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7914A -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7914A
CN117807914A CN202410206428.5A CN202410206428A CN117807914A CN 117807914 A CN117807914 A CN 117807914A CN 202410206428 A CN202410206428 A CN 202410206428A CN 117807914 A CN117807914 A CN 11780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tress
data
bridg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64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祥
聂旭辉
豆中州
李建磊
苏文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zhong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zhong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zhong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zhong Engineering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64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79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7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力监测技术领域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本发明中,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和归类,网络流分析法构建力的传递路径模型,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高斯曲率分析法间接监测应力变化,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流体动力学行为,方差分析法动态调整监测频率,以及在线学习算法优化监测模型和策略的综合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对桥梁结构潜在问题的早期识别能力,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效率,还使得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响应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Description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力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应力监测技术领域是一个专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时跟踪和评估结构应力和变形的领域。在桥梁工程中,应力监测技术特别重要,因为其能够提供关键数据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性能。这种技术通过收集数据帮助工程师及时识别潜在的结构问题,从而预防事故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应力监测不仅限于静态应力分析,还包括对由交通负载、环境变化(如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动态应力的监测。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软件来监控桥梁在实时条件下承受的应力的方法。其目的是确保桥梁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能够立即发现任何可能导致结构失败的问题,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公共安全,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成本。通过实时应力监测,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剩余寿命,为桥梁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现有技术在实时监测桥梁应力和变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供了关键数据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但在如下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对于桥梁结构复杂的力传递路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难以精确预测和识别结构中潜在的应力集中点,特别在遭受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应力的重分布情况。此外,传统方法在分析桥梁结构微小变形和细微变化方面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没有直接应力或应变数据的情况下,难以间接监测这些变化,这限制了对桥梁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估。在处理大规模、非线性结构应力分析问题时,现有技术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在需要动态调整监测参数以适应环境和结构变化的场景中。对环境因素,如风力影响的应力响应预测,传统方法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的潜力,导致在风险预测和监测资源优化方面的能力受限。最后,尽管敏感性分析对优化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效率至关重要,但现有技术在自动调整监测策略以响应实时数据变化方面的能力不足,影响了监测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现有技术在实时监测桥梁应力和变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供了关键数据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但在如下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对于桥梁结构复杂的力传递路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难以精确预测和识别结构中潜在的应力集中点,特别在遭受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应力的重分布情况。此外,传统方法在分析桥梁结构微小变形和细微变化方面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没有直接应力或应变数据的情况下,难以间接监测这些变化,这限制了对桥梁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估。在处理大规模、非线性结构应力分析问题时,现有技术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也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在需要动态调整监测参数以适应环境和结构变化的场景中。对环境因素,如风力影响的应力响应预测,传统方法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的潜力,导致在风险预测和监测资源优化方面的能力受限。最后,尽管敏感性分析对优化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效率至关重要,但现有技术在自动调整监测策略以响应实时数据变化方面的能力不足,影响了监测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S2: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S3: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S4: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S5: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S6: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S7: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优选的,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包括应力级别分类、时间序列变化标签、应力变化的段落划分,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包括节点的力学属性、边的传递效率、节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度,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包括风险应力区域的坐标、预测的应力值、潜在的破损点位置,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包括变形敏感区域的位置、曲率变化的量化指标、形变程度的级别,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包括环境因素影响评估、应力分布图、关键受影响区域的识别,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调整后的监测时间点、监测点位置选择、监测频率的变化范围,所述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包括更新的数据处理逻辑、改进的预测算法参数、调整的监测策略细节。
优选的,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S101: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声处理通过移动平均滤波器减少数据中的随机波动,归一化处理采用线性变换将数据缩放到0到1的范围内,填补缺失值通过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数据点推算缺失值,生成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S102:基于所述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聚类数量k通过肘部法识别最佳聚类数,初始化聚类中心使用K-means++方法规避随机初始化问题,迭代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根据距离最小原则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聚类,直至聚类中心变化小于预设阈值,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S103:基于所述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点归类操作,为每个数据点分配聚类标签,通过计算并比较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选择最近的聚类中心作为点的标签,进行数据点按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的分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优选的,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S201: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图的构建操作,通过识别每个监测点作为图中的一个节点,根据应力传递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即图的边,边的权重由应力值差异确定,通过NetworkX进行图构建,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标识,同时也为每条边根据应力传递强度赋予权重,得到边权重配置,进行桥梁结构力传递网络的初步映射,生成初步力传递网络图;
S202:基于所述初步力传递网络图,进行网络流分析法操作,采用最大流最小割算法揭示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通过设置图的源点和汇点,使用NetworkX库的最大流算法计算从源点到汇点的最大流量,利用所述边权重配置作为边的容量限制,识别桥梁结构中的关键传力路径和潜在的瓶颈区域,生成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
