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3241B -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3241B
CN117883241B CN202410305834.7A CN202410305834A CN117883241B CN 117883241 B CN117883241 B CN 117883241B CN 202410305834 A CN202410305834 A CN 202410305834A CN 117883241 B CN117883241 B CN 117883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iocerebral
contact
cavity
mounting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58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83241A (zh
Inventor
许伟明
李斌
陈振兴
严衍庆
林慰信
翟衡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Changl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Changl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Changl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Fuzhou Changl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03058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3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3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83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3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通过空气流动腔与接触件相连通,接触件内设置有空腔,接触件包括挤压弹簧、挤压板、安装组件以及接触部,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相连接,挤压板与所述安装组件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安装组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患者的头部相接触,所述接触部为硅胶折叠套,所述硅胶折叠套为中空结构,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硅胶折叠套相连通。区别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减轻患者的颈椎压力,防止硬性挤压在患者头部,造成挤压过度,增加了帽体与患者头部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防护帽的透气性。

Description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脑去骨瓣减压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背景技术
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是通过切除部分颅骨,增加颅腔容积从而缓解颅内压力,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手术,主要用于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压过高所致的脑疝。去骨瓣减压术能使颅内压降低,从而起到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进行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被切除一部分,则会导致患者该处的皮肤出现塌陷的情况发生,目前是采用3D打印技术,对该部位打印合适的嵌体,支撑在塌陷的部位,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再利用医疗编织网套在患者的头部,对嵌体进行支撑,如此方式设计影响美观。
现有技术中,保护帽的重量较重,容易对患者的颈部造成压力,同时,透气性较差,容易给佩戴者造成不适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帽的重量较重,容易对患者的颈部造成压力,同时,透气性较差,容易给佩戴者造成不适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帽体的不同位置;
所述帽体包括外侧壁以及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包括内侧壁顶部以及内侧壁外沿,所述防护帽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接触件,两个以上的接触件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所述内侧壁顶部设置有一个所述接触件,所述内侧壁外沿设置有一圈的所述接触件;
所述帽体内部设置有空气流动腔,所述帽体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空气流动腔相连通,所述接触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设置在所述接触件上的通气孔与所述空气流动腔相连通;
所述接触件包括挤压弹簧、挤压板、安装组件以及接触部,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接触件的顶部,所述接触件的顶部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相连接,所述接触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安装组件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安装组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患者的头部相接触,所述接触部为硅胶折叠套,所述硅胶折叠套为中空结构,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硅胶折叠套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管以及通气筒,所述安装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安装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通气筒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通气筒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管内,所述通气筒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通气筒的底部与所述硅胶折叠套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气筒的底部设置有防滑旋转件,所述防滑旋转件通过密封垫与所述通气筒相连接,所述硅胶折叠套与所述防滑旋转件的底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密封垫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密封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气筒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通气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连通孔,两个以上的所述连通孔绕所述通气筒的中心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通气孔,两个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接触件的顶部两侧,所述挤压弹簧位于两个通气孔之间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件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挤压弹簧的顶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挤压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挤压弹簧的底部的第二限位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口设置在所述帽体的外侧壁的中央,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充气塞,所述充气塞通过螺纹与所述充气口相连接,所述颅脑去骨通孔设置在所述充气口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侧壁外沿的一圈所述接触件沿所述内侧壁外沿表面弧形等距离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气流动腔与所述帽体的内侧壁上的所有的所述接触件均相连通。
