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9787A -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9787A
CN117839787A CN202311826991.4A CN202311826991A CN117839787A CN 117839787 A CN117839787 A CN 117839787A CN 202311826991 A CN202311826991 A CN 202311826991A CN 117839787 A CN117839787 A CN 11783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
clamp
liquid
groove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69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再勋
贾智伟
杨辰
夏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f Nano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f Nano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f Nano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f Nano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69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9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9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该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固定组件。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容置槽,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容置槽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从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容置槽中。夹具本体还开设有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均用于与外部的灌注件连接,注液流道的第二端用于向微流控芯片输入液体,抽液流道的第二端与容置槽连通。固定组件设于夹具本体上,用于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容置槽中。

Description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生物反应系统培养环境来进行生物反应,例如,器官细胞培养、肿瘤细胞培养和细胞药物耐受实验。微流控芯片中通过毛细管道为腔体中的生物细胞进行输送营养物质,微流控芯片通过夹具进行固定,夹具上还配置了用于对毛细管道进行换液的流道,流道用于连接毛细管道和外部换液器件,例如,外部换液器件为灌注件,以便于对腔体进行换液,从而在腔体中营造出适合生物细胞生长的环境。在上述的换液方式中,由于腔体中液体回流至毛细管道的效果差,所以在换液过程中,仅更换了毛细管道中的液体,而没有更换腔体中的液体,导致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产生的细胞代谢废液在腔体中堆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用于排出微流控芯片在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产生的废液,以营造更好的生物细胞的培养环境。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
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从所述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夹具本体还开设有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均用于与外部的灌注件连接,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输入液体,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夹具本体上,用于将所述微流控芯片固定所述容置槽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微流控芯片;
夹具,所述夹具为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具,用于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
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与所述夹具的注液流道、抽液流道连接,通过所述注液流道和所述抽液流道对所述微流控芯片进行换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夹具本体和固定组件。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容置槽,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容置槽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从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容置槽中。夹具本体还开设有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均用于与外部的灌注件连接,注液流道的第二端用于向微流控芯片输入液体,抽液流道的第二端与容置槽连通。固定组件设于夹具本体上,用于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容置槽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中,从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容置槽,容置槽中的液体从抽液流道中被外部的灌注件抽走,由此,排出了在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并遗留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废液,与微流控芯片仅从其自身的出液口排出液体相比,废液排出率更高,能够营造更好的生物细胞的培养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本体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本体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底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沿两个导引孔的中心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00、微流控芯片;21、芯片本体;211、进液口;212、出液口;213、第二防呆部;22、腔体;23、毛细管道;100、夹具;11、夹具本体;111、容置槽;1111、第一凹陷部;1112、第二凹陷部;1113、第一防呆部;1114、出液凹槽;112、连通槽;113、观察通孔;114、注液流道;1141、第一注液流道段;1142、第二注液流道段;115、抽液流道;1151、第一抽液流道段;1152、第二抽液流道段;116、防溢槽;117、第一连接组件;1171、第一凸起件;1172、第二凸起件;1181、滑动槽;1182、弹簧孔;119、固定槽;12、固定组件;121、滑动片;122、弹簧;123、弹片;1231、固定件;1232、拨片;13、夹具盖;131、第二连接组件;1311、第一凹槽;1312、第二凹槽;132、导引孔;1321、第一导引孔段;1322、第二导引孔段;14、托盘;M1、微流控芯片的第一面;M2、微流控芯片的第二面;M3、微流控芯片的第三面;F1、夹具本体的第一面;F2、夹具本体的第二面;S1、夹具盖的第一面;S2、夹具盖的第二面;300、灌注装置;31、第一灌注器;32、第二灌注器;33、灌注泵;400、生物反应系统;4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申请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该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固定组件。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容置槽,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容置槽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从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容置槽中。夹具本体还开设有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均用于与外部的灌注件连接,注液流道的第二端用于向微流控芯片输入液体,抽液流道的第二端与容置槽连通。固定组件设于夹具本体上,用于将微流控芯片固定容置槽中。
