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2725A -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2725A
CN117882725A CN202311672953.8A CN202311672953A CN117882725A CN 117882725 A CN117882725 A CN 117882725A CN 202311672953 A CN202311672953 A CN 202311672953A CN 117882725 A CN117882725 A CN 117882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fermentation
fatty acid
acid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29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琴
沈冲
宋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GEMKING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GEMKING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GEMKING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GEMKING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29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27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2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采用假单胞菌属微生物以葡萄糖和植物油脂为复合碳源进行发酵,发酵液经过浓缩、水解和液固分离得到富含中链羟基脂肪酸溶液。然后利用该溶液的广谱性杀虫作用,起到植物保护的作用。采用复合碳源(水溶性葡萄糖和脂溶性油脂)可缩短中链羟基脂肪酸的发酵时间和提高油脂利用率,而且简化分离步骤,高效降低了发酵和分离成本。施用羟基脂肪酸减少了菜青虫、水稻二化螟、飞虱、蓟马和豆荚冥,并增加了植物活力和产量。中链羟基脂肪酸的杀虫活性与化学处理相当,优于美国混合脂肪酸类生物农药M‑PEDE。用中链羟基脂肪酸喷施还可以起促吸收与提高作物产量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相关领域,涉及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虽然化学农药是植物保护的主力军,但其大部分对环境和健康有害。例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因其严重的毒性在2010年前后分别在欧洲和美国被禁用。农业生产中屡见不鲜因农药毒性导致健康和生态破坏,残留在食品中的农药影响使用者的健康,而肥沃的农田也遭到不可逆转的毒害。因此,希望采用无毒的生物制品作为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提高作物的食用健康特性和降低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以植物油脂为原料可生产得到碳链长度16-20的游离混合长链脂肪酸。该脂肪酸的钾盐在美国已被登记作为杀虫剂(商品名为M-PEDE),适用于控制包括蚜虫(Aphididae)、毛毛虫(Lepidoptera)、花边虫(Tingidae)、蜘蛛螨(Tetranychidae)和白粉虱(Aleyrodoidea)等。其优势是触杀型,杀虫速度快,且无农药残留问题,可当天采收。但是,该产品存在杀虫效率低和价格高的致命缺陷。M-PEDE产品含49%的脂肪酸钾,使用时需要稀释40-100倍,杀虫作用浓度高达4.9-12g/L。另外,该产品由于是碳链长度18-22的长链脂肪酸组成,水溶性差,需要通过复杂的制剂工艺使其在水中形成稳定状态,可能因此而造成其价格高(每加仑$153.00,折合每公斤人民币286元)。另一产品是Safer杀虫皂,同样使用浓度和价格都很高。如此高的使用量及价格只能在高端的家庭农场使用,不适合我国国情,更不适合于大宗产品如水稻、玉米和小麦等农业生产活动。
众所周知,微生物代谢产品是一类以微生物工业发酵制备得到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促植物生长,还可防治病虫害。微生物工业发酵可持续地、低成本和大批量地生产微生物代谢产品,利用此代谢产品作为生物杀虫剂,可显著提高农业植物保护效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品防治植物害虫,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链羟基脂肪酸是南非切叶蚁的腺体分泌物,据猜测以3-羟基癸酸为主的中链羟基癸酸可保障切叶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5-7米蚁窝从事农业活动,即种植唯一农产品--白环姑,供给蚁后和幼蚁食用。同时,蜂王浆也含有中链羟基脂肪酸(如羟基癸烯酸、10-羟基癸酸和3-羟基癸酸),据研究可消除炎症和增加抵抗力,有益于人体健康。由于具其特征性的碳链长度C8-C14和活泼羟基基团,中链羟基脂肪酸与生物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要远强于长链脂肪酸对昆虫表面的作用。
中链羟基脂肪酸属于微生物代谢物,可通过工业发酵进行大量制备。科学家已尝试通过基因重组法制备中链羟基脂肪酸,但产量偏低或分离方法过于复杂,例如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等人采用重组大肠杆菌培养120-600mg/L的3-羟基癸酸(中国发明专利,CN137911),而采用工程菌株PAO1(ΔrhlBC)进行发酵培养虽然可产生13g/L的3-羟基癸酸,但因采用植物油脂作为的碳源,导致其分离提取步骤极其复杂(中国发明专利,CN108587989)。
目前,尚未见含中链羟基脂肪酸作为杀虫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中链羟基脂肪酸的生物杀虫剂、其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杀虫剂,所述生物杀虫剂包括中链羟基脂肪酸,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是指碳链长度8-14的羟基脂肪酸。
