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8420A -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8420A
CN117808420A CN202311784704.8A CN202311784704A CN117808420A CN 117808420 A CN117808420 A CN 117808420A CN 202311784704 A CN202311784704 A CN 202311784704A CN 117808420 A CN117808420 A CN 117808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roval
target
project
item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4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阳
郭涛
张鹏
童碧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47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8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8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8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涉及出行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通过对企业劳务派遣的目标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确定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从该审批信息中确定目标时长和项目等级,以划分对应的审批人员即审批节点,并确定审批时序从而生成审批流程,达到了提高出行后台审批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出行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运营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流程的复杂化,出行审批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差旅审批不仅涉及到多个审批节点,每个审批节点对应不同部分的各级审批人员,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出行的目的、时间、地点以及所涉及的项目等因素。劳务人员出行,后台审批流程成为影响每个企业项目执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传统的审批管理方法主要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依照人员职级设置固定的审批流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的审批流程缺乏灵活性,每个审批节点对应一个审批人员,上级审批到下级审批依次进行,这种传统的审批管理方法使得审批流程难以适应不同的审批需求和情况,造成审批流程的冗余,导致管理多人员出行审批时,审批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具有结合审批信息划分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人员处理项目的历史审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出项目的目标审批时长。根据项目的级别要求,筛选出该项目需要经过的多个对应的审批节点。根据预测出的项目目标时长要求,智能确定这些审批节点的最优审批顺序,即审批时序,以保证时效。按照确定好的审批节点和其审批时序,动态生成完整的、匹配该具体项目需求的审批流程。这样通过收集历史数据、预测项目属性、智能确定节点及流程,可以实现动态化、精细化的审批管理,使审批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整个方案实现了从项目数据到审批流程的智能生成,避免了简单使用固定流程可能带来的低效率问题,使审批管理达到精细化的要求,提高流程审批效率。
可选的,确定所述出行审批信息中的目的地、交通方式和项目工作量;根据所述目的地、交通方式,确定第一通勤时长;根据所述项目工作量,确定第二作业时长;根据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所述项目工作量对应的第三审批时长;将所述第一通勤时长、所述第二作业时长和所述第三审批时长作为所述目标时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行审批信息中提取出目的地、交通方式、项目工作量等数据。根据目的地和交通方式,参考统计数据,预测出此次出行的第一通勤时长。根据项目工作量复杂程度,估算出完成项目需要的第二作业时长。根据项目工作量,查阅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对应的第三审批时长。将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有机结合,作为该项目出行的目标时长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再简单使用固定模式,而是基于项目具体情况,动态确定合理的目标时长,使审批管理更加精细和智能化,显著提升审批效率。
可选的,根据所述项目等级,确定所述目标项目中各关联部门的人员信息;根据所述人员信息,确定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判断各所述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大于所述项目等级;若所述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所述项目等级,则将所述人员作为审批人员,并根据所述审批人员,分配所述审批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项目的等级,确定项目涉及的各相关部门的人员信息。分析各人员的工作情况,评估出他们对该项目的优先级。判断每个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高于项目本身的等级。如果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项目等级,则将该人员确定为项目的审批人员。根据筛选出的审批人员,将审批节点合理分配给他们。这样通过项目等级与人员优先级的智能匹配分析,可以使审批人员的选择更加动态化、精细化,而不是固定模式。实现了审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审批更贴合项目具体情况,提升了审批流程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通勤时长、所述第二作业时长和所述第三审批时长,确定各所述子项目的处理时长,所述各子项目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审批节点;根据各所述处理时长和各所述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确定各所述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确定项目中的每个子项目的处理时长。