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7538A -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7538A
CN117887538A CN202410081230.9A CN202410081230A CN117887538A CN 117887538 A CN117887538 A CN 117887538A CN 202410081230 A CN202410081230 A CN 202410081230A CN 117887538 A CN117887538 A CN 117887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alcohol
fermentation
solid
sug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12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霞
沈月芹
唐征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24100812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7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7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2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fermentation
    • C12G3/021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fermentation of botanical family Poaceae, e.g. wheat, millet, sorghum, barley, rye, or cor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本发明突破传统的粮食酿酒技术,以竹子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和酶联合发酵原浆纯酿,将竹子中高含量的木质纤维素成分转化为乙醇,通过蒸馏获得高纯度竹香可食用功能竹醇,酒精度40~70%vol。本发明采用固态发酵,使得竹子的风味物质和功能成分浓缩,竹醇带有竹子清香,口感温和、甘甜爽口,具有清热消炎功效;多次循环发酵使发酵底物中酯类等风味物质不断富集,竹子成分完全降解转化,无废渣废液排放。本发明的竹醇所用原料对竹龄适应性强、无化学添加、原浆纯酿,且陈化时间短、氰化物和甲醇等有害物质极少;还可与水任意比例调配,得到的竹醇饮品口感纯正、富含竹子清香,满足不同饮酒习惯的消费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资源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酿酒主要采用粮谷或果实为原料,粮食和果实都是植物的精华,富含淀粉和糖类,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材料相比,资源珍贵,价格昂贵。此外,粮食酒的酿造过程技术含量较高,比较难控制质量,而且粮食酒偏热性易上火,陈化时间长,加水勾兑会出现分层和口感变化等。竹子是生长最快的木质化草本植物,生物质量巨大,富含纤维素、多糖、黄酮、氨基酸等营养或生物功能成分,是国宝大熊猫的主食。若能将竹子的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可食用乙醇,将大大减少酒品对粮食的消耗,而且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材料中富含粮食类原料所缺少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可丰富酒品风味、口感和功效。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林面积约670万公顷,40多属800多种;竹子以根系繁殖为主,传统竹材加工附加值不高加之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竹子下山困难、竹林疏于管理、无序扩张影响针阔叶林生态环境。
随着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等政策引导,近年木质纤维素基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研究较多。竹材是优质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材料,生长速度快、生物质量大,综纤维素含量高(70%以上),在乙醇生产上具有较大的潜力。目前竹子相关酒的制备技术是以竹子成分或粉碎替代麸糠作为粮食发酵或蒸馏时的蓬松物;或将竹叶在发酵或蒸馏过程中串香;或以竹沥作为发酵营养液等;这些方法中竹子成分添加量少,竹材中高含量的综纤维素无法实现转化降解。因此,若能将竹材中的木质纤维素直接发酵生产竹醇用于酿酒,将在酿酒领域有突破性进展,增加我国特色酒新品类,对我国酒业和竹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采用幼竹-成竹全竹龄竹材为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食用竹醇,富集竹材风味物质和功能成分,经调配,获得特色风味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本发明经多轮循环发酵蒸馏,实现了竹子全成分降解转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子粉碎,得到竹材碎料;
S2、向S1得到的竹材碎料中加糖,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得到混合底料;
S3、将发酵专用酶菌加入至S2得到的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密封,在室温下自然发酵45~90天;
S4、将发酵后的混合底料进行蒸馏,按照不同酒精度分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将S4蒸馏后的物质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循环发酵、蒸馏;循环过程中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以上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S6、将每批发酵竹醇单独贮藏陈化,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统一调配,得到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优选地,S1所述竹子为新鲜竹子,包括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和5年内的混龄竹,所述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含量≥70%。
