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5524A -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5524A
CN117815524A CN202410017256.7A CN202410017256A CN117815524A CN 117815524 A CN117815524 A CN 117815524A CN 202410017256 A CN202410017256 A CN 202410017256A CN 117815524 A CN117815524 A CN 117815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nt
actuatable
actuation
distal end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72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峥
刘享承
刘志华
张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qi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72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5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5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其中,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包括分流器、致动系统和输送系统,所述分流器包括可致动远端部分、近端部分以及具有流动腔的柔性本体部分,所述输送系统通过静脉系统将所述分流器引入患者体内,并且引导所述分流器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和脑室系统中。该发明实现了分流器部署的可控可调,设计了分流器可致动部署结构,增加了致动系统,提高了分流装置的可操控性;增加的致动系统,可致动分流器的远端,可以根据实际病人情况,减少了分流器植入过程中的释放风险同时,由医生自主可控操作和可控调整膨胀的尺寸与形状,极大的增加了手术便利和降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血管内途径进入脑池和排出脑脊液(CSF)的分流器及其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脑积水是影响儿童和成人的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脑积水,意思是“脑部的水”,指的是脑部中的异常脑脊髓液(简称CSF)聚积。由脑积水引起的过大颅内压力会导致许多明显的症状,范围从头痛到神经机能障碍、昏迷和死亡。
脑积水最常由于CSF的重新吸收受损而发生,有时也因其过度分泌而发生。重新吸收受损的疾病叫做交通性脑积水。脑积水也可由于CSF路径之一(例如塞尔维式大脑导水管)的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而出现,这导致被称为梗阻性脑积水的疾病。
近年,一种经皮/血管介入进行脑积液分流的治疗方法被提出,治疗方法为将分流器部署在患者的岩下窦(简称IPS)和小脑桥脑(简称CP)角池中。具体为,分流器远端部分,经由IPS引入且固定在患者的CP角池内,CP角池含有CSF;分流器近端部分,固定在患者的颈静脉(简称JV)内或附近;CSF通过分流器的流道从CP角池流入JV中,以在患者的蛛网膜下隙和静脉系统之间保持正常压力差。
例如,CN108136164B和CN107148293B等技术方案的分流管通过自动膨胀部署实现固定,然,医生对分流管的部署空间、位置、时间点等失去了控制,缺乏了可控释放的控制能力与步骤,增加了分流管的释放风险。特别的,当分流管需要拆卸、重装或者回收时,分流管自膨胀的远端会对穿刺点硬脑膜持续扩张,容易造成穿刺点的硬脑膜撕裂,增加手术风险。
此外,该分流管方案中远端自膨胀结构具有固定的部署尺寸,不可调控。而实际上,每个人的脑池空间大小不同,且岩下窦与脑池的相对位置可能存在差异,部署分流管远端的膨胀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患者情况和部署位置、方向等具体调整,否则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到挤压,从而导致系列并发症。该方案需要有多个规格的自膨胀结构,且需要术前精确选择,不可术中植入后更换或者调整,从而对手术操作和器械的要求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构造为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的脑室系统中的脑脊髓液排出至静脉系统,分流器包括设有脑脊髓液入口的远端部分、设有脑脊髓液出口的近端部分、以及具有流动腔的柔性本体部分,远端部分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中,近端部分用于部署在患者的静脉系统中,柔性本体部分从远端部分延伸至近端部分,流动腔连通脑脊髓液入口和脑脊髓液出口,脑脊液可从脑室系统通过脑脊液入口、流动腔、脑脊液出口流入静脉系统,远端部分包括可致动构件,在远端部分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时或之后,可致动构件可根据脑池空间大小经致动受力变形实现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使得远端部分通过可致动构件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中。
如此,本发明的分流器通过远端部分设置可致动构件,医生或操作人员可根据具体患者的脑室系统所需部署位置空间的大小来调控可致动构件的变形程度,使得远端部分通过可致动构件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不同脑池空间大小的患者脑室系统中,保证可致动构件既可实现经致动受力变形实现定型部署防止脱落,又可以根据患者的脑池空间大小进行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避免脑组织被挤压等导致系列并发症,同时减少多个规格带来的问题,使得可致动构件及远端部分实现可控可调部署,既避免了个体的脑池空间大小差异以及岩下窦与脑池的相对位置可能存在的差异而导致的临床问题,又避免了当分流器需要拆卸、重装、回收时分流器远端部分对穿刺点处硬脑膜的撕裂而增加的手术风险。
上述特定尺寸形状指的是将可致动构件的变形程度在空间上小于脑室系统内的部署空间的形状,以避免可致动构件压迫脑池或其他临床问题。
具体地,输送系统可从静脉系统近点进入,静脉系统近点进入例如股静脉入路、桡静脉入路。
进一步地,可致动构件经致动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或弹塑性变形、或填充变形、或相对运动变形实现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支架可致动构件、或薄膜可致动构件、或网状可致动构件、或丝状可致动构件、或杆状可致动构件、或非等径异型件可致动构件、或可旋转构件可致动构件、或液囊可致动构件、或固体填充囊可致动构件。
进一步地,支架可致动构件包括端部、支架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连接,支架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塑形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杆状可致动构件为多根杆部,杆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杆状可致动构件包括端部、杆部、管部和连接部,杆部包括三根及以上杆,杆部的远端与端部连接,杆部的近端与管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远端与管部连接,连接部的近端与柔性本体部分连接,杆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液囊可致动构件、固体囊可致动构件设置为囊,囊包括固定/限位部,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薄膜可致动构件设置为膜,膜包括固定/限位部,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网状可致动构件设置为网,网包括固定/限位部,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非等径异型可致动构件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可移动连接,非等径可致动构件在致动作用下可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发生相对运动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可旋转可致动构件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可移动连接,可旋转可致动构件在致动作用下可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发生相对运动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进一步地,杆状可致动构件包括膨大管部,膨大管部设置在杆部内侧,且膨大管部与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直接或间接连接。
进一步地,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之间形成供分流器通过的吻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致动构件包括固定/限位部,固定/限位部构造为通过致动增大体积和/或尺寸,使得固定/限位部的体积和/或尺寸大于吻合通道朝向脑室系统开口的尺寸,从而限制分流器远端部分脱落至静脉系统中;
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致动构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构造为实现分流器与脑室系统之间的密封;
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致动构件包括屏蔽保护部,设置在远端部分与脑组织之间,将脑组织与分流器远端管身隔离,实现屏蔽保护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通过致动作用下发生变形、膨大或增加粘附物质,构造为增大分流器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摩擦力/压力,从而提高连接部与脑室系统之间以及连接部与吻合通道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柔性本体部分还设置有致动腔,致动腔连接或连通可致动构件,用于允许致动可致动构件的部件通过。致动腔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设置多个。在一些实施案例中,该致动腔可设置为与流动腔共用或重合。
进一步地,致动腔设置有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致动腔内物质流出至静脉系统和/或脑室系统。限制流动构件优选设置于分流器的近端部分。
进一步地,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流向构件或者封堵限制流动构件或者两者组合,限制流向构件设置为限制流向的单向阀、或单向流动表面、或单向流动流道、或弹簧阀、或其组合的限制流向构件,封堵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为封堵限制流动的弹性片、或隔离板、或吸水材料封堵构件、或凝血材料封堵构件、或热熔封堵构件、或胶水封堵构件、或固化封堵构件、或其组合的封堵构件。
