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5767A -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5767A
CN117885767A CN202311714396.1A CN202311714396A CN117885767A CN 117885767 A CN117885767 A CN 117885767A CN 202311714396 A CN202311714396 A CN 202311714396A CN 117885767 A CN117885767 A CN 117885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platform
state
protection
sto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4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林
孙振松
潘汇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ailwa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ailwa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ailwa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ailwa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43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5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5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站台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对站台中的站台防护设备进行控制,具体为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转台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时,才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保证乘客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站台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在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会首选动车、高铁。在乘坐列车前需要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到达,在该过程中常常出现乘客越过站台边缘过于靠近列车轨道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列车运行速度较快,停靠站时间短,在乘客较多时容易出现拥挤现象,在相互推搡之间会无意越过站台边缘,严重甚至跌入轨道。因此,列车站台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阻止乘客靠近轨道。
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74514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运站台升降式安全门,这是一种物理防护方式,在现有的铁路客运站台上设置多组升降柱,且每组升降柱之间水平平行设置多条防护带,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升降柱升降,在乘客候车时,安全门降落将乘客拦在安全线外,在乘客需要乘车时,安全门升起让乘客登车。
当然,物理防护手段也还需配合一定的控制策略。申请公布号为CN11693555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客运站台越线智能检测声光报警系统,该系统利用激光雷达、相控雷达等对列车状态进行探测识别,准确判断列车状态,具体为检测到列车进站开始布防,检测到列车停稳开始撤防,检测到列车启动开始布防,检测到列车驶离开始撤防。该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在检测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比如配合申请公布号为CN110745147A的升降式安全门的防护方式,即在检测到列车启动时便将安全门降落,该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在列车启动时可能部分乘客刚下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还在轨道附近停留,并未远离轨道附近,虽然已在站台边缘外但还在安全线内,此时若直接布防,即降落安全门,会将乘客封闭于安全门内,甚至降落安全门的过程中可能乘客正处于越过安全门过程中,会对乘客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
2)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步骤1)中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进一步地,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进站、列车车门状态、所述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以及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是否有列车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利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手段为如下任一种: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连续两帧图像之间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两帧图像中的列车分别与图像中的静态标志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雷达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防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设备,以及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上升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下降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人员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人员尽快撤离该区域。
有益效果为:该方法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使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切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在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还需进一步对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进行探测,确保列车车门关闭且站台边缘附近无人员停留时才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保证乘客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站台防护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站台防护设备,所述信息包括列车是否进站信息、列车车门状态、以及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所述站台防护设备用于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在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时,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还包括列车编组信息;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还包括列车停车信息;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对列车是否进站、列车车门状态、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以及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对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是否有列车进行检测的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
