少一个连接布置,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布置被布置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插孔上,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的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以形状配合和/或摩擦接合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凹部中,特别地利用被引导穿过所述连接螺栓的贯穿式开口的螺钉被旋拧到所述凹部。
3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插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座壳体,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充电插座壳体在外围地围绕所述连接螺栓的区域中至少间接地彼此接触,特别地利用密封件、特别地在外围、特别地以气密、液密和/或压力密封的方式彼此接触。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连接布置和根据权利要求36至37所述的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布置的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被布置在所述充电插座的凹部中,特别地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并且所述连接布置在外围围绕所述连接螺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螺栓而至少间接地与所述充电插座接触。
CN202280060721.4A 2021-09-10 2022-08-16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Pending CN1179169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23488.3A DE102021123488A1 (de) 2021-09-10 2021-09-10 Verbindungsanordnung, Ladebuchse und System aus Verbindungsanordnung und Ladebuchse
DE102021123488.3 2021-09-10
PCT/EP2022/072828 WO2023036565A1 (de) 2021-09-10 2022-08-16 Verbindungsanordnung, ladebuchse und system aus verbindungsanordnung und ladebuch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6962A true CN117916962A (zh) 2024-04-19

Family

ID=8322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0721.4A Pending CN117916962A (zh) 2021-09-10 2022-08-16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6962A (zh)
DE (1) DE102021123488A1 (zh)
WO (1) WO20230365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9096B2 (en) 2013-01-10 2016-11-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anual service disconnects for battery systems
DE102017214343A1 (de) 2017-08-17 2019-02-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eckverbinderbaugruppe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in einem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teckverbinderbaugruppe
DE102017121459B4 (de) * 2017-09-15 2024-03-14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Kabelabdichtung sowie Anordnung mit einem Gehäuse
JP6936203B2 (ja) 2018-10-23 2021-09-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三連端子台、及び車載機器
DE102019205887A1 (de) 2019-04-25 2020-10-29 Robert Bosch Gmbh Anschlussbuchse für ein Steuergerät
DE102019117649A1 (de) * 2019-07-01 2021-01-07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Aktiv gekühltes Ladesteckverbinderteil
DE102020202609A1 (de) * 2020-02-28 2021-09-0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usförmige Kontaktfederhülse sowi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er und Steckverbindungen mit solchen Kontaktfederhül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23488A1 (de) 2023-03-16
WO2023036565A1 (de)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83971B1 (en) Two-part contact element for high-voltage plug-and-socket connector
KR101554770B1 (ko) 전기 접속기 조립체
US98475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11121493B2 (en) Replaceable pin for terminal of charging inlet assembly
EP3005442A1 (en)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US10862098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US10637173B2 (en)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JP6537604B2 (ja) 2つの導電体の接続のための器具
US10044126B2 (en) Plug connector to connect two electrical assemblies
US20120214042A1 (en) Quick Connect Battery Terminals
JP5973881B2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US20240006782A1 (en) Module Connector and Contact Protection Element
US6261123B1 (en) Battery pack manual disconnect
CN101807767A (zh) 用于附接至电子模块的触点组件
US11217916B2 (en) Automotive booster cable system
CN117916962A (zh) 连接布置、充电插座以及连接布置和充电插座组成的系统
CN109075487B (zh) 用于高压连接件的连接器和高压连接件
CN209896284U (zh) 连接装置和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装置
US7897275B2 (en) Electrical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7916958A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充电插座、插塞式连接器以及充电插座和插塞式连接器的系统
CN111987534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插头
CN117916117A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充电插座、连接部件和系统
EP4325670A1 (en)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CN117941191A (zh) 具有双汇流板的连接部件
CN212861319U (zh) 防转支架总成、电池包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