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8781A -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8781A
CN117898781A CN202410105117.XA CN202410105117A CN117898781A CN 117898781 A CN117898781 A CN 117898781A CN 202410105117 A CN202410105117 A CN 202410105117A CN 117898781 A CN117898781 A CN 117898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frame
cross beam
plugging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51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秀敏
胡文忠
胡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li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oli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oli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oli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051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8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8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8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管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包括管外封堵件、固定杆和封堵盘;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头,固定杆贯穿管外封堵件;封堵盘可弹性变形并与管外封堵件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封堵盘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或与管外封堵件连接。本发明能够快速地在创口中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快速止血,还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

Description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化,安全性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发展的重点,但是在微创手术时首先要将鞘管经表皮插入股动脉或者挠动脉,然后经此鞘管插入导丝及需要的介入器械,完成手术后必须对损伤的动脉血管进行封堵以确保病人术后的恢复。
目前临床上封堵介入治疗的出血口通常采用动脉压迫法,即首先以手指压迫出血口10分钟以上暂时止血,接下来通过绷带或者外加一定重量的沙袋压迫在出血口,该过程要保持病人8-12h无法移动,此类方法时间长且受压迫处无法自动减压,通常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可吸收的缝合或者血管闭合装置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该方法通常会引起血管的再损伤,该类方法过程复杂且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血管闭合装置通常包括用于粘附在血管穿刺口的封堵件,现有的封堵件大多无法兼顾粘性和强度两方面的性能,因此限制其应用范围,只能用于7Fr以下血管穿刺口,对8Fr以上的血管穿刺口难以实现有效的封堵。
目前临床上也有一些采用封堵塞体对血管穿刺(尤其是动脉穿刺)后形成的创口进行封堵的研究。然而,现有的方法大多过程复杂,不容易操作,且无法精确定位释放,增加了医生在手术过程的难度。目前,市面上具有较多类型的血管闭合器,各个血管闭合器具有不同的优势及特点,但大部分血管闭合器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另外,目前临床针对大血管破口通常需要两件以上的器械(如proglide缝合器)联合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包括管外封堵件、固定杆和封堵盘。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头,固定杆贯穿管外封堵件;封堵盘可弹性变形并与管外封堵件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封堵盘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或与管外封堵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的封堵盘能够与血管内壁贴合,有效封堵止血,而管外封堵件能快速地在创口中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快速止血,同时进一步提高止血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外封堵件包括片状的柔性填充体,固定杆沿着填充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填充体并与填充体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填充体可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病人治疗的时间。
进一步的,管外封堵件还包括锚定盘,锚定盘位于填充体与封堵盘之间并与固定杆连接,锚定盘与封堵盘之间具有空间;锚定盘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锚定盘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还包括收紧组件,收紧组件用于使锚定盘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操作过程较为简单,能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外封堵件包括锚定盘,锚定盘与固定杆连接并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锚定盘与封堵盘之间具有空间,锚定盘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还包括收紧组件,收紧组件用于使锚定盘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操作过程较为简单,能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紧组件包括缝线,缝线依次穿过锚定盘和封堵盘并形成回路,缝线在锚定盘上方形成渔夫结,朝向封堵盘的方向推动渔夫结可使锚定盘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
设置的缝线能够使封堵盘与锚定盘相互靠近并锁定,血管创口在封堵盘和锚定盘的夹紧下阻流止血,同时使封堵盘紧贴血管内壁,进一步提高了止血效果,降低血管狭窄的风险。
进一步的,收紧组件还包括防脱杆,防脱杆位于封堵盘的下方并被缝线缠绕。