S203:基于所述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进行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的再次识别,使用图中心性分析选定桥梁结构中的核心节点,通过计算节点的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识别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节点,边缘连接分析根据所述力传递路径揭示力量在桥梁结构多部件间的分配情况,通过NetworkX库进行中心性计算,标识出力传递的关键点和路径,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优选的,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301: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进行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配置,选定平方损失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作为参数调整策略,设置学习率为0.1,树的最大深度定为5,决定创建100棵树构建模型,捕捉和学习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特性,生成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
S302:基于所述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利用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提供的特征数据,包括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边的权重,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参照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通过融合物理规律到梯度提升机模型,优化预测精度,使用特征数据训练模型,调整树参数拟合数据特性,生成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
S303:基于所述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执行应力集中点的预测,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的力传递特性,识别应力集中区域,综合参照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应力重分布情况,预测出应力集中的位置和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优选的,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401: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对桥梁表面几何形态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点云数据采集方法获取激光测距的坐标数据,所述坐标数据映射桥梁的三维几何特性,生成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
S402:基于所述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利用MATLAB进行高斯曲率的计算,通过点云数据构建桥梁表面的数学表示模型,应用高斯曲率公式K = k1 * k2,k1和k2分别为表面上每点的主曲率,通过对每个点的曲率进行计算,识别曲率变化明显的区域,区域则对应于桥梁的潜在结构问题,生成曲率分析结果;
S403:基于所述曲率分析结果,采用ANSYS对识别的潜在问题区域进行分析,根据标识的明显曲率变化区域设置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区域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响应,包括应力和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桥梁结构的响应情况,识别结构损伤,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优选的,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501: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中配置桥梁模型的几何形状、指定材料属性,设定环境风速和方向作为边界条件,包括使用命令define/models/viscous激活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参数设置包括选择k-epsilon模型,使流体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当前环境相符,生成流体模拟配置参数;
S502:基于所述流体模拟配置参数,执行CFD求解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通过CFD软件的solve/initialize/initialize-flow命令初始化流场,solve/iterate执行迭代求解,直至满足收敛标准,参数设置包括迭代次数和收敛标准的阈值,获得桥梁周围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生成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
S503:基于所述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分析桥梁结构的应力响应,利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将流场分析得到的风压数据应用于所述桥梁模型,执行应力分析,识别受风压影响的区域,采用Static Structural分析模块进行模拟,设置材料力学属性和加载条件,评估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关注应力集中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优选的,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S601: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执行数据预处理,采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数据清洗,利用DataFrame.dropna()去除缺失值,DataFrame.replace()方法处理异常值,然后通过DataFrame.groupby()方法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点和时间段进行分类,生成清洁的监测数据集;
S602:基于所述清洁的监测数据集,采用方差分析法识别监测频率调整的需求,通过Python中的scipy.stats库执行,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的应力响应数据方差,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参数设置包括指定分组变量为监测点位置和时间段,目标变量为应力响应值,生成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
S603:基于所述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使用决策算法选定每个监测点的最优监测频率,调整策略参照监测点的敏感性和历史数据的变化幅度,为对环境变化反应明显的监测点增加监测频次,而将监测频次对于反应较为稳定的监测点进行减少,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优选的,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S701: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配置在线学习算法的初始化环境,选择scikit-learn中的SGDRegressor作为模型基础,设定初步参数,学习率eta0=0.01,损失函数设为loss='squared_loss',生成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
S702:基于所述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采取实时数据更新策略,将新收集的监测数据分批次应用于模型,通过SGDRegressor.partial_fit()方法逐步更新,调整模型反映即时监测数据的影响,通过调整学习率或另外的参数优化模型性能,生成更新后的监测模型;
S703: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监测模型,进行监测策略的再评估,根据模型更新结果优化监测点的频率分配,包括对模型预测的变化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使监测活动集中于预期会经历多变化或有潜在风险的区域,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结构变形分析模块、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监测结果反馈模块;
所述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段,通过迭代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直至聚类中心的更新小于设定阈值,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对数据进行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所述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使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框架,通过NetworkX库对桥梁结构进行图形化表示,节点代表桥梁的每个构件,边代表构件之间的力传递路径,利用图论分析方法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算法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对应力集中点进行预测,通过训练数据模型学习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特征,预测因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出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和预测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所述结构变形分析模块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利用高斯曲率分析法对桥梁表面进行几何形态分析,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点的高斯曲率,识别发生变形的区域,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所述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使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包括风速和方向的流体动力学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风压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所述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应用方差分析法对监测频率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内应力响应的变化,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据此调整监测频率,使监测资源的分配,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所述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部署在线学习算法对监测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和优化,通过持续融合新的监测数据,调整模型参数,匹配环境和结构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所述监测结果反馈模块基于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采用孤立森林算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正常应力模式不一致的数据点,即潜在的风险区域,当检测到的数据异常超过预定的阈值时,自动标识潜在的结构问题并记录下异常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生成异常检测和预警通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和归类,网络流分析法构建力的传递路径模型,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高斯曲率分析法间接监测应力变化,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流体动力学行为,方差分析法动态调整监测频率,以及在线学习算法优化监测模型和策略的综合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对桥梁结构潜在问题的早期识别能力。