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8732A -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 Google Patents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8732A
CN117858732A CN202280053625.7A CN202280053625A CN117858732A CN 117858732 A CN117858732 A CN 117858732A CN 202280053625 A CN202280053625 A CN 202280053625A CN 117858732 A CN117858732 A CN 117858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ntimicrobial agent
wound dressing
wound
layered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6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霍加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trade Produc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trade Produc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trade Products Ltd filed Critical Medtrade Product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58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8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6Deodorants or malodour counteractants, e.g. t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ammonia or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58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0051Accessories for dressings
    • A61F13/00063Accessories for dressings comprising medicaments or additives, e.g. odor control, PH control, debriding, antimicrob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plasters or dressings
    • A61F13/0203Adhesive plasters or dressings having a fluid handling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25Porous materials, e.g. foams or spo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60Liquid-swellable gel-forming materials, e.g. super-absorb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1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102Metals or metal compounds, e.g. salts such as bicarbonates, carbonates, oxides, zeolites, silicates
    • A61L2300/104Silver, e.g. silver sulfadiaz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1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106Halogens or compounds thereof, e.g. iodine, chlor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2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204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organic materials with nitro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e.g. aminoxides, nitriles, guanidines
    • A61L2300/206Biguanides, e.g. chlorohexid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4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r mode of action
    • A61L2300/404Biocid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tisep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6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L2300/606Coatings
    • A61L2300/608Coating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微生物多层伤口敷料,其具有位于伤口敷料的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界面处的抗微生物剂。这改善了抗微生物剂的迁移,并允许敷料提供抗微生物剂在整个敷料中更高的总体浓度。这将通过减少伤口床处的微生物载量来在临床医生处理伤口时协助临床医生,从而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伤口敷料,并且更特别地涉及抗微生物多层伤口敷料。
背景技术
局部多层伤口敷料的使用在伤口处理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伤口敷料常常被设计成通过从伤口吸收流体来管理伤口渗出物,同时仍维持湿润的伤口愈合环境。典型地,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伤口接触层、一个或多个吸收层以及背衬层。
设计伤口敷料时的考虑因素是伤口感染的管理。伤口床的感染会破坏自然愈合过程并导致伤口长期性。除了延迟伤口愈合,伤口感染还会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甚至导致进一步的并发症,诸如全身性感染或脓毒性休克。抗微生物伤口敷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伤口床的微生物载量,从而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抗微生物伤口敷料具有掺入到其构造中的抗微生物剂,其杀灭微生物诸如细菌或者抑制微生物诸如细菌的生长。
由于几个原因,设计有效的抗微生物敷料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挑战是难以在敷料中掺入足够高浓度的抗微生物剂以在产品的外用时间(wear time)内有效减少微生物。这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限制造成。例如,将抗微生物剂喷涂涂覆到纺织品上需要根据溶剂的粘度限制抗微生物剂的浓度,以便能够均匀喷涂。类似地,当将抗微生物剂掺入到固体吸收材料诸如聚氨酯泡沫中时,限制抗微生物剂的浓度,使得它不影响材料的主要吸收功能。所包含的活性剂还必须不能大到影响敷料的物理性能特性,诸如吸收性。
进一步的挑战是确保抗微生物剂在与伤口渗出物接触时被释放并适当地通过层以到达不合期望的微生物。许多伤口敷料已经被设计成具有高吸收性并快速拉动伤口渗出物通过层,将伤口渗出物和微生物捕获在吸收层中。这可能对敷料的抗微生物功效有害,并导致微生物远离敷料中的抗微生物剂。
因此,需要开发将抗微生物剂掺入到伤口敷料中的改进方法。还需要开发具有改进的抗微生物功效的多层伤口敷料。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开发的,并试图克服这些或其他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伤口敷料,该多层伤口敷料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并与其粘合;以及抗微生物剂,其中,抗微生物剂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
