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7209A - 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 - Google Patents
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97209A CN117897209A CN202380013389.0A CN202380013389A CN117897209A CN 117897209 A CN117897209 A CN 117897209A CN 202380013389 A CN202380013389 A CN 202380013389A CN 117897209 A CN117897209 A CN 1178972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ning
- abdomen
- water
- layer
- t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10000003489 abdominal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8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0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4798 organs belonging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06010013647 Drow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876 intercostal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00059 Dyspn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13975 Dyspnoea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8035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8930 Low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29 large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39 rectus abdomin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13 small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62 stern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659 Aver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8752 abnormal pos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38 cerebell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821 foa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92 i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01 intercos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903 pelvic floo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03 subcutaneous f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训练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训练者自己使腹横肌等侧腹肌收缩而使腹部周围凹陷;使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一边伸长一边缠紧来覆盖从训练者自己凹陷的腹部周围的骨盆上部至第10肋骨的下方;以及一边利用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来维持腹部周围的凹陷状态一边进行训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游泳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以多种多样的姿势的游泳初学者为对象,使其尽快克服由于在水中的呼吸困难等而引起的溺水的恐惧心理,并能够针对多人高效地指导游泳。
背景技术
也出于防止水灾事故的目的,想要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中,针对游泳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教导儿童、学生,但会发生课程时间不足、游泳指导教师不足或老化的学校的泳池废弃等各种问题,从而陷入困境。
不会游泳的人的大多数在短时间内接受不充分的游泳指导就结束了,尤其是,在抱有在水中陷入呼吸困难从而溺水的恐惧心理的情况下,这种恐惧心理会伴随一生而无法忘记,从而容易导致对游泳的厌恶感、抗拒感。
由于具有这样的背景,指导游泳的教师的大多数会烦恼应该怎样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游泳课程,会摸索是否有无论是几乎不会游泳的人还是会游泳的人,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的课程中使其掌握基础的游泳力的指导方法。
专利文献1记载了游泳的训练方法和游泳者信息测定装置,其中,在游泳初学者的情况下,由于腹肌和背肌的肌力不足,难以根据自己的感觉使浮心位置与重心位置接近并在水中保持水平姿势,为了解决该问题,对游泳者的重心位置以及处于在水中的蹬壁滑行姿势的俯卧式漂浮状态的游泳者的浮心位置和浮力进行测定并作为游泳者信息,根据该游泳者信息,安装对游泳者的身体施加浮力的平衡器,由此能够调节重心位置与浮心位置的差。
专利文献2记载了自由泳练习用泳衣,其中,该自由泳练习用泳衣是以如下方式得到的:关于通过绳子固定在腰的部分的被称为助手的浮力材料,在自由泳中应用时,头容易下沉,换气困难,由于是用绳子捆在身体上因此会发生偏移或勒进腹部,不舒适从而无法保持优选的水中姿势,为了解决该缺点,使用由板状的独立发泡材料构成的浮力材料,考虑穿戴者的浮心,以下半身用的浮力材料的浮力比上半身用的浮力材料的浮力大或与上半身用的浮力材料的浮力相等的方式将该浮力材料安装于泳衣。
专利文献3记载了如下内容:为了改善“在水中受到因浮力和重力而产生的旋转力,骨盆3以连结左右的髂前上棘的点的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容易成为骨盆3后倾而腿腰部下沉的姿势”这样的游泳初级者容易陷入的问题点,以在水中的俯卧位姿势,以连结骨盆3的左右的髂前上棘的线为中心,在使旋转力矩沿使骨盆3前倾的方向作用的位置配置浮力材料,即使是初级者也容易维持骨盆3前倾的流线型(Streamline)。
专利文献4记载了带浮体的带,其中,该带浮体的带采用如下结构:在不怎么会游泳的人想要进行游泳练习从而使用浮具的情况下,因浮具而双手无法自由运动,从而若想要使双手双臂自由动作则无法使用浮具,若想要依赖浮具则手无法动作,为了解决该问题,以使浮具的浮力体即浮体位于身体腰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的方式安装于宽幅的带,并卷绕于身体的腰部分的变细部分。
专利文献5记载了练习用游泳浮起垫,其中,该练习用游泳浮起垫是作为用于老年人、初学者或残障者的练习用游泳垫,在形成为与人类的躯体部对应的平缓曲线的U字状的、使4个角变圆的长方形的浮起垫部的中央部加入宽幅的橡胶带部,并在浮起垫部的外侧的接缝使橡胶带部交替并重复地插入,从而用两端的面粘扣部进行一体化而得到的。
专利文献6记载了护具,其中,向收纳于收纳部的膨胀部注入气体从而使体积增加,从前方向后上方按压穿戴者的腹部,使斥力作用于位于前腹部的腹直肌,从而使收缩力作用于与腹直肌相连的腹部的内层肌肉(尤其是,腹横肌、内腹斜肌),能够锻炼到穿戴者的腰部的内层肌肉,实现了穿戴者的腰痛的预防效果,并且提高穿戴者的腰椎的稳定性,得到针对有腰痛的穿戴者的去痛效果。
专利文献7记载了水中训练带,其中,为了训练肌肉,在水中向使用者的四肢的特定部分赋予规定的加压力,从而在不停止使用者的肌肉的血流的情况下进行限制,因此该水中训练带具有:具有伸缩性的第一带状部件,其构成为卷绕于特定部分;第二带状部件,其与第一带状部件的一个端部连接;气体袋,其配置于第一带状部件的内部,具有与特定部分的周围的长度相当的特定的长度;带扣,其与第一带状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第一面粘扣,其设置于第一带状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面粘扣,其设置于第二带状部件的表面的大致整体。
专利文献8记载了训练方法,其中,为了锻炼胸廓周围的肌肉,准备矩形且纵向的长度能够从腹部的上部覆盖胸部的能够伸缩的训练用带,将该训练用带在以施加负载的方式从腹部的上部覆盖胸廓并伸长了的状态下,卷绕于胸廓并固定,从而以对抗从腹部的上部覆盖了胸廓的所述训练用带的负载的方式进行呼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01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5855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977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65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231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094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7:WO2018-092202号再公表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许第637787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井福裕俊等,“小学生高学年的立位姿势及其特征”,熊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66号267-272,2017