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效率,还使得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响应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此外,通过动态调整监测频率和优化监测资源分配,有效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保持了监测质量。整体而言,本发明实现了桥梁应力监测技术的创新,为桥梁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公共安全和桥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1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2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3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4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5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6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中步骤S7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时桥梁应力检测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S2: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S3: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S4: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S5: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S6: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S7: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包括应力级别分类、时间序列变化标签、应力变化的段落划分,力传递路径模型包括节点的力学属性、边的传递效率、节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度,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包括风险应力区域的坐标、预测的应力值、潜在的破损点位置,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包括变形敏感区域的位置、曲率变化的量化指标、形变程度的级别,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包括环境因素影响评估、应力分布图、关键受影响区域的识别,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调整后的监测时间点、监测点位置选择、监测频率的变化范围,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包括更新的数据处理逻辑、改进的预测算法参数、调整的监测策略细节。
在S1步骤中,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桥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多维数据点作为输入,通过数据预处理将其标准化,确保每个维度的重要性一致。接着,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自动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该过程中,算法首先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这些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别。之后,更新每个聚类的中心为该聚类所有点的均值,重复上述分配和更新步骤直至聚类中心的变化小于预定阈值,完成数据的分段处理和分类。该操作生成了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该数据集包括了应力级别分类、时间序列变化标签以及应力变化的段落划分,为后续的力传递路径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S2步骤中,通过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框架。此过程中,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将桥梁结构抽象为一个图模型,其中节点代表结构的关键组件,边代表组件间的力传递路径。利用网络流分析的方法,如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分析和识别结构中力量传递的关键路径和节点。该分析过程不仅依赖于图论算法计算节点间的最大流量,确定力的主要传递路径,还包括对节点的中心性分析,识别在力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节点。此步骤生成的力传递路径模型揭示了结构中力的流动和集中区域,为精确预测应力集中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S3步骤中,结合梯度提升机和隐式积分方程对力传递路径模型中的应力集中点进行预测。首先,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提取关键特征,包括节点的力学属性和边的传递效率等。然后,采用梯度提升机学习这些特征与应力集中点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梯度提升机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并优化损失函数来逐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同时,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考虑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鲁棒性。该步骤生成的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不仅给出了潜在风险区域的位置,还预测了应力值,为后续的结构健康监测和维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S4步骤中,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来间接监测桥梁表面的应力变化,并分析结构的细微变形。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收集桥梁表面的几何形态数据,然后计算每个测量点的高斯曲率。高斯曲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结构表面的微小变形情况,从而间接监测到应力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曲率变化,可识别由于应力变化导致的结构变形区域。此步骤生成的结构变形分析结果提供了变形敏感区域的位置和曲率变化的量化指标,有助于工程师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结构问题。
在S5步骤中,通过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根据实际环境条件如风速和风向设置模拟的边界条件。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桥梁周围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然后,将这些流场数据应用于桥梁结构模型,采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应力响应分析。该步骤能够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的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提供了应力分布图和关键受影响区域的识别,为桥梁的环境适应性评估和维护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S6步骤中,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制定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策略,即在关键监测点和时间段增加监测频率,在其他时段适当降低。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基于对历史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优化监测资源分配,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生成的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了调整后的监测时间点和监测点位置选择,使监测活动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S7步骤中,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更新和优化监测模型。选择随机梯度下降回归器作为基础模型,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分批次更新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适应新的数据和变化。该过程中,模型不断学习新的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以反映最新的结构和环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监测模型能够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生成的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包括了更新的数据处理逻辑和改进的预测算法参数,确保监测系统能够高效响应桥梁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桥梁维护和应急响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请参阅图2,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S101: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声处理通过移动平均滤波器减少数据中的随机波动,归一化处理采用线性变换将数据缩放到0到1的范围内,填补缺失值通过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数据点推算缺失值,生成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S102:基于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聚类数量k通过肘部法识别最佳聚类数,初始化聚类中心使用K-means++方法规避随机初始化问题,迭代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根据距离最小原则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聚类,直至聚类中心变化小于预设阈值,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S103:基于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点归类操作,为每个数据点分配聚类标签,通过计算并比较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选择最近的聚类中心作为点的标签,进行数据点按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的分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在S101子步骤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首先,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包括应力、应变、位移等多种形式,这些数据以时间序列的格式存储,包含噪声、缺失值和异常值。利用移动平均滤波器对每个数据序列进行去噪声处理,通过计算数据点邻近范围内的平均值来平滑数据,减少随机波动的影响。接着,执行归一化处理,采用线性变换将所有监测数据缩放到0到1的范围内,保证不同量纲和范围的数据在后续分析中具有可比性。对于缺失的数据点,采用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数据点的值推算,填补这些缺失值。该系列操作生成了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提升了数据的整洁度和一致性,为后续的聚类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S102子步骤中,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此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聚类数量k,采用肘部法根据聚类效果和聚类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聚类数。使用K均值++方法初始化聚类中心,以规避随机初始化带来的不稳定性。随后,算法迭代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原则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的更新和数据点的重新分配持续进行,直到聚类中心的变化小于预定的阈值,此时聚类分析结果稳定下来。通过该过程,数据被有效地分为多个聚类,每个聚类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为深入分析提供了分组依据。