已经发现,将抗微生物剂定位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提供了具有改善的抗微生物功效的伤口敷料。
此外,通过将抗微生物剂定位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已经观察到在整个敷料中存在改进的抗微生物剂的总体浓度。
不受理论约束,抗微生物剂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定位使得抗微生物剂能够更有效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因为它没有被束缚在层内。这被认为是因为抗微生物剂在吸收的液体中的溶解性更快,由于它最初不依赖于从其他材料中洗脱出来的抗微生物剂。因此,由于抗微生物剂被更快地吸收到任何伤口渗出物中,所以抗微生物剂进而能够在整个敷料中更快且更均匀地迁移,这在含有胶凝吸收材料的敷料中是特别有利的。在胶凝材料的情况下,抗微生物剂能够在吸收材料胶凝之前在整个敷料中迁移,并防止流体进一步移动通过敷料。相反,在其中抗微生物剂掺合在吸收材料中的现有技术的敷料中,当液体迁移通过敷料时,吸收材料将流体锁在其中,因此防止抗微生物剂在整个敷料中有效迁移。
此外,通过将抗微生物剂定位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可以将更大总体浓度的抗微生物剂掺和到敷料中。这是有益的,因为由于制造过程中的限制或由于层的吸收性能的降低,可以包含在层中的抗微生物剂的量常常受到限制。例如,大多数制造工艺仅能够在浓度达到影响材料性质(诸如吸收性、拉伸强度和流体芯吸)的水平之前保持达至特定浓度的抗微生物剂。因此,通过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掺和抗微生物剂,可以以更高的浓度包括抗微生物剂,而不会抑制或损害敷料的性能特性。
因此,通过将抗微生物剂定位在相邻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处,可以以减少的制造步骤数将抗微生物剂掺和到伤口敷料中。例如,敷料的层不需要经历任何附加的加工步骤来掺和抗微生物剂,如上所述其可能受到若干制造限制。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抗微生物剂掺和到伤口敷料中的改进方法,并且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
术语“多层”在本文中用于表示至少两层。本发明的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层。
术语“相邻”在本文中用于指伤口敷料的彼此紧邻的组成部分。术语“相邻”可以指伤口敷料的彼此紧邻并根据需要或适当地仅通过粘合材料和/或抗微生物剂分开的组成部分。术语“相邻”还可以指伤口敷料的彼此紧邻而没有任何另外的部件位于其间的组成部分。
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伤口部位使用的。“近侧表面”是指敷料的部件的在使用中面向伤口部位的表面,并且“远侧表面”是指敷料的部件的在使用中背向伤口部位的表面。例如,第一层和第二层各自具有近侧表面和远侧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的远侧表面与第二层的近侧表面相对。
类似地,“近侧层”可以用于指相对于位置更远离伤口部位的“远侧层”位置更靠近伤口部位的层。
术语“伤口”在本文中用于指人或动物的生理目标部位处的皮肤或皮下组织中的任何溃口(breach)或开口(opening)。典型地,本发明的伤口敷料适用于人的生理目标部位。术语生理目标部位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伤口部位。该敷料适用于应用至各种伤口。这些伤口可以包括糖尿病足溃疡、烧伤、压疮、静脉和动脉溃疡、手术伤口、撕裂伤、割伤和擦伤。
伤口敷料如果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则也可以被认为是抗微生物的。
更具体地,根据美国纺织化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Chemists;AATCC)测试方法100,为了使伤口敷料被认为是抗微生物的,其必须证明在24小时内针对三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三种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和霉菌的4-log减少。
因此,术语“抗微生物伤口敷料”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指能够在24小时内针对三种革兰氏阳性细菌、三种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和霉菌表现出4-log减少的伤口敷料。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不直接附着于多层伤口敷料(multi wound dressing)的层。还优选地,抗微生物剂不直接附着于多层伤口敷料的任何层。
这允许抗微生物剂更有效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由于它不附着于伤口敷料的层或粘合在伤口敷料的层内。这在含有胶凝吸收材料的敷料中是特别有利的。例如,由于抗微生物剂能够在吸收材料胶凝之前迁移到整个敷料中,并防止流体进一步移动通过敷料。而在其中抗微生物剂掺和或附着到吸收材料的现有技术的敷料中,当液体迁移通过敷料时,吸收材料将流体锁在其中,因此防止抗微生物剂在整个敷料中有效迁移。
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附加层,诸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第十层,或更多层。在此类实施方式中,伤口敷料将包括每对相邻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诸如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第三层和第四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三界面,等等。
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第三层。第三层可以与第二层相邻,在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相对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界面。
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第四层。第四层可以与第三层相邻,在第三层和第四层的相对表面之间形成第三界面。
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第五层。第五层可以与第四层相邻,在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相对表面之间形成第四界面。
根据需要或视情况,多层伤口敷料可以包括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或更多层。每个附加层在其与其相邻层的相对表面之间形成另外的界面,诸如分别为第五界面、第六界面、第七界面、第八界面和第九界面或更多。
抗微生物剂可以进一步位于第二界面、第三界面、第四界面、第五界面、第六界面、第七界面、第八界面和第九界面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处。
有利地,当抗微生物剂位于多于一个界面处时,抗微生物剂能够更好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由于存在更多位置供抗微生物剂吸收到伤口渗出物中。
附加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粘合到其相邻层。
任何一对相邻层可以通过本领域中的任何常规手段粘合在一起。例如,任何一对相邻层可以通过粘合剂、热或压力粘合。
任何一对相邻层可以在层的周边处粘合在一起。
替代地,任何一对相邻层可以在这些层的主表面处粘合。
典型地,伤口敷料采用粉末粘合、热粘合、物理和胶乳粘合。这些工艺中的任何一者可以适于粘合本文中提到的任何一对相邻层。
粉末粘合使用基于聚酯、聚丙烯、丙烯酸或聚乙烯的可熔粉末。热粘合使用可熔纤维,诸如基于聚丙烯、聚酯或聚乙烯的那些可熔纤维。胶乳粘合使用液体胶乳粘合剂,例如,液体胶乳粘合剂可以是例如基于丙烯酸的。当材料被诸如压力的力物理地缠结或推到一起时,发生物理粘合。
优选地,任何一对或多对相邻层可以通过粘合剂粘合。
优选地,第一层和第二层通过粘合剂粘合。
