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7701A -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7701A
CN117817701A CN202410089510.4A CN202410089510A CN117817701A CN 117817701 A CN117817701 A CN 117817701A CN 202410089510 A CN202410089510 A CN 202410089510A CN 117817701 A CN117817701 A CN 117817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angle
electromyographic
controlling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895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璧丞
阿迪斯
汪文广
古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895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7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7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应用于仿生手,仿生手包括若干手指,该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持续接收到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直;当手指弯曲至第二角度时,控制手指停止弯曲;其中,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本发明公开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解决了仿生手的手指难以控制压感操作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控制设备及仿生手。

Description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仿生手各个手指由独立的驱动马达控制屈伸,手指的弯曲角度由控制屈伸的残肢的肌电信号决定,当残肢的肌电信号结束后,手指自动还原到张开位置。
然而,现有仿生手难以根据肌电信号精准地控制手指的弯曲,从而无法完成特殊的压感控制,例如:按压按键之后,通过轻微的施加压力来调节音量等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旨在解决仿生手的手指难以控制压感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应用于仿生手,仿生手包括若干手指,该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
持续接收到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直;
当手指弯曲至第二角度时,控制手指停止弯曲;
其中,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触发信号使仿生手进入对应的场景模式,每个手指分别具有对应不同场景模式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
若肌电信号与场景模式匹配,则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之前,还包括:
判断肌电信号的接收后的第一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
若第一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直至达到第二角度包括:
控制手指在第二持续时长内以对应的预设弯曲速度进行弯曲;
其中,第二持续时长为肌电信号从手指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开始计算的持续时长,每个所述手指分别具有对应不同所述场景模式的所述预设弯曲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的速度大于预设弯曲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当前弯曲的手指相对应;
若对应时,使手指维持当前的弯曲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接收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不对应时,使手指恢复初始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仿生手,该仿生手包括仿生手主体、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和如上所述的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根据肌电信号采集设备采集残肢的肌电信号控制仿生手主体的手指。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当仿生手收到相应的肌电信号后,根据预先调整的设置从相应的初始角度直接弯曲至第一角度,以此使用户完成想执行的基本操作。在基本操作完成后,使仿生手的手指随着当前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间继续进行弯曲,以此在本发明中仿生手的手指分段完成基本操作和基于基本操作的后续操作,从而使用户能够执行压感控制等较复杂的操作。此外,在控制手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当前弯曲的手指和所接收的肌电信号之间的匹配检测,以此当用户想更换手指动作时,可即使响应用户需求,改善仿生手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仿生手的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侧……)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仿生手,该仿生手1包括手掌22和与手掌22活动连接的若干手指21、接收腔30以及控制设备10。仿生手1通过接收腔30固定于佩戴者的手臂上,接收腔30的腔壁与佩戴者的手臂肌肉相贴合。仿生手1在接收腔30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肌电电极(图未示),肌电电极用于采集肌肉产生的肌电信号,控制设备10与肌电电极电性连接。
继续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仿生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用于执行图2中所示的仿生手的控制方法,以控制手指21的屈伸活动。控制设备10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与当前接收的肌电信号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能够接收肌电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当控制设备10接收肌电信号的时刻,控制与当前接收的肌电信号对应的手指21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每个手指21对应一个初始角度和一个第一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角度”是相对角度,例如:初始角度是手指21在不受任何控制下与手掌22之间的相对角度,第一角度是手指21受控弯曲之后与手掌22之间的相对角度。当然,确定“角度”相对对象不一定是手掌22,例如初始角度可以是手指21在不受任何控制下与仿生手的其他结构之间的角度。