进一步地,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是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3-羟基棕榈酸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包含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和3-羟基棕榈酸,其中,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3-羟基棕榈酸的质量比为:2~7:10~20:6~8:2~5。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杀虫剂的剂型为水溶液,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20%-40%。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考虑到以植物油脂为碳源的中链羟基脂肪酸发酵成本较高,且其产率比较低和产品分离难度大,这是中链羟基脂肪酸还未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豆油价格逐年上升,最近价格最高可达1-1.3万元/吨。菌体生长阶段可用葡萄糖代替油脂,且以植物油为碳源时,发酵液中会存在残留大量油脂以及产生的脂肪酸,增加了后续分离提纯难度。因此本发明将亲水碳源与疏水碳源进行复合,作为发酵底物,以提高发酵效率和减少杂质生成。
具体地,将假单胞菌菌种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至发酵12小时后流加亲水性碳源和疏水性碳源,使亲水性碳源浓度维持在0.5-2g/L和疏水性碳源浓度维持在3-6g/L,至发酵结束前至少5小时停止流加豆油;发酵结束后收集发酵液分离提纯获得所述生物杀虫剂。
进一步地,初始发酵培养基组成如下:疏水性碳源,10g/L;葡萄糖,40g/L;KNO3,8g/L;NaCl,1.5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4g/L;Na2HPO4·12H2O,4g/L;MgSO4,0.3g/L;FeCl3,80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其中,疏水性碳源不局限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米糠油皆可代替大豆油。亲水性碳源为葡萄糖等。
进一步地,分离提纯具体为:
在发酵液中加酸调节pH至3-4沉淀,得到沉降絮体;
在沉降物絮体中加碱水解,再经固液分离,收集液体得到所述生物杀虫剂。
进一步地,碱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固液分离方法包括抽滤、板框分离和膜分离。
本发明方法采用亲水性碳源-葡萄糖作为辅助碳源和疏水性碳源-植物油脂为主碳源进行发酵,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显著减少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在复合碳源存在下,假单胞菌(如恶臭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快速增殖,待菌体在发酵12小时后达到生长平衡,则降低葡萄糖流加量和增加植物油脂加量,使葡萄糖浓度维持在0.5-2g/L,维持菌体的基础代谢,而植物油脂流加则使其浓度稳定在3-6g/L,至发酵停止前5小时停止流加植物油脂。整个发酵阶段的碳源组成控制可加速菌体的初期生长和中后期的产量表达,可显著提高油脂转化率和中链羟基脂肪酸的表达水平,极大地降低发酵终止液中的杂质含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发酵成本。由于发酵液中中链羟基脂肪酸容易聚合形成二聚体或三聚体,因此发酵液需经过水解和分离步骤得到富含自由中链羟基脂肪酸的产品。其中,发酵液经酸化沉降能去除葡萄糖及其它水溶性杂质,而得到的沉降物富含中链羟基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油脂以及菌体,该沉降物经碱水解处理(90-120℃半小时)及后续的固液分离后,可得到中链羟基脂肪酸混合溶液,而菌体和少量的长链脂肪酸则成为固渣被去除。中链羟基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则采用甲酯化后气相色谱法分析。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生物杀虫剂的用途,用于防治青虫、菜青虫、水稻二化螟、飞虱、蓟马和豆荚冥等虫害。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杀虫剂中含中链羟基脂肪酸的浓度为300mg/L~5000mg/L。
在开发该产品的应用研究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中链羟基脂肪酸可以快速且高效杀灭各发育阶段的青虫(包括螟虫等),尤其是幼虫以及蛾子等。目前,尚未见含中链羟基脂肪酸作为杀虫剂的报道。该产品的开发应用对农业绿色生产和实现农药化肥“双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通过多个实施试验在浙江省露天或大棚的有机农场内进行,其中蔬菜和水稻作为试验作物,每亩按照下表2所列出的用量施用,使用杀虫剂组合物喷雾处理植株1-2次。每个试验设置4个重复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约为15-300m2,采用定点定株调查方法,每个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5株,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分钟和3天调查虫口存活数。
