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8141A -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8141A
CN117908141A CN202410313695.2A CN202410313695A CN117908141A CN 117908141 A CN117908141 A CN 117908141A CN 202410313695 A CN202410313695 A CN 202410313695A CN 117908141 A CN117908141 A CN 117908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y band
tracking
determin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136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08141B (zh
Inventor
李志强
袁利平
姚远
焦旭
邹吉飞
李宇
熊鑫
余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inggum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nggum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nggum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nggum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136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8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8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8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08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8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以及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本申请提供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使用双波段毫米波来对目标进行确定,该种确定方式同时考虑了目标及目标所在环境,同时还针对于外部干扰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提高了近炸引信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目标进行确定的能力。

Description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背景技术
近炸引信是按目标特性或环境特性感觉目标的存在、距离和方向而作用的引信,特点是引信不接触目标便能起爆,没有延迟时间和触发机构,完全依靠其敏感装置来感应目标的存在、速度、距离、方向,在距目标一定的距离时即可起爆弹药。它的优点是能大幅度提高武器系统对地面有生力量、装甲目标和空中、水中目标的毁伤概率,提高弹药对各种目标的毁伤效果,
近炸引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目标进行确定、识别和追踪,同时,对于 近炸引信的干扰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主要使用的干扰手段有、诱导假目标、全频段压制和信号欺骗等。
毫米波的优势在于频谱宽、信道容量到和干扰少等,同时对近距离目标具有更好的感知能力,这些优势对于近炸引信的目标确定尤为重要,因为可以大幅度提升近炸引信判断的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引入双波段毫米波可以进一步提升近炸引信的性能,例如双波段毫米波可以互为加密,延长探测信号被破译的时间或者避免探测信号被破译。在复杂环境,例如近地飞行和多目标对抗中,环境中包含的元素更多,如何利用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优势对目标进行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使用双波段毫米波来对目标进行确定,该种确定方式同时考虑了目标及目标所在环境, 同时还针对于外部干扰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借助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提高了近炸引信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目标进行确定的能力。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
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
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
生成选择数,并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以及
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
其中,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换时间段为动态时间段,交换时间段的确定方式包括:
计算合成波形在频谱矩阵中的数量;
将数量输入到随机数生成器中,得到随机数序列;以及
在随机数序列上选取一段随机数作为交换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频谱矩阵包括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
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分别顺序设置在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上;
第一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第二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时,还包括:
确定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的毫米波,毫米波为第一频段毫米波或者第二频段毫米波;
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以及
在追踪质量小于允许阈值或者所述毫米波的使用时间达到允许时间后切换所述毫米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包括:
在时间序列上顺序产生多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的长度相同;
获取每个时间窗口上的毫米波反馈;
使用毫米波反馈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
计算能够用于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的时间窗口在全部时间窗口中的占比;
其中,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至少一段合成波形,合成波形来自频谱矩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得到多个环境特征包括:
确定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以追踪对象所在位置为基准建立环境特征所在区域;
在环境特征所在区域中搜索和确定环境特征;
确定环境特征的运动属性,确定方式包括单向确定和相邻环境特征确定;以及
保留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使用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构建扫描网络,扫描网络包括多条线段;
对每一条线段进行持续性检测;
当任意一条线段被破坏时,以所述线段为基准重新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扫描单元,用于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
第二扫描单元,用于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
频谱矩阵处理单元,用于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
选择单元,用于生成选择数,并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以及
交换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