增设了防脱杆之后,使封堵盘的受力面积增大,能够避免封堵盘的局部过度变形。
进一步的,防脱杆为扁条状或圆柱状。
扁条状或圆柱状的防脱杆能够与封堵盘之间线性接触,能够保证封堵盘紧贴血管内壁,有效封堵止血,尤其密封大创口。
进一步的,锚定盘远离封堵盘的一端与固定杆连接,锚定盘临近封堵盘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封堵盘连接,封堵盘、锚定盘和连接部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封堵盘和/或锚定盘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编织型的封堵盘具有柔顺性,能更好的适应特殊的创口形状,贴合血管内壁,防止引起血管狭窄和漏血。而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盘包括横梁、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阻流膜;横梁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横梁上设有两个用于缝线穿过的穿线孔;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连接,由第一边框和横梁围成第一盘孔;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连接,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位于横梁的两侧,由第二边框和横梁围成第二盘孔;第一盘孔和第二盘孔内均设有阻流膜,阻流膜的边缘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横梁缝合。
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可以利用记忆合金材质的板材通过切割的方式制得,具有更为简单的加工工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的,锚定盘的两端均与固定杆连接,锚定盘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
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第一边框临近横梁的部位和第二边框临近横梁的部位为波浪形。
本实施例中波浪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封堵盘的卷曲难度,从而使封堵盘能够被更加容易地装载在导管内。
进一步的,第一盘孔和第二盘孔内均设有纵梁,位于第一盘孔内的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第一边框连接,位于第二盘孔内的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横梁和第二边框连接。
设置的纵梁有利于提高封堵盘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锚定盘套设在固定杆上,锚定盘临近封堵盘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收紧组件包括止挡件和环体;止挡件位于封堵盘与连接头之间,止挡件与固定杆连接;环体与锚定盘远离封堵盘的一端固定连接,环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环体可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且移动的过程中将锚定盘由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环体在第一位置时,锚定盘临近封堵盘的一端和环体分别位于止挡件的两侧;环体在第二位置时,止挡件阻止环体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收紧组件通过锁定卡扣的形式使手术之后锚定盘保持在扁平形态,稳定性更好,而且也十分便于医生操作。
进一步的,止挡件包括多个环绕固定杆分布的弹片,弹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第二端相比于第一端远离固定杆且临近封堵盘;环体在第二位置时,第二端阻止环体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本实施例中止挡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进一步的,环体上设有通孔,固定杆可插入通孔,第二端与固定杆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的环体十分便于加工,而且能够与前一实施例中的止挡件形成配合。
进一步的,封堵盘与固定杆远离连接头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直接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封堵盘和锚定盘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封堵盘和/或锚定盘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编织型的封堵盘具有柔顺性,能更好的适应特殊的创口形状,贴合血管内壁,防止引起血管狭窄和漏血。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盘包括横梁、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阻流膜;横梁与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连接,由第一边框和横梁围成第一盘孔;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连接,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分别位于横梁的两侧,由第二边框和横梁围成第二盘孔;第一盘孔和第二盘孔内均设有阻流膜,阻流膜的边缘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横梁缝合。
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可以利用记忆合金材质的板材通过切割的方式制得,具有更为简单的加工工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的,锚定盘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并且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第一边框临近横梁的部位和第二边框临近横梁的部位为波浪形。
本实施例中波浪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封堵盘的卷曲难度,从而使封堵盘能够被更加容易地装载在导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盘具有适于收纳进导管内的收缩形态和适于封堵血管创口的展开形态。
收缩形态的封堵盘可以很方便地被收纳进导管内,展开形态的封堵盘能够很好地对创口进行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堵盘为展开形态时,封堵盘临近管外封堵件的一面为圆弧面,以适于与血管内壁贴合。
本实施例中使封堵盘临近管外封堵件的一面为圆弧面有利于封堵盘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上设有螺纹。
