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2683B -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2683B
CN117902683B CN202410283013.8A CN202410283013A CN117902683B CN 117902683 B CN117902683 B CN 117902683B CN 202410283013 A CN202410283013 A CN 202410283013A CN 117902683 B CN117902683 B CN 117902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ipe
groove
tub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83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02683A (zh
Inventor
唐叶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n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n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n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n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830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2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2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2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02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2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过滤单元,每个所述过滤单元的内部均构造有过滤槽,并且,每个所述过滤单元上至少构造有两个与所述过滤槽相连通的流道口,这两个所述流道口被分别限制在所述过滤槽的上下游两侧,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流道口被配置为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流道口相连通。该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将若干个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滤管安装在过滤槽中,并通过多个外接管将各滤管依次相连,以形成循环通道,之后,通过泵机驱动液体带动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循环通道内移动,令处于过滤槽中间高度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再分布,从而提高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整体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加工过程中,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铜离子,这些铜元素的有效回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业界广泛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过滤装置来富集和回收这些铜离子。然而,传统的轴流式过滤装置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废水从顶部进入并从底部排出,这种流动路径导致上部填料层长期承受液体的正压和轴向冲击。长时间的使用下,填料颗粒间保持高度压缩状态,这不仅加剧了上层填料的机械磨损和破碎,还是导致填料使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例如,中国专利CN117088466B中,就公开了一种先进的光伏废水处理装置。这种装置巧妙地通过铺设多个连通的较薄夹层,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分散其中,确保树脂颗粒能够更充分地与废水接触,从而显著提高了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使用效率。然而,尽管这种装置通过转动换向件能够切换过滤单元内废水的流动路径,使得靠近废水流动路径上下游侧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但位于废水流动路径中间位置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利用率问题依然突出,其效果远不及靠近流动路径两端的树脂颗粒。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除铜离子交换树脂的 利用率和使用寿命,解决填料使用不均匀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光伏废水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整体利用率的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过滤单元,每个所述过滤单元的内部均构造有过滤槽,并且,每个所述过滤单元上至少构造有两个与所述过滤槽相连通的流道口,这两个所述流道口被分别限制在所述过滤槽的上下游两侧,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流道口被配置为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流道口相连通。
每个所述过滤槽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滤管,若干个所述滤管的排列姿态被配置为各轴线平行且共面,并且,若干个所述滤管的排列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首个滤管被定义为第一滤管,末尾的滤管被定为第二滤管,其余所述滤管均被定义为第三滤管。
每个所述滤管的内部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并且,每个所述滤管的周侧均构造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尺寸均被配置为限制离子交换树脂颗粒通过。
每个所述滤管的两端均构造有管口,以使所述滤管的内部与外界连通,并且,所述滤管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沿第二方向依次被定义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滤管的轴线方向平行。
每个所述过滤槽内的所述第一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连接,所述第二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连接,所述第一滤管的第一管口通过泵机与所述第二滤管的第一管口相连,以组成循环通道,并且,所述循环通道上构造有单向进水口,以将外部液体通入所述循环通道,以使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可在所述循环通道内移动,从而令各所述滤管中的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所述循环通道内再排布。
优选的,每个所述过滤槽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隔断组件,以将所述过滤槽分割为若干个过滤空间,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并且,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与若干个所述滤管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隔断组件内均构造有用于容纳所述滤管的第一空腔,所述滤管的周侧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相贴合,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沿第一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
所述进液口的位置应满足当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通槽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时,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通槽也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以使进入所述滤管内的液体可通过出液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由若干滤孔组成,并且,所述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粒径。
优选的,每个所述滤管均被配置为同步受控转动。