将子项目的处理时长与审批节点对应,使每个子项目匹配至少一个节点。根据各子项目处理时长以及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情况。通过算法计算,确定出综合考虑时效性和优先级的最佳审批节点时序。根据项目总体时间要求,确定节点顺序,再对应到子项目时间要求,实现了项目中的逻辑链条闭环,使审批流程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更具动态性和智能性。不仅实现了对子项目的细致控制,也实现了对审批顺序的优化,使审批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可选的,根据各所述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划分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得到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组由相同项目优先级的目标审批节点组成;根据所述审批时序,确定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组对应的子审批流程;根据各所述子审批流程,确定所述审批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将审批节点进行分组,使同一优先级的节点集中在一组。在确定好的审批时序基础上,针对每一组节点制定出组内部的子审批流程。将所有节点组的子流程按照预定时序有机集成,构建出完整的项目总体审批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审批节点的动态分组及对应子流程的生成,既满足了节点内部的优先级需求,也满足了组与组之间的时序需求。在保证流程连贯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流程内部的审批资源分配,使审批的动态性与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审批流程的智能化生成,使审批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可选的,获取所述目标项目的客户信息;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中的人员信息,确定各客户审批人员;根据各所述客户审批人员,确定客户审批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项目对应的客户信息,包括客户的组织架构、项目相关人员等数据。从客户信息的人员数据中,筛选出需要参与该项目审批的客户方审批人员。根据确定的客户审批人员,在项目总体审批流程中增设客户方专门的审批流程。这样通过收集客户信息,动态确定客户审批人员,实现了客户方的审批流程生成。这使得客户可以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提前交流沟通,有助于项目满足客户需求。总体上实现了审批流程的动态扩展,将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融入管理,提高了审批的全面性。
可选的,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工作进度信息;根据所述工作进度信息,预测目标完成时长;根据所述目标完成时长和所述目标时长,生成提示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目标人员当前的工作进度信息,如已完成任务数等数据。根据这些进度信息,结合人员历史工作效率,使用算法预测出完成所有工作的时长。将预测工作完成时长与项目预定时长目标进行对比。如果预测时长过长,即人员无法按期完成工作,则生成提示信息,督促人员提升工作进度。如果预测时长正常,则生成正面提示,表扬人员工作效率符合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时掌握人员工作效率情况,并针对性地生成提醒,保证项目按时完成。总体上实现了项目进度的动态预测及提示生成,大幅提升了进度监控和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程度。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系统。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时长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节点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流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人员处理项目的历史审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出项目的目标审批时长。根据项目的级别要求,筛选出该项目需要经过的多个对应的审批节点。根据预测出的项目目标时长要求,智能确定这些审批节点的最优审批顺序,即审批时序,以保证时效。按照确定好的审批节点和其审批时序,动态生成完整的、匹配该具体项目需求的审批流程。这样通过收集历史数据、预测项目属性、智能确定节点及流程,可以实现动态化、精细化的审批管理,使审批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整个方案实现了从项目数据到审批流程的智能生成,避免了简单使用固定流程可能带来的低效率问题,使审批管理达到精细化的要求,提高流程审批效率。
2、本申请通过根据目标项目的等级,确定项目涉及的各相关部门的人员信息。分析各人员的工作情况,评估出他们对该项目的优先级。判断每个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高于项目本身的等级。如果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项目等级,则将该人员确定为项目的审批人员。根据筛选出的审批人员,将审批节点合理分配给他们。这样通过项目等级与人员优先级的智能匹配分析,可以使审批人员的选择更加动态化、精细化,而不是固定模式。实现了审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审批更贴合项目具体情况,提升了审批流程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
3、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项目对应的客户信息,包括客户的组织架构、项目相关人员等数据。从客户信息的人员数据中,筛选出需要参与该项目审批的客户方审批人员。根据确定的客户审批人员,在项目总体审批流程中增设客户方专门的审批流程。这样通过收集客户信息,动态确定客户审批人员,实现了客户方的审批流程生成。这使得客户可以积极参与项目管理,提前交流沟通,有助于项目满足客户需求。总体上实现了审批流程的动态扩展,将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融入管理,提高了审批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300、电子设备;301、处理器;302、通信总线;303、用户接口;304、网络接口;30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系统,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景进行介绍。
