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2440A -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2440A
CN117892440A CN202410301148.2A CN202410301148A CN117892440A CN 117892440 A CN117892440 A CN 117892440A CN 202410301148 A CN202410301148 A CN 202410301148A CN 117892440 A CN117892440 A CN 117892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wrapping
boundary
binding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1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文魁
谢晖
易建业
刘晓飞
龚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4103011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2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2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2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根据截面线和辅助线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S5、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S6、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车身制造中,包边工艺是车身四门两盖总成件最常用的一种连接工艺,参考图1,现有的包边工艺的工作流程为:基于外板覆盖件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根据包边方向将外板覆盖件的包边面展开(参考图1,图1中的a为包边面对应的翻边面);将内板放置到外板覆盖件的产品面上;将包边面弯折到内板表面(图1中的f为将包边面弯折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施加方向与翻边面垂直)。
现有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先设计出初步包边方向,再利用包边角度和预设范围验证该初步包边方向是否合理,若合理,则将符合预设范围的包边角度对应的包边边界划分到同一个包边分段,并将初步包边方向作为该包边分段的最终包边方向,若不合理,则重新对初步包边方向进行设计和验证,直至将包边边界划分至不同的包边分段。由于现有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因此现有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存在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
S2、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截面线为基准面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的交线,基准面为经过包边边界离散点且与包边边界在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切向垂直的平面,包边边界为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与产品面的交界线;
S3、基于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并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基准面与拉伸面的交线作为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
S4、根据截面线和辅助线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包边角度为截面线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
S5、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
S6、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先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和将基准面与拉伸面的交线作为辅助线,并根据截面线和辅助线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再根据预设包边范围和包边角度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对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直至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被确认,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一种先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再逐段确认包边边界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可选地,步骤S6包括:
S61、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与其对应的截面线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可选地,步骤S61包括:
S611、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
S612、根据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与其对应的截面线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由于该技术方案先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再根据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与其对应的截面线之间的夹角,因此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以最少的调整次数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即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利用最优的调整方向来调整辅助线的朝向,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由于辅助线的朝向的调整方向并非最优解而导致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多,从而导致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情况。
可选地,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还包括步骤:
S7、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并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由于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于不同的预设包边范围,即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于不同的包边分段标准,因此该技术方案相当于根据包边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边分段标准进行包边分段的确认,从而有效地提高包边分段的确认准确度。
可选地,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的步骤包括:
根据包边方式从预先构建的预设包边范围数据库或包边方式与预设包边范围映射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可选地,包边方式包括模具合边和机器人滚边,模具合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05°,机器人滚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20°。
可选地,步骤S7包括:
S71、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
S72、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和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
由于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的覆盖范围不同,而在根据预设角度调整值调整包边方向,该技术方案先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因此该技术方案相当于根据包边方式选择合适的调整标准来调整包边方向,从而有效地提高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和确认准确度。
可选地,步骤S1包括;
S11、基于预设的间隔距离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包边边界的延伸方向周期性地获取包边边界离散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先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和将基准面与拉伸面的交线作为辅助线,并根据截面线和辅助线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再根据预设包边范围和包边角度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对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直至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被确认,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一种先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再逐段确认包边边界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包边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准面、拉伸面、截面线和辅助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通信总线;A、产品面;B、R角;C、包边面;D、基准面;E、截面线;F、辅助线;G、拉伸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方面,如图2-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
S2、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截面线E为基准面D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A的交线,基准面D为经过包边边界离散点且与包边边界在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切向垂直的平面,包边边界为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B与产品面A的交界线;
S3、基于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G,并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
S4、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包边角度为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的大小;
S5、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