非专利文献2:吉田直记等,“内脏向头侧的移动与高效的游泳有关”,东北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东北大学医院2020年12月17日Press Release资料
非专利文献3:森山进一郎等,“游泳时的收腹和躯干肌肉群的随意同时收缩会影响表演吗?”,机构编号12604,课题编号15K16466,科学研究费协助事业研究成果报告书平成30年6月4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8、以及非专利文献1至非专利文献3的任意一个,都不能说是认识并解决了为了不会游泳的游泳初学者尽快克服由于在水中的呼吸困难等而引起的恐惧心理,高效地掌握游泳而所需的基本课题。
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游泳训练方法,记载了如下内容:在每次改变平衡器的种类和安装位置时获得游泳者的信息,找出重心位置和浮心位置在铅垂线上更接近的条件,将接近该条件的平衡器安装于游泳者,从而只要反复进行游泳的练习就能够记住平衡感觉,即使在卸下平衡器之后也能够保持水平姿势的平衡,这与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利用带辅助轮的自行车来学习平衡感觉的平衡,从而即使是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也能够会骑的情况相同。
然而,这是在陆地上的训练的情况,并不能应用于水中的训练。在水中这种特殊环境下,游泳初学者的大多数会遭受在水中无法呼吸的痛苦或喝了大量水的痛苦等并溺水,从而怀有恐惧心理。要想克服这种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并不容易。无法呼吸与生命直接相关,仅这一原因,就无法与如骑自行车那样在陆地上卸下辅助轮从而无法保持平衡而感到的不安相提并论,克服恐惧心理会有这种程度的困难,是无法简单克服的。
尤其是,在突然卸下赋予浮力的平衡器的情况下,无法呼吸并喝水从而溺水的可能性极大。这种失败的情况下的痛苦会成为恐惧心理,并在游泳初学者的脑海中盘旋。恐惧心理在脑海中浮现时,身体会变得僵硬而无法自由动作,从而无法进行游泳训练。
因此,在游泳训练中,存在如何克服这种溺水的恐惧心理的问题,但专利文献1并未认识到这样的在水中特有的呼吸困难的课题的存在,完全没有公开解决手段。
并且,如非专利文献1中所报告的,“近年来孩子的体力降低显著,产生了活跃的有体力的孩子和不活跃的没有体力的孩子的两极化倾向,情况较为严重,姿势的混乱引人注目,如果姿势不好则身体会失去平衡,出现身心的不协调,尤其是,在学校现场中,报告了对儿童学生产生的不平静、无法专注于课程、无法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在学习或运动部活动中没有成果等不良影响较大,是应解决的重要的课题”,较多的儿童、学生的身体出现异常。
具体而言,关于较多的儿童、学生,成为游泳训练的基础的骨盆姿势出现异常。根据图15所示的肯德尔(Kendall)等的方法(2006年),针对A理想型、B后弯-前弯型(骨盆前倾)、C平背型(骨盆稍微后倾)、D后弯-平坦型(骨盆后倾)、E军人型(骨盆前倾)这5种分类的立位姿势的哪种分类中有多少人符合进行了测定,关于其结果,报告了“在196人中,关于良好的姿势,理想型与军人型加起来仅有44人(22%),被称为不良姿势的后弯-前弯型、平背型以及后弯-平坦型占152人(78%)”。针对异常的姿势的较多的儿童学生,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游泳训练,这在时间、费用上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并不容易对姿势不好的儿童、学生的重心位置以及在水中处于蹬壁滑行姿势的俯卧式漂浮状态的游泳者的浮心位置和浮力进行测定,即使根据通过测定而得到的游泳者信息,在游泳者的身体上安装具有浮力的能够卸下的平衡器,从而能够对重心位置与浮心位置的差进行调节,需要更多的时间。况且,分别单独地准备平衡器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在穿着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自由泳用泳衣的情况下,记述了“以浮心为基点使身体自然地漂浮,容易保持大致水平地左右对称的正确的水中姿势”的效果,并且在其下面一行,具有“如果在胸或后背配置浮力材料,则身体容易发生旋转(滚动),从而难以保持正确的水中姿势”这样的否定效果的记述。这表示了根据浮力材料的安装位置而效果不同,与专利文献1相同,存在无法针对浮心和重心分别不同的大量的儿童或学生充分地针对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应对的缺点。
但是,在[发明的效果]一栏中仅记载了,“使不会游泳的7人穿上本发明的泳衣并进行自由泳的练习,在第7天(每周2天×1小时的练习),5人能够自由泳25m以上。其中2人能够在卸下浮力材料的状态下游50m以上。关于自由泳的学会(游完25m)期间,通常在游泳俱乐部平均花费约20个月(每周1天~2天×约1小时的练习),可知与其相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但关于为什么有2人没能在卸下浮力材料的状态下游泳,完全没有进行说明,因此怀疑是否有效果,其他5人仍然是不会游泳的。
并且,记载了如下内容:“在提升了某种程度时,降低浮力材料14、16的浮力,例如,优选以将较厚(t=15mm)的浮力材料替换成较薄(t=10mm)的浮力材料,并在完全学会的时刻卸下浮力材料14、16的方式进行指导。更具体而言,最开始使用厚度t=15mm的浮力材料(浮力:上半身用0.41kg×2,下半身用0.45kg×2),然后,使用厚度t=10mm的浮力材料(浮力:上半身用0.27kg×2,下半身用0.3kg×2)。指导的目的在于,最终能够在没有浮力材料的情况下变得会游泳,成为通过逐渐减少浮力材料,阶段性地引导为能够游泳的机制”,但在这样的指导方法中,需要与指导的儿童或学生的数量对应地准备厚度不同的浮力材料,从而根据大量的儿童或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泳力、体形、骨盆前倾、骨盆后倾等适当地卸下并更换浮力材料,进行这样的指导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关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泳衣,利用浮力材料,使在水中向前倾方向的旋转力矩直接作用于骨盆,从而能够使游泳初级者学会骨盆前倾的流线型,但如图15所示,人的姿势、脊柱或骨盆的倾斜度是多种多样的,至少有5种图案,在原本骨盆前倾的人的情况下,仅使骨盆单纯前倾,会成为腰反弓,是不优选的。而且,因为是依赖于浮力材料的泳衣,在没有穿着该泳衣的情况下,无法克服沉入水中的恐惧心理,会向身体投入不必要的力,变得硬直而下半身下沉,从而连流线型的基本的动作都无法掌握。
另外,记载了“浮力材料也可以使用收纳部或卡定件等从而成为装卸自如的形式。这样,能够根据练习或目的适当地设定浮力的条件,而且即使在进步至能够维持流线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卸下浮力材料而直接使用泳衣”,但这是泳衣的情况,关于在没有泳衣的情况下如何变得会游泳,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带浮体的带使浮体紧贴地佩戴于胸骨下部与骨盆上部之间的变细部分,因此对残障者而言,与使用打水板或游泳圈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使用双手的优点,但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平衡器相同,在卸下该浮体从而没有浮体的状态下,如何漂浮、呼吸、变得会游泳,没有任何记载。
在专利文献5中,作为用于老年人、初学者或残障者的练习用游泳垫,使用形成为与人类的躯干部对应的平缓曲线的U字状的、使4个角变圆的长方形的浮起垫,但这也具有与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相同的问题点,在卸下该浮起垫的情况下,能否在水中克服恐惧心理,如何漂浮、呼吸、变得会游泳,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护具是为了锻炼穿戴者的腹肌,并得到穿戴者的腰痛的预防效果而专门在陆地上使用的,完全没有提及在水中的使用、游泳特有的呼吸法。而且,记载了通过伴随着向膨胀部注入气体,使膨胀部向穿戴者的腹部侧膨胀的板状的支承部来抑制膨胀部相对于穿戴者的腹部向前方膨胀,从而高效地按压穿戴者的腹部,由此可知,支承部限制躯体的运动,因此对于如游泳那样,在水中使身体自由活动,如蝶泳那样使腹部凹陷或屈曲,并使手脚往复运动,从而灵活地改变姿势的运动而言,完全不适合。
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水中肌力训练用带称为最适于在水中的加压肌力训练的带,但即使是有助于在水中在静止状态下,向手或脚的特定部分赋予规定的加压力从而训练肌肉,也并不适于游泳。游泳是使躯体屈伸或使手脚往复运动,从而灵活地改变姿势的运动,因此在固定的情况下是无法游泳的。而且,完全没有提及游泳特有的不溺水的课题。
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训练方法能够产生姿势改善效果、躯干训练效果、以及各种运动中的表演提高效果,但关于用于该训练的带,仅记载了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形成,关于在游泳或水中的使用没有任何记载,并不能尽快克服由于在水中的呼吸困难等而引起的恐惧心理,并高效地使多人掌握游泳。
在游泳中的呼吸进行图15的(C)、图16的(C)所示的游泳独特的呼吸法(以下,称为游泳式呼吸),该呼吸法一并具有在陆地上的、图15的(A)、图16的(A)所示的胸式呼吸,以及图15的(B)、图16的(B)所示的腹式呼吸双方。尤其是,在泳池等的水中进行的游泳训练中,在进行游泳式呼吸的训练的情况下,在嘴或鼻子从水面露出时吸气的时候,使外肋间肌、呼吸辅助肌、横膈膜10作为肌肉起作用。与此相对,在嘴或鼻子没入水中时呼气的时候起作用的肌肉为内肋间肌和腹肌。腹肌的作用较大。
连花费时间使游泳初学者记住这样的与普通的呼吸的方法不同的、在水中特有的游泳式呼吸都是不容易的,而在教授与该游泳式呼吸不同的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训练方法的情况下,游泳初学者会不知道究竟整体应该怎样进行呼吸而会变得混乱,从而根本上难以掌握游泳。
关于以上所说明的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8以及非专利文献1至非专利文献3中的任意一个,都不能说是公开了如下游泳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以图14所示的5个姿势所代表的多种多样的姿势的游泳初学者即训练者为对象,使其尽快克服由于在水中的呼吸困难等而引起的溺水的恐惧心理,从而高效地使多人掌握游泳。
