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1161B -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71161B CN117871161B CN202410285167.0A CN202410285167A CN117871161B CN 117871161 B CN117871161 B CN 117871161B CN 202410285167 A CN202410285167 A CN 202410285167A CN 117871161 B CN117871161 B CN 1178711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ealing
- bottom cover
- sampling
- penet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11 indu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52 auxiliary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G01N1/08—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involving an extracting tool, e.g. core bi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2001/1006—Dispersed solids
- G01N2001/1012—Suspensions
- G01N2001/1025—Liquid suspensions; Slurries; Mud; Slud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公开了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壳、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一端的顶盖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远离顶盖一端的底盖,所述底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腔,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与贯穿腔连通的存储腔,所述贯穿腔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隔板,所述底盖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贯穿腔之间通过贯穿开设的至少两个料孔,两个所述料孔的中心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本发明采用下压式的取样结构来实现自动取样的功能,只需要在使用时调节隔板的位置就能够实现对内部的封闭和与外界的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通常是石油开发、炼制、加工、运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若是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而为了处理含油污泥的污染,通常会采用诱导剂来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常规方法是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开挖和粉碎,然后将诱导剂、辅剂、膨松剂等投加在土壤表面并进行混匀和翻耕,最后通过人工洒水的方式对土壤进行定期保湿保养,而为了保证土壤修复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保证修复后的土壤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是采用多点方式进行取样,采集方法应符合HJ/T20的规定。
而针对取样设备来说,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取样器对含油污泥进行取样,取样设备的结构形态多为铲斗式的结构,这种取样工具结构较大,其取样过程中无法保证样品的密封性,即通过铲斗式的取样器进行取样时无法做到对内部样品的封闭保护,并且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污泥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存储设备对取样得到的样品进行临时存储,并将样品运输至检测处进行检测,因此采用铲斗式的取样器还需要在完成取样后,将取样的样品转移到专门的存储设备中进行暂存,其导致中间多了一个转移的步骤,耽误了取样的整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壳、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一端的顶盖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远离顶盖一端的底盖。
具体的,所述底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腔,所述贯穿腔延伸并贯穿底盖的两端,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可拆卸地固定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部开设有存储腔,所述底盖可拆卸地固定于密封套远离连接壳的一端,所述密封套的长度大于连接壳的长度;
所述贯穿腔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隔板,所述底盖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贯穿腔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料孔,所述料孔贯穿并连通贯穿腔与缓冲腔,两个所述料孔的中心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
