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7876A -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7876A
CN117847876A CN202211214840.9A CN202211214840A CN117847876A CN 117847876 A CN117847876 A CN 117847876A CN 202211214840 A CN202211214840 A CN 202211214840A CN 117847876 A CN117847876 A CN 117847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distance
ice tray
cooling structur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48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48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47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47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7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包括导风罩和冰盘,所述冰盘包括围栏和位于所述围栏之下的冰槽,所述冰槽和至少部分所述围栏位于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制冰机冷却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后侧的出口通道,所述导风罩的底部和所述冰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出口通道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距离。出口通道的最小的宽度小于冰盘的底部和导风罩底部之间的第一距离,这样可以在出口通道处起到节流的作用,使流速增加,加快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冰盘后端区域对冷却的贡献度,充分利用后端区域的冷却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制冰机包括导风罩和冰盘,冰盘位于导风罩内,与导风罩的底部、两侧和后端均形成冷风通过的风道,向冰盘和导风罩的前端提供冷风,冷风经过风道,由前向后、以及自两侧由下至上流动,从而从冰盘底部、两侧、后端带走热量,达到冷却制冰的目的。但是冷却的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可以提升冷却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包括导风罩和冰盘,所述冰盘包括围栏和位于所述围栏之下的冰槽,所述冰槽和至少部分所述围栏位于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制冰机冷却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后侧的出口通道,所述导风罩的底部和所述冰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出口通道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距离。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最小宽度和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大于等于1/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冰盘的后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冰盘的后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通道。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罩的侧部的上边界和所述冰盘的侧部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 1/3。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罩的侧部和所述冰盘的侧部之间形成侧部通道,所述侧部通道沿引流方向渐缩设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罩的侧部包括相接的第一竖直段、第一倾斜段,所述冰盘的所述围栏部包括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相接于所述冰槽的侧部;所述侧部通道包括沿引流方向相接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段,所述冰槽的侧部和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冰槽的侧部之间的第二夹角。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满足:10°> 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5°。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所述导风罩一端的风口部,所述风口部的出口朝向所述冰盘和所述导风罩之间的腔体,所述冰盘的底部和所述导风罩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风口部的最大高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所述导风罩一端的风口部,所述风口部的出口朝向所述冰盘和所述导风罩之间的腔体,所述风口部的出口的上边界高于所述冰盘的底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口部的出口高出所述冰盘的底部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十分之二,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十分之一。