粘合剂可以是硅酮粘合剂,诸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合剂。
替代地,粘合剂可以是丙烯酸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水凝胶粘合剂或其任何组合。
粘合剂可以是粉末、液体、薄条(web)或网状物(net)的形式。薄条可以是丙烯酸薄条。
粘合剂可以包括可熔粘合剂和/或压敏粘合剂等。可熔粘合剂可以是热粘合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可以是基于丙烯酸的。
粘合剂可以是热粘合剂。粘合剂可以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热粘合剂。例如,热粘合剂可以是热塑性粘合剂,诸如聚己内酯。
粘合剂可以是粉末。可以将粉末分散到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任一层或两层上,然后通过施加热而活化。例如,伤口敷料可以通过热隧道以将第一层附接到第二层。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
有利地,将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提供了将抗微生物剂掺和到伤口敷料中的改进方法,由于将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不受与将抗微生物剂掺和到吸收层中相同的制造限制。此外,当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时,粘合剂有助于在制造期间将抗微生物剂固定在敷料中。有利地,这减少了在制造期间(诸如在切割期间)从敷料中抗微生物剂的损失。有利地,这减少了浪费和成本。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可以是干燥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固体施加工艺将抗微生物剂施加到任何一对相邻层之间的界面。这样的方法可以包括将抗微生物剂作为干膜施加在任何一对相邻层之间的界面处,将抗微生物剂粉末涂覆在任何一对相邻层之间的界面处或将抗微生物剂的颗粒、薄片、颗粒、或者晶体分散涂覆在任何一对相邻层之间的界面处。
有利地,当抗微生物剂为干燥形式时,可以将更大量的抗微生物剂施加到敷料。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可以是膜、粉末、薄片、颗粒或晶体的形式。
替代地,抗微生物剂可以是溶液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液体施加工艺将溶液中的抗微生物剂施加到伤口接触层。
抗微生物剂通常是指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抗微生物剂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银、银衍生物、乳酸、柠檬酸、苯扎氯铵、碘、碘酸盐、碘化物盐、铜、铜盐、锌、锌盐、甲苯胺蓝O、木糖醇、葡萄糖酸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硝酸咪康唑及其任何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抗微生物剂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物质,所述物质或者能够单独在24小时内表现出Log4细菌杀灭率,或者能与另一种材料反应以形成能够在24小时内表现出Log4细菌杀灭率的物质。
能够单独在24小时内显示Log4细菌杀灭率的合适物质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银、银衍生物、乳酸、柠檬酸、苯扎氯铵、碘、铜、铜盐、锌、锌盐、甲苯胺蓝O、木糖醇、葡萄糖酸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硝酸咪康唑及其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能与另一种材料反应以形成能够在24小时内显示Log4细菌杀灭率的物质的合适物质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碘化物盐、碘酸盐。例如,碘化物盐可以与碘酸盐反应以产生碘,碘是能够在24小时内表现出Log4细菌杀灭率的物质。
碘化物盐和碘酸盐可以反应以原位形成碘。例如,碘酸盐和/或碘化物盐可以溶解在伤口渗出物中以原位形成碘。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碘化物盐和碘酸盐可以反应以在伤口敷料的界面处形成碘。
碘化物盐和碘酸盐可以一起位于界面处。
替代地,碘化物盐可以位于第一界面处,并且碘酸盐可以位于伤口敷料的独立部分中。例如,碘化物盐可以位于第一界面处,并且碘酸盐可以位于第一层和/或第二层中和/或另外的界面处。
替代地,碘酸盐可以位于第一界面处,并且碘化物盐可以位于伤口敷料的独立部分中。例如,碘酸盐可以位于第一界面处,并且碘化物盐可以位于第一层和/或第二层中和/或另外的界面处。
优选地,碘酸盐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碘酸钾、碘酸钠和/或其任何两种或更多种组合。
优选地,碘化物盐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碘化钾、碘化钠和/或其任何两种或更多种组合。
所谓的银衍生物,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或修饰之后衍生自银的任何化合物或络合物。所述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或修饰可以涉及银盐的形成。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是银或银衍生物。
更优选地,抗微生物剂是银盐。优选地,银盐选自乳酸银、氯化银、碳酸银、硫酸银、磺胺嘧啶银。
有利地,已经发现使用银盐提供了能够更好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的抗微生物剂,因为已经观察到银盐在伤口渗出物中展示出改善的溶解性。
优选地,抗微生物剂以多层伤口敷料的0.001wt%至10wt%的量存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抗微生物剂能够在应用于伤口的24小时内在整个敷料中迁移。更优选地,抗微生物剂能够在应用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的12小时内,最优选地在应用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的2小时内在整个敷料中迁移。所谓在整个敷料中迁移,是指抗微生物剂可以在上述时间段内在多层敷料的外部近侧层或远侧层中被检测到。
多层伤口敷料的层可以是典型地用于伤口敷料的任何材料或由所述材料形成。
除了在界面处,抗微生物剂还可以存在于多层伤口敷料的任何层中。例如,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第一层和/或第二层中。抗微生物剂可以存在于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第九层和/或第十层或更多层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中。
抗微生物剂可以分散在多层伤口敷料的层中的任何一层的整个中。
有利地,当抗微生物剂也位于多层伤口敷料的层中时,敷料中的总体抗微生物剂浓度增加,从而增加敷料的抗微生物功效。
多层伤口敷料的层可以包括典型地用于伤口敷料的任何常规层。例如,这些层可以包括伤口接触层、一个或多个吸收层和/或背衬层。
多层伤口敷料的层之一可以是伤口接触层。
第一层或第二层可以是伤口接触层。
所谓的伤口接触层,是指旨在与伤口直接接触的层。
伤口接触层可以是如本文所述的吸收性材料。
伤口接触层可以具有层压结构。层压结构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层。
伤口接触层可以包括三层(trilaminate)结构。三层结构可以具有中心载体层、近侧层和远侧层。近侧层可以包括用于将伤口接触层接触并固定到伤口和/或患者皮肤的粘合剂。远侧层可以包括用于将伤口接触层固定到远侧相邻层的粘合剂。
伤口接触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穿孔。穿孔可以完全延伸穿过伤口接触层。
伤口接触层可以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伤口接触层不限于特定形状并可以包括其他形状和总体尺寸。
多层伤口敷料的一个或多个层可以是吸收层。
第一层和/或第二层可以是吸收层。
所谓的吸收层,是指包括吸收或超吸收材料的层。
术语“吸收材料”在本文中用于指生理学上可接受的材料,其能够吸收液体,诸如伤口渗出物,并且其能够吸收液体至大于吸收材料的约500wt%,并且具有大于约40%的液体保留。
