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009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0094A
CN117850094A CN202410090080.8A CN202410090080A CN117850094A CN 117850094 A CN117850094 A CN 117850094A CN 202410090080 A CN202410090080 A CN 202410090080A CN 117850094 A CN117850094 A CN 117850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b
side plate
display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900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江
辛武根
张凯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900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0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0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0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相背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背光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多个膜层,背板包括侧板和底板,侧板和底板围合形成一容纳腔,膜层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设置在侧板远离容纳腔的一侧,且与显示面板连接;支架,设置在侧板与电路板之间,支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背板,第二端连接电路板;其中,侧板上开设有通孔,第一端穿过通孔与背板固定。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平板型(flat)显示产品的PCB与显示模组的固定方式中存在的缺陷。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型(flat)显示产品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一般置于显示模组的底侧或左右两侧,通常是将背板破孔并弯折成支架以固定PCB,该方案的破孔位置一般位于背板底部或顶部翻折处。在背板底部破孔时(如图1所示),破空位置通常与光源柔性电路板(LED FPC)位置重合,使得破孔处LED FPC悬空,导致在进行高低温循环实验时极易出现灯影、萤火虫等问题;在背板顶部翻折处破孔时(如图2所示),由于此处支撑力不足,且属于玻璃单层区位置,强度较弱,在进行机械或压力测试时此处玻璃易出现裂纹、破片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平板型(flat)显示产品的PCB与显示模组的固定方式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平板型(flat)显示产品的PCB与显示模组的固定方式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相背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多个膜层,所述背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膜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支架,设置在所述侧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支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背板,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路板;
其中,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背板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连接且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板的范围内;
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子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子部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层包括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具有朝向所述侧板延伸的凸起,所述顶板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缺口,所述凸起固定在所述缺口内;
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缺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与所述通孔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沉槽,所述通孔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沉槽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所述限位部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延伸至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的侧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限位部卡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为柱状结构,所述限位部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本体部的直径,所述卡槽的内径大于所述本体部的直径,所述本体部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螺孔,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板通过螺纹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需要在背板的底部或顶部翻折处开孔,而是在背板的侧壁上开孔,将支架穿过侧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背板连接固定,并将电路板固定在支架上,以使电路板与背板连接固定,从而避免在背板底部破孔导致的LED FPC悬空,以及在背板顶部翻折处破孔导致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底部破孔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顶部翻折处破孔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A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本申请可以在不同实施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请参照图3-图10,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200、电路板300以及支架400。
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相背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所述出光侧用于显示图像。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LCD)。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110、彩膜基板120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110和所述彩膜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背光模组200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非出光侧,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100提供光源。所述背光模组200包括背板210以及位于所述背板210上的多个膜层。
所述背板210包括侧板211和底板212,所述侧板211和所述底板212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膜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210还包括顶板213,所述顶板213与所述侧板211连接且与所述底板212相对设置,所述顶板213在所述底板2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板212的范围内。所述顶板213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顶板213可以平行于所述底板212设置。
多个所述膜层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导光板221和层叠的多个光学膜层222。多个所述光学膜层222可以包括扩散膜、棱镜膜等。
所述背光模组200还包括灯板,所述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背光模组200可以是侧入式或直下式,在此不做限制。所述灯板包括LED柔性电路板(LED FPC)231和设置在LED FPC上阵列排布的LED 232。
所述电路板300设置在所述侧板211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100连接。所述电路板30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为所述显示面板100提供电信号,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0显示图像。