请参阅图1,图1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微流控芯片200包括:芯片本体21、腔体22和毛细管道23,腔体22的开口位于芯片本体21的第二面M2,毛细管道23位于腔体22中。芯片本体21的第三面M3还开设有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毛细管道23能够通过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进行换液。芯片本体21的第二面M2和第一面M1相对,芯片本体21的第三面M3与芯片本体21的第一面M1、第二面M2垂直。需要说明的是,芯片本体21为微流控芯片200的主体部分,芯片本体21的第一面M1、第二面M2和第三面M3,也可以作为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一面M1、第二面M2和第三面M3。
请参阅图2,图2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夹具100包括:夹具本体11和固定组件12。固定组件12用于将微流控芯片200固定于夹具本体11中。
示例性的,夹具100在使用过程中水平放置,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为水平面朝下,即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为夹具本体11的底面,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为水平面朝上,即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为顶面。微流控芯片200固定于夹具100时,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一面M1朝下放置,即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一面M1为微流控芯片200的底面,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一面M1朝上放置,即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一面M1为顶面。
请参阅图3,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12设于夹具本体11上,用于将微流控芯片200固定容置槽111中。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开设有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用于放置如图1所示的微流控芯片200,微流控芯片200的腔体22与容置槽111连通,从腔体22的开口中的流出液体流入容置槽111。微流控芯片200的腔体22中的液体溢出腔体22时,通过连通槽112流入容置槽111。
容置槽111的两端分别用于对微流控芯片200的两端做限位,容置槽111的其中一端还用于安装固定组件12。固定组件12处于伸展状态时,便于微流控芯片200置入容置槽111;固定组件12处于复位状态时,能够固定放置在容置槽111中的微流控芯片200。
请参阅图4,图4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夹具本体11开设有注液流道114,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用于插入灌注件,注液流道114的第二端用于与微流控芯片200的进液口211连接。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设置在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注液流道114的第二端开设于容置槽111的侧壁,该侧壁与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三面M3向对应。当微流控芯片200固定于容置槽111中,注液流道114的第二端与微流控芯片200的进液口211连接。注液流道114的第二端处还设有密封件,例如,橡胶圈或硅胶圈,以确保注液流道114的第二端与微流控芯片200的进液口211之间密封性。
请参阅图图5,图5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本体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夹具本体11开设有抽液流道115,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开设于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与容置槽111连通(图中展示为容置槽111的所在区域)。
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设置在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与容置槽111连接,用于在容置槽111中的液面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抽取容置槽111中的液体,以降低容置槽111中的液面高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中,从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容置槽,容置槽中的液体从抽液流道中被外部的灌注件抽走,由此,排出了在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并遗留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废液,与微流控芯片仅从其自身的出液口排出液体相比,废液排出率更高,能够营造更好的生物细胞的培养环境。
为了更清晰地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还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该具体实施例用于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拓展说明,而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还开设有连通槽112。连通槽112与容置槽111连接,连通槽112的深度大于容置槽111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深度的基准面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
如图4所示,微流控芯片200中的液体从腔体22的开口溢出,通过连通槽112排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通槽112将容置槽111和微流控芯片200的腔体22进行连通,以确保液体溢出腔体22后,能够快速地流入容置槽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和第二面F2之间还开设有观察通孔113,观察通孔113与容置槽111连通。
观察通孔113用于从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向微流控芯片200提供光照,观察通孔113还便于用户从微流控芯片200中取出微流控芯片200中的生物样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还开设有出液凹槽1114,出液凹槽1114在容置槽111的侧壁处与容置槽111连通,该侧壁与微流控芯片200的第三面M3对应。如图1所示的微流控芯片200放置在容置槽111中时,微流控芯片200的出液口212位于容置槽111内,且微流控芯片200的出液口212与出液凹槽1114对应,从出液口212中流出的液体,通过出液凹槽1114能够更快速地排入容置槽11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还开设有防溢槽116,防溢槽116与容置槽111连通。