污泥由贯穿腔下方的入口进入贯穿腔内,驱使隔板上移,当所述隔板移动至两个料孔之间时,所述隔板的上端面抵住密封套,同时污泥由所述贯穿腔下方进入下方所述料孔,然后进入缓冲腔中,最后经过上方料孔进入密封套内的存储腔中;当所述隔板移动至两个所述料孔的下方时,所述贯穿腔下方的入口封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套包括有若干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板,所述侧板远离挡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侧板紧贴以形成由挡板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两个紧贴的所述侧板的连接槽接触,两个接触的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填充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壳的底部设置有与挡板数量一致的侧柱,所述侧柱呈圆形均匀分布在连接壳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内腔的内壁、侧柱的侧壁以及贯穿腔的内壁开设有供柱状结构直线移动的密封腔,所述侧柱的密封腔朝向连接壳的中心位置,所述侧板以及密封条设置于密封腔的内部并紧贴于密封腔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的外侧设置有与密封腔数量一致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贴合密封腔的内壁,所述底盖的下端位于贯穿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框,所述挡板靠近底盖的端部一侧开设有贯穿的进料口,当所述柱状结构下压至两个所述料孔之间时,所述进料口与上方所述料孔连通,当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挤压至限位框的表面时,所述贯穿腔封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远离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当所述刻度条与连接壳远离底盖的一端端面重合于同一平面时,所述进料口与上方所述料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盖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探头插入存储腔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腔朝向连接壳的一端贯穿至底盖的外侧,所述缓冲腔朝向连接壳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塞。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前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底盖朝向取样点并下压,并根据取样的量来确定底盖浸没至污泥中的高度;
静置后将所述装置取出并对所述装置的外立面进行清理以完成取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组装,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侧板紧贴以形成由挡板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
将柱状结构的棱边推入连接壳的密封腔的内部,并将顶盖以及底盖与柱状结构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密封结构。
下压柱状结构直至进料口与上方所述料孔连通以完成组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在完成取样后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将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挤压至限位框的表面以封闭贯穿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下压式的取样结构来实现自动取样的功能,只需要在使用时调节隔板的位置就能够实现对内部的封闭和与外界的连通,结构简单,不仅方方便携带,而且在取样后就能够立刻对内部结构进行封闭,无需将取样的样品进行转移就能够在保证密封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加快了取样过程中的整体效率。
进一步地将整体结构设置为组装式的结构,这种结构方便后续的拆卸和替换,在出现结构损坏时,能够直接对损坏的部分进行拆卸,并且在取样后能够直接将所有结构拆下进行清理,避免残留的污泥对整个装置造成影响。
装置的安装采用密封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结构之间的紧密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件就能够保证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等轴侧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料孔与进料口连通状态下污泥进入内部的流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的贯穿腔被完全封闭时的内部结构的位置状态图。
附图标记:10、连接壳;11、侧柱;12、内腔;13、密封腔;20、密封套;21、挡板;211、进料口;22、侧板;221、连接槽;23、密封条;30、底盖;31、贯穿腔;32、缓冲腔;321、封口塞;33、料孔;34、限位框;35、隔板;40、顶盖;41、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取样设备来说,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取样器对含油污泥进行取样,取样设备的结构形态多为铲斗式的结构,这种取样工具结构较大,其取样过程中无法保证样品的密封性,即通过铲斗式的取样器进行取样时无法做到对内部样品的封闭保护,并且为了降低外界因素对污泥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存储设备对取样得到的样品进行临时存储,并将样品运输至检测处进行检测,因此采用铲斗式的取样器还需要在完成取样后,将取样的样品转移到专门的存储设备中进行暂存,其导致中间多了一个转移的步骤,耽误了取样的整体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壳10、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10一端的顶盖40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10远离顶盖40一端的底盖30。
具体的,底盖3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腔31,所述贯穿腔31延伸并贯穿底盖30的两端,连接壳10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内腔12,内腔12的内部可拆卸地固定有密封套20,密封套20的内部开设有存储腔,底盖30可拆卸地固定于密封套20远离连接壳10的一端,密封套20的长度大于连接壳10的长度;
