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3826A -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3826A
CN117863826A CN202410272261.2A CN202410272261A CN117863826A CN 117863826 A CN117863826 A CN 117863826A CN 202410272261 A CN202410272261 A CN 202410272261A CN 117863826 A CN117863826 A CN 117863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top valve
refrigerant
water heat
refrigera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722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世翔
王方
刘献飞
李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4102722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3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3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3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且这三种循环系统可按冷藏车使用场景的不同改变连接方案,协同实现多种工作模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冷藏车驻车时,本发明直接从充电桩取电进行储冷(无需消耗电池电能),在冷藏车使用时,本发明仅需少量电力驱动循环泵和换热器风机等设备将储存的冷能释放,即可实现冷藏厢和驾乘室供冷,避免制冷空调系统大量消耗车载电池电能;此外,本发明还通过梯级利用相变储能装置储存的冷能、有效利用冷藏厢制冷系统产生的废热,为驾乘室供冷暖,在保证高效制冷、供暖的同时,解决了电动冷藏车因制冷空调系统电耗高而影响整车续航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生物医疗产业的快速壮大,生鲜、疫苗和药物等商品的冷链运输需求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在绿色物流、低碳运输等相关政策要求趋紧的背景下,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冷藏车在冷链物流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普及率也逐年攀升。
在实际运营中,电动冷藏车的制冷系统须持续工作,才可为冷藏厢营造严格的低温环境,但这一过程会大量消耗车载电池携带的有限电能,严重影响车辆续航能力,不仅如此,电动冷藏车驾乘室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所用到的空调设施同样会消耗大量车载电池电能,导致车辆的续航能力产生进一步衰减。鉴于此,在保证冷藏厢内部货物得到妥善冷藏以及驾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动冷藏车冷藏厢制冷与驾乘室空调系统电耗,提升整车续航能力,对推动电动冷藏汽车工业进步以及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为降低电动冷藏车制冷系统能耗,并以此提升电动冷藏车续航能力,相关从业人员也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
专利号为“201520390797.0”,名称为“相变蓄冷与电制冷联合运行的绿色电动冷藏车”,公开号为“CN205168293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冷与电制冷联合运行的电动冷藏车制冷技术,该技术通过采用相变蓄冷和蓄电池蓄电两种蓄能方式,利用夜间谷电进行蓄冷、蓄电,运输过程中,依靠相变材料释放冷量或电制冷维持冷藏箱内的低温环境,实现了电动冷藏车运输过程的无污染、无排放和节能环保。
专利号为“201510027273.X”,名称为“一种电动型蓄冷式冷藏车”,公开号为“CN104527502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蓄冷系统与制冷机组联合制冷的电动冷藏车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电动冷藏车续航及制冷性能低,制冷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上述专利提供的有关技术,基于蓄冷系统和制冷机组联合供冷的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动冷藏车使用过程中冷藏厢的制冷能耗,但这些技术未考虑电动冷藏车驾乘室的冷暖需求,未实现利用制冷系统余热为驾乘室供暖的功能,对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节能降耗潜力的挖掘也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
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压缩机、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和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出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驾乘室空调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和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一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四号接口与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二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三号接口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和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冷藏厢空冷器、冷藏厢空冷器风机、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相变储冷装置、第二循环泵、驾乘室内换热器、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电池包、电池包内部换热器、车外换热器、车外换热器风机和第三循环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安装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内部,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冷藏厢空冷器上设有所述冷藏厢空冷器风机,所述第一循环泵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循环泵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连接和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七截止阀、所述第二循环泵和第九截止阀,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以及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上设有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五截止阀,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截止阀,且所述管道还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六截止阀和第十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循环泵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七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还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还与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以及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和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八截止阀、第十二截止阀、第十一截止阀、第十三截止阀、第十五截止阀和第十九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车外换热器一侧设有所述车外换热器风机,所述车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十八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车外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四截止阀和第十六截止阀,所述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之间的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上设有所述电池包内部换热器,所述电池包为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可在车辆充电的同时,利用充电桩直接驱动车载制冷系统制冷,并利用相变储能装置将制得的冷能储存;
本发明的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仅靠少量电力驱动循环泵和换热器风机等设备(无需启动压缩机等大功率设备),将储存的冷能释放至冷藏厢或驾乘室,即可为冷藏厢和驾乘室供冷,有效避免制冷空调系统大量消耗电池电能;
本发明的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可通过梯级利用相变储能装置储存的冷能、有效利用冷藏厢制冷系统产生的废热,为驾乘室供冷暖,有效避免能源浪费,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采用的相变储冷材料与锂电池相比成本低、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和更换代价小,因此,相比于通过增大电池容量实现续航能力提升的电动冷藏车,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冷空调系统的电动冷藏车,具有较低的生产和维修成本、较好的安全性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相变储冷装置储冷运行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运行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运行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同时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相变储冷装置为驾乘室供冷运行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及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及驾乘室空调供暖运行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利用制冷系统废热为驾乘室供暖运行原理图。