请参阅图6,图6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本体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通过虚线框所在的区域展示容置槽111、防溢槽116和观察通孔113,防溢槽116与容置槽111呈台阶状。防溢槽116的深度大于容置槽111的深度,深度的基准面为夹具本体11的第一面F1。防溢槽116与容置槽111的深度差为:0.5mm-3mm,例如,防溢槽116与容置槽111的深度差为1.7mm。
由于液体存在毛细现象,容置槽111中的液体沿着容置槽111的侧壁向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汇集,在容置槽111中的液面高度未达到预设高度时,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也能从容置槽111中抽走液体。这种非正常的抽液现象导致容置槽111中的液面高度不足,从而导致了微流控芯片200中的液体存量不足,从进而导致了微流控芯片200中的生物反应条件得不到保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处设置防溢槽116,防溢槽116与容置槽111存在高度差,因此,容置槽111中的液体由于毛细现象到达防溢槽116时,先在防溢槽116的侧壁上产生液珠,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部分液珠掉落,从而减少了到达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的液珠的数量,进而避免了容置槽111中的液体被过度抽取,提高了换液过程的平衡程度。
此外,还需要确保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与防溢槽116的侧壁的距离为:2mm-5mm,才能够更好地防止毛细现象溢流。
请参阅图7,图7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底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防溢槽116的侧壁包括以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弧形侧壁段,r的取值范围为:2mm-5mm,例如,r可以为3mm、3.5mm或4.5mm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限定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与防溢槽116的侧壁的距离,能够让毛细现象产生的液珠在汇集至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之前滴落,从而减少了到达抽液流道115的第二端的液珠的数量,进而避免了容置槽111中的液体被过度抽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至少包括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和第二注液流道段1142,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液流道段1142的直径,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和第二注液流道段1142的连接处呈斜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至少包括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和第二抽液流道段1152,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的直径大于第二抽液流道段1152的直径,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和第二抽液流道段1152的连接处呈斜面状。
一般地,注液流道114和抽液流道115的直径与灌注件的直径相同,但是这样设置不利于灌注件插入,不仅降低了操作效率,还可能在灌注件插入的过程中,折弯了针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用于插入灌注件,位于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的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液流道段1142的直径,位于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的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的直径大于第二抽液流道段1152的直径,以便于灌注件从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插入。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在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和第二注液流道段1142、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和第二抽液流道段1152的连接处做了斜面状处理,使连接处达成由大到小的过度,提高灌注件在连接处的通过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状包括锥形状,还包括其他由大到小的形状,例如,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斜面状仅用于对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而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和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处还设有密封件,例如,橡胶圈,以确保第一注液流道段1141、第一抽液流道段1151与灌注件之间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展示了本申请实施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容置槽111包括沿微流控芯片200的侧边方向开设的第一凹陷部1111和第二凹陷部1112。第一凹陷部1111与防溢槽116连通。微流控芯片200在第一面M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矩形的长边为微流控芯片200的侧边。这样,既扩大容置槽111中的液体容量,也便于用户在容置槽111中取放微流控芯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容置槽111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防呆部1113,具体地,第一防呆部1113设置于容置槽111的一端的两个转角处,一处为凹槽状,一处为圆弧状。微流控芯片200包括第二防呆部213,具体地,第二防呆部213设置于微流控芯片200的一端的两个转角,一个为直角,另一个做了内切处理。第一防呆部1113和第二防呆部213配合时,微流控芯片200的做了内切处理的转角只能放置圆弧状的容置槽111的转角处,微流控芯片200的直角转角只能放置凹槽状的容置槽111的,由此防止微流控芯片200反向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夹具本体11的第二面F2上设有第一连接组件117,夹具100还包括夹具盖13,夹具盖13包括:第二连接组件131和两个导引孔132。第二连接组件131用于与夹具本体11的第一连接组件117连接,夹具本体11和夹具盖13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两个导引孔132连通夹具盖13的第二面S2和第一面S1,夹具盖13的第二面S2和第一面S1相对。
两个导引孔132分别与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对应。
请参阅图10,图10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沿两个导引孔的中心的半剖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导引孔132在夹具盖13的第二面S2的端口为第一端,导引孔132在夹具盖13的第一面S1的端口为第二端,导引孔132的第一端用于插入灌注件。在夹具本体11和夹具盖13形成一个整体之后,两个导引孔132的第二端分别与注液流道114的第一端和抽液流道115的第一端相对应。