S6、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步骤S1的外板覆盖件3D数模为外板覆盖件的三维数字模型,该外板覆盖件3D数模为预先设计好的模型,具体地,该实施例的外板覆盖件3D数模可以为根据外板覆盖件的参数(例如尺寸和材料)设计得到的模型,该外板覆盖件3D数模包括产品面A、R角B和包边面C,在完成包边工艺后,该实施例的产品面A和包边面C分别与内板两侧抵触,该R角B为产品面A与包边面C之间的过渡圆角面,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的外板覆盖件3D数模相当于外板覆盖件的等比例模型。步骤S1的包边边界离散点为包边边界上的离散点,该包边边界为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B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A的交界线,步骤S1可以通过基于随机生成值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线段的方式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即相邻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沿包边边界的距离相同且该距离等于随机生成值,步骤S1还可以在获取到一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后,根据随机生成值获取下一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即相邻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沿包边边界的距离不同,步骤S1相当于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
步骤S2的截面线E为基准面D与产品面A的交线,该截面线E位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A上且其延伸方向与产品面A的延伸方向平行,具体地,步骤S2获取截面线E的流程可以为:先以包边边界离散点为基点构建与包边边界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垂直的基准面D,再将基准面D与产品面A相交并将基准面D与产品面A的交线作为截面线E。应当理解的是,在执行步骤S2前,该实施例需要基于内外板放置方式确定包边面C的朝向,例如,若该实施例上下设置内外板进行包边,即内外板放置方式为上下设置,则该实施例需要将包边面C尽可能朝下设置,而由于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均对应于一条截面线E,而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为多个,因此步骤S2获取到的截面线E的数量与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相同。
步骤S3可以先利用现有的设计软件(例如ThinkDesign或SolidWork)基于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G,即拉伸面G的延伸方向为Z负向,再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该辅助线F相当于包边面C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翻边面(根据包边方向将包边面C展开后得到的面)。
由于包边角度为产品面A在包边边界的切向与包边面C对应的翻边面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而辅助线F相当于包边面C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翻边面,即辅助线F能够表征包边面C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翻边面,截面线E位于产品面A上且其延伸方向与产品面A的延伸方向平行,即截面线E能够表征产品面A,因此该实施例可以将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大小作为包边角度。步骤S4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设计软件、角度测量模型或角度测量算法等对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进行测量的方式获取包边角度。
步骤S5的预设包边范围为预设角度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预设包边范围进行调整,若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则表示该实施例可以基于Z负向(相当于当前的包边方向)将该包边角度对应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所在的包边面C展开成合适的翻边面,若包边角度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则表示该实施例无法基于Z负向将包边角度对应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所在的包边面C展开成合适的翻边面。步骤S5可以将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连续包边边界离散点所在的区域建立包边分段,即步骤S5相当于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连续段建立包边分段,并将Z负向作为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最后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应当理解的是,若包边面C对应的翻边面的延伸方向为Z负向,则该包边面C为正包边,即上下设置内外板进行包边时,对应的翻边面为竖向的包边面C为正包边,因此在包边面C为正包边时,包边面C对应的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大小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由于该实施例的包边角度为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大小,而辅助线F为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而拉伸面G的延伸方向为Z负向,即第一次执行步骤S5时,辅助线F的延伸方向为Z负向,因此第一次执行步骤S5相当于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从包边面C中筛选出正包边。
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表示存在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角度,由于包边角度为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的大小,而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步骤S6可以通过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的方式使余下的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包边角度发生改变,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确认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6相当于先对包边角度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进行调整,由于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发生改变会使辅助线F对应的包边角度会发生改变,即在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发生改变时,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会发生改变,因此步骤S6可以先统计不同辅助线F朝向下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再从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中找出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即本申请相当于使尽可能多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以使包边分段的数量达到最小值,具体地,在再次执行步骤S5时,步骤S5先基于重新获取的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再将此时的辅助线F的朝向作为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由于只有在存在包边角度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相当于存在不满足正包边的包边面C)时,本申请才会执行步骤S6,因此本申请相当于先确认正包边,再确认侧包边(对应的翻边面的延伸方向不是Z负向的包边面C,即上下设置内外板进行包边时,侧包边对应的翻边面为非竖向)。还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只有在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相当于完成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时,本申请才会停止执行步骤S6,因此本申请相当于基于包边边界建立若干个包边分段,每个包边分段均对应于一个包边方向。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先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和将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辅助线F,并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再根据预设包边范围和包边角度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对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直至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被确认,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一种先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再逐段确认包边边界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此外,由于现有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在确认包边方向时会将包边面C上的某个位置的包边方向作为与该位置相邻的包边面C的包边方向,即现有技术不会逐段确认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能够有效地提高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
S61、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与其对应的截面线E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该实施例的预设角度调整值为预设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预设角度调整值的大小,该预设角度调整值优选为5°。该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角度调整值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与其对应的截面线E之间的夹角的方式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的朝向,即该实施例相当于通过使辅助线F在对应的基准面D上偏转的方式调整辅助线F在基准面D的朝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1包括:
S611、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