优选地,S1所述竹子包括丛生竹和散生竹,如慈竹、方竹、绵竹、巨龙竹、麻竹或毛竹,不限于以上竹种,优选竹香味浓郁、当地资源丰富、价格低的竹种,发酵原料可为单一竹龄也可为混合竹龄,可为单一竹种也可为混合竹种。
优选地,S2所述糖为白糖、冰糖、蔗糖、砂糖或甘蔗汁,所述混合底料中糖的添加量为5~20%。
优选地,当所述糖为甘蔗汁时,需要先将甘蔗汁浓缩至糖分含量为40~60%,产生的甘蔗渣可粉碎后添加到S2所述的混合底料或S5所述的发酵底物中,添加量≤30%。
优选地,S2所述竹材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0.05~0.3;所述水为山泉水或矿泉水。
优选地,S3所述发酵专用酶菌包括洁丽香菇、云芝、扁红孔菌、尖孢镰刀菌、短小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酿酒酵母、芽孢杆菌、醋化醋杆菌、乳酸杆菌、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优选地,S5所述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以上时,还可以添加部分竹茹、竹枝条、竹叶和竹笋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可以与水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得到酒精度为1%vol以上的竹醇饮品,调配后的竹醇饮品不出现分层保持湛清,且口感稳定;所述水为山矿泉水、天然矿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以竹子为原料,突破现有的淀粉和糖类发酵技术,使用专用酶菌对竹材组织进行固态发酵制备竹醇,酒精度可达40~70%vol。通过多轮发酵蒸馏将五碳六碳高聚糖转化为乙醇,实现竹子全成分高效转化降解,制备的竹醇竹香浓郁安全可食,为我国特色酒提供一个新品类。
2、竹子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前趋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本发明的酿造技术将这些成分高效转化到竹醇中,制备的竹醇富含有机酸、生物碱、萜类、黄酮类及酚酸类生物活性成分,口感甘甜爽口,带有竹子的清香。竹子性本寒凉,中和酒的烈性和热性,不仅不上火,还具有清热消炎功效,适量饮用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症有一定预防保健作用。
3、本发明采用固态循环发酵,一批投料循环多轮发酵蒸馏常年生产,减少对生产原料季节性的依赖,发酵底物中酯类等风味物质富集,基本实现竹成分全降解转化,无废渣废液排放、低碳减排、绿色环保、清洁高效。
4、本发明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原浆酿制,定向发酵,获得的竹醇中氰化物、甲醇等有害物质含量极少,具有陈化时间短、贮存稳定性强的优点。
5、本发明的竹醇采用固态发酵,竹材内部的风味物质和功能成分高效转化,竹香浓郁。可与水任意比例调配,不分层,不影响口感,调配后的竹醇饮品口感纯正香甜,富含竹子清香,满足不同饮酒消费者的需求。
6、本发明对竹龄和竹种的适应性强,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力投入较少,投资成本少,适合竹农家家户户开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竹醇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总离子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竹醇的相对气味活度值散点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竹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总离子流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竹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多峰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刚破土至未抽条的麻竹幼竹粉碎加工成颗粒状或片状,混合均匀后,得到竹材碎料;竹材碎料的长宽均≤50mm、厚度≤2mm。
S2、将S1得到的竹材碎料加15%的白糖搅拌均匀,然后加矿泉水,竹材碎料和矿泉水的质量比为1:0.1,得到混合底料。
S3、将S2得到的混合底料加入到不锈钢灭菌发酵罐中,然后将发酵专用酶菌用温水溶解,加入到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用12μm聚乙烯(PE)薄膜封口用线绳系紧,在温度为10~45℃的条件下自然发酵75天。
所述发酵专用酶菌包括洁丽香菇Neolentinus lepideus、云芝Trametesversicolor、扁红孔菌Rhodoniaplacent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黄孢原毛平革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芽孢杆菌Bacillus sp.、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其中,洁丽香菇、云芝、扁红孔菌、黄孢原毛平革、尖孢镰刀菌、短小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添加量为1~15g/kg底物,芽孢杆菌、醋化醋杆菌、乳酸杆菌添加量为0.1~3g/kg底物,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5g/kg底物。
以上菌种来自中国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和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各真菌可以选择性攻击竹材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其进行降解并产生系列酶,对致密的竹材组织进行松弛化,增加孔隙率和内外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加酶的可及性,加速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到乙醇的直接或间接转化。
