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4905B -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4905B
CN117494905B CN202311810136.4A CN202311810136A CN117494905B CN 117494905 B CN117494905 B CN 117494905B CN 202311810136 A CN202311810136 A CN 202311810136A CN 117494905 B CN117494905 B CN 117494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nalysis
construction
report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0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94905A (zh
Inventor
张基进
刘小飞
田仲初
张祖军
彭文平
黎圆圆
陈勃
杨秀刚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Road And Bridge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01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4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4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4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94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4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06F18/232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 G06F18/2321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using statistics or function optimisation, e.g. modelling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 G06F18/23213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using statistics or function optimisation, e.g. modelling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with fixed number of clusters, e.g. K-means clus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G06F18/241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proximity to a decision surface, e.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23Tree-organised classif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7Regression, e.g. linear or logistic regre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99Feedforward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1Dynamic search techniques; Heuristics; Dynamic trees; Branch-and-bou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4Calendaring for a resou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8Probabilistic or stochast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施工流程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本发明中,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分析桥梁结构的地形和设计参数,生成经济合理的桥面系分割方案,降低成本和优化材料使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实时收集施工环境和结构数据,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支持向量机自动配重平衡,减少人为错误,增强施工可靠性,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提高测量准确度,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用于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模拟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流程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施工流程管理技术领域专注于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来优化和管理建筑施工流程,涵盖了从项目规划、施工准备到施工执行和监控的各个阶段,旨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其中,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优化拱桥的施工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建设工地的预制场建设,节约用地,减少重型设备(如龙门吊、架桥机等)的需求,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节约,方法特别适用于地形陡峻、建设预制场和拼装场条件受限的地区。通过实施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拱桥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成本、管理复杂性,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土地占用,简化管理过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拱桥施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地形和设计参数分析缺乏高精度技术支持,导致不合理的桥面系分割方案,影响结构稳定性和材料效率。实时数据监控系统的缺失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效率问题。在配重平衡调整上过度依赖人工判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对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的精确监控。传统方法在风险评估和施工流程优化方面也显示不足,常缺少有效的风险预测和预防措施,以及科学的施工流程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S2: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S3: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S4: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S5: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S6: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S7: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包括材料强度分析、成本效益评估和施工难度,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包括环境数据、结构数据和动态位移信息,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包括配重调整参数、预期平衡状态和实施指导,所述细化测量数据包括位移跟踪数据、应力分析报告和结构稳定性评估,所述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潜在风险识别、维护需求分析和风险等级评定,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包括施工模拟场景、风险预测分析和优化策略方案,所述施工流程优化计划包括流程优化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和时间管理策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地形数据,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技术进行地形特征提取,生成地形特征报告;
S102:基于桥梁设计参数,采用结构力学模拟技术进行力学特性评估,生成结构力学分析报告;
S103:基于所述地形特征报告和结构力学分析报告,采用综合数据分析技术确认分割方案,生成初步分割方案;
S104:基于所述初步分割方案,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优化分割方案,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包括三维地形建模和地表特征分析,所述结构力学模拟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测试,所述综合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式识别,所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图像分割和模型重建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收集施工现场基本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初步报告;
S202: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初步报告,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生成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
S203:基于所述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监测和预测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趋势,生成结构监测数据报告;