贯穿腔31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隔板35,底盖30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缓冲腔32,贯穿腔3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料孔33,料孔33贯穿并连通贯穿腔31与缓冲腔32,两个料孔33的中心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
污泥由贯穿腔31下方的入口进入贯穿腔31内,驱使隔板35上移,当隔板35移动至两个料孔33之间时,隔板35的上端面抵住密封套20,同时污泥由贯穿腔31下方进入下方料孔33,然后进入缓冲腔32中,最后经过上方料孔33进入密封套20内的存储腔中;当隔板35移动至两个料孔33的下方时,贯穿腔31下方的入口封闭。
即只需要调节隔板35的高度即可实现对料孔33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整,在取样状态下,当隔板35处于两个料孔33之间时,下方的料孔33直接与外界连通,上方的料孔33将缓冲腔32与贯穿腔31连通,这种情况下,当底盖30处于污泥内时,由于内外的气压差,污泥会沿着下方的料孔33进入缓冲腔32的内部,当缓冲腔32内部的污泥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浸没上方的料孔33,此时上方的料孔33会向贯穿腔31的内部输入污泥,当底盖30浸没在污泥内部一段时间后,贯穿腔31内部的污泥存储有一定量,此时控制隔板35继续下移,直至隔板35位于两个料孔33的下方,并关闭顶盖40,此时料孔33不与外界连通,从而形成了对贯穿腔31内部的封闭,而顶盖40的关闭则保证了内部的密封状态。
上述方案既能完成取样和密封的工作,同时又由于密封套20的存在有效扩大了连接壳10内部的存储腔的容量,将连接壳10作为连接结构,通过内腔12连接密封套20,并将存储腔设置于密封套20的内部,这样能够降低存储腔与连接壳10的直接连接,只需要更换内部容积更大的密封套20,就能够增大整体的存储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后续的内部结构清理进行更好的辅助,即可以进一步地将密封套20设置为模块化的结构,具体的,请参阅图图2至图5,包括以下特征:
密封套20包括有若干个挡板21,每个所述挡板21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板22,侧板22远离挡板2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221,相邻两个挡板21之间的侧板22紧贴以形成由挡板21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两个紧贴的侧板22的连接槽221接触,两个接触的连接槽221的内部填充有密封条23。
即密封套20是由若干个挡板21组合成的柱状结构,其内部中空作为存储腔,上下贯穿,一端的开口用于对污泥的取样,另一端的开口用于连接传感器等检测器件对取样的污泥进行检测,并且其结构采用侧板22贴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将密封条23填入侧板22的连接处,这样就保证了整个密封套20在四周的密封性,而采用挡板21组合的柱状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拆卸后为一个单零件,这些零件不存在缝隙等难以清理的地方,可以直接以冲洗的方式进行快速清理。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结构的密封性和方便拆卸的优点,请参阅图2至图5,具体的,连接壳10的底部设置有与挡板21数量一致的侧柱11,侧柱11呈圆形均匀分布在连接壳10底部的中心位置,内腔12的内壁、侧柱11的侧壁以及贯穿腔31的内壁开设有供柱状结构直线移动的密封腔13,侧柱11的密封腔13朝向连接壳10的中心位置,侧板22以及密封条23设置于密封腔13的内部并紧贴于密封腔13的内壁。
密封条23作为缓冲件卡在两个侧板22之间的连接处,这样当侧板22与密封条23所形成的突出部卡入密封腔13的内部时,两个侧板22会受到向内侧的挤压,而密封条23则作为内部的缓冲件提供形变空间,侧板22会向内侧产生轻微形变,从而紧紧挤压住密封条23,实现四周的密封功能,并且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提供摩擦固定的功能,即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仅靠侧板22与密封条23形变所产生的向外的恢复形变的力就能够将整个柱状结构固定在连接壳10的内部,而同样的与柱状结构连接的底盖30以及顶盖40均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件进行辅助固定即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密封条23的摩擦固定,因此外部力需要达到超过密封条23恢复弹性形变时挤压形成的对侧板23与密封腔13之间的摩擦力,这时才能够驱使柱状结构产生位置移动,而隔板35向上的推力来自其面积所承受的污泥的浮力,而采样通常并不会将整个装置完全沉入含油污泥的底部,因此在采样过程中污泥对隔板35向上的浮力并不足以将柱状结构推动,从而能够保证柱状结构在取样过程中对隔板35的位置限制,在部分情况下,操作者可以通过握持柱状结构与顶盖40的位置的方式来提供限制,这样能够进一步避免在采样时柱状结构移动的问题。
在前述方案中,隔板35的升降需要通过外力的配合才能够控制,会导致内部的结构较为复杂,此外还需要避免调节过程中污泥从边缘的密封腔13的位置进入存储腔的内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请参阅图2至图7,具体的,隔板35的外侧设置有与密封腔13数量一致的突出部,突出部贴合密封腔13的内壁,底盖30的下端位于贯穿腔3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框34,挡板21靠近底盖30的端部一侧开设有贯穿的进料口211,当柱状结构下压至两个料孔33之间时,进料口211与上方料孔33连通,当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35挤压至限位框34的表面时,贯穿腔31封闭。
通过限位框34在底部进行限制,避免隔板35掉落至外部,由于密封腔13是处于竖直齐平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将柱状结构朝向底盖30的一侧按压,就能够通过柱状结构的底部来限制隔板35的最高移动高度,因此,只需要将柱状结构的底部移动至两个料孔33之间即可,此时当底盖30浸没在污泥内时,污泥的浮力会向上推动隔板35的位置,直至隔板35被柱状结构的底部挡住,从而停止移动,此时如图8所示完成了初始状态的变化,污泥开始沿着箭头的方向向内部流入,因此污泥会沿着下方的料孔33进入缓冲腔32然后经过上方的料孔进入贯穿腔31,而由于进料口211的设置,污泥会由进料口211进入存储腔的内部,从而完成进料,而当完成取样后,控制柱状结构下压,直至隔板35被完全挤压至限位框34的位置,此时限位框34无法移动,且因为受到了挤压,从而形成了与限位框34的封闭,完成了在底部的封闭功能,避免了污泥回流的问题,在本方案中,隔板35无需外部结构提供调节动力,只需要压入污泥时,污泥提供的推动力即可实现升降功能。