进一步地,利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手段为如下任一种: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连续两帧图像之间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两帧图像中的列车分别与图像中的静态标志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雷达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防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设备,以及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上升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下降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人员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人员尽快撤离所述人员行走区域。
有益效果为:该系统中设置有站台防护设备和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各种信息,站台防护设备具有非防护状态和防护状态,在列车进站后,且站台防护设备为非防护状态后,对列车车门状态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时,还需进一步对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进行探测,确保列车车门关闭且站台边缘附近无人员停留时才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保证乘客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实施例中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雷达,2-第二雷达,3-第三雷达,4-升降设备,5-阻隔索,6-列车,7-列车停车标,8-第四雷达,9-第六雷达,10-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在于,列车进站后,在判定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使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并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时,才使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防止人员逗留在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内而直接布防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站台的安全性。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实施例:
本发明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和站台防护设备。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列车车门状态信息、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列车是否停车、列车进站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站台防护设备,使站台防护设备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其状态是否需要改变。其中站台防护设备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防护状态和非防护状态。
站台防护设备位于站台边缘外侧的安全线上,站台防护设备和站台边缘之间的区域定义为相对较为危险的区域。站台防护设备可选择申请公布号为CN110745147A所公开的升降式安全门,具体包括若干升降设备4和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5。阻隔索5会被升降设备带动升起,上升到一定位置时阻隔索5对乘客没有阻挡作用,称此时站台防护设备的状态为非防护状态,是一种撤防状态,该状态下乘客可以越过安全线登车;阻隔索5也会被升降设备带动下降,下降到一定位置时阻隔索5对乘客起到阻挡作用,称此时站台防护设备的状态为防护状态,是一种布防状态,该状态下乘客不能越过安全线。而且,每个升降设备4中均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可为PLC(当然也可为其他控制模块,例如MCU),配合通信模块能实现各个升降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数据交互,以及升降设备4与传感器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包括升降设备4控制传感器模块何时开始工作以及升降设备4接收传感器模块所采集的数据。而且,站台防护设备也可选择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站台防护设备,此处不做限制,但需要具备布防和撤防两种状态。
本实施例中,升降设备分为主辅升降设备,将位于图1中最左侧的升降设备作为主升降设备,其余为辅助升降设备。主升降设备负责接收传感器模块发送的相关信息,在判定需要让相关的升降设备动作来达到布防或者撤防的目的时,该主升降设备将需要布防或者撤防的动作命令发送给相关的其他辅助升降设备,达到联动的效果。当然,这只是一种实施方式,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还可将所有升降设备不设置主辅关系,类似于所有升降设备均为主升降设备,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息发送给所有升降设备,所有升降设备根据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信息执行自身应执行的动作。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的信息包括列车车门状态信息、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以及列车是否停车,为了采集得到这些信息,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雷达1、若干第二雷达2以及若干第三雷达3。第一雷达1用于探测列车是否停车,可布置在位于站台地面的方箱上,该方箱靠近站台边缘设置;第二雷达2用于探测列车车门状态,是开门还是关门,可布置在升降设备上,其探测视角范围如图1中虚线所示;第三雷达3用于探测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即图1中的人员探测区域)有无人员停留,其探测视角范围如图1所示,实现全域探测。具体地,图1中,除了最右侧的升降设备外,其余升降设备上均设置一个第三雷达3,以实现站台边缘和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全域无死角探测;第二雷达2可根据列车停车时列车车门所在位置,布置在升降设备上。
同样为了采集得到上述所提的列车车门状态信息、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以及列车是否停车信息,还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雷达1、以及若干第六雷达9。第一雷达1还是用于探测列车是否停车;第六雷达9既需要探测列车车门状态,又需要探测探测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即图1中的人员探测区域)有无人员停留,以减少雷达数量。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雷达均为有源雷达。这些雷达均可选择激光雷达或者毫米波雷达,两种类型雷达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探测范围以及优缺点进行适应性选择。毫米波雷达的穿透力较强,不受浓雾、雨雪等天气影响,探测范围广,探测距离远,而激光雷达不具备穿透力,容易受浓雾、雨雪当天气影响,但精度高,稳定性强,可根据需求选择雷达类型。而且,具体的探测原理不做限制。例如对于激光雷达,可将发射的探测信号(激光束)和接收到的从目标(本实施例中为列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即回波信号)进行比较,做适当的处理便可获得目标的速度、距离等信息,从而判断列车是否稳定停车。
当然,也可采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进行轨迹跟踪,根据视觉传感器拍摄结果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上述信息进行识别。例如如图3所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传感器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摄像头10和若干第二摄像头11。第一摄像头10负责对列车进行拍摄,识别列车是否以及列车车门状态,均可布置在升降设备上;第二摄像头11负责识别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是否有人员停留,也可布置在升降设备。具体地,图3中,除了最右侧的升降设备外,其余升降设备上均设置一个第二摄像头11,以实现站台边缘和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全域无死角探测;第一摄像头10可根据列车停车时列车车门所在位置,布置在升降设备上。而且,具体的探测原理也不做限制。例如,为了识别列车是否停车,可比较连续两帧图像之间的差异,若差异极小则判定列车速度为0,即满足设定的撤防条件,否则认定列车仍未停车;或者在将图像中设置一个参照物,该参照物是一个静物,判断连续两帧图像中列车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以确定列车是否停车,亦或者直接存储在一个标准图像,该标准图像为列车挺好车时摄像头应该拍摄出的图像,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与该标准图像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差异较小认定列车停车,否则认定列车仍未停好车。利用视觉传感器探测车门状态的方式也不做限制,例如也可采用与标准图像相比较的方式,该标准图像是拍摄出的列车处于开门状态和列车处于关门状态时的图像。