其中,在限制流向构件中,单向阀包括但不限于鸭嘴阀、狭缝阀、膜片阀、双瓣膜阀、单瓣膜阀;单向流动流道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阀;单向流动表面包括但不限于单向流动微结构(亚毫米级三维毛细锯齿结构)、亲-疏水交替结构、单向增阻尼表面结构;弹簧阀构造为分流器的外层近端设置有弹簧段,弹簧段的近端外层与内层活动连接,弹簧段的远端外层与内层固定连接,在CSF压力作用下(达到一定的压力差),经分流器的流动腔冲开弹簧段的近端,再经外层开口与静脉系统连通。
其中,在封堵限制流动构件中,热熔封堵方法,熔断物包括但不限于LDPE、PP、PET、PCL,通过在其外部的加热线圈加热熔断,加热线圈可采用镍铬合金丝、碳纤维等,进一步地可设置为具有渐变螺距,来达到不同热能的分布,其中,正负极两根导线分别连接线圈的两端,正负极导丝另一端接在电源的正负极。
进一步地,分流器设置有仅允许脑脊液从脑室系统通过流动腔流入静脉系统(特别是颈静脉内或附近)中的控制流向构件。
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设置有半透膜,用于限制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流动、扩散或交换。半透膜包括但不限于PTFE多孔膜、ePTFE多孔膜。
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部分设置屏蔽保护装置,用于隔离静脉系统的内皮细胞与脑脊髓液出口。屏蔽保护装置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支架、球囊、薄膜的装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设置有抗凝血层和/或聚合物衬垫。抗凝血层及聚合物衬垫选择成使蛋白质和/或细胞和/或血液黏着减到最小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含肝素成分的活性抗凝涂层、含磷酰胆碱成分的惰性抗凝涂层、亲水涂层、PTFE内衬。进一步地,分流器的柔性本体部分至少部分设置有聚合物衬垫。
和/或,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位于远端部分、或柔性本体部分、或近端部分、或可致动构件、或分流器上的其他位置或者其组合。不透射线标记也可设置在可致动构件或限制流动构件上。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系统包括:
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分流器;
致动系统,构造为在分流器部署在脑室系统时或之后,致动系统可根据脑池空间大小通过致动方式致动可致动构件达到特定尺寸形状变形,从而将分流器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定型部署在脑室系统内;
输送系统,构造为通过静脉系统将分流器引入患者体内,并且引导分流器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和脑室系统中。
如此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致动系统用于致动分流器的可致动构件,医生或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患者的脑池空间大小通过致动系统对可致动构件施力致动,使可致动构件达到适合于该患者脑池空间的特定尺寸形状的变形,实现分流器的可控可调部署,可致动构件的尺寸形状变形受致动系统控制。同时,本发明设置与致动系统、分流器配合的输送系统用于输送致动系统及分流器。
进一步地,致动系统设置为球囊扩张致动系统、或填充致动系统、或拉压致动系统、或旋转致动系统,致动系统通过致动腔来致动可致动构件。致动系统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方式的致动系统。
进一步地,球囊扩张致动系统包括球囊、球囊导管和充填装置,球囊导管内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用于连通球囊与充填装置,填充腔的近端与充填装置连通,填充腔的远端设置球囊填充孔,填充腔通过球囊填充孔与球囊连通,充填装置构造为为球囊提供填充压力,用于对球囊填充的填充物包括不限于液体、胶体、固体。
或者,填充致动系统包括填充物、填充管和填充装置,填充管连通可致动构件与填充装置,填充物在填充装置的操作下经填充管填充可致动构件,从而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膨胀或充盈,使得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生理盐水、人工脑脊液、缓冲液、高粘液体、以及可吸收的液体等、多臂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明胶等水凝胶以及水凝胶制成的颗粒等胶体、微球状、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高吸水树脂、吸水橡胶、吸水海绵等多孔材料等固体颗粒、金属圈、硅胶或其他医用材料等固体。
或者,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连接构件,连接构件与解脱拉杆传动连接,解脱拉杆经分流器致动腔拉动连接构件,从而致动分流器远端发生塑性变形或局部断裂,使得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
或者,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第一连接构件和与第二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位置关系包括未限位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解脱拉杆经致动腔拉动第一连接构件,使得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致动分流器远端发生变形并限制恢复,使得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
或者,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位置关系包括未限位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两个及以上的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解脱拉杆经致动腔拉动第一连接构件,使得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致动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并限制恢复,使得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旋转致动系统包括旋转构件,旋转构件布置于致动腔且与可致动构件传动连接,旋转构件旋转带动可致动构件与分流器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
进一步地,致动系统设置为拉压致动系统,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拉杆,拉杆上设置有限位槽,分流器远端部分的近心端设置限位件,限位件形成第二连接构件,限位件用于与限位槽配合限位;或者,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拉杆,拉杆上设置有限位槽,分流器远端部分的近心端设置限位弹性件和与限位弹性件连接的限位件,限位弹性件和限位件形成第二连接构件,限位件相对限位弹性件靠近拉杆,限位件用于与限位槽配合限位。
进一步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构件和穿刺构件,第一输送构件构造为将穿刺构件和/或分流器输送到静脉系统中的指定位置,穿刺构件设有穿刺尖端,穿刺构件通过穿刺尖端使静脉系统与脑室系统之间形成吻合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穿刺构件的远端引导穿刺尖端与硬脑膜组织接触,该远端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远端预塑形、带有单侧球囊、管壁外侧带支架或球囊等偏转方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的主体部分远端设置为海波管结构;
和/或,穿刺构件尖端设置为斜刃针头、或昆克尖针头、或半刺刃针头、或柳叶尖针头、或笔尖针头、或射频探头,穿刺构件尖端也可设置为其他适合的尖端;
和/或,穿刺尖端设置有不透射线层。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输送构件,用于对分流器夹持或推动或拉动或限位,构造为将分流器输送和/或部署到脑室系统中。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引导构件,引导构件与第一输送构件和/或穿刺构件导引连接,引导构件引导第一输送构件和/或穿刺构件沿特定方向和位置移动;引导构件位于第一输送构件或第二输送构件内。
具体地,引导构件设置为导丝、或远端可塑形的微导管、或引导导管、或带有单侧球囊的导管、或带有内腔的支架或球囊、或造影导管、或带有导丝的支架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引导构件也可设置为其他适合的构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扩张构件,扩张构件构造为沿着穿刺构件和/或引导构件和/或分流器移动,将穿刺构件形成的吻合通道扩张。
进一步地,穿刺构件设置在第一输送构件的远端、或第二输送构件的远端、或分流器的远端、或引导构件的远端、或扩张构件的远端,或穿刺构件设置为穿刺导管。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可膨胀的和/或可回收的锚定构件,锚定构件构造为将输送系统固定在静脉系统中。锚定构件包括但不限于支架、球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止挡构件,止挡构件构造为限制穿刺构件的穿刺距离和/或分流器部的部署深度。
具体地,止挡构件耦接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第二输送构件,第一输送构件和/或第二输送构件的远端设置第一止挡构件作为止挡构件,穿刺构件上设置第二止挡构件,用于与第一止挡构件配合形成卡位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和/或,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和尺寸构造为指示系统穿透硬脑膜组织的轨迹,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构件、或第二输送构件、或引导构件、或穿刺构件、或扩张构件中之一或者其组合,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系统包括操作手柄,输送系统部分或全部构件的近端连接在操作手柄上,操作手柄用于操作输送系统、和/或致动系统、和/或分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分流器远端设置可致动构件,医生或操作人员可根据具体患者的脑室系统所需部署位置空间的大小来调控可致动构件的变形程度,可致动构件在致动系统的致动作用下受力变形实现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使得远端部分通过可致动构件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不同脑池空间大小的患者脑室系统中,既限制了可致动构件从脑室系统中脱落至静脉系统中,又根据患者的脑池空间大小进行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避免脑组织被挤压等导致系列并发症,同时减少多个规格带来的问题,实现了分流器部署的可控可调,设计了多种可致动部署结构,增加了致动系统,提高了分流器及系统的可操控性。
