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110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91103A CN117891103A CN202410163038.4A CN202410163038A CN117891103A CN 117891103 A CN117891103 A CN 117891103A CN 202410163038 A CN202410163038 A CN 202410163038A CN 117891103 A CN117891103 A CN 1178911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sub
- line
- electrode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子像素;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连接,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第一数据线设于第一像素组远离第二像素组的一侧,第二数据线设于第二像素组远离第一像素组的一侧;一触控线设置于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之间;触控线与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第一过孔的侧壁在扫描线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通过将触控线设置于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之间,且第一过孔与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能够缩小触控线及第一过孔占用的开口区域,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采用嵌入式设计可以将触控功能集成于显示面板内部,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触控功能通过将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层分割为多个区块,每一区块作为触控电极,并将触控线连接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线与触控电极通过过孔连接,从而实现触控信号的监测。
随着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增加,相邻两个像素之间的空余空间越来越小,触控线及其过孔的设置占用了像素开口区域,造成开口率的损失。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改善触控线及其过孔的设置占用了像素开口区域,造成开口率的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组和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一所述第一像素组与一所述第二像素组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子像素,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
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设于所述第一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数据线设于所述第二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侧;
多条触控线,一所述触控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之间;
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
其中,所述触控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侧壁在所述扫描线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触控线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或者所述第二数据线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为第二子像素,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第三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触控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触控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触控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触控线的轮廓线相同,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轮廓线相同,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轮廓线相同。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每一行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第二段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触控电极覆盖所述第一段,所述触控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分支电极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所述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三像素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像素组包括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的两侧的数据线中至少设置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数据线、多条触控线、触控电极层,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一第一像素组与一第二像素组相邻设置,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子像素,第一方向和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第一数据线连接,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第一数据线设于第一像素组远离第二像素组的一侧,第二数据线设于第二像素组远离第一像素组的一侧;一触控线设置于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之间;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一侧;其中,触控线与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第一过孔的侧壁在扫描线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通过将触控线设置于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之间,且第一过孔的侧壁在扫描线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能够缩小触控线及第一过孔占用的开口区域,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B’截面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C-C’截面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A处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基板101、子像素10、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开口区域14、数据线20、第一数据线21、第二数据线22、第三数据线23、第一像素组31、第二像素组32、第三像素组33、像素电极41、触控电极层50、触控电极51、分支电极511、第一过孔61、第二过孔62、第三过孔63、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薄膜晶体管70、源极71、漏极72、栅极73、有源部74、触控线80、第一段81、第二段82、扫描线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组31和多个第二像素组32、数据线20、多条触控线80、触控电极层50,多个第一像素组31和多个第二像素组32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一第一像素组31与一第二像素组32相邻设置,第一像素组31和第二像素组32均包括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一列子像素10,第一方向D1和显示面板的扫描线9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子像素10包括像素电极41;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2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22,第一像素组31中的子像素10与第一数据线21连接,第二像素组32中的子像素10与第二数据线22连接,第一数据线21设于第一像素组31远离第二像素组32的一侧,第二数据线22设于第二像素组32远离第一像素组31的一侧;一触控线80设置于第一像素组31和第二像素组32之间;触控电极层5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51,触控电极51设置于像素电极41的一侧;其中,触控线80与触控电极51通过第一过孔61连接,第一过孔61的侧壁在扫描线9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90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为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及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Switching,FFS)型等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对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第一基板101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阵列层,阵列层设置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子像素10对应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
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上设置有与显示面板的子像素10对应的彩色色阻,彩色色阻可以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彩色色阻可以将白光转变为对应颜色的光线。
阵列层还包括数据线20和触控线80,数据线20可以与触控线80同层设置,但不限于此。当数据线20与触控线80同层设置时,能够减小光罩的数据,简化制作工艺和成本。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10,其中,第一像素组31的多个子像素10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二像素组32的多个子像素10也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像素组31与第二像素组32相邻设置。第一像素组31中的子像素10与第一数据线21连接,第一像素组31中的子像素10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数据线21输入;第二像素组32中的子像素10与第二数据线22连接,第二像素组32中的子像素10的数据信号通过第二数据线22输入。
