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829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8293A
CN117908293A CN202311722597.6A CN202311722597A CN117908293A CN 117908293 A CN117908293 A CN 117908293A CN 202311722597 A CN202311722597 A CN 202311722597A CN 117908293 A CN117908293 A CN 117908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25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龙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25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8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8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8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所述LED光源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LED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板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本申请通过以上设计,减小整体厚度、实现显示装置超薄化。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简称LCD)中具有用于提供发光器件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和侧入式。其中,由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超薄化设计。
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是将灯珠做到电路板上,形成侧入式灯板,再将侧入式灯板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侧,由于电路板的存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及边框大小入于处于劣势,因此轻薄化及窄边框成为一大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整体厚度、实现超薄化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所述LED光源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LED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板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导光板并列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在所述LED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线路和覆晶薄膜,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上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LED光源连接;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LED光源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驱动线路包括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和背面光源驱动线路,所述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屏内驱动线路、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线路和覆晶薄膜,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驱动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驱动线路绕过所述第二基板的侧边与所述LED光源连接;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LED光源背离设置;所述覆晶薄膜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LED光源包括多个灯座和多个LED灯珠,所述灯座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LED灯珠与多个所述灯座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灯座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线路与所述灯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反射层本体、凹面结构和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端,所述凸面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为玻璃材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有网点结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贴设置;所述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导光板相贴设置;所述上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视角补偿微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与所述导光板相贴的侧设有扩散层。
可选的,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粘贴胶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相贴,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偏光片相贴,所述扩散粒子掺杂在所述第一粘贴胶内。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粘贴胶,所述第二粘贴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贴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涂覆反射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灯珠做到电路板上形成侧入式灯板,再将侧入式灯板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侧形成侧入式背光的方案来说,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相对设置;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LED光源均设置在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LED光源与显示面板固定,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即LED光源直接与显示面板固定,节省了电路板,因此,缩减了电路板的厚度,可以将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做薄,实现超薄化。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反射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偏光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线路在第二基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在第二基板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100、背光模组;110、LED光源;111、灯座;112、LED灯珠;120、导光板;121、网点结构;130、反射层;131、第一反射层;132、第二反射层;133、反射层本体;134、凹面结构;135、凸面结构;140、驱动线路;141、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2、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3、屏内驱动线路;144、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5、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50、覆晶薄膜;160、上偏光片;161、视角补偿微结构;170、下偏光片;180、扩散层;200、显示面板;210、第一基板;220、第二基板;221、通孔;222、第一通孔;22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面板200和所述背光模组100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为所述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源。
具体的,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LED光源110和导光板120,所述导光板120、所述LED光源110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LED光源11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固定,所述LED光源110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板120后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射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灯珠做到电路板上形成侧入式灯板,再将侧入式灯板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一侧形成侧入式背光的方案来说,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模组100相对设置;背光模组100包括LED光源110和导光板120,导光板120、LED光源110均设置在显示面板200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LED光源110与显示面板200固定,LED光源110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20后从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射出,即LED光源110直接与显示面板200固定,节省了电路板,因此,缩减了电路板的厚度,可以将显示装置10的整体厚度做薄,实现超薄化。
其中,LED光源110优选为Miniled,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200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LED光源11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左侧的非显示区,且与所述导光板120并列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层130,所述反射层130包括第一反射层131和第二反射层132,所述第一反射层131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层132设置在所述LED光源110远离所述导光板120的一侧。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12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板120为玻璃材质,所述导光板12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侧面通过蚀刻工艺制作网点结构121,凹凸不平的网点结构121能够将LED光源110射向导光板120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更多往显示区的方向射出,保证显示效果。
如图1-2所示,所述LED光源11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左侧,由于直接将LED光源110与显示面板200固定后,LED光源110朝远离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出光,即一部分光会往导光板120的方向发射,一部分光会朝导光板120远离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发射,还有一部分光是朝与LED光源110垂直相反的方向发射,另外一部分光朝远离导光板120的方向发射,因此,通过第一反射层131能够将朝导光板120远离显示面板200的方向发射的光,以及朝与LED光源110垂直相反的方向发射的光进行反射后,再通过导光板120导至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射出,而第二反射层132则能够将朝远离导光板120的方向发射的光进行反射后回到导光板120这里,再通过导光板120导至显示面板200的出光面射出,避免漏光,以及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而为了更好保证LED光源110的光利用率更高,可以在第二反射层132上做设计,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反射层13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反射层132包括反射层本体133、凹面结构134和凸面结构135,所述凹面结构134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133远离所述第一反射层131的一端,所述凸面结构135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133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层131的一端。LED光源110朝向左侧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二反射层132反射后,可能会被LED光源110本身阻挡,通过凹、凸面结构135进行配合,将这部分光线进行多方向反射,往导光板120的方向传导,减少光线被阻挡,进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其中,所述凹面结构134和凸面结构135可以为沿所述LED光源110的排布方向整面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凹面结构134沿所述LED光源110的排布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凸面结构135也沿所述LED光源110的排恶魔化方向间隔设置,相互配合。
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第二粘贴胶,所述第二粘贴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贴胶远离所述导光板120的一侧涂覆反射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130。由于导光板12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会存在间隙,为了避免反射层130进行LED光源110与导光板120之间,采用在间隙内先填充第二粘贴胶,再在第二粘贴胶的背面涂覆反射材料的方式,减少反射层130结构的单独设置的厚度,其中,所述反射材料可使用反射率高的铜、银等金属材料,在所述第二粘贴胶的背面进行整面涂覆,即在所述导光板12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00的方向以及所述LED光源110远离所述导光板120的方向上,都涂覆形成所述反射层130,也起到防止漏光的风险。
其中,所述反射材料可采用铜、银等金属材料,所述第二粘贴胶可以填充高透树脂。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上偏光片160和下偏光片170,所述上偏光片16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10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基板210相贴设置;所述下偏光片17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与所述导光板120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220和所述导光板120相贴设置;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偏光片16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上偏光片16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0的一侧设有视角补偿微结构161,所述下偏光片170与所述导光板120相贴的一侧设有扩散层180。各个结构相互配合,使得LED光源110的出光最大化。