所述滤管相对所述隔断组件转动,使位于所述滤管周侧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同时处于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周侧相对朝向的位置,以使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闭合,令所述循环通道的内部空间独立于所述过滤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构造有反冲槽,所述隔断组件上构造有与反冲槽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通,以将水流导入所述反冲槽。
优选的,每个所述过滤单元均包括平行且周侧对齐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过滤槽构造于第一板件朝向第二板件方向的一侧,所述流道口的数量被限制为四个,两个所述流道口位于所述过滤槽的上游并被定义为第一流道口,两个所述流道口位于所述过滤槽的下游并被定义为第二流道口。
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有所述过滤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架内,具体包括基板和沿所述基板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限位梁,所有所述过滤单元均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梁之间,并且,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过滤单元沿所述基板厚度方向压紧的预紧机构,使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之间相对的面相互抵紧,令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二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相连通,令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二板件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相连通,使液体可在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中流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件朝向第二板件的一侧还构造有与所述过滤槽相连的第一连通槽和与所述过滤槽相连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槽和所述第二连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槽的上下游两侧。
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连通槽内,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二连通槽内。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流道口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二板件上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位置处和对应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位置处均构造有同样数量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过滤槽的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通槽与所述过滤槽的连接部均构造有换向槽,所述第一连通槽内的所述换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中间处,所述第二连通槽内的所述换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中间处。
每个所述换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换向件,以控制每个所述第一连通槽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通断状态和控制每个所述第二连通槽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的通断状态断,使各所述过滤单元中仅有一个第一流道口通过过滤槽与该所述过滤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流道口连通。
所述基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各所述换向件转动的切换机构。
优选的,每个所述滤管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均延伸至所述过滤单元的外侧。
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均包括若干个同步轮、同步带和驱动器,若干个所述同步轮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口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口的周侧,所述同步带绕经若干个所述同步轮,以使若干个所述同步轮具有同步运动的趋势,所述驱动器包括受控转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同步带连接并使所述同步带张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该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将若干个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滤管安装在过滤槽中,并通过多个外接管将各滤管依次相连,以形成循环通道,之后,通过泵机驱动液体在循环通道内流动,以带动滤管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移动,令处于过滤槽中间高度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得以再分布,从而提高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整体利用率,进一步,通过在过滤槽内设置若干与各滤管一一对应的隔断组件,并使滤管受控转动,可令滤管的内部空间独立于过滤槽空间,以免在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再分布过程中,滤管内部液体排入过滤槽内,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流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滤单元的正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管与隔断组件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管与隔断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断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滤单元;110、第一板件;111、过滤槽;112、流道口;113、第一连通槽;114、第二连通槽;115、换向槽;120、第二板件;2、滤管;210、进液口;220、出液口;230、管口;240、进水管;3、第一滤管;4、第二滤管;5、第二滤管;6、第一管口;7、第二管口;8、密封垫层;9、外接管;10、隔断组件;1010、第一通槽;1020、第二通槽;1030、第一空腔;1031、反冲槽;11、传动机构;1110、同步轮;1120、同步带;12、第一流道口;13、第二流道口;14、固定架;1410、基板;1420、限位梁;15、预紧机构;1510、压板;1520、拉杆;1530、抵接件;1540、预紧螺母;16、换向件;17、切换机构;18、支撑托管;19、机械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图1和图9所示,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个过滤单元1,每个所述过滤单元1的内部均构造有过滤槽111,并且,每个所述过滤单元1上至少构造有两个与所述过滤槽111相连通的流道口112,这两个所述流道口112被分别限制在所述过滤槽111的上下游两侧,所述过滤单元1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流道口112被配置为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1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流道口112相连通。其中,每个所述过滤槽111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滤管2,若干个所述滤管2的排列姿态被配置为各轴线平行且共面,并且,若干个所述滤管2的排列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首个滤管2被定义为第一滤管3,末尾的滤管2被定为第二滤管4,其余所述滤管2被定义为第三滤管5,每个所述滤管2的内部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图中未示出),并且,每个所述滤管2的周侧均构造有进液口210和出液口220,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的尺寸均被配置为满足限制离子交换树脂颗粒通过。