所述支架400设置所述侧板211与所述电路板300之间,用于将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侧板211固定。所述支架400包括本体部410,所述本体部4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01和第二端4102,所述第一端4101连接所述背板210,所述侧板211上开设有通孔214,所述第一端4101穿过所述通孔214与所述背板210固定,所述第二端4102连接所述电路板300且与所述电路板300固定。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平板型(flat)显示装置,即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电连接,且通过所述支架400支撑固定在所述背板210结构上。在本申请中,所述电路板300通过所述支架400固定在所述背板210的侧面,通过在所述侧板211上开设通孔214,将所述支架400穿过所述通孔214与所述背板210固定,然后将所述电路板300固定在所述支架400上,本申请的显示装置无需在背板210的底部(即所述底板)或顶部翻折处(即所述顶板)破孔,因此,可以避免在背板210底部破孔导致的LED FPC悬空,以及在背板210顶部翻折处破孔导致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400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410连接的限位部420,所述限位部420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支架400相对于所述背板210移动。所述限位部420用于使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背板210保持相对固定,避免所述本体部410相对于所述背板210在X方向、Y方向、或Z方向的位移,以保证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背板210连接的稳固性,同时提升所述支架400对所述电路板300的支撑力。其中,所述限位部420可以设置在所述本体部410上或所述电路板300上,所述限位部420可以是相对于所述本体部410的独立结构,或与所述本体部410为一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所述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5-图7所示,所述本体部410包括第一子部411和与所述第一子部411连接的第二子部412,所述第一子部411穿过所述通孔214固定在所述顶板213靠近所述底板212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412位于所述侧板211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300固定在所述第二子部412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410还包括连接部413,所述连接部413位于所述第一子部411和所述第二子部412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子部411和所述第二子部412,所述连接部413与所述第一子部411和所述第二子部412垂直,所述第一子部411、所述连接部413和所述第二子部412连接形成台阶结构。所述支架400与所述侧板211装配时,所述第一子部411穿过所述通孔214与所述顶板213固定,所述连接部413与所述侧板211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抵接,所述第二子部412垂直于所述侧板211并朝向远离所述侧板2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子部412位于所述第一子部411靠近所述底板212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部413与所述侧板211的外表面抵接,能够增大所述支架400的支撑作用力,同时台阶结构能够容纳所述电路板300的厚度,减小所述支架400和所述电路板300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0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部4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孔414,所述顶板2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414对应的第二限位孔215,所述限位部420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215和所述第一限位孔414与所述第一子部411固定。所述限位部420可以是销钉或螺钉等,用于将所述第一子部411与所述顶板213固定,限制所述第一子部411沿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从而保证所述支架400与所述背板210的连接稳固性。
在所述背光模组200的结构中,为了防止所述光学膜层222跳脱,限制所述光学膜层222移位,通常在所述光学膜层222的边缘设置限位结构,例如,在所述光学膜层222的边缘设置朝向所述侧板211延伸的凸起223,并在所述顶板213上设置与所述凸起223对应的缺口216,将所述凸起223固定在所述缺口216内,以使所述光学膜层222与所述背板210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缺口216通常位于非显示区,而在非显示区,所述阵列基板110的边缘延伸出所述彩膜基板120的边缘,即在所述非显示区内,靠近所述侧板211的大部分区域为仅包括一层所述阵列基板110的单层区101,所述缺口216的位置至少部分会与所述单层区101重叠,在所述顶板213的缺口216位置处,往往存在强度较弱、支撑力不足,在进行机械或压力测试时所述单层区101的玻璃易出现裂纹、破片等问题。
本申请将所述支架400设置在对应所述缺口216位置处,使所述第一子部411在所述底板212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缺口216在所述底板212上的正投影。例如,在所述单层区101正下方,使所述第一子部411位于所述缺口216的正下方,且使所述第一子部411在所述底板212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缺口216在所述底板212上的正投影,通过所述第一子部411弥补所述顶板213的缺口位置处强度弱、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对位于单层区101的所述阵列基板110的支撑稳定性。
为了使所述第一子部411固定在所述通孔214内,避免所述第一子部411从所述通孔214处脱出,本申请使所述第一子部411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与所述通孔214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面积,即所述第一子部411沿XZ平面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通孔214的开口面积,或者使所述第一子部411沿X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214沿X方向的长度,或者使所述第一子部411沿Z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214沿Z方向的长度,以避免所述第一子部411从所述通孔214处脱出。可选的,所述通孔214可以是但不限于方形或圆形,相应的,所述第一子部411可以是但不限于矩形或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子部411、所述连接部413和所述第二子部4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实施例2
如图8-图9所示,所述侧板211上设置有沉槽217,所述沉槽217位于所述侧板211靠近所述电路板300的一侧,所述通孔214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沉槽217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限位部420包括相对的第三端4201和第四端4202,所述第三端4201与所述第二端4102连接,所述第四端4202延伸至所述沉槽217内,且与所述沉槽217的侧壁抵接。例如,如图8所示,所述限位部420的第三端4201与所述本体部410的第二端4102连接,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限位部420连接形成V型结构,所述本体部410的第一端4101穿过位于所述沉槽217内的所述通孔214并与所述侧板211固定,所述限位部420的第四端4202与所述沉槽217的侧壁抵接,以增加所述本体部410的支撑力,同时限制所述本体部410在Z方向上的位移,保证所述支架400与所述侧板211连接的稳固性。其中,所述本体部410可以是板状支撑结构,所述限位部420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弹片结构,但不限于此。所述电路板300固定在所述本体部410远离所述限位部420的一侧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410还包括固定部430,所述固定部430位于所述本体部410的第一端4101,所述固定部430与所述本体部410垂直,且所述固定部430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与所述通孔214在所述侧板211上的正投影面积,以防止所述本体部410从所述通孔214处脱落,保证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侧板211连接的稳固性。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所述限位部420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300上,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限位部420卡扣连接。例如,所述本体部410可以是柱状结构,所述限位部420具有卡槽4200,所述卡槽4200的开口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本体部410的直径,所述卡槽4200的内径大于所述本体部410的直径,以使所述本体部410能够固定在所述卡槽4200内,避免所述本体部410脱出。