区别于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帽体,帽体的表面不再增加其他约束的结构,帽体为中空结构,在颅骨去骨瓣处设置有颅脑去骨通孔,减轻整个帽体的重量,使患者在佩戴的时候更加的舒适,减轻患者的颈椎压力;通过设置硅胶折叠套进行缓冲支撑,硅胶折叠套内部是气体,可以调节硅胶折叠套的大小,使其挤压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对患者的头部与帽体之间进行夹紧处理,而可收缩的硅胶折叠套,即使在佩戴的时候,也能根据患者头部皮肤的轻微浮动而相互受到挤压,防止硬性挤压在患者头部,造成挤压过度,产生硬膜下积液的情况;通过硅胶折叠套与患者的头部某些部位接触,一方面对帽体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增加了帽体与患者头部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防护帽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的仰视图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触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接触件的爆炸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帽体, 11、颅脑去骨通孔, 12、外侧壁, 13、内侧壁, 131、内侧壁顶部, 132、内侧壁外沿,
2、接触件, 21、空腔, 22、通气孔, 23、挤压弹簧, 24、挤压板, 25、安装组件,26、接触部, 261、第一安装部, 262、第二安装部, 27、安装管, 28、通气筒, 281、通气部,282、连通孔, 29、防滑旋转件, 30、密封垫, 31、第一限位部, 32、第二限位部,
3、充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表示:存在X,存在Y,以及同时存在X和Y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保护帽的重量较重,容易对患者的颈部造成压力,同时,透气性较差,容易给佩戴者造成不适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可以应用在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的各种应用场景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包括帽体1,帽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11,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11分别位于帽体1的不同位置;帽体1包括外侧壁12以及内侧壁13,内侧壁13包括内侧壁顶部131以及内侧壁外沿132,防护帽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接触件2,两个以上的接触件设置在内侧壁13上,内侧壁顶部131设置有一个接触件2,内侧壁外沿132设置有一圈的接触件2;帽体1内部设置有空气流动腔,帽体1上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与空气流动腔相连通,接触件2内设置有空腔21,空腔21通过设置在接触件2上的通气孔22与空气流动腔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帽体1上设置有四个颅脑去骨通孔11,四个颅脑去骨通孔11避开接触件2设置,四个颅脑去骨通孔11分别位于帽体1的前后左右,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后患者,并且帽体部分可以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改变颅脑去骨通孔11的位置和大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帽体1上可以设置有其他数量的颅脑去骨通孔11,可以适应大部分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后患者的需求即可,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同时,在患者只需要一个或两个颅脑去骨通孔11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有多个盖板,多个盖板通过卡扣结构盖在其他的颅脑去骨通孔11,保持美观。例如,在四个颅脑去骨通孔11的实施例下,可以设置有三个盖板,盖住未适用的三个颅脑去骨通孔11。
接触件2的一端安装在内侧壁13上;
接触件2包括挤压弹簧23、挤压板24、安装组件25以及接触部26,通气孔22设置在接触件2的顶部,接触件2的顶部与内侧壁13之间密封连接,挤压弹簧23的一端与空腔21的顶部相连接,挤压弹簧23的另一端与挤压板24相连接,接触件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组件25安装在安装孔内,挤压板24与安装组件25的顶部相连接,接触部26与安装组件25的底部相连接,接触部26用于与患者的头部相接触,接触部26为硅胶折叠套,硅胶折叠套为中空结构,空腔21通过安装孔与硅胶折叠套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帽体1的内部基本为空气流动腔,是空的,接触件2大部分也是空的,可以保证帽体1的重量较轻。挤压弹簧23的回复力,受力在挤压板24上,挤压板24挤压通气筒28,由于硅胶折叠套本身具有一定厚度,硅胶折叠套内部基本上为空气,使患者头部与帽体1内部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了防护帽的透气性。
本实施例中,帽体1为塑料注塑而成,采用较轻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通过空气流动腔与接触件2相连通,接触件2内设置有空腔21,接触件2包括挤压弹簧23、挤压板24、安装组件25以及接触部26,挤压弹簧23的一端与空腔21的顶部相连接,挤压弹簧23的另一端与挤压板24相连接,挤压板24与安装组件25的顶部相连接,接触部26与安装组件25的底部相连接,接触部26用于与患者的头部相接触,接触部26为硅胶折叠套,硅胶折叠套为中空结构,空腔21通过安装孔与硅胶折叠套相连通。
如此,通过设置帽体1,帽体1的表面不再增加其他约束的结构,帽体1为中空结构,在颅骨去骨瓣处设置有颅脑去骨通孔11,减轻整个帽体1的重量,使患者在佩戴的时候更加的舒适,减轻患者的颈椎压力;通过设置硅胶折叠套进行缓冲支撑,硅胶折叠套内部是气体,可以调节硅胶折叠套的大小,使其挤压在患者的头部周围,对患者的头部与帽体1之间进行夹紧处理,而可收缩的硅胶折叠套,即使在佩戴的时候,也能根据患者头部皮肤的轻微浮动而相互受到挤压,防止硬性挤压在患者头部,造成挤压过度,产生硬膜下积液的情况;通过硅胶折叠套与患者的头部某些部位接触,一方面对帽体1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增加了帽体1与患者头部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防护帽的透气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安装组件25包括安装管27以及通气筒28,安装管27安装在安装孔上,安装管27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密封连接,安装管2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通气筒28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气筒28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在安装管27内,通气筒28的顶部设置有与空腔21相连通的连通孔282,通气筒28的底部与硅胶折叠套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挤压板24为密封板,挤压板24的表面积大于安装管27的顶部的表面积,由于通气筒28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在安装管27内,通气筒28与硅胶折叠套可以被拆下,而挤压板24被挤压弹簧23挤压,从而使得挤压板24对安装管27的顶部进行密封,针对患者头部某个部位不需要接触件2时,可以卸下通气筒28与硅胶折叠套;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通气筒28与硅胶折叠套进行更换,方便使用。