本发明增加的致动系统,可致动分流器的远端,可以根据实际病人情况,减少了分流器植入过程中的释放风险同时,由医生自主可控操作和可控调整膨胀的尺寸与形状,极大的增加了手术便利和降低手术风险。
本发明根据致动方法的不同,提出了具体的分流器、致动系统、输送系统的设计方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流器的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分流器的构成图;
图3为本发明支架可致动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杆状可致动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囊、膜、网可致动构件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非等径异型可致动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单向阀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单向流动表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特斯拉阀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弹簧阀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热熔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致动腔可与流动腔共用的代表性案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球囊扩张致动系统与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封堵构造位于分流器近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填充致动系统用于具有囊、膜、网可致动构件的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具有囊、膜、网可致动构件的分流器采用吸水材料膨胀的封堵限制流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输送系统、填充致动系统与用于具有囊、膜、网可致动构件的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拉压致动系统与可致动构件连接的示意图及解脱状态的示意图,(1)和(2)分别为两个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拉压致动系统与可致动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拉压致动系统的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图19所示的拉压致动系统与可致动构件进行解脱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另一拉压致动系统与可致动构件进行解脱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旋转致动系统与可致动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输送系统、穿刺系统在穿刺过程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穿刺构件与可致动构件的限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穿刺构件与输送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系统包括分流器1、致动系统3和输送系统2,分流器1构造为用于在静脉系统内输送,并且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脑室系统中的脑脊髓液排出至静脉系统,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之间形成供分流器1通过的吻合通道,致动系统3构造为用于在分流器1远端部署在脑室系统时或之后致动分流器1使得分流器1远端固定和/或限位部署于患者的脑室系统中,输送系统2构造为用于通过静脉系统将分流器1引入患者体内,并且引导分流器1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和脑室系统中;具体地,输送系统可从静脉系统近点进入,静脉系统近点进入例如股静脉入路、桡静脉入路。
致动系统3设置为球囊扩张致动系统31、填充致动系统32、拉压致动系统33或旋转致动系统34,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构件21、第二输送构件22和穿刺构件23;穿刺构件23具有穿刺尖端,穿刺构件23通过穿刺尖端使静脉系统与脑室系统之间形成吻合通道,第一输送构件21内有第一输送腔24,穿刺构件23位于第一输送腔24内,分流器1位于穿刺构件23内,第二输送构件22位于第一输送腔内,第二输送构件22为第一输送构件21或穿刺构件23与分流器1之间的管状推杆;
柔性本体部分1-3的流动腔1-31与远端部分中1-1的一个至多个脑脊髓液入口1-11流体连通,并且与近端部分1-2中的脑脊髓液出口1-21流体连通。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流器1包括设有脑脊髓液入口1-11的远端部分1-1、设有脑脊髓液出口1-21的近端部分1-2以及具有流动腔1-31的柔性本体部分1-3,远端部分1-1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可以为小脑桥脑角池)中,近端部分1-2用于部署在患者的静脉系统(可以为颈静脉内或附近)中,柔性本体部分1-3从远端部分1-1延伸至近端部分1-2,流动腔1-31连通脑脊髓液入口1-11和脑脊髓液出口1-21。
其中,远端部分1-1包括可致动构件,在远端部分1-1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时或之后,可致动构件经致动系统3致动变形实现定型部署,使得远端部分1-1通过可致动构件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当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设置在脑室系统内,且近端部分1-2设置在静脉系统中时,脑脊髓液从脑室系统通过脑脊髓液入口1-11、流动腔1-31、以及脑脊髓液出口1-21流入静脉系统中。
脑脊髓液入口1-11和脑脊髓液出口1-21均可以设置为一个至多个;如此,柔性本体部分1-3的流动腔1-31则与远端部分中1-1的一个至多个脑脊髓液入口1-11连通,并且与近端部分1-2中的一个至多个脑脊髓液出口1-21连通;当分流器1部署在静脉系统中并且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设置在脑室系统内,且分流器1的近端部分1-2设置在静脉系统中特别是颈静脉内或附近时,脑脊髓液从脑室系统特别是小脑桥脑角池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脑脊髓液入口1-11开口、分流器1的流动腔1-31、以及脑脊髓液出口1-21开口流入颈静脉中。
进一步地,可致动构件经致动发生塑性变形、或弹塑性变形、或填充变形、或相对运动变形等变形致动方式实现定型部署。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致动构件可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支架可致动构件1-1-2、或薄膜可致动构件1-1-3、或网状可致动构件、或丝状可致动构件、或杆状可致动构件1-1-1、或非等径异型件可致动构件1-1-4、或可旋转构件可致动构件、或液囊可致动构件、或固体填充囊可致动构件。
其中,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支架可致动构件1-1-2,支架可致动构件1-1-2包括端部1-1-21、支架部1-1-22和连接部1-1-23,连接部1-1-23与柔性本体部分1-3的远端连接,支架部1-1-22在致动系统的致动下发生变形,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避免分流器远端从脑室系统中脱落至静脉系统。支架部1-1-22可在致动系统的不同大小力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根据脑室系统的大小将支架部1-1-22适应性地定型部署在脑池内。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杆状可致动构件1-1-1。
图4(1)中所示的杆状可致动构件1-1-1为多根杆部,杆部在中间的球囊等致动系统的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避免分流器远端从脑室系统中脱落至静脉系统,杆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3根、4根、5根、6根等多根。多根杆部内侧可设置膨大管部,膨大管部与柔性本体部分远端连接,在分流器远端部署在脑池后防止脑膜攀附生长。塑形变形是可根据受力大小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变形。
图4(2)中的杆状可致动构件1-1-1包括端部1-1-11、杆部1-1-12、膨大管部1-1-13、管部1-1-14和连接部1-1-15,杆部1-1-12包括三根及以上杆,端部1-1-11与杆部1-1-12的远端连接,端部1-1-11构造用于限制杆部1-1-12的变形,杆部1-1-12的近端与管部1-1-14固定连接,连接部1-1-15远端与管部1-1-14连接,连接部1-1-15近端与柔性本体部分1-3连接,杆部1-1-12在中间的致动系统的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避免分流器远端从脑室系统中脱落至静脉系统,设置膨大管部1-1-13可以防止脑膜的攀附生长。
具体地,膨大管部1-1-13设置在杆部1-1-12内侧,膨大管部1-1-13的直径设置为比管部1-1-14直径略大,且比杆部1-1-12内径略小,如此能够更好地实现防止脑膜的攀附生长。
同理,可致动构件可以设置为丝、线圈等易变形、易塑性构件。
如图5所示,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通过囊膜网致动系统1-1-31、致动口1-1-32和致动腔1-1-33进行致动,囊膜网致动系统1-1-31内设置有囊、膜、网填充物,致动口1-1-32、致动腔1-1-33与囊膜网致动系统1-1-31连接,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包括固定限位部1-1-34、密封部1-1-35、屏蔽保护部1-1-36、囊膜网连接部1-1-37、硬脑膜和蛛网膜1-1-38,屏蔽保护部1-1-36在远端部分1-1与脑组织之间。
实施例中的可致动构件设置为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设置为囊、或膜、或网,柔性本体部分1-3设置致动腔1-1-33,远端部分1-1设有与可致动构件和致动腔连通的致动口1-1-32,用于连通可致动构件1-1-3与致动系统,致动系统通过从致动腔向囊/膜/网等可致动构件1-1-3内填充填充物的方式使得可致动构件内部空间充盈或膨胀,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避免分流器远端从脑室系统中脱落至静脉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囊、膜、网可致动构件1-1-3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柱形、锥形、梯形、“T”型或其他形状,囊可致动构件可以设置为液囊可致动构件,也可设置为固体填充囊可致动构件。
进一步地,如图5(2)所示,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包括固定/限位部1-1-34,固定/限位部1-1-34构造为通过增大体积和尺寸,使得固定/限位部的体积和/或尺寸大于吻合通道朝向脑室系统开口的尺寸,从而限制分流器远端经硬脑膜和蛛网膜上的吻合通道脱落至静脉系统中;