S612、根据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与其对应的截面线E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包边角度大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大值或包边角度小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小值均会造成包边角度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而在调整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的朝向后,包边角度可能会增大或减小,即包边面C对应的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可能会增大或减小,虽然该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大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或减小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将包边角度调整至满足预设包边范围,但由于通过增大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将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与通过减小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不同,例如,包边角度大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大值,则通过增大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大于通过减小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因此若存在包边角度不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该实施例先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该调整方向能够反映需要增大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还是减小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再根据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与其对应的截面线E之间的夹角,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5。由于该实施例先根据包边角度和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再根据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与其对应的截面线E之间的夹角,因此该实施例能够保证以最少的调整次数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即该实施例相当于利用最优的调整方向来调整辅助线F的朝向,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由于辅助线F的朝向的调整方向并非最优解而导致使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调整次数多,从而导致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情况。应当理解的是,若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为多个,则该实施例可以先对包边角度大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大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以及包边角度小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小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进行统计,再根据两者大小确定调整方向,具体地,若包边角度大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大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大于包边角度小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小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则通过减小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调整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若包边角度大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大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小于包边角度小于预设包边范围的最小值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则通过增翻边面与产品面A之间的夹角的方式调整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若两者相等,则选择任一方式调整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还包括步骤:
S7、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并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步骤S7的包边方式为包边工艺的类型,在进行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设计时会根据成本预算、生产条件、整体外观造型和零件搭接关系等因素确定包边工艺的类型,而在完成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设计后,该外板覆盖件3D数模对应的包边工艺的类型也被确认,该包边方式可以被附加到外板覆盖件3D数模上,该包边方式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关系也可以被存储到映射表或数据库中。由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为预先设计好的模型,而该实施例的包边方式相当于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对应的已知条件,因此步骤S7可以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由于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于不同的预设包边范围,即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于不同的包边分段标准,因此该实施例相当于根据包边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边分段标准进行包边分段的确认,从而有效地提高包边分段的确认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的步骤包括:
根据包边方式从预先构建的预设包边范围数据库或包边方式与预设包边范围映射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该实施例的预设包边范围数据库为预先构建的数据库,该实施例的包边方式与预设包边范围映射关系为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该数据库和映射关系中均存储有多个包边方式与多个预设包边范围,每个包边方式均对应于一个预设包边范围,因此该实施例可以通过数据调取的方式根据包边方式从预先构建的预设包边范围数据库或包边方式与预设包边范围映射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边方式包括模具合边和机器人滚边,模具合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05°,机器人滚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20°。该实施例的模具合边为利用模具对包边面C对应的翻边面进行压合的方式将包边面C折弯至内板表面,该实施例的机器人滚边为利用固定在机器人末端的滚轮沿包边边界滚动的方式将包边面C折弯至内板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7包括:
S71、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
S72、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和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
该实施例可以根据包边方式从预先构建的角度调整值数据库或角度调整值与包边方式映射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由于不同的包边方式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的覆盖范围不同,而在基于预设角度调整值调整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的朝向前,该实施例先根据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因此该实施例相当于根据包边方式选择合适的调整标准来调整辅助线F的朝向,以使包边角度的改变量合适,从而有效地提高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和确认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S11、基于预设的间隔距离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包边边界的延伸方向周期性地获取包边边界离散点。
该实施例的间隔距离为预设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间隔距离的大小,该实施例相当于基于空间离散化将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包边边界离散成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先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和将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辅助线F,并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再根据预设包边范围和包边角度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对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直至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被确认,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一种先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再逐段确认包边边界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通过通信总线103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标出)互连并相互通讯,存储器102存储有处理器101可执行的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101执行该计算机可读取指令,以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步骤S1、基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步骤S2、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截面线E为基准面D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A的交线,基准面D为经过包边边界离散点且与包边边界在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切向垂直的平面,包边边界为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