目前,传统的审批管理方法主要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依照人员职级设置固定的审批流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的审批流程缺乏灵活性,每个审批节点对应一个审批人员,上级审批到下级审批依次进行,这种传统的审批管理方法使得审批流程难以适应不同的审批需求和情况,造成审批流程的冗余,导致管理多人员出行审批时,审批效率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劳务派遣的目标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确定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从该审批信息中确定目标时长和项目等级,以划分对应的审批人员即审批节点,并确定审批时序从而生成审批流程。主要用于解决审批流程难以适应不同的审批需求和情况,造成审批流程的冗余,导致管理多人员出行审批时,审批效率低的问题。
经过上述背景内容相关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S10至S4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具体的,人员在出行申请时提交申请单,填写项目名称、项目等级、目的地、出行时间、交通方式、项目工作量等信息。系统后台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并作为审批管理的输入。获取到这些审批信息后,系统可以根据项目名称确定该项目的属性和所属部门,从而匹配对应的审批部门;根据目的地和交通方式估算通勤时间,根据项目工作量评估作业时间,再结合项目等级确定标准审批时间,这样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项目的处理时长,为后续确定审批流程提供依据。与传统的依据人员级别和部门设置固定流程不同,获取审批信息后的动态流程生成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置合理的审批节点顺序和人员,删除冗余审批,实现快速审批。获取信息后的客户审批设置也可以扩大审批范围,项目进度提示可以提升监控效率。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详细审批信息,是进行智能化、动态化审批管理的基础,也是区别于传统审批方式的关键之处,对于提升审批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S20:根据审批信息,预测处理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其中,目标时长是指对目标项目从开始到审批完成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总时长的预测。目标时长主要包括三部分:通勤时长,从出发地到达目标项目目的地所需的交通工具上的实际花费时间,这与项目的目的地和选择的交通方式相关。工作处理时长,在目的地进行项目工作完成所需的时间,这与项目的工作量大小相关。流程审批预测时长,从提出项目审批申请到获得最终审批结果所需经历的审批流程的时间,这与项目的等级和审批的流转次数、复杂程度相关。
具体的,根据已获取的目标项目审批信息中包含的目的地和交通方式,可以确定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第一通勤时长;同时,根据项目工作量,可以参考历史统计数据,确定完成该工作量需要的第二作业时长;根据该项目的项目等级,查阅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项目等级对应的标准第三审批时长。将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相加,即可得到这个目标项目从开始到审批完成的整体目标时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确定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的步骤包括S21至S23:
S21:确定出行审批信息中的目的地、交通方式和项目工作量。
示例性地,在获取到该目标项目的完整审批信息后,从信息中提取出此次项目的目的地和计划采取的交通工具,这直接影响通勤时间的计算;提取项目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并进行工作量的评估,确定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时间,这关系到作业时间的预测。获取这三个要素的目的在于,目的地和交通方式决定第一次通勤时间,工作量决定第二次作业时间,这两部分时间需要计算在项目总时长中;不同的目的地也会影响实际审批部门,项目工作量大小也会影响审批时间。确定这三个要素作为下一步预测时长的输入,可以使预测更准确全面,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项目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而不是简单依据项目级别使用固定模式,可以提高审批效率,实现智能化动态管理。
S22:根据目的地、交通方式,确定第一通勤时长。
示例性地,建立一个交通时间数据库,收集不同城市之间各种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铁、汽车等)的历史运行数据,形成目的地和交通方式之间的标准通勤时间表。在确定了项目的目的地和交通方式后,可以在该标准时间表中查找对应的预计通勤时间,作为第一通勤时长。确定第一通勤时长的效果是可以准确评估项目在交通上的时间消耗,为总时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与简单使用项目级别估算时长不同,这种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的时长计算可以使流程更贴近实际情况,设置更合理的节点审批顺序,删除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从而提升审批效率。
S23:根据项目工作量,确定第二作业时长。
示例性地,构建一个历史作业数据统计模型,收集各类工作类型和复杂程度下的实际完成时间数据,训练出工作量与作业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在确定了项目的工作量后,将该工作量数据输入模型,可以预测出完成该工作量需要的标准作业时间,作为第二作业时长。确定第二作业时长的效果是可以准确评估项目在作业过程中的时间消耗,为总时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不同的项目工作量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时长,这种动态预测可以制定更合理的节点审批流程,删除冗余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根据项目具体工作量评估作业时长,是实现精细化智能审批管理的关键步骤。它使审批流程考虑到实际工作内容情况,而不是简单根据项目级别使用固定模式,有利于设置最优审批顺序,缩短项目总时长。
S24:根据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项目工作量对应的第三审批时长;将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作为目标时长。