在S103子步骤中,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点的归类操作。每个数据点根据其所属的聚类被赋予相应的聚类标签,该过程涉及计算数据点到各聚类中心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作为该点的标签。这样的归类操作使得监测数据按照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被分类组织,生成的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集合了应力级别分类、时间序列变化标签以及应力变化的段落划分。此数据集为桥梁的健康状况评估和风险预测提供了准确的基础信息,使得后续分析能够针对特定的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进行,大大提高了监测系统的效率和精确度。
假设在一座大型悬索桥的实时应力检测场景中,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桥梁在不同时间点的应力值、位移值和温度变化。例如,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数据项及其模拟数值包括:应力值(单位:MPa)为75, 80, 82, 78, 77;位移值(单位:mm)为0.2,0.25, 0.22, 0.24, 0.23;温度变化(单位:℃)为15, 16, 15, 17, 16。这些数据首先经过去噪声处理,归一化到0到1的范围内,并通过线性插值法填补缺失值。采用K-means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设定聚类数量k为3,通过肘部法确定最佳聚类数。初始化聚类中心并迭代更新,最终将数据点分为三个聚类,分别代表了桥梁在正常应力状态、轻微应力变化和显著应力变化下的情况。例如,第一个聚类中心对应的模拟数值是应力值0.8(归一化值),位移0.2,温度0.6,代表正常应力状态;第二个聚类中心的模拟数值为应力值0.85,位移0.25,温度0.65,代表轻微应力变化;第三个聚类中心的模拟数值为应力值0.9,位移0.3,温度0.7,代表显著应力变化。根据聚类结果,数据点被归类并标记,生成了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提供了精确的信息用于进一步的应力集中点预测和结构变形分析。该过程使得监测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和响应桥梁的实时应力状态,为桥梁的维护和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请参阅图3,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S201: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图的构建操作,通过识别每个监测点作为图中的一个节点,根据应力传递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即图的边,边的权重由应力值差异确定,通过NetworkX进行图构建,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标识,同时也为每条边根据应力传递强度赋予权重,得到边权重配置,进行桥梁结构力传递网络的初步映射,生成初步力传递网络图;
S202:基于初步力传递网络图,进行网络流分析法操作,采用最大流最小割算法揭示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通过设置图的源点和汇点,使用NetworkX库的最大流算法计算从源点到汇点的最大流量,利用边权重配置作为边的容量限制,识别桥梁结构中的关键传力路径和潜在的瓶颈区域,生成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
S203:基于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进行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的再次识别,使用图中心性分析选定桥梁结构中的核心节点,通过计算节点的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识别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节点,边缘连接分析根据力传递路径揭示力量在桥梁结构多部件间的分配情况,通过NetworkX库进行中心性计算,标识出力传递的关键点和路径,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在S201子步骤中,通过网络图的构建操作开始,该步骤涉及将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转换为图的形式,其中每个监测点代表一个节点,节点间的连接(即图的边)基于应力传递数据建立。边的权重由应力值的差异决定,使用NetworkX库进行图构建。该过程不仅包括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标识,还包括根据应力传递强度为每条边赋予权重。该步骤的执行效果是生成了一个初步的力传递网络图,为后续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奠定了基础。
在S202子步骤中,采用网络流分析法进一步深入分析,使用最大流最小割算法来揭示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该步骤涉及设置图的源点和汇点,并计算从源点到汇点的最大流量,利用边权重作为边的容量限制。该过程借助NetworkX库的最大流算法完成,能够识别桥梁结构中的关键传力路径和潜在的瓶颈区域。该分析结果对于理解桥梁结构中力的传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S203子步骤中,基于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进行了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的再次识别。这里使用图中心性分析,计算节点的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从而识别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节点。此外,边缘连接分析揭示了力量在桥梁结构多部件间的分配情况。该步骤的完成标志着力传递路径模型的生成,为后续的应力集中点预测和结构变形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假设在一座大型悬索桥上部署了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集了一系列监测数据,包括桥梁各点的应力、应变和位移数据。这些数据以每分钟一次的频率收集,持续了一个月。在一个特定的数据集中,监测点编号从1到100,每个监测点的数据包括三个主要维度:应力值(以兆帕为单位),位移(以毫米为单位)和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例如,监测点1在某一分钟的数据为:应力值为120MPa,位移为2mm,温度为15°C。采用K-means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和聚类分析,设置聚类数量k为5,通过算法识别五种不同的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例如,聚类1对应于低应力且低位移的情况,聚类2对应于高应力且高位移的情况,等等。每个聚类的中心点代表该状态或模式的典型值,如聚类1的中心点是应力值80MPa,位移0.5mm,温度20°C。基于这些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使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分析,识别了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例如,发现监测点50和75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连接这些点的边显示了较高的应力传递强度。
请参阅图4,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301: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进行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配置,选定平方损失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作为参数调整策略,设置学习率为0.1,树的最大深度定为5,决定创建100棵树构建模型,捕捉和学习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特性,生成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
S302:基于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利用力传递路径模型提供的特征数据,包括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边的权重,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参照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通过融合物理规律到梯度提升机模型,优化预测精度,使用特征数据训练模型,调整树参数拟合数据特性,生成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
S303:基于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执行应力集中点的预测,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的力传递特性,识别应力集中区域,综合参照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应力重分布情况,预测出应力集中的位置和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在S301子步骤中,通过梯度提升机(GBM)算法的配置,针对桥梁结构的力传递特性进行模型化。该过程涉及设置平方损失函数作为模型的评价标准,同时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作为优化策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学习和适应数据的变化。学习率被设定为0.1,以控制每一步优化的步长,而树的最大深度被限制在5,旨在避免过拟合的同时保持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构建100棵树,模型旨在捕获和理解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机制,生成的是一套参数配置,使得梯度提升机能够根据力传递路径模型的特征进行学习。
在S302子步骤中,通过已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使用桥梁力传递路径模型提供的数据,包括各节点的度中心性和各边的权重信息,与隐式积分方程相结合,目的是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对应力重分布进行预测。该步骤通过融合桥梁物理学的原理进入预测模型中,不仅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也使模型能够反映出实际物理过程的变化。通过调整决策树的参数,模型被训练以最佳拟合数据特性,生成的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应力集中点。