S204:综合所述结构监测数据报告和现场情况,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所述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包括无线传感网络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信号处理和频谱分析技术,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统计预测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所述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多源信息融合和实时数据更新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异常值检测和数据规范化,准备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分析,生成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
S302: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估配重需求,生成配重需求分析报告;
S303:基于所述配重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自动调整配重的策略,进行配重点的选择和调整量的确定,生成配重调整策略;
S304:基于所述配重调整策略,应用自动控制系统执行配重调整,维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所述支持向量机算法包括非线性分类和回归分析,所述配重调整策略包括负载平衡分析和调整量计算,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实时反馈控制和自动执行机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部署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构的三维扫描,生成三维扫描数据;
S402:基于所述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点云处理和模型重构,构建三维结构模型;
S403: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部署无人机进行高空测绘,收集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数据,生成无人机测绘数据;
S404:综合所述无人机测绘数据和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权重分配和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所述激光扫描技术包括激光雷达LiDAR测量和点云生成,所述三维建模技术包括表面重建和几何优化,所述无人机测绘技术包括航拍摄影和遥感数据采集,所述数据融合技术包括传感器融合和数据同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应用数据清洗技术,包括去除异常值和数据标准化,生成优化后的测量数据;
S502:基于所述优化后的测量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关键风险因素的初步分析,生成初步风险识别报告;
S503:基于所述初步风险识别报告,应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深度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生成深度风险分析报告;
S504:基于所述深度风险分析报告,应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整合分析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所述数据清洗技术包括统计方法去除离群点和Z分数标准化,所述决策树算法包括CART和ID3算法,所述神经网络算法包括多层感知器和反向传播算法,所述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概率影响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三维虚拟副本,生成桥梁三维虚拟模型;
S602:基于所述桥梁三维虚拟模型,应用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生成施工过程模拟数据;
S603:基于所述施工过程模拟数据,应用潜在风险预测算法进行风险预测,生成风险预测结果;
S604:基于所述风险预测结果,应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和策略制定,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所述数字孪生技术包括三维建模和实时数据集成,所述仿真技术包括动态系统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所述潜在风险预测算法包括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所述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树和优化算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应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归一化和去噪,为历史施工数据分析做准备,生成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
S702: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识别多施工阶段的关键特征,生成施工阶段特征报告;
S703:基于所述施工阶段特征报告,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分析,预测每个阶段的效率和风险,生成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
S704:综合所述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应用优化算法,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所述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噪声滤除,所述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迭代优化和簇中心确定,所述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包括多层网络结构和梯度下降优化,所述优化算法包括资源分配优化和时间最短路径计算。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系统,所述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结构分析模块、环境监控模块、配重平衡模块、细化测量模块、风险评估模块、施工优化模块。
所述结构分析模块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所述环境监控模块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所述配重平衡模块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所述细化测量模块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所述风险评估模块基于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所述施工优化模块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桥梁结构智能分析提供精确的地形和设计参数分析,从而生成更合理的桥面系分割方案,优化材料使用并降低成本。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实时收集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结构数据,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支持向量机用于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降低人为错误,增强施工可靠性。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应用于高精度监控,提高测量准确度。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用于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模拟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1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S2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S3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S4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S5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S6细化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S7细化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S2: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S3: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S4: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S5:基于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S6: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S7:基于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桥面系分割方案包括材料强度分析、成本效益评估和施工难度,实时施工数据报告包括环境数据、结构数据和动态位移信息,配重平衡调整方案包括配重调整参数、预期平衡状态和实施指导,细化测量数据包括位移跟踪数据、应力分析报告和结构稳定性评估,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潜在风险识别、维护需求分析和风险等级评定,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包括施工模拟场景、风险预测分析和优化策略方案,施工流程优化计划包括流程优化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和时间管理策略。