和/或,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包括囊膜网连接部1-1-37,囊膜网连接部1-1-37上具有密封部1-1-35,构造为增大分流器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摩擦力/压力,提高密封效果,甚至实现连接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囊膜网连接部1-1-371-1-37通过致动作用下发生变形、膨大或增加粘附物质,构造为增大分流器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摩擦力/压力,从而提高连接部与脑室系统之间以及连接部与吻合通道之间的密封效果;
和/或,囊、或膜、或网可致动构件1-1-3包括屏蔽保护部1-1-36,屏蔽保护部1-1-36构造为在分流器远端部分与脑组织之间,将脑组织与分流器远端部分隔离,实现屏蔽保护的功能,主要起到防止脑组织被分流器远端部分损伤以及防止脑脊髓液入口被堵住等作用。
如图6所示,可致动构件设置为非等径异型可致动构件1-1-4,非等径异型可致动构件1-1-4指的是该构件的横截面尺寸非等径;本实施例中,非等径异形可致动构件1-1-4为椭圆可致动构件1-1-41,即可致动构件的横截面外周为椭圆,在致动系统的致动下,椭圆可致动构件与分流器柔性本体部分1-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可以为两者其一转动而另一不转动,或者两者均转动,使得可致动构件与脑室系统限位,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固定和/或限位,转动中心可以设置在分流器的中心轴线上,也可设置在分流器的偏心位置,图6所示的可致动构件也是可旋转可致动构件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中柔性本体部分远端可设置为非等径异形管部1-1-42,具体地设置为椭圆管,非等径异形管部1-1-42的远端与非等径异形可致动构件1-1-4的近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可旋转可致动构件设置为非等径异型构件1-1-4,和/或,与可旋转可致动构件连接的柔性本体部分1-3远端设置为非等径异型构件1-1-4,可旋转可致动构件经致动之后部署为包括但不限于柱形、锥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旋转可致动构件可设置为等径构件,例如圆形。
进一步地,分流器1设置有仅允许脑脊液从脑室系统通过流动腔流入静脉系统(特别是颈静脉内或附近)中的控制流向构件,控制流向构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分流器的任意位置,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流向构件设置在分流器的近端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流向构件也可以设置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或流动腔1-31内。
控制流向构件包括但不限于单向阀101、单向流动表面103、单向流动流道102、弹簧阀104,如图7所示,单向阀101可以设置为鸭嘴阀101-1(如图7(1))、狭缝阀、双瓣膜阀101-2(如图7(2))、单瓣膜阀101-3和101-4(如图7(3)和7(4)),也可以按照需求设置其他单向阀。图7(2)的双瓣膜阀101-3可以仅设置单边作为单瓣膜阀使用,如图8所示,单向流动表面103可以设置为单向增阻尼表面结构(如图8(1))、单向流动微结构(如图8(2)所示的亚毫米级三维毛细锯齿结构)、亲-疏水交替结构(作用原理与亚毫米级三维毛细锯齿结构相同),如图8(1)所示的单向增阻尼表面结构为利用脑脊液和静脉血的流动阻力和粘度的差异,增大静脉系统向脑脊液系统的水头损失,从而实现控制仅单方向允许流动;如图8(2)所示的亚毫米级三维毛细锯齿结构设置为利用脑脊液和静脉血的表面能差异,从而实现控制仅单方向允许流动;单向流动表面也可以按照需求设置其他单向流动表面;如图9所示,单向流动流道102可以设置为特斯拉阀,也可以按照需求设置其他单向流动流道;如图10所示,分流器1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弹簧阀104包括弹簧段104-3,弹簧段104-3设置在分流器的近端部分,具体地,弹簧段104-3的近端外层与中间层活动连接,弹簧段104-3的远端外层与中间层固定连接,分流器的近端设置有开口104-5,该开口104-5在未受力情况下被弹簧段近端封闭,在CSF压力作用下(达到一定的压力差),经分流器流动腔冲开弹簧段的近端,经外层开口与静脉系统连通,从而实现控制单向流动。
进一步地,柔性本体部分1-3还设置有致动腔1-33,致动腔1-33连接或连通可致动构件1-1,用于允许致动系统通过,致动腔1-33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设置多个,在一些实施案例中,该致动腔1-33可设置为与流动腔共用或重合,则共用腔既用于允许致动系统通过、又用于允许脑脊髓液通过。
进一步地,致动腔1-33设置有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致动腔内物质流出至静脉系统和/或脑室系统,即限制脑室系统与静脉系统的物质经致动腔而流通,其中包括限制脑室系统内物质、可致动构件内物质、致动腔内物质经致动腔流向静脉系统,以及限制静脉系统内物质、可致动构件内物质、致动腔内物质经致动腔流向脑室系统;限制流动构件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分流器的任意位置以实现限制致动腔内物质流出至静脉系统和/或脑室系统,优选地,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于分流器的近端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致动系统非填充致动方式、或致动腔与流动腔共用一个腔时,致动腔可不设置限制流动构造。
进一步地,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流向构件或者封堵限制流动构件或者两者组合。
限制流向构件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流向的单向阀101、或单向流动表面103、或单向流动流道102、或弹簧阀104、或其组合的限制流向构件,其中,单向阀101包括但不限于鸭嘴阀101-1、狭缝阀、双瓣膜阀101-2、单瓣膜阀101-3和101-4;单向流动流道102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阀;单向流动表面103包括但不限于单向流动微结构(亚毫米级三维毛细锯齿结构)、亲-疏水交替结构、单向增阻尼表面结构。
封堵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封堵限制流动的弹性片、或隔离板、或吸水材料封堵构件、或凝血材料封堵构件、或热熔封堵构件、或胶水封堵构件、或固化封堵构件、或其组合的封堵构件;例如,隔离板可固定在致动腔近端开口,颅内压大于静脉压,隔离板受压差作用固定或其他作用固定;吸水材料在液体环境中吸水膨胀,从而堵塞致动腔近端开口;凝血材料设置在致动腔近端开口,致动腔近端开口靠近静脉系统,促使附近凝血成分吸附凝固封堵致动腔;致动腔注入胶水进行胶水固化封堵,如热敏水凝胶在接触到体温的液体环境中固化成固体,实现封堵;热熔封堵通过热熔装置加热融化热熔块或管壁,实现入口闭合。
其中,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为热熔封堵构件时,热熔封堵方法,熔断物POE包括但不限于LDPE、PP、PET、PCL等,如图11所示,通过在其外部的加热线圈106加热熔断熔断物105,加热线圈106的材料可以为镍铬合金丝,进一步地具有渐变螺距,来达到不同热能的分布;其中,正负极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加热线圈的两端,正负极导丝(导丝的正极107和负极108)另一端接在电源的正负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腔和流动腔可以共用同一个腔;如图12所示,致动腔与流动腔为同一个共用腔1-3,致动系统3经控制流向构件101和共用腔1-3致动可致动构件1-1变形,致动完成后再经同一路径退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设置有半透膜,用于限制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流动、扩散或交换。半透膜包括但不限于PTFE多孔膜、ePTFE多孔膜;半透膜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分流器的任意位置,可以设置为一个至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端部分设置屏蔽保护装置,用于隔离静脉系统的内皮细胞与脑脊髓液出口;屏蔽保护装置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支架、球囊、薄膜、与远端屏蔽保护部相同的屏蔽保护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设置有抗凝血层和/或聚合物衬垫,分流器1的表面包括外表面和腔内表面;抗凝血层及聚合物衬垫选择成使蛋白质和/或细胞和/或血液黏着减到最小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含肝素成分的活性抗凝涂层、含磷酰胆碱成分的惰性抗凝涂层、亲水涂层、PTFE内衬。进一步地,柔性本体部分1-3至少部分设置有聚合物衬垫,柔性本体部分1-3的至少部分包括外表面和内腔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位于远端部分1-1、或柔性本体部分1-3、或近端部分1-2、或可致动构件、或分流器上的其他位置或者其组合;进一步地,不透射线标记也可设置在分流器的控制流向构件和/或限制流动构件上;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不透射线标记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以及多个。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的不透射线标记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位于远端部分的远端的第一标记带、位于分流器远端部分的近端的第二标记带、位于分流器与控制流向构件接口处第三标记带、位于控制流向构件的第四标记带以及他们的组合;第一标记带用于定位分流器在脑池中的位置,避免分流器在推的时候碰到脑组织,同时定位远端部分的稳定性,在脑池中不往脑池外大幅度移动;第四标记带用于定位控制流向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可用于确认分流器的稳定性。
分流器的柔性本体部分1-3,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护套层;具体地,内衬层包括但不限于PTFE、PET、PP、PVDF等材料制成;增强层包括但不限于海波管结构、编织结构、缠绕结构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医用材料;外护套层包括但不限于硅胶、聚氨酯等;以上具体结构与材料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范围。