为了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费用高效地教授游泳,首先,最重要的是,减少针对水的恐惧心理、厌恶感、抗拒感,避免溺水。为了解决该课题从而避免溺水,“最好有(具有充分的浮力的)训练用具”,但为了不依赖训练用具而能够真正在水中游泳,“最好没有训练用具”。
这样,需要解决在“最好有训练用具”和“最好没有训练用具”的相反的条件下,以不怀有在水中无法呼吸从而溺水的恐惧心理,以最低限度的费用和时间变得会游泳的方式进行指导的矛盾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这样的现有的游泳训练的根本问题的游泳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供如下解决手段。本发明的训练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训练者自己使腹横肌等侧腹肌收缩而使腹部周围凹陷;使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一边伸长一边缠紧来覆盖从训练者自己凹陷的腹部周围的骨盆上部至第10肋骨的下方;以及一边利用所述训练用具的收缩力来维持所述腹部周围的凹陷状态一边进行训练。
另外,本发明的训练用具是缠紧从训练者的骨盆上部至第10肋骨的下方的腹部周围的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该训练用具具有以与未佩戴所述训练用具的所述训练者的安静时的腹部周围的长度相比在所述训练者的腹部周围佩戴了所述训练用具时的腹部周围的长度缩小3%~20%的方式缠紧所述训练者的腹部周围的收缩力。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够利用训练用具使作为不会游泳的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维持伸展(Draw-in)状态,同时尽快克服在水中变得呼吸困难从而溺水的恐惧心理,训练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控制头和身体,感受并记住伸展、游泳独特的呼吸方法、流线型泳法,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指导多人的训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训练用具,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训练者是哪类人群,都能够在维持伸展状态的同时在水中进行呼吸,因此能够尽快克服在水中变得呼吸困难从而溺水的恐惧心理。而且,训练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一边调整训练用具对腹部周围的紧固程度一边控制头和身体,从而感受并记住伸展、游泳独特的呼吸方法、流线型泳法。进而,只要使用本发明的训练用具,即使是一个游泳指导者也能够针对姿势、体形、体重、皮下脂肪等不同的多人的训练者,分别使用相同的训练用具,在训练者自己仔细确认腹部周围的紧固程度之后,调整伸展状态并进行游泳训练,从而能够以一对多的方式高效地指导游泳。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训练用具佩戴于训练者的腹部周围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训练者在水中的姿势与重心和浮心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佩戴训练用具而进行伸展的状态的呼吸说明图。
图4是佩戴训练用具而未进行伸展的状态的呼吸说明图。
图5是未佩戴训练用具而进行伸展的状态的呼吸说明图。
图6是未佩戴训练用具而未进行伸展的状态的呼吸说明图。
图7是对佩戴训练用具而进行伸展的状态与未佩戴训练用具而进行伸展的状态的距离水面的位置、骨盆的倾斜度、肺、消化器官的形状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图8是对有无佩戴训练用具、伸展、吸气、呼气的各步骤与训练场所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由三层构造构成的训练用具的外观立体图、主视图、后视图。
图10是由双层构造构成的训练用具的外观立体图、主视图、后视图。
图11是对佩戴三层构造的训练用具的过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2是对佩戴双层构造的训练用具的过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利用弹性发泡体的拉伸力循环试验得到的载荷测量值、伸长量以及紧固力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基于肯德尔Kendall等人的方法的姿势分类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游泳式呼吸各自的吸气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游泳式呼吸各自的呼气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以及用于该训练方法的训练用具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内容只是一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如非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对训练者1来说,无法期待伸展带来的效果。因此,本申请人分析训练者1在水中的行动和心理,使训练者1能够充分认识并意识到自己进行伸展的动作。
在本发明中,关于作为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1自己有意识地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从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以下,称为伸展)的动作,腹横肌7等侧腹肌起到紧固内脏的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9的束腰的作用,并且通过使这些侧腹肌收缩,能够使消化器官9向头侧移动,也使重心向头侧移动。并且,在伸展动作中,通过使腹部凹陷,横膈膜10向头侧上升,在该状态下,在具有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的意识的情况下将空气吸入肺整体时,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空气积存于肺8的下侧(骨盆侧),从而能够使浮心的位置向脚侧移动,因此身体的重心与浮心接近,从而容易在水中水平地漂浮。
如果不是游泳比赛选手等在水中的练习时间较长的游泳者的话,难以掌握在持续维持伸展的状态下进行的呼吸法。这是因为,在陆地上,持续维持伸展状态的状态下的呼吸是不自然的呼吸。但是,在作为在水中的运动的游泳中,由于在肺8中空气较多的状态下进行的呼吸能够得到更大的浮力,因此在水中非常有利地发挥作用,因此是优选的。
对在陆地上的普通的呼吸与在水中的游泳式呼吸的差异进行说明。
呼吸并不是依靠肺8自身的力量膨胀或收缩而进行的,而是通过位于周围的肌肉的活动而进行的。代表性的肌肉是外肋间肌和横膈膜10,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联动地进行。
在陆地上的普通的呼吸的情况下,在吸入空气时,外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展,横膈膜10收缩并向骨盆3侧移动,从而吸入空气(吸气)。在吐出空气时,外肋间肌松弛,胸腔缩窄,横膈膜10松弛并向头侧移动,从而排出空气(呼气)。
与此相对,在水中的游泳式呼吸的情况下,在通过进行伸展而横膈膜10向头侧移动的状态下,外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展,使横膈膜10不收缩而不向骨盆3侧移动,从而吸入空气(吸气)。外肋间肌松弛,胸腔缩窄,使横膈膜10不松弛而不向头侧移动,从而排出空气(呼气)。肺8残留有较多空气,是浮力较大的呼吸。
在游泳初学者1之中,幼儿或小学生在知识上大多无法理解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在安静时大多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联动。在向孩子们指导伸展的情况下,如果使其在意到呼吸法,则会无意识地使腹部凹陷,从而伸展状态容易变化。因此,在孩子们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通过反复进行训练来教会游泳式呼吸,使得能够无意识地在自然状态下再现伸展状态。这并不限于孩子,对大人而言也可以说是相同的。
通过对伸展反复进行训练,横膈膜10向头侧上升,骨盆3的底肌群也向头侧上升,从而骨盆3稳定。当在该状态下将空气吸入肺8整体时,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空气积存于肺8的下侧(骨盆3侧),从而浮心的位置稍微向脚侧移动,进而通过训练用具6的浮力,浮心与重心无限接近。
关于以训练者1的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对游泳教室的幼儿和小学生共计10人进行了实测,结果示于表1。
表1示出了年龄、男女的区别、身高、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下的站立姿势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与进行了伸展的情况的长度的差异。
【表1】
在本发明中,对游泳初学者而言,首先,游泳初学者自己进行伸展,并意识该伸展状态的维持,使得身体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如何进行伸展是重要的。然后,为了消除认为会在水中溺水的意识出现的余地,将由有浮力并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佩戴于身体,作为第二腹横肌、第二束腰而使身体感觉到,并且利用训练用具6的浮力,使重心与浮心接近,从而消除溺水的担心。
因此,即使游泳初学者没有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的意识,也利用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拉紧腹部周围2,从而在维持伸展状态的同时对游泳初学者的身体施加浮力,因此不用担心溺水,从而在水中也能够不慌张地缓慢地呼吸,能够解决所述矛盾问题。