本申请中,出口通道的最小的宽度小于冰盘的底部和导风罩底部之间的第一距离,这样可以在出口通道处起到节流的作用,使流速增加,加快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冰盘后端区域对冷却的贡献度,充分利用后端区域的冷却空间。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出口通道的最小宽度和第一距离的关系满足:最小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的三分之二并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的三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二以保证达到较好的节流效果,大于第一距离的三分之一,可以保证出口通道具有足够的空间释放被加热的冷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剖视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冰盘和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导风罩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示意出导风罩的底部;
图6为图5中导风罩沿长度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横向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原理图;
图9为图8中H部位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导风罩和冰盘端部的示意图。
图1-10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风口部;
20-冰盘;201-冰槽;201a-侧部;201b-底部;201c-倒圆角;202-围栏;202a-第二竖直段;202b-第二倾斜段;203-横梁;204-横梁;
30-导风罩;301-侧部;301a-第一竖直段;301b-第一倾斜段;301c- 第三竖直段;302-底部;303-倒圆角;
40-支撑板;
L1-第一下边界;L2-第一上边界;L3-第二上边界;L4-第三上边界;
w-宽度;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d3-第三距离;d4-第四距离; d5-第五距离;d6-第六距离;d7-最大高度;
A-底部通道;B-侧部通道;B1-第一通道段;B2-第二通道段;C-出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剖视的示意图;图3为图 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冰盘20和板结构40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导风罩30的示意图;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示意出导风罩30的底部;图6为图5中导风罩30沿长度方向剖视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包括导风罩30、冰盘20和风口部10。如图3所示,冰盘20包括围栏202和位于所述围栏202之下的冰槽201,冰盘20包括多个冰槽201,图3中显示两排冰槽201,围栏202围合在所有冰槽201的上方,围栏202的下端相接在所有冰槽201上端的外围。本文所述的上、下、前、后以图2方位为基准,冰盘20朝向风口部10的一端为前端,反之为后端,冰盘20插入导风罩30的方向为下,反之为上。冰盘20用于装入液体,液体可以承载在冰槽201中,围栏202起到防止液体外漏的作用,装入液体时围栏202中并不需要承载液体。
如图4所示,导风罩30的截面大致为U形,其前、后两端以及顶部开口,冰盘20的至少部分位于导风罩30中,具体地,冰盘20的冰槽201 和至少部分围栏202位于导风罩30中,冰盘20置入导风罩30后,冰盘 20的两侧、底部,与导风罩30的两侧、底部均具有间距,以形成通道,具体地,导风罩30侧部和冰盘20侧部之间形成侧部通道B,导风罩30底部和冰盘20底部之间形成底部通道A。
结合图1、2理解,风口部10设置在冰盘20、导风罩30的前端,并与冰盘20、导风罩30的前端具有一定间距,冰盘20的后端连接有支撑板 40,支撑板40相对导风罩30的后端可转动,在需要倒出冰槽201内的冰块时,支撑板40和冰盘20转动即可。支撑板40与冰盘20的后端也具有间距,如图2所示,冰盘20的后端和板结构之间可以形成出口通道C。工作时,冷风从风口部10的出口流出,并进入到冰盘20与导风罩30之间的通道,从而对冰盘20下部的冰槽201内的液体进行冷却,以达到制冰的目的。冰盘20冷却区域主要包括:冰盘20底部表面形成的第一区域、冰盘 20两侧表面形成的第二区域、冰盘20前表面形成的第三区域,冰盘20后表面形成的第四区域。其中,冷却贡献度最大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的贡献较小。
本实施例中导风罩30的底部302和冰槽20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出口通道C的最大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距离d1,图2中连接板 40上下竖直设置,冰盘20围栏202的后端也为竖直段,围栏202和连接板40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板40和冰槽201的倾斜的侧部之间的距离,故围栏202和连接板40之间的距离为出口通道C的最小的宽度w。本实施例限制出口通道C的最小的宽度w小于第一距离d1。这样可以在出口通道C 处起到节流的作用,使流速增加,加快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第四区域对冷却的贡献度,充分利用第四区域的冷却空间。
进一步地,宽度w和第一距离d1的关系满足:1/3d1≤w≤2/3d1。最小的宽度w小于第一距离d1的三分之二,以保证达到较好的节流效果,而又不设置过小,最好是大于第一距离d1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保证出口通道C具有足够的空间释放被加热的冷风。
该实施例中出口通道C由支撑板40和冰盘20的后端之间形成,可知,出口通道C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比如导风罩30的后端向上延伸,则全部或部分的出口通道C也可以由导风罩30的后端和冰盘20的后端之间形成。
请继续参考图7、8,图7为图2的横向剖视图,横向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图8为图7的原理图,主要示意导风罩30和冰盘20的横截面。
本实施例中导风罩30的底部302和冰槽20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导风罩30的侧部301的第一上边界L2和冰盘20的围栏202的第二上边界L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本实施例中,第二距离d2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一距离d1的1/3。第二距离d2决定了侧部通道B出口的宽度,第二距离d2小于第一距离d1的1/3,可避免大量的冷风从侧部通道B 流出,从而保证冷风进入底部通道A后,沿前后长度方向流经底部通道A 的中后部后,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冷风流量以带走热量。