另外,对于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的探测,也可选择红外传感器,具体红外传感器设置数量与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的信息还包括列车是否进站信息,在图1~图3的三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模块均还包括第四雷达8,该第四雷达8布置在距离列车停车标7所在位置最远的一个升降设备上。当然,第四雷达8也可布置在距离列车停车标7所在位置较远的一个升降设备上,也可布置在距离列车停车标7所在位置较远的多个升降设备上,也就表明有多个第四雷达8,多个雷达同时检测可提高检测精度。另外,也可采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进站信息进行识别。
而且,考虑到列车6编组不同,即包括的车厢节数不同,例如一些列车包括16节车厢(称为长编列车),一些列车包括8节车厢(称为短编列车)。本实施例中,无论长短编列车均会按照图1~3中的列车停车标7所在位置进行停车。在列车停好后会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出为长编列车时,需要对整个站台防护设备进行控制,以在需要时转换为非防护状态或者防护状态;当识别出为短编列车时,只需对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进行控制即可,其余站台防护设备不参与此轮控制,即短编列车停车后,只需要对前几个升降设备(前侧指的是图1中的左侧)进行控制,并使这几个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起或者降落,是一种分段式防护方法。该种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功耗,且使得其余站台防护设备均一直处于防护状态不改变,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具体识别列车为长编还是短编的手段为:在超过短编列车50-60米处的站台防护设备上安装有检测列车传感器,在列车停好车后,当检测列车传感器探测不到列车,那么判定列车为短编列车,若能探测到列车,那么判定列车为长编列车。针对图1~3的实施方式,检测列车传感器可复用图中的第四雷达8,第四雷达8具备检测列车是否进站和列车编组信息两种功能。当然,也可不复用第四雷达8,直接增加专门只探测列车为长编还是短编的传感器,除了雷达外也可选择视觉传感器。
整个列车安全防护系统还设置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可为声报警装置或者光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主要用于提示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区域内逗留的人员,尽快撤离该区域。该报警装置的工作机制会在介绍整个方法流程时予以介绍。
基于该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可实现本发明的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图1所实现的过程为:通过第四雷达8探测列车是否进站,探测到列车进站后,将该信息发送给主升降设备,主升降设备控制开启第一雷达1对列车6是否停车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发送给主升降设备;同时,检测列车传感器还会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在探测到列车停车后根据列车编组信息识别结果,主升降设备控制使得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转换为非防护状态,即抬升阻隔索5;进而开启第二雷达2对列车车门状态进行检测并启动第三雷达3对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是否有人员停留进行探测,当第二雷达2的检测结果为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第三雷达3的探测结果为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此时主升降设备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即下降阻隔索5;此后,关闭第一雷达1、第二雷达2、第三雷达3、第四雷达8和检测列车传感器;而且,若第三雷达3的探测结果为有人员逗留则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以提示逗留人员尽快撤离该区域。
针对图2,具体站台安全防护方法的思路为:通过第四雷达8探测列车是否进站,探测到列车进站后,启动第一雷达1对列车6是否停车进行探测,并启动检测列车传感器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在探测到列车停车后根据列车编组信息识别结果,使得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转换为非防护状态,即抬升阻隔索5;此时开启第六雷达9扫描列车门状态并进行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扫描,若列车车门由开启状态转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此时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即下降阻隔索5;此后,关闭第一雷达1、第六雷达9、第四雷达8和检测列车传感器。
针对图3,具体站台安全防护方法的思路为:通过第四雷达8探测列车是否进站,探测到列车进站后,启动第一摄像头10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识别,并启动检测列车传感器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在探测到列车停车后根据列车编组信息识别结果,使得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转换为非防护状态,即抬升阻隔索5;此时开启第二摄像头11对列车车门状态以及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是否有人进行识别,若列车车门由开启状态转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此时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即下降阻隔索5;此后,关闭第一摄像头10、第二摄像头11和第四雷达8。
上述过程中,传感器模块并非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是在达到一定时机后才工作,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
综上,本发明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会将站台防护设备设置为非防护状态,进而才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识别,识别出车门状态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并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停留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列车启动时便开始布防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实施例:
该方法的具体流程为: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关于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原理以及能够达到的效果已在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实施例中做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Claims (20)

1.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开启对列车车门状态的检测;