此外为了保证在每次调节时,能够准确地将进料口211调节至与上方料孔33连通,具体的,挡板21远离底盖30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图中未示出),当刻度条与连接壳10远离底盖30的一端端面重合于同一平面时,进料口211与上方料孔33连通。
通过刻度的方式来实现位置的估计,保证操作者在将连接壳10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够准确地控制进料口211与料孔33连通。
此外,在部分情况下,需要对污泥进行预检测,预检测的结果不需要精准,只需要评估状态,因此还需要在内部设置一个传感器进行检测,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请参阅图1、图2与图6,顶盖4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检测组件41,检测组件41的检测探头插入存储腔内部。
通过检测组件41来实现检测功能,只需要在完成取样后,将整个装置倒置,其内部的污泥就会沿着内壁移动至另一端,这样位于另一端的检测组件41能够接触到污泥,从而完成对污泥的初步检测。
并且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方便后续对检测组件41的拆卸和清理以及对顶盖40与检测组件41连接处的缝隙进行清理。
在前述方案中,多数结构都能够进行直接的拆卸冲洗,但底盖30的缓冲腔32内部冲洗困难,为了保证整体的快速清理,请参阅图2与图3,具体的,缓冲腔32朝向连接壳10的一端贯穿至底盖30的外侧,缓冲腔32朝向连接壳10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塞321。
即保证缓冲腔32一侧贯穿并在开口处设置封口塞321来进行封闭,封口塞321不仅能够作为封口件来对缓冲腔32进行封口,而且在封口塞321塞入缓冲腔32的内部时,封口塞321与挡板21之间的连接面产生挤压,即封口塞321还能够作为弹性件对挡板21提供一个向内的挤压力,进一步加强挡板21所形成的柱状结构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由于缓冲腔32呈现开口状态,因此在需要进行清理时,只需要将底盖30与顶盖40拆下,然后抽出挡板21与密封条23以及作为封口的封口塞321,并将检测组件41从顶盖40内拧下,即可保证整个装置的所有零件都能够以直接冲洗的方式进行清理,避免了污泥残留在狭窄且难以清理的缝隙内,能够加快对内部结构的清理功能,并且在部分结构出现损坏时,可以直接以替换该零件的方式进行重新组装,组装后的整体仍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加强了装置整体的复用性,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高。
实施例二
为了与实施例一进行配合,还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如实施例一中记载的任意一项的装置的底盖30朝向取样点并下压,并根据取样的量来确定底盖30浸没至污泥中的高度。
步骤S1是为了保证污泥的高度所形成的压强差能够推动隔板35,并且在推动隔板35后形成内外压强相对一致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保证,底盖30所浸没至污泥内的高度即对污泥取样的高度,从而能够完成定量取样的目的。
S2:静置后将装置取出并对装置的外立面进行清理以完成取样。
步骤S2种静置的目的是给予污泥进入内部的时间,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污泥会自动流入内部完成取样,由于是整个底盖30浸入污泥,而实施例一种所示的装置还可以作为存储使用,因此在需要将装置作为存储使用时,还需要将装置外立面进行清理,避免污泥造成污染。
在实施例一所记载的方案中,如果所采用的装置是具有侧板22、挡板21以及一些相应的配合的结构时,则这个装置因其可拆卸性,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组装,其具体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将相邻两个挡板21之间的侧板22紧贴以形成由挡板21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
步骤S3是首先将作为整个装置的骨架的密封套20即柱状结构进行连接,在连接后再针对这个密封套20进行进一步的安装和固定。
S4:将柱状结构的棱边推入连接壳10的密封腔13的内部,并将顶盖40以及底盖30与柱状结构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密封结构。
由于柱状结构的每条棱边都是由侧板22以及密封条23形成的,因此在将侧板22与密封条23形成的突出部卡入密封腔13的内部时,其内部的密封条23会受到挤压,从而形成机械密封的功能,这种机械密封的状态因为其连接处的强摩擦力,还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连接功能。
此外,为了降低每次取样的操作复杂度,需要将进料口211的初始状态调节至于料孔33连通,具体的,执行步骤S5
S5:下压柱状结构直至进料口211与上方料孔33连通以完成组装。
在具有前述结构的装置中,只需要将柱状结构下压即可实现进料口211与料孔33的连通,从而保证只需要将底盖30浸没至污泥中就能够实现取样的目的。
如果所采用的装置是具有侧板22、挡板21以及一些配合的装置时,则这个装置因其采用的是机械式的调节状态,在完成取样后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S6:将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35挤压至限位框34的表面以封闭贯穿腔31。
步骤S6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底部贯穿腔31的密封性,避免完成取样后,底部出现污泥回流的问题。
实施例三
由于实施例一种所记载的方案的结构为模块化的结构,其结构的可拆卸性较高,因此,除实施例二中所记载的方案外,实施例一中所记载的方案的结构还可采用其它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由于污泥的流动性不一,部分污泥内部水分较多,会导致这类污泥的流动性较大,同样的,也存在部分污泥内部水分较少,而这类污泥的流动性较差,仅采用料孔33与进料口211的配合可能无法完成正常取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拆卸其中一侧的挡板21以及底部作为封闭的底盖30,由于失去了一侧的挡板21与底盖30,实施例一中的方案形成了类铲斗状的结构,因此整体可以作为铲子进行取样,而为了保证封闭性,可以在完成取样后重新安装挡板21与底盖30来封闭开口处,将整个装置作为存储工具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Claims (6)