并且,每个所述滤管2的两端均构造有管口230,以使所述滤管2的内部与外界连通,所述滤管2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230沿第二方向依次被定义为第一管口6和第二管口7,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滤管2的轴线方向平行。每个所述过滤槽111内的所述第一滤管3的第二管口7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5的第二管口7连接,每个所述过滤槽111内的所述第二滤管4的第二管口7均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5的第二管口7连接,每个所述过滤槽111内的所述第一滤管3的第一管口6均通过泵机(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二滤管4的第一管口6相连,以使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由所述第一滤管3、所述第二滤管4和若干所述第三滤管5组成的循环通道内移动。本申请中提出的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通过在过滤槽111中设置若干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滤管2,并使若干滤管2按一定顺序排列相连,从而使得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可在有各滤管2组成的循环通道中移动,以使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再分布,解决了现有废水处理装置中位于过滤槽111中间位置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利用率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循环通道内移动需具备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不能为饱和的填充状态,需保证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滤管2中具有移动空间,其次,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循环通道内移动时,需保证过滤槽111内具有适量的液体(反冲洗液),以使滤管2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处于相对悬浮状态,以增强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流动性。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槽111为矩形槽,具有长边和短边,滤管2为空心管,其长度大于矩形槽的短边长度,并且,第一方向与矩形槽的长边方向同向,需要说明的是,过滤槽111中相邻的滤管2之间均留有间隙,分布在每个滤管2的第一管口6和分布在每个滤管2的第二管口7均延伸至过滤单元1的外部,第二方向与矩形槽的短边方向同向,第一管口6与相邻过滤单元1上的第一管口6之间及第二管口7与相邻过滤单元1上的第二管口7之间均通过外接管9相连,以将同一过滤槽111内的若干个滤管2连成一个可供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流动的循环通道,需要注意的是,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移动前,循环通道内需通入一定量的液体,因此,每个过滤单元1中至少一外接管9上需构造一个单向进水口(图中未示出),以便向滤管2内通入液体。当各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循环通道内完成再分布后,循环通道内的液体可通过滤管2周侧的进液口210或出液口220排出,或在每个过滤单元1中的至少一外接管9上构造一个单向出水口(图中未示出),以将滤管循环通道内的液体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单向出水口处需设置滤网(图中未示出),以防止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外流。
根据图1-6所示,废水通过流道口112进入过滤槽111后,将按照从进液口210流入,从出液口220排出的顺序通过各滤管2,但因为滤管2上的出液口220难以与相邻滤管2上的进液口210完全对接,并且,滤管2的周侧即便与过滤槽111的内壁抵接也难以完全将过滤槽111隔断,无法保证按顺序流动的废水能依次流经各滤管2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使得部分废水在未经过滤管2中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处理便直接通向出口侧的流道口112,因此需在过滤槽111中加设若干隔断组件10,以防废水直接从滤管2周侧与过滤槽111内壁的间隙直接流过。
每个所述过滤槽111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隔断组件10,以将所述过滤槽111分割为若干个过滤空间,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10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并且,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10与若干个所述滤管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隔断组件10内均构造有用于容纳所述滤管2的第一空腔1030,所述滤管2的周侧与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相贴合,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沿第一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朝向的第一通槽1010和第二通槽1020。当所述进液口210的位置被配置在所述出液口220与所述第二通槽1020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时,所述进液口210与所述第一通槽1010也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以使进入所述滤管2内的液体可通过出液口220排出。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断组件10的外部轮廓形状近似为长方体,长方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过滤槽111两个沿其短边方向分布的内壁抵接,而长方体沿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侧面则分别与过滤槽111两个沿其厚度方向分布的内壁抵接,从而实现对滤槽111的隔断,若干个隔断组件10便可将过滤槽111分割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空间。第一空腔1030沿长方体的长度方向构造于长方体的内部,并且,第一空腔1030在沿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相对朝向的内壁均构造有供滤管2端部管口230穿过的孔道,需要注意的是,各孔道内部与滤管2管口周侧均安装有密封圈等密封组件,以防液体从滤管2周侧与孔道内壁之间的间隙渗出。位于滤管2周侧的进液口210的中心与出液口220中心的连线需经过滤管2的轴线,使得进液口210在与第一通槽1010对齐后,出液口220也会与第二通槽1020对齐,以保证废水可以顺利通过滤管2。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均由若干滤孔组成,并且,所述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粒径,以防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从滤孔中漏出,并且滤管2上的若干滤孔沿滤管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当废水通过一侧的流道口112进入过滤槽111后,废水会依次在由各隔断组件10分割出的各过滤空间中积蓄并排出,最终这些废水会通过另一侧的流道口112排至下一个过滤单元1。废水在过滤空间内积蓄的过程中,废水会依次流经过滤槽111中各个滤管2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实现对废水多重过滤的同时,还可防止部分废水漏滤的情况。
当进液口210与第一通槽1010对齐和出液口220与第二通槽1020对齐时,滤管2为通路状态,在使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再分布的过程中,滤管2内的液体会依次通过进液口210、出液口220排出滤管2,当滤管2内的液体大量流出后,会对循环通道内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流动性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再分布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流动性,需要使各滤管2可相对对应的隔断组件10进行转动,当滤管2相对隔断组件10转动一定角度后,滤管2上的进液口210和出液口220会同时被第一空腔1030的内壁封堵,以防止滤管2内的液体渗出。