阵列层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41,一个像素电极41与一个子像素10对应设置。
阵列层还包括触控电极层50,触控电极层5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51,触控电极51可以对应于至少两个子像素10。
触控电极51与触控线80异层设置,触控线80与触控电极51通过第一过孔61连接,且第一过孔61的侧壁在扫描线9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扫描线90至少部分重叠。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过孔61占用像素开口区域14的面积,避免第一过孔61的设置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41和公共电极层形成电场,电场控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公共电极层对应多个子像素10设置,公共电极层可以为多个子像素10提供相同的公共电极信号。
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41可以均设置于第一基板101上,或者,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41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上。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所示,像素电极41与触控线80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s1,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或者第二数据线22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s2,第一间距s1小于第二间距s2。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41与触控线80的最小间距是指触控线80在像素电极4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像素电极41的轮廓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的最小间距是指第一数据线21在像素电极4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像素电极41的轮廓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像素电极41与第二数据线22的最小间距是指第二数据线22在像素电极41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像素电极41的轮廓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工精度限定,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的最小间距、像素电极41与第二数据线22的最小间距可以不同,此时,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的最小间距、像素电极41与第二数据线22的最小间距两者之间间距更小的一者为第二间距s2。
由于触控线80的信号为恒压信号,不会对显示造成影响,因此,可以缩小第一间距s1,使第一间距s1小于第二间距s2,从而增强触控线80的轮廓线处的水平横向电场,从而提升液晶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由于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上的信号为可变信号,因此,使第二间距s2大于第一间距s1,能够避免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或第二数据线22的间距缩小导致寄生电容增大,避免寄生电容增大导致的显示面板的信号串扰风险。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4所示,子像素10包括薄膜晶体管70,薄膜晶体管70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71和漏极72,漏极72与像素电极41电连接,第一像素组31中的子像素10为第一子像素11,第二像素组32中的子像素10为第二子像素12,同一行的第一子像素11和第二子像素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薄膜晶体管70的源极71与第一数据线21电连接,且第一子像素11对应的薄膜晶体管70的漏极72与像素电极41通过第二过孔62电连接;第二子像素12对应的薄膜晶体管70的源极71与第二数据线22电连接,且第二子像素12对应的薄膜晶体管70的漏极72与像素电极41通过第三过孔63电连接,第二过孔62和第三过孔63设置于第一过孔61靠近像素电极4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每一子像素10均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70,薄膜晶体管70与对应的数据线20连接,用于将数据线20上的数据信号输入给像素电极41。与像素电极41对应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41与触控电极51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偏转,从而实现对透光率的控制。
薄膜晶体管70还包括栅极73和有源部74,栅极73与扫描线90一体设置,有源部74的两端分别连接源极71和漏极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组31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11,同一列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二像素组32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12,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子像素12沿第二方向D2排列。
在同一行的第一子像素11和第二子像素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且相邻设置。第二过孔62和第三过孔63位于第一过孔61靠近像素电极41的一侧,这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上,在同一行的第一子像素11和第二子像素12中,第二过孔62和第三过孔63位于第一过孔61和像素电极4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源极71呈U型,第一像素组31的U型的开口、第二像素组32的U型的开口均朝向触控线80的一侧,U型的底边与扫描线90呈锐角夹角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缩小薄膜晶体管70在第一方向D1上占用的长度空间,使子像素10的结构更紧凑,提升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所示,第二过孔62与触控线80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过孔62与第一数据线21的间距,第三过孔63与触控线80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三过孔63与第二数据线22的间距。这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上,相对于第一数据线21而言,第二过孔62更靠近触控线80;相对于第二数据线22而言,第三过孔63更靠近触控线8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为薄膜晶体管70预留更多空间,便于薄膜晶体管70的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所示,像素电极41靠近触控线80的边缘的轮廓线与触控线80的轮廓线相同,像素电极41靠近第一数据线21的边缘的轮廓线与第一数据线21的轮廓线相同,像素电极41靠近第二数据线22的边缘的轮廓线与第二数据线22的轮廓线相同。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像素电极41与触控线80均匀间隔,从而使触控线80上各处的间距接近最小值——第一间距s1,增强触控线80的轮廓线上各处的水平横向电场,提升触控线80的轮廓线处的液晶光效。通过使像素电极41与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均匀间隔,从而使数据线20上各处的间距接近最小值——第二间距s2,从而避免数据线20与像素电极41之间的部分区域的间距过大导致开口率降低。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7所示,触控电极51包括多个分支电极511,分支电极5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呈夹角设置,分支电极511在像素电极41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电极41内。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50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层,即触控电极层50可以与公共电极信号电连接,用于驱动液晶分子偏转。这也就是说,公共电极层可以为图案化的膜层,即公共电极层可以分割为多个公共电极,公共电极由触控线80输入公共电极信号。通过将触控电极层50复用为公共电极层,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分支电极511之间设置有狭缝,如图2、图7所示,相邻的两个分支电极511之间的狭缝为竖向开口。如图6所示,图6为图1中的A处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显示面板与图2中的显示面板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的两个分支电极511之间的狭缝为水平开口。通过在触控电极51上设置分支电极511,可以改善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触控线8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D2交替设置的第一段81和第二段82,所述第一段81位于每一行的两个所述子像素10之间,所述第二段82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子像素10之间,触控电极51覆盖第一段81,触控线80与数据线20同层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线80沿数据线20的延伸方向延伸。触控线80包括第一段81和第二段82,第一段81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像素组31的子像素10和第二像素组32的子像素10之间,第二段82位于相邻的两行子像素10之间。其中,同一行的子像素10是指对应于同一扫描线90的子像素10。
由于像素电极41与触控电极51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s1,通过将触控电极51覆盖第一段81,可以使触控电极51更靠近像素电极41,即触控电极51与像素电极41的最小间距小于第一间距s1,由于触控电极51复用为公共电极,因而可以增强第一段81的边缘的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41之间的水平横向电场强度,从而提升第一段81的边缘的液晶光效。