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便于固定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组装和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植入人体内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左视图。
图8a、8b、8c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一种封堵盘的结构图。
图11b是在图11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纵梁后的结构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二种封堵盘的结构图。
图12b是在图12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纵梁后的结构图。
图13a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三种封堵盘的结构图。
图13b是在图13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纵梁后的结构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第四种封堵盘的结构图。
图14b是在图14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纵梁后的结构图。
图15a是在图11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波浪结构后的结构图。
图15b是在图12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波浪结构后的结构图。
图15c是在图15b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纵梁后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图中:1、固定杆;101、连接头;2、锚定盘;3、封堵盘;301、第一边框;302、第二边框;303、横梁;304、穿线孔;305、第一盘孔;306、第二盘孔;307、纵梁;4、缝线;401、渔夫结;5、防脱杆;6、填充体;7、阻流膜;8、止挡件;801、弹片;8011、第一端;8012、第二端;9、环体;901、通孔;10、连接杆;11、血管;12、皮下组织;13、导管;14、推杆;1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申请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申请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包括管外封堵件、固定杆1和封堵盘3。其中,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头101,固定杆1贯穿管外封堵件;封堵盘3可弹性变形并与管外封堵件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封堵盘3与固定杆1的另一端连接或与管外封堵件连接。在使用时,封堵盘3与血管11的内壁贴合,从而将创口封堵,管外封堵件位于血管的外侧,血管11壁被夹在封堵盘3与管外封堵件之间的空间内,通过管外封堵件使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得以稳定固定。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的上端设有连接头101,连接头101上具有用于与连接杆10连接的连接结构,当连接杆10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时,该连接结构为与前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的管外封堵件包括填充体6和锚定盘2。填充体6呈片状并且具有柔韧性,填充体6可以被卷曲,填充体6可以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吸收的材料,填充体6降解后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固定杆1沿着填充体6的厚度方向贯穿填充体6,填充体6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杆1穿过的孔,填充体6与固定杆1接触的部位与固定杆1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锚定盘2位于填充体6与封堵盘3之间,锚定盘2与固定杆1连接并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封堵盘3可弹性变形并与锚定盘2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封堵盘3与锚定盘2连接。
当锚定盘2为伸长形态时,锚定盘2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管13的内径,以便于锚定盘2能够被收纳进导管13内。当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时,锚定盘2具有相对较大的径向尺寸,锚定盘2被输送至创口内后,锚定盘2的边缘挤压着创口的内壁,从而实现封堵器的固定,同时还能够达到止血的效果。图1至图3中的锚定盘2均为扁平形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的收紧组件,收紧组件包括缝线4,缝线4依次穿过填充体6、锚定盘2和封堵盘3并形成回路,缝线4在填充体6上方形成渔夫结401,朝向封堵盘3的方向推动渔夫结401可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方式为:鞘管顺着导丝从穿刺口进入血管11腔内,当确认鞘管的头端位于血管11腔内并距离穿刺口一定距离后,撤离导丝,然后将导管13以及装载在导管13头端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顺着鞘管推进血管11腔内,当导管13头端从鞘管头端伸出后,回撤导管13,将封堵盘3完全释放展开,接着保持连接杆10固定,向下推送渔夫结401,缝线4收紧并压迫锚定盘2变形,锚定盘2受到挤压后被压扁并且直径变大,可参见图5,此时的锚定盘2位于皮下组织12内;而且在缝线4收紧的过程中,缝线4能够使封堵盘3与锚定盘2相互靠近并锁定,血管11创口在封堵盘3和锚定盘2的夹紧下阻流止血,同时使封堵盘3紧贴血管11内壁,进一步提高了止血效果,降低血管11狭窄的风险。待封堵器被输送至目标位置之后,撤出导管13以及鞘管并将多余的缝线4剪短移除。封堵器的整个植入过程十分简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
参见图2所示,收紧组件还包括圆柱状的防脱杆5,防脱杆5位于封堵盘3的下方并被缝线4缠绕。在缝线4被收紧的过程中,缝线4带动防脱杆5朝向锚定盘2的方向移动,防脱杆5推动封堵盘3整体向上运动。在没有设置防脱杆5时,缝线4与封堵盘3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小,接近于点接触;而增设了防脱杆5之后,防脱杆5与封堵盘3之间线性接触,使封堵盘3的受力面积增大,能够避免封堵盘3的局部过度变形,而且还能够保证封堵盘3紧贴血管11内壁,有效封堵止血,尤其密封大创口,降低血管11狭窄的风险。本实施例中的防脱杆5和缝线4可以同时采用不可降解的材料,或者同时采用可降解的材料,如PET或丝素蛋白材料等。
本实施例中,封堵盘3具有收缩形态和展开形态,图1至图3中的封堵盘3均为展开形态,封堵盘3的收缩形态图中未予示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封堵盘3可以在收缩形态和展开形态之间弹性变化,以便于将封堵盘3收纳进导管13内。封堵盘3为收缩形态时,其直径小于导管13的内径,此形态下封堵盘3适于收纳进导管13内。封堵盘3为展开形态时,其具有较大的展开面积从而能够将创口完全封堵。