如此,通过转动通气筒28,改变通气筒28的位置,可以适当改变硅胶折叠套的伸出的位置,从而调整硅胶折叠套对患者头部的挤压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通气筒28的底部设置有防滑旋转件29,防滑旋转件29通过密封垫30与通气筒28相连接,硅胶折叠套与防滑旋转件29的底部相连接。
如此,可以通过防滑旋转件29转动通气筒28,同时,通过密封垫30提高通气筒28、防滑旋转件29的密封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部261以及第二安装部262,第二安装部262位于第一安装部261的下方,第一安装部261用于安装固定安装管27,第二安装部262的截面形状与密封垫3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第二安装部26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部261的直径,第二安装部262用于安装密封垫30。
如此,通过第二安装部262的截面形状与密封垫3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第二安装部26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部261的直径,可以方便对密封垫30进行安装,同时,提高密封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通气筒28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部281,通气部281与空腔21相连通,通气部28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通孔282,两个以上的连通孔282绕通气筒28的中心设置。
如此,通过通气筒28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部281,方便空腔21内的空气,通过通气筒28进入到硅胶折叠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接触件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通气孔22,两个通气孔22分别位于接触件2的顶部两侧,挤压弹簧23位于两个通气孔22之间的位置。
如此,通过两个通气孔22分别位于接触件2的顶部两侧,方便连通空气流动腔与空腔21,避免一个通气孔22失效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接触件2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挤压弹簧23的顶部的第一限位部31,挤压板2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挤压弹簧23的底部的第二限位部32。
如此,通过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对挤压弹簧23的两端进行限位,提高挤压弹簧23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充气口设置在帽体1的外侧壁12的中央,充气口上设置有充气塞3,充气塞3通过螺纹与充气口相连接,颅脑去骨通孔11设置在充气口的一侧。如图1所示。
如此,方便充气口对空气流动腔、空腔21、硅胶折叠套进行充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内侧壁外沿132的一圈接触件2沿内侧壁外沿132表面弧形等距离设置。
如此,通过一圈接触件2沿内侧壁外沿132表面弧形等距离设置,方便对患者头部进行环形固定,再通过内侧壁顶部131的接触件2向下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空气流动腔与帽体1的内侧壁13上的所有的接触件2均相连通。
如此,可以保持空气流动腔与每一个接触件2的硅胶折叠套的空气压力平衡,能够统一操作硅胶折叠套,通过硅胶折叠套与患者的头部某些部位接触,一方面对帽体1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增加了帽体1与患者头部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防护帽的透气性。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的3D打印的嵌体置于对应的颅脑去骨通孔11内,帽体1佩戴在患者的头部,使接触件2的硅胶折叠套分别置于患者的头部周围,打开充气塞3,向空气流动腔内通气,气体通过接触件2上的通气孔22通入接触件2的空腔21内,然后再充入硅胶折叠套内,使硅胶折叠套与患者的头部皮肤相接触,然后固定住帽体1的位置,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防护;
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对硅胶折叠套进行调节,根据患者头部的受伤情况,转动防滑旋转件29,使安装管27与通气筒28之间相对转动,防滑旋转件29带动通气筒28靠近或者远离接触件2,安装的时候,通过螺纹连接安装管27与通气筒28,通气筒28支撑在挤压密封板的底部表面,可通过通气筒28上的连通孔282向硅胶折叠套内充气。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两个以上的颅脑去骨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帽体的不同位置;
所述帽体包括外侧壁以及内侧壁,所述内侧壁包括内侧壁顶部以及内侧壁外沿,所述防护帽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接触件,两个以上的接触件设置在所述内侧壁上,所述内侧壁顶部设置有一个所述接触件,所述内侧壁外沿设置有一圈的所述接触件;
所述帽体内部设置有空气流动腔,所述帽体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所述空气流动腔相连通,所述接触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通过设置在所述接触件上的通气孔与所述空气流动腔相连通;
所述接触件包括挤压弹簧、挤压板、安装组件以及接触部,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接触件的顶部,所述接触件的顶部与所述内侧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相连接,所述接触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安装组件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安装组件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患者的头部相接触,所述接触部为硅胶折叠套,所述硅胶折叠套为中空结构,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硅胶折叠套相连通;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管以及通气筒,所述安装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安装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通气筒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通气筒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管内,所述通气筒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通气筒的底部与所述硅胶折叠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的底部设置有防滑旋转件,所述防滑旋转件通过密封垫与所述通气筒相连接,所述硅胶折叠套与所述防滑旋转件的底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密封垫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