作为在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中使用的训练用具,只要是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则原材料也可以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任何原材料,但作为弹性发泡体,优选在氯丁二烯橡胶中含有空气而得的用于所谓潜水衣的原材料。
在作为本发明的训练而进行游泳训练的情况下,首先,作为第1步骤,在陆地上,如图1所示的那样,作为训练者1的游泳初学者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收缩,从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来进行伸展。
接着,作为第2步骤,在保持该伸展状态的同时,一边用双手拉长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一边将从相当于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周围2的骨盆3的上部的泳衣4的上方到第10肋骨5的下方的部分按照以后背脊柱附近为中心卷绕于腹部周围2的方式牢牢地紧固从而佩戴于身体。
作为第3步骤,在保持伸展状态的同时,在用训练用具6覆盖腹部周围2而佩戴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训练。
图1的(A)是从训练者1的正面观察的示意图,图1的(B)是从训练者1的侧方观察的示意图,图1的(C)是从正面观察训练者1的照片,图1的(D)是在训练者1使腹部周围凹陷而进行伸展的状态下,欲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的照片。如图1的(D)所示,本发明的特征以及使用了本发明的训练用具6的训练的方法在于,具有如下步骤:步骤S1,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收缩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成为伸展状态;步骤S2,在保持该伸展状态的腹部周围2的同时,使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以一边伸长一边拉紧来覆盖从骨盆3的上部到第10肋骨5的下方的部分的方式进行佩戴;以及步骤S3,在利用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维持伸展状态的同时进行训练。
因此,作为训练用具6,优选在拉伸训练用具6使其卷绕于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时的、训练用具6欲收缩的紧固力具有如下收缩力:即使训练者1不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伸展,伸长的训练用具6也欲进行收缩,使得腹部周围2的长度成为与进行了伸展的状态大致相同的长度。
作为该收缩力的具体的标准,优选具有使因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而凹陷的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比安静状态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短3%~20%的收缩力。
通过训练者1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从而使腹部周围2成为伸展状态,训练者1能够不仅通过头还通过身体整体来意识到伸展。并且,通过用训练用具6紧紧地紧固腹部周围2,从而使腹部周围2成为伸展状态,即使训练者1忘记了进行伸展或意识减弱,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也维持伸展状态,并且向训练者1施加浮力,因此能够抑制身体下沉。
通过训练者1根据自己的意思使腹部周围2成为伸展状态,进而佩戴训练用具6来维持该伸展状态,位于训练用具6的内侧的训练者1的身体内的消化器官9整体向头侧移动。
接着,使用图2对训练者1在水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的(A)示出了训练者1在脱力状态下进行了“俯卧式漂浮”的情况下,通过肺8中的空气而肺8的部分浮起,浮心位于肺8的部分,而头、臂、腿下沉的状态。重心位于骨盆3的附近。
然而,游泳初学者大多数会由于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投入力从而身体整体变得硬直,无法成为这样的脱力状态,从而难以实现俯卧式漂浮。针对游泳初学者,首先,最初需要使身体整体感受成为该脱力状态时肺8的部分浮起的情况。
在实际感受到图2的(A)的俯卧式漂浮状态之后,使手脚伸长的伸手、伸脚的状态为图2的(B)的姿势。在成为该姿势时,重心向头方向移动。当从该姿势进行伸展时,骨盆3后倾,消化器官9向前方移动,从而重心稍微向头方向移动。该姿势为图2的(C)的流线型泳法的开始状态。
可是,对游泳初学者1而言,由于在水中无法呼吸从而溺水的恐惧心理,身体变得硬直,从而破坏身体的平衡那样的过度的力容易发挥作用,会不必要地挣扎并遭受痛苦,使体力消耗从而溺水。因此,针对作为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1,需要进行如下的呼吸训练: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当在进行了伸展的状态下将空气吸入肺8整体时,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将空气积存于肺8的下侧(骨盆3侧)。使用图3~图7对水中的处于流线型状态的姿势的训练者1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
图3的(A)示出了训练者1佩戴训练用具6并进行伸展,使嘴或鼻子在水面露出并吸气之后,在水中伸长手脚使嘴或鼻子没入,进行屏气的肺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图3的(B)示出了在水中伸长手脚并进行伸展,从嘴呼气时的肺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双方都处于伸展状态,因此骨盆3后倾,头、肺、腰各自的一部分从水面WL露出,但在图3的(A)的使嘴或鼻子从水面露出并吸气之后,使嘴或鼻子沉入水中并进行了屏气的状态下,肺8膨胀,利用其空气和训练用具6的浮力,身体整体浮起,水面WL与用虚线表示的胸的第10肋骨5附近表面的切线的位置WD的差d1比图3的(B)的在水中呼气的状态的水面WL与位置WD的差d2短,从而身体浮起,训练用具6使腹部凹陷,相应地腹侧表面位于比WD靠身体中心侧的位置。消化器官9的位置在图3的(B)中更大程度地向头侧移动。在该状态下,只要能够使手脚缓慢地进行动作,就能够以流线型泳法前进。
图4的(A)示出了在训练者1佩戴训练用具6并在水中未进行伸展的状态下,在吸气之后,屏气时的肺8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图4的(B)示出了呼气时的肺8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双方都利用训练用具6缠紧腹部周围2,但与图3的进行伸展时的骨盆3相比,图4的进行伸展时的骨盆3更加前倾。腹部周围2的长度以未进行伸展的程度变长,在吸气时利用横膈膜10的作用稍微膨胀,在呼气时成为比吸气时萎缩的外形。
头、肺、腰各自的一部分从水面WL露出,但在图4的(A)的在吸气之后的状态的情况下,肺8以吸入空气的程度膨胀,利用该空气和训练用具6的浮力,身体整体浮起,水面WL与用虚线表示的肺8的第10肋骨5附近表面的切线的位置WD的差d1比图4的(B)的呼气的状态下的水面WL与位置WD的差d2短,从而身体浮起。在这两种情况下,训练者1均自己未进行伸展,因此腹部周围2膨胀,与该膨胀相应地,训练用具6由于具有柔软性因此膨胀。训练用具6的腹侧表面的腹部周围2膨胀至接近用虚线表示的胸的第10肋骨5附近表面的切线的位置WD的位置或者超过位置WD的位置。在图4的(B)中,消化器官9以肺8的容积缩小的程度向头侧移动。
训练者1佩戴训练用具6,并如图3、图4所示的那样,无论在进行了伸展的情况和未进行伸展的情况中的哪种状况下,都能够轻松地使嘴或鼻子从水面露出从而进行吸气和使嘴或鼻子沉入水中并从嘴呼气。如果呼吸困难,会慌张地想要吸气,从而使水从嘴或鼻子吸入肺中。如果没有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或对水的抗拒感,则转移到下一个步骤。
也就是说,停止以利用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使腹部周围2成为伸展状态的方式进行紧固,使紧固程度逐渐松弛,尝试能否在使紧固松弛的状态下,训练者1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收缩,从而持续维持伸展状态,如果能够实现,就进一步进行松弛,如果不能实现,就反复重新紧固,并反复进行在水中的呼吸训练,以通过头脑理解训练用具6的紧固程度与伸展状态、身体在水中的漂浮程度的关系,从而能够以身体充分进行应对。
图5的(A)示出了训练者1即使松弛地佩戴训练用具6,在水中也能够充分呼吸,之后不佩戴训练用具6,在水中进行了伸展的状态下,使嘴或鼻子从水面露出并吸气之后,屏气时的肺8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图5的(B)示出了在水中从嘴呼气时的肺8和消化器官9的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未通过训练用具6缠紧腹部周围2,因此不会从训练用具6对训练者1施加浮力,相应地,训练者1的身体会相对于水面WL沉入水中。浮力根据吸入肺8的空气的量而确定。
关于骨盆3,与图3的进行了伸展的状态的骨盆后倾的姿势相比,成为骨盆3稍微前倾,但仍保持后倾的姿势,腹部周围2成为比佩戴训练用具6而未进行伸展的状态稍粗的腹部周围2的尺寸。在没有该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训练者1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收缩从而成为伸展状态,只要能够充分进行吸气的图5的(A)的状态和呼气的图5的(B)的状态,则该训练者1就能够学习在没有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实现伸展,可以说克服了因没有训练用具6而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
图6示出了训练者1在没有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不进行伸展并在水中呼吸的状态。与图5的在没有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进行伸展的情况相比,腹部周围2比水中的WD的虚线向下方突出,从而身体整体进一步沉入水中。在吸气的情况下,肺8膨胀,向身体施加浮力,但随着呼气,肺8萎缩,消化器官9向下方下降。