为了使封堵盘3与血管11内壁紧密贴合,封堵盘3为展开形态时,封堵盘3临近锚定盘2的一面为圆弧面。如图3所示,从封堵盘3的正前方观察,封堵盘3的形状呈圆弧形。封堵盘3的上表面为前述的圆弧面,其半径大致与血管11的内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锚定盘2远离封堵盘3的一端与固定杆1连接,锚定盘2临近封堵盘3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5与封堵盘3连接,封堵盘3、锚定盘2和连接部15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封堵盘3和/或锚定盘2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7。在外力的作用下,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封堵盘3可以收缩变形至收缩形态,以便于将封堵盘3收纳在导管13内。在封堵盘3被植入血管11腔内之后,在血液的环境下,封堵盘3膨胀至展开形态。编织型的封堵盘3具有柔顺性,能更好的适应特殊的创口形状,贴合血管11内壁,防止引起血管11狭窄和漏血。阻流膜7可以为PET或ePTFE等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膜,填充在第一架体的内部或者缝合在第一架体的表面。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2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2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实施例2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防脱杆5的形状,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脱杆5为扁条状。
实施例3
图6-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3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的上端设有连接头101,连接头101上具有用于与连接杆10连接的连接结构,当连接杆10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时,该连接结构为与前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的管外封堵件为锚定盘2,锚定盘2与固定杆1连接并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封堵盘3可弹性变形并与锚定盘2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11壁的空间,封堵盘3与固定杆1的下端连接。
当锚定盘2为伸长形态时,锚定盘2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管13的内径,以便于锚定盘2能够被收纳进导管13内。当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时,锚定盘2具有相对较大的径向尺寸,锚定盘2被输送至创口内后,锚定盘2的边缘挤压着创口的内壁,从而实现封堵器的固定,同时还能够达到止血的效果。
参见图8a、8b和8c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锚定盘2套设在固定杆1上,锚定盘2临近封堵盘3的一端与固定杆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的收紧组件,收紧组件包括止挡件8和环体9;止挡件8位于封堵盘3与连接头101之间,止挡件8与固定杆1连接;环体9与锚定盘2远离封堵盘3的一端固定连接,环体9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环体9可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且移动的过程中将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环体9在第一位置时,锚定盘2临近封堵盘3的一端和环体9分别位于止挡件8的两侧;环体9在第二位置时,止挡件8阻止环体9朝向第一位置运动。
在图8a中,环体9临近第一位置,此时锚定盘2接近于伸长形态;在图8b和8c中,环体9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的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8包括三个环绕固定杆1间隔分布的弹片801,弹片801包括第一端8011和第二端8012,其中第一端8011与固定杆1固定连接,第二端8012相比于第一端8011远离固定杆1且临近封堵盘3;如图7所示,从第一端8011至第二端8012,弹片801沿着固定杆1的径向逐渐向外延伸,弹片801可以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质。当环体9在第二位置时,第二端8012阻止环体9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环体9上设有通孔901,固定杆1可插入通孔901,第二端8012与固定杆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901的半径。在环体9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环体9触碰到弹片801时使弹片801沿着固定杆1的径向向内变形,从而使环体9能够通过止挡件8;当环体9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弹片801回弹至变形前的形态,此时第二端8012对环体9进行阻挡,阻止环体9向第一位置移动。前述结构形式的止挡件8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的实施过程可参见图8和图16所示,图8中导管13内设有推杆14和位于推杆14内的连接杆10,推杆14可在导管13内滑动,连接杆10可在推杆14内滑动。当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被收纳在导管13内时,环体9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锚定盘2和封堵盘3的径向尺寸均不大于导管13的内径,连接杆10的头端与连接头101螺纹连接。
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的具体操作方式为:鞘管顺着导丝从穿刺口进入血管11腔内,当确认鞘管的头端位于血管11腔内并距离穿刺口一定距离后,撤离导丝,然后将导管13以及装载在导管13头端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顺着鞘管推进血管11腔内,当导管13头端从鞘管头端伸出后,回撤导管13,将封堵盘3完全释放展开,接着保持连接杆10固定,朝向封堵盘3的方向缓慢推动推杆14,推杆14推动环体9朝向封堵盘3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环体9挤压锚定盘2从而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被压扁为扁平形态,在环体9穿过止挡件8后,止挡件8阻止环体9退回,从而将锚定盘2锁定为扁平形态。