在S303子步骤中,基于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执行应力集中点的预测工作。该过程利用了模型对桥梁结构力传递特性的深入理解,通过分析得出的应力集中区域,结合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应力重分布情况,预测出具体的应力集中位置和应力值。该步骤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份详细的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为桥梁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能够指导工程师优先关注那些潜在风险较高的区域,从而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假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最近接受了一系列实时监测评估其结构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包括应力、应变和位移,采样频率为每分钟一次。通过分析一周内收集的数据,得到了约10080个数据点。为了预测潜在的应力集中点,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识别五种不同的应力状态模式。接下来,基于网络流分析法,构建了桥梁的力传递路径模型,其中识别了12个关键节点和24条力传递路径,边的权重根据应力差异计算得出,范围从0.1到0.9不等。利用梯度提升机模型,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了应力集中点的预测。模型参数包括学习率0.1,树的最大深度为5,共构建了100棵树。特征数据包括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边的权重,模型训练后成功预测了3个风险的应力集中区域,位置分别位于桥梁的中段、接近两端的支撑结构上。预测的应力值分别为150MPa、165MPa和142MPa,远高于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平均应力水平100MPa。
请参阅图5,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401: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对桥梁表面几何形态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点云数据采集方法获取激光测距的坐标数据,坐标数据映射桥梁的三维几何特性,生成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
S402:基于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利用MATLAB进行高斯曲率的计算,通过点云数据构建桥梁表面的数学表示模型,应用高斯曲率公式K = k1 * k2,k1和k2分别为表面上每点的主曲率,通过对每个点的曲率进行计算,识别曲率变化明显的区域,区域则对应于桥梁的潜在结构问题,生成曲率分析结果;
S403:基于曲率分析结果,采用ANSYS对识别的潜在问题区域进行分析,根据标识的明显曲率变化区域设置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区域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响应,包括应力和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桥梁结构的响应情况,识别结构损伤,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在S401子步骤中,通过点云数据采集技术对桥梁表面几何形态进行数字化重构。具体包括使用激光扫描仪收集桥梁表面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直接映射桥梁的三维几何特性,生成一个详尽的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此过程有效捕捉了桥梁表面的细节,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精确的三维几何信息,该数据集将被用于进一步的曲率变化分析,用于识别结构变形或损伤。
在S402子步骤中,通过MATLAB软件对采集到的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进行高斯曲率计算。首先,利用点云数据构建桥梁表面的数学表示模型,然后应用高斯曲率公式K=k1×k2,其中k1和k2分别为表面上每点的主曲率。该步骤通过计算桥梁表面每个点的曲率,识别曲率变化显著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对应于桥梁的潜在结构问题,从而生成了曲率分析结果。该结果有助于定位桥梁结构上存在的细微变形或潜在损伤。
在S403子步骤中,利用ANSYS软件对基于高斯曲率分析识别的潜在问题区域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响应分析。设置相应的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这些区域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和变形响应。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定区域的结构性能,包括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识别结构上的损伤或弱点。该过程生成了结构变形分析结果,明确了桥梁结构潜在的风险区域及其严重性,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了科学依据。
假设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大桥进行实时应力监测的场景中,使用了一套先进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部署在桥梁的关键位置,能够实时收集桥梁的应力和位移数据。假定在一特定时间段内,收集到了以下模拟数值:东侧主桥梁节点的应力值为250MPa,西侧支撑结构的位移值为0.3mm,中央悬索的应力值为350MPa,以及其他相关结构的数值。这些数据被预处理,通过去噪声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K-means算法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应力状态类别。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出了桥梁的力传递路径模型,其中识别了几个关键传力节点,比如东侧主桥梁节点和中央悬索节点。基于该模型,使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预测了一个应力集中点位于东侧主桥梁节点附近,预测的应力值为260MPa。通过高斯曲率分析法,计算了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并利用ANSYS软件对预测的应力集中点周围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响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东侧主桥梁节点处存在微小的结构变形,会随时间和持续的负载作用而加剧。
请参阅图6,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S501: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中配置桥梁模型的几何形状、指定材料属性,设定环境风速和方向作为边界条件,包括使用命令define/models/viscous激活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参数设置包括选择k-epsilon模型,使流体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当前环境相符,生成流体模拟配置参数;
S502:基于流体模拟配置参数,执行CFD求解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通过CFD软件的solve/initialize/initialize-flow命令初始化流场,solve/iterate执行迭代求解,直至满足收敛标准,参数设置包括迭代次数和收敛标准的阈值,获得桥梁周围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生成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
S503:基于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分析桥梁结构的应力响应,利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将流场分析得到的风压数据应用于桥梁模型,执行应力分析,识别受风压影响的区域,采用Static Structural分析模块进行模拟,设置材料力学属性和加载条件,评估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关注应力集中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在S501子步骤中,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配置桥梁模型来模拟环境风速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首先,根据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定义桥梁的三维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确保模型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环境风速和方向作为边界条件输入,通过激活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使用define/models/viscous命令)和选择k-epsilon湍流模型来模拟空气流动。该步骤确保了模拟的边界条件与实际环境相匹配,为后续流场分析和应力响应评估提供了基础。
在S502子步骤中,执行CFD求解过程以获取桥梁周围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并使用solve/initialize/initialize-flow命令初始化流场,随后通过solve/iterate命令执行迭代求解。设置适当的迭代次数和收敛标准阈值,确保求解过程稳定且准确。此步骤生成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结果,为评估风荷载对桥梁结构应力响应的影响提供了关键输入。
在S503子步骤中,将CFD分析得到的风压数据应用于桥梁结构模型,执行应力分析。利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如ANSYS的Static Structural分析模块,设置合适的材料力学属性和加载条件,模拟桥梁在特定风荷载下的应力分布。通过该分析,识别受风压影响的风险区域和应力集中点,评估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生成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帮助工程师评估桥梁在实际环境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假设在对一座大跨度悬索桥进行实时应力监测的场景中,桥梁的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温度、风速、车辆负载等环境和使用情况。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系统记录到的风速为15米/秒,温度为10°C,同时跨度中心经过的车辆重量总和为2000吨。使用K-means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后,确定了桥梁的三个关键监测点,应力数据分别为120MPa、130 MPa和140 MPa。基于这些数据,应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了力的传递路径模型,通过梯度提升机与隐式积分方程预测出桥梁的潜在应力集中点。此时,高斯曲率分析法用于间接监测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识别了桥梁表面的微小变形,其中一个关键变形区域的高斯曲率值显著增加,指示了潜在的结构问题。最终,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考虑到风速和温度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评估了桥梁在当前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模拟结果显示,风荷载导致的应力集中区域最大应力值达到了150 MPa,超过了桥梁设计标准。此分析结果驱动了立即对该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的决策,避免了潜在的结构损伤,确保了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7,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S601: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执行数据预处理,采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数据清洗,利用DataFrame.dropna()去除缺失值,DataFrame.replace()方法处理异常值,然后通过DataFrame.groupby()方法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点和时间段进行分类,生成清洁的监测数据集;