以下出现的“角度”含义均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示例性地,初始角度是收到肌电信号之前的手指21相对于手掌22的弯曲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手指21在常态下相对于手掌22的弯曲角度。初始角度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定的,所以不同手指21之间的初始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初始角度可以由佩戴者根据使用习惯或者个人偏好预先设置,也可以由多次训练提取对应的肌电信号和弯曲度数据等分析生成,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角度是收到肌电信号的时刻,手指21在控制设备10的控制作用下执行的弯曲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手指21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即可完成用户想执行的基本操作。第一角度也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定的,所以不同手指21之间的第一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角度可以由佩戴者根据使用习惯或者个人偏好预先设置,也可以由多次训练提取对应的肌电信号和弯曲度数据等分析生成,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3、监测当前肌电信号是否持续接收。如果控制设备10能持续受到在步骤S102中使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的肌电信号,则认为当前肌电信号持续接收。如果控制设备10接收的当前肌电信号中断,或者变为其他肌电信号时,则认为当前肌电信号不再持续。
步骤S104、持续接收到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手指21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如果持续接收到当前的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控制设备10控制手指21从第一角度开始继续进行弯曲。只要肌电信号没有中断,手指21会持续进行弯曲。手指21弯曲至第二角度后,会受到停止命令并在当前肌电信号持续的时间内维持在第二角度的位置。
其中,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也就是说,第二角度是该当手指21弯曲的最大角度。应当要理解的是,第二角度也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定的,所以不同手指21之间的第二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角度可以由佩戴者根据使用习惯或者个人偏好预先设置,也可以由多次训练提取对应的肌电信号和弯曲度数据等分析生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手指21从第一角度开始继续进行弯曲,最终弯曲至第二角度的过程是执行基于上述基本操作的后续操作,例如:基本操作是夹持手机,也就是说,当手指21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时就能执行夹持手机的操作。之后执行基本操作的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手指21从第一角度开始弯曲,这一过程中手指21可以执行夹持手机的状态下继续对手机上的按钮等部件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执行关机或者调解音量等后续操作。
当然,除了上述举例的操作示例外,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其他压感控制操作,从而使用户能够执行其他复杂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2之前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根据接收的触发信号使仿生手进入对应的场景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能接收触发信号,并根据当前接收的触发信号控制仿生手进入对应的场景模式。在特定的场景模式下,控制设备10仅能控制与当前场景模式对应的手指21进行运动。具体地,场景模式可以包括单指场景和多指场景,单指场景表示控制设备10一次仅能控制一个手指21进行运动,多指场景表示控制设备10一次能够控制多个手指21进行运动。单指场景可以包括弹琴场景、打字场景等,多指场景可以包括弹琴场景、写字场景、抓取场景等。其中,每个手指分别具有对应不同场景模式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
触发信号包括肌电信号、惯性传感信号和/或控制信号。触发信号可以是肌电信号、惯性传感信号和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肌电信号、惯性传感信号和控制信号中任意两者的组合。佩戴者可以通过做手势动作以产生肌电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佩戴者可以通过做手势动作以产生惯性传感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佩戴者还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发送控制信号,作为触发信号。
具体地,当佩戴者做出某一手势动作时,肌电电极将采集到的肌电数据集合成为肌电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设备10。仿生手1还设有与控制设备10通信连接的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当佩戴者做出某一手势动作时,惯性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惯性传感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设备10。控制设备10还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当佩戴者通过外部设备生成控制信号时,外部设备将该控制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设备10。
本实施例中,每个场景模式中,每个手指21均对应一个初始角度。同一场景模式下,不同手指21所对应的初始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场景模式下,同一手指21所对应的初始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仿生手进入不同的场景模式时,每个手指21的弯曲范围限定在当前场景模式的初始角度至第二角度。在同一场景模式下,不同手指21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场景模式下,同一手指21的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的具体大小可以由佩戴者根据使用习惯或者个人偏好预先设置,也可以由控制训练时提取的肌电信号和手指21的弯曲度数据等分析生成,在此不做限定。但是,一个场景模式中,一个手指21仅对应一个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初始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可以在检测到触发信号与预设信号相匹配时,获取与预设信号相对应的场景模式。具体地,控制设备10中预先设置有预设信号。控制设备10将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与预设信号进行匹配识别,当触发信号与预设信号相匹配时,控制设备10获取与预设信号相对应的场景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当触发信号为肌电信号或者惯性传感信号时,控制设备10才需要将触发信号与预设信号进行匹配识别;当触发信号为控制指令时,控制设备10直接根据控制指令获取相对应的场景模式。即是说,控制指令可以直接控制仿生手1进入相对应的场景模式,每一控制指令与一个场景模式相对应。