S4、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蒸馏,蒸馏过程中按照酒精浓度为40~50%vol、50~60%vol和60%vol以上三个等级进行分装,当酒精度低于40%vol时进行复蒸至40%vol以上,按上述三种酒精度等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收集S4蒸馏后的物质倒回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进行循环发酵蒸馏;当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80%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S6、每一批发酵的竹醇风味物质含量不同,第一批发酵蒸馏具有竹子自身的浓郁气味,第二批之后的发酵酯类物质开始丰富,竹子的清香和酒的醇香增加;每批得到的竹醇先进行贮藏陈化,再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进行统一调配,获得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本实施例中调配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无色、无悬浮物、无沉淀,清澈透明,酒精度为56%vol,具有竹子的清香、口感醇和甘冽、酒体丰满、回味悠长。
对得到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进行成分检测,首先对竹醇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全扫,方法如下:
1、样品提取
竹醇鲜样进行液氮研磨,涡旋混合均匀,取1mL于顶空瓶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和20μL 10μg/mL的内标溶液,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进行样本萃取。
HS-SPME萃取条件:在60℃恒温条件下,震荡5min,120μmDVB/CWR/PDMS萃取头插入样品顶空瓶,顶空萃取15min,于250℃下解析5min,然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采样前萃取头在Fiber Conditioning Station中250℃下老化5min。
注:新萃取头在萃取前在Fiber Conditioning Station中老化2h。并且采用的是SPME Arrow,其灵敏度可达传统SPME纤维头的10倍。
2、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色谱条件: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Agilent J&WScientific,Folsom,CA,USA),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不小于99.999%),恒流流速1.2mL/min,进样口温度250℃,不分流进样,溶剂延迟3.5min。程序升温:40℃保持3.5min,以10℃/min升至100℃,再以7℃/min升至180℃,最后以25℃/min升至280℃,保持5min。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质谱接口温度280℃,电子能量70eV,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定性定量离子精准扫描(GB 23200.8-2016)。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竹醇GC-MS总离子流图。本发明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中总酸占挥发物总量的35~50%,以乙酸为主;多元醇占挥发物总量的10~20%,主要是丙三醇和丁二醇等;总酯占挥发物总量的15~25%,主要有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琥珀酸二乙酯、癸酸乙酯等,以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为主。
对本发明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中挥发性物质进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odor activity value,rOAV)检测。相对气味活度值是结合化合物的感觉阈值建立的确定食品关键风味化合物的方法,用于阐明每种香气化合物对样品整体香气特征的贡献,一般来说rOAV≥1,表明该化合物对样品风味有直接的贡献。计算公式如下:
rOAVi=Ci/Ti
式中,rOAVi为化合物i的相对气味活度值,
Ci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μg/g或μg/mL),
Ti为化合物的阈值(Threshold,μg/g或μg/mL)。
图2是本实施例中竹醇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散点图。
表1中列出了竹醇中rOAV大于50的挥发性物质。
表1竹醇中rOAV大于50的挥发性物质
竹醇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采用UPLC-MS/MS检测,通过MassHunter软件处理质谱分析后的下机原始数据,方法如下:
1、竹醇处理
竹醇鲜样涡旋30s混匀,取适量液体样本,置于对应的已编号的50mL离心管中,-80℃冰箱中冷冻一夜,真空冷冻干燥。冻干后,按照浓缩30倍比例加入70%甲醇含内标提取液。涡旋15min,冰水浴超声(KQ5200E)10min。12000r/min、4℃条件下离心(5424R,Eppendorf)3min。移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22μm)过滤后,保存于进样瓶中。
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UPLC-MS/MS)
液相条件主要包括:
(1)色谱柱:AgilentSB-C181.8μm,2.1mm*100mm;