S602:基于清洁的监测数据集,采用方差分析法识别监测频率调整的需求,通过Python中的scipy.stats库执行,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的应力响应数据方差,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参数设置包括指定分组变量为监测点位置和时间段,目标变量为应力响应值,生成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
S603:基于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使用决策算法选定每个监测点的最优监测频率,调整策略参照监测点的敏感性和历史数据的变化幅度,为对环境变化反应明显的监测点增加监测频次,而将监测频次对于反应较为稳定的监测点进行减少,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在S601子步骤中,通过Python的pandas库对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进行数据预处理。该步骤旨在清洁和准备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缺失值和处理异常值,以及将监测数据按监测点和时间段进行分类。使用DataFrame.dropna()方法去除缺失值,确保分析的数据完整性。DataFrame.replace()方法用于替换数据集中的异常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DataFrame.groupby()方法,数据被分组,以监测点和时间段为基准,这些操作共同生成了一个清洁且组织良好的监测数据集,为方差分析法提供了准备好的数据基础。
在S602子步骤中,通过方差分析法识别监测频率调整的需求。利用Python中的scipy.stats库执行方差分析,该统计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监测点在多个时间段内应力响应数据的方差。该分析帮助识别哪些监测点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即其应力响应数据显示出显著的方差。通过指定分组变量为监测点位置和时间段,以及目标变量为应力响应值,方差分析揭示了哪些监测点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最为显著。该步骤生成了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为动态调整监测频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S603子步骤中,基于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使用决策算法来选定每个监测点的最优监测频率。该策略考虑到了监测点的敏感性和历史数据变化幅度,目的是提高监测效率并优化资源分配。对于环境变化反应明显的监测点,增加监测频次,以便更精确地跟踪和分析其应力响应。对于反应较为稳定的监测点,则减少监测频次,以节省资源并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该步骤生成了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使监测活动更加高效和目标化,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捕捉到重要的结构响应,同时优化了监测资源的使用。
假设一个场景,一座大型悬索桥经历了不同季节的温差变化和持续的重载交通。为了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力响应并预防潜在的结构损伤,采用了【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安装在桥梁关键位置的传感器收集应力和变形数据。这些数据项包括:应力值(0-1000 kPa)、变形量(0-10 mm)、温度(-30°C至40°C)、以及交通流量(0-5000 辆/小时)。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识别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数据模式。进一步,利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模型,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识别了关键传力节点和潜在的应力集中区域。在此基础上,梯度提升机和隐式积分方程联合预测了潜在的应力集中点,例如,发现桥塔和主梁连接处的应力超过安全阈值。为了更深入分析这些应力集中区域的结构响应,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对桥梁表面的细微变形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雷诺平均方程模拟了不同风速下桥梁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评估了风荷载对桥梁应力状态的影响。最后,基于方差分析法,对监测频率进行了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例如,将桥塔和主梁连接处的监测频率从每天一次增加到每小时一次,以密切跟踪应力变化。该系列操作和策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预防了结构故障的发生。
请参阅图8,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S701: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配置在线学习算法的初始化环境,选择scikit-learn中的SGDRegressor作为模型基础,设定初步参数,学习率eta0=0.01,损失函数设为loss='squared_loss',生成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
S702:基于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采取实时数据更新策略,将新收集的监测数据分批次应用于模型,通过SGDRegressor.partial_fit()方法逐步更新,调整模型反映即时监测数据的影响,通过调整学习率或另外的参数优化模型性能,生成更新后的监测模型;
S703:基于更新后的监测模型,进行监测策略的再评估,根据模型更新结果优化监测点的频率分配,包括对模型预测的变化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使监测活动集中于预期会经历多变化或有潜在风险的区域,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在S701子步骤中,通过初始化在线学习算法环境,选定scikit-learn库中的SGDRegressor作为基础模型。设定了初步参数,包括学习率eta0设为0.01,损失函数设为平方损失('squared_loss'),为接下来的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建立基础配置。该步骤创建了一个灵活适应新数据的在线学习模型框架,为桥梁应力监测系统提供了实时更新和自适应能力,确保模型能够随着新数据的不断收集而持续优化。
在S702子步骤中,采用实时数据更新策略,将最新收集的监测数据分批次输入到已配置的在线学习模型中。通过SGDRegressor的partial_fit方法,模型根据每一批新数据逐步调整和优化,确保模型参数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监测数据特征。这样不仅提高了模型对新情况的适应性和预测准确性,还使得模型能够动态调整,更好地反映桥梁的实时应力状态。
在S703子步骤中,根据更新后的监测模型重新评估监测策略,优化监测点的频率分配。该步骤通过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确定哪些区域会经历更大的变化或面临更高的风险。据此调整监测频率,对于那些预计会有更多变化或潜在风险的区域,增加监测频率,而对于变化较少的区域则适当减少监测频率。这种动态调整策略使得监测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系统的响应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结构问题。
假设在一座大型悬索桥上部署了实时桥梁应力检测系统,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桥梁在不同时间段的应力值、温度、风速和交通流量。在监测数据显示在一天中,应力值范围在200到500 MPa之间,温度从5°C到35°C变化,风速介于0到15 m/s,交通流量每小时从100到2000辆不等。使用在线学习算法SGDRegressor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初始学习率设为0.01,损失函数为平方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模型优化并调整监测频率,对于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和风速高的时段增加监测频率,对于夜间交通流量低和风速小的时段减少监测频率。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对桥梁应力状态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了桥梁的结构安全和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系统还能够根据实时分析结果调整预防性维护计划,如在预测到高风险区域时提前安排检查,从而有效减少了维护成本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请参阅图9,实时桥梁应力检测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结构变形分析模块、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监测结果反馈模块;
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段,通过迭代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直至聚类中心的更新小于设定阈值,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对数据进行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使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框架,通过NetworkX库对桥梁结构进行图形化表示,节点代表桥梁的每个构件,边代表构件之间的力传递路径,利用图论分析方法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算法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对应力集中点进行预测,通过训练数据模型学习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特征,预测因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出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和预测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结构变形分析模块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利用高斯曲率分析法对桥梁表面进行几何形态分析,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点的高斯曲率,识别发生变形的区域,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使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包括风速和方向的流体动力学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风压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应用方差分析法对监测频率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内应力响应的变化,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据此调整监测频率,使监测资源的分配,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部署在线学习算法对监测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和优化,通过持续融合新的监测数据,调整模型参数,匹配环境和结构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监测结果反馈模块基于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采用孤立森林算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正常应力模式不一致的数据点,即潜在的风险区域,当检测到的数据异常超过预定的阈值时,自动标识潜在的结构问题并记录下异常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生成异常检测和预警通知。