田间防效试验,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杀虫率(%)=(处理前虫口数量或密度-给药组虫口数量或密度)/处理前虫口数量或密度×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然界中,中链羟基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产物或昆虫分泌物(如蜜蜂分泌的蜂王浆中含有羟基癸烯酸和南非切叶蚁的腺体分泌物),对环境也十分友好。中链羟基脂肪酸也是化妆品/洗发香波中经常使用的皮肤调理剂、无毒、残留少,对人体的安全性极高,且尤其适合于无人机操作,保护作物免于虫害的同时避免破坏环境。其推广与应用将对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实现其产业化批量生产,用于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链羟基脂肪酸可以快速且高效杀灭各发育阶段的青虫(包括螟虫等),尤其是卵、幼虫以及蛾子等。另外,中链羟基脂肪酸具有腐殖酸、γ-氨基丁酸和褐藻寡糖类似的促植物生长的功效。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作为杀虫剂的中链羟基脂肪酸。本发明发现中链羟基脂肪酸对多种昆虫具有优异的杀虫作用,尤其是针对大田作物常见的害虫(包括稻飞虱、水稻卷叶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等,杀虫率高达90%以上。此外,本发明杀虫剂主成分来源于微生物发酵产品,属于绿色环保植物源农药的范畴,易降解,绿色环保,对人畜、环境安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可以作为一种具有作用快速、杀虫效果优、高经济效益和有效成分多元化的新型生物农药进行开发。
附图说明
图1是中链羟基脂肪酸产品喷施菜青虫的作用效果图;
图2是中链羟基脂肪酸对桃蚜的作用效果图,左:喷前、喷后照片,右:喷前、喷后二周桃蚜虫数量对比图;
图3是中链羟基脂肪酸对芦笋蓟马的作用效果图,左:蓟马虫口高密度导致芦笋形状怪异;右:喷施10天后,蓟马虫口减退显著,且芦笋形状正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者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生物杀虫剂的制备
以豆油和葡萄糖为复合碳源的发酵:所用发酵菌种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 ATCC No.15692)。首先将菌种接种于60ml的种子培养基,温度为38℃,摇床转速200rpm,培养12h得到摇瓶菌种。种子培养基组成如下:葡萄糖,40g/L;KNO3,8g/L;NaCl,1.5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5g/L;MgSO4,0.3g/L,FeCl3,8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将摇瓶菌种接种到5L发酵罐(含4.0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2%(v/v),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5-37℃,通气量为1.0vvm,搅拌转速300rpm,发酵周期3.5天,中间监测发酵培养基葡萄糖和豆油浓度。初始发酵培养基组成如下:大豆油,10g/L;葡萄糖,40g/L;KNO3,8g/L;NaCl,1.5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4g/L;Na2HPO4·12H2O,4g/L;MgSO4,0.3g/L;FeCl3,80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至发酵12小时后流加葡萄糖和豆油,使葡萄糖浓度维持在0.5g/L和豆油浓度维持在3g/L,至发酵结束前5小时停止流加豆油。发酵结束后,得到含中链羟基脂肪酸30g/L的发酵液约4.5L。分离:在上述发酵液中加入浓盐酸,调pH至3-4,搅拌均匀,并静置过夜后,弃去上清液,得到约1L的沉降物絮体。在该浓缩絮体中加入质量比10%的氢氧化钾,并置于不锈钢罐内90℃下搅拌加热水解半小时。水解结束后浑浊溶液经过布氏漏斗抽滤,得到体积为0.3L的中链羟基脂肪酸混合溶液。
中链羟基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分析采用甲酯化后气相色谱分析。以上制备过程得到的中链羟基脂肪酸溶液组成见表1中的1#批次产品。
可采用大豆油为发酵中唯一碳源(全程不加葡萄糖)重复上述培养,3.5天终止发酵,发酵液经酸化浓缩、120℃碱水解半小时和抽滤得到的产品如表1中的2#批次产品。
实施例2:生物杀虫剂的制备
发酵:所用发酵菌种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ATCC 17485。首先将菌种接种于60ml的种子培养基,温度为38℃,摇床转速200rpm,培养12h得到摇瓶菌种。种子培养基组成如下:葡萄糖,40g/L;NaNO3,4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3g/L;MgSO4,0.3g/L,FeCl3,8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将摇瓶菌种接种到5L发酵罐(含4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2%(v/v),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5-37℃,通气量为1.0vvm,搅拌转速300rpm,发酵周期4天,中间监测发酵培养基葡萄糖和豆油浓度。初始发酵培养基组成如下:大豆油,10g/L;葡萄糖,40g/L;KNO3,8g/L;NaCl,1.5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4g/L;Na2HPO4·12H2O,4g/L;MgSO4,0.3g/L;FeCl3,80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至发酵12小时后流加葡萄糖和豆油,使葡萄糖浓度维持在2g/L和豆油浓度维持在6g/L,至发酵结束前5小时停止流加豆油。发酵结束后,得到含中链羟基脂肪酸20g/L的发酵液约4.4L。分离:在上述发酵液中加入浓盐酸,调pH至3-4,搅拌均匀,并静置过夜后,弃去上清液,得到约1L的沉降物絮体。在该浓缩絮体中加入质量比10%的氢氧化钠,并置于不锈钢罐内120℃搅拌加热水解半小时。水解结束后浑浊溶液经过微型板框压滤,得到体积为0.3L的中链羟基脂肪酸混合溶液。
中链羟基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分析同样采用甲酯化后气相色谱分析,见表1的3#批次产品。
采用葡萄糖为唯一碳源代替复合碳源,重复上述发酵,所得到的产品几乎不含中链羟基脂肪酸,详见表1的第4#批次产品.