夹具盖13用于减少从观察通孔113中落入微流控芯片200的杂质的数量,夹具盖13上的导引孔132还能够辅助用户将灌注件插入注液流道114和抽液流道115中,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17包括:第一凸起件1171和第二凸起件1172,第二连接组件131包括: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第一凸起件1171和第二凸起件1172分别用于与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的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第一凹槽1311的大小和形状与第一凸起件117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二凹槽1312的大小和形状与第二凸起件1172的大小和形状形同,这样,确保了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不能同时反向放置第二凸起件1172和第一凸起件1171,从而防止了夹具本体11和夹具盖13反向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第一连接组件117设置于夹具盖13,以及将第二连接组件131设置于夹具本体11。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中形成配合的部件,数量和形状都是非固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仅用于做具体说明,而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配合用于防止夹具盖13与夹具本体11反向连接。
示例性,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仅能够在一个角度上形成配合,具体地,第一连接组件117包括:第一凸起件1171和第二凸起件1172,第二连接组件131包括: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的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第一凹槽1311的大小和形状与第一凸起件117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二凹槽1312的大小和形状与第二凸起件1172的大小和形状形同,这样,确保了第一凹槽1311和第二凹槽1312不能同时反向放置第二凸起件1172和第一凸起件1171。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还能够通过加工为不规则的形状,以实现仅能够在一个角度上形成配合。此外,还能够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形成配合的部件的数量和形式,以实现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仅能够在一个角度上形成配合。第一连接组件117和第二连接组件131还能通过其他现有的防呆机制进行配合,在此不详细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从夹具盖13的第二面S2至第一面S1,导引孔132至少包括第一导引孔段1321和第二导引孔段1322,第一导引孔段1321的直径大于第二导引孔段1322的直径,第一导引孔段1321和第二导引孔段1322的连接处呈斜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引孔段1321和第二导引孔段1322处还设有密封件,例如,橡胶圈,以确保第一导引孔段1321、第二导引孔段1322与灌注件之间密封性。
斜面状包括锥形状,还包括其他由大到小的形状,例如,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斜面状仅用于对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而不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1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夹具100还包括托盘14,托盘14用于放置夹具本体11,其中,一个托盘14可以放置多个夹具本体11,托盘14用于为每个夹具本体11提供单独的容纳腔,夹具本体11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200,微流控芯片200中的液体流出后,流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中达到预设高度时,被外部的灌注件抽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固定组件12包括:滑动片121和弹簧122。夹具100本体的第二面F2开设有滑动槽1181,滑动槽1181和容置槽111相对,滑动槽1181和容置槽111之间开设有弹簧孔1182,弹簧孔1182用于安装弹簧122。滑动片121为U型,滑动片121的一部分放置于滑动槽1181中,一部分放置于容置槽111中,弹簧122的一端与滑动片121的U型的底部连接,弹簧122的另一端与夹具100本体连接。在对滑动片121施加外力时,滑动片121在滑动槽1181中移动,以便于在容置槽111中放置微流控芯片200。放置微流控芯片200并停止施加外力之后,弹簧122使滑动片121复位,以卡紧微流控芯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3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具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固定组件12包括:弹片123。弹片123包括:固定件1231和拨片1232。夹具100本体的第二面F2开设有固定槽119,滑动槽1181和固定槽119相对,固定槽119用于安装固定件1231,固定件1231通过螺丝固定于固定槽119。在对拨片1232施加外力时,拨片1232产生形变,以便于在容置槽111中放置微流控芯片200。放置微流控芯片200并停止施加外力之后,拨片1232自行复原,以卡紧微流控芯片200。弹片123可以采用SUS304、SUS316、铍铜或表面镀铁氟龙的碳钢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2的实施例仅用于对微流控芯片200的夹具100进行详细介绍,现有的其他固定组件的形式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涵盖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反应系统,该生物反应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夹具和灌注装置。夹具为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夹具,用于固定微流控芯片。灌注装置与夹具的注液流道、抽液流道连接,通过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换液。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和14,图14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图1和14所示,生物反应系统400包括:夹具100、微流控芯片200和灌注装置300。灌注装置300包括:第一灌注器31、第二灌注器32和灌注泵33,灌注泵33驱动第一灌注器31和第二灌注器32中一个实现抽液功能,另一个实现注液功能。第一灌注器31和第二灌注器32通过连接管41和夹具100连接,连接管41包括输液管和针头,输液管的一端与第一灌注器31和第二灌注器32连接吗,输液管的另一端与针头连接,针头插入夹具100的流道,流道包括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