图中,101、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2、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3、第一节流装置;104、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5、第一气液分离器;201、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2、四通换向阀;203、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4、第二节流装置;205、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6、第二气液分离器;301、第一循环泵;302、冷藏厢空冷器;30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4、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5、相变储冷装置;306、第二循环泵;307、驾乘室内换热器;308、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9、电池包;310、电池包内部换热器;311、车外换热器;312、车外换热器风机;313、第三循环泵;F1、第一截止阀;F2、第二截止阀;F3、第三截止阀;F4、第四截止阀;F5、第五截止阀;F6、第六截止阀;F7、第七截止阀;F8、第八截止阀;F9、第九截止阀;F10、第十截止阀;F11、第十一截止阀;F12、第十二截止阀;F13、第十三截止阀;F14、第十四截止阀;F15、第十五截止阀;F16、第十六截止阀;F17、第十七截止阀;F18、第十八截止阀;F19、第十九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与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第一节流装置103、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和第一气液分离器105,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出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0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05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进口连接,四通换向阀202具有四个接口分别为一号接口、二号接口、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一号接口、二号接口、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四者与说明书附图中四通换向阀202上的1#、2#、3#和4#四者相对应。
实施例二,参阅图1-9,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第二节流装置204、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和第二气液分离器206,所述的四通换向阀202用于切换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所述的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和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用于加热或冷却防冻液,类型为套管式、钎焊板式或管壳式中的一种,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的出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四号接口与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0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的另一端和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二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三号接口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6的另一端和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的进口连接。
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模式一、制冷模式,由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驱动制冷剂循环,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作为蒸发器、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作为冷凝器,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和二号接口联通、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
模式二、制热模式,由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驱动制冷剂循环,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作为冷凝器、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作为蒸发器,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二号接口和三号接口连接。
所述的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和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均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流动,同时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类型包括涡旋式、转子式、活塞式;所述的第一节流装置103和第二节流装置204用于将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剂,类型包括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
实施例三,参阅图1-9,所述的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301、冷藏厢空冷器302、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相变储冷装置305、第二循环泵306、驾乘室内换热器307、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电池包309、电池包内部换热器310、车外换热器311、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和第三循环泵313,所述相变储冷装置305用于储存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所用相变材料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脂类、石蜡类、水溶液类,所述的冷藏厢空冷器302、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和车外换热器311作用为: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或向周围空气释放热量,类型为平行流式、翅片管式或微通道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循环泵301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安装在所述相变储冷装置305内部,所述第一循环泵301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截止阀F3,所述第一循环泵30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一端连接,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上设有所述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所述第一循环泵301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F1,所述第一循环泵301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截止阀F2,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连接和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连接,所述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七截止阀F7、所述第二循环泵306和第九截止阀F9,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以及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上设有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五截止阀F5,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截止阀F4,且所述管道还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六截止阀F6和第十截止阀F10,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循环泵313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七截止阀F17,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还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连接,所述管道还与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以及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八截止阀F8、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三截止阀F13、第十五截止阀F15和第十九截止阀F19,所述车外换热器311一侧设有所述车外换热器风机312,所述车外换热器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循环泵313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313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313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十八截止阀F18,所述车外换热器31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四截止阀F14和第十六截止阀F16,所述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电池包309上设有所述电池包内部换热器310,所述电池包309为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供电,且,上述三个循环系统仅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用电池包供电,在汽车使用充电桩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桩会进行直接供电。