表1不同发酵条件所得到的产品组成。
实施例3:中链羟基脂肪酸用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
2023年8月中旬,选取浙江杭州富阳某农业基地的抽穗前期稻田4亩,该稻田发现稻纵卷叶螟。每亩为一个实验平行,合计4个平行组。分别采用表1中1-3#产品用水稀释后用于控制水稻稻纵卷叶螟。对照组为美国生物农药M-PEDE。每亩喷洒15L左右,实验期间仅喷洒一次,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喷洒,确保喷洒后12h内不下雨,喷施后24小时统计各区块的虫口密度,数据如下表2。待68天后,水稻成熟,统计每组水稻的稻穗密度,同时随机摘取30支稻穗,每支稻穗脱粒下来并称谷粒总重。水稻亩产=667*平均每平方米的谷穗数*平均稻穗的谷粒总重。
表2中链羟基脂肪酸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情况及产量。
从上表中看出,20%以上中链羟基脂肪酸产品在不加其它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杀虫率90%。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略提升杀虫率,但效果不显著。而且,上表中看出1#和3#产品的杀虫率差不多,但亩产量有提高。我们在其它作物也有类似发现,这与腐殖酸、褐藻寡糖等有机物的促植物营养吸收效果类似。
实施例4:混合中链羟基脂肪酸用于青菜抗虫试验
2023年6月底,浙江杭州郊区某有机农场的大棚青菜基地由于未曾喷施过农药,造成虫子肆虐,青菜只剩主茎,几乎无叶可见。用水按500的稀释比例表1中1-3#中链羟基脂肪酸产品,随后分别用于喷施菜地的不同区块,以M-PEDE为对照组,每块区块为10平方,每组设置3个平行区块,仔细喷洒青菜的叶和茎,5分钟后立即观察各组喷施药剂后的虫状态,3天后再次统计虫口密度,根据虫口密度计算杀虫率。结果如图1和表4所示。可见,混合羟基脂肪酸对青虫的防治效果远好于同样稀释500倍的M-PEDE。
表3生物杀虫剂控制青虫的情况。
实施例5:生物杀虫剂用于水稻抗稻飞虱试验
2023年9月底,杭州郊区的水稻田出现飞虱害虫。选取大小均匀的水稻田三块,每组100平方,分为三组。采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分别喷洒稀释500倍的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链羟基脂肪酸、M-PEDE和化学农药三氟苯嘧啶。3天后用木棍扰动,定性观察稻飞虱的情况。
表4中链羟基脂肪酸控制稻飞虱的情况及产量。
可见,混合羟基脂肪酸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远好于同样稀释500倍的M-PEDE。
实施例6:生物杀虫剂用于杀桃蚜虫的试验
2023年6月15日,在杭州富阳某有机农场的一棵大桃树的叶片正面与反面,布满了很多蚜虫及其褐色分泌物,使整棵桃树看起来暗沉且污浊,定点调查蚜虫的数量。采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叶面,其中桃树四分之三区域喷施稀释800倍的中链羟基脂肪酸(表1中1#),其余四分之一则喷施清水作为对照。喷施过的桃树,蚜虫几乎不动,叶面也变得明亮干净。两周后,在喷施桃树处未见明显蚜虫,而未喷施处依然布满蚜虫,且影响了该处桃子果实的外观形象。定点调查每片叶子的蚜虫数量,经过计算,发现桃树蚜虫数量下降97.5%,具有显著的杀灭蚜虫效果(图2)。
实施例7:中链羟基脂肪酸用于芦笋蓟马的控制试验
2023年6月在杭州富阳某芦笋基地,未曾喷施农药,导致大棚内蓟马比较多,虫口密度达989/平米,芦笋也因此变粗糙且形状怪异(如图左发生弯曲),口感差。使用电动农用喷雾机分别进行叶面与根底部两次喷施稀释500倍的实施列1中1#中链羟基脂肪酸水溶液后,立即发现蓟马变少,残留在芦笋枝叶上的蓟马一旦抖落下来,也不会爬行。12小时后,检查虫口密度,发现已下降了90%。一周后发现新长出来的芦笋已经恢复正常的形状(如图3右,呈直的毛笔状)。而对照M-PEDE需要在稀释100倍有效,稀释倍数超过100倍均无明显效果。
实施例8:中链羟基脂肪酸溶液对多植物虫害的控制效果
2023年5-9月期间,于杭州与湖州两地的有机蔬菜农场,采用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中链羟基脂肪酸溶液(3#)针对多种作物和不同虫害,进行了田间试验。所用浓度均为600ppm(稀释400倍),采用15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叶面,次日上午检查杀虫效果。
表5中链羟基脂肪酸对多植物虫害的作用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把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杀虫剂包括中链羟基脂肪酸,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是指碳链长度8-14的羟基脂肪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是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3-羟基棕榈酸组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包含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和3-羟基棕榈酸,3-羟基辛酸、3-羟基癸酸、3-羟基月桂酸、3-羟基棕榈酸的质量比为:2~7:10~20:6~8: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链羟基脂肪酸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20%-40%。