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8372A -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8372A
CN117838372A CN202410190320.1A CN202410190320A CN117838372A CN 117838372 A CN117838372 A CN 117838372A CN 202410190320 A CN202410190320 A CN 202410190320A CN 117838372 A CN117838372 A CN 117838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clamping
seat
contra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03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干俊杰
刘雷
刘子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l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03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8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8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涉及人造收缩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植入人体内部用于尿道括约肌收缩的收缩带和控制组件,所述收缩带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卡接的卡合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人体外部用于驱动卡合组件卡合,所述控制组件的端部设有限位组件,本发明可在患者体外进行收缩部件的卡合,便于进行操作,并且可根据后续的治疗情况需要对患者体内已经卡合的收缩部件的内径进行调节,另外,在外部的驱动机构无法正常使用时可实现患者的尿液紧急释放,使尿液顺利排出,防止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间歇性的收缩和释放,防止长时间压迫患者体内的组织器官而增加患者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收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背景技术
人造收缩结构技术是一种医疗装置,通常用于治疗诸如尿失禁、大便失禁、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为了减小所讨论的器官的直径或将该器官闭塞,人造可收缩结构向该器官施加压力,特别是在尿失禁的情况下,可收缩结构实质上形成了人造括约肌能够通过控制由套箍施加的压力而使尿道括约肌敞开和闭合。
申请号为201780097579.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人造可收缩结构,所述人造可收缩结构包括:被适配成接触中空人体器官的细长构件;被适配成将人造可收缩结构形成为围绕所述中空人体器官的闭合环的闭合件;被布置成连接至控制单元的张紧系统,所述张紧系统被适配成响应于由所述控制单元施加的力来改变所述闭合环的内径。根据本发明,所述细长构件包括弹力芯部和生物相容性外护套。此外,所述张紧系统包括附接到所述细长构件的第一点上的第一张紧元件以及附接到所述细长构件的第二点上的第二张紧元件,所述张紧元件中的每一个穿过位于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的适配器,但是,闭合件在进行闭合时只能在植入的过程中进行闭合,由于内部组织的限制,闭合操作比较困难。
并且,在植入完毕后,收缩部件的两端一旦闭合成环形,难以对内径进行再次调整,当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或进一步松弛时,无法根据需要对收缩部件的内径进行调节,导致无法对收缩部件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另外,在外部用于驱动收缩部件收缩的驱动机构出现故障或没有电源供电时,容易导致患者长时间憋尿,对膀胱等组织器官造成损害;此外,收缩件长时间对组织器官长时间对一个位置收紧时会对组织器官造成伤害,增加患者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可在患者体外进行收缩部件的卡合,便于进行操作,并且可根据后续的治疗情况需要对患者体内已经卡合的收缩部件的内径进行调节,另外,在外部的驱动机构无法正常使用时可实现患者的尿液紧急释放,使尿液顺利排出,防止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间歇性的收缩和释放,防止长时间压迫患者体内的组织器官而增加患者痛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包括植入人体内部用于尿道括约肌收缩的收缩带和控制组件,所述收缩带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卡接的卡合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人体外部用于驱动卡合组件卡合,所述控制组件的端部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的端部设有驱动机构;