在具体应用时,通过控制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的启停,控制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的启停和四通换向阀202连接口的切换,以及控制防冻液循环系统中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的启停和第一至第十九截止阀F1~F19的开闭,系统可在驻车充电过程中实现电和冷两种能源的联合储存,且可在电动冷藏车使用过程中通过消耗少量电能,实现相变装置释冷和制冷系统废热的有效利用,进而满足冷藏厢的制冷需求以及驾乘室的制冷和采暖需求,具有制冷空调系统电耗低、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益处,最终可有效提升电动冷藏车续航能力。
依据电动冷藏车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冷藏厢和驾乘室的冷暖需求,系统设定以下8种运行模式:
模式一、相变储冷装置储冷运行模式(充电桩供电直驱)
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二截止阀F2、第四截止阀F4、第五截止阀F5、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五截止阀F15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充电桩直接供应。
模式二、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运行模式(驾乘室无冷暖需求)
第一循环泵301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和第五截止阀F5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三、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运行模式(驾乘室无冷暖需求)
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四、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同时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模式
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接口一号接口和二号接口连接、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第五截止阀F5、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八截止阀F18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五、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相变储冷装置为驾乘室供冷运行模式
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六截止阀F6、第七截止阀F7、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六、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及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模式
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接口一号接口和二号接口连接、接口三号接口和4四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七、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及空调为驾乘室供暖运行模式
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二号接口和三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第五截止阀F5、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八截止阀F18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模式八、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利用制冷系统废热为驾乘室供暖运行模式
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和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八截止阀F8、第九截止阀F9、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三截止阀F13、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七截止阀F17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8种运行模式具体运作过程如下:
(1)相变储冷装置储冷运行模式(充电桩供电直驱)
在电动冷藏车驻车充电的同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相变储冷装置305储存。
如图2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二截止阀F2、第四截止阀F4、第五截止阀F5、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五截止阀F15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充电桩直接供应。
如图2所示,该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一节流装置103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吸收由第一循环泵301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而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制得冷能),最终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
如图2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两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防冻液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吸收该换热器中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升温,继而经第十九截止阀F19、第十七截止阀F17和第十五截止阀F15流入车外换热器311,将冷藏厢制冷系统产生的热量释放至车外空气(排出废热),最终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一循环泵301的驱动下,流经第二截止阀F2进入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吸收相变储冷装置305的热量(储存冷能),吸热升温之后的防冻液依次经第五截止阀F5和第四截止阀F4,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再次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一循环泵301。
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产生的废热排放至车外空气,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储存在相变储冷装置305中,最终实现电动冷藏车充电的同时利用充电桩直驱制冷系统实现相变储冷的目的。
(2)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运行模式(驾乘室无冷暖需求)
当相变储冷装置305中相变材料的温度可满足冷藏厢制冷温度要求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相变储冷装置305用作冷藏厢冷源,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其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
如图3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第一循环泵301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和第五截止阀F5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3所示,该运行模式下仅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被相变储冷装置305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一循环泵301的驱动下,流经第一截止阀F1进入冷藏厢空冷器302冷却冷藏厢空气(冷藏厢供冷),之后从该换热器流出,而后经第五截止阀F5进入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被相变储冷装置305中的相变材料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一循环泵301;防冻液按照上述过程循环流动,可实现利用相变储冷装置305为冷藏厢供冷的目的。
(3)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运行模式(驾乘室无冷暖需求)
当相变储冷装置305储存的冷量耗尽,无法继续为冷藏厢供冷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为冷藏厢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