举例来说,预设信号可以为仿生手1的全部手指21快速地做两次连续握拳张开的手势动作所产生的肌电信号;也可以为仿生手1的单个特定手指21做出连续多次快速弯曲张开的手势动作所产生的肌电信号;预设信号还可以为仿生手1的手腕转动时产生的惯性传感信号。其中,预设信号与场景模式的具体对应情况可以由佩戴者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预设信号可以与仿生手1做日常常规动作时产生的肌电信号或者惯性传感信号不同,以避免佩戴者在日常活动中误触发进入特定的场景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过程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
若肌电信号与场景模式匹配,则控制与当前肌电信号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
若肌电信号与场景模式不匹配,则控制所有手指维持初始角度。
本实施例中,仿生手1进入相应的场景模式后,控制设备10接收肌电电极发送的肌电信号,并判断肌电信号与当前的场景模式是否匹配。当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与当前的场景模式相匹配时,控制设备10控制与接收到的肌电信号相对应的手指21进行运动。其中,控制设备10接收到肌电信号后,对肌电信号进行分类检测,从而得到肌电信号的类型和数量。控制设备1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肌电信号的数量或者类型等,判断肌电信号与当前的场景模式是否匹配。
可以理解的是,当肌电信号与场景模式相匹配时,控制设备10根据肌电信号的类型获取与肌电信号相对应的手指21,并控制该手指21从初始角度运动至第一角度。其中,角度表示手指21弯曲时手指21与手掌平面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大,手指21的弯曲程度越高。
举例来说,如果仿生手1的当前场景模式为调节手机音量,在该场景模式中,所有手指21的初始角度均为180°。其中,食指的第一角度为20°,第二角度为23°;拇指的第一角度为10°,第二角度为13°。当接收肌电信号时,食指和拇指同时弯曲至第一角度,以此完成夹持手机的基础操作。之后监测该当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食指和拇指从第一角度开始逐渐弯曲,从而能对手机的按键进行试压,完成调节音量的后续操作。在其过程中,食指弯曲至23°,拇指弯曲至13°之后即使该当肌电信号还在持续,食指和拇指也不会继续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之前,还包括:
判断肌电信号的接收后的第一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
若第一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场景模式匹配。
若第一持续时长小于时长阈值,则维持仿生手的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接收到肌电信号后,还对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进行检测。接收到肌电信号时,控制设备10记录相应的接收时间,并计算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控制设备10判断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当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时,表示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为有效的控制信号,则控制设备10控制与肌电信号相对应的手指21从初始角度运动至第一角度。其中,时长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控制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肌电电极发送的肌电信号后,控制设备10可以先判断肌电信号与当前的场景模式是否匹配。当肌电信号与当前的场景模式相匹配后,控制设备10再检测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控制设备10对接收到的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进行检测,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时长阈值后才控制手指21进行运动,能够避免肌电信号波动或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的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的过程包括:
控制手指21在第二持续时长内以对应的预设弯曲速度进行弯曲。
其中,第二持续时长为肌电信号从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开始计算的持续时长,每个手指21分别具有对应不同场景模式的预设弯曲速度。本实施例中,手指21基于肌电信号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控制设备10还会监测使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的当前肌电信号是否为持续接收的状态。
如果当前肌电信号还在持续接收,则控制手指21在第二持续时长内以对应的预设弯曲速度进行弯曲。
举例来说,如果仿生手1的当前场景模式为调节手机音量,在该场景模式中,所有手指21的初始角度均为180°。其中,食指的第一角度为20°,第二角度为23°;拇指的第一角度为10°,第二角度为13°。当接收肌电信号时,食指弯曲20°,拇指弯曲10°以此执行夹持手机的基础操作。之后监测该当肌电信号持续接收时,食指和拇指从第一角度开始以预设弯曲速度进行弯曲,例如:食指的预设弯曲速度为0.1°每秒,拇指的预设弯曲速度为0.05°每秒。食指和拇指的弯曲时长与肌电信号从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开始计算的持续时长相同,也即是说,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开始计算的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间内,手指21会以预设弯曲速度持续弯曲,直至肌电信号中断或者达到第二角度,以此食指和拇指从第一角度开始逐渐弯曲,从而能对手机的按键进行试压,完成调节音量的后续操作。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给每个手指21预先设定了与当前场景模式相对应的初始角度、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在接收到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运动至第一角度,以确保仿生手执行用户想做的基础操作(如拿取手机)。之后,随着接收到的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控制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最大弯曲至至第二角度,从而实现了随着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执行基于基础操作的后续操作(如按压手机的按键)。如当手指处于第一角度时,按压力度最轻,所有即使拿取了手机也不会对手机的按键施加压力,从而仅执行了拿取手机的操作。