致动系统3,构造为在远端部分部署在脑室系统时或之后,致动系统3通过致动方式致动可致动构件变形,从而将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定型部署在脑室系统内;致动系统3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球囊扩张致动系统31、填充致动系统32、拉压致动系统33和旋转致动系统34;致动系统3在需要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方式的致动系统。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3设置为球囊扩张致动系统31,包括球囊31-1、球囊导管31-2和充填装置;球囊导管31-2的近端连接填充装置,球囊导管31-2的远端连接球囊31-1;球囊导管31-2内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用于连通球囊31-1与充填装置,填充腔的近端与充填装置连通,填充腔的远端设置球囊填充孔31-3,填充腔通过球囊填充孔31-3与球囊连通,充填装置构造为为球囊31-1提供填充压力,球囊导管31-2外设置有支架31-5,且支架31-5与分流器1固定连接,支架31-5与分流器1焊接形成焊接连接处31-4,支架31-5远端设置支架远端31-7防止支架远端变形损伤脑组织,球囊导管31-2的远端处设置有封堵块31-6,用于对球囊31-1填充的填充物包括不限于液体、胶体、固体;在对可致动构件致动时,球囊31-1位于可致动构件内侧,对可致动构件致动使其变形从而完成分流器远端部分的固定/限位部署,本实施例中,球囊31-1在支架31-5内侧对其进行致动;在球囊扩张致动系统中,分流器的致动腔和流动腔可设置为共用同一个腔,也可分开设置为单独使用的腔体;当致动腔与流动腔共用一个腔时,致动系统可经分流器近端部分、共用腔致动分流器远端部分的可致动构件变形,再从同一路径退回。球囊扩张致动系统可通过控制球囊的扩张大小来使得可致动构件实现不同变形程度,根据脑池大小扩张球囊到合适大小,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塑形变形部署在脑池内。
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设置为填充致动系统32,包括填充物、填充管和填充装置;填充管连通可致动构件与填充装置,填充物在填充装置的操作下经填充管填充可致动构件,从而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膨胀或充盈,使得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池;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生理盐水、人工脑脊液、缓冲液、高粘液体以及可吸收的液体等液体填充物,多臂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明胶等水凝胶以及水凝胶制成的颗粒等胶体填充物,微球状、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高吸水树脂、吸水橡胶、吸水海绵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圈、硅胶或其他医用材料等固体填充物;填充管可以设置为独立的构件,则分流器的致动腔和流动腔可以设置为单独的腔体,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共用腔使用;填充管也可以直接使用致动腔进行填充而不增加构件,此时,致动腔和流动腔则需要设置为各自独立的腔进行使用。填充致动系统可通过控制填充物的量来使得可致动构件实现不同变形程度,根据脑池大小向可致动构件中填充合适量的填充物,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填充变形部署在脑池内。
具体地,填充管管口可接在分流器近端,经致动腔活动连接在靠近可致动构件附近或套接在分流器外壁。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设置为拉压致动系统33,该拉压致动系统33包括解脱拉杆33-1,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设有连接构件1-1-5,连接构件与解脱拉杆33-1传动连接,解脱拉杆33-1经分流器1致动腔拉动连接构件,从而致动分流器1远端发生塑性变形或局部断裂,使得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池;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构件可以为可致动构件的一部分(如图18(1)所示),也可以是单独的构件(如图18(2)所示),也就是说,解脱拉杆33-1可以直接连接在可致动构件的远端,即解脱点位于可致动构件与解脱拉杆33-1之间;也可以是连接构件一端连接在可致动构件远端另一端连接在解脱拉杆33-1远端,即解脱点位于解脱拉杆33-1与连接构件1-1-5之间。解脱拉杆在致动可致动构件后可与连接构件实现解脱。该拉压致动系统可通过控制解脱拉杆往近端下拉的距离来使可致动构件发生不同变形程度的塑形变形,如解脱拉杆往近端方向下拉2mm、4mm、6mm等可以使可致动构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塑形变形,根据脑池大小选择合适变形程度对应的解脱拉杆进行致动,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塑形变形部署在脑池内。此处,可致动构件可选择杆状可致动构件1-1-1。
如图19至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设置为拉压致动系统33,该拉压致动系统33包括解脱拉杆33-1,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设有第一连接构件33-3和第二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与解脱拉杆33-1传动连接并且在解脱拉杆33-1完成致动后第一连接构件能够与解脱拉杆实现解脱分离,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位置关系包括未限位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解脱拉杆33-1经致动腔拉动第一连接构件,使得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解脱拉杆33-1经分流器1致动腔拉动拉杆33-3,拉杆33-3拉动第一连接构件,至第二连接构件进行连接,致动分流器远端发生变形并限制恢复,使得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池。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拉压致动系统33的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拉杆33-3,拉杆33-3上设置有限位槽33-4,分流器1远端部分1-1的近心端设置限位弹性件33-5和与限位弹性件33-5连接的限位件33-6,限位弹性件33-5和限位件33-6形成第二连接构件,限位件33-6相对限位弹性件33-5靠近拉杆33-3,限位件33-6用于与限位槽33-4配合限位以限制可致动构件恢复至致动前的装置。限位件可以设置为限位球,限位弹性件可以设置限位弹簧。当限位件33-6本身可以具有弹性时,限位件33-6可以直接作为第二连接构件与限位槽33-4配合。
具体的致动过程以支架33-2作为可致动构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二连接构件设置在支架33-2近心端或柔性本体部分1-3靠近支架33-2的位置,解脱拉杆33-1在致动腔内拉动拉杆33-3沿着致动腔往分流器1的近端方向移动,直到支架33-2近心端与限位弹性件33-5所带动的限位件33-6接触,限位弹性件33-5使得限位件33-6与拉杆33-3的限位槽33-4配合而卡住拉杆33-3,当继续拉动解脱拉杆33-1或将解脱拉杆33-1和拉杆33-3进行其他方式解脱(如热解脱、电解脱、机械解脱)时,解脱拉杆33-1与拉杆33-3发生分离;在拉动过程中,支架33-2受拉力展开膨胀,支架33-2可以为在此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的材料,也可以由支架近心端卡位固定使支架位于膨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可设置为一个,通过解脱拉杆往近端下拉的距离来实现可致动构件发生不同变形程度的塑形变形,限位件与拉杆的限位槽配合进一步限制恢复;或者,通过解脱拉杆往近端下拉的距离来实现可致动构件发生不同变形程度的塑形或弹塑性变形,在较小变形状态下是弹塑性变形,限位件与限位槽配合限制恢复,在较大变形状态下是塑形变形;或者,通过设置两个及以上解脱点实现可致动构件的不同变形程度。
如图22所示,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也可设置为两个及以上,解脱拉杆33-1拉动第一连接构件至各第二位置对应将可致动构件达到不同变形程度,根据脑池大小选择合适变形程度对应的解脱拉杆进行致动,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塑性或弹塑性变形部署在脑池内。
上述第二位置的设置两种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实现可致动构件的不同变形程度,医生或操作人员可根据脑池大小选择操作,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塑形或弹塑性变形部署在脑池内。
在拉压致动系统中,分流器1的致动腔和流动腔可设置为共用同一个腔,也可分开设置为单独使用的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内可以设置供脑脊髓液通过的腔,或者第一连接构件与分流器之间设置供脑脊髓液通过的通道。
如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设置为旋转致动系统34,旋转致动系统34包括旋转构件34-2,旋转构件34-1布置于致动腔1-33且与可致动构件34-1传动连接,旋转构件34-2旋转带动可致动构件34-1与分流器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池。具体地,致动腔1-33相对于分流器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使得旋转构件34-2旋转能够带动可致动构件34-1与分流器发生相对位移。在旋转致动系统中,分流器1的致动腔和流动腔可设置为共用同一个腔,也可分开设置为单独使用的腔体。旋转致动系统可通过控制旋转角度来使得可致动构件呈现不同位置关系实现不同变形程度,根据脑池大小将可致动构件转动合适角度,使得可致动构件发生合适的相对运动变形部署在脑池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可致动构件34-1设置为分流器远端部分的可旋转非圆形截面的异型构件;旋转构件34-2位于分流器的致动腔1-33中,旋转构件34-2旋转带动可旋转非圆形截面的异型构件34-1旋转一定角度,异形构件34-1的尺寸差使得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池。致动系统包括给提供旋转构件34-2提供旋转动力的驱动杆,驱动杆与旋转构件34-2传动连接。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可致动构件34-1设置为分流器1远端部分的可旋转非圆形截面的异型构件,与旋转构件34-2可传动连接;当致动腔与流动腔共用时,旋转构件34-2经近端部分进入共用腔内驱动可旋转非圆形截面的异型构件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不透射线标记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以及多个。
输送系统2包括第一输送构件21和穿刺构件23,第一输送构件21构造为将穿刺构件23和/或分流器1输送到静脉系统中的指定位置,穿刺构件23设有穿刺尖端,穿刺构件23通过穿刺尖端使静脉系统与脑室系统之间形成吻合通道。
具体地,第一输送构件21和/或穿刺构件23的远端引导穿刺尖端与硬脑膜组织接触,该远端设置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远端预塑形、带有单侧球囊、管壁外侧带支架或球囊等偏转方式。