其中,标准审批时长规则指的是根据历史项目数据统计形成的,项目工作量与审批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型。项目工作量指该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大小,包括任务数、文档数量等可以量化的工作内容。审批时长指该项目按照正常审批流程,从各个审批节点审核到最终审批决议所需要消耗的总时间。标准审批时长规则即根据过往大量项目数据采集和整理,发现不同工作量的项目,其在各个审批环节的审核把关时间存在某种对应规律,这可以整理出一个项目工作量为变量,对应审批时长的一个参考规则。
例如,项目1工作量:文档10份,任务5项。实际审批时长:5天。项目2工作量:文档20份,任务10项。实际审批时长:7天。项目3工作量:文档50份,任务20项。实际审批时长:12天。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一个预估规则:每增加10份文档,审批时长增加1天;每增加5项任务,审批时长增加1天。
示例性地,根据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认该目标项目的具体工作量,在规则表中查找对应的标准审批时长作为第三审批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不同工作量的项目,其审批的复杂程度也不同,简单根据项目级别估计审批时间存在偏差。利用标准审批时长规则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每个项目的审批时间消耗。得到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第三审批时长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项目从开始到审批结束的整体目标时长预测值。这种多因素预测目标时长的方法,较传统级别估算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据此合理规划进度,对每个审批节点进行时序优化,删除不必要等待时间,从而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的智能审批管理。
S30:根据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其中,项目等级指的是对某一项目的重要程度、敏感性等属性的评定级别。对项目进行等级划分,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项目投资金额大小,投资额越大,等级越高。项目影响范围,影响范围越广,等级越高。项目涉及部门,涉及部门越多,等级越高。数据或信息敏感程度,数据敏感性越高,等级越高。项目风险程度,风险越大,等级越高。高等级的项目审批流程将更为严格与复杂,需要更多部门参与审批,审批环节更多。
审批节点指在一个项目的审批流程中,每个审批环节的具体审批位置。每个审批流程都包含多个审批节点,每个节点对应特定的审批部门,这个节点对应的审批部门。审批人员,这个部门中需要进行审批的具体人员或角色。审批内容,在这个节点需要审批的项目内容。
具体的,建立项目等级与审批节点的映射表,表中列出不同等级项目对应的审批部门及节点信息。查找该目标项目的等级在映射表中的对应的节点信息,如:财务审核节点、运营审核节点、高管审批节点等。这样可以避免所有项目使用同一固定审批模式,而是根据项目区分性确定审批流程。如对低敏感项目可以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对高风险项目则增加审核严格性,进行全面审视。这个动态、智能的节点筛选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审批的针对性和效率,将重复、冗余的审批删除,使审批更贴合项目实际需要,从而大幅缩减项目整体审批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确定审批节点对应的审批人员的具体步骤包括S31至S32:
S31:根据项目等级,确定目标项目中各关联部门的人员信息;根据人员信息,确定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
示例性地,在获取目标项目的等级信息后,需要进一步确定项目涉及的各相关部门的审批人员,并评估他们对该项目的工作优先级。根据项目等级,在预设的部门匹配表中查找对应的审批部门。然后在每个部门的组织架构信息中,确定该部门涉及该项目审批的具体人员。通过获取这些审批人员的历史工作项目统计,可以评估出他们当前的工作情况。如果某人员当前工作量已经很重,则可以给该目标项目设置较低的审批优先级,进行工作交接;如果工作量较轻,则设置较高优先级。这样可以使项目审批更具备针对性,避免某些人员审批负荷过重,也规避了项目排队等待的时间。它可以显著提升审批流程的连续性和时效性,缩短项目整体审批时间。
S32:判断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大于项目等级;若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项目等级,则将人员作为审批人员,并根据审批人员,分配审批节点。
示例性地,在获取每个相关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后,需要判断该优先级是否高于目标项目的等级。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一个人员当前工作负荷已很重,则不应再分配新的高工作量项目给该人员,这会延长项目审批周期。将每个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数据与目标项目等级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人员项目优先级大于该项目等级,说明该人员当前工作负荷大,则不将其设置为该项目的审批人员,需要进行人员切换,将该审批节点重新分配给部门中更为闲暇的人员。这样可以保证项目审批的连贯性,防止因某个人员过载导致项目排队等待,缩短项目在每个审批节点的等待时长,提升审批流程的整体时效性。通过动态评估人员工作负荷并分配审批节点,可以实现更优的项目与人员匹配,显著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更符合项目实际需求。
S40: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其中,审批时序指在一个项目的整个审批流程中,各个审批节点的审批顺序及先后关系。对于一个包含多个审批节点的审批流程来说,节点之间存在逻辑先后关系,审批时序就是确定每个节点在流程中的顺序排布。
具体的,先统计每个审批节点的历史平均审批时间,然后考虑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算法计算不同顺序的流程时间,选择一个既满足逻辑关系,也最接近目标时长要求的节点顺序,作为该项目的审批时序。这样可以省去冗余的等待时间,避免项目在某些节点的长时间积压,从而确保整体审批流程时间复合项目需求。这种根据目标时长智能设置审批时序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审批时序的具体步骤包括S41至S42:
S41:根据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确定各子项目的处理时长,各子项目对应至少一个审批节点。