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将假单胞菌菌种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至发酵12小时后流加亲水性碳源和疏水性碳源,使亲水性碳源浓度维持在0.5-2g/L和疏水性碳源浓度维持在3-6g/L,至发酵结束前至少5小时停止流加豆油;发酵结束后收集发酵液分离提纯获得所述生物杀虫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发酵培养基组成如下:疏水性碳源,10g/L;亲水性碳源,40g/L;KNO3,8g/L;NaCl,1.5g/L;KCl,1.5g/L;CaCl2·2H2O,0.2g/L;KH2PO4,4g/L;Na2HPO4·12H2O,4g/L;MgSO4,0.3g/L;FeCl3,80mg/L,ZnSO4,0.75mg/L;CuSO4,0.35mg/L;MnSO4,0.35m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提纯具体为:在发酵液中加酸调节pH至3-4沉淀,得到沉降物絮体;在沉降物絮体中加碱水解,再固液分离,收集液体得到所述生物杀虫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解条件为90-120℃半小时,固液分离方法包括抽滤、板框分离、膜分离。
9.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杀虫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青虫、菜青虫、水稻二化螟、飞虱、蓟马和豆荚冥虫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杀虫剂中含中链羟基脂肪酸的浓度为300mg/L~5000mg/L。
CN202311672953.8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Pending CN117882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953.8A CN1178827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953.8A CN1178827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2725A true CN117882725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2953.8A Pending CN117882725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27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7123B2 (en) Agricultural uses of HYTd
Baumberger A nutritional study of insec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icroörganisms and their substrata
CN103483020A (zh) 一种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01270012B (zh) 新型微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EP1729575B1 (fr) Utilisation des ulvanes comme eliciteurs des mecanismes d'absorption de l'azote et de la synthese proteique.
KR20190065916A (ko) 동충하초 재배용 배지조성물 및 동충하초의 재배방법
CN101560481B (zh) 有机甜樱桃的种植方法及所用菌液的配制
CN1449654A (zh) 水稻与鸭共栖作的方法
WO2022004741A1 (ja) 植物栽培方法及び植物活力剤
CN108575456A (zh)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59776C (zh) 农作物种子浸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250B (zh) 一种甘薯病虫害生物防治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H10218707A (ja) 土壌・植物散布液組成物
CN117882725A (zh) 一种生物杀虫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JPH11255572A (ja) 微生物応用資材
CN112544383B (zh) 一种半夏与大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
CN108184906A (zh) 一种果蝇诱杀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46899A (zh) 一种绿色高效水稻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2066901A (ja) サトイモ科植物の栽培方法及びサトイモ科植物の栽培用の植物活力剤
CN106431669A (zh) 富硒花生的栽培方法
JP2022024682A (ja) キャッサバの栽培方法及びキャッサバの栽培用の植物活力剤
CN102219602B (zh) 一种生防与植物活力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301B (zh) 一种促进生长及提高抗病性能的小球藻生物肥料
KR100373319B1 (ko) 병해(病害) 방제효과를 가지는 비료용 포도 잔여 발효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WO2022024850A1 (ja) 綿花の栽培方法及び綿花の栽培用の植物活力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