吸收材料可以包括纤维、泡沫、非织造和/或织造材料。
吸收材料可以是纤维的形式。典型地,吸收材料为非织造纤维的形式。纤维的长度可以是达至约100毫米,并典型地为约20至75毫米,更典型地为约32至51毫米。
吸收材料可以包括不是超吸收材料的泡沫(诸如聚合物泡沫材料)或由其组成。聚合物泡沫可以是聚氨酯泡沫。聚合物泡沫可以是开孔的。聚合物泡沫可以是亲水性的。
吸收材料可以包括胶凝或半胶凝材料或由胶凝或半胶凝材料组成。
术语“胶凝材料”在本文中用于指其中基本上所有组分在与水或体液接触时可胶凝的材料。例如,它可以包括纤维材料,其中基本上所有的纤维在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能够胶凝。
术语“半胶凝”在本文中用于指包括组分混合物的材料,其中一些组分在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胶凝,而其中一些组分不胶凝。例如,半胶凝吸收材料可以包括纤维的组合,其中一些纤维在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胶凝,而其中一些纤维不胶凝。
胶凝或半胶凝材料可以是任何可用的形式,诸如例如纤维、颗粒、粉末、薄片、片材、泡沫、冷冻干燥泡沫、压缩泡沫、膜、穿孔膜、珠粒以及上述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胶凝或半胶凝材料可以选自羧甲基纤维素、藻酸盐、壳聚糖盐或壳聚糖盐衍生物。
典型地,胶凝或半胶凝材料为纤维形式。纤维可以具有任何期望的直径或长度,并可以形成为纺织织物或垫以供使用。纤维可以是织造的或非织造的。优选地,纤维是非织造的。
术语“超吸收材料”在本文中用于指可水溶胀但不溶于水的亲水材料,并且其能够吸收液体至超吸收材料的大于约2000wt%,优选大于约2500wt%,具有大于约85%、优选大于约90%的液体保留率。
超吸收材料可以选自聚合物材料,诸如聚(乙烯)醇(PVA)、聚(环氧乙烷)(PEO)和聚(丙烯酸)。
超吸收材料可以是化学改性的。例如,超吸收材料可以是通过丙烯酸接枝聚合到羧甲基纤维素链上获得的聚合材料。
超吸收材料可以包括选自淀粉、纤维素和聚合物材料的化学改性材料,聚合物材料诸如聚(乙烯醇)(PVA)、聚(环氧乙烷)(PEO)和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可以是部分中和的、轻度交联的聚(丙烯酸)。
超吸收材料可以是纤维的形式。典型地,超吸收材料为非织造纤维的形式。纤维的长度可以是达至约100毫米,并典型地为约20至75毫米,更典型地为约32至51毫米。
超吸收材料可以包括气流成网非织造纤维(air laid nonwoven fibre)或由气流成网非织造纤维组成。所谓的气流成网非织造纤维,是指由短纤维和/或100%浆化纤维的混合物形成的连续薄条。
多层伤口敷料的一个或多个层可以是背衬层。
第一层或第二层可以是背衬层。
背衬层可以用作屏障,并可以可操作以防止微生物(诸如细菌)从外部来源(诸如衣服等)进入伤口敷料。此外,背衬层还可操作以将伤口渗出物保留在伤口敷料内并防止其从伤口敷料浸出。
背衬层可以是透气的。背衬层可以是基本上对微生物(诸如细菌)不可渗透的。背衬层可以是基本上对液体不可渗透的。
背衬层对气体诸如空气和湿蒸汽的渗透性允许湿蒸汽通过其结构传输。这有利于伤口渗出物从敷料散发(transpiration)到外部环境中。有利地,这增加了敷料的透气性并防止敷料被渗出物饱和,这导致减少的敷料更换次数。
背衬层可具有在5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至20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范围内的湿蒸汽透过率。当背衬层的湿蒸汽透过率在8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至16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的范围内时,观察到良好的结果。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背衬层具有10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至120克/100平方厘米/24小时的湿蒸汽透过率。
背衬层可以包括气体可渗透且液体不可渗透的材料。
背衬层还可以包括微生物不可渗透的材料。
背衬层可以包括液体和/或微生物不可渗透但气体可渗透的任何生物学上可接受的聚合物材料或由其组成。用于背衬层的合适的生物学上可接受的聚合物材料可以选自由聚氨酯和聚乙烯组成的组。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层可以是伤口接触层,并且第二层可以是吸收层。吸收层可以包括超吸收材料或由超吸收材料组成。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处。
当抗微生物剂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之间的界面处时,抗微生物剂的至少一部分在使用中可以迁移到吸收层中。这被认为是由于当渗出物通过伤口接触层并进入吸收层时,抗微生物剂在伤口渗出物中溶解,渗出物携带有抗微生物剂。这种迁移是有益的,因为它允许抗微生物剂作用于吸收在吸收层中的大量渗出物。这防止了微生物在敷料内部的生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层可以是伤口接触层,第二层可以是吸收层,并且第三层可以是背衬层。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另外,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吸收层与背衬层之间的第二界面处。替代地,抗微生物剂可以仅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之间的第一界面或吸收层与背衬层之间的第二界面处。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层可以是伤口接触层,第二层可以是吸收层,第三层可以是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另外的吸收层,并且第四层可以是背衬层。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处。另外,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吸收层与另外的吸收层之间的第二界面处。抗微生物剂也可以位于另外的吸收层与背衬层之间的第三界面处。替代地,抗微生物剂可以位于伤口接触层与吸收层之间的第一界面和/或吸收层与另外的吸收层之间的第二界面和/或另外的吸收层与背衬层之间的第三界面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多层伤口敷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微生物剂施加到第一层和/或第二层的表面,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相邻定位,以及将第一层粘合到第二层,使得抗微生物剂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
优选地,将抗微生物剂施加到第一层和/或第二层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将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作药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于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于吸收从生理目标排出的流体或用于阻止从生理目标部位排出的流体的流动。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可以根据需要或适当地结合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特征中的任何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2:示出了多层伤口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4: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5: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7: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8: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9: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0: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1: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2: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3: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4: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5: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6:示出了表示示例12和参考示例13中的银离子迁移的图表。