(2)流动相:A相为超纯水(加入0.1%的甲酸),B相为乙腈(加入0.1%的甲酸);
(3)洗脱梯度:0.00min B相比例为5%;9.00min内B相比例线性增加到95%,并维持在95%1min;10.00-11.10min,B相比例降为5%,并以5%平衡至14min;
(4)流速0.35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
质谱条件主要包括:
电喷雾离子源(ESI)温度550℃,离子喷雾电压(IS)5500V(正离子模式)/-4500V(负离子模式);离子源气体I(GSI),气体Ⅱ(GSI)和气帘气(CUR)分别设置为50、60和25psi,碰撞诱导电离参数设置为高。QQQ扫描使用MRM模式,并将碰撞气体(氮气)设置为中等。通过进一步的去簇电压(DP)和碰撞能(CE)优化,完成了各个MRM离子对的DP和CE。根据每个时期内洗脱的代谢物,在每个时期监测一组特定的MRM离子对。
图3是本实施例中竹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总离子流图(TIC),即每个时间点质谱图中所有离子的强度加和对时间所作的图,横坐标为代谢物检测的保留时间(Rt),纵坐标为离子检测的离子流强度。
图4是本实施例中竹醇的UPLC-MS/MS检测多峰图。具体分析结果按照物质一级分类、占比和物质总个数汇总于表2。
表2竹醇UPLC-MS/MS检测代谢物结果
物质一级分类 离子流强度 占比% 物质总个数
生物碱 78241525 29.33 98
脂类 75952366 28.46 119
有机酸 66439227 24.90 75
醌类 19278143 7.23 5
萜类 10094561 3.78 32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8442035 3.16 100
黄酮 2501976 0.94 77
酚酸类 2399792 0.90 17
木脂素和香豆素 2168308 0.81 31
维生素 1282544 0.48 8
鞣质 15805 0.01 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刚破土至未抽条的慈竹幼竹粉碎加工成颗粒状或片状,混合均匀后,得到竹材碎料;竹材碎料的长宽均≤50mm、厚度≤2mm。
S2、向S1得到的竹材碎料中加15%的冰糖搅拌均匀,然后加山泉水,竹材碎料和山泉水的质量比为1:0.3,得到混合底料。
S3、将S2得到的混合底料加入到灭菌窖池中,然后将发酵专用酶菌用温水溶解,加入到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密封,在温度为10~45℃的条件下自然发酵50天。所述发酵专用酶菌的种类和添加量与实施例1一致。
S4、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蒸馏,蒸馏过程中按照酒精浓度为40~50%vol、50~60%vol和60%vol以上三个等级进行分装,当酒精度低于40%vol时进行复蒸至40%vol以上,按上述三个酒精度等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收集S4蒸馏后的物质倒回发酵窖池中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进行循环发酵蒸馏;当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或竹茹、竹枝条、竹叶、竹笋壳,重新开始循环。
S6、每一批发酵的竹醇风味物质含量不同,第一批发酵蒸馏会有竹笋和竹子的混合味道,第二批之后的发酵酯类物质开始丰富,竹子的清香和酒的醇香增加;每批得到的竹醇先进行贮藏陈化,再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进行统一调配,获得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刚破土至未抽条的绵竹幼竹粉碎加工成颗粒状或片状,混合均匀后,得到竹材碎料;竹材碎料的长宽均≤50mm、厚度≤2mm。
S2、向S1得到的竹材碎料中加入20%的糖(用糖分含量为40~60%的甘蔗汁折算)搅拌均匀,然后加矿泉水,竹材碎料和矿泉水的质量比为1:0.05,得到混合底料。
S3、将S2得到的混合底料加入到灭菌内层镀膜带沿小口陶瓷缸中,然后将发酵专用酶菌用温水溶解,加入到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用10μm聚乙烯(PE)薄膜封口并用麻绳系紧,在温度为10~45℃的条件下自然发酵60天。所述发酵专用酶菌的种类和添加量与实施例1一致。
S4、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蒸馏,蒸馏过程中按照酒精浓度为40~50%vol、50~60%vol、60~70%vol和70%vol以上四个等级进行分装,当酒精度低于40%vol时进行复蒸至40%vol以上,按上述四个酒精度等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收集S4蒸馏后的混合底料倒回发酵陶瓷缸中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进行循环发酵蒸馏;当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本实施例中甘蔗汁浓缩过程产生的甘蔗渣粉碎后可以添加到发酵底物中进行循环发酵,添加量≤30%。
S6、每一批发酵的竹醇风味物质含量不同,第一批发酵蒸馏会有竹笋、竹子和甘蔗清香,第二批之后的发酵酯类物质开始丰富,竹香、甘蔗香和酒的醇香增加;每批得到的竹醇先进行贮藏陈化,再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进行统一调配,获得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本实施例中调配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无色、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酒精度为62.9%vol,具有竹子的清香、口感醇和甘冽、酒体丰满、回味悠长。对其进行安全检测,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安全测试结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方竹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和5年内的混龄竹,粉碎加工成颗粒状或片状,混合均匀后,得到竹材碎料,竹材碎料的长宽均≤50mm、厚度≤2mm,其中,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占70%。
S2、向S1得到的竹材碎料中加10%的蔗糖搅拌均匀,然后加矿泉水,竹材碎料和矿泉水的质量比为1:0.1,得到混合底料。