如图4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4所示,该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产生废热),然后经第一节流装置103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吸收由第一循环泵301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而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制得冷能),最终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
如图4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两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防冻液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吸收该换热器中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升温,继而依次经第十九截止阀F19、第十五截止阀F15和第十六截止阀F16流入车外换热器311,将吸收的热量释放至车外空气(排出废热),最终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一循环泵301的驱动下,流经第一截止阀F1进入冷藏厢空冷器302冷却冷藏厢空气后(冷藏厢供冷),从该换热器流出,经第四截止阀F4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再次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一循环泵301。
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产生的废热排放至车外空气,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释放至冷藏厢,最终系统实现为冷藏厢供冷的目的。
(4)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同时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模式
当相变储冷装置305中相变材料温度可满足冷藏厢制冷温度需求,且驾乘室有制冷需求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相变储冷装置305用作冷藏厢冷源,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其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与此同时,由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驾乘室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驾乘室,为驾乘室供冷。
如图5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和二号接口连接、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第五截止阀F5、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八截止阀F18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5所示,该模式下相变储冷装置305为冷藏厢供冷的工作过程与本实施例运行模式(2)所述的工作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该模式下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流入、二号接口流出,进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并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二节流装置204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吸收由第二循环泵306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而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制得冷能),而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四号接口流入、三号接口流出,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206,最终回流入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
如图5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两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防冻液流经第十八截止阀F18进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吸收该换热器内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升温,继而经第十四截止阀F14和第十六截止阀F16流入车外换热器311,将吸收的热量释放至车外空气(排出废热),最终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二循环泵306的驱动下,流经第九截止阀F9,进入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吸收驾乘室空气的热量(驾乘室供冷),之后依次经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二截止阀F12和第十一截止阀F11,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再次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二循环泵306。
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循环将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产生的废热排放至车外空气,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释放至驾乘室,最终系统实现为驾乘室供冷的目的。
(5)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相变储冷装置为驾乘室供冷运行模式
由于冷藏车冷藏厢所需的制冷温度较低,而驾乘室所需的制冷温度较高,因此,存在相变储冷装置305的供冷温度无法满足冷藏厢制冷温度要求,但可满足驾乘室制冷温度要求的情况,设定在此情况下启用本运行模式;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为冷藏厢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与此同时,相变储冷装置305用作驾乘室冷源,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其冷能输送至驾乘室,为驾乘室供冷。
如图6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六截止阀F6、第七截止阀F7、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6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冷藏厢制冷所需的冷能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提供,并由防冻液循环输送至冷藏厢,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及相应的防冻液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本实施例的运行模式(3)所述的工作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该模式下驾乘室所需冷能来自于相变储冷装置305,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输送至驾乘室空气,工作过程为:被相变储冷装置305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二循环泵306的驱动下,流经第九截止阀F9进入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冷却驾乘室空气(驾乘室供冷),从该换热器流出的防冻液依次经第十截止阀F10和第六截止阀F6进入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再次被相变储冷装置305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二循环泵306;防冻液按照上述过程循环流动,可实现利用相变储冷装置305为驾乘室供冷的目的。
(6)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及驾乘室空调供冷运行模式
在相变储冷装置305储存的冷量耗尽,供冷温度既无法满足冷藏厢制冷温度要求,又无法满足驾乘室制冷温度要求的情况下,启用该运行模式;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为冷藏厢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与此同时,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驾乘室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冷能输送至驾乘室,为驾乘室供冷。
如图7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接口一号接口和二号接口连接、接口三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7所示,该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冷藏厢制冷系统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一节流装置103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吸收由第一循环泵301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冷藏厢制冷系统制得冷能),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终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
如图7所示,该模式下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流入、二号接口流出,而后进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驾乘室空调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二节流装置204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吸收由第二循环泵306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驾乘室空调制得冷能),蒸发为气态制冷剂,而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四号接口流入、三号接口流出,最终经第二气液分离器206回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