当手指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时,手指对手机按键的压力逐步增大,从而能够对手机按键产生不同的按压效果,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压感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当前肌电信号在对应的手指21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后中断,则控制设备10控制该当手指21恢复至初始角度,之后根据后续接收的肌电信号控制对应的手指21。后续接收的肌电信号可以与上一肌电信号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的速度大于预设弯曲速度。可以理解的是,手指21从初始角度运动至第一角度的速度较快,可以迅速完成基础操作,从而提高仿生手的运作效率。手指21的预设弯曲速度相对较慢可细微地调整后续操作的执行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控制效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手指21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肌电信号是否与当前弯曲的手指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手指21以预设弯曲速度持续弯曲达到第二角度时,控制设备10判断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是否相对应。即是说,控制设备10判断是否仍然接收到当前弯曲的手指21的肌电信号。
当所接收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相对应,控制设备10使手指21维持当前的弯曲过程。如果同时接收到多个肌电信号,控制设备10可以判断多个肌电信号中是否存在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相对应的肌电信号。当多个肌电信号中存在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相对应的肌电信号时,控制设备10使手指21维持当前的弯曲过程。
当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相对应时,表示佩戴者仍然想控制当前弯曲的手指21保持持续弯曲的状态,则控制设备10控制当前弯曲的手指21维持弯曲过程,直至弯曲至第二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手指21对应的肌电信号的持续时长多长,手指21的最大弯曲角度均为相对应的第二角度,以此能够有效避免肌电信号波动或持续时间过长而导致手指21发生过度弯曲的情况。
当所接收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不对应,控制设备10使手指21恢复初始角度。接收到的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不对应时,表示与当前弯曲的手指21相对应的肌电信号消失,此时当前弯曲的手指21恢复到初始角度。如果再次收到对应的肌电信号时该手指21会重新弯曲。
当控制设备10接收到其它手指21对应的肌电信号时,则控制对应的手指21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再根据对应的肌电信号的持续状态,使对应的手指21从第一角度逐渐弯曲直至达到第二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某一手指21从第一角度弯曲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如果控制设备10接收到其它手指的肌电信号,则快速切换至控制其它手指21进行运动,同时上一手指21还原到初始角度。
请结合参看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控制设备10,控制设备1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控制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和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控制设备10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设备10的限定,控制设备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在图5所示的控制设备10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信号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信号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1001调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提出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
请结合参看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仿生手的模块示意图。仿生手1包括仿生手主体20和控制设备10以及肌电信号的采集设备40,控制设备10和采集设备40设置于仿生手主体20。控制设备10根据采集设备40采集的残肢肌电信号控制仿生手主体20的手指,以执行与残肢肌电信号对应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仿生手主体20设有接收腔,接收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多个肌电电极,控制设备10与肌电电极电性连接。仿生手1通过接收腔固定于佩戴者的手臂上,接收腔的腔壁与佩戴者的手臂肌肉相贴合,肌电电极可以采集肌肉产生的动作电位,形成肌电信号,并将肌电信号发送至控制设备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仿生手1还包括设置于仿生手主体20的惯性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与控制设备10通信连接,惯性传感器可以采集佩戴者控制仿生手1进行运动产生的惯性传感信号,并将惯性传感信号发送至控制设备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还可以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佩戴者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设备10。外部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或者智能手表等终端。
控制设备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仿生手1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所述仿生手包括若干手指,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与所述肌电信号对应的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
持续接收到所述肌电信号时,控制所述手指从所述第一角度逐渐弯曲;
当所述手指弯曲至第二角度时,控制所述手指停止弯曲;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其中,控制所述手指从所述第一角度逐渐弯曲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是否与当前弯曲的所述手指相对应;
若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所述手指对应时,控制所述手指维持当前的弯曲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所述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触发信号控制所述仿生手进入对应的场景模式,每个所述手指分别具有对应不同所述场景模式的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和所述初始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肌电信号时,控制对应的所述手指从初始角度弯曲至第一角度包括:
判断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是否与所述场景模式匹配;
若所述肌电信号与所述场景模式匹配,则控制对应的所述手指从所述初始角度弯曲至所述第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是否与所述场景模式匹配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肌电信号的接收后的第一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
若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判断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是否与所述场景模式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手指从所述第一角度逐渐弯曲包括:
控制所述手指在第二持续时长内以对应的预设弯曲速度进行弯曲;
其中,所述第二持续时长为所述肌电信号从所述手指弯曲至所述第一角度之后开始计算的持续时长,每个所述手指分别具有对应不同所述场景模式的所述预设弯曲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从所述初始角度弯曲至所述第一角度的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弯曲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接收的所述肌电信号与当前弯曲的所述手指不对应时,控制所述手指恢复所述初始角度。
8.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生手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
9.一种仿生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手包括仿生手主体、肌电信号的采集设备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根据所述采集设备采集残肢的肌电信号控制所述仿生手主体的手指。
CN202410089510.4A 2024-01-22 2024-01-22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Pending CN117817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9510.4A CN117817701A (zh) 2024-01-22 2024-01-22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89510.4A CN117817701A (zh) 2024-01-22 2024-01-22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7701A true CN117817701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3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89510.4A Pending CN117817701A (zh) 2024-01-22 2024-01-22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77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9549B2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to recognize motion using gripped object
EP350606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association of user input with mobile device actions
US8447704B2 (en) Recognizing gestures from forearm EMG signals
US20090153366A1 (en)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head gesture
US20240077948A1 (en) Gesture-based display interfa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372223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commands to an electronic processor and related processor program and electronic circuit
WO2023061037A1 (zh) 隔空手势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2904994B (zh)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28672B (zh) 一种用于确定智能设备的人机交互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4153317A (zh) 基于肌电信号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17701A (zh)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分段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US10303268B2 (en) Flexible component-based interactive method and interactive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CN117817702A (zh) 仿生手及其手指的渐变式控制方法、控制设备
CN105511673B (zh) 一种触屏响应方法、装置及游戏操控方法、装置
CN116954387A (zh) 一种终端键盘输入交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167996B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动作预判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621113A (zh) 仿生手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7798917A (zh) 基于压力感应的仿生手控制方法及装置、仿生手
CN112540686A (zh) 智能指环及指环工作模式的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625246A (zh) 一种手势组合触发方法、装置、智能仿生手及存储介质
CN117681203A (zh) 基于场景选择的仿生手控制方法及装置、仿生手
CN115686187A (zh)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73779B (zh) 一种手势识别装置及手势识别方法
WO2016123890A1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控制手持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90578A (zh) 触摸键盘及其震动反馈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