通过智能分析和实时监控技术,如数据分析算法、计算机视觉、物联网和时间序列分析,该方法精确调整配重平衡,显著提高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支持向量机的自动调整和激光扫描技术的精确测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避免严重安全事故。实时收集的施工现场数据帮助更有效地管理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风险评估报告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施工团队能及时识别并评估潜在风险,进行预测性维护,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维护成本。这种方法的灵活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增强了环境适应性。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决策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使施工过程更透明,提升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请参阅图2,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地形数据,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技术进行地形特征提取,生成地形特征报告;
S102:基于桥梁设计参数,采用结构力学模拟技术进行力学特性评估,生成结构力学分析报告;
S103:基于地形特征报告和结构力学分析报告,采用综合数据分析技术确认分割方案,生成初步分割方案;
S104:基于初步分割方案,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优化分割方案,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包括三维地形建模和地表特征分析,结构力学模拟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测试,综合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图像分割和模型重建技术。
在S101步骤中,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处理地形数据。数据以GIS兼容格式(如GeoTIFF或ASCII网格)导入,运用三维地形建模算法,如TIN(三角不规则网络)或栅格分析,以创建地形的三维模型。进一步通过坡度计算、高程提取等地表特征分析,精准识别地形特征。完成后,生成地形特征报告(通常为PDF格式),展示了地形的关键参数,为桥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S102步骤中,基于桥梁设计参数(如负载、材料属性等),采用结构力学模拟技术。数据格式包括CAD设计文件或结构参数表。应用有限元分析(FEA)软件(例如ANSYS或Abaqus),模拟桥梁在各种负载下的应力响应。并进行应力测试,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骤生成的结构力学分析报告(PDF格式),描述桥梁的力学特性,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结构问题。
S103步骤中,综合考虑地形特征报告和结构力学分析报告,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例如主成分分析(PCA)或聚类算法,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这一分析,生成初步分割方案,格式通常为文档或图表,提供对各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确保所选方案既符合地形特征,又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最后,在S104步骤中,基于初步分割方案,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数据格式包括高分辨率图像或3D扫描数据。应用图像分割技术(例如阈值分割或边缘检测)和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如点云处理或体素建模),精细调整方案。最终生成的桥面系分割方案(如的CAD图纸或三维模型文件),提供了对桥梁设计的最终视觉和结构解析,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3,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收集施工现场基本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初步报告;
S202:基于环境数据初步报告,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生成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
在信号处理中,具体运用傅里叶变换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频率域,分析主要频率成分,识别环境噪声和有效信号。在频谱分析中,计算能量谱密度,以识别环境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随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具体评估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对桥梁结构影响的关系强度和模式。
S203:基于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监测和预测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趋势,生成结构监测数据报告;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具体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分析重量和位移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模型首先通过自回归部分分析数据的内在相关性,然后通过移动平均部分识别外部冲击的影响。此外,趋势分析方法如线性或非线性回归用于预测未来的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趋势。分析的数据包括环境数据报告中记录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
S204:综合结构监测数据报告和现场情况,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包括无线传感网络和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信号处理和频谱分析技术,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统计预测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多源信息融合和实时数据更新方法。
S201步骤中,根据桥面系分割方案,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以收集施工现场的基本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格式为CSV或JSON,便于数字处理。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的部署根据桥面系分割方案来确定传感器的最佳位置,以保证数据覆盖面积和精度。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中心数据库。环境数据初步报告生成后,为PDF或Excel格式,提供了对施工现场基本环境状况的概览。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确保实时、准确地收集环境数据,为后续的深度分析打下基础。
S202步骤的环境数据分析中,首先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这一过程使用Pandas库对CSV或JSON格式的环境数据进行导入、清洗,包括去除缺失值、纠正不一致记录和标准化数据格式,确保数据集的清洁和一致性。接下来,傅里叶变换作为核心的信号处理技术被应用,使用NumPy进行傅里叶变换,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频率域表示,生成频谱图以揭示数据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有效区分环境噪声和有效信号。随后,通过计算每个频率成分的能量谱密度,使用MATLAB进行频谱分析,确定环境参数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环境参数与施工效率或安全指标之间的关系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使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量化这些关系,并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响应。最后,将所有分析结果汇总生成一份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该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和数据可视化软件进行整合和展示,提供关键洞察和数据驱动的建议,助力施工团队优化计划并降低风险。
S203步骤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基于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来监测和预测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趋势。采用的数据格式主要为时间标记的CSV或数据库记录。使用统计预测模型,如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分析重量和位移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异常。生成的结构监测数据报告,为PDF或Excel格式,提供了结构性能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预测,有助于提前识别潜在的结构风险,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效率。
S204步骤中,通过数据融合技术整合结构监测数据报告和现场实际情况,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一步骤采用的数据格式包括结构监测报告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现场观测记录,通常为CSV或数据库格式。应用的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卡尔曼滤波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对来自不同传感器和观测点的数据进行整合,优化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度。生成的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通常为PDF格式或实时数据仪表板,提供了精确和综合的施工过程监控信息,助力于实时决策和风险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请参阅图4,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异常值检测和数据规范化,准备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分析,生成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