具体地,如图24和图25示,穿刺构件23的管体作为第一输送构件21;或者,第一输送构件21内有第一输送腔24,穿刺构件23位于第一输送腔24内,分流器1位于穿刺构件23内;或者,第一输送构件21内有第一输送腔24,分流器1位于第一输送腔24,穿刺构件23位于分流器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23设置为穿刺导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23的主体部分远端设置为海波管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23尖端设置为斜刃针头、或昆克尖针头、或半刺刃针头、或柳叶尖针头、或笔尖针头、或射频探头,穿刺构件尖端也可设置为其他适合的尖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远端的穿刺构件23,为可降解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尖端设置有不透射线层,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2还包括第二输送构件22,用于对分流器1夹持或推动或拉动或限位,构造为将分流器1输送和/或部署到脑室系统中。
具体地,第一输送构件21内有第一输送腔24,第二输送构件22位于第一输送腔24内,第二输送构件22设置为第一输送构件21或穿刺构件23与分流器1之间的管状推杆。
穿刺构件23可设置在第一输送构件21的远端、第二输送构件22的远端、分流器1的远端、引导构件的远端、扩张构件的远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远端底部与第二输送构件22之间设置不透射线标记,用于定位分流器1远端部分1-1和第二输送构件22的相对位置,在穿刺时可以用于定位器远端部分有无完全在脑池中致动变形;具体地,不透射线标记可以同时设置在分流器1和第二输送构件22上。
在一些实施案例中,第二输送构件22设置在穿刺构件上,即通过穿刺构件23上的第二输送构件22推动及部署分流器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构件2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输送导管、输送推管等。
具体地,如图26所示,穿刺构件23设置为穿刺导管,输送过程中,分流器1位于穿刺导管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导管远端管内设置有限位部件作为第二输送构件22,限位部件与可致动构件1-1的近端形成限位,从而使得限位部件推动及部署分流器1;在另一些实施案例中,穿刺导管远端设置有颈缩段作为第二输送构件22,颈缩段限位可致动构件,从而推动、部署分流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止挡构件25,止挡构件构造为限制穿刺构件的穿刺距离和/或分流器部的署深度;具体地,止挡构件耦接到第一输送构件21的远端部分和/或第二输送构件22的远端,以限制穿刺尖端能从远端前移到脑池中的距离;
具体地,如图27所示,第一输送构件21和/或第二输送构件22的远端设置第一止挡构件25-1作为止挡构件,穿刺构件上设置第二止挡构件25-2,用于与第一止挡构件配合形成卡位结构;第一止挡构件和第二止挡构件形成卡位结构,以限制组织穿透构件远端的穿刺尖端能从远端前移到脑池中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引导构件26,引导构件与第一输送构件21和/或穿刺构件23导引连接,引导构件引导第一输送构件21和/或穿刺构件23沿特定方向和位置移动;引导构件位于第一输送构件21或第二输送构件22的腔内。
具体地,引导构件可设置为导丝、或远端可塑形的微导管、或引导导管、或带有单侧球囊的导管、或带有内腔的支架或球囊、或带有导丝的支架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引导构件也可设置为其他适合的构件。
进一步地,引导构件远端具有不透射标记,用于定位引导构件的导丝在岩下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扩张构件,扩张构件构造为沿着穿刺构件23和/或引导构件和/或分流器1移动,将穿刺构件23形成的吻合通道扩张。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可膨胀的和/或可回收的锚定构件27,锚定构件构造为将输送系统固定在静脉系统中,锚定构件包括但不限于支架、球囊,进一步地,锚定构件可以设置在引导构件远端;如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构件设置为导丝,锚定构件设置为远端锚定支架或远端锚定球囊,用于对输送系统的引导和锚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还包括外护鞘,构造为第一输送构件21的远端外面,通过拉杆与第一输送构件21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和尺寸可构造为指示系统穿透硬脑膜组织的轨迹,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设置在第一输送构件21、或第二输送构件22、或引导构件、或扩张构件中之一或者其组合,不透射线标记包括但不限于构件有不投射线材料成分、构件涂覆有不投射线涂层、附加不投射线构件;不透射线标记可设置为1个、2个至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膨胀的锚定构件的中部具有不透射标记带,用于定位锚定构件的位置,同时用于确认锚定构件锚定后的相对稳定性,在穿刺时有无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的远端设置防护件,防护件设置有标记环,用于定位穿刺构件和防护件远端的相对位置,在撤防护件时和第一输送系统上的第二标记环重叠则说明穿刺构件完全暴露于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构件本身设置有相同或者相似形状的不透射线的外护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导管设置两个标记带,第一标记带位于穿刺构件与分流器结合位置,用于定位穿刺构件在岩下窦中的位置,同时用于穿刺构件23在岩下窦中移动时的穿刺尖端稳定性判断;第二标记带,用于定位防护件远端和穿刺构件23远端的相对距离。
系统还包括操作手柄,输送系统部分或全部构件的近端连接在操作手柄上,操作手柄用于操作输送系统、和/或致动系统、和/或分流器。
实施案例1:
如图13和图14所示,实施例1涉及一种球囊扩张致动分流器及其系统,其中,致动系统3设置为球囊扩张致动系统31,分流器1的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支架可致动构件1-1-2。
分流器1包括分流器远端部分1-1、分流器柔性本体部分1-3和分流器近端部分1-2,分流器远端部分1-1包括支架可致动构件远端、支架可致动构件1-1-2,本事实例中的支架可致动构件1-1-2为支架31-5,支架可致动构件1-1-2固定在分流器柔性本体部分1-3的远端,分流器柔性本体部分1-3设有流动腔1-31,连通分流器1的远端部分1-1和近端部分1-2,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设置致动腔与流动腔1-31共用腔,即不单独设置致动腔而将流动腔1-31也用于容纳致动系统通过;本实施例的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为封堵块31-6,封堵块31-6设置在致动腔内,可在致动系统3的推动下在致动腔内滑动,当致动系统3通过致动腔退出后,封堵块31-6停留在分流器1近端,即如图14的位置,分流器1近端设置限位台阶来对封堵块31-6限位;本实施例的控制流向构件设置为薄膜单向阀101,薄膜单向阀101设置在分流器1近端的侧壁上,薄膜单向阀101与流动腔1-31之间设置流出腔,用于连通薄膜单向阀101和致动腔,在分流器1远端部分1-1部署在脑室系统、分流器近端部分1-2部署在静脉系统的情况下,脑室系统中的脑脊液在颅内压作用下经分流器远端部分1-1、流动腔1-31、流出腔、薄膜单向阀101等流向静脉系统。
球囊扩张致动系统,包括球囊31-1、球囊导管31-2和充填装置(未图示)等构件,球囊扩张致动系统位于分流器的共用腔内,球囊31-1位于分流器的远端且对应可致动构件设置,球囊导管31-2位于分流器的致动腔内且球囊导管的远端连接球囊,球囊扩张致动系统在对可致动构件致动后可以被撤出分流器。球囊导管内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的远端设有用于与球囊连通的球囊填充孔31-3,填充腔的近端与充填装置连通,充填装置构造为为球囊31-1提供填充压力,球囊扩张致动系统的致动过程为,球囊31-1在充填装置填充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球囊31-1外侧的支架可致动构件31-5在球囊31-1的作用下向外变形,使得支架可致动构件31-5的尺寸大于吻合通道的尺寸,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部分的限位部署;完成分流器远端部分的部署后,将球囊31-1泄压收缩,球囊31-1泄压之后,球囊导管和球囊经致动腔退出体外,完成致动。
如图24所示,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导管21、穿刺导管23、导丝26、远端锚定支架或者远端锚定球囊27、分流器推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构件21设置为输送导管,穿刺构件23设置为穿刺导管,第二输送构件22设置为分流器推管,引导构件设置为导丝26,锚定构件设置为引导构件远端设置的远端锚定支架或者远端锚定球囊27,在输送的过程中,如图24所示,输送导管21设置第一输送腔,穿刺导管23位于第一输送腔内,分流器1位于穿刺导管23的腔内,远端锚定支架或者远端锚定球囊27位于岩下窦远端,与导丝连接,导丝位于输送导管21的第一输送腔内或输送导管21设置第二输送腔用于容纳导丝。
分流器推管位于分流器近端、且位于穿刺导管的腔内。
如图27所示,穿刺导管远端设置了不透射线标记(如显影环),用于指示针的位置,不透射线标记还可作为第二止挡构件25-2,与输送导管的止挡挡壁配合,止挡挡壁作为第一止挡构件25-1,两者配合以限制穿刺导管23远端穿刺尖端的穿刺深度。
输送系统的使用过程如下:
股静脉穿刺,构建介入通路,输送系统的导引导管送至颈内静脉,之后可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让输送系统进入岩下窦。
方式(1),双C臂正侧位静脉期路图下,微导丝引导微导管进入岩下窦。
方式(2),黑泥鳅导丝将单弯造影导管引导对接岩下窦,撤出黑泥鳅导丝,在颈总动脉正位路图指示下,微导丝引导微导管经造影管超选到岩下窦,从颈内静脉导管出口处进30mm左右。撤出微导丝,推入输送系统之可膨胀的锚定构件(如远端锚定支架),微导管带着远端锚定支架到达深度约30mm。
方式(3),岩下窦入口狭窄的情况下:交换型泥鳅导丝送入导引导管,撤离导引导管,交换入单弯造影管,在造影管的强劲支撑下,泥鳅导丝选入右侧岩下窦;撤离造影管,同轴交换入导引导管和多功能造影管,多功能造影管越过岩下窦狭窄,将导引导管带入岩下窦,沿着导引导管送入微导管,微导管带着可膨胀的锚定构件(如远端锚定支架)到达深度约30mm,撤出微导管。
方式(4),岩下窦不显影的情况下,通过造影导丝或泥鳅导丝探索岩下窦入口,再根据上述操作引导微导管进入岩下窦部署支架。
输送导管通过远端锚定支架或远端锚定球囊27的近端导丝26导向,即沿着导丝26移动到岩下窦,观察显影标记位置,若达到指定位置(若未达到,则调整位置),推动穿刺导管23尖端迁移,穿刺硬脑膜和蛛网膜,进入脑室;分流器1和致动系统随着穿刺导管23一起进入脑池,在穿刺导管23退出时,分流器1推管固定不动,避免分流器1随着穿刺导管23带出脑室,随后球囊扩张致动系统致动分流器1远端的支架可致动构件,使其变形膨大,根据患者脑池的尺寸与部署位置,通过调整球囊扩张泵送的压力调整球囊变形程度,调整分流器1远端的支架可致动构件的变形尺寸;然后致动系统泄压退出,分流器推管、输送导管退出,导丝26和远端锚定支架或远端锚定球囊27在辅助导管作用下退出。
实施案例2:
如图15至17所示,实施例2涉及一种填充致动分流器及其系统,其中,致动系统3设置为填充致动系统32,分流器1的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液囊可致动构件1-1-3。