B与产品面A的交界线;步骤S3、基于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G,并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步骤S4、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包边角度为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的大小;步骤S5、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步骤S6、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步骤S1、基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步骤S2、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截面线E为基准面D与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A的交线,基准面D为经过包边边界离散点且与包边边界在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切向垂直的平面,包边边界为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B与产品面A的交界线;步骤S3、基于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G,并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步骤S4、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包边角度为截面线E在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辅助线F之间的夹角的大小;步骤S5、基于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步骤S6、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先根据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E和将基准面D与拉伸面G的交线作为辅助线F,并根据截面线E和辅助线F获取每个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再根据预设包边范围和包边角度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若仍存在包边边界离散点,则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F在基准面D上的朝向,直至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返回步骤S5,以对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进行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的确认,直至所有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分段和包边方向被确认,即本申请相当于提供一种先将包边边界划分成多段,再逐段确认包边边界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方法,因此本申请无需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从而有效地解决由于需要通过人工对包边方向进行重复设计和重复验证的方式确认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而导致劳动强度大以及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的确认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多个包边边界离散点;
S2、根据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获取截面线,所述截面线为基准面与所述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产品面的交线,所述基准面为经过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且与包边边界在该包边边界离散点切向垂直的平面,所述包边边界为所述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R角与所述产品面的交界线;
S3、基于所述包边边界的Z负向制作拉伸面,并获取各个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所述基准面与所述拉伸面的交线作为各个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
S4、根据所述截面线和所述辅助线获取每个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包边角度,所述包边角度为所述截面线在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的切向与所述辅助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
S5、基于所述包边角度满足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建立包边分段以及确认该包边分段的包边方向,并去除完成分段的包边边界离散点;
S6、若仍存在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所述包边角度满足所述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
S61、若仍存在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与其对应的截面线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所述包边角度满足所述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1包括:
S611、若仍存在所述包边边界离散点,则根据所述包边角度和所述预设包边范围获取调整方向;
S612、根据所述调整方向和预设角度调整值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与其对应的截面线之间的夹角,以同步调整余下的包边边界离散点对应的辅助线在所述基准面上的朝向,直至所述包边角度满足所述预设包边范围的包边边界离散点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步骤S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与步骤S4之间还包括步骤:
S7、根据所述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并根据所述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包边方式从预先构建的预设包边范围数据库或包边方式与预设包边范围映射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方式包括模具合边和机器人滚边,所述模具合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05°,所述机器人滚边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为90-1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包括:
S71、根据所述外板覆盖件3D数模获取包边方式;
S72、根据所述包边方式获取对应的预设包边范围和对应的预设角度调整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基于预设的间隔距离根据外板覆盖件3D数模的包边边界的延伸方向周期性地获取包边边界离散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410301148.2A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92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1148.2A CN117892440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1148.2A CN117892440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2440A true CN117892440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1148.2A Pending CN117892440A (zh) 2024-03-15 2024-03-15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24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3794B (zh) 下车身制造方法及车辆下车身
JP5188803B2 (ja) 成形部品の成形プロセスを記述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動作の決定
TWI624315B (zh) 壓製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壓製成形品及壓製裝置
JP5331260B1 (ja) プレス金型余肉形状作成システム及び余肉形状作成プログラム
US20100114350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mesh data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model data
CN106096139B (zh) 一种利用回弹补偿的冲压件回弹控制方法
CN103878246B (zh) 一种九折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
US20220335170A1 (en) Curved surface fitting method, curved surface fitting device, curved surface fitt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urved surface fitting program
CN104268349A (zh) 一种复杂曲面下翻边修边线的精确控制方法
CN104915487B (zh) 基于catia的钣弯件下陷工艺数模建立方法
CN108971360B (zh) 门盖类合边模的折弯方法
JP5459362B2 (ja) 成形品の解析モデルへの材料異方性情報および板厚情報の設定方法、剛性解析方法および衝突解析方法
CN117892440A (zh) 一种包边方向和包边分段确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38938A (zh) 双折边钣金件展开长度参数确定方法及生产方法
CN117408069A (zh) 一种钣金件分模线自动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985593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安装板的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
CN110637135A (zh) 任意弯曲的承载结构
US8872819B2 (e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design for sheet metal machinery corner
CN105487488B (zh) 一种级进模复杂钣金件冲压工艺顺序规划方法
US83251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for an addendum mesh node
CN105327989A (zh) 车用空调壳体左右底板的钣金方法
CN106295060B (zh) 一种带下陷框肋零件弯边变系数回弹精确补偿方法
JP3844174B2 (ja) Cad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217086658U (zh) 一种电池多边封装折边设备
CN113286672B (zh) 冲压成形方法、板状材料的落料、中间成形品、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和冲压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