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端面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滑动配合有卡座,所述卡座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齿槽,所述卡接槽的内部顶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底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中部滑动贯穿有梯形卡块,所述梯形卡块的顶端设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的顶部设有滑座,所述弹性囊的顶部通过弹性管设有第一软管,所述导向槽端面设有导筒,所述导筒内滑动配合有导杆,所述导筒的端部设有第二软管,所述卡接槽内部端面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部设有第三软管;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筒,所述滑筒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端面中部设有滑杆,所述滑筒的顶部位于活塞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滑筒的底部位于活塞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滑杆圆周面上的楔形槽,所述滑筒的端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圆柱座,所述圆柱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楔形槽配合的挡板,所述滑筒的端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部滑动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套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人体外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卡合组件连接,所述收缩带的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两端之间设有收缩管,所述收缩管的内部远离卡合组件的一端设有牵引丝。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收缩带的一端,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管和收缩管对应,所述牵引丝的一端依次贯穿导孔和柔性管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座的端部与所述收缩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槽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卡块的底端为与所述齿槽对应配合的梯形结构,所述滑座的端部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管的顶端固定贯穿导向槽的顶端延伸至导孔的内部,所述第一软管的端部绕过所述牵引丝延伸至所述柔性管内,且所述第一软管贯穿柔性管远离收缩带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动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贯穿导向槽的顶部延伸至导孔内,所述第二软管绕过牵引丝延伸至柔性管内,所述第二软管的端部贯穿柔性管远离连接座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软管贯穿卡接槽的顶面延伸至导孔内,所述第三软管的端部绕过牵引丝延伸至柔性管内,所述第三软管的端部贯穿柔性管远离连接座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
优选的,所述滑杆贯穿滑筒的端面,所述滑杆上靠近活塞的一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三软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软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三软管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软管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楔形槽的轴向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滑筒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活动板锁止的第一锁止组件,所述活动板的侧面设有用于对圆柱座锁止的第二锁止组件,所述活动板的外侧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圆柱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所述圆柱座的圆周面抵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好处:
1、本发明可在将收缩带植入患者体内后,通过滑杆使活塞向外部滑动,同时使第一导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第二软管上的第三电磁阀闭合,第二导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开通,第一软管和第三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开通,活塞向外滑动时弹性囊收缩带动梯形卡块向上运动,伸缩管带动卡座向卡接槽内部滑动,再开通位于第一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弹性囊带动梯形卡块与齿槽对应配合,即可在患者体外完成收缩带两端之间的定位连接。
2、本发明可在患者的尿道括约肌进一步松弛时,使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第一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闭合,第二软管上的第三电磁阀和第三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开通,拉动活塞向远离第一导气管的一端滑动,使得伸缩管带动卡座收缩,同时导杆带动活动座伸长,实现活动座和卡座同步向靠近伸缩管的一侧运动,收缩带的直径进一步减小,在患者尿道括约肌进一步松弛时,使得收缩带直径的进一步减小,防止尿液漏出。
3、本发明可在收缩带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时,会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在上述动作的基础上,通过使滑杆带动活塞往复滑动使收缩带的直径间歇性增大减小,使得收缩带活动,防止长时间对尿道括约肌一个部位收缩压紧而损害器官组织。