图7是对进行游泳训练的情况下的身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图,在该游泳训练中,交替反复进行图3的(A)的佩戴训练用具6而进行伸展的状态、使训练用具6的佩戴松弛而进行伸展的状态、图5的(A)的卸下训练用具6而不佩戴而进行伸展的状态。哪种情况都处于伸展状态,但可知在佩戴了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向身体施加训练用具6的浮力,从而更容易浮起。
根据该图7,通过用身体整体感受将训练用具6牢固地卷绕并紧固于腹部周围2的情况、使训练用具6对腹部周围2的紧固松弛的情况以及将训练用具6从腹部周围2卸下的情况各自的差异,能够用身体感受自己集中意识使进行束腰的作用的腹横肌7收缩从而使腹部凹陷,成为伸展状态时的浮力的感觉与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从而训练用具6作为第2束腰发挥作用,与腹横肌7协作使腹部周围2凹陷从而成为伸展状态时的浮力的感觉的差异,并且也能够通过头脑来理解。
另外,通过用身体感受伸展状态、未进行伸展的状态、各个情况下的吸气、呼气,能够用身体记住在水中漂浮、在水中取得身体的平衡、在水中使手脚活动会怎样,并且也能够通过头脑来理解,通过对此反复进行训练,能够可靠的记住。
因此,没有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在脑海中浮现的余地,也能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从而进行伸展,能够进行伸展并蹬壁滑行,浮心与重心接近从而漂浮,由此缓慢并冷静地训练流线型泳法,从而能够自信地游泳。
即使训练者1在训练中累了从而失去进行伸展的集中力,训练用具6也使腹部周围2紧固,因此能够期待如下的协同效果:在维持伸展状态的同时,身体感受该训练用具6紧固腹部周围2的触感,从而再次想起进行伸展,使意识集中并使腹横肌7收缩。
并且,训练用具6从骨盆3的上部覆盖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周围2,到成为伸展状态为止强力地紧固腹部周围2,因此也具有矫正如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姿势较差的大量的儿童学生的姿势的束腰的作用,因此不仅有助于游泳进步,也有助于姿势的矫正。这不仅针对儿童学生有这种效果,可以说对大人也有这种效果。
【实施例】
图8是作为实施例示出了进行利用该发明的训练的场所和各训练的步骤的图,是对训练场所与有无佩戴训练用具、伸展、吸气、呼气的各步骤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的(A)示出了在泳池边、教室、家庭等陆地上进行训练的情况。从START开始,具有如下步骤:步骤S1,训练者1自己使腹横肌7等收缩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步骤S2,使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一边伸长一边拉紧来覆盖从训练者1自己凹陷的腹部周围2的骨盆3的上部到第10肋骨5的下方;以及步骤S3,在利用训练用具6的收缩力维持腹部周围2的凹陷状态的同时进行训练。
步骤1与步骤2的的顺序也可以相反。总之,只要在进行步骤3之前,根据训练者1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使大致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周围2凹陷,一边使训练用具6拉伸一边拉紧并用面粘扣固定于该凹陷的腹部周围2即可。接着,进行在伸展状态下呼吸的训练。以所需的次数持续进行吸气的步骤S3-1和从鼻子呼气的步骤S3-2。该顺序也可以相反。在进行了所需次数之后结束,设为END(结束)。
由该图8的(A)的伸展步骤、将训练用具6卷绕并紧固于腹部周围2的步骤、将训练用具6卷绕并紧固于腹部周围2从而在维持伸展状态的同时进行的呼吸训练的步骤构成的训练能够在陆地上进行,是在小空间中随时能够实践的基本训练,不受时间或场所的制约。因此,与在以往的游泳课程中的仅在能够使用游泳池的期间的游泳训练不同,能够解决进行基本的伸展或呼吸训练的绝对时间不足的问题。
在图8的(A)的在陆地上的基本的训练结束后,进行图8的(B)的伸展时的呼吸训练S5-1、S5-2。从START开始,训练者1自己使腹横肌7等收缩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的步骤S1和使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以一边伸长一边缠紧来覆盖从训练者1自己凹陷的腹部周围2的骨盆3的上部到第10肋骨5的下方的方式佩戴的步骤S2与图8的(A)相同。
图8的(B)与图8的(A)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家庭或澡堂中,进行训练者1进入装有水或热水的浴缸中的步骤S4-1、在浴缸中一边承受水压,一边在水中重新紧固训练用具6的步骤S4-2、以及之后一边承受在浴缸中的水压一边在伸展状态下进行呼吸的训练。以所需的次数持续进行使脸从水面露出来吸气的步骤S5-1和在水中从鼻子呼气的步骤S5-2(S5-3)。该顺序也可以相反。在进行了所需次数的步骤S5-3之后结束,设为END。
该训练在家庭中也能够随时实践,因此,与在现有的游泳课程中的仅在能够使用游泳池的期间的游泳训练不同,能够解决进行基本的伸展或呼吸训练的绝对时间不足的问题。
图8的(C)与图8的(A)或图8的(B)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学校的游泳课程或在游泳学校的游泳训练而使用泳池,进行到流线型泳法为止的训练。
训练者1进行进入游泳池的步骤S6-1、在泳池中一边承受水压,一边在水中重新紧固训练用具6的步骤S6-2、以及之后一边承受在浴缸中的水压一边在伸展状态下进行呼吸的训练。以所需的次数持续进行使脸从水面露出来吸气的步骤S7-1、在水中从鼻子呼气的步骤S7-2以及进行流线型泳法的训练的步骤S7-3(步骤S7-4)。该顺序也可以调换。在进行了所需次数的步骤S7-4之后结束,设为END。
进行所需次数的步骤S7-4,在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并充分掌握进行的训练,从而变得自信之后,进入下一个步骤S8。可以从泳池出来在陆地上进行,也可以在水中进行,但在步骤8中,在任意场所松弛训练用具6的各层之后,作为在伸展状态下呼吸的训练,进行使脸从水面露出来进行伸展式吸气步骤S9-1,然后一边在水中从鼻子呼气一边进行伸展式呼气步骤S9-2,接着在伸展状态下缓慢地伸长手脚,进行流线型S9-3。以所需的次数持续进行这些步骤(S9-4)。也可以调换该顺序。在进行了所需次数的步骤S9-4之后结束,设为END。
进行所需次数的步骤S9-4,在充分掌握将训练用具6松弛并佩戴于腹部周围2而进行的训练,从而变得自信之后,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10。在步骤10中,首先最初,未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因此相应地身体沉入水中,但只要在吸气之后在伸展状态下卸去身体的力,以脱力状态使脸浸入水中,就能够通过进入肺8的空气充分漂浮。作为在该脱力的状态下呼吸的训练,使脸从水面露出而进行伸展式吸气步骤S11-1,然后一边在水中从鼻子呼气一边进行伸展式呼气步骤S11-2、接着在伸展状态下缓慢地伸长手脚,进行流线型S11-3。以所需的次数持续进行这些步骤(S11-4)。另外,该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换。在进行了所需次数的步骤S11-4之后结束,设为END。
该图8的(C)的训练是在阶段性地充分进行图8的(A)的训练、图8的(B)的训练,从而增强了自信之后进行的,因此与突然不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而游泳的情况不同,能够在心理上抱有自信而从容地进行训练,因此能够防止在水中慌张从而溺水的危险性。而且,即使在稍微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回到前一个的使训练用具6松弛并佩戴而进行训练的步骤或前两个的将训练用具6牢固地缠紧并佩戴于腹部周围2而进行训练的步骤来进行训练,训练者1能够安心地继续进行训练。
另外,图8的(C)的步骤的训练能够针对仅能够在游泳池实施的内容集中地实施,因此与现有的游泳课程中的仅在能够使用游泳池的期间内,一口气教授所有的训练项目并进行指导的游泳训练方法不同,能够充分花费时间认真地指导在伸展状态下的俯卧式漂浮或流线型泳法。
因此,即使在因学校的泳池废弃而难以进行游泳课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公共泳池、私人泳池来只对仅能够在泳池实现的图8的(C)的训练进行训练,能够解决没有泳池就无法进行游泳课程的课题。
关于在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中使用的训练用具6,只要是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6,则如前述那样,也可以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任何原材料,但作为弹性发泡体,优选在氯丁二烯橡胶中含有空气的用于所谓的潜水衣的原材料。
具体而言,作为候选,举出了由独立气泡构造构成的厚度为2.0mm~8.0mm的橡胶原材料。该原材料具有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需的浮力、也具有柔软性、伸缩性,因此只要将该布料裁剪成外观形状为长度300mm~1500mm、宽度50mm~400mm,并在两端部缝制面粘扣,使两端部重叠并能够在训练者的腹部周围卡定即可,根据训练的进步阶段来改变紧固的力即可,从而很经济。
如非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作为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1按照自己的意思使腹部周围2凹陷从而成为伸展状态并不容易,因此即使在作为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1使用训练用具而成为伸展状态的情况下,训练者1依靠自己的手臂的力量用训练用具6缠紧腹部周围2的情况下的容易向手臂投入力的方向与缠紧方向不同,因此是不容易的。
因此,作为发挥最适当的紧固力的训练用具6的构造,优选图9的(A)至图9的(D)所示的构造。该训练用具6在佩戴于训练者1的身体之后,在伸展状态下,外表面的凹凸较少,成为描摹了身体形状的流线型的平滑的轮廓线。能够在腹部比与训练者1的肋骨(胸骨)相切的虚线上凹陷的位置佩戴训练用具6,从而对从骨盆3的上部(髂骨)到肋骨的最下部即第10肋骨5的下侧的腹部周围2进行紧固固定,使得消化器官9向上方抬起。