柱状的所述本体部410垂直于所述侧板211且朝向远离所述侧板211的一侧延伸,所述限位部420沿垂直于所述侧板211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限位部420上的卡槽4200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部410的延伸方向相同,便于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所述本体部410的第一端4101与所述侧板211连接,以使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背板210固定,通过沿垂直于所述侧板211且远离所述侧板211的方向延伸的所述本体部410支撑所述电路板300,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00上的限位与所述本体部410卡扣连接,以保证所述电路板300与所述本体部410连接的稳固性,同时避免所述电路板300相对于所述背板210在X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4可以是螺孔,所述本体部410可以是铆柱、螺柱等,所述本体部410的第一端4101与所述侧板2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由于在所述侧板211上开设螺孔的孔径小,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案对所述背板210的整体强度影响最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3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螺接等方式与所述本体部410固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需要在背板的底部或顶部翻折处开孔,而是在背板的侧壁上开孔,将支架穿过侧板上开设的通孔与背板连接固定,并将电路板固定在支架上,以使电路板与背板连接固定,从而避免在背板底部破孔导致的LED FPC悬空,以及在背板顶部翻折处破孔导致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综上,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相背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多个膜层,所述背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膜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支架,设置在所述侧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支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背板,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电路板;
其中,所述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背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背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连接且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底板的范围内;
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子部和与所述第一子部连接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子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子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包括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具有朝向所述侧板延伸的凸起,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缺口,所述凸起固定在所述缺口内;
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缺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与所述通孔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沉槽,所述通孔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沉槽在所述侧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所述限位部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延伸至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沉槽的侧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限位部卡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为柱状结构,所述限位部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本体部的直径,所述卡槽的内径大于所述本体部的直径,所述本体部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螺孔,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板通过螺纹连接。
CN202410090080.8A 2024-01-22 2024-01-22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50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0080.8A CN117850094A (zh) 2024-01-22 2024-01-2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90080.8A CN117850094A (zh) 2024-01-22 2024-01-2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0094A true CN117850094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90080.8A Pending CN117850094A (zh) 2024-01-22 2024-01-2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00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5007B (zh) 背光總成及具有其之液晶顯示器
EP250076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ed module thereof
US873400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a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a sidewall cover portion which contacts with an exterior surface of a sidewall of a receiving container and a light source cover portion which covers a light source and a portion of the exiting surface of a light guide plat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display device
US7976183B2 (en) Backlight unit
JP2009139923A (ja) 表示装置、上部収納容器および表示装置の組立て方法
US9715061B2 (en) Display and bracket for backlight module
KR20090027440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KR10183648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48567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amp installation device thereof
KR20080002228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148487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모듈의 백라이트 램프 가이드
KR20070119453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60019653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7850094A (zh) 显示装置
US20130070166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2008293711A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70024937A (ko) 백라이트용 서포트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모듈과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201210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167821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조립방법
KR20070094242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639579A (zh) 光供应单元及使用该光供应单元的显示器件
JP466032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1422563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110655B1 (ko) 방열용 탑케이스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모듈
CN114509883B (zh) 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