S302:基于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估配重需求,生成配重需求分析报告;
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执行结构稳定性分析。首先,SVM算法通过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以处理非线性特性。然后,通过构建最优超平面,进行结构稳定性的分类和回归分析。具体地,算法分析施工数据中的关键特征,如位移和应力分布,来评估结构稳定性。根据这些分析结果,算法精确确定结构中需要额外配重的位置和程度。这一过程生成配重需求分析报告,描述各个桥梁部分的配重需求,以及如何实现结构稳定性的最优化。
S303:基于配重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自动调整配重的策略,进行配重点的选择和调整量的确定,生成配重调整策略;
通过配重需求分析报告中的数据,如结构位移、应力分布等,确定配重点的位置。然后,应用数学模型和负载平衡分析技术,精确计算所需的调整量。具体包括使用线性或非线性优化方法,根据结构的响应和配重位置,计算出最佳的配重量。这一过程生成的配重调整策略不仅指出了配重点的选择,还包括了调整量的精确计算方法,确保调整后的重量分布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S304:基于配重调整策略,应用自动控制系统执行配重调整,维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支持向量机算法包括非线性分类和回归分析,配重调整策略包括负载平衡分析和调整量计算,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实时反馈控制和自动执行机制。
在S301步骤中,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处理数据,包括异常值检测和数据规范化。这一过程中,数据格式通常为CSV或数据库格式。异常值检测使用统计方法,例如基于标准差的方法,识别并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数据。数据规范化通过最小-最大规范化技术,确保数据标准化,为机器学习分析做准备。这些预处理操作确保数据质量,生成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
S302步骤中,基于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SVM算法中的核函数技术将这些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以有效处理非线性特性。核心步骤是利用SVM算法构建最优超平面,这个决策边界基于数据点之间的边界来分类和预测结构的稳定性。在执行回归分析时,SVM深入分析施工数据的关键特征,如位移和应力分布,以准确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并确定配重需求。最终,SVM算法生成一份配重需求分析报告,指出结构中需要额外配重的位置和程度,并提供实现结构稳定性最优化的具体建议。这一步骤不仅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分析的精度,而且为实际施工中的配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SVM算法的细致分析,施工团队能够获得重要的数据驱动洞察,为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S303步骤中,根据配重需求分析报告,对导入的结构数据,特别是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辨识数据中的极值点,如应力集中区域,来确定需要额外配重的关键区域。这一分析过程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基于预定的安全阈值和标准,来判定哪些区域最需要配重。接着,基于确定的配重点,构建数学模型来模拟额外配重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模型考虑了结构的物理特性和负载条件,为接下来的优化计算奠定基础。优化计算采用特定的算法,如非线性规划方法,来求解模型并计算最佳配重量。这一步骤的目标是通过平衡结构上的应力分布,最大化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避免对结构其他部分产生负面影响。
S304步骤中,依据配重调整策略,应用自动控制系统执行配重调整,保持结构稳定。自动控制系统结合实时反馈控制和自动执行机制,确保配重调整的准度和效率。这一步骤生成的配重平衡调整方案,描述了如何实施配重调整,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5,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部署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构的三维扫描,生成三维扫描数据;
S402:基于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点云处理和模型重构,构建三维结构模型;
S403:基于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部署无人机进行高空测绘,收集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数据,生成无人机测绘数据;
S404:综合无人机测绘数据和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权重分配和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对无人机测绘数据和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数据融合的过程具体包括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如贝叶斯融合或多维尺度分析(MDS),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有效整合。首先,分析无人机测绘数据和三维结构模型中的共有特征,如位移和应力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属性。然后,通过数据同步技术,对时间戳进行校准,确保数据的时序一致性。接下来,应用贝叶斯融合算法,对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概率性权重分配和综合,以提高整体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生成的细化测量数据为统一的数据集,提供了更高精度和更全面的结构稳定性评估。
激光扫描技术包括激光雷达LiDAR测量和点云生成,三维建模技术包括表面重建和几何优化,无人机测绘技术包括航拍摄影和遥感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技术包括传感器融合和数据同步。
在S401步骤中,执行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的激光扫描,采用激光雷达(LiDAR)技术进行结构的三维扫描。这个过程生成点云数据,数据格式为PLY或LAS。激光扫描通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光来测量结构的距离和形状,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数据,这对于后续的模型重建至关重要。
S402步骤中,基于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点云处理和模型重构。这涉及点云数据的滤波、配准和表面重建。使用的算法包括迭代最近点(ICP)算法进行配准,以及基于曲面的重建算法进行模型重建。生成的三维结构模型为OBJ或STL格式,为无人机测绘提供准确的几何基础。
S403步骤中,结合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无人机进行高空测绘,收集主拱圈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数据。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遥感设备,收集的数据格式为JPEG或RAW。无人机测绘通过航拍摄影和遥感数据采集,生成关于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数据。
S404步骤中,将无人机测绘数据与三维结构模型结合,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如传感器融合和数据同步方法。这个过程通过分配权重和融合多源数据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生成的细化测量数据,通常为CSV或数据库格式,提供了关于结构稳定性的和准确信息,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请参阅图6,基于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细化测量数据,应用数据清洗技术,包括去除异常值和数据标准化,生成优化后的测量数据;
S502:基于优化后的测量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关键风险因素的初步分析,生成初步风险识别报告;
S503:基于初步风险识别报告,应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深度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生成深度风险分析报告;
S504:基于深度风险分析报告,应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整合分析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数据清洗技术包括统计方法去除离群点和Z分数标准化,决策树算法包括CART和ID3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包括多层感知器和反向传播算法,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概率影响分析。