S3、将S2得到的混合底料加入到不锈钢灭菌发酵罐中,然后将发酵专用酶菌用温水溶解,加入到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密封,在温度为10~45℃的条件下自然发酵45天。所述发酵专用酶菌的种类和添加量与实施例1一致。
S4、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蒸馏,蒸馏过程中按照酒精浓度为40~50%vol、50~60%vol和60%vol以上三个等级进行分装,当酒精度低于40%vol时进行复蒸至40%vol以上,按上述三个酒精度等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收集S4蒸馏后的混合底料倒回发酵罐中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进行循环发酵蒸馏;当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65%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S6、每一批发酵的竹醇风味物质含量不同,第一批发酵蒸馏会有竹笋、竹子和甘蔗清香,第二批之后的发酵酯类物质开始丰富,竹香、甘蔗香和酒的醇香增加;每批得到的竹醇先进行贮藏陈化,再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进行统一调配,获得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毛竹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和5年内的混龄竹,粉碎加工成颗粒状或片状,混合均匀后,得到竹材碎料,竹材碎料的长宽均≤50mm、厚度≤2mm,其中,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占80%。
S2、向S1得到的竹子碎料中加入5%的砂糖搅拌均匀,然后加矿泉水,竹材碎料和矿泉水的质量比为1:0.2,得到混合底料。
S3、将S2得到的混合底料加入到灭菌内层镀膜带沿小口陶瓷缸中,然后将发酵专用酶菌用温水溶解,加入到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用12μmPE薄膜封口并用线绳系紧,在温度为10~45℃的条件下自然发酵90天。所述发酵专用酶菌的种类和添加量与实施例1一致。
S4、将发酵后的溶液进行蒸馏,蒸馏过程中按照酒精浓度为40~50%vol、50~60%vol和60%vol以上三个等级进行分装单独保存,当酒精度低于40%vol时进行复蒸至40%vol以上,按上述三个酒精度等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收集S4蒸馏后的混合底料倒回发酵陶瓷缸中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进行循环发酵蒸馏;当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S6、每一批发酵的竹醇风味物质含量不同,第一批发酵蒸馏会有竹笋、竹子和甘蔗清香,第二批之后的发酵酯类物质开始丰富,竹香、甘蔗香和酒的醇香增加;每批得到的竹醇先进行贮藏陈化,再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进行统一调配,获得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本发明的浓香型功能竹醇口感甘甜爽口,带有竹子的清香,直接饮用竹香风味更佳,且具有清热消炎的功效。还可以用水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可得到酒精度为1%vol以上的竹醇饮品,该竹醇饮品既不会出现分层,也不影响口感,调配后的竹醇饮品口感纯正香甜,富含竹子清香,可以满足不擅长饮酒的需求,又不伤身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子粉碎,得到竹材碎料;
S2、向S1得到的竹材碎料中加糖,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得到混合底料;
S3、将发酵专用酶菌加入至S2得到的混合底料中,搅拌均匀,密封,在室温下自然发酵45~90天;
S4、将发酵后的混合底料进行蒸馏,按照不同酒精度分级保存,得到第一批发酵竹醇;
S5、将S4蒸馏后的物质作为发酵底物,按照S2-S4所述方法添加糖和发酵专用酶菌,循环发酵、蒸馏;循环过程中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以上时,添加新的竹材碎料,重新开始循环;
S6、将每批发酵竹醇单独贮藏陈化,根据需求将不同酒精度等级的竹醇统一调配,得到固态发酵生物竹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竹子为新鲜竹子,包括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和5年内的混龄竹,所述刚破土至未抽条的幼竹含量≥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糖为白糖、冰糖、蔗糖、砂糖或甘蔗汁,所述混合底料中糖的添加量为5~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糖为甘蔗汁时,需要先将甘蔗汁浓缩至糖分含量为40~60%,产生的甘蔗渣可粉碎后添加到S2所述的混合底料或S5所述的发酵底物中,添加量≤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竹材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0.05~0.3,所述水为山泉水或矿泉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发酵专用酶菌包括洁丽香菇、云芝、扁红孔菌、尖孢镰刀菌、短小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酿酒酵母、芽孢杆菌、醋化醋杆菌、乳酸杆菌、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5所述发酵底物质量小于S2所述竹材碎料的50%以上时,还可以添加竹茹、竹枝条、竹叶和竹笋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6得到的固态发酵生物竹醇还可以与水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调配后不出现分层,得到酒精度1%vol以上的竹醇饮品;所述水为山泉水、天然矿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