为了以与训练者1未佩戴训练用具6时的安静时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相比,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的长度收缩3%~20%的方式,使训练者1能够一个人将训练用具6缠紧佩戴于腹部周围2,训练用具6形成为具有:多个层,该多个层呈长条状,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对腹部周围进行紧固;以及面粘扣,其与各层的表面相对应地设置,在将训练用具6缠紧于身体时,腹侧的层的数量比后背侧的层的数量多,各层交替地从相反方向重叠,并通过所述各面粘扣而固定,从而所述各层的收缩力协作而使训练者的腹部周围凹陷。
更具体而言,如图9的(A)所示,将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呈现符合身体形状的轮廓线的长条状的橡胶制原材料以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这3层构造形成。为了在紧固腹部周围2之后固定各层,使用由凹凸的组合构成的面粘扣。关于面粘扣的凹凸,哪个凹陷哪个凸出都可以。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一对的组合,但也可以调换从而变得相反。
由于利用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的紧固,训练者1一个人也能够牢固地对腹部周围2进行紧固,从而保持伸展状态,因此形成为在第1层11的另一端中央设置不具有伸缩性的带14,以带扣15为支点,带14与带扣15利用滑轮的原理,使在第1层11卷绕并拉紧的方向以成为与在第2层12卷绕并拉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颠倒,从而右手与左手的拉伸的力沿同一方向作用。
即,构成为仅通过用单手拉伸第2层12,其动作和拉伸的力就会经由带14向第1层11传递,第1层11也一起被拉伸,因此第1层11的拉伸的方向与第2层12的拉伸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即使在沿与因训练者1的惯用手臂的不同而容易投入手臂的力量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滑轮的原理以较少的力充分地进行紧固。
而且,为了在对不伸长的带14进行拉伸时,在来自带14的局部的力施加于第1层11的连接部位的情况下不断裂,该带14的根部通过末端扩展的形状的加强部14a而被加强,并以力沿第1层11的宽度方向分散的方式安装。即使不伸缩的带14被拉伸,也会对伸缩的第1层11的宽度整体均匀地施加力从而不会断裂,也不会使训练者1感受到由对各层进行拉伸并卷绕于腹部周围时的训练用具6的反作用而产生的拉紧力会直接成为带14导致的局部的勒入力从而勒入腹部周围2所带来的痛苦,有柔软性的第1层11的内表面整体能够在发挥缓冲部的作用的同时,与腹部周围2接触而柔和地地进行紧固。即,线接触带来的紧固力会强烈地使训练者1感到痛苦,但面接触带来的紧固力是稳定的按压力,不会使训练者1感到痛苦。
在使用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如后所述,按照图11的(A)至图11的(H)的顺序,将图9的三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卷绕并紧固于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最终以维持图11的(H)的伸展状态的方式牢固地用训练用具6强力地缠紧腹部周围2。当这样一边拉伸训练用具6一边将其卷绕于腹部周围2时,腹部周围2的横向长度以从W1经过W2成为W3的方式被拉紧,并以进深宽度从D1经过D2成为D3的方式被拉紧。
首先,如图11的(A)那样示出了训练者1的肚脐附近的腹部周围2的剖面。腹横肌7从两侧发挥束腰的左右以保护消化器官9。当训练者1根据自己的意思使腹横肌7紧绷时,腹部周围2凹陷从而成为伸展状态。
在维持该伸展状态的同时,用左手握住安装于训练用具6的第1层11的端部的带14的靠近第1层11侧的部分,用右手握住第2层12的端部,以脊柱标记20来到与后背的脊柱一致的位置的方式,利用脊柱标记20接触脊柱的触感,一边确认左右的位置一边使脊柱标记20与脊柱抵接,从而成为图11的(B)的状态。
接着,一边用右手握住安装于第2层12的带扣15,一边用左手使带14通过带扣15,从而成为图11的(C)的状态。
使缝制于通过了带扣15的带14的内侧的端部的面粘扣(凹)24与缝制于第2层12的内侧的面粘扣(凸)22重叠,并使两者啮合而固定。抓住位于第2层12的表面的拉手17并向左方向施加箭头方向的力来拉伸,用左手握住第1层11的拉手18并施加接近带扣15的箭头方向的力来拉伸,从而成为图11的(D)的状态。
在用右手沿箭头方向用力拉伸第2层12的端部时,带14笔直地延伸,以带扣15为支点利用滑轮的原理,能够以比直接用手拉伸第1层11时更大的力拉伸第1层11从而使其伸长。这时,缝制于第1层11的带14同时被用力拉伸,从而成为立刻笔直地延伸的图11的(E)的状态。
在利用第1层11整体的收缩力强力地紧固腹部的状态下,一边使第1层11外侧的面粘扣(凹)16与第2层12的内侧的面粘扣(凸)22啮合,一边用第1层11覆盖腹部周围2。通过拉伸第2层12,使带14利用滑轮的原理,第1层11进一步被拉伸,能够成为如图11的(F)所示的那样使左手离开第1层11。此时,腹部周围2以在第1层11和第2层12成为伸展状态的方式被牢固地缠紧。
为了进一步巩固利用第1层11和第2层12拉紧腹部周围2的力,如图11的(G)所示的那样,用右手和左手这两只手握住第3层13的端部,并沿顺时针方向施加力,由此能够更加牢固地进行拉紧。
在从图11的(A)至图11的(G)的过程中,利用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这三层对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进行拉紧,在用第2层12覆盖第1层11之后,一边用手拉伸第2层12的端部的拉手17,一边使第2层12的外侧的面粘扣21(凹)与第3层13的内侧的面粘扣23(凸)啮合,从而用第3层13覆盖整体来固定。
这样,训练用具6灵活运用不伸长的带14和带扣15的力,并利用伸长的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这3个层协作的收缩力牢固地紧固于处于伸展状态的训练者1的骨盆3的上部的泳衣的上方,从而将骨盆3的姿势矫正为适当的姿势并维持,如图11的(H)所示,从互不相同的方向拉紧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因此即使训练者1在水中剧烈地活动,训练用具6也不会从腹部周围2脱落,而牢固地拉紧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从而能够维持伸展状态。
这样,形成为使训练用具6的腹侧成为由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构成的三层构造,并在训练者1佩戴了训练用具6时,腹侧表面部分的浮力比后背侧表面部分的浮力大,由此与在俯卧式漂浮的姿势下训练用具6的总浮力相同且腹侧与后背侧相同的构造的训练用具相比,沉入水中的腹侧的浮力比后背侧大,因此身体整体从腹侧被进一步上推。通过这种触感,在精神上也能够具有更大的安心感。
另外,通过使训练用具的腹侧成为三层构造,与使腹部凹陷并维持伸展的拉紧力也与训练用具6的总拉紧力相同且腹侧与后背侧为相同构造的训练用具6相比,腹侧的拉紧力比后背大,因此能够在佩戴感舒适的情况下得到伸展所需的拉紧力。
另外,只要在佩戴了训练用具6时,腹侧表面部分的浮力比后背侧表面部分的浮力大,就也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三层构造,在虽然是三层构造但没有带14的情况、或双层构造、双层构造且没有带14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了确认训练用具6的紧固力的程度,在第1层11的外侧设置第1规尺25,在第2层12的外侧设置第2规尺26,在第2层12的外侧的前端设置第1箭头27,在第3层13的外侧的前端设置第2箭头28。能够通过第1箭头27和第2箭头28指向第1规尺25和第2规尺26的哪个位置来确认训练用具6的紧固的程度。
即,能够通过各箭头在各规尺的位置来确认用力将训练用具6卷绕并紧固于腹部周围2的情况、使训练用具6对腹部周围2的紧固松弛的情况以及从腹部周围2卸下训练用具6的情况各自的训练中的训练用具6的紧固程度,从而能够得知训练的熟练程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训练用具6并不限定于由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构成的三层构造,也可以是省略第3层13的、如图10的(A)~(C)所示那样的由第1层11、第2层12的双层构造构成的训练用具6。在该双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中,关于与上述图9所示的三层构造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说明。
如图10的(A)、(B)所示,双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形成为:在第1层11的另一端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不具有伸缩性的带14,并以带扣15为支点,带14与带扣15利用滑轮的原理发挥作用。
即,构成为仅通过用单手拉伸第2层12,通过其动作,拉伸的力就会经由带14向第1层11传递,第1层11也一起被拉伸,因此第1层11的拉伸的方向与第2层12的拉伸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即使在沿与因训练者1的惯用手臂的不同而容易投入手臂的力量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滑轮的原理以较少的力充分地进行紧固。
在使用这样的由第1层11、第2层12的双层构造构成的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也与三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同样地,在训练者1自己维持自身的身体的伸展状态的同时,如图12的(B)所示的那样,用左手握住安装于训练用具6的第1层11的端部的带14的靠近第1层11侧的部分,用右手握住第2层12的端部,以脊柱标记20来到与后背的脊柱一致的位置的方式,利用脊柱标记20接触脊柱的触感,一边确认左右的位置一边使脊柱标记20与脊柱抵接,从而成为图12的(B)的状态。
如图12的(C)所示的那样,使缝制于通过了带扣15的带14的内侧的端部的面粘扣(凹)24与缝制于第2层12的内侧的面粘扣(凸)22重叠,并使两者啮合而固定。
抓住位于第2层12的表面的能够钩挂住手指的拉手17并向左方向施加箭头方向的力来拉伸,用左手抓住位于第1层11的表面的能够钩挂住手指的拉手18并施加接近带扣15的箭头方向的力来拉伸,从而成为图12的(D)的状态。