1.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壳(10);
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10)一端的顶盖(40);以及
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壳(10)远离顶盖(40)一端的底盖(30);
所述底盖(3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腔(31),所述贯穿腔(31)延伸并贯穿底盖(30)的两端,
所述连接壳(10)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内腔(12),所述内腔(12)的内部可拆卸地固定有密封套(20),所述密封套(20)的内部开设有存储腔,所述底盖(30)可拆卸地固定于密封套(20)远离连接壳(10)的一端,所述密封套(20)的长度大于连接壳(10)的长度;
所述贯穿腔(31)的内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隔板(35),所述底盖(30)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缓冲腔(32),所述贯穿腔(3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料孔(33),所述料孔(33)贯穿并连通贯穿腔(31)与缓冲腔(32),两个所述料孔(33)的中心设置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
污泥由贯穿腔(31)下方的入口进入贯穿腔(31)内,驱使隔板(35)上移,当所述隔板(35)移动至两个料孔(33)之间时,所述隔板(35)的上端面抵住密封套(20),同时污泥由所述贯穿腔(31)下方进入下方所述料孔(33),然后进入缓冲腔(32)中,最后经过上方料孔(33)进入密封套(20)内的存储腔中;当所述隔板(35)移动至两个所述料孔(33)的下方时,所述贯穿腔(31)下方的入口封闭;
所述密封套(20)包括有若干个挡板(21),每个所述挡板(21)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侧板(22),所述侧板(22)远离挡板(2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221),相邻两个所述挡板(21)之间的侧板(22)紧贴以形成由挡板(21)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两个紧贴的所述侧板(22)的连接槽(221)接触,两个接触的所述连接槽(221)的内部填充有密封条(23);
所述连接壳(10)的底部设置有与挡板(21)数量一致的侧柱(11),所述侧柱(11)呈圆形均匀分布在连接壳(10)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内腔(12)的内壁、侧柱(11)的侧壁以及贯穿腔(31)的内壁开设有供柱状结构直线移动的密封腔(13),所述侧柱(11)的密封腔(13)朝向连接壳(10)的中心位置,所述侧板(22)以及密封条(23)设置于密封腔(13)的内部并紧贴于密封腔(13)的内壁;
所述隔板(35)的外侧设置有与密封腔(13)数量一致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贴合密封腔(13)的内壁,所述底盖(30)的下端位于贯穿腔(3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框(34),所述挡板(21)靠近底盖(30)的端部一侧开设有贯穿的进料口(211);
当所述柱状结构下压至两个所述料孔(33)之间时,所述进料口(211)与上方所述料孔(33)连通,当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35)挤压至限位框(34)的表面时,所述贯穿腔(31)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1)远离底盖(30)的一侧设置有刻度条,当所述刻度条与连接壳(10)远离底盖(30)的一端端面重合于同一平面时,所述进料口(211)与上方所述料孔(3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检测组件(41),所述检测组件(41)的检测探头插入存储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32)朝向连接壳(10)的一端贯穿至底盖(30)的外侧,所述缓冲腔(32)朝向连接壳(10)的开口处设置有封口塞(321)。
5.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底盖(30)朝向取样点并下压,并根据取样的量来确定底盖(30)浸没至污泥中的高度;
静止后将所述装置取出并对所述装置的外立面进行清理以完成取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组装,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相邻两个所述挡板(21)之间的侧板(22)紧贴以形成由挡板(21)构成的上下贯穿的柱状结构;
将柱状结构的棱边推入连接壳(10)的密封腔(13)的内部,并将顶盖(40)以及底盖(30)与柱状结构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密封结构;
下压柱状结构直至进料口(211)与上方所述料孔(33)连通以完成组装;
所述装置在完成取样后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将柱状结构下压,直至将隔板(35)挤压至限位框(34)的表面以封闭贯穿腔(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5167.0A CN117871161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285167.0A CN117871161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71161A CN117871161A (zh) | 2024-04-12 |