图17:示出了指示在AA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中示例1的24小时处理时间后的log回收(recovery)的图表。
图18:示出了指示在AA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中示例3和参考示例14在24小时处理时间后的log回收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102)的吸收性泡沫的第一层和作为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的第二层(103)。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通过粘合剂(104)粘合在一起。抗微生物剂(105)与粘合剂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吸收性泡沫是厚度在1.5毫米-3.25毫米之间的聚氨酯开孔泡沫。超吸收材料是聚丙烯酸酯超吸收性纤维非织造材料。
粘合剂(104)是粉末粘合剂,其通过分散施加在伤口接触层(102)或吸收层(103)之上并使用热层压。
抗微生物剂(105)是银盐。
参考图2,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201),其包括粘合到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103)的伤口接触层(102)。伤口接触层和吸收层通过粘合剂(104)粘合在一起。抗微生物剂(105)与粘合剂(104)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2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除了第一界面(106)之外,吸收层(103)也包括抗微生物剂(205)。
位于第一界面(106)处和吸收层(203)中的抗微生物剂(105、205)是银盐。
伤口接触层(102)、吸收层(203)和粘合剂(104)是与图1中描述的相同的材料。
参考图3,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301,其包括粘合到吸收层(103)的伤口接触层(302)。伤口接触层(302)和吸收层(103)通过粘合剂(104)粘合在一起。抗微生物剂(105)与粘合剂(104)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3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除了第一界面(106)之外,伤口接触层(302)也包括抗微生物剂(305)。
伤口接触层(302)、吸收层(103)、粘合剂(104)和抗微生物剂(105、305)是与图1中描述的相同的材料。
参考图4,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4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102)的吸收性泡沫的第一层、作为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的第二层(103)、以及作为背衬层的第三层(407),第一层粘合到第二层。抗微生物剂(105)与粘合剂(104)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吸收层(103)和抗微生物剂(105)的材料与图1相同。
背衬层(407)是聚氨酯膜。背衬层(407)对空气和湿蒸汽是可渗透,但对微生物和水滴是不可渗透的。
参考图5,示出了包括伤口接触层(102)、吸收层(203)和背衬层(407)的多层伤口敷料(501)。抗微生物剂(105)与粘合剂(104)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2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除了第一界面(106)之外,超吸收层(203)也包括抗微生物剂(205)。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吸收层(203)和抗微生物剂(105、205)的材料与图2相同。背衬层(407)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6,示出了包括伤口接触层(302)、吸收层(103)和背衬膜(407)的多层伤口敷料(601)。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104)混合并位于伤口接触层(3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
除了第一界面之外,吸收性泡沫伤口接触层(302)也包括抗微生物剂(305)。
伤口接触层(302)、粘合剂(104)、吸收层(103)和抗微生物剂(105、305)的材料与图3相同。背衬层(407)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7,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其包括伤口接触层(102)、吸收层(1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背衬层(407)、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吸收层(103)和背衬层(407)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704)、吸收层(103)、背衬层(407)和抗微生物剂(105、705)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8,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801),其包括伤口接触层(102)、吸收层(2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2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背衬层(407)、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吸收层(203)和背衬层(407)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除了第一和第二界面(106、706)之外,吸收层(203)也包括抗微生物剂(205)。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704)、吸收层(203)、背衬层(407)和抗微生物剂(105、205、705)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9,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901),其包括伤口接触层(302)、吸收层(1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3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背衬层(407)、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吸收层(103)和背衬层(407)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除了第一和第二界面(106、107)之外,伤口接触层(302)也包括抗微生物剂(305)。
伤口接触层(13)、粘合剂(12、18)、吸收层(11)、背衬层(17)和抗微生物剂(14、16、19)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10,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0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的第一层(102)、作为吸收层的第二层(10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0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以及作为背衬层的第三层(407)。
