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2746A -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2746A
CN117832746A CN202410247711.2A CN202410247711A CN117832746A CN 117832746 A CN117832746 A CN 117832746A CN 202410247711 A CN202410247711 A CN 202410247711A CN 117832746 A CN117832746 A CN 117832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ottom wall
flow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477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亚强
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477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2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2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2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及收集装置,其中,电池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顶盖上的防爆阀,第一方向与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平行;收集装置设置于多个电池单体的顶盖上,收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部形成有收集腔,收集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和导流空间,装置本体包括朝向顶盖的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顶壁,底壁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薄弱部,多个薄弱部的位置与多个电池单体的防爆阀的位置一一对应,顶壁朝向底壁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部,导流部位于导流空间内,导流部用于将进入导流空间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导流。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排列的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热失控的风险,若是某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那么该电池单体中的热介质将冲破该电池单体上的防爆阀以泄压,而冲出防爆阀的热介质会向热失控的电池单体附近的其他电池单体蔓延,由于热介质温度较高,因此,蔓延的热介质易引发其他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能够避免热介质向其他电池单体蔓延,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上的防爆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平行;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顶盖上,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形成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和导流空间,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朝向所述顶盖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薄弱部,多个所述薄弱部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防爆阀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冲出所述防爆阀的热介质能够冲破与所述防爆阀对应的所述薄弱部并进入所述导流空间内,所述顶壁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内,所述导流部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容纳空间导流。
由此,通过设置收集装置,且使得收集装置的底壁上设置多个与多个电池单体的防爆阀的位置一一对应的薄弱部,能够在某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产生的热介质冲出防爆阀后能够冲破防爆阀对应的薄弱部,从而使得热介质进入收集腔内,实现热介质的收集,一方面,冲出防爆阀的热介质能够冲破薄弱部进入收集腔内,从而避免了冲出防爆阀的热介质向四处扩散,避免了热介质诱发其他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电池单体未发生热失控时,该电池单体上的防爆阀对应的薄弱部并未被冲破,也即是说,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上的防爆阀对应的薄弱部对进入收集腔的通道封闭,即收集热介质的开口的大小仅仅是热失控得电池单体对应的薄弱部的大小,由此,进入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并不能通过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防爆阀对应的薄弱部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的防爆阀回流,同时,在将热介质收集于收集腔内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热介质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蔓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通过在导流空间内设置导流部,能够使得冲破薄弱部进入导流空间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导流,避免了收集于容纳空间内的热介质回流至防爆阀中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容纳空间对热介质的收集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避让开所述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内。
由于薄弱部位于导流空间内,因此,冲破薄弱部进入收集腔内的热介质首先被导流空间进行导流,然后向容纳空间流动,进而收纳于容纳空间内。另外,通过容纳空间避让开薄弱部,既能避免进入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对其他薄弱部造成冲击,又能避免沉积于底板上的热介质对薄弱部产生压力,从而对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对应的薄弱部进行保护,进一步避免了收集于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蔓延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壁上设置有阻挡凸起,所述阻挡凸起用于将所述收集腔分隔为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导流空间,所述阻挡凸起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阻挡凸起与装置本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因此,通过在底壁上设置阻挡凸起能够将收集腔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和导流空间。
又因为在底壁上设置阻挡凸起,阻挡凸起能够将导流至容纳空间的热介质进行阻挡,从而避免热介质沿着底壁朝向薄弱部流动,从而避免了收集于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回流至防爆阀中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挡凸起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将落在所述导流斜面上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容纳空间导流。
如此,导流斜面能够将落在导流斜面上的热介质导流至容纳空间内,增加了容纳空间收纳的热介质的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位于所述导流空间的两侧。
通过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位于导流空间的两侧,一方面,增加了容纳空间收纳热介质的空间,另一方面,提高了容纳空间收集热介质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导流,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导流。
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能够分别向第一容纳空间及第二容纳空间内导流热介质,即能够按照预设方向对热介质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对热介质导流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导流空间指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递增;
沿所述导流空间指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递增。
通过上述结构,增大了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对热介质导流的均匀性,减少了对热介质的反射量,从而提高了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对热介质的导流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连接处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与所述薄弱部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重合。