CN117871161B true CN117871161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59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285167.0A Active CN117871161B (zh) | 2024-03-13 | 2024-03-13 |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71161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85192A1 (de) * | 2011-10-25 | 2013-04-25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robenentnahme unter Erhalt eines am Probenahmeort herrschenden Druckes |
CN209707163U (zh) * | 2019-04-11 | 2019-11-29 | 成都岷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混凝土测试取样用装置 |
CN214096885U (zh) * | 2021-01-14 | 2021-08-31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医学检验便捷式检验装置 |
CN217845704U (zh) * | 2022-05-25 | 2022-11-18 | 重庆太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多层取样装置 |
CN218725596U (zh) * | 2022-10-25 | 2023-03-24 | 贵阳市第三片区环境监测站 | 一种深水区域污泥采样装置 |
CN219176277U (zh) * | 2022-12-14 | 2023-06-13 | 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井筒防腐管柱 |
CN117606846A (zh) * | 2023-12-25 | 2024-02-27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资源勘查取样筒 |
-
2024
- 2024-03-13 CN CN202410285167.0A patent/CN1178711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85192A1 (de) * | 2011-10-25 | 2013-04-25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Probenentnahme unter Erhalt eines am Probenahmeort herrschenden Druckes |
CN209707163U (zh) * | 2019-04-11 | 2019-11-29 | 成都岷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混凝土测试取样用装置 |
CN214096885U (zh) * | 2021-01-14 | 2021-08-31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医学检验便捷式检验装置 |
CN217845704U (zh) * | 2022-05-25 | 2022-11-18 | 重庆太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多层取样装置 |
CN218725596U (zh) * | 2022-10-25 | 2023-03-24 | 贵阳市第三片区环境监测站 | 一种深水区域污泥采样装置 |
CN219176277U (zh) * | 2022-12-14 | 2023-06-13 | 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油井井筒防腐管柱 |
CN117606846A (zh) * | 2023-12-25 | 2024-02-27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资源勘查取样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71161A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800073A2 (en) | Pretreatment apparatus | |
CN110725418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 |
CN117871161B (zh) | 含油污泥取样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0722332B1 (ko) | 블럭형 평막 모듈 프레임 | |
CN111998152B (zh) | 一种高密封性耐腐蚀液压管件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 |
KR102011372B1 (ko) | 현장 해수랩용 다채널 진공식 채수장치 | |
CN210575600U (zh) | 一种分拆式构造开关面板 | |
CN114558632A (zh) | 液体转移装置、多通道液体转移装置以及方法 | |
CN210154626U (zh) | 一种闸门系统及其测水箱 | |
TWI650555B (zh) | 微量取樣裝置 | |
CN219830452U (zh) | 一种污泥取样装置 | |
CN217100515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板材的太阳翼基板结构 | |
CN221498960U (zh) | 一种污水检测用取样盒 | |
CN219023331U (zh) | 一种层析柱排气装置 | |
CN216899779U (zh) | 一种用于微酸水抽取检测装置 | |
US12098982B1 (en) | Biochemical sludge and physicochemical sludge separate sampling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ttributes of sludge | |
CN220751703U (zh) | 一种便携式水质检测取样装置 | |
CN216156766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池体 | |
CN205436500U (zh) | 清洗装置 | |
CN221465492U (zh) | 一种分布式水质自动监测装置 | |
WO2023206092A1 (zh) | 液体转移装置、多通道液体转移装置以及方法 | |
CN215525630U (zh) | 一种带有底部漏口的凝胶染色漂洗盒 | |
CN216747984U (zh) | 测试装置 | |
CN221079947U (zh) | 一种芯片生产用刻蚀装置 | |
CN221334278U (zh) | 一种食品检测用移液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