其中,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炸引信,所述近炸引信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确定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干扰手段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手段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在一个时间点处的频谱矩阵的具象化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得到毫米波反馈的原理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判断线段被破坏的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判断线段被破坏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在一些例子中,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01,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
S102,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
S103,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
S104,生成选择数,并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以及
S105,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
其中,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
首先需要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应用于近炸引信,或者说是近炸引信中的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通过配套的环境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数据并对这些周围环境数据进行处理。
在步骤S101中,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此处的追踪对象由飞行前或者飞行过程中收到的指令确定,也可以是在飞行器到达指定区域后根据搜索条件进行确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优先使用第二种方法,因为该种方式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在初始确定的目标消失后依然可以对其他目标进行打击。
在步骤S102中,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环境特征的作用辅助对追踪对象,也即是所谓的目标进行确定。该处的确定指的是在确定一个追踪对象后直至引爆前,能够对该追踪对象进行持续确定。
此处,对于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可以使用Ka波段和V波段,当然其他波段可以使用。
在步骤S103中,会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频谱矩阵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和对追踪对象的确定方面均具有作用,该部分在后续内容中会进一步介绍。
在步骤S104中,会生成一个选择数,然后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选择波峰段的作用是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也就是步骤S105中的内容。
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进行切换的目的是提高对追踪对象的持续确定能力,此处需要借助电磁干扰和电磁对抗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当本申请中的近炸引信锁定一个追踪对象后,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追踪对象没有发现锁定信号,第二种情况是追踪对象发现锁定信号,在发现锁定信号后,追踪对象会开始使用技术手段进行干扰。
请参阅图2,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干扰手段就是对锁定信号进行破译和反向发送,这样对于近炸引信而言,就会因为接收到错误的信号反馈而失去对追踪对象的锁定。
请参阅图3,还有一种方式是进行全频段压制,也就是在全部的频段上进行干扰,但是该种方式存在功率分散的劣势。
针对于对锁定信号进行破译和反向发送的干扰手段,本申请采用了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互换的处理方式,当第一频段毫米波被破解或者将即将被破解时,立即更换至第二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确定。
同时本申请还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以及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当干扰手段成功时,也能够通过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区域)再次发现追踪对象,或者重新更换追踪对象,重新更换追踪对象适用于环境中存在多个追踪对象的情况。该种情况中,当前的追踪对象消失时,可以立即选择另一个追踪对象进行追踪和打击。
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此处的两个扫描对象分别指追踪对象和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区域)。
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的目的有以下几个: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第一频段毫米波(用于追踪对象)的出现时间,降低第一频段毫米波被破译的概率;
给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对应的相关电路预留出处理时间,使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切换能够平滑过渡;
避免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切换时出现的瞬时空白造成追踪对象的丢失。
在一些例子中,交换时间段为动态时间段,对于交换时间段的确定方式,具体如下:
S201,计算合成波形在频谱矩阵中的数量;
S202,将数量输入到随机数生成器中,得到随机数序列;以及
S203,在随机数序列上选取一段随机数作为交换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步骤S201和步骤S203中的主要内容,是生成一个随机数,然后使用随机数来得到交换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在本申请中,该随机数基于频谱矩阵生成,频谱矩阵基于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生成,频谱矩阵中的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均具有随机性,可以大幅度降低随机数被追踪对象破译的可能。
当然还有一些方式是使用环境参数例如温度和噪声等来得到随机数,这些方式均需要增加额外的电路或者传感器,对于近炸引信而言,额外增加的电路或者传感器会降低稳定性,同时对于近炸引信的正常工作而言不具有增益。
当存储和飞行过程导致额外增加的电路或者传感器出现损坏,会直接导致步骤S201和步骤S203中记载的内容无法实现。
频谱矩阵包括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
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分别顺序设置在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上;
第一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第二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到,请参阅图4,频谱矩阵可以看作是由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组成,第一频段毫米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第二频段毫米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第一频段毫米波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频段毫米波所在平面。
在频谱矩阵中,各个点处的波形基于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生成,上文中提到的合成波形,在频谱矩阵中会出现多种,并且其出现的位置和数量均具有不确定性。
在一些例子中,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确定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的毫米波,毫米波为第一频段毫米波或者第二频段毫米波;
S302,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以及
S303,在追踪质量小于允许阈值或者所述毫米波的使用时间达到允许时间后切换所述毫米波。