进一步地,触控电极51除了覆盖触控线80之外,还与像素电极41靠近触控线80的边缘交叠,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41在第一段81的边缘的水平横向电场强度,进一步提升第一段81边缘的液晶光效。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51可以覆盖部分第一数据线21和部分第二数据线22。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触控电极51至少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11和一个第二子像素12设置。可选地,一个触控电极51对应于多行和多列的子像素10设置。触控电极51的大小可以根据触控的需求而设置。当触控电极51的数量越多时,触控线80的数量对应地也越多,更多的触控线80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当一个触控电极51对应于多行设置的子像素10时,一个触控电极5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过孔61,多个第一过孔61连接于同一条触控线8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触控电极51与触控线80之间的电连接更可靠,防止个别第二过孔62断线时,触控线80与触控电极51之间的连接失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1和图7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组33,第一像素组31、第二像素组32、第三像素组33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三数据线23,第三像素组33包括第三子像素13,第三子像素13的像素电极41的两侧的数据线20中至少设置一条第三数据线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像素组33可以与第一像素组31或者第二像素组32相邻,图7中示出了第三像素组33与第一像素组31相邻的情形。此时,第三像素组33远离第一像素组31的一侧可以为第三像素组33或者第二像素组32。这也就是说,第三像素组3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三子像素13的两侧可以均为数据线20,其中至少包括一条第三数据线23,另一条数据线20可以为第二数据线22。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7所示,相邻的两条第三数据线23之间设置有像素电极41,而相邻的第一数据线21和第三数据线23之间可以不设置像素电极41,因此,相邻的两条第三数据线2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相邻的第一数据线21和第三数据线23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组和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一所述第一像素组与一所述第二像素组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均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子像素,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
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设于所述第一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二像素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数据线设于所述第二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一像素组的一侧;
多条触控线,一所述触控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之间;
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
其中,所述触控线与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所述第一过孔的侧壁在所述扫描线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扫描线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触控线的最小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或者所述第二数据线的最小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和漏极,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组中的子像素为第二子像素,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第二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第三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过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像素电极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触控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间距,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触控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触控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触控线的轮廓线相同,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轮廓线相同,所述像素电极靠近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边缘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轮廓线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所述分支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分支电极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每一行的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第二段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子像素之间,所述触控电极覆盖所述第一段,所述触控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所述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三像素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像素组包括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极的两侧的数据线中至少设置一条所述第三数据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相邻的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之间的间距。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63038.4A CN117891103A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63038.4A CN117891103A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91103A true CN117891103A (zh) | 2024-04-16 |
Family
ID=9064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63038.4A Pending CN117891103A (zh) | 2024-02-04 | 2024-02-04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91103A (zh) |
-
2024
- 2024-02-04 CN CN202410163038.4A patent/CN11789110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7475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5659708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9507230B2 (en) |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KR10114652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0840470B1 (ko) | 수직배향형의 액정표시소자 | |
CN101539701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KR100235546B1 (ko) | 트랜지스터 매트릭스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
US20100053058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40100383A (ko) | 어레이 기판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10582743B (zh) |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
JP6745732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580317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
KR20080039295A (ko) |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10045838A (ko) | 표시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패널 | |
JP2022503264A (ja) |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0196659B (zh) |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
US20140146258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WO2018212084A1 (ja) | 表示装置 | |
US2022012302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2384849A (zh) | 显示装置 | |
JP2020155059A (ja) |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 |
CN11789110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
JP2008151880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5206830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20079949A (ja) | 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