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应力状态和变化模式,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桥梁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还为后续分析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其次,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通过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框架,使得对桥梁整体和局部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更为直观和准确,提高了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的监测效率。
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结合梯度提升机算法和隐式积分方程,能够精确预测出因结构变化或损伤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域,极大地提升了预防性维护的针对性和及时性。结构变形分析模块通过高斯曲率分析法,为早期损伤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此外,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的引入,使得桥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更加全面,有助于评估和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
监测频率调整模块的应用,通过方差分析法动态调整监测频率,有效地优化了监测资源的分配,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收集效率,还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的部署,保证了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更新和优化,适应环境和结构变化,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最后,监测结果反馈模块通过孤立森林算法对异常数据进行快速识别和预警,大大提升了桥梁安全监控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包括应力级别分类、时间序列变化标签、应力变化的段落划分,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包括节点的力学属性、边的传递效率、节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度,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包括风险应力区域的坐标、预测的应力值、潜在的破损点位置,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包括变形敏感区域的位置、曲率变化的量化指标、形变程度的级别,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包括环境因素影响评估、应力分布图、关键受影响区域的识别,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包括调整后的监测时间点、监测点位置选择、监测频率的变化范围,所述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包括更新的数据处理逻辑、改进的预测算法参数、调整的监测策略细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分段,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进行数据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声处理通过移动平均滤波器减少数据中的随机波动,归一化处理采用线性变换将数据缩放到0到1的范围内,填补缺失值通过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数据点推算缺失值,生成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初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聚类数量k通过肘部法识别最佳聚类数,初始化聚类中心使用K-means++方法规避随机初始化问题,迭代更新聚类中心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欧几里得距离,根据距离最小原则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聚类,直至聚类中心变化小于预设阈值,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点归类操作,为每个数据点分配聚类标签,通过计算并比较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选择最近的聚类中心作为点的标签,进行数据点按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的分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的传递路径框架,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图的构建操作,通过识别每个监测点作为图中的一个节点,根据应力传递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即图的边,边的权重由应力值差异确定,通过NetworkX进行图构建,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标识,同时也为每条边根据应力传递强度赋予权重,得到边权重配置,进行桥梁结构力传递网络的初步映射,生成初步力传递网络图;
基于所述初步力传递网络图,进行网络流分析法操作,采用最大流最小割算法揭示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路径,通过设置图的源点和汇点,使用NetworkX库的最大流算法计算从源点到汇点的最大流量,利用所述边权重配置作为边的容量限制,识别桥梁结构中的关键传力路径和潜在的瓶颈区域,生成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关键传力路径分析结果,进行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的再次识别,使用图中心性分析选定桥梁结构中的核心节点,通过计算节点的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识别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节点,边缘连接分析根据所述力传递路径揭示力量在桥梁结构多部件间的分配情况,通过NetworkX库进行中心性计算,标识出力传递的关键点和路径,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结合隐式积分方程进行应力集中点预测,关注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情况,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进行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配置,选定平方损失函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作为参数调整策略,设置学习率为0.1,树的最大深度定为5,决定创建100棵树构建模型,捕捉和学习桥梁结构中的力传递特性,生成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
基于所述配置的梯度提升机模型参数,利用所述力传递路径模型提供的特征数据,包括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边的权重,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参照结构变化或损伤后的应力重分布,通过融合物理规律到梯度提升机模型,优化预测精度,使用特征数据训练模型,调整树参数拟合数据特性,生成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
基于所述物理融合的梯度提升机预测模型,执行应力集中点的预测,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的力传递特性,识别应力集中区域,综合参照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应力重分布情况,预测出应力集中的位置和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采用高斯曲率分析法,通过测量桥梁表面的曲率变化间接监测应力变化,分析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形和潜在问题,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对桥梁表面几何形态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点云数据采集方法获取激光测距的坐标数据,所述坐标数据映射桥梁的三维几何特性,生成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
基于所述桥梁几何坐标数据集,利用MATLAB进行高斯曲率的计算,通过点云数据构建桥梁表面的数学表示模型,应用高斯曲率公式K = k1 * k2,k1和k2分别为表面上每点的主曲率,通过对每个点的曲率进行计算,识别曲率变化明显的区域,区域则对应于桥梁的潜在结构问题,生成曲率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曲率分析结果,采用ANSYS对识别的潜在问题区域进行分析,根据标识的明显曲率变化区域设置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区域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响应,包括应力和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桥梁结构的响应情况,识别结构损伤,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采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并分析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结构变形分析结果,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中配置桥梁模型的几何形状、指定材料属性,设定环境风速和方向作为边界条件,包括使用命令define/models/viscous激活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参数设置包括选择k-epsilon模型,使流体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当前环境相符,生成流体模拟配置参数;
基于所述流体模拟配置参数,执行CFD求解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通过CFD软件的solve/initialize/initialize-flow命令初始化流场,solve/iterate执行迭代求解,直至满足收敛标准,参数设置包括迭代次数和收敛标准的阈值,获得桥梁周围的流速场和压力场分布,生成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桥梁周围流场分析结果,分析桥梁结构的应力响应,利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将流场分析得到的风压数据应用于所述桥梁模型,执行应力分析,识别受风压影响的区域,采用Static Structural分析模块进行模拟,设置材料力学属性和加载条件,评估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关注应力集中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监测频率的动态调整,优化监测资源分配,包括选定敏感的监测点和时间段,动态调整监测频率,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执行数据预处理,采用Python的pandas库进行数据清洗,利用DataFrame.dropna()去除缺失值,DataFrame.replace()方法处理异常值,然后通过DataFrame.groupby()方法将监测数据按照监测点和时间段进行分类,生成清洁的监测数据集;