当用右手沿箭头方向用力拉伸第2层12的端部时,首先最初带14笔直地延伸,以带扣15为支点利用滑轮的原理,能够以比直接用手拉伸第1层11时更大的力拉伸第1层11从而使其伸长。这时,缝制于第1层11的带14同时被用力拉伸,从而成为立刻笔直地延伸的图12的(E)的状态。
在利用第1层11整体的收缩力强力地紧固腹部的状态下,一边使第1层11外侧的面粘扣(凹)16与第2层12的内侧的面粘扣(凸)22啮合,一边用第1层11覆盖腹部周围2。通过拉伸第2层12,使带14利用滑轮的原理,将第1层11进一步被拉伸,能够如图12的(F)所示的那样使左手离开第1层11。这时,在腹部周围2,以第1层11与第2层12协作从而成为伸展状态的方式牢固地缠紧训练者的腹部周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利用第1层11和第2层12拉紧腹部周围2的力,如图12的(G)所示的那样,用右手和左手这两只手握住第2层12的端部,并沿箭头的逆时针方向施加力,由此能够更牢固地进行拉紧。
总之,训练用具6可以是双层构造,也可以是三层构造,是多少层构造都可以。训练用具6只要能够牢固地缠紧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从而维持训练者1的伸展状态即可。
对游泳熟练者而言,不需要考虑恐惧心理对策,因此即使训练用具6没有浮力,只要通过训练用具6维持伸展状态即可。
只要能够通过训练用具6保持伸展状态,即使训练者1的进行伸展的意识变得淡薄,也能够通过训练用具6保持伸展状态从而进行训练。
在从图12的(A)至图12的(G)的过程中,利用第1层11和第2层12对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进行拉紧,在用第2层12覆盖第1层11的前面腹侧之后,一边用手拉伸第2层12的端部的拉手17,一边使第1层11的外侧的面粘扣21(凹)与第2层12的内侧的面粘扣23(凸)啮合,从而两个层重叠来覆盖腹部周围前面侧,因此以浮力比后背侧的层大的方式,腹部周围被两层缠紧而固定。
这样,训练用具6灵活运用不伸长的带14和带扣15的力,并利用伸长的第1层11和第2层12协作而得到的收缩力牢固地紧固于处于伸展状态的训练者1的骨盆3的上部的泳衣的上方,从而将骨盆3的姿势矫正为适当的姿势并维持,如图12的(G)所示的那样,从互不相同的方向拉紧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因此即使训练者1在水中激烈地活动,训练用具6也不会从腹部周围2脱落,而牢固地拉紧腹部周围2的正面侧,从而能够维持伸展状态。因此,即使在采用双层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与三层构造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只要在佩戴了训练用具6时,腹侧表面部分的浮力比后背侧表面部分的浮力大,就也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具有带14或带扣15的双层构造,在虽然是双层构造,但没有带14或带扣15的图10的(D)那样的训练用具6的情况、三层以上的层构造、三层构造且没有带14的情况下,只要同样地紧固腹部周围,就也能够产生赋予训练者1的浮力或伸展状态的维持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为了确认训练用具6的紧固力的程度,在第1层11的外侧设置第1规尺25,在第2层12的外侧的前端设置第1箭头27。能够通过第1箭头27指向第1规尺25的哪个位置来确认训练用具6的紧固的程度。
可是,在训练用具6是图9所示的三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能够使伸长的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这3个层协作。
或者,在是图10所示的双层构造的训练用具6的情况下,能够使伸长的第1层11、第2层12这2个层协作,利用滑轮的原理灵活运用不伸长的带14和带扣15的力,从而利用作为伸长的部分的反作用的收缩力牢固地紧固腹部,因此紧固力的计算并不容易。
因此,图13示出了作为在训练用具6中实际使用的弹性发泡体橡胶的样品而测定的结果。
图13的(A)示出了“拉伸力的循环试验的载荷测量值”。关于测定条件,是夹持宽度为200mm、长度为150mm、厚度为3mm的原材料在温度20℃、湿度65%RH、试验速度100mm/min下进行测定。通过“拉伸力的循环试验”,针对每25mm伸长至250mm时所需的力和从250mm每次收缩25mm时所需的力而测量载荷。
图13的(B)示出了“弹性发泡体的伸长量与紧固力的关系”。根据橡胶的物性,伸长的力与收缩的力不相同,因此收缩的力=紧固力。在图13中示出的“弹性发泡体的伸长量与紧固力的关系”是按照10mm宽度换算的载荷(kg)。
关于训练用具6的理论上的紧固力的定义和紧固力,在将训练者1的腹部周围2的圆周设为“W1”,将伸展状态的腹部周围2的圆周设为“W2”,将在图10的(B)中示出的训练用具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为“Mi2”,将从第1层11的前端到第2层12的带扣15的长度设为“In”,将从第2层12的前端到第1层11的安装位置的长度设为“Mi1”,将从第3层13的前端到第2层12的面粘扣21的端部的长度设为“Ou1”时,腹部周围2的圆周“W1”为75cm的训练者1进行伸展,以约7%的程度使腹部进行伸展的腹部周围2的圆周“W2”为69.75cm的情况下的、M尺寸的训练用具6的理论上的紧固力为第1层的紧固力(5.2kg)+第2层的紧固力(1.3kg)+第3层的紧固力(2.4kg)的合计,因此总合计为8.9kg。
接着,对训练用具6的浮力进行说明。
针对训练用具6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的原理通过下述方法计算。
物体的浮力的计算式为浮力=体积×流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物体浮起的力为浮力-重力。
训练用具6浮起的力为浮力=训练用具6的体积×重力加速度×(水的比重-训练用具6的密度)。
在训练用具6中使用的弹性发泡体的密度为266.66(kg/m3)。训练用具6的M尺寸的体积为0.000618(m3),浮起的力为4.44[N]。
人的密度据说大致为920[kg/m3]~1060[kg/m3]。肌肉型身材难以浮起,标准型身材会浮起,肥胖型身材极易浮起。
理论上,使体重为60kg的偏肌肉型身材(假设密度为970)的人在肺中残留有2000cc的残留空气的状态下,在水中浮起所需的辅助浮力为5.1N。
作为参考,500ml的空的塑料瓶的浮力约为4.6(N),因此M尺寸的训练用具6的浮力可以认为与500ml的空的塑料瓶的浮力大致相同。
在这样的伸展状态下,一边以图11的(A)至图11的(H)、图12的(A)至图12的(H)的顺序,分别拉伸训练用具6的第1层11、第2层12、第3层13,一边缠紧并覆盖从训练者1的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周围2的骨盆3的上部到第10肋骨5的下方的部分,训练用具6的各层作为拉伸的反作用而进行收缩,以整体超过8kg的紧固力缠紧并覆盖腹部周围2。通过将该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并用力缠紧,即使在训练者1的意识中忘记了维持伸展,也利用训练用具6的紧固力被拉紧,从而伸展状态被持续维持,同时训练者1不得不不断意识到训练用具6。
在将训练用具6缠紧并佩戴于腹部周围2的状态下,训练者1进入泳池的水中时,训练者1的身体整体承受水压。通过该水压而身体被拉紧,训练用具6有时会相应地松弛,因此在松弛时再次在水中将训练用具6重新拉紧。
在水中,训练用具6具有4(N)的浮力,能够使训练者1在水中充分地浮起,因此只要一旦利用训练用具6进行缠紧,那么即使训练者1的维持伸展状态的意识变得薄弱而没有集中力的情况下,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也会大幅减轻。
如前所述,仅通过进行伸展,消化器官9、横膈膜10向头侧抬起,骨盆底肌群也向头侧抬起,从而骨盆3稳定。
训练者1在泳池的水中,在保持伸展状态的同时,使手伸长并上举,由此重心的位置以手的重量的程度向头侧移动。
而且,训练者1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从第10肋骨5的下方到骨盆3的上部的位置,因此伸展状态得到维持,从而消化器官9向头侧移动,并且通过训练用具6自身的浮力,浮心进一步接近重心。
对本发明的训练中的浮心和重心的移动的机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关于作为游泳初学者的训练者1自己有意识地使腹横肌7等侧腹肌收缩从而使腹部周围2凹陷的(以下,称为伸展)动作,腹横肌7等侧腹肌起到紧固内脏的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9的束腰的作用,并且通过使这些侧腹肌收缩,能够使消化器官9向头侧移动,也使重心向头侧移动。并且,在伸展动作中,通过使腹部凹陷,横膈膜10向头侧抬起,在该状态下,在具有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的意识的情况下将空气吸入肺整体时,下部胸廓向左右扩展,空气积存于肺8的下侧(骨盆侧),从而能够使浮心的位置向脚侧移动,因此身体的重心与浮心接近,从而容易在水中水平地浮起。训练者1能够通过身体整体充分感受该在水中水平地浮起的姿势,并在小脑中存储运动。
由于具有通过训练用具6保持伸展状态的紧固力和自己的力来帮助水平地浮起的姿势的浮力,因此只要佩戴训练用具6,即使在水中也保持姿势,不会出现下半身极端下沉的情况,从而能够在使脸从水面露出时将空气吸入肺8整体。
在保持伸展的状态下的吸气时,在横膈膜10松弛并向头侧移动的状态下,使外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展、横膈膜10不收缩而不向骨盆3侧移动,从而下部胸廓扩展而吸入空气(参照图15的(C))
在保持伸展的状态下的呼气时,外肋间肌松弛从而胸腔缩窄,使横膈膜10不松弛而不向头侧移动,从而呼出空气(参照图16的(C))。
当这样进行游泳式呼吸时,骨盆3稳定,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姿势,因此会保持浮起的状态,在不使用过度的无用的力的情况下愉快地游泳,并在作为流线型泳法用手划水后的伸长的姿势更容易良好地进行。
这样佩戴训练用具6,并在游泳式呼吸法的基础上变得会游泳之后,反复进行使训练用具6的各层的拉紧松弛并游泳,感受身体平衡的变化、再次牢固地拉紧训练用具6并游泳等,在变得能够佩戴训练用具6并自信地游泳之后,最后卸下训练用具6,在伸展状态下进行流线型泳法的训练。
从身体卸下训练用具6,在佩戴训练用具6并记住的游泳式呼吸法的基础上,以流线型泳法游泳并感受身体平衡的变化,在感到不安或想要再次确认时,反复进行再次牢固地拉紧训练用具6的各层并游泳、使训练用具6的各层松弛并游泳等,如果在变得最终即使不佩戴训练用具6也能够自信地游泳,则掌握了本发明的伸展式泳法。
实际上,通过本发明,作为将训练用具6佩戴于腹部周围2而进行训练的游泳初学者,分别针对5岁至57岁的训练者22名,咨询了佩戴训练用具6而进行游泳训练时的感想。