吸收层(1003)是藻酸盐纤维。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背衬层(407)和抗微生物剂(105)的材料与图4相同。
参考图11,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1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的第一层(102)、作为吸收层的第二层(11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作为背衬层的第三层(407)。
除了第一界面(106)之外,吸收层(1103)也包括抗微生物剂(1105)。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吸收层(1103)、背衬层(407)和抗微生物剂(105、1105)的材料与图10相同。
参考图12,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201),其包括伤口接触层(302)、吸收层(11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背衬层(407)。
除了第一界面之外,伤口接触层(302)也包括抗微生物剂(305)。
伤口接触层(302)、粘合剂(104)、吸收层(1103)、背衬层(407)和抗微生物剂(105、305)的材料与图10相同。
参考图13,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3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的第一层(102)、作为包括吸收性泡沫的吸收层的第二层(13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作为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的第三层(103)、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第二层(1303)和第三层(1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704)和抗微生物剂(105、705)的材料与图7相同。第二层(1303)是吸收性泡沫,并且第三层(1303)是超吸收材料。
参考图14,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4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的第一层(102)、作为吸收层的第二层(14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4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作为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的第三层(1303)、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第二层(1403)和第三层(13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除了第一和第二界面(106、706)之外,第二层(1403)包括抗微生物剂(1405)。
伤口接触层(102)、粘合剂(104、704)和抗微生物剂(105、705)的材料与图7相同。第二层(1403)的材料是吸收性泡沫。第三层(1303)的材料与图13相同。
参考图15,示出了多层伤口敷料(1501),其包括作为伤口接触层的第一层(102)、作为包括吸收性泡沫的吸收层的第二层(1403)、与粘合剂(1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105)(其位于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4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一界面(106)处)、作为包括超吸收材料的吸收层的第三层(1503)、以及与粘合剂(704)混合的抗微生物剂(705)(其位于第二层(1403)和第三层(1503)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706)处)。
除了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之外,第二层(1403)和第三层(1503)包括抗微生物剂(1405、1505)。
参考图1,在使用中,当将伤口接触层(102)放置在伤口上时,由于抗微生物剂(105)位于界面(106)处,因此它能够自由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因此,抗微生物剂(105)能够自由地迁移到伤口接触层(102)和超吸收层(103)中,从而增加整个敷料中的抗微生物剂浓度。
此外,当伤口接触层(102)放置在伤口上时,伤口渗出物将通过伤口接触层(102)并进入吸收层(103)。随着伤口渗出物通过敷料并经过伤口接触层(102)和吸收层(103)之间的界面(106)处的抗微生物剂(105),抗微生物剂溶解在伤口渗出物中,由此允许抗微生物剂(105)与伤口渗出物一起被携带到吸收层(103)中。这有利地防止微生物在远离抗微生物剂(105)的初始施用位置的敷料区域中生长。
现在将参考以下非限制性示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示例伤口敷料
示例1: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抗微生物剂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2: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1.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78%氯化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抗微生物剂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4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3: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是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和2%柠檬酸,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4: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碘化钾、碘酸钾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分子碘含量为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5: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壳聚糖柠檬酸盐和壳聚糖乳酸盐颗粒与粘合剂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6:
制造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第一层是穿孔的硅酮伤口接触层;第二层包括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第三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4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和第二层的表面。然后通过施加热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并将第二层与第三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7: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该层的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8:
制造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13%乳酸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第三层包括PU背衬膜。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该层的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和第二层的表面。通过施加热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并将第二层与第三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9:
制造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第二层包括海藻酸银纤维和超吸收性纤维的50:50共混物,第三层包括PU背衬膜。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该层的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和第二层的表面。通过施加热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并将第二层与第三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10: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第二层包括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该层的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11: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乳酸银盐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该层的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示例12: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氯化银盐抗微生物剂和热敏粘合剂粉末以确保混合物的总体银离子含量为2wt%的量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使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参考示例13: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为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0.52%氯化银盐,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热敏粘合剂粉末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参考示例14:
制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是开孔聚氨酯泡沫,其厚度为3.25毫米,按该层的重量计含有按0.52%氯化银盐和2%柠檬酸,第二层包括超吸收性纤维。然后将热敏粘合剂粉末施加到第一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施加热将第一层与第二层相邻地粘合。
测试数据
氯化银在整个敷料中的迁移:
在温度和湿度受控的烘箱中,在倒置的帕丁顿杯布置中,将参考示例13暴露于模拟伤口流体(胎牛血清和蛋白胨水)或盐水的溶液(设计成复制伤口渗出物)三天。三天后,将敷料的各层分离并进行元素分析。发现7.62%银离子已进入第二层。
类似地,在温度和湿度受控的烘箱中,在倒置的帕丁顿杯布置中,将示例12暴露于模拟伤口流体(胎牛血清和蛋白胨水)或盐水的溶液(设计成复制伤口渗出物吸收到敷料中)三天。三天后,将敷料的各层分离并进行元素分析。令人惊讶的是,发现52.2%银离子已进入第二层。
这些测试的结果示于图16中。测试结果表明,将抗微生物剂掺和到敷料中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抗微生物剂在整个敷料中迁移的能力。如上所述,这被认为是由于抗微生物剂的更大的移动自由度。
因此,很明显,抗微生物剂在两个相邻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的定位允许抗微生物剂更好地在整个敷料中迁移,由此增加敷料的抗微生物功效。
AA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功效,示例敷料用改编的AATCC测试方法100针对一系列微生物进行挑战。
测试程序:
a)示例在无菌条件下制备并切成4.2×4.2厘米的尺寸。
b)然后将模拟伤口流体(SWF)无菌制备为50%的胎牛血清(热活化)和50%蛋白胨稀释剂。
c)然后将示例用SWF部分至完全饱和,并在37℃的潮湿环境中放置3天(预处理阶段)。
d)预处理后,将示例从SWF移除并置于干净的无菌培养皿中。
e)在适当的生长培养基中以大约1×106CFUml-1制备细菌悬浮液。
f)通过执行10倍稀释来计数接种物,将所得悬浮液铺板到适当的培养基上。
g)将1毫升细菌悬浮液用于接种已经预处理3天的示例,并将示例孵育24小时。
h)在24小时孵育期之后,将示例置于适当的中和剂中,并通过超声处理回收活的生物体。
i)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执行中和剂的10倍稀释并将所得悬浮液铺板到适当的培养基上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j)将每个示例在24小时处理时间后的细菌回收率与0小时的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并计算所导致的log减少。
在一系列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上测试上述的示例伤口敷料1和示例伤口敷料3。示例1的Log回收示于图17中。表1中描述了示例1和示例3对每种生物体的log减少。
示例伤口敷料4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进行测试。结果在表2中进行描述。
表1:在AA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中24小时处理时间后的Log减少。
表2:在AA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中24小时处理时间后的Log减少。
从表1和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敷料在AATTCC 100改编的测试方法中在24小时处理时间后导致一系列微生物的显著log减少。
此外,为了证明在复合层之间包括附加的抗微生物剂的影响,将示例3与参考示例14进行比较,参考示例14具有相同的构造,但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没有与粘合剂混合的附加的乳酸银抗微生物剂。敷料以AATCC-100改编的测试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比较。结果呈现在图18中。
从图18中清楚的是,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包括抗微生物剂导致比仅在多层伤口敷料的层内单独包括抗微生物剂时大得多的log减少。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仅以示例方式描述的前述示例。

Claims (21)

1.一种多层伤口敷料,所述多层伤口敷料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相邻并与其粘合;以及抗微生物剂,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多层伤口敷料还包括第三层,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二层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抗微生物剂进一步位于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二界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多层伤口敷料还包括第四层,所述第四层与所述第三层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抗微生物剂位于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第三界面处。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位于一个以上的界面处。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通过粘合剂粘合。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与粘合剂混合。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是干燥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的形式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膜、粉末、薄片、颗粒、晶体及其组合。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银、银的衍生物、乳酸、柠檬酸、苯扎氯铵、碘、碘盐、碘酸盐、铜、铜盐、锌、锌盐、甲苯胺蓝O、木糖醇、葡萄糖酸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硝酸咪康唑及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是银和/或银的衍生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是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碘酸盐和碘化物盐反应以原位形成碘。