基于所述清洁的监测数据集,采用方差分析法识别监测频率调整的需求,通过Python中的scipy.stats库执行,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的应力响应数据方差,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参数设置包括指定分组变量为监测点位置和时间段,目标变量为应力响应值,生成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监测点敏感性分析结果,使用决策算法选定每个监测点的最优监测频率,调整策略参照监测点的敏感性和历史数据的变化幅度,为对环境变化反应明显的监测点增加监测频次,而将监测频次对于反应较为稳定的监测点进行减少,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采用在线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融合即时监测数据,匹配环境和结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所述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配置在线学习算法的初始化环境,选择scikit-learn中的SGDRegressor作为模型基础,设定初步参数,学习率eta0=0.01,损失函数设为loss='squared_loss',生成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
基于所述在线学习模型的初始配置,采取实时数据更新策略,将新收集的监测数据分批次应用于模型,通过SGDRegressor.partial_fit()方法逐步更新,调整模型反映即时监测数据的影响,通过调整学习率或另外的参数优化模型性能,生成更新后的监测模型;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监测模型,进行监测策略的再评估,根据模型更新结果优化监测点的频率分配,包括对模型预测的变化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使监测活动集中于预期会经历多变化或有潜在风险的区域,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10.实时桥梁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执行,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结构变形分析模块、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监测结果反馈模块;
所述数据分段处理模块基于采集到的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段,通过迭代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直至聚类中心的更新小于设定阈值,自动识别多种应力状态或变化模式,并对数据进行归类,生成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所述力传递路径分析模块基于分段处理后的监测数据,使用网络流分析法构建桥梁结构的力传递路径框架,通过NetworkX库对桥梁结构进行图形化表示,节点代表桥梁的每个构件,边代表构件之间的力传递路径,利用图论分析方法识别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边缘连接,生成力传递路径模型;
所述应力集中点预测模块基于力传递路径模型,采用梯度提升机算法结合隐式积分方程对应力集中点进行预测,通过训练数据模型学习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特征,预测因结构变化或损伤后出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和预测应力值,生成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
所述结构变形分析模块基于应力集中点预测结果,利用高斯曲率分析法对桥梁表面进行几何形态分析,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点的高斯曲率,识别发生变形的区域,生成结构变形分析结果;
所述环境条件应力响应模块基于结构变形分析结果,使用雷诺平均方程模拟桥梁在指定环境条件下,包括风速和方向的流体动力学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风压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应力响应,识别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风险区域,生成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
所述监测频率调整模块基于环境条件下的应力响应分析结果,应用方差分析法对监测频率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分析监测点在多时间段内应力响应的变化,识别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监测点,据此调整监测频率,使监测资源的分配,生成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所述在线学习与优化模块基于监测频率动态调整策略,部署在线学习算法对监测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和优化,通过持续融合新的监测数据,调整模型参数,匹配环境和结构的变化,生成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
所述监测结果反馈模块基于优化后的监测模型和策略,采用孤立森林算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正常应力模式不一致的数据点,即潜在的风险区域,当检测到的数据异常超过预定的阈值时,自动标识潜在的结构问题并记录下异常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生成异常检测和预警通知。
CN202410206428.5A 2024-02-26 2024-02-26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8079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6428.5A CN117807914A (zh) 2024-02-26 2024-02-26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6428.5A CN117807914A (zh) 2024-02-26 2024-02-26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7914A true CN117807914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4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6428.5A Pending CN117807914A (zh) 2024-02-26 2024-02-26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79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6409A (zh) * 2024-04-11 2024-05-14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一种渡槽结构应力的监控方法
CN118035779A (zh) * 2024-04-12 2024-05-14 山东海纳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压压滤机扭矩测量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6409A (zh) * 2024-04-11 2024-05-14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一种渡槽结构应力的监控方法
CN118035779A (zh) * 2024-04-12 2024-05-14 山东海纳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压压滤机扭矩测量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59692B1 (ko) 빅데이터 분석을 통한 태양광 발전량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Wu et al. Critical review of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in bridg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Guo et al. Data mining algorithms for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Kohonen clustering and LSTM prediction approaches
CN117495210B (zh) 公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系统
CN117807914A (zh)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JP2018008685A (ja) 航空機の重整備における構造体修理のための予測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411729B (zh) 基于自适应线性逻辑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Xia et a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ptimization of offshore wind farms based on digital twin: A review
CN110571792A (zh) 一种电网调控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494292B (zh) 一种基于bim和ai大模型的工程进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Dang et al.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framework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directly using vibration data
ES2963926T3 (es) Método para monitorización del estado de subsistemas dentro de una planta de generación renovable o microrred
CN117389236B (zh) 一种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7111544B (zh) 一种自动适配的楼宇物联网监控方法及系统
Garcia-Sanchez et al. Bearing assessment tool for longitudinal bridge performance
CN117494905B (zh)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7725537A (zh) 实时计量数据处理平台
CN116804534B (zh) 一种连续梁桥施工用工艺辅助测定方法
Sharma et al. A review of modeling and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pplied for analyzing steel bridges
Al-Hijazee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wi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bridges
KR20220009057A (ko) 인공지능 기법을 활용한 케이블 지지 교량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모니터링 방법
Almeida et al.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using a sensor network
Ghaboura et al. Digital twin for railway: A comprehensive survey
Sølvsberg Extend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Industry 4.0 approaches
CN117574303B (zh) 施工状况的监测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