分别针对未佩戴的情况、已佩戴的情况、在佩戴着游泳而进行了训练之后未佩戴地游泳的情况这3个状态的感想如表2所示,没有感到在水中溺水的恐惧心理的感想,有准确理解了佩戴训练用具与游泳的关系的感想,全员都实际感受到佩戴训练用具6而进行训练的效果。
【表2】
标号说明
1:训练者(游泳初学者);2:腹部周围;3:骨盆;4:泳衣;5:第10肋骨;6:训练用具;7:腹横肌;8:肺;9:消化器官;10:横膈膜;11:第1层;12:第2层;13:第3层;14:带;14a:末端扩展加强部;15:带扣;16:面粘扣(凹);17:拉手;18:拉手;19:面粘扣(凸);20:脊柱标记;21:面粘扣(凹);22:面粘扣(凸);23:面粘扣(凸);24:面粘扣(凹);25:第1规尺;26:第2规尺;27:第1箭头;28:第2箭头;S1:佩戴训练用具;S2:伸展和紧固训练用具;S3-1:伸展式呼吸(吸气);S3-2:伸展式呼吸(呼气);S3-3:继续;S4-1:在浴缸水中;S4-2:伸展和重新紧固训练用具;S5-1:伸展式呼吸(吸气);S5-2:伸展式呼吸(呼气);S5-3:继续;S6-1:在泳池水中;S6-2:伸展和重新紧固训练用具;S7-1:伸展式呼吸(吸气);S7-2:伸展式呼吸(呼气);S7-3:流线型;S7-4:继续;S8:伸展和松弛训练用具;S9-1:伸展式呼吸(吸气);S9-2:伸展式呼吸(呼气);S9-3:流线型;S9-4:继续;S10:伸展和卸下训练用具;S11-1:伸展式呼吸(吸气);S11-2:伸展式呼吸(呼气);S11-3:流线型;S11-4:继续。
Claims (15)
1.一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训练者自己使腹横肌等侧腹肌收缩而使腹部周围凹陷;
使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一边伸长一边缠紧来覆盖从训练者自己凹陷的腹部周围的骨盆上部至第10肋骨的下方;以及
一边利用所述训练用具的收缩力来维持所述腹部周围的凹陷状态一边进行训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具有以使训练者的肚脐的腹部周围的长度比安静状态的腹部周围的长度短3%~20%的方式进行拉紧的收缩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的腹侧表面部分的浮力形成为比后背侧表面部分的浮力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训练方法中,进行交替地进行如下步骤的呼吸训练:
一边利用训练用具的收缩力来维持使腹部周围凹陷的状态,一边使横膈膜收缩而使下部胸廓大幅扩展从而在水面上吸气;以及
一边利用所述训练用具的收缩力来维持使腹部周围凹陷的状态,一边在水中呼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在地面上,训练者自己使腹横肌等侧腹肌收缩而使腹部周围凹陷,利用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的长条状的训练用具来缠紧从凹陷的腹部的第10肋骨的下方至骨盆的上部的腹部周围;
在利用所述训练用具来缠紧腹部周围的状态下进入水中;以及
当在水中成为向腹部周围施加水压的状态之后,训练者再次自己使腹横肌等侧腹肌收缩而使腹部凹陷,并重新紧固所述训练用具,
在水中以利用所述训练用具来缠紧腹部周围的状态进行训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训练方法中,交替地进行如下步骤:
利用训练用具来紧固腹部周围,进行在水中采取水平姿势的第1水平姿势训练;以及
紧接着该第1水平姿势训练之后,对所述训练用具对腹部周围的紧固进行松弛,进行在水中采取水平姿势的第2水平姿势训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训练方法中,交替地进行如下步骤:
利用训练用具来紧固腹部周围,进行在水中采取水平姿势的第1水平姿势训练;
紧接着该第1水平姿势训练之后,从腹部周围卸下所述训练用具,在水中没有所述训练用具的情况下,进行一边收紧腹横肌等侧腹肌一边在水中采取水平姿势的第2水平姿势训练。
8.一种训练用具,其呈长条状,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缠紧从训练者的骨盆上部至第10肋骨的下方的腹部周围,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具具有以与未佩戴所述训练用具的所述训练者的安静时的腹部周围的长度相比在所述训练者的腹部周围佩戴了所述训练用具时的腹部周围的长度缩小3%~20%的方式缠紧所述训练者的腹部周围的收缩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由具有浮力、伸缩性以及柔软性的弹性发泡体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的外观形状为长度300mm~1500mm、宽度50mm~400mm、厚度2mm~8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形成为:具有长条状的多个层和与各层的表面相对应地设置的面粘扣,该多个层具有伸缩性和柔软性,在将该训练用具缠紧于身体时,腹侧的层的数量比后背侧的层的数量多,各层交替地从相反方向重叠并通过各所述面粘扣而固定,各所述层的收缩力协作而使训练者的腹部周围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层的前端固定有非收缩性的细长的带的一端,该带的另一端穿过安装于与所述层相邻的其他层的带扣,当拉伸其他层的前端时,以所述带扣为支点,所述层也被拉伸,从而两个层协作来缠紧所述腹部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具具有用于表示训练者的腹部周围的紧固程度的规尺和箭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具在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内侧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与所述训练者的脊柱抵接的脊柱标记。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用具的各层施加于训练者的前腹侧的浮力比施加于后背侧的浮力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01712 | 2022-01-07 | ||
JP2022-062189 | 2022-04-03 | ||
JP2022001712U JP3239264U (ja) | 2022-05-24 | 2022-05-24 | 水泳教習具 |
PCT/JP2023/013597 WO2023195428A1 (ja) | 2022-04-03 | 2023-03-31 | トレーニング方法、教習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97209A true CN117897209A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339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80013389.0A Pending CN117897209A (zh) | 2022-04-03 | 2023-03-31 | 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39264U (zh) |
CN (1) | CN117897209A (zh) |
-
2022
- 2022-05-24 JP JP2022001712U patent/JP3239264U/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80013389.0A patent/CN11789720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239264U (ja) | 2022-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162442A (en) | Universal exerciser | |
US11013957B2 (en) | Respiratory pressure training strap and using method thereof | |
JPH0230404Y2 (zh) | ||
US5746632A (en) | Floatation aid | |
Donald et al. | Oxygen uptake of “booted” and “fin swimming” divers | |
US20060073943A1 (en) | Torso arch support for body board users | |
US8529269B2 (en) | Swim harness for instruction | |
US10780959B1 (en) | Swimming aid | |
US6692322B1 (en) | Flotation device for water activities | |
CN117897209A (zh) | 训练方法和训练用具 | |
JP7185889B1 (ja) | トレ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教習具 | |
WO2023195428A1 (ja) | トレーニング方法、教習具 | |
JP3150330U (ja) | 水中運動用補助具 | |
US20200023929A1 (en) | Flotation system | |
JP5855347B2 (ja) | クロール練習用水着 | |
JP3231436U (ja) | 高齢者、初心者や身障者の練習用水泳浮揚パット | |
CN210473006U (zh) | 一种游泳入门辅助训练的定型气垫装置 | |
US10258831B1 (en) | Swim training devices | |
JP6748994B2 (ja) | ボールを利用した運動具 | |
US20240253755A1 (en) | Learn-To-Swim Training Device | |
JP3236928U (ja) | 水泳用の腰パット | |
Patterson et al. | Swimm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Multiple Impairments: A Fitness Imperative. | |
US20120208158A1 (en) | Swim Instruction Harness | |
GB2282316A (en) | Safety strap & belt means between adult & child | |
JPH0315522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