在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中,会根据对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来确定是否对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进行更换,此处还增加了使用时间这个额外限制,也就是即使对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在允许范围内,也会对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进行更换,目的是避免后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追踪对象丢失现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的具体方式如下:
S401,在时间序列上顺序产生多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的长度相同;
S402,获取每个时间窗口上的毫米波反馈;
S403,使用毫米波反馈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
S404,计算能够用于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的时间窗口在全部时间窗口中的占比;
其中,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至少一段合成波形,合成波形来自频谱矩阵。
在这种计算方式中,请参阅图5,会通过时间窗口来对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进行评价,具体的方式是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至少一段合成波形,那么在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反馈上,也应当存在至少一段合成波形反馈,此处对应的关系是一一对应。
当然,可以在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多段合成波形,同时通过调整合成波形位置的方式使得到的毫米波反馈的数量小于合成波形的数量。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对于毫米波反馈的得到数量,均能够实现控制,当得到的毫米波反馈出现异常,例如数量对不上或者使用毫米波反馈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时,追踪对象的移动轨迹异常时,说明此时需要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
在一些例子中,得到多个环境特征的具体方式如下:
S501,确定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S502,以追踪对象所在位置为基准建立环境特征所在区域;
S503,在环境特征所在区域中搜索和确定环境特征;
S504,确定环境特征的运动属性,确定方式包括单向确定和相邻环境特征确定;以及
S505,保留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
在步骤S501至步骤S505中,会在环境特征所在区域中得到环境特征,然后筛选出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之所以要得到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目的是需要使用这些环境特征来对追踪对象进行辅助追踪,用以弥补在对追踪对象进行直接追踪时出现的丢失现象。
辅助追踪的具体方式是:
S601,使用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构建扫描网络,扫描网络包括多条线段;
S602,对每一条线段进行持续性检测;
S603,当任意一条线段被破坏时,以所述线段为基准重新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具体的说,任意两个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形成的线段被破坏时,说明此时这个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之间出现了追踪对象或者其他追踪对象,此时就能够以被破坏的线段为基准重新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判断线段被破坏的方式是:
通过扫描的方式在两个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之间建立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当追踪对象正好位于这条线段(图6所示)或者经过了这条线段(图7所示),均会导致线段的形状发生改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扫描单元,用于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
第二扫描单元,用于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
频谱矩阵处理单元,用于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
选择单元,用于生成选择数,并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以及
交换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
其中,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
进一步地,交换时间段为动态时间段,交换时间段的确定方式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计算合成波形在频谱矩阵中的数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数量输入到随机数生成器中,得到随机数序列;以及
选择单元,用于在随机数序列上选取一段随机数作为交换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进一步地,频谱矩阵包括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
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分别顺序设置在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上;
第一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第二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的毫米波,毫米波为第一频段毫米波或者第二频段毫米波;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以及
切换单元,用于在追踪质量小于允许阈值或者所述毫米波的使用时间达到允许时间后切换所述毫米波。
进一步地,还包括:
时间窗口生成单元,用于在时间序列上顺序产生多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的长度相同;
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时间窗口上的毫米波反馈;
跟踪单元,用于使用毫米波反馈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能够用于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的时间窗口在全部时间窗口中的占比;
其中,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至少一段合成波形,合成波形来自频谱矩阵。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区域建立单元,用于以追踪对象所在位置为基准建立环境特征所在区域;
第一环境特征处理单元,用于在环境特征所在区域中搜索和确定环境特征;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环境特征的运动属性,确定方式包括单向确定和相邻环境特征确定;以及
第二环境特征处理单元,用于保留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扫描网络构建单元,用于使用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构建扫描网络,扫描网络包括多条线段;
检测单元,用于与对每一条线段进行持续性检测;
位置处理单元,用于当任意一条线段被破坏时,以所述线段为基准重新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时间窗和第二时间窗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时间窗。而不应该对时间窗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近炸引信,所述近炸引信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内容中记载的方法。
该段描述为对近炸引信的最小化描述,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描述,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对近炸引信的组成尽心进一步解释,近炸引信一般由发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爆炸序列和能源装置等部分组成。