每个所述滤管2均被配置为同步受控转动,所述滤管2相对所述隔断组件10转动后,可使位于所述滤管2周侧的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同时处于与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重合状态,从而使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闭合,以令所述循环通道独立于所述过滤槽111,形成相对独立的循环空间。
具体的,每个所述滤管2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230均延伸至所述过滤单元1的外部,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11,每个所述传动机构11均包括若干个同步轮1110、同步带1120和驱动器(图中未示出),若干个所述同步轮1110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口7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轮1110安装在所述第二管口7的周侧,所述同步带1120绕经若干个所述同步轮1110,以使若干个所述同步轮1110具有同步运动的趋势,所述驱动器包括受控转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同步带1120连接并使所述同步带1120张紧,其中,驱动器可选为驱动电机,当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过滤槽111中的所有滤管2同步且同向旋转,直至所有滤管2周侧的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同时与各对应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相重合,如此便可使滤管2内部空间与过滤槽111的独立,起到了防止滤管2内部液体流入过滤槽111的作用,保证了滤管2内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再分布过程中,其在液体的帮助下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当滤管2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流经滤孔时,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易与滤孔发生摩擦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液体的带动下,快速流动的树脂颗粒与滤孔边缘碰撞后易破损,而破损后的颗粒碎块可能会堵塞滤孔,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还需在第一空腔1030的内壁上构造反冲槽1031,通过反冲的水流将流经滤孔处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推离滤管2的管壁侧。
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构造有反冲槽1031,所述隔断组件10上构造有与反冲槽1031连通的进水管240,所述进水管240与外部水源连通,以将水流导入所述反冲槽1031。
具体的,在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相对两侧均构造有反冲槽1031,反冲槽1031呈长条形并沿滤管2的轴向延伸。当位于滤管2周侧的所述进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同时处于与所述第一空腔1030内壁的周侧相重合的状态后,第一空腔1030中的反冲槽1031刚好将滤管2周侧开设的进液口210和出液口220覆盖。进水管240构造于滤管2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与进水管240相连的外部水源具备一定水压,可使通入反冲槽1031中的水流沿指向滤管2中心轴线的方向喷出,从而将流经滤孔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推相原理滤管2管壁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过滤单元1均包括平行且周侧对齐的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所述过滤槽111构造于第一板件110朝向第二板件120方向的一侧,所述流道口112的数量被限制为四个,两个所述流道口112位于所述过滤槽111的上游并被定义为第一流道口12,两个所述流道口112位于所述过滤槽111的下游并被定义为第二流道口13。并且,所述第一板件110朝向第二板件120的一侧还构造有与所述过滤槽111相连的第一连通槽113和与所述过滤槽111相连的第二连通槽114,所述第一连通槽113和所述第二连通槽114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槽111的上下游两侧。所述第一流道口12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连通槽113内,所述第二流道口13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二连通槽114内。每个所述第一板件110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12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流道口13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二板件120上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板件110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12及所述第二流道口13的位置处均构造有同样数量的第一流道口12和第二流道口13。
根据图7-9所示,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固定架14,所有所述过滤单元1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4内,具体包括所述基板1410和沿所述基板1410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限位梁1420,所有所述过滤单元1均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梁1420之间,并且,所述固定架14还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过滤单元1沿所述基板1410厚度方向压紧的所述预紧机构15,使相邻所述过滤单元1之间相对的面相互抵紧,令所述过滤单元1中所述第一板件110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12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1中所述第二板件120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12相连通,令所述过滤单元1中所述第一板件110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13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1中所述第二板件120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13相连通,使液体可在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1中流动。
具体的,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均优选为尺寸相同的矩形板件,第一板件110在沿自身厚度方向并朝向第二板件120构造有凸起台阶,过滤槽111以内嵌的方式构造在凸起台阶上,当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贴合时,过滤槽111被合围密封,起到防止废水泄露的作用。基板1410上构造拥有若干个通水孔,这些通水孔部分与第一流道口12的位置相对应,另一部分则与第二流道口13的位置相对应,并且通水孔处还安装有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连接法兰,需要注意的是,背离基板1410最远的过滤单元1的第一流道口12和第二流道口13还应与外排管道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废水通过外部水管通入某个连接法兰内,之后,废水通过基板1410上的通水孔进入与基板1410相邻的过滤单元1上的第一流道口12或第二流道口13,从而使废水通入过滤单元1,废水在过滤单元1的过滤槽111时,会依次流经各滤管2中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图中未示出),之后,废水通过第一流道口12或第二流道口13流向相邻的过滤单元1再次被处理,直至废水流经各过滤单元1并最终进入外排管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板件110在第二方向的两侧均构造有若干对支撑托管18,滤管2端部的管口与第一板件110侧面的支撑托管18插接,且志成托管18内设置有轴承和机械密封19,以保证滤管2在转动的同时,废水不会从间隙处泄漏。