参见图5所示,该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被植入体内之后,封堵盘3位于血管11腔内并将创口封堵,锚定盘2位于血管11外侧的皮下组织12内,通过封堵盘3和锚定盘2来夹紧血管11壁以实现固定。
参见图7所示,封堵盘3与固定杆1远离连接头101的一端连接,锚定盘2的下端与封堵盘3的上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锚定盘2与封堵盘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血管11壁的空间。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3直接与固定杆1固定连接,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
本实施例中,封堵盘3具有收缩形态和展开形态,图6至图8中的封堵盘3均为展开形态,封堵盘3为收缩形态时的情形未予示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封堵盘3可以在收缩形态和展开形态之间弹性变化,以便于将封堵盘3收纳进导管13内。封堵盘3为收缩形态时,其直径小于导管13的内径,此形态下封堵盘3适于收纳进导管13内。封堵盘3为展开形态时,其具有较大的展开面积从而能够将创口完全封堵。
为了使封堵盘3与血管11内壁紧密贴合,封堵盘3为展开形态时,封堵盘3临近锚定盘2的一面为圆弧面。如图6所示,从封堵盘3的正前方观察,封堵盘3的形状呈圆弧形。封堵盘3的上表面为前述的圆弧面,其半径大致与血管11的内径相等。
如图6所示,封堵盘3和锚定盘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封堵盘3和/或锚定盘2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7。在外力的作用下,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封堵盘3可以收缩变形至收缩形态,以便于将封堵盘3收纳在导管13内。在封堵盘3被植入血管11腔内之后,在血液的环境下,封堵盘3膨胀至展开形态。编织型的封堵盘3具有柔顺性,能更好的适应特殊的创口形状,贴合血管11内壁,防止引起血管11狭窄和漏血。前述的阻流膜7可以为PET或ePTFE等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膜,填充在第一架体的内部或者缝合在第一架体的表面。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2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2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实施例4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外封堵件包括填充体6和锚定盘2。填充体6呈片状并且具有柔韧性,填充体6可以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吸收的材料,填充体6降解后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固定杆1沿着填充体6的厚度方向贯穿填充体6,填充体6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杆1穿过的孔,填充体6与固定杆1接触的部位与固定杆1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锚定盘2位于填充体6与封堵盘3之间,锚定盘2与固定杆1连接并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锚定盘2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图9中锚定盘2的形状为扁平形态。封堵盘3可弹性变形并与锚定盘2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用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封堵盘3与固定杆1的下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锚定盘2的下端与固定杆1固定连接,锚定盘2的上端可相对固定杆1活动。锚定盘2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锚定盘2的表面附有阻流膜。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锚定盘2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不需要较大的推力即可将锚定盘2从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有利于使手术操作变的更为简单。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的收紧组件,收紧组件包括缝线4,缝线4依次穿过填充体6、锚定盘2和封堵盘3并形成回路,缝线4在填充体6的上方形成渔夫结401,朝向封堵盘3的方向推动渔夫结401可使锚定盘2由伸长形态变形为扁平形态。
实施例5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5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管外封堵件为填充体6。填充体6呈片状并且具有柔韧性,填充体6可以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乳酸等可生物降解吸收的材料,填充体6降解后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固定杆1沿着填充体6的厚度方向贯穿填充体6,填充体6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杆1穿过的孔,填充体6与固定杆1接触的部位与固定杆1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固定杆1的上端设有连接头101,连接头101上具有用于与连接杆10连接的连接结构,当连接杆10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时,该连接结构为与前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封堵盘3可弹性变形并与填充体6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11壁的空间,封堵盘3与固定杆1的下端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缝线4,缝线4依次穿过填充体6和封堵盘3并形成回路,缝线4在填充体6的上方形成渔夫结401,朝向封堵盘3的方向推动渔夫结401可使填充体6靠近封堵盘3,从而使血管11壁被夹在填充体6与封堵盘3之间,实现创口的封堵。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至5任意一者的区别仅在于封堵盘3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封堵盘3的结构可以为图11a至图15c中的任意一种。
参见图11a-15c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3主要包括横梁303、第一边框301、第二边框302和阻流膜7,横梁303与固定杆1的下端连接;第一边框301的两端分别与横梁303的两端连接,由第一边框301和横梁303围成第一盘孔305;第二边框306的两端分别与横梁303的两端连接,第一边框301和第二边框302分别位于横梁303的两侧,由第二边框302和横梁303围成第二盘孔306;第一盘孔305和第二盘孔306内均设有阻流膜7(图中未予示出),阻流膜7的边缘与第一边框301、第二边框302、横梁303缝合。