近炸引信的发火控制系统一般由敏感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执行装置等组成。在弹丸接近目标时,引信的感应式敏感装置根据目标及周围环境物理场(如电磁场、光强场、声场、静电场、压力场和磁场等)所固有的某些特性,或目标周围物理场因目标出现而产生的某些变化,来感应目标信息,将感应的信息传送给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装置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筛选和鉴别处理,从繁杂的信号中区分出目标信息,提取目标信息所反映的目标位置、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等特征量,并与战斗部毁伤能力特征数比较,当目标的特征量包容在战斗部毁伤特征数以内时,就是战斗部的有利炸点,信号处理装置便向执行装置输出启动信号,执行装置再向爆炸序列输出起爆信号,使爆炸序列中的电起爆元件发火,引爆战斗部的装药,完成引信的使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近炸引信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近炸引信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以支持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可选地,该存储器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器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并确定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追踪对象所在区域记为追踪区域;
使用第二频段毫米波追踪区域进行扫描,得到多个环境特征;
使用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构建频谱矩阵;
生成选择数,并使用选择数在频谱矩阵选择波峰段,所述波峰段的数量等于选择数;以及
使用所述波峰段对应的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实现第一频段毫米波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交换;
其中,时间序列上,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交换时间段中使用合成波形作为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换时间段为动态时间段,交换时间段的确定方式包括:
计算合成波形在频谱矩阵中的数量;
将数量输入到随机数生成器中,得到随机数序列;以及
在随机数序列上选取一段随机数作为交换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频谱矩阵包括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
多个第一频段毫米波和多个第二频段毫米波分别顺序设置在横向坐标轴和纵向坐标轴上;
第一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第二频段毫米波的频率和幅值在允许范围内随机动态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换第一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和第二频段毫米波的扫描对象时,还包括:
确定对追踪对象进行扫描的毫米波,毫米波为第一频段毫米波或者第二频段毫米波;
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以及
在追踪质量小于允许阈值或者所述毫米波的使用时间达到允许时间后切换所述毫米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毫米波反馈的追踪对象的追踪质量包括:
在时间序列上顺序产生多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的长度相同;
获取每个时间窗口上的毫米波反馈;
使用毫米波反馈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
计算能够用于对追踪对象进行跟踪的时间窗口在全部时间窗口中的占比;
其中,每一个时间窗口对应的毫米波均赋予至少一段合成波形,合成波形来自频谱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多个环境特征包括:
确定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以追踪对象所在位置为基准建立环境特征所在区域;
在环境特征所在区域中搜索和确定环境特征;
确定环境特征的运动属性,确定方式包括单向确定和相邻环境特征确定;以及
保留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运动属性为静态的环境特征构建扫描网络,扫描网络包括多条线段;
对每一条线段进行持续性检测;
当任意一条线段被破坏时,以所述线段为基准重新追踪对象所在位置。
8.一种近炸引信,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炸引信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313695.2A 2024-03-19 2024-03-19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Active CN117908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3695.2A CN117908141B (zh) 2024-03-19 2024-03-19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13695.2A CN117908141B (zh) 2024-03-19 2024-03-19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8141A true CN117908141A (zh) 2024-04-19
CN117908141B CN117908141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68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13695.2A Active CN117908141B (zh) 2024-03-19 2024-03-19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814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9897A (ja) * 1996-09-09 1998-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飛しょう体システム
US20020164957A1 (en) * 2001-05-02 2002-11-07 John Lovberg Point-to-point, millimeter wave, dual band free space gigabit per second communication link
WO2002089357A1 (en) * 2001-05-02 2002-11-07 Trex Enterprises Corporatio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link
RU2004128917A (ru) * 2004-10-04 2006-03-10 Леонид Викторович Волков (RU)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ружия и взрывчатки, спрятанных под одеждой люд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02682326A (zh) * 2011-01-14 2012-09-19 索尼公司 信号传输设备、电子设备和信号传输方法
US20180262272A1 (en) * 2014-04-04 2018-09-13 Nxgen Partners Ip, Llc Re-generat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millimeter waves for building penetration
CN110058229A (zh) * 2018-08-13 2019-07-26 四川久成泰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紧凑毫米波成像的设备
CN110447146A (zh) * 2016-12-21 2019-11-12 英特尔公司 无线通信技术、装置和方法
US20190391249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oration Sensor device and system, and biometric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20024185A (ja) * 2018-06-22 2020-02-13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生体センシング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2114307A (zh) * 2020-08-26 2020-12-22 南京鹰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卫星来袭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364710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块比较重构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