在S501步骤中,通过细化测量数据和应用数据清洗技术,实现数据质量的提升。该过程涵盖去除异常值和数据标准化两个主要方面。去除异常值是通过统计方法识别并排除数据集中的离群点,这些离群点可能由测量误差或非典型事件引起,其移除有助于防止后续分析受到偏差影响。数据标准化则通过Z分数标准化来执行,该方法通过计算每个值与均值的标准偏差数量,将数据转换为更一致和可比较的格式。这一步骤的效果是生成优化后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更具代表性和一致性,为后续的风险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S502步骤中,基于优化后的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算法,如CART和ID3,进行关键风险因素的初步分析。优化后的测量数据包括各种风险因素的度量值,作为决策树的输入。决策树算法通过逐步分解这些数据来构建一个树状结构,每个节点代表对一个风险因素的决策。对于CART算法,使用二元分割来构建决策树。具体地,算法选择最优的分割点,将数据集分成两个子集,以此方式递归分割,直至满足特定条件(如节点纯度或最小数据量)。每次分割都基于减少最大化预测误差的目标。而对于ID3算法,它基于信息增益来选择每个节点的分割属性。信息增益是度量在知道某特征值后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因此ID3选择使得结果不确定性降低最多的特征进行分割。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作为候选的分割点。然后,根据CART或ID3算法的原则,逐步构建决策树,每个决策点代表一个风险因素的判断,最终形成一系列决策路径。这些路径映射到不同的风险类别,揭示了数据中的重要模式和关系。最后,生成的初步风险识别报告将包括决策树的结构,每个节点和路径的详细描述,以及每个风险类别的统计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报告不仅展示了风险分类的结果,还提供了对每个风险类别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的深度风险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S503步骤中,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如多层感知器和反向传播算法,对初步风险识别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深度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首先,多层感知器作为前馈神经网络,其多个隐藏层将输入数据(即初步风险报告中的数据)进行逐层加工,抽取更深层次的特征。每层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代表数据的一个特征或变量。然后,通过反向传播算法,系统会迭代地调整各层之间的连接权重,目标是最小化预测误差。在每次迭代中,算法都会根据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误差来调整权重,从而优化模型性能。具体到从初步风险识别到深度风险分析的转化过程,初步报告的风险数据作为输入层数据被输入到多层感知器中。网络通过层层处理和权重调整,分析风险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系。最终,经过多次迭代后,模型输出每种风险的概率估计、影响评估和可能的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形成深度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不仅包含了风险的量化指标,还解释了各种风险的可能影响和关联,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风险视角。
在S504步骤中,应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和概率影响分析,整合前述步骤的分析结果,生成最终的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矩阵结合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风险评估提供了结构化的框架。概率影响分析则进一步量化风险的潜在影响,通过统计方法评估不同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该报告综合了数据驱动的分析结果,为风险管理和预测性维护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实用的指导。
S501中,进行数据预处理。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 import stats
# 假设 df 是包含测量数据的DataFrame
df = pd.read_csv('measurement_data.csv')
# 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
df_cleaned = df[(np.abs(stats.zscore(df)) < 3).all(axis=1)]
# 数据标准化:使用Z分数标准化
df_standardized = (df_cleaned - df_cleaned.mean()) / df_cleaned.std()
S502中,进行决策树分析。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 假设 df_standardized 是经过预处理的数据
X = df_standardized.drop('RiskLabel', axis=1) # 风险标签之外的所有列作为特征
y = df_standardized['RiskLabel'] # 风险标签列
# 数据划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 决策树模型
dt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dt.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和评估
y_pred = dt.predict(X_test)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
S503中,进行神经网络分析。
from sklearn.neural_network import MLPClassifier
# 使用多层感知器
mlp = MLPClassifier(hidden_layer_sizes=(10, 10), max_iter=1000)
mlp.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和评估
y_pred = mlp.predict(X_test)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
S504中,进行风险综合评估,通常涉及更复杂的统计分析和决策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逻辑和专业知识。代码实现会因具体需求而异,涉及到对风险等级的判断、决策树和神经网络输出的综合考虑等。通常这部分更多地依赖于数据分析师的判断和领域知识。
请参阅图7,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三维虚拟副本,生成桥梁三维虚拟模型;
创建桥梁三维虚拟副本的过程具体涉及将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数据与三维建模技术相结合。首先,风险评估报告提供了桥梁的关键风险点,例如受力集中区域、潜在结构弱点等。这些信息被用来指导三维模型的构建,确保模型在关键风险点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细节展现。随后,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结合这些关键风险点的信息,构建出桥梁的精确三维模型。这样,生成的桥梁三维虚拟模型不仅准确地反映了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还特别强调了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到的高风险区域。
S602:基于桥梁三维虚拟模型,应用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生成施工过程模拟数据;
基于桥梁三维虚拟模型,在目标仿真环境下应用动态系统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具体来说,动态系统建模用于创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物理和逻辑模型,如荷载分布、材料特性和施工序列。然后,虚拟现实技术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模拟环境,其中模拟了桥梁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响应,如应力变化、结构变形等。通过这种仿真技术,可以在控制的环境中测试不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生成的施工过程模拟数据在精确性和可靠性上得到了有效保证。
S603:基于施工过程模拟数据,应用潜在风险预测算法进行风险预测,生成风险预测结果;
S604:基于风险预测结果,应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和策略制定,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数字孪生技术包括三维建模和实时数据集成,仿真技术包括动态系统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潜在风险预测算法包括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树和优化算法。
在S601步骤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三维虚拟副本,采用的是三维建模和实时数据集成技术。首先,利用风险评估报告中的数据,结合三维建模软件,构建桥梁的精确三维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包括桥梁的几何形状,还细致地反映了材料属性、结构设计等关键信息。随后,通过实时数据集成,将实时监测数据如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和结构应力数据融入模型。这样创建的桥梁三维虚拟模型是对现实桥梁的高度精准映射,它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模拟和风险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在S602步骤中,基于桥梁三维虚拟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在这一过程中,模拟软件根据桥梁设计和施工计划,动态展现桥梁从建造到完工的整个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得以生动再现,包括材料运输、结构组装和施工队伍的作业情况。模拟数据记录了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键参数,如施工时间、资源分配和潜在的安全隐患。生成的施工过程模拟数据为后续风险预测提供了宝贵的输入信息。
在S603步骤中,基于施工过程模拟数据,采用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潜在风险预测算法进行风险预测。事件树分析帮助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事件和其结果的概率,而蒙特卡洛模拟则通过重复随机抽样来评估这些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和潜在影响。这一步骤生成的风险预测结果包含了各种可能风险的描述和概率评估,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S604步骤中,基于风险预测结果,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树和优化算法,进行风险管理和策略制定。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分析风险预测结果,帮助项目管理者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优化决策。系统会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如成本、时间和资源限制,以及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生成全面而均衡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一步骤的最终产物是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它不仅展示了桥梁施工过程的全景视图,还包含了风险管理的策略和计划,为确保桥梁施工安全、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请参阅图8,基于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应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归一化和去噪,为历史施工数据分析做准备,生成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