进一步,预紧机构15包括被设在两个限位梁1420之间并可沿限位梁1420轴向滑动的压板1510,若干过滤单元1被设置在基板1410与压板1510之间,并且,基板1410上设有若干拉杆1520,拉杆1520的长度方向与基板1410的厚度方向平行,且拉杆1520一端设有与基板1410抵持的抵接件1530,拉杆1520上还螺纹连接有与压板1510抵持的预紧螺母1540。
具体的,在拧紧预紧螺母1540后,压板1510被迫朝基板1410方向移动,从而将各过滤单元1夹紧,即令过滤单元1中的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相互抵接,并且还使得相邻的各过滤单元1夹紧,以保证过滤单元1中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一流道口12与相邻过滤单元1中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一流道口12或使过滤单元1中第一板件110上的第二流道口13与相邻过滤单元1中第二板件120上的第二流道口13间具有良好的密封连接性能。
进一步,为了避免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之间发生废水泄露的情况,过滤单元1还包括密封垫层8,密封垫层8被夹持在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之间,当密封垫层8被夹紧后会发生弹性变形,以将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之间的间隙填充满。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通槽113与所述过滤槽111的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通槽114与所述过滤槽111的连接部均构造有换向槽115,所述第一连通槽113内的所述换向槽11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12的中间处,所述第二连通槽114内的所述换向槽115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13的中间处,每个所述换向槽115的内部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换向件16,以限制每个所述第一连通槽113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12的连通状态和限制每个所述第二连通槽114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13的连通状态,以使所述过滤单元1中的一个第一流道口12仅能通过过滤槽111与该所述过滤单元1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流道口13相连通,所述基板1410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各所述换向件16转动的切换机构1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基于对现有技术进行的改进,本申请中的换向件16、切换机构17以及过滤原理均可参考中国专利CN202311342017.0中公开的一种光伏废水处理装置。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
若干个过滤单元,每个所述过滤单元的内部均构造有过滤槽,并且,每个所述过滤单元上至少构造有两个与所述过滤槽相连通的流道口,这两个所述流道口被分别限制在所述过滤槽的上下游两侧,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上游侧的所述流道口被配置为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位于下游侧的所述流道口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过滤槽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滤管,若干个所述滤管的排列姿态被配置为各轴线平行且共面,并且,若干个所述滤管的排列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首个滤管被定义为第一滤管,末尾的滤管被定为第二滤管,其余所述滤管均被定义为第三滤管;
每个所述滤管的内部均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并且,每个所述滤管的周侧均构造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尺寸均被配置为限制离子交换树脂颗粒通过;
每个所述滤管的两端均构造有管口,以使所述滤管的内部与外界连通,并且,所述滤管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沿第二方向依次被定义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滤管的轴线方向平行;
每个所述过滤槽内的所述第一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连接,所述第二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连接,并且,每个所述过滤槽内的所述第一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之间和每个所述过滤槽内的所述第二滤管的第二管口与相邻所述第三滤管的第二管口之间均设有外接管,所述第一滤管的第一管口通过泵机与所述第二滤管的第一管口相连,以使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在由所述第一滤管、所述第二滤管和若干所述第三滤管组成的循环通道内移动;
其中,每个所述过滤单元中至少一外接管上构造有一个单向进水口,以便向对应滤管内通入液体;
每个所述过滤槽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隔断组件,以将所述过滤槽分割为若干个过滤空间,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并且,若干个所述隔断组件与若干个所述滤管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隔断组件内均构造有用于容纳所述滤管的第一空腔,所述滤管的周侧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相贴合,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沿第一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
所述进液口的位置应满足当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通槽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时,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通槽也处于相对朝向的位置,以使进入所述滤管内的液体可通过出液口排出;
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由若干滤孔组成,并且,所述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粒径;
每个所述滤管均被配置为同步受控转动;
所述滤管相对所述隔断组件转动,使位于所述滤管周侧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同时处于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周侧相对朝向的位置,以使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闭合,令所述循环通道的内部空间独立于所述过滤槽;
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周侧构造有反冲槽,所述隔断组件上构造有与反冲槽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通,以将水流导入所述反冲槽,以通过反冲水流将流经滤孔处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推离滤管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滤单元均包括平行且周侧对齐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过滤槽构造于第一板件朝向第二板件方向的一侧,所述流道口的数量被限制为四个,两个所述流道口位于所述过滤槽的上游并被定义为第一流道口,两个所述流道口位于所述过滤槽的下游并被定义为第二流道口;
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有所述过滤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架内,具体包括基板和沿所述基板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限位杆件,所有所述过滤单元均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杆件之间,并且,所述固定架还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过滤单元沿所述基板厚度方向压紧的预紧机构,使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之间相对的面相互抵紧,令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二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相连通,令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与相邻所述过滤单元中所述第二板件上的所述第二流道口相连通,使液体可在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中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朝向第二板件的一侧还构造有与所述过滤槽相连的第一连通槽和与所述过滤槽相连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槽和所述第二连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槽的上下游两侧;