进一步地,可定义冰槽201的侧部201a的下边界为第一下边界L1,第一下边界L1与导风罩30的底部30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4,冰槽201 呈上大下小的锥状,冰槽201的侧部201a具体为倾斜设置的相对平直的斜壁,冰槽201的侧部201a的第一下边界L1即斜壁的最低位置。冰槽201 的侧部201a和冰槽201的底部201b可以是直接相接,或者与冰槽201的底部201b通过倒圆角201c相接,这里的倒圆角201c不属于冰槽201的的侧部201a。此外,冰槽201的侧部201a的第一下边界L1和导风罩30的侧部301之间的距离为第五距离d5,从图8来看,第四距离d4是竖向距离,即上下方向的距离,第五距离d5是水平距离,第五距离d4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四距离d4。
如此限制,当风口部10的冷风进入到导风罩30和冰盘20的底部通道 A之后,流向侧部通道B时,流通截面会发生减小的变化,使得侧部通道B 产生明显的节流效果,即侧部通道B形成节流结构,冷风得以加速,换热速率加快,从而可以加速冰盘20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具体地,第五距离d5和第四距离d4的比值小于1/2,这样,节流效果更为明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口部10的出口朝向冰盘20和导风罩30 之间的腔体,具体即主要朝向二者之间的底部通道A。其中,定义冰盘20 的底部(即冰槽201的底部201b)和导风罩30的底部3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第一距离d1大于或等于风口部10的最大高度d7。冷风进入底部通道A后,冰盘20的相邻冰槽201之间的间隙极易形成涡流,图2 中,冰盘20还包括横梁23、24,横梁23、24起到连通多个冰槽201的目的,至少设置一个横梁,而横梁23、24的存在的使得涡流更加明显。在此前提下,本实施例中设置d1≥d7,这样可以保证冰盘20底部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冷风并带走热量,不受相邻冰槽201间隙以及横梁23、24 而形成涡流的影响,并且更多的冷风在底部通道A中由前至后流动的过程中,也可保证侧面的冷风流通量,有利于增强侧面的节流效果。
图2中,风口部10的出口高于冰盘20的底部,风口部10的出口高于冰盘20的底部,则冷风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到冰盘20的前端区域,使前端区域可以更好地参与换热,避免冷风刚进入时全部进入到底部通道A。
风口部10高出冰盘20底部的距离可定义为第三距离d3,如图2所示,风口部10出口的第三上边界L4与冰槽201的底部201b的高度差为d2,冰盘20的底部和导风罩30的底部3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3,第三距离d3小于等于第一距离d1的十分之二,且大于等于第一距离d1的十分之一,即1/10d1≤d3 ≤2/10d1。如此设置,可以保持合理的冷风流分配,使冰盘20的结冰过程更均匀。
进一步地,导风罩30的侧部301和冰盘20的侧部(围栏202的侧部和冰槽201的侧部)之间形成侧部通道B,侧部通道B沿引流方向渐缩设置,引流方向即冷风在侧部通道B中的流向,图7、8中,侧部通道B的入口位于上侧、出口位于下侧,入口至出口的方向为引流方向,侧部通道 B渐缩设置,即侧部通道B的流通截面积沿引流方向减小设置。如此,可以使侧部通道B的冷风流速保持住。
具体地,如图7所示并结合图9理解,图9为图8中H部位的放大图。
导风罩30的侧部30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接的第一竖直段301a、第一倾斜段301b、第三竖直段301c,第三竖直段301c和导风罩30的底部 302相接,具体可以通过倒圆角303相接。
冰盘20的围栏202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接的第二竖直段202a、第二倾斜段202b,第二倾斜段202b相接于冰槽201的侧部201a。此时,第一竖直段301a和第二倾斜段202b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段B1,冰槽201的侧部201a和第一倾斜段301b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段B1,第一通道段B1和第二通道段B1沿引流方向相接形成侧部通道B,第一通道段B1靠近侧部通道B的出口,第二通道段B2靠近侧部通道B的入口。第二倾斜段202b 的下边界和导风罩30的侧部的间距为第六距离d6,由于渐缩设置, d2<d6<d5。
其中,第一竖直段301a和第二倾斜段202b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a1,第一倾斜段301b和冰槽201的侧部201a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a2,第一夹角a1小于第二夹角a2。即,第二通道段B2沿引流方向收窄的幅度大于第一通道段B1收窄的幅度,则自侧部通道B的入口至出口的方向,侧部通道B的流通截面积先相对大幅度地收窄,以起到尽快节流、加速的目的,然后流通截面积的收窄幅度降低,保持冷风速度和留出必要的出口宽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a1和第二夹角a2可以满足下述关系:10°> 第二夹角a2>第一夹角a1>5°。在此角度范围内,可以很好地保持住加快的冷风流速。
图7中,围栏202的第二竖直段202a相接于第二倾斜段202b,第二竖直段202a位于导风罩30的第一竖直段301a之上,即第二竖直段202a 处于导风罩30的上侧,可以更好地导向侧部通道B的冷风流出。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制冰机冷却结构的导风罩30和冰盘20端部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罩30的底部302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罩30的底部302为弧形,与导风罩30的侧部301相接,此时,侧部301与第一倾斜段301b的第一下边界L1 相接的弧形部301c与底部302可以是同一弧度相接。另外,图9中,第一倾斜段301b和第二倾斜段201a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即并未渐缩设置,可以理解,按照第一实施例方式的渐缩设置也可以。