在图11a所示的封堵盘3中,由第一边框301和第二边框302构成一个椭圆形的框架,横梁303位于椭圆形框架的长轴上。图11b所示的封堵盘是在图11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了纵梁307,如图11b所示,在第一盘孔305和第二盘孔306内均设置了两个纵梁307。
在图12a所示的封堵盘3中,由第一边框301和第二边框302构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横梁303与长方形框架的长边平行,封堵盘3的结构近似呈“日”字形。图12b所示的封堵盘3是在图12a所示的封堵盘上增加了纵梁307,如图所12b示,在第一盘孔305和第二盘孔306内均设置了三个纵梁307。
在图13a和14a所示的封堵盘3中,第一边框301和第二边框302均包括一条直边和位于直边两端的两条弧边。图13b所示的封堵盘3是在图13a所示的封堵盘3上增加了纵梁307,如图13b所示,在第一盘孔305和第二盘孔306内均增设了多组十字交叉的纵梁307。图14b所示的封堵盘3是在图14a所示的封堵盘3上增加了纵梁307,如图所示,在第一盘孔305和第二盘孔306内均设置了四个纵梁307。
在图15a所示的封堵盘3中,第一边框301和第二边框302为波浪形结构。在图15b所示的封堵盘3中,第一边框301临近横梁303的部位和第二边框302临近横梁303的部位为波浪形结构。在图15c所示的封堵盘3中,第一边框301临近横梁303的部位和第二边框302临近横梁303的部位为波浪形结构,且纵梁307也为波浪形结构。波浪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封堵盘3的卷曲难度,从而使封堵盘3能够被更加容易地装载在导管13内。
本实施例中的封堵盘3可以利用镍钛合金材质的板材通过切割的方式制得,具有更为简单的加工工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中的封堵盘3均能够与血管11内壁贴合,有效封堵止血,而锚定盘2能快速地在创口中支撑固定,从而实现快速止血,进一步提高止血的效果。此外,大口径血管封堵器操作过程较为简单,能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缩短学习曲线,而且该封堵器对血管11创口的压迫力和创伤小,能够用于封堵20Fr以上大的穿刺创口。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申请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23)

1.一种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外封堵件;
固定杆,其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管外封堵件;以及
封堵盘,所述封堵盘可弹性变形并与所述管外封堵件之间具有适于容纳血管壁的空间,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或与所述管外封堵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外封堵件包括片状的柔性填充体,所述固定杆沿着所述填充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填充体并与所述填充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外封堵件还包括锚定盘,所述锚定盘位于所述填充体与所述封堵盘之间并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锚定盘与所述封堵盘之间具有所述空间;所述锚定盘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所述锚定盘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所述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还包括收紧组件,所述收紧组件用于使所述锚定盘由所述伸长形态变形为所述扁平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外封堵件包括锚定盘,所述锚定盘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并具有伸长形态和扁平形态,所述锚定盘与所述封堵盘之间具有所述空间,所述锚定盘为扁平形态时的径向尺寸大于伸长形态时的径向尺寸;所述大口径血管封堵器还包括收紧组件,所述收紧组件用于使所述锚定盘由所述伸长形态变形为所述扁平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组件包括缝线,所述缝线依次穿过填充体、锚定盘和封堵盘并形成回路,所述缝线在所述填充体上方形成渔夫结,朝向所述封堵盘的方向推动所述渔夫结可使所述锚定盘由所述伸长形态变形为所述扁平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组件还包括防脱杆,所述防脱杆位于所述封堵盘的下方并被所述缝线缠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杆为扁条状或圆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远离所述封堵盘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锚定盘临近所述封堵盘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封堵盘连接,所述封堵盘、所述锚定盘和所述连接部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封堵盘和/或所述锚定盘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梁上设有用于所述缝线穿过的穿线孔;
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由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横梁围成第一盘孔;
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位于所述横梁的两侧,由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横梁围成第二盘孔;
阻流膜,所述第一盘孔和所述第二盘孔内均设有所述阻流膜,所述阻流膜的边缘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横梁缝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的两端均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锚定盘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临近所述横梁的部位和所述第二边框临近所述横梁的部位为波浪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孔和所述第二盘孔内均设有纵梁,位于所述第一盘孔内的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一边框连接,位于所述第二盘孔内的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二边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锚定盘临近所述封堵盘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收紧组件包括: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封堵盘与所述连接头之间,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固定杆连接;