2)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时,控制站台防护设备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步骤1)中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进站、列车车门状态、所述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以及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对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是否有列车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手段为如下任一种: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连续两帧图像之间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两帧图像中的列车分别与图像中的静态标志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雷达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防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设备,以及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上升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下降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人员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人员尽快撤离该区域。
11.一种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站台防护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站台防护设备,所述信息包括列车是否进站信息、列车车门状态、以及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的信息;所述站台防护设备用于在列车进站后,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时,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进而在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无人员时,由非防护状态转换为防护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还包括列车编组信息;在检测到具备设定的撤防条件后还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与列车停靠位置相对应的站台防护设备由防护状态转换为非防护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列车编组信息进行识别的手段为:若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未检测到列车,则判定为短编列车,否则判定为长编列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还包括列车停车信息;所述设定的撤防条件为:检测到列车停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对列车是否进站、列车车门状态、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无人员、以及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用于对距离列车停止标位置较远处的停车区域是否有列车进行检测的有源雷达或者视觉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视觉传感器对列车是否停车进行检测的手段为如下任一种: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连续两帧图像之间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连续两帧图像,若两帧图像中的列车分别与图像中的静态标志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比较视觉传感器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的差异阈值,则判定为列车停车,否则判定为列车未停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雷达为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防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设备,以及设置在相邻升降设备之间的阻隔索,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上升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升降设备驱动所述阻隔索下降以使站台防护设备处于非防护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站台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列车车门由开门状态切换为关门状态,且站台边缘与站台防护设备之间的区域有人员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人员尽快撤离所述人员行走区域。
CN202311714396.1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7885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4396.1A CN11788576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4396.1A CN11788576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5767A true CN117885767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4396.1A Pending CN11788576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57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2354B2 (en) Anti-pinch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tform screen door and train
CN106969715B (zh) 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
CN109598187A (zh) 障碍物识别方法、障碍物识别系统及轨道车自动驾驶装置
CN109765571B (zh) 一种车辆障碍物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466562A (zh) 一种基于红外激光和微波的平交道口存在检测装置与方法
CN109493643B (zh) 基于激光扫描的桥梁防撞监测装置
EP2484576B1 (en) Train stop detection system
CN109658652B (zh) 铁路车站站台立体化防护系统
CN102328751A (zh) 一种用于辅助机场跑道巡视检查的系统
CN110007669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智能驾驶避障方法
CN108163014A (zh) 一种机车乘务员辅助瞭望预警方法及装置
KR101066562B1 (ko) 스테레오 영상을 이용한 스크린 도어 시스템
CN108829093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横向运动控制方法
CN108109304B (zh) 一种地铁站台入侵者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KR20190015868A (ko) 철도 승강장 추락사고 대응 시스템
CN117885767A (zh) 一种站台安全防护方法和系统
US20220119229A1 (en) Crane anti-collision system, method, progra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72225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 detection
EP3868631A1 (en) Obstacle sensing system and obstacle sensing method for track traveling vehicle
CN111681383A (zh) 一种铁路机车运行地面环境感知技术
WO2020154962A1 (zh) 一种目标可信度确定方法、一种目标识别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084171B (zh) 一种摇臂式站台间隙智能监控报警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399913A (zh) 一种基于灾祸信息的智能禁行系统
Zheng et al.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twork
KR101893873B1 (ko) 카메라 일체형 레이저 검지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