本实施例对导风罩30的结构并无具体限制,第一、第二实施例仅仅为一种具体示例,比如,导风罩30的底部30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的一段轮廓等。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罩和冰盘,所述冰盘包括围栏和位于所述围栏之下的冰槽,所述冰槽和至少部分所述围栏位于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制冰机冷却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后侧的出口通道,所述导风罩的底部和所述冰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出口通道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宽度和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小于等于2/3,且大于等于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盘的后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冰盘的后端之间形成所述出口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侧部的上边界和所述冰盘的侧部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侧部和所述冰盘的侧部之间形成侧部通道,所述侧部通道沿引流方向渐缩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侧部包括相接的第一竖直段、第一倾斜段,所述冰盘的所述围栏部包括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相接于所述冰槽的侧部;所述侧部通道包括沿引流方向相接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段,所述冰槽的侧部和所述第一倾斜段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竖直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冰槽的侧部之间的第二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满足:10°>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所述导风罩一端的风口部,所述风口部的出口朝向所述冰盘和所述导风罩之间的腔体,所述冰盘的底部和所述导风罩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风口部的最大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冰盘、所述导风罩一端的风口部,所述风口部的出口朝向所述冰盘和所述导风罩之间的腔体,所述风口部的出口的上边界高于所述冰盘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部的出口高出所述冰盘的底部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十分之二,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十分之一。
CN202211214840.9A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Pending CN117847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4840.9A CN117847876A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4840.9A CN117847876A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7876A true CN117847876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4840.9A Pending CN117847876A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478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68663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0557199C (zh) 一种适用于涡轮叶片等内冷部件中的渐宽型开槽交错肋通道
CN101701756B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隔流板构造
CN117847876A (zh)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CN117847877A (zh) 一种制冰机冷却结构
JP2008202857A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CN206989323U (zh) 一种水盘和使用该水盘的风机盘管机组
CN215983448U (zh) 冰箱
CN202835984U (zh) 冰箱
CN201522146U (zh) 平行流蒸发器
CN212777709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210506482U (zh) 一种用于铝棒和板锭均质化处理的冷却室
CN210783709U (zh) 非冷风通道位于两侧的陈列柜
US20060240135A1 (en) Cooling and molding water tank for a plastic complicated profile
WO2019149138A1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
KR101121173B1 (ko) 열교환용 충진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연방지 향류형 냉각탑
CN219037263U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20707486U (zh) 空调器
CN220119644U (zh) 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
CN213598052U (zh) 一种水冷排气管
WO2022120948A1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431463U (zh) 一种新型冰箱送风盖板
CN115395136B (zh) 散热风道结构和储能设备
CN219786519U (zh) 一种大球体贯通铸造用加工组件
CN114459834B (zh) 一种气体采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