4、本发明可在尿液急需排出但驱动机构失效时,先使第一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导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开通,其他电磁阀均闭合,再使活动板锁止,利用马达带动圆柱座和挡板转动,挡板通过楔形槽带动滑杆向远离滑筒的一侧滑动,弹性囊收缩,梯形卡块脱离齿槽,再使第一软管上的第二电磁阀闭合,第一导气管上的第一电磁阀闭合,其他电磁阀全部开通,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活塞向第一导气管的一侧滑动,伸缩管伸长带动卡座向外部滑动,使收缩带的直径达到最大解除对尿道括约肌的约束,使得患者尿液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其他部件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缩带;101、收纳槽;102、收缩管;103、牵引丝;2、卡合组件;201、连接座;202、导孔;203、卡接槽;204、卡座;205、齿槽;206、导向槽;207、活动座;208、梯形卡块;209、弹性囊;210、滑座;211、弹性管;212、第一软管;213、导筒;214、导杆;215、第二软管;216、伸缩管;217、第三软管;218、磁性板;3、控制组件;301、滑筒;302、活塞;303、滑杆;304、复位弹簧;305、第一导气管;306、第二导气管;307、第一进气管;308、第二进气管;309、第一电磁阀;310、第二电磁阀;311、第三电磁阀;4、限位组件;401、楔形槽;402、活动板;403、圆柱座;404、马达;405、限位板;406、限位杆;407、限位弹簧;408、挡板;5、驱动机构;501、柔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包括植入人体内部用于尿道括约肌收缩的收缩带1和设于人体外部的控制组件3,收缩带1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卡接的卡合组件2,控制组件3用于驱动卡合组件2卡合,控制组件3的端部设有限位组件4,卡合组件2的端部设有驱动机构5,本发明中的收缩带1及其附属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医疗专用的柔性材质,驱动机构5位于人体外部,驱动机构5通过柔性管501与卡合组件2连接,驱动机构5优选为螺杆螺母传动机构。
收缩带1的外侧开设有收纳槽101,收纳槽101的两端之间设有收缩管102,收缩管102的内部远离卡合组件2的一端设有牵引丝103,牵引丝103通过与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连接即可带动牵引丝103进行收缩和释放,即可带动收缩带1的收缩和释放。
卡合组件2包括连接座201,连接座201设于收缩带1的一端,连接座201的顶部开设有导孔202,导孔202的两端分别与柔性管501和收缩管102对应,牵引丝103的一端依次贯穿导孔202和柔性管501与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柔性管501、导孔202和收缩管102之间相互对应,且收缩管102可在驱动机构5驱动牵引丝103收缩时同步进行收缩。
连接座201的端面底部开设有卡接槽203,卡接槽203内滑动配合有卡座204,卡座204的端部与收缩带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卡座204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齿槽205,齿槽205为梯形结构,卡接槽203与卡座204的对应配合可实现收缩带1两端之间的定位。
卡接槽203的内部顶侧开设有导向槽206,导向槽206的底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座207,活动座207的中部滑动贯穿有梯形卡块208,梯形卡块208的底端为与齿槽205对应配合的梯形结构,梯形卡块208的顶端设有弹性囊209,弹性囊209的顶部设有滑座210,滑座210的端部与导向槽206的内壁滑动连接,弹性囊209的顶部通过弹性管211设有第一软管212,弹性管211的顶端固定贯穿导向槽206的顶端延伸至导孔202的内部,梯形卡块208通过与齿槽205对应配合即可实现卡座204的定位,实现收缩带1两端之间的连接,通过弹性囊209的收缩和膨胀即可带动梯形卡块208上下运动,滑座210可沿着导向槽206的内壁滑动,弹性管211可随着滑座210的滑动进行弹性伸缩,弹性管211和第一软管212用于弹性囊209和控制组件3之间的连通。
第一软管212的端部绕过牵引丝103延伸至柔性管501内,且第一软管212贯穿柔性管501远离收缩带1一端的外壁与控制组件3连通。
导向槽206的端面设有导筒213,导筒213的一端滑动配合有导杆214,导杆214的端部与活动座207的端部固定连接,导筒213的端部设有第二软管215,第二软管215贯穿导向槽206的顶部延伸至导孔202内,第二软管215绕过牵引丝103延伸至柔性管501内,第二软管215的端部贯穿柔性管501远离连接座201一端的外壁与控制组件3连通,伸缩管216和卡座204的端部之间设有相互吸合磁性板218,利用控制组件3通过第二软管215调节导筒213内的气压,即可驱动导杆214沿着导筒213滑动伸缩,伸缩管216和卡座204之间通过磁性板218进行连接,便于收缩带1两端之间的对接,方便拆卸。
卡接槽203的内部端面设有伸缩管216,伸缩管216的顶部设有第三软管217,第三软管217贯穿卡接槽203的顶面延伸至导孔202内,第三软管217的端部绕过牵引丝103延伸至柔性管501内,第三软管217的端部贯穿柔性管501远离连接座201一端的外壁与控制组件3连通,控制组件3通过第三软管217对伸缩管216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即可驱动卡座204进行移动。
控制组件3包括滑筒301,滑筒301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活塞302,活塞302的端面中部设有滑杆303,滑杆303贯穿滑筒301的端面,滑杆303上靠近活塞302的一侧套接有复位弹簧304,滑筒301的顶部位于活塞302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导气管305和第二导气管306,滑筒301的底部位于活塞302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307和第二进气管308,第一进气管307的端部与第一软管212和第三软管217连通,第二进气管308与第二软管215连通,第一导气管305和第二导气管306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309,第一软管212和第三软管217靠近第一进气管307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电磁阀310,第二软管215靠近第一进气管307的一端设有第三电磁阀311,控制组件3通过滑杆303带动活塞302的滑动可通过第一进气管307和第二进气管308以及第一软管212、第二软管215和第三软管217分别控制导筒213、弹性囊209和伸缩管216内的气压,以此实现收缩带1的调节控制,活塞302初始状态下与滑筒301内靠近第一进气管307的端面贴合,伸缩管216为硬性材质。