分流器1包括设有液囊可致动构件和管身部分的远端部分、近端部分和具有流动腔、致动腔的中间柔性本体,远端部分设有开口作为脑脊液入口,近端部分设有开口作为脑脊液出口,远端部分开口与近端部分开口通过流动腔连通;液囊可致动构件1-1-3采用PTFE薄膜,薄膜围绕远端部分的管身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致动腔1-1-34为液囊填充通道,液囊与液囊填充通道连通,分流器1的近端部分1-2设置第一单向阀101,第一单向阀101连通流动腔,用于仅允许脑脊液向静脉系统流动,液囊填充通道的近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9,用于仅允许填充物进入液囊填充通道和液囊可致动构件,液囊可致动构件构造为“T”型,包括固定/限位部和屏蔽保护部,第二单向阀109可设置为封堵构件。
具体地,如图16所示,封堵构件可设置为吸水物质(如吸水树脂),在分流器的近端部分设置封堵腔和吸水物质,吸水物质通过吸收水分膨胀实现填充腔的封堵,从而实现对液囊填充通道的封堵,吸水物质可以通过注射等方式设置在封堵腔内。
致动系统包括填充物、注射管32和填充装置(未图示),填充物可以是生理盐水等液体物质、水凝胶、固定颗粒等固定物质以及其他可用于填充的物质,填充装置可以设置为注射器之类的注射装置,注射装置设置在体外,注射装置将填充物通过注射管填充液囊可致动构件,致动液囊可致动构件发生膨胀后退出。可以通过单向阀、吸水树脂、弹性块等控制流动的方法封堵填充的液体、凝胶状或固体等填充物。
输送系统,包括具有第一输送腔和第二输送腔的第一输送构件21,穿刺导管23以及导丝。在输送过程中,穿刺导管23位于第一输送腔内,分流器位于穿刺导管的腔内,致动系统的注射管位于分流器的致动腔,导丝位于第二输送腔,分流器的近端设置推管作为第二输送构件。
实施案例3:
如图23所示,实施例3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分流器及其系统,其中致动系统设置为旋转致动系统,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旋转可致动构件。
分流器包括设有旋转可致动构件34的远端部分、设有流动腔1-31和致动腔1-33的柔性本体部分和近端部分。旋转可致动构件34包括设有旋转腔的旋转构件34-1和旋转杆34-3,旋转杆的近端与旋转致动系统连接,旋转杆34-3设置在旋转构件34-1的旋转腔中,旋转杆34-3位于旋转腔的部分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或者方形杆或者其他异形杆,旋转杆34-3在致动腔的部分可以设置为圆管或者间隙配合。致动腔1-33相对于分流器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在旋转致动系统的驱动下,旋转杆34-3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如旋转90度、180度、270度等,旋转杆34-3旋转带动旋转构件34-1发生旋转,从而使得可旋转构件34-1与脑室系统形成限位实现分流器远端部分的限位部署。此外,旋转构件34-1内可设置与流动腔1-31连通的腔,这样旋转构件34-1进入脑室系统中即可将脑脊液排出;旋转构件34-1内也可不设置与流动腔连通的腔,这样只有在旋转构件34-1顺利旋转部署时,脑脊液才能顺利流向静脉系统。致动腔1-33与流动腔1-31也可以合并成一个腔,即致动腔和流动腔共用,这样旋转杆则设置在这个共用腔内。
旋转致动系统可以设置为带有与旋转杆34-3传动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身为圆杆增加强度和扭力,便于在体外旋转传输扭矩来驱动旋转杆34-3旋转。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8)

1.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构造为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的脑室系统中的脑脊髓液排出至静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设有脑脊髓液入口的远端部分、设有脑脊髓液出口的近端部分、以及具有流动腔的柔性本体部分,所述远端部分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中,所述近端部分用于部署在患者的静脉系统中,所述柔性本体部分从所述远端部分延伸至所述近端部分,所述流动腔连通所述脑脊髓液入口和所述脑脊髓液出口,脑脊液可从脑室系统通过所述脑脊液入口、所述流动腔、所述脑脊液出口流入静脉系统,所述远端部分包括可致动构件,在所述远端部分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时或之后,所述可致动构件可根据脑池空间大小经致动受力变形实现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使得所述远端部分通过所述可致动构件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致动构件经致动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或弹塑性变形、或填充变形、或相对运动变形实现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和/或,所述可致动构件设置为支架可致动构件、或薄膜可致动构件、或网状可致动构件、或丝状可致动构件、或杆状可致动构件、或非等径异型件可致动构件、或可旋转可致动构件、或液囊可致动构件、或固体填充囊可致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可致动构件包括端部、支架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连接,所述支架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塑形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杆状可致动构件为多根杆部,所述杆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杆状可致动构件包括端部、杆部、管部和连接部,所述杆部包括三根及以上杆,所述杆部的远端与所述端部连接,所述杆部的近端与所述管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远端与所述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近端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连接,所述杆部可在致动作用下发生弯曲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液囊可致动构件、固体囊可致动构件设置为囊,所述囊包括固定/限位部,所述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薄膜可致动构件设置为膜,所述膜包括固定/限位部,所述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网状可致动构件设置为网,所述网包括固定/限位部,所述固定/限位部构造为在致动作用下填充变形而增大体积和尺寸,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非等径异型可致动构件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可移动连接,所述非等径可致动构件在致动作用下可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发生相对运动变形,从而实现分流器远端的定型部署;
或者,所述可旋转可致动构件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可移动连接,所述可旋转可致动构件在致动作用下可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发生相对运动变形,从而实现可致动构件特定尺寸形状的定型部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可致动构件包括膨大管部,所述膨大管部设置在所述杆部内侧,且所述膨大管部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的远端直接或间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之间形成供所述分流器通过的吻合通道;
所述可致动构件包括固定/限位部,所述固定/限位部构造为通过致动增大体积和/或尺寸,使得所述固定/限位部的体积和/或尺寸大于所述吻合通道对应位置的径向尺寸,从而限制所述分流器远端部分脱落至静脉系统中;
和/或,所述可致动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实现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脑室系统之间的密封;
和/或,所述可致动构件包括屏蔽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远端部分与脑组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通过致动作用下发生变形、膨大或增加粘附物质,构造为增大分流器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摩擦力和/或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本体部分还设置有致动腔,所述致动腔连接或连通所述可致动构件,用于允许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的部件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腔设置有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所述致动腔内物质流出至静脉系统和/或脑室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流动构件构造为限制流向构件或者封堵限制流动构件或者两者组合,所述限制流向构件设置为限制流向的单向阀、或单向流动表面、或单向流动流道、或弹簧阀、或其组合的限制流向构件,所述封堵限制流动构件设置为封堵限制流动的弹性片、或隔离板、或吸水材料封堵构件、或凝血材料封堵构件、或热熔封堵构件、或胶水封堵构件、或固化封堵构件、或其组合的封堵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设置有仅允许脑脊液从脑室系统通过所述流动腔流入静脉系统中的控制流向构件;
和/或,所述分流器设置有半透膜,用于限制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流动、扩散或交换;
和/或,所述近端部分设置屏蔽保护装置,用于隔离静脉系统的内皮细胞与所述脑脊髓液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设置有抗凝血层和/或聚合物衬垫;
和/或,所述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所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位于所述远端部分、或所述柔性本体部分、或所述近端部分、或所述可致动构件、或所述分流器上的其他位置或者其组合。
12.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分流器;
致动系统,构造为在所述远端部分部署在脑室系统时或之后,所述致动系统可根据脑池空间大小通过致动方式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达到特定尺寸形状变形,从而将所述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定型部署在脑室系统内;