CN202410081230.9A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Pending CN117887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1230.9A CN117887538A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1230.9A CN117887538A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7538A true CN117887538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1230.9A Pending CN117887538A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75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nilla-Hermosa et al. Utilization of coffee by-products obtained from semi-washe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value-added compounds
Roukas et al. Pomegranate peel waste: a new substrate for citric acid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niger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nder non-aseptic conditions
Fernández-González et al. Hydroly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rpene glycosides from muscat must by different yeast species
Roukas Cit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carob pod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N112812980A (zh) 一种基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菌发酵工艺
Zhang et al. Chemical and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jujube wines fermented by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ith and without pulp contact and protease treatment
Menezes et al. Use of different extracts of coffee pulp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ethanol
Nutongkaew et al. Bioconversion of oil palm trunk residues hydrolyzed by enzymes from newly isolated fungi and use for ethanol and acetic acid production under two-stage and simultaneous fermentation
CN102899219B (zh) 提高多粮浓香型白酒质量的加工方法
CN109749915B (zh) 一种多菌种协同发酵联合前体添加提高山西老陈醋川芎嗪含量的方法
Lu et al. Effect of fermentation modes on nutritional 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Huyou vinegar
CN113773975A (zh) 两株产香酵母及其在干白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
CN108142984A (zh) 一种利用茶源金花菌发酵制备烟叶余料香料的方法
Zhu et al. Combined indigenous yeast strains produced local wine from over ripen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in Xinjiang
CN109749963B (zh) 建立在菌种互作基础上的优良土著复合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及其强化山西老陈醋生产的方法
Li et al. Brewing Jujube Brandy with D aqu and Yeast by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Tsaousi et al. Low-temperature winemaking by thermally dried immobilized yeast on delignified brewer's spent grains
CN117448183A (zh)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m-20及其在樱桃番茄发酵果汁中的应用
JP2019154238A (ja) 樹木材料のリグノセルロースを原料としたアルコール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448228A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5353982B (zh) 高产酚酸分枝横梗霉及其在清香型小曲白酒中的应用
CN116286249A (zh) 改善香气的咖啡果皮酒制作方法及咖啡果皮酒
CN117887538A (zh) 一种固态发酵生物竹醇的酿造方法
CN114107105A (zh) 一种含有水果渣酶解液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Zhu et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aroma compound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usalais processing in Xinjiang,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