限位组件4包括等间距开设于滑杆303圆周面上的楔形槽401,楔形槽401的轴向截面为梯形结构,滑筒301的端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402,滑筒301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活动板402锁止的第一锁止组件,活动板402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圆柱座403,圆柱座403的底部设有与楔形槽401配合的挡板408,活动板402的侧面设有用于对圆柱座403锁止的第二锁止组件,活动板402的外侧设有马达404,马达404的输出轴与圆柱座403的端部固定连接,滑筒301的端面设有限位板405,限位板405中部滑动贯穿有限位杆406,限位杆406的底端与圆柱座403的圆周面抵触,限位杆406的底部套接有限位弹簧407,在第一锁止组件解除对活动板402的锁止,第二锁止组件对圆柱座403进行锁止时可实现挡板408的上下运动,第一锁止组件对活动板402锁止,第二锁止组件解除对圆柱座403的锁止时,即可利用马达404可带动圆柱座403和挡板408转动。
本实施例装置在使用时,将收缩带1植入患者体内时,使收缩带1环绕在尿道括约肌外部,此时伸缩管216端部的磁性板218位于卡接槽203靠近端口的位置,将卡座204的端部插入卡接槽203的端口与伸缩管216对应,利用两侧磁性板218的相互吸合,即可实现卡座204和伸缩管216之间的对接,并将柔性管501从患者体内引出。
其次,拉动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向外部远离第一导气管305的一侧滑动,同时使第一导气管305上的第一电磁阀309闭合,第二导气管306上的第一电磁阀309开通,使第二软管215上的第三电磁阀311闭合,第一软管212和第三软管217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均开通,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向外滑动的同时复位弹簧304收缩,弹性囊209收缩并带动梯形卡块208向上运动,伸缩管216收缩通过磁性板218带动卡座204向卡接槽203内部滑动,同时带动收缩带1的端部滑动,实现收缩带1两端的连接合拢,此时,梯形卡块208和齿槽205为脱离状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控制滑杆303向外拉动的长度控制收缩带1对患者尿道括约肌的压力,防止收缩带1过松或过紧。
滑杆303向外拉动前,第一锁止组件对活动板402处于解除状态,第二锁止组件对圆柱座403处于锁止状态,使活动板402向上滑动,使得挡板408与楔形槽401脱离,限位弹簧407被压缩,当卡座204在卡接槽203内滑至合适位置后停止滑杆303的滑动,同时释放活动板402使其向下滑动,限位弹簧407复位,挡板408再次与楔形槽401卡合,对滑杆303定位,在其他电磁阀工作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开通位于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并向上滑动活动板402,此时由于弹性囊209内为负压收缩状态,且第一导气管305上的第一电磁阀309仍处于闭合状态,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开通后弹性囊209立即被充气复位带动梯形卡块208向下运动,使得梯形卡块208与齿槽205对应配合,实现对卡座204的定位,同时在复位弹簧304复位的作用下活塞302向第一进气管307的一端滑动,再使第一导气管305上的第一电磁阀309开通,第二软管215上的第三电磁阀311开通,其他电磁阀均闭合,再次向外拉动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向第二进气管308的一端滑动,即可向导筒213内充气,使得导杆214紧顶活动座207,之后再使第二软管215上的第三电磁阀311闭合,对卡座204和梯形卡块208定位,使梯形卡块208与齿槽205紧密配合,防止两侧的磁性板218脱离而导致收缩带1松弛,活塞302位置稳定后释放活动板402,使得挡板408再次与楔形槽401配合对滑杆303定位,即可在患者体外完成收缩带1两端之间的定位连接,最后通过外部的驱动机构5,利用螺杆螺母传动拉伸牵引丝103使收缩带1收缩,进而带动患者的尿道括约肌收缩闭合。
但是,当患者病情进一步变差导致尿道括约肌进一步松弛后,并且在收缩带1收缩至最小直径后仍然无法使患者尿道括约肌闭合时仍然会导致尿液排出,因此,在收缩带1收缩至最小状态下患者仍然出现尿液排出时,则主动判断出患者的尿道括约肌进一步松弛,此时使第一导气管305和第二导气管306上的第一电磁阀309均闭合,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闭合,第二软管215上的第三电磁阀311和第三软管217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开通,使挡板408与楔形槽401脱离,拉动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向外部远离第一导气管305的一端滑动,在梯形卡块208与齿槽205紧密配合的作用下使得伸缩管216带动卡座204收缩,同时使得导杆214带动活动座207伸长,从而实现活动座207和卡座204同步向靠近伸缩管216的一侧运动,使得收缩带1的直径进一步减小,从而可在患者尿道括约肌进一步松弛时,且在收缩带1在外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收缩至最小直径后仍不能使患者尿道括约肌闭合时,通过卡合组件2使得收缩带1直径的进一步减小使得尿道括约肌很好的闭合,防止尿液漏出。