需要说明的是,微流控芯片200在图14中未示出,微流控芯片200与夹具100的连接关系如上文中提供的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关系。由此,灌注装置300能够通过夹具100的流道对微流控芯片200进行换液。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从所述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流入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夹具本体还开设有注液流道和抽液流道,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均用于与外部的灌注件连接,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输入液体,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夹具本体上,用于将所述微流控芯片固定所述容置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面还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微流控芯片中流出的液体通过所述连通槽流入所述容置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还开设有观察通孔,所述观察通孔与所述容置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面还开设有防溢槽,所述防溢槽与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防溢槽与所述容置槽呈台阶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槽与所述容置槽的高度差为:0.5mm-3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槽的侧壁与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二端的距离为:2mm-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至少包括第一注液流道段和第二注液流道段,所述第一注液流道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液流道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注液流道段和第二注液流道段的连接处呈斜面状;和/或,
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至少包括第一抽液流道段和第二抽液流道段,所述第一抽液流道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抽液流道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抽液流道段和第二抽液流道段的连接处呈斜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包括沿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侧边方向开设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防呆部,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一防呆部和所述第二防呆部配合用于防止所述微流控芯片反向放置。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卡扣,所述滑动卡扣安装于所述夹具本体上,用于卡紧所述微流控芯片。
11.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夹具还包括夹具盖,所述夹具盖包括:
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用于与所述夹具本体的第一连接件连接;
两个导引孔,所述导引孔连通所述夹具盖的第二面和第一面,所述夹具盖的第二面和第一面相对,两个导引孔分别与所述注液流道的第一端和所述抽液流道的第一端对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配合用于防止所述夹具盖和所述夹具本体反向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凸起件和第二凸起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件和所述第二凸起件分别用于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夹具盖的第二面至第一面,所述导引孔至少包括第一导引孔段和第二导引孔段,所述第一导引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引孔段的直径,所述导引孔的第一段和所述导引孔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呈斜面状。
15.一种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系统包括:
微流控芯片;
夹具,所述夹具为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具,用于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
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与所述夹具的注液流道、抽液流道连接,通过所述注液流道和所述抽液流道对所述微流控芯片进行换液。
CN202311826991.4A 2023-12-27 2023-12-27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Pending CN117839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991.4A CN1178397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991.4A CN1178397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9787A true CN117839787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2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6991.4A Pending CN1178397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97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90408T3 (es) Conectores para dispositivos neumáticos en sistemas microfluídicos
JP2022023908A (ja)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における気泡の除去
US10000732B2 (en) Microfluidic dual-well device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apture and culture
WO2019217864A4 (en) Combinatorial drug delivery device
US6670173B1 (en) Bioreaction module for biochemical reactions
CN117839787A (zh) 微流控芯片的夹具和生物反应系统
US10843197B2 (en) Fluidic connector, microfluidic chip cartridge, and fluid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20200298232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s with bubble diversion
KR20150008234A (ko) 미세 유체 유동 블럭과 미세 유체 유동 블럭 연결 방법.
CN117844638A (zh) 生物反应系统
CN209393209U (zh) 一种硬质微流控芯片夹具
CN210269584U (zh) 一种样品池
CN115569681A (zh) 插接式试剂管组件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核酸自测装置
US11311881B2 (en) Fluid handling method, fluid handling device used in same, and fluid handling system
CN113231112A (zh) 微流控芯片试剂储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3473179A1 (en) Emulsion production member, and sample collection tube and blood collection tube each equipped with same
TWI827188B (zh) 用於去除全血中紅血球的晶片及方法
US10527171B2 (en) Gasket
US20230167933A1 (en) Integrated manifold and switches for fluidic movement
US11471883B2 (en) Fluid chip, flui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18834554U (zh) 一种多组分保存与释放装置及微流控系统
CN219687912U (zh) 一种储液装置
CN220380810U (zh) 一种可封堵的加血样装置及细胞富集染色一体设备
CN215640442U (zh) 一种体液样本载体结构
CN215525841U (zh) 试剂盒、检测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