的顶部设置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通气部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连通孔,两个以上的所述连通孔绕所述通气筒的中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通气孔,两个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接触件的顶部两侧,所述挤压弹簧位于两个通气孔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挤压弹簧的顶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挤压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挤压弹簧的底部的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设置在所述帽体的外侧壁的中央,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充气塞,所述充气塞通过螺纹与所述充气口相连接,所述颅脑去骨通孔设置在所述充气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外沿的一圈的所述接触件沿所述内侧壁外沿表面弧形等距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动腔与所述帽体的内侧壁上的所有的所述接触件均相连通。
CN202410305834.7A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Active CN117883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5834.7A CN117883241B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5834.7A CN117883241B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3241A CN117883241A (zh) 2024-04-16
CN117883241B true CN117883241B (zh) 2024-05-17

Family

ID=9064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5834.7A Active CN117883241B (zh) 2024-03-18 2024-03-18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324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8966A (zh) * 2014-07-03 2014-10-01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压力可控脑保护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4379498U (zh) * 2014-12-29 2015-06-10 徐佩丽 颅骨缺损保护帽
EP3462955A1 (en) * 2016-05-26 2019-04-10 Airnoggin, Inc. Inflatable safety helmet
CN210433611U (zh) * 2019-05-17 2020-05-01 谭慧 一种一次性去骨瓣术后保护帽
CN210494392U (zh) * 2019-06-13 2020-05-12 朱孝增 一种颅骨缺损保护帽
CN210644265U (zh) * 2019-05-20 2020-06-02 哈尔滨医科大学 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
CN215192948U (zh) * 2021-01-11 2021-12-17 马雨 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去骨保护帽
CN220424076U (zh) * 2023-07-20 2024-02-02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颅骨减压窗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8966A (zh) * 2014-07-03 2014-10-01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压力可控脑保护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4379498U (zh) * 2014-12-29 2015-06-10 徐佩丽 颅骨缺损保护帽
EP3462955A1 (en) * 2016-05-26 2019-04-10 Airnoggin, Inc. Inflatable safety helmet
CN210433611U (zh) * 2019-05-17 2020-05-01 谭慧 一种一次性去骨瓣术后保护帽
CN210644265U (zh) * 2019-05-20 2020-06-02 哈尔滨医科大学 颅脑损伤术后固定帽
CN210494392U (zh) * 2019-06-13 2020-05-12 朱孝增 一种颅骨缺损保护帽
CN215192948U (zh) * 2021-01-11 2021-12-17 马雨 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去骨保护帽
CN220424076U (zh) * 2023-07-20 2024-02-02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颅骨减压窗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3241A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7985B2 (ja) 呼吸マスク用マスクパッド装置、呼吸マスク、ならびに該マスクパッド装置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US6226801B1 (en) Football helmet having a removable inflatable liner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834138B (zh) 具有肋状接触表面的呼吸面罩
CN210960532U (zh) 一种面框
EP2147769B1 (en) Cush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a cushion for a respiratory mask
EP2170445B1 (en) Medico-surgical tube assemblies
JP2017514634A (ja) カスタマイズ可能な呼吸マスク
CN105188819A (zh) 鼻下密封衬垫和采用该衬垫的患者接口装置
WO2013084109A1 (en) Cushion assembly having compression dampening portion
CN117883241B (zh) 一种颅脑去骨瓣减压术后防治硬膜下积液的防护帽
CN104066473A (zh) 具有用于为用户提供低摩擦和改善的舒适度的工程化表面的患者界面装置
US11185447B2 (en) Medical headgear
BRPI0419236A (pt) pneu
CN103930150A (zh) 具有鼻梁调整功能的患者界面装置
CN103476447A (zh) 包括用于可变形部件的减压件的患者界面装置
CN213310870U (zh) 一种医用护目镜
CN209332470U (zh) 一种耳部矫形器
USD453310S1 (en) Tire tread
TW202015634A (zh) 可填充軟性介質的耳護產品
CN214157618U (zh) 一种医用胸腰椎气囊护具
BR112018000230B1 (pt)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 anel de vedação, anel de vedação para um dispositivo acústico, dispositivo de proteção auditiva e conjunto de auscultadores de áudio
WO2020113376A1 (zh) 耳机套和包括该耳机套的耳机组件
CN210301323U (zh) 一种用于颅骨缺损后的脑保护帽
ITMI20122224A1 (it) Protezione cranica universale
CN111297563A (zh) 一种颅骨缺损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