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一连通槽内,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位置被限制在所述第二连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流道口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二板件上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板件上的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位置处和对应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位置处均构造有同样数量的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过滤槽的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通槽与所述过滤槽的连接部均构造有换向槽,所述第一连通槽内的所述换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的中间处,所述第二连通槽内的所述换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的中间处;
每个所述换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换向件,以控制每个所述第一连通槽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口通断状态和控制每个所述第二连通槽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口的通断状态断,使各所述过滤单元中仅有一个第一流道口通过过滤槽与该所述过滤单元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流道口连通;
所述基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各所述换向件转动的切换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管两端的两个所述管口均延伸至所述过滤单元的外侧;
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均包括若干个同步轮、同步带和驱动器,若干个所述同步轮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口一一对应,所述同步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口的周侧,所述同步带绕经若干个所述同步轮,以使若干个所述同步轮具有同步运动的趋势,所述驱动器包括受控转动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同步带连接并使所述同步带张紧。
CN202410283013.8A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117902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83013.8A CN1179026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83013.8A CN1179026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2683A CN117902683A (zh) 2024-04-19
CN117902683B true CN117902683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68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83013.8A Active CN1179026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26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7039A (en) * 1977-12-05 1981-05-12 Ecodyne Corporation Fluid fil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35023A (zh) * 2020-06-01 2020-09-08 马涛 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CN215855458U (zh) * 2021-05-31 2022-02-18 惠州金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废水深度除磷系统
CN117088466A (zh) * 2023-10-17 2023-11-21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废水处理装置
CN117682613A (zh) * 2023-11-10 2024-03-12 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a废水多级过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7039A (en) * 1977-12-05 1981-05-12 Ecodyne Corporation Fluid fil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35023A (zh) * 2020-06-01 2020-09-08 马涛 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CN215855458U (zh) * 2021-05-31 2022-02-18 惠州金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电镀废水深度除磷系统
CN117088466A (zh) * 2023-10-17 2023-11-21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废水处理装置
CN117682613A (zh) * 2023-11-10 2024-03-12 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a废水多级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2683A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8072B2 (ja) 連続スクリーン交換機、スクリーン交換装置、及び押出機
JP3207202B2 (ja) 電気脱イオン装置用のモジュール
CN117902683B (zh) 一种废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CN105233538A (zh) 压滤机用滤板组件
CN117088466B (zh) 一种光伏废水处理装置
CN109078378B (zh) 止水组件、滤芯装置以及净水器
CN2617760Y (zh) 一种电去离子装置
CN201978569U (zh) 自动反冲洗回液过滤器
CN215213639U (zh) 一种半自动清洗滤清器
CN217210542U (zh) 一种储球室中置的端盖式胶球清洗装置
CN212504675U (zh) 一种淀粉推压装置的轨道外壳体
CN210461785U (zh) 一种超滤多路阀头
WO2013020438A1 (zh) 一种过滤单元在器体外侧的反清洗过滤器
CN113648692B (zh) 一种建筑废水排放用一体化处理机
CN112742092A (zh) 一种孔板格栅
CN107935133B (zh) 平面状离子交换树脂截留器
CN220597235U (zh) 一种用于入河沟渠的便于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的装置
KR101491004B1 (ko) 균일한 역세가 가능한 용수 여과 장치
CN111485385B (zh) 控水装置、水处理系统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662027U (zh) 一种外压式大通量保安过滤器滤芯清洗测试装置
CN20888352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水流控制装置
CN220939410U (zh) 一种供暖输送管道过滤装置
CN218025639U (zh) 一种印染废水膜回用装置
CN114956488B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5635141U (zh) 一种换向阀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