如图7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三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防冻液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流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吸收该换热器中高温制冷剂的热量后升温,继而经开启的第十九截止阀F19流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继续吸收该换热器中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后流经开启的第十四截止阀F14进入车外换热器311,将吸收到的热量释放至车外空气而温度下降(排出废热),最终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一循环泵301的驱动下,流经开启的第一截止阀F1进入冷藏厢空冷器302,吸收冷藏厢空气的热量(冷藏厢供冷),从冷藏厢空冷器302流出的防冻液,经第四截止阀F4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一循环泵301;第三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二循环泵306的驱动下,流经开启的第九截止阀F9进入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吸收驾乘室空气的热量(驾乘室供冷),然后依次经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二截止阀F12和第十一截止阀F11,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二循环泵306;
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产生的废热排放至车外空气,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释放至冷藏厢,由第三路防冻液循环将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释放至驾乘室,最终系统实现为冷藏厢和驾乘室供冷的目的。
(7)相变储冷装置为冷藏厢供冷及驾乘室空调供暖运行模式
当相变储冷装置305储存的冷量可满足冷藏厢制冷需求,而驾乘室存在采暖需求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相变储冷装置305用作冷藏厢冷源,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其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为冷藏厢供冷;与此同时,由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为驾乘室制热,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制得的热能输送至驾乘室,为驾乘室供暖。
如图8所示,在该运行模式下,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第一循环泵301、第二循环泵306、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和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启动,四通换向阀202的接口一号接口和四号接口连接、接口二号接口和三号接口连接,第一截止阀F1、第三截止阀F3、第五截止阀F5、第九截止阀F9、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四截止阀F14、第十六截止阀F16和第十八截止阀F18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8所示,该模式下相变储冷装置305为冷藏厢供冷的工作过程与本实施例运行模式(2)所述的工作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由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流入、四号接口流出,而后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二循环泵306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二节流装置204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吸收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制得冷能),蒸发为气态制冷剂,而后经四通换向阀202的二号接口流入、三号接口流出,最终经第二气液分离器206回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
如图8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两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防冻液流经第十八截止阀F18进入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向该换热器内低温制冷剂释放热量,而后经第十四截止阀F14和第十六截止阀F16流入车外换热器311,吸收车外空气的热量而升温(从空气取热),最终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中吸热升温的防冻液在第二循环泵306的驱动下,流经第九截止阀F9进入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向驾乘室空气释放热量(驾乘室供暖),之后依次经第十截止阀F10、第十二截止阀F12和第十一截止阀F11进入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被高温制冷剂加热,最终回流入第二循环泵306。
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吸收车外空气的热量并循环输送至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热量释放至驾乘室,最终系统实现为驾乘室供暖的目的。
(8)制冷系统为冷藏厢供冷同时利用制冷系统废热为驾乘室供暖运行模式
当相变储冷装置305储存的冷量无法满足冷藏厢制冷需求,而驾乘室存在采暖需求时,启用该运行模式;由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为冷藏厢制冷,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冷能输送至冷藏厢;与此同时,由防冻液循环系统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输送至驾乘室,为驾乘室供暖。
如图9所示,在该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循环泵301、第三循环泵313、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和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启动,第一截止阀F1、第四截止阀F4、第八截止阀F8、第九截止阀F9、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三截止阀F13、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七截止阀F17和第十九截止阀F19开启,系统中设备和部件用电由电池包309供应。
如图9所示,该模式下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为:由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将其携带的潜热释放至由第三循环泵313驱动循环的防冻液中(产生废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经第一节流装置103节流而降温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继而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吸收由第一循环泵301驱动循环的防冻液的热量(制得冷能),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终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05回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
如图9所示,该模式下防冻液循环系统运行,且防冻液分两路同时循环流动,其中,第一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冷却降温的防冻液在第一循环泵301的驱动下,流经第一截止阀F1进入冷藏厢空冷器302,冷却冷藏厢空气(冷藏厢供冷)后从该换热器流出,经第四截止阀F4进入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中再次被低温制冷剂冷却,最终回流入第一循环泵301;第二路防冻液的循环过程为:在第三循环泵313的驱动下,防冻液进入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吸收该换热器中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升温(提取废热),继而依次经第十九截止阀F19、第十五截止阀F15、第十三截止阀F13、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八截止阀F8和第九截止阀F9进入驾乘室内换热器307,把在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中吸收的热量释放至驾乘室(废热供暖),最终经第十七截止阀F17回流入第三循环泵313。
上述的防冻液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乙醇-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丙三醇-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
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工作,由第一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得的冷能释放至冷藏厢,实现为冷藏厢供冷的目的,同时,由第二路防冻液循环将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产生的废热释放至驾乘室,实现利用制冷系统废热为驾乘室供暖的目的。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防冻液循环系统;