反之,通过使第一导气管305和第二导气管306上的第一电磁阀309均闭合,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闭合,第二软管215上的第三电磁阀311和第三软管217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开通,使挡板408与楔形槽401脱离,拉动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向内部靠近第一导气管305的一端滑动,在梯形卡块208与齿槽205紧密配合的作用下使得伸缩管216带动卡座204伸长,同时使得导杆214带动活动座207收缩,从而实现活动座207和卡座204同步向远离伸缩管216的一侧运动,即可使得收缩带1的直径进一步增大,进而可在收缩带1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直径被调节至极限时,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对收缩带1的直径进一步调节,收缩带1的直径调节完毕后使各个电磁阀均处于闭合状态,保持收缩带1直径的稳定,并且在收缩带1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时,会对患者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在上述动作的基础上,通过使滑杆303带动活塞302往复滑动,即可使收缩带1的直径间歇性增大减小,从而使得收缩带1活动,防止长时间对尿道括约肌一个部位进行收缩压紧而损害器官组织。
此外,在收缩带1收缩的作用下使得患者尿道括约肌闭合的状态下,急需将患者尿液排出时,但是外部的驱动机构5出现故障或断电而失效时会导致尿液长时间无法排出,增加患者痛苦,还容易造成对患者组织器官的进一步伤害,因此,在尿液急需排出但驱动机构5失效时,可通过在外部设置控制器,并在控制器上设置紧急按钮,触动紧急按钮后,先使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和第二导气管306上的第一电磁阀309开通,其他电磁阀均闭合,再使第一锁止组件对活动板402锁止,第二锁止组件解除对圆柱座403的锁止,启动马达404带动圆柱座403向远离滑筒301的一侧转动30°-180°,进而带动挡板408转动,同时挡板408通过楔形槽401带动滑杆303向远离滑筒301的一侧滑动,即可通过第一软管212使得弹性囊209收缩,梯形卡块208脱离齿槽205后使第一软管212上的第二电磁阀310闭合,第一导气管305上的第一电磁阀309闭合,其他电磁阀全部开通,在复位弹簧304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活塞302快速向第一导气管305的一端滑动,即可通过第三软管217使得伸缩管216快速伸长,同时导杆214收缩,进而带动卡座204快速向卡接槽203的外部滑动,使得收缩带1的直径快速达到最大值,从而使收缩带1解除对尿道括约肌的约束,使得患者尿液顺利排出,此时伸缩管216复位至初始状态,尿液排出完毕后再次重复收缩带1两端之间的卡合动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人体内部用于尿道括约肌收缩的收缩带和设于人体外部的控制组件,所述收缩带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卡接的卡合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驱动卡合组件卡合,所述控制组件的端部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卡合组件的端部设有驱动机构;
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端面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滑动配合有卡座,所述卡座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齿槽,所述卡接槽的内部顶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底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中部滑动贯穿有梯形卡块,所述梯形卡块的顶端设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的顶部设有滑座,所述弹性囊的顶部通过弹性管设有第一软管,所述导向槽端面设有导筒,所述导筒内滑动配合有导杆,所述导筒的端部设有第二软管,所述卡接槽内部端面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部设有第三软管;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筒,所述滑筒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活塞,所述活塞的端面中部设有滑杆,所述滑筒的顶部位于活塞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滑筒的底部位于活塞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滑杆圆周面上的楔形槽,所述滑筒的端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圆柱座,所述圆柱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楔形槽配合的挡板,所述滑筒的端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中部滑动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套接有限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位于人体外部,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柔性管与所述卡合组件连接,所述收缩带的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两端之间设有收缩管,所述收缩管的内部远离卡合组件的一端设有牵引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收缩带的一端,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管和收缩管对应,所述牵引丝的一端依次贯穿导孔和柔性管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的端部与所述收缩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槽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