示例性地,依据每个子项目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参考历史完成时长数据,评估出每个子项目的标准处理时长。将这些子项目处理时长与项目总体审批节点的时序对应起来,控制每个子项目的工作进度严格匹配节点审批节奏。在已定好的节点审批时序上,根据处理时长将每个子项目对应定于一个或多个审批节点,控制子项目工作进度。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子项目之间不必要的相互等待,提升子项目的协同效率,保证整体项目在各节点间的审批连贯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项目内部子项目时效性的精确控制,从而显著缩短项目从申请到最终审批的整体时长,达到动态精细化管理审批的效果。
S42:根据各处理时长和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示例性地,在获取每个子项目的处理时长以及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后,需要综合两者来确定最终的审批节点时序,能够合理安排审批时间,既考虑到子项目处理节奏,也考虑到审批人员的工作负荷情况,使审批动态匹配资源。具体包括将子项目处理时长转换为节点审批时长,然后结合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排出不同的节点顺序组合。最后选择一个既符合子项目处理时间要求,也考虑到审批人员负荷的最优节点时序。这样可以在保证项目处理连贯性的同时,也达到合理分配审批人员资源的效果。它实现了动态时效性管理,有助于缩短项目的总体审批用时。通过考量子项目时效性和人员优先级来确定审批节点顺序,可以更精细化地对项目进行调度管理,提高审批流程的智能化程度。
S50:根据审批时序和各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其中,审批流程指在进行项目审批管理时,涉及的各个审批节点及其之间的流转顺序关系的集合。审批流程一般包含以下要素:审批节点:进行审批的各个环节,每个节点指定审批部门、审批人员等。节点连接:节点之间的流转顺序,表达逻辑关系。决策:根据审批结果,决定流程方向。数据:节点之间所需传递的信息内容。审批参数:每个节点的审批事项、时效要求等。合理配置审批流程,将不同审批节点有机配合,是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影响审批的效率与效果。
具体的,按照已排定的节点审批顺序,在流程管理系统中建立节点及其连接关系,配置每个节点的审批内容、审批人员等参数。项目按照流程图在各节点间流转,系统可以根据流程自动推进审批进度。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固定线性模式,实现根据项目需求动态生成个性化的审批流程,删除冗余环节,使审批更贴合实际需要。通过动态生成审批流程,可以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大幅减少项目等待时间,使审批管理更加智能化。动态生成审批流程是实施精细化、智能化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大幅优化审批时效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审批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S51至S52:
S51:根据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划分各目标审批节点得到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各目标审批节点组由相同项目优先级的目标审批节点组成。
示例性地,在获取每个审批节点的审批人员及其项目优先级后,需要进一步根据项目优先级对节点进行分组,能够对审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同一优先级的节点集中处理,提高审批效率。具体包括将拥有相同项目优先级的审批人员所对应的审批节点划分为一个组,即将优先级高的节点集中到一组,优先级低的节点集中到另一组。这样可以做到同时对多个优先级高的关键节点进行集中审批,使高优先项目快速完成;而低优先节点组可以稍后集中处理,避免影响关键节点审批。通过对节点的优先级分组,可以实现对审批资源的动态规划管理,使审批人员集中时间处理重要项目,从而大幅提升审批效率。该方案实现了审批节点的智能分组管理,使审批更加精细化和动态化,以满足项目的时间效率需求。
S52:根据审批时序,确定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对应的子审批流程;根据各子审批流程,确定审批流程。
示例性地,在对审批节点进行项目优先级分组后,需要进一步根据预设的审批时序,为每个节点组确定对应的子审批流程,能够实现分组管理的同时,还能保证各组之间的审批顺序和连贯性。具体包括在节点分组的基础上,按照预先确定的审批时序,对每个组内的节点确认子流程,即节点在该组内的审批顺序。将所有组的子流程根据时序有机集成,构建出最终的总体审批流程框架。这样既实现了对节点的分组管理,同时也保证了组与组之间的协同效率,避免组内外的冲突。通过动态生成节点组对应的子流程以构建总流程,可以使审批管理更加精细与高效,显著提升审批的智能化、动态化水平。该方案综合考量了节点优先级与时序关系,使审批流程更贴合项目实际情况。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还存在生成客户审批流程的过程,具体步骤包括:在获取目标项目的客户信息后,根据客户信息中包含的人员信息,确定客户方需参与该项目审批的相关人员,即客户审批人员。确定客户审批人员,客户作为项目的应用方,需要参与项目评估,以确保项目成果符合客户需求。具体包括从客户信息的组织结构和项目人员数据中,提取出与该项目相关的客户审批人选择。然后根据项目优先级和客户人员职责,确定主要客户审批人。根据客户审批人员的信息,构建针对客户的专门审批流程。该流程定义了客户内部的审批节点顺序和审批内容。这样可以使客户充分参与项目管理,提前沟通需求,有助于项目满足客户要求。适当纳入客户审批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与满意度。实现了对客户审批的动态加入,使审批流程更全面,管理效果更优。客户审批流程和企业审批流程同时进行,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审批管理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还存在出行时间提示的过程,具体包括:获取目标人员当前的工作进度信息,例如已完成任务数,未完成任务数等。获取工作进度,是为了评估人员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长,并与项目目标时长对比生成提示。具体根据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结合当前进度信息,使用算法预测该人员完成剩余工作需要的时长。将预测完成时长与项目要求的目标时长对比。如果预测时长过长,即人员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则生成对应提示,提示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如果预测时长正常,则生成正面提示,表扬人员工作效率符合要求。这样可以动态掌握人员工作时效性,并持续生成对应提示,鼓励人员提升进度,保证项目按时完成,避免延误。通过工作进度的精准预测及时生成提示,可以大幅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使监控更加智能化。