1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以总组合物的0.001wt%至10wt%的量存在。
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抗微生物剂进一步位于所述多层伤口敷料的层中。
1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中,所述第一层是伤口接触层,并且所述第二层是吸收层。
18.一种制造多层伤口敷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微生物剂施加到所述第一层和/或所述第二层的表面,将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彼此相邻定位,以及将所述第一层粘合到所述第二层,使得所述抗微生物剂位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界面处。
19.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作药物。
20.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于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1.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伤口敷料,其用于吸收从生理目标排出的流体,或用于阻止从生理目标部位排出的流体的流动。
CN202280053625.7A 2021-06-02 2022-06-01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Pending CN1178587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107893.6 2021-06-02
GBGB2107893.6A GB202107893D0 (en) 2021-06-02 2021-06-02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
PCT/GB2022/051407 WO2022254223A1 (en) 2021-06-02 2022-06-01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8732A true CN117858732A (zh) 2024-04-09

Family

ID=7674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3625.7A Pending CN117858732A (zh) 2021-06-02 2022-06-01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46923A1 (zh)
KR (1) KR20240027634A (zh)
CN (1) CN117858732A (zh)
AU (1) AU2022287287A1 (zh)
BR (1) BR112023025382A2 (zh)
CA (1) CA3221174A1 (zh)
GB (2) GB202107893D0 (zh)
WO (1) WO20222542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38620B2 (en) * 2003-06-23 2018-04-25 Beiersdorf AG Antimicrobial wounddressing
DE102008062824A1 (de) * 2008-12-23 2010-07-01 Paul Hartmann Ag Wundauflage
EP3240581B1 (en) * 2014-12-30 2020-04-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ound dressing with multiple adhesive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6923A1 (en) 2024-04-10
AU2022287287A1 (en) 2024-01-18
CA3221174A1 (en) 2022-12-08
GB202107893D0 (en) 2021-07-14
GB202208153D0 (en) 2022-07-13
BR112023025382A2 (pt) 2024-02-20
KR20240027634A (ko) 2024-03-04
WO2022254223A1 (en) 2022-12-08
GB2609541A (en) 2023-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6947B1 (en) Wound care device having fluid transfer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EP3672655B1 (en) Bio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id biomaterial
EP2359784B1 (de) Absorptionskörper zur Anbringung an menschliche oder tierische Hautoberflächen
EP2185206B1 (de) Blutstillender wundpflegeartikel
EP2077811B1 (en) Clay-based hemostatic agents and devices for the delivery thereof
EP2114470B1 (en) Wound dressing with a bacterial adsorbing composition and moisture holding system
EP3061467B1 (en) Wound dressing with a bacterial adsorbing composition
DK2635244T3 (en) Wound dressing with a biocelluloselag that are equipped bakterieadsorberende
RU149063U1 (ru) Повязка для заживления ран с противомикробным действием
EP2153807A1 (de) Wundpflegeartikel, aufweisend Textilbänder mit Fasern mit gelbildenden Eigenschaften sowie Fasern mit nicht gelbildenden Eigenschaften
WO2009019229A2 (de) Wundpflegeartikel, aufweisend mindestens eine lage aufweisend superabsorbierende polymere, sowie eine lage aufweisend einen weichschaumstoff
JP2022523780A (ja) 抗菌ドレッシング、ドレッシング構成要素、及び方法
DE102007049430A1 (de) Wundpflegeartikel, aufweisend mindestens einen Anteil an stützenden Fasern und einen Anteil an hydroaktiven Polymeren
DE202006016821U1 (de) Absorbierender Körper zur Anbringung an menschliche oder tierische Körperoberflächen
JP4874723B2 (ja) 銀ナノ医療湿布材
CN117858732A (zh) 抗微生物伤口敷料
KR20240015103A (ko) 상처 드레싱용 항균 성분
CN207047481U (zh) 一种医用耗材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