由此,冲破薄弱部进入收集腔内的热介质能够被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分别沿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向两侧导流,使得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导流的热介质相当,从而使得分别进入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热介质的量近似相等,进而保证了导流部对热介质导流的均匀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两个侧壁,两个侧壁沿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一体成型围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个所述开口通过密封堵头封堵。
通过使得两个侧壁、底壁及顶壁一体成型,能够减少装置本体的组装部件,提高了收集装置的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状结构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所述密封堵头纤焊于所述开口内。
由于铝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好、质量轻且强度高等优点,因此,管状结构通过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能够提高收集装置的使用寿命,且避免过大增加电池模组的重量。
另外,由于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工艺具有应用范围广、强度均匀、便于二次加工、加工周期短等优点,因此,管状结构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能够提高收集装置的整体强度,同时缩短收集装置的制备周期,提高收集装置制备的效率。
此外,由于纤焊的气密性好,且纤焊过程中无需密封堵头及开口边缘融化,因此,保证了收集腔的密封性,提高了密封堵头的焊接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泄压口;
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泄压口连通、出口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收集腔内的气压超过预设气压时打开。
由于泄压口设置于底壁在第一方向的端部,因此,当泄压口泄压时,能够避免从泄压口喷出的热介质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
另外,通过设置与泄压口连通的单向阀,能够在收集腔内的气压较大时,对收集腔进行泄压,避免因收集腔内气压较大而冲破其他薄弱部导致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向电池组蔓延,同时,能够在收集腔内的气压较小时,使得收集腔处于密闭状态,利于热介质的收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泄压口的快插接头,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所述快插接头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快插接头,能够利于单向阀的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弱部在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顶盖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防爆阀,所述薄弱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顶盖密封抵接。
由于薄弱部在对应的电池单体的顶盖上的投影覆盖防爆阀,薄弱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因此,当防爆阀和防爆阀对应的薄弱部被冲破时,防爆阀和薄弱部之间形成密封通道,从而使得冲出防爆阀的热介质能够全部通过薄弱部进入收集腔内,进一步避免了热介质向四处扩散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弱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壁上的爆破孔和用于封堵所述爆破孔的单向爆破膜。
由于爆破孔和用于封堵爆破孔的单向爆破膜形成薄弱部,因此,利于冲出防爆阀的热介质冲破单向爆破膜,而不利于收集腔内的热介质冲破单向爆破膜,如此一来,提高了热介质的收集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向爆破膜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壁上。
由于粘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且密封性较好,因此,单向爆破膜粘接固定于底壁上,能够简化薄弱部的设置工艺,又能保证收集腔的密封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贯穿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密封连接,紧固件穿过所述套筒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由于安装通孔内设有套筒,且套筒的两端分别与顶壁和底壁密封连接,紧固件穿过套筒与电池组连接,因此,提高了收集装置固定连接于电池组上的连接强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由于储能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中的电池模组,因此,提高了储能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C处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模组中密封圈配合的部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组成薄弱部的爆炸图;
图10为图3中E-E处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模组;110-电池组;111-电池单体;1111-顶盖;1112-防爆阀;1114-导流部;11141-第一导流斜面;11142-第二导流斜面;120-收集装置;121-装置本体;121a-收集腔;121a1-容纳空间;121a11-第一容纳空间;121a12-第二容纳空间;121a2-导流空间;121b-薄弱部;121b1-爆破孔;121b2-单向爆破膜;121c-安装通孔;121d-套筒;1211-底壁;12111-阻挡凸起;12112-导流斜面;12113-泄压口;1212-顶壁;1213-密封堵头;122-快插接头;123-密封圈;1214-侧壁;130-箱体;140-上盖;
200-储能系统;210-电能转换装置;220-用电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100,该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组110及收集装置120,其中,电池组11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111,电池单体包括顶盖1111以及设置于顶盖1111上的防爆阀1112,第一方向与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平行;收集装置120设置于多个电池单体111的顶盖1111上,收集装置120包括装置本体121,装置本体121内部形成有收集腔121a,装置本体121包括朝向顶盖1111的底壁1211,底壁121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薄弱部121b,多个薄弱部121b的位置与多个电池单体111的防爆阀1112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能够冲破与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并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
其中,上述第一方向及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均是指图2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
另外,电池组110的数量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多组,如图2所示,电池组11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电池组11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排列,即沿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即为图2中Y箭头所示的方向)排列。上述多个电池单体是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量的电池单体。
上述电池单体111的顶盖1111的设置以及防爆阀1112的设置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阐述。可选的,上述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箱体130和上盖140,电池组110设置于箱体130内,上盖140用于将电池组110封堵于箱体130内。
此外,上述装置本体1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板状、管状等。上述收集腔121a用于在电池单体111发生热失控时收集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而这里热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高温气体及高温电解液。