数据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是以从历史施工数据获取的方式进行的,而非直接从数字孪生模拟模型中提取。首先,历史施工数据是通过现场监测系统和项目记录获取的,它们包含了桥梁施工的各个阶段的信息,如材料用量、工作时间、施工条件等。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角色,提供了桥梁的当前状态和潜在风险的深度洞察,帮助理解和解释历史数据中的某些模式和趋势。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通过最小-最大归一化和噪声滤除,历史数据被转换和清理,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后续分析。这样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结合数字孪生模拟模型提供的洞察,为深入分析和优化施工流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S702:基于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识别多施工阶段的关键特征,生成施工阶段特征报告;
S703:基于施工阶段特征报告,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分析,预测每个阶段的效率和风险,生成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
S704:综合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应用优化算法,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噪声滤除,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迭代优化和簇中心确定,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包括多层网络结构和梯度下降优化,优化算法包括资源分配优化和时间最短路径计算。
在S701步骤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对历史施工数据进行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可用性。这一过程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噪声滤除两个关键环节。最小-最大归一化是将数据转换到0到1的范围内,以消除不同量纲和数值范围带来的影响,确保数据在分析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和可比较性。噪声滤除则是通过各种算法,如滑动平均或中值滤波,从数据中去除异常点和噪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经过这一步骤处理的历史数据在质量上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后续的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S702步骤中,基于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段和特征识别。K均值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将数据分为K个簇来识别其中的模式和关系。算法首先随机确定簇中心,然后迭代地优化簇中心的位置,直到达到最佳分割。这一过程有助于识别不同施工阶段的关键特征,例如资源使用情况、工序效率等。生成的施工阶段特征报告展示了各个阶段的特性,为深入分析和优化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在S703步骤中,基于施工阶段特征报告,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多层网络结构和梯度下降优化的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预测每个施工阶段的效率和潜在风险。生成的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包含了对未来施工阶段效率和风险的估计,为后续的施工流程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S704步骤中,综合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通过优化算法对施工流程进行细化优化。优化算法包括资源分配优化和时间最短路径计算,旨在寻找最佳施工方案。资源分配优化帮助合理分配材料、人力和机械设备,而时间最短路径计算则确保施工活动按照最高效的顺序进行。这样生成的施工流程优化计划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风险,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请参阅图9,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系统,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系统包括结构分析模块、环境监控模块、配重平衡模块、细化测量模块、风险评估模块、施工优化模块。
结构分析模块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环境监控模块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配重平衡模块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细化测量模块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风险评估模块基于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优化模块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通过结构分析模块,利用高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提高桥梁设计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确保设计方案更加符合地形特征,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环境监控模块的实施,借助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实现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时反映现场变化,降低环境风险。配重平衡模块通过自动化技术,提高施工过程中配重平衡的精度,减少人为错误,确保结构稳定。细化测量模块结合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技术,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为风险评估和后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风险评估模块应用先进算法深度分析潜在风险,有效预防问题发生,减少意外损失。施工优化模块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效率,同时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成本。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包括材料强度分析、成本效益评估和施工难度,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包括环境数据、结构数据和动态位移信息,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包括配重调整参数、预期平衡状态和实施指导,所述细化测量数据包括位移跟踪数据、应力分析报告和结构稳定性评估,所述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潜在风险识别、维护需求分析和风险等级评定,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包括施工模拟场景、风险预测分析和优化策略方案,所述施工流程优化计划包括流程优化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和时间管理策略;
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数据分析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地形数据,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技术进行地形特征提取,生成地形特征报告;
基于桥梁设计参数,采用结构力学模拟技术进行力学特性评估,生成结构力学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地形特征报告和结构力学分析报告,采用综合数据分析技术确认分割方案,生成初步分割方案;
基于所述初步分割方案,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优化分割方案,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包括三维地形建模和地表特征分析,所述结构力学模拟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和应力测试,所述综合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式识别,所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图像分割和模型重建技术;
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包括风速、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桥面系分割方案,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收集施工现场基本环境数据,生成环境数据初步报告;
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初步报告,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生成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环境数据深度分析报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监测和预测重量分布和结构位移趋势,生成结构监测数据报告;