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获取模块、时长预测模块、节点筛选模块,流程生成模块,其中: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时长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审批信息,预测处理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节点筛选模块,用于根据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流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根据审批时序和各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时长预测模块还用于确定出行审批信息中的目的地、交通方式和项目工作量;根据目的地、交通方式,确定第一通勤时长;根据项目工作量,确定第二作业时长;根据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项目工作量对应的第三审批时长;将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作为目标时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节点筛选模块还用于根据项目等级,确定目标项目中各关联部门的人员信息;根据人员信息,确定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判断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大于项目等级;若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项目等级,则将人员作为审批人员,并根据审批人员,分配审批节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流程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通勤时长、第二作业时长和第三审批时长,确定各子项目的处理时长,各子项目对应至少一个审批节点;根据各处理时长和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流程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各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划分各目标审批节点得到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各目标审批节点组由相同项目优先级的目标审批节点组成;根据审批时序,确定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对应的子审批流程;根据各子审批流程,确定审批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流程生成模块还包括获取目标项目的客户信息;根据客户信息中的人员信息,确定各客户审批人员;根据各客户审批人员,确定客户审批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流程生成模块还包括获取目标人员的工作进度信息;根据工作进度信息,预测目标完成时长;根据目标完成时长和目标时长,生成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4,用户接口303,存储器3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02。
其中,通信总线3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3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接口、摄像头(Camera)接口,可选用户接口3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3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3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3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图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存储器3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01的存储装置。参照图3,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的应用程序。
在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中,用户接口3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3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05中存储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300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种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
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包括:
确定所述出行审批信息中的目的地、交通方式和项目工作量;
根据所述目的地、交通方式,确定第一通勤时长;
根据所述项目工作量,确定第二作业时长;
根据标准审批时长规则,确定所述项目工作量对应的第三审批时长;
将所述第一通勤时长、所述第二作业时长和所述第三审批时长作为所述目标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项目等级,确定所述目标项目中各关联部门的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人员信息,确定各人员的项目优先级;
判断各所述人员的项目优先级是否大于所述项目等级;
若所述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大于所述项目等级,则将所述人员作为审批人员,并根据所述审批人员,分配所述审批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项目包括多个子项目,所述目标时长包括所述第一通勤时长、所述第二作业时长和所述第三审批时长,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通勤时长、所述第二作业时长和所述第三审批时长,确定各所述子项目的处理时长,所述各子项目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审批节点;
根据各所述处理时长和各所述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确定各所述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包括:
根据各所述审批人员的项目优先级,划分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得到各目标审批节点组,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组由相同项目优先级的目标审批节点组成;