CN115047450A (zh) * 2022-06-21 2022-09-13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内安全带穿戴提醒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9897A (ja) * 1996-09-09 1998-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飛しょう体システム
US20020164957A1 (en) * 2001-05-02 2002-11-07 John Lovberg Point-to-point, millimeter wave, dual band free space gigabit per second communication link
WO2002089357A1 (en) * 2001-05-02 2002-11-07 Trex Enterprises Corporatio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link
RU2004128917A (ru) * 2004-10-04 2006-03-10 Леонид Викторович Волков (RU)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ружия и взрывчатки, спрятанных под одеждой люд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02682326A (zh) * 2011-01-14 2012-09-19 索尼公司 信号传输设备、电子设备和信号传输方法
US20180262272A1 (en) * 2014-04-04 2018-09-13 Nxgen Partners Ip, Llc Re-generat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millimeter waves for building penetration
CN110447146A (zh) * 2016-12-21 2019-11-12 英特尔公司 无线通信技术、装置和方法
JP2020024185A (ja) * 2018-06-22 2020-02-13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生体センシング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90391249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oration Sensor device and system, and biometric s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0058229A (zh) * 2018-08-13 2019-07-26 四川久成泰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紧凑毫米波成像的设备
CN112114307A (zh) * 2020-08-26 2020-12-22 南京鹰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卫星来袭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364710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块比较重构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
CN115047450A (zh) * 2022-06-21 2022-09-13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内安全带穿戴提醒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FAIL ISMAYILOV等: "Deep Learning Based Hybrid Precoding in Dual-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CASSP 2021 -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13 May 2021 (2021-05-13) *
岛新煜;高敏;: "毫米波近炸引信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飞航导弹, no. 05, 1 March 2018 (2018-03-01) *
杨旭;: "毫米波引信体目标模拟器的实现", 航空兵器, no. 03, 15 June 2009 (2009-06-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8141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ssanien et al. Dual-function radar-communications using phase-rotational invariance
US8049659B1 (en) Firearm threat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location using wideband radar
US6279478B1 (en) Imaging-infrared skewed-cone fuze
US201300998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iend identification
Osner et al. Threat evaluation and jamming allocation
AU78452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eception response system
GB2063430A (en) Proximity Fuse
CN117908141B (zh) 基于双波段毫米波一体化的目标确定方法及近炸引信
CN103728615A (zh) 相控阵二次雷达多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Harman A comparison of staring radars with scanning radars for UAV detection: Introducing the Alarm™ staring radar
US89637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use of booster rockets by ballistic missiles
US8035549B1 (en) Drop track time selection using systems approach
US6839025B1 (en) Precision direction finding sen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3055422A2 (en) Optically augmented weapon locat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8610622B2 (en) Firearm threat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location using wideband radar
JP2008202965A (ja) パッシブ測角装置およびパッシブ測角方法
US11435165B2 (en) Narrow band antenna harmonics for guidance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Hengy et al. Acoustic shooter localisation using a network of asynchronous acoustic nodes
JP2023548193A (ja) 天頂リアクティブジャマー
RU2398182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поля поражения 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ой боевой части раке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EP3146288B1 (en) Predictive semi-active laser pulse correlator and method
KR102560439B1 (ko) 이중대역 레이다 시스템에서 표적 탐지/추적 장치 및 그 방법
RU2584696C1 (ru) Способ защиты от пассивных помех и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20230161028A1 (en) Scalable Networked Active Protection (SNAP)
RU2610734C2 (ru) Способ поражения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х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