综合所述结构监测数据报告和现场情况,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所述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包括无线传感网络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信号处理和频谱分析技术,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统计预测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所述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多源信息融合和实时数据更新方法;
其中,所述施工现场基本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
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以保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异常值检测和数据规范化,准备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分析,生成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
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施工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估配重需求,生成配重需求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配重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自动调整配重的策略,进行配重点的选择和调整量的确定,生成配重调整策略;
基于所述配重调整策略,应用自动控制系统执行配重调整,维持结构稳定,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所述支持向量机算法包括非线性分类和回归分析,所述配重调整策略包括负载平衡分析和调整量计算,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实时反馈控制和自动执行机制;
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监控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生成细化测量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部署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构的三维扫描,生成三维扫描数据;
基于所述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点云处理和模型重构,构建三维结构模型;
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部署无人机进行高空测绘,收集主拱圈位移和应力分布数据,生成无人机测绘数据;
综合所述无人机测绘数据和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权重分配和多源数据融合,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所述激光扫描技术包括激光雷达LiDAR测量和点云生成,所述三维建模技术包括表面重建和几何优化,所述无人机测绘技术包括航拍摄影和遥感数据采集,所述数据融合技术包括传感器融合和数据同步;
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细化测量数据,应用数据清洗技术,包括去除异常值和数据标准化,生成优化后的测量数据;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测量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进行关键风险因素的初步分析,生成初步风险识别报告;
基于所述初步风险识别报告,应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深度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生成深度风险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深度风险分析报告,应用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整合分析结果,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所述数据清洗技术包括统计方法去除离群点和Z分数标准化,所述决策树算法包括CART和ID3算法,所述神经网络算法包括多层感知器和反向传播算法,所述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概率影响分析;
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的虚拟副本,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和潜在风险预测,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风险评估报告,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桥梁三维虚拟副本,生成桥梁三维虚拟模型;
基于所述桥梁三维虚拟模型,应用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生成施工过程模拟数据;
基于所述施工过程模拟数据,应用潜在风险预测算法进行风险预测,生成风险预测结果;
基于所述风险预测结果,应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和策略制定,生成数字孪生模拟模型;
所述数字孪生技术包括三维建模和实时数据集成,所述仿真技术包括动态系统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所述潜在风险预测算法包括事件树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所述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决策树和优化算法;
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数字孪生模拟模型,应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归一化和去噪,为历史施工数据分析做准备,生成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
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识别多施工阶段的关键特征,生成施工阶段特征报告;
基于所述施工阶段特征报告,应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分析,预测每个阶段的效率和风险,生成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
综合所述效率与风险预测报告,应用优化算法,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所述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噪声滤除,所述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迭代优化和簇中心确定,所述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包括多层网络结构和梯度下降优化,所述优化算法包括资源分配优化和时间最短路径计算。
2.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结构分析模块、环境监控模块、配重平衡模块、细化测量模块、风险评估模块、施工优化模块;
所述结构分析模块基于地形和桥梁设计参数,采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桥梁结构的智能分析,生成桥面系分割方案;
所述环境监控模块基于桥面系分割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时间序列分析收集施工现场环境和结构数据,生成实时施工数据报告;
所述配重平衡模块基于实时施工数据报告,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配重平衡的自动调整,生成配重平衡调整方案;
所述细化测量模块基于配重平衡调整方案,采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数字化测量,生成细化测量数据;
所述风险评估模块基于细化测量数据,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和风险评估,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所述施工优化模块基于风险评估报告,采用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历史施工数据,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施工流程,生成施工流程优化计划。
CN202311810136.4A 2023-12-27 2023-12-27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494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0136.4A CN117494905B (zh) 2023-12-27 2023-12-27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0136.4A CN117494905B (zh) 2023-12-27 2023-12-27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4905A CN117494905A (zh) 2024-02-02
CN117494905B true CN117494905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67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0136.4A Active CN117494905B (zh) 2023-12-27 2023-12-27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4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01717A (zh) * 2024-04-01 2024-05-28 深圳市前海文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线传统设备物联网接入系统
CN118036832B (zh) * 2024-04-12 2024-07-16 大连新天勤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8195425B (zh) * 2024-05-14 2024-08-09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三维建模的教学任务评分方法及系统