其中,所述扩散层180包括第一粘贴胶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220相贴,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偏光片170相贴,所述扩散粒子掺杂在所述第一粘贴胶内,利用扩散粒子对对从导光板120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并雾化处理,使光线更均匀,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多一层扩散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10的整体厚度。
而所述视角补偿微结构161为在所述上偏光片160的表面形成的多个四棱柱结构,当光线到达上偏光片160上表面上,通过四棱柱结构的多个棱面,光线从多个方向射出,使得最后整体出光更均匀,且保证亮度。
所述第一粘贴胶采用压敏胶,而所述上偏光片160与第一基板210之间也可以采用压敏胶进行粘贴固定。
如图2所示,结合图1,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驱动线路140和覆晶薄膜150,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所述第一基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背光模组10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12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0的一侧,所述LED光源11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220的非显示区上设有通孔221,所述驱动线路14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所述导光板120的一侧,且通过所述通孔221与所述LED光源110连接,所述覆晶薄膜150设置在所述LED光源110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220上的驱动线路140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10的驱动电路板。即采用覆晶薄膜150柔性电路连接,驱动IC的绑定可以做得更小。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2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20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20的长度其长度相对于彩膜基板有左侧的延长部,在左侧延长部上表面布置驱动线路140。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线路140在第二基板220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光源110在第二基板220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线路140包括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1和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所述LED光源110通过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通孔221与所述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1连接,这样可以节省走线,且缩短走线的布置长度,使得显示装置10整体更紧凑。
具体的,所述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1包括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2、屏内驱动线路143、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4,所述通孔221包括第一通孔222和第二通孔223,所述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2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143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22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4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143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23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的另一端连接,实现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1与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同层绑定,减少供电线路的数量。
如图7所示,所述LED光源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LED光源110通过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串联连接,可同时对多个LED光源110进行控制。当然,多个所述LED光源110也可以采用并联设置,当采用并联设置时,则需要根据并联的数量对应设置通孔221的数量,将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1拉线至各个通孔221对应与背面光源驱动线路145进行连接即可。
所述LED光源110包括多个灯座111和多个LED灯珠112,所述灯座111与所述显示面板20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LED灯珠112与多个所述灯座111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灯座11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线路140与所述灯座111连接。若LED灯珠112发生损坏,则可以根据损坏的位置进行更换,方便快捷。
当然,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右侧的下方也可以设置所述LED光源110,而驱动线路140的设计与上述的同理,在此便不再赘述,而LED光源1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将所述显示装置10安装好后,可以显示装置10外围涂覆黑色树脂胶进行密封和保护,进一步防止漏光等风险,并且提升整体美观。
第二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作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驱动线路140和覆晶薄膜150,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所述第一基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背光模组100的一侧,所述LED光源11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上,所述驱动线路14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所述导光板120的一侧,且所述驱动线路140绕过所述第二基板220的侧边与所述LED光源110连接;所述覆晶薄膜15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0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150与所述LED光源110背离设置;所述覆晶薄膜150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220上的驱动线路140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10的驱动电路板。即所述驱动线路140从第二基板220下表面的右侧走线,沿着第二基板220四周走线到左侧的LED光源110,与所述LED光源110连接,同时,通过覆晶薄膜150在右侧进行驱动连接,这样不需要打孔也可以。
即将所述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2和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144可分别分拉至第二基板220的右侧的下表面后,从第二基板220下表面绕至LED光源110侧,并与背面光源驱动电路145进行连接,再通过覆晶薄膜150进行驱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和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所述LED光源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其中
所述LED光源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板后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导光板并列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在所述LED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线路和覆晶薄膜,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上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LED光源连接;
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LED光源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路包括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和背面光源驱动线路,所述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包括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屏内驱动线路、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正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正面光源驱动线路的一端与所述屏内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背面光源驱动线路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线路和覆晶薄膜,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驱动线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驱动线路绕过所述第二基板的侧边与所述LED光源连接;
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LED光源背离设置;所述覆晶薄膜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驱动线路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包括多个灯座和多个LED灯珠,所述灯座与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LED灯珠与多个所述灯座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灯座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线路与所述灯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反射层本体、凹面结构和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端,所述凸面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层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玻璃材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设有网点结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贴设置;所述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导光板相贴设置;
所述上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有视角补偿微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与所述导光板相贴一侧设有扩散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粘贴胶和扩散粒子,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相贴,所述第一粘贴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偏光片相贴,所述扩散粒子掺杂在所述粘贴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粘贴胶,所述第二粘贴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贴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涂覆反射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
CN202311722597.6A 2023-12-14 2023-12-1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908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597.6A CN117908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597.6A CN117908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8293A true CN117908293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2597.6A Pending CN117908293A (zh) 2023-12-14 2023-12-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82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5916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80860B (zh) 背光组件和包括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EP0866264A1 (en) Ligh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409803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90204494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12087B (zh) 拼接屏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1339914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273317B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a double-sided LCD device
KR20130123718A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377782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9125519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311619A (zh) 背光模组及拼接显示装置
CN21178649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188768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9091036A (ja) 異形液晶発光装置
CN110068953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US2021033346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04360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209928184U (zh) 一种高屏占比的lcm背光模组
KR10259177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671886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1034166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1298739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7908293A (zh) 显示装置
CN212658919U (zh) 液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