上述薄弱部121b的强度小于底壁1211的强度,由此,当热介质冲破防爆阀1112后能够会冲破薄弱部121b,从而使得热介质能够被收集。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收集装置120,且使得收集装置120的底壁1211上设置与多个电池单体的防爆阀1112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薄弱部121b,能够在某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产生的热介质冲出防爆阀1112后能够冲破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从而使得热介质进入收集腔121a内,实现热介质的收集,一方面,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能够冲破薄弱部121b进入收集腔121a内,从而避免了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向四处扩散,避免了热介质诱发其他电池单体111发生热失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100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电池单体111未发生热失控时,该电池单体111上的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并未被冲破,也即是说,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上的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对进入收集腔121a的通道封闭,即收集热介质的开口的大小仅仅是热失控得电池单体111对应的薄弱部121b的大小,由此,进入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并不能通过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的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的防爆阀1112回流,同时,在将热介质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热介质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蔓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100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可选的,装置本体121为密封设计的结构,由此,能够避免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泄露以对其他电池造成影响,同时,能够避免有害物质泄露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收集腔121a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121a1和导流空间121a2,容纳空间121a1避让开薄弱部121b,薄弱部121b位于导流空间121a2内。
其中,容纳空间121a1用于容纳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导流空间121a2用于将进入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121a1导流。
由于薄弱部121b位于导流空间121a2内,因此,冲破薄弱部121b进入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首先被导流空间121a2进行导流,然后向容纳空间121a1流动,进而收纳于容纳空间121a1内。另外,通过容纳空间121a1避让开薄弱部121b,既能避免进入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对其他薄弱部121b造成冲击,又能避免沉积于底板上的热介质对薄弱部121b产生压力,从而对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对应的薄弱部121b进行保护,进一步避免了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向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111蔓延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底壁1211上设置有阻挡凸起12111,阻挡凸起12111用于将收集腔121a分隔为容纳空间121a1和导流空间121a2,阻挡凸起12111与装置本体121的顶壁1212之间具有间隙,顶壁1212与底壁1211相对。
其中,阻挡凸起12111设置于底壁1211朝向顶壁1212的表面,且朝向顶壁1212凸出。
由于阻挡凸起12111与装置本体121的顶壁1212之间具有间隙,因此,通过在底壁1211上设置阻挡凸起12111能够将收集腔121a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121a1和导流空间121a2。
又因为在底壁1211上设置阻挡凸起12111,阻挡凸起12111能够将导流至容纳空间121a1的热介质进行阻挡,从而避免热介质沿着底壁1211朝向薄弱部121b流动,从而避免了收集于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回流至防爆阀1112中的情况发生。
另外,上述阻挡凸起1211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板状等形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阻挡凸起12111朝向容纳空间121a1的一侧形成导流斜面12112,导流斜面12112用于将落在导流斜面12112上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121a1导流。
由于薄弱部121b及阻挡凸起12111均设置于底壁1211上,且底壁1211朝向电池单体111的顶盖1111设置,因此,当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冲破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时,热介质直接朝向顶壁1212冲击,冲击顶壁1212后的热介质将朝向底壁1211四处分散,为了将更多的热介质收集于容纳空间121a1内,在本实施例中,使得阻挡凸起12111朝向容纳空间121a1的一侧设置导流斜面12112,如此,导流斜面12112能够将落在导流斜面12112上的热介质导流至容纳空间121a1内,增加了容纳空间121a1收纳的热介质的量。
另外,上述导流斜面12112自顶壁1212向底壁1211沿背离导流空间121a2的方向倾斜,导流斜面12112的大小、导流斜面12112的倾斜角度等均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容纳空间121a1包括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和第二容纳空间121a12,沿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和第二容纳空间121a12分别位于导流空间121a2的两侧。
其中,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是指图2中Y箭头所示的方向。
通过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和第二容纳空间121a12分别位于导流空间121a2的两侧,一方面,增加了容纳空间121a1收纳热介质的空间,另一方面,提高了容纳空间121a1收集热介质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装置本体121的顶壁1212朝向底壁1211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部1114,导流部1114位于导流空间121a2内,导流部1114用于将进入导流空间121a2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121a1导流。
通过在导流空间121a2内设置导流部1114,能够冲破薄弱部121b进入导流空间121a2的热介质向容纳空间121a1导流,提高了导流空间121a2对热介质的导流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导流部11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第一导流斜面11141用于将进入导流空间121a2的热介质向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导流,第二导流斜面11142用于将进入导流空间121a2的热介质向第二容纳空间121a12导流。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能够分别向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及第二容纳空间121a12内导流热介质,即能够按照预设方向对热介质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对热介质导流的效果。
另外,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沿导流空间121a2指向第一容纳空间121a11的方向,第一导流斜面11141与底壁1211之间的距离递增;沿导流空间121a2指向第二容纳空间121a12的方向,第二导流斜面11142与底壁1211之间的距离递增。
其中,上述沿导流空间121a2指向第一容纳空间121a11的方向是指图4中y1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述沿导流空间121a2指向第二容纳空间121a12的方向是指图4中y2箭头所示的方向。
通过上述结构,增大了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对热介质导流的均匀性,减少了对热介质的反射量,从而提高了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对热介质的导流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的连接处在底壁1211上的投影与薄弱部121b在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重合。
由此,冲破薄弱部121b进入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能够被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分别沿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向两侧导流,使得第一导流斜面11141和第二导流斜面11142导流的热介质相当,从而使得分别进入第一容纳空间121a11和第二容纳空间121a12的热介质的量近似相等,进而保证了导流部1114对热介质导流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装置本体121还包括顶壁1212及两个侧壁1214,两个侧壁1214沿电池单体11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侧壁1214、底壁1211及顶壁1212一体成型围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两个开口通过密封堵头1213封堵。