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第一节流装置(103)、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和第一气液分离器(105),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出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0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0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05)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制冷压缩机(101)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四通换向阀(202)、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第二节流装置(204)、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和第二气液分离器(206),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的出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一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四号接口与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20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的另一端和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二号接口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02)的三号接口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206)的另一端和所述驾乘室空调压缩机(201)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冻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301)、冷藏厢空冷器(302)、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相变储冷装置(305)、第二循环泵(306)、驾乘室内换热器(307)、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电池包(309)、电池包内部换热器(310)、车外换热器(311)、车外换热器风机(312)和第三循环泵(3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301)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安装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305)内部,所述第一循环泵(301)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截止阀(F3),所述第一循环泵(30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和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一端连接,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上设有所述冷藏厢空冷器风机(303),所述第一循环泵(301)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F1),所述第一循环泵(301)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截止阀(F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连接和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连接,所述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七截止阀(F7)、所述第二循环泵(306)和第九截止阀(F9),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的另一端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以及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上设有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风机(308),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五截止阀(F5),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水换热器(10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截止阀(F4),且所述管道还与所述冷藏厢空冷器(302)连接,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六截止阀(F6)和第十截止阀(F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循环泵(313)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七截止阀(F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还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连接,所述管道还与所述第三制冷剂水换热器(203)以及所述相变储冷装置换热器(304)和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有第八截止阀(F8)、第十二截止阀(F12)、第十一截止阀(F11)、第十三截止阀(F13)、第十五截止阀(F15)和第十九截止阀(F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换热器(311)一侧设有所述车外换热器风机(312),所述车外换热器(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循环泵(313)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313)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313)和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十八截止阀(F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换热器(31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四制冷剂水换热器(205)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十四截止阀(F14)和第十六截止阀(F16),所述管道与所述驾乘室内换热器(307)和所述第一制冷剂水换热器(102)之间的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309)上设有所述电池包内部换热器(310),所述电池包(309)为所述冷藏厢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驾乘室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所述防冻液循环系统供电。
CN202410272261.2A 2024-03-11 2024-03-11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7863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2261.2A CN117863826A (zh) 2024-03-11 2024-03-11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2261.2A CN117863826A (zh) 2024-03-11 2024-03-11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3826A true CN117863826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4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2261.2A Pending CN117863826A (zh) 2024-03-11 2024-03-11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38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5169B (zh) 纯电动汽车用集成乘员舱热泵空调及三电热管理系统
CN110525168B (zh) 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CN110435390A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工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1279580A (zh) 燃料电池车用余热热泵空调系统
CN113173050B (zh) 热管理系统
CN104279800A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4890500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105172523A (zh) 制冷和制热循环相互独立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2767874A (zh) 蓄冷式汽车空调系统
CN112810402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9849617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03277936B (zh) 车用热泵换热系统
CN111251814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6186730U (zh) 一种热泵型双蓄能电动汽车空调储能装置
CN117246105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r290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801659B (zh) 一种自增焓热泵模式和模块化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116605005A (zh) 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CN202048636U (zh) 蓄冷式汽车空调系统
CN113173049B (zh) 热管理系统
CN117863826A (zh) 一种电动冷藏车制冷空调系统
CN112339526B (zh) 一种蓄热式卡车驻车空调系统
CN212827783U (zh) 一种蓄热吸收式驻车空调
CN113895205A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经济型热泵系统
CN113085487A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CN113147320A (zh) 一种热泵汽车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