环体,所述环体与所述锚定盘远离所述封堵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环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环体可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且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锚定盘由伸长形态挤压为扁平形态;所述环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锚定盘临近所述封堵盘的一端和所述环体分别位于所述止挡件的两侧;所述环体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环体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固定杆分布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相比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固定杆且临近所述封堵盘;所述环体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端阻止所述环体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杆可插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固定杆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与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和所述锚定盘均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封堵盘和/或所述锚定盘的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由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横梁围成第一盘孔;
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位于所述横梁的两侧,由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横梁围成第二盘孔;
阻流膜,所述第一盘孔和所述第二盘孔内均设有所述阻流膜,所述阻流膜的边缘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所述横梁缝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盘由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并且表面贴附有阻流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临近所述横梁的部位和所述第二边框临近所述横梁的部位为波浪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具有适于收纳进导管内的收缩形态和适于封堵创口的展开形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盘为展开形态时,所述封堵盘临近所述管外封堵件的一面为圆弧面,以适于与血管内壁贴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大口径血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
CN202410105117.XA 2024-01-25 2024-01-25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Pending CN117898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5117.XA CN117898781A (zh) 2024-01-25 2024-01-25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5117.XA CN117898781A (zh) 2024-01-25 2024-01-25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8781A true CN117898781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05117.XA Pending CN117898781A (zh) 2024-01-25 2024-01-25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87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60221A1 (en) Braided Med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380832A1 (en) Closure devices and methods
US1044125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useful for sealing bodily openings
EP2782506B1 (en) Devices useful for sealing bodily openings
US8932324B2 (en) Redundant tissue closure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JP5787405B2 (ja) 複数の腸内瘻孔処置用拡張可能デバイス
US201700072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varicose veins
US106318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ccluding a blood vessel
JP6122424B2 (ja) 瘻孔処置用デバイス及びその関連方法
WO2010031050A1 (en) Redundant tissue closure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JP2014524780A5 (zh)
JP2017528199A (ja) 瘻孔治療デバイス及び関連方法
EP3193738B1 (en) Bio-absorbable wound closure device
US20220039781A1 (en) Collapsible tube for hemostasis
CN109745094B (zh) 封堵装置
JP2024061757A (ja) 組織開口部のための閉鎖装置
CN117898781A (zh) 大口径血管封堵器
WO2019128776A1 (zh) 医用缝合装置及缝合系统
WO20131522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ccluding a blood vessel
US11622773B2 (en) Apparatus for fastening tissue and occluding tubular body structures
WO2018217878A1 (en) Closing device for tissue open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