通过使得两个侧壁1214、底壁1211及顶壁1212一体成型,能够减少装置本体121的组装部件,提高了收集装置120的组装效率。
另外,通过两个侧壁1214、底壁1211及顶壁1212一体成型围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两个开口通过密封堵头1213封堵,既能简化装置本体121的制备工艺,又能保证收集腔121a的密封效果。
此外,上述密封堵头1213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堵头1213,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密封堵头1213纤焊于开口内。
由于铝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好、质量轻且强度高等优点,因此,管状结构通过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能够提高收集装置120的使用寿命,且避免过大增加电池模组100的重量。
另外,由于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工艺具有应用范围广、强度均匀、便于二次加工、加工周期短等优点,因此,管状结构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能够提高收集装置120的整体强度,同时缩短收集装置120的制备周期,提高收集装置120制备的效率。
此外,由于纤焊的气密性好,且纤焊过程中无需密封堵头1213及开口边缘融化,因此,保证了收集腔121a的密封性,提高了密封堵头1213的焊接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底壁1211在第一方向的端部开设有与收集腔121a连通的泄压口12113;收集装置120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泄压口12113连通、出口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单向阀用于在收集腔121a内的气压超过预设气压时打开。
由于泄压口12113设置于底壁1211在第一方向的端部,因此,当泄压口12113泄压时,能够避免从泄压口12113喷出的热介质对电池单体111造成影响。
另外,通过设置与泄压口12113连通的单向阀,能够在收集腔121a内的气压较大时,对收集腔121a进行泄压,避免因收集腔121a内气压较大而冲破其他薄弱部121b导致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向电池组110蔓延,同时,能够在收集腔121a内的气压较小时,使得收集腔121a处于密闭状态,利于热介质的收集。
此外,对上述预设气压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薄弱部121b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进行设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收集装置120还包括安装于泄压口12113的快插接头122,单向阀的进口端与快插接头连接。由此,通过设置快插接头122,能够利于单向阀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快插接头122为现有技术中的快插接头122,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加图4和图8,薄弱部121b在对应的电池单体的顶盖1111上的投影覆盖防爆阀1112,薄弱部121b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23,密封圈123与顶盖1111密封抵接。
由于薄弱部121b在对应的电池单体的顶盖1111上的投影覆盖防爆阀1112,薄弱部121b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23,因此,当防爆阀1112和防爆阀1112对应的薄弱部121b被冲破时,防爆阀1112和薄弱部121b之间形成密封通道,从而使得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能够全部通过薄弱部121b进入收集腔121a内,进一步避免了热介质向四处扩散的情况发生。其中,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可参见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
另外,上述密封圈123为柔性材质,当收集装置120安装于顶盖1111上时,密封圈123将被压缩变形,以保证密封圈123与顶盖1111之间贴合的紧密性,进而保证了密封圈123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薄弱部121b包括开设于底壁1211上的爆破孔121b1和用于封堵爆破孔121b1的单向爆破膜121b2。
由于爆破孔121b1和用于封堵爆破孔121b1的单向爆破膜121b2形成薄弱部121b,因此,利于冲出防爆阀1112的热介质冲破单向爆破膜121b2,而不利于收集腔121a内的热介质冲破单向爆破膜121b2,如此一来,提高了热介质的收集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单向爆破膜121b2粘接固定于底壁1211上。
由于粘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且密封性较好,因此,单向爆破膜121b2粘接固定于底壁1211上,能够简化薄弱部121b的设置工艺,又能保证收集腔121a的密封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0,装置本体12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21c,安装通孔121c贯穿装置本体121的顶壁1212和底壁1211,安装通孔121c内设置有套筒121d,且套筒121d的两端分别与顶壁1212和底壁1211密封连接,紧固件穿过套筒121d与电池组110连接。
其中,套筒121d的强度大于装置本体121的强度,在电池组110在第一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端板,连接端板上设置有紧固孔,紧固件依次穿设于套筒121d和紧固孔内以使收集装置120固定于电池组110上。
由于安装通孔121c内设有套筒121d,且套筒121d的两端分别与顶壁1212和底壁1211密封连接,紧固件穿过套筒121d与电池组110连接,因此,提高了收集装置120固定连接于电池组110上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200,该储能系统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
具体地,储能系统200包括电能转换装置210、用电负载220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电能转换装置210用于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电池模组100能够将电能转换装置210转化的至少部分电能储存,电池模组100还用于向用电负载220提供电能,例如,用电负载220为家用电器和路灯,当电网断电或停电时,电池模组100对家用电器和路灯进行供电。
另外,电能转换装置210可将太阳能、光能、风能、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机械能等中的至少一种转换为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储能系统200中的电池模组1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的技术效果,由于上述实施例已对电池模组10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由于储能系统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因此,提高了储能系统200运行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上的防爆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平行;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顶盖上,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形成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和导流空间,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朝向所述顶盖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薄弱部,多个所述薄弱部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防爆阀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冲出所述防爆阀的热介质能够冲破与所述防爆阀对应的所述薄弱部并进入所述导流空间内,所述顶壁朝向所述底壁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内,所述导流部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容纳空间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避让开所述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置有阻挡凸起,所述阻挡凸起用于将所述收集腔分隔为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导流空间,所述阻挡凸起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凸起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将落在所述导流斜面上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容纳空间导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位于所述导流空间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斜面和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导流,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用于将进入所述导流空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导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流空间指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递增;