卡块的底端为与所述齿槽对应配合的梯形结构,所述滑座的端部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的顶端固定贯穿导向槽的顶端延伸至导孔的内部,所述第一软管的端部绕过所述牵引丝延伸至所述柔性管内,且所述第一软管贯穿柔性管远离收缩带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动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贯穿导向槽的顶部延伸至导孔内,所述第二软管绕过牵引丝延伸至柔性管内,所述第二软管的端部贯穿柔性管远离连接座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所述伸缩管和卡座的端部之间设有相互吸合磁性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软管贯穿卡接槽的顶面延伸至导孔内,所述第三软管的端部绕过牵引丝延伸至柔性管内,所述第三软管的端部贯穿柔性管远离连接座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组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贯穿滑筒的端面,所述滑杆上靠近活塞的一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进气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三软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二软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三软管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软管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第三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的轴向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滑筒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活动板锁止的第一锁止组件,所述活动板的侧面设有用于对圆柱座锁止的第二锁止组件,所述活动板的外侧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圆柱座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所述圆柱座的圆周面抵触。
CN202410190320.1A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Pending CN117838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320.1A CN117838372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320.1A CN117838372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8372A true CN117838372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0320.1A Pending CN117838372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83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8389B (zh) 一种用于受试者的组织的设备或系统
US9144482B2 (en) Body canal contacting means for body fluid flow control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5997180B (zh) 套扎器的自动收紧弹力线设置方法及自紧式弹力线套扎器
US5671755A (e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humans
CN112312862A (zh) 适配多种瓣环尺寸的可植入式瓣环成形结构
US6254534B1 (en) Retractor
KR20110082170A (ko) 신축자재한 요소를 갖는 앵커 시스템 및 외과 수술용 바늘
EP0276104A2 (en)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objects from body passages
KR20030051683A (ko) 체액 유동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JPH10502547A (ja) 管閉塞補綴術
CA2499835A1 (en) A wound retractor device
WO2011082350A1 (en) Systems, implants, tool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s of pelvic conditions
US20190336745A1 (en) Bodily implant with a tubing connector
CN117838372A (zh) 一种人造收缩结构卡合结构
CN109394294A (zh) 可连发的止血夹子装置
JP2018519020A (ja) 尿流システム及び使用方法
CN212369126U (zh) 改良的输尿管支架以及具有其的系统
CN113663203B (zh) 一种改良的输尿管支架
US9655705B1 (en) Body canal contacting means for body fluid flow control methods and devices
CN209137504U (zh) 负压引流装置
CN114569169B (zh) 一种腹腔内可视化微创操作装置
CN118000960A (zh) 人造括约肌医师使用方法
CN219516485U (zh) 泌尿系统的内窥镜异物钳
CN217566177U (zh) 腔管调节装置
JP2021513426A (ja) 人工収縮構造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ものを備える医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