CN118608017A (zh) * 2024-08-09 2024-09-06 中交建筑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桥梁施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8655864A (zh) * 2024-08-20 2024-09-17 中交一航局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基坑天幕控制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664A (zh) * 2021-08-30 2021-12-03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节段宽幅跨刚构桥转体梁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CN114250717A (zh) * 2021-12-25 2022-03-29 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转体结构质量平衡自动调节系统及其应用
CN114925562A (zh) * 2022-05-13 2022-08-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装配式桥梁数字孪生系统及方法
CN115952681A (zh) * 2023-01-13 2023-04-11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极端暴雨天气下洪涝灾害防御的数字孪生分析方法
CN116090076A (zh) * 2023-03-07 2023-05-09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石笼桥台建造系统及其快速建造方法
CN116163238A (zh) * 2022-12-13 2023-05-26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的配重方法以及桥梁转体施工方法
CN117077272A (zh) * 2023-10-16 2023-11-17 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桥耦合数值解预测方法
CN117147541A (zh) * 2023-07-19 2023-12-01 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拱桥外包混凝土入模浇筑自动化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171842A (zh) * 2023-08-04 2023-12-0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慢行桥梁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8983C (en) * 2011-03-08 2014-12-03 Suspended structure, scaffolding or formwork system
DK3152363T3 (da) * 2014-06-06 2019-07-22 Soletanche Freyssinet Fremgangsmåde til at bygge en bro og brobygningsanordning
US20220138366A1 (en) * 2020-10-29 2022-05-05 Hyperloop Technologies, Inc. Smart infra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664A (zh) * 2021-08-30 2021-12-03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节段宽幅跨刚构桥转体梁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CN114250717A (zh) * 2021-12-25 2022-03-29 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转体结构质量平衡自动调节系统及其应用
CN114925562A (zh) * 2022-05-13 2022-08-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装配式桥梁数字孪生系统及方法
CN116163238A (zh) * 2022-12-13 2023-05-26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的配重方法以及桥梁转体施工方法
CN115952681A (zh) * 2023-01-13 2023-04-11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极端暴雨天气下洪涝灾害防御的数字孪生分析方法
CN116090076A (zh) * 2023-03-07 2023-05-09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环境下的石笼桥台建造系统及其快速建造方法
CN117147541A (zh) * 2023-07-19 2023-12-01 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拱桥外包混凝土入模浇筑自动化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171842A (zh) * 2023-08-04 2023-12-0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慢行桥梁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
CN117077272A (zh) * 2023-10-16 2023-11-17 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桥耦合数值解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ymmetric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a U-Shaped Box Concrete Continuous Bridge in Complex Environment;Haijun Zhou 等;《Buildings》;20230223;第13卷(第3期);第1-17页 *
Haptics-based force balance controller for tower crane payload sway controls;Qi Zhu 等;《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220930;第144卷;第1-20页 *
T型刚构桥转体施工分析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郑晓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220315(第3期);第C034-649页 *
平竖曲线钢箱梁桥多点自平衡顶推施工技术分析;陈运波 等;《工程技术研究》;20210425;第6卷(第8期);第34-36页 *
面向桥梁工程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进展;姚萱 等;《市政技术》;20230810;第41卷(第8期);第17-25, 10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4905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94905B (zh) 数字化配重平衡拱桥施工方法及系统
Martinez et al.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and critical review of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CN117171842A (zh) 一种城市慢行桥梁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
CN117172414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幕墙施工管理系统
CN117172509B (zh) 基于装修施工进度分析的施工项目分配系统
CN117875724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采购风险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4201920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深度迁移学习的激光切割数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CN117829534A (zh) 一种基于bim的涉路施工项目智能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7807914A (zh) 实时桥梁应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271683A (zh) 一种测绘数据的智能分析评价方法
CN117270482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汽车工厂控制系统
CN118094196B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及规划系统
CN118246714B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能耗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626886A (zh) 一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557726A (zh) 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的配电网点云模型构建系统
Singaravel et al. Explainable deep convolutional learning for intuitive model development by non–machine learning domain experts
Zeng et al. Integrating as-built BIM model from point cloud data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CN118551582B (zh) 水闸多元数据数字孪生方法及系统
CN117436033B (zh) 智能建筑垂直偏差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725662B (zh) 一种基于市政工程的工程施工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8469426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Bulla A Bottom-Up Approach for the Automatic Creation of the Digital Staircase Model Using Point Cloud Data and Parametric Prototype Models
CN118071040B (zh) 一种公路施工的安全检查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8313173B (zh) 一种湿地规划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692226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洪水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