沿所述导流空间指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连接处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与所述薄弱部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沿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一体成型围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个所述开口通过密封堵头封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由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所述密封堵头纤焊于所述开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泄压口;
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泄压口连通、出口端用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收集腔内的气压超过预设气压时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泄压口的快插接头,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所述快插接头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在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顶盖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防爆阀,所述薄弱部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顶盖密封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壁上的爆破孔和用于封堵所述爆破孔的单向爆破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爆破膜粘接固定于所述底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贯穿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密封连接,紧固件穿过所述套筒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17.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410247711.2A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Pending CN117832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7711.2A CN117832746A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7711.2A CN117832746A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2746A true CN117832746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47711.2A Pending CN117832746A (zh) 2024-03-05 2024-03-05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274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277A (zh) * 2018-12-29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3113740A (zh) * 2021-03-26 2021-07-13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6928844U (zh) * 2022-01-19 2022-07-08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解液导流组件及电池装置
CN115084773A (zh) * 2021-03-15 2022-09-20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其爆破收集装置
CN115117529A (zh) * 2021-03-19 2022-09-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US20230032002A1 (en) * 2020-12-10 2023-02-02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Lower plastic member and power battery
CN116345056A (zh) * 2023-04-28 2023-06-2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和储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277A (zh) * 2018-12-29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US20230032002A1 (en) * 2020-12-10 2023-02-02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Lower plastic member and power battery
CN115084773A (zh) * 2021-03-15 2022-09-20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其爆破收集装置
CN115117529A (zh) * 2021-03-19 2022-09-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3113740A (zh) * 2021-03-26 2021-07-13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6928844U (zh) * 2022-01-19 2022-07-08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解液导流组件及电池装置
CN116345056A (zh) * 2023-04-28 2023-06-2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和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2972B2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batteries
CN111106277B (zh) 电池包
JP5000107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CN209561492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JP661686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2308124U (zh) 一种电池防爆装置及其电池包
EP3525263B1 (en) One-way valve, top cover component, box and battery module
US20140127537A1 (en) Battery cell module,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attery cell module and battery and motor vehicle
US20220166104A1 (en) Gas venting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CN211556016U (zh) 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15451589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KR102665192B1 (ko) 전지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US20220052414A1 (en) Upper cove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N112923112A (zh) 一种具有透气泄压防爆三合一功能的阀体
JP5632402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CN214505595U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CN117832746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116845444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42262A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529115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3752877U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978085U (zh) 设有泄压装置的开关柜
CN219677486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122075U (zh) 一种电解液收集装置及其电池模组
CN219937297U (zh) 防爆阀装置、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