输送系统,构造为通过静脉系统将所述分流器引入所述患者体内,并且引导所述分流器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和脑室系统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系统设置为球囊扩张致动系统、或填充致动系统、或拉压致动系统、或旋转致动系统,所述致动系统通过所述致动腔来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致动系统包括球囊、球囊导管和充填装置,所述球囊导管内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用于连通所述球囊与所述充填装置,所述填充腔的近端与所述充填装置连通,所述填充腔的远端设置球囊填充孔,所述填充腔通过球囊填充孔与所述球囊连通,所述充填装置构造为为球囊提供填充压力,从而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所述填充致动系统包括填充物、填充管和填充装置,所述填充管连通所述可致动构件与所述填充装置,所述填充物在填充装置的操作下经填充管填充所述可致动构件,从而所述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膨胀或充盈,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所述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解脱拉杆传动连接,所述解脱拉杆经致动腔拉动所述连接构件,从而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发生塑性变形或局部断裂,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所述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位置关系包括未限位状态的第一位置和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解脱拉杆经致动腔拉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并限制恢复,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所述拉压致动系统包括解脱拉杆,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设有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位置关系包括未限位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两个及以上的限位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解脱拉杆经致动腔拉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致动所述可致动构件发生变形并限制恢复,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或者,所述旋转致动系统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布置于所述致动腔且与所述可致动构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构件旋转带动所述可致动构件与所述分流器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分流器的远端部分固定和/或限位部署在脑室系统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分流器远端部分的近心端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
或者,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分流器远端部分的近心端设置限位弹性件和与所述限位弹性件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限位弹性件和所述限位件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限位弹性件靠近所述拉杆,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构件和穿刺构件,所述第一输送构件构造为将所述穿刺构件和/或所述分流器输送到静脉系统中的指定位置,所述穿刺构件设有穿刺尖端,所述穿刺构件通过所述穿刺尖端使静脉系统与脑室系统之间形成吻合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所述穿刺构件的远端引导所述穿刺尖端与硬脑膜组织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构件的主体部分远端设置为海波管结构;
和/或,所述穿刺构件尖端设置为斜刃针头、或昆克尖针头、或半刺刃针头、或柳叶尖针头、或笔尖针头、或射频探头;
和/或,所述穿刺尖端和/或穿刺构件设置有不透射线标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输送构件,用于对所述分流器夹持或推动或拉动或限位,构造为将所述分流器输送和/或部署到脑室系统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所述穿刺构件导引连接,所述引导构件引导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所述穿刺构件沿特定方向和位置移动;所述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设置为导丝、或远端可塑形的微导管、或引导导管、或带有单侧球囊的导管、或带有内腔的支架或球囊、或造影导管、或带有导丝的支架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扩张构件,所述扩张构件构造为沿着所述穿刺构件和/或所述引导构件和/或所述分流器移动,将所述穿刺构件形成的吻合通道扩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远端、或所述第二输送构件的远端、或所述分流器的远端、或引导构件的远端、或所述扩张构件的远端,或所述穿刺构件设置为穿刺导管。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可膨胀的和/或可回收的锚定构件,所述锚定构件构造为将所述输送系统固定在静脉系统中。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止挡构件,所述止挡构件构造为限制所述穿刺构件的穿刺距离和/或所述分流器部的部署深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构件耦接到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输送构件,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输送构件的远端设置第一止挡构件作为所述止挡构件,所述穿刺构件上设置第二止挡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止挡构件配合形成卡位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12-26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
和/或,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标记,所述不透射线标记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构件、或所述第二输送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或穿刺构件、或所述扩张构件中之一或者其组合。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操作手柄,所述输送系统部分或全部构件的近端连接在所述操作手柄上,所述操作手柄用于操作所述输送系统、和/或所述致动系统、和/或所述分流器。
CN202410017256.7A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Pending CN117815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256.7A CN117815524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256.7A CN117815524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5524A true CN117815524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1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7256.7A Pending CN117815524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55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4353B (zh) 可动态重新配置的微阀保护装置
JP2020127780A (ja) 閉鎖式先端動的マイクロバルブ保護装置
EP1850902B1 (en) Infusion catheter
EP2695637B1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an embolic composition
US6767345B2 (en) Partial aortic occlu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nal and coronary perfusion augmentation
EP3753600A1 (en) Systems for treating hydrocephalus
CN108136159A (zh) 带有再进入针和远侧稳定囊体的闭塞部旁路设备
JP5396032B2 (ja) 拡張カテーテル
JP6998209B2 (ja) 閉塞バルーン
US20160067444A1 (en) A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sile Sheath
CN112041017A (zh) 用于治疗性输送的注射端口
EP3253301B1 (en) Occlusion devices
JP2021530262A (ja) 血管系内に治療デバイスを挿入および配置するための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アセンブリ
JP2003250896A (ja) 動脈瘤塞栓術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EP3762085A1 (en) Catheter assembly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78155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CN111760174B (zh) 用于局部药物递送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方法
US8936613B2 (en) Medical device
CN117282004B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US20240198039A1 (en) Catheters with laser cut hypotube scaffold for flow under significant pressure differentials
CN117282005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及其系统
WO2013125330A1 (ja) 医療用装置
CN117282006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