根据所述审批时序,确定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组对应的子审批流程;
根据各所述子审批流程,确定所述审批流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项目的客户信息;
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中的人员信息,确定各客户审批人员;
根据各所述客户审批人员,确定客户审批流程。
7.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人员的工作进度信息;
根据所述工作进度信息,预测目标完成时长;
根据所述目标完成时长和所述目标时长,生成提示信息。
8.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人员执行目标项目的审批信息;
时长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审批信息,预测处理所述目标项目的目标时长;
节点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项目的项目等级,筛选所述目标项目对应的多个审批节点;
流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各审批节点的审批时序;根据所述审批时序和各所述目标审批节点,生成审批流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及网络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和所述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步骤。
CN202311784704.8A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808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4704.8A CN117808420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4704.8A CN117808420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8420A true CN117808420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4704.8A Pending CN117808420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84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1983B2 (en) Workload scheduler with cumulative weighting indexes
Yannibelli et al. A knowledge-based evolutionary assistant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scheduling
US2011007225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al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al costs for implementing a capacity management service
US20080183538A1 (en)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Tasks in Workflows
US20080183517A1 (en) Robustness of a Workflow
CN116703009B (zh) 一种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的运营参考信息生成方法
Liu et al. Solving a multi-period home health care routing and scheduling problem using an efficient matheuristic
Mathews Innovation portfolio architecture—Part 2: Attribute selection and valuation
KR101049405B1 (ko) 교량 자산관리 시스템
Türker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shift scheduling and rostering problems with break times for inbound call centers
JP2001357189A (ja) 市場参入意思決定支援装置
Emadi et al. A structural estimation approach to study agent attrition
KR101330519B1 (ko) 도심재생 종합 사업관리 시스템
CN113191533A (zh) 仓库用工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50640A (zh) 一种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系统
US200502783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ized process configuration
CN114444782A (zh) 企业资产的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Li et al.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 reservation-based, one-way car-sharing system
US202302670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simulate demand and optimize control parameters for a technology platform
Simon et al. IT landscape management using network analysis
CN116386813A (zh) 手术间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08420A (zh) 一种出行后台审批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JPH10228463A (ja) 需要予測モデル評価方法
Lang et al. Establishing an Extendable Benchmarking Framework for E-Fulfillment.
Mdim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ERP Pre–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Organisations in Tanza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