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6009A - 日夜共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日夜共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6009A
CN117806009A CN202410224094.4A CN202410224094A CN117806009A CN 117806009 A CN117806009 A CN 117806009A CN 202410224094 A CN202410224094 A CN 202410224094A CN 117806009 A CN117806009 A CN 117806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ay
night confocal
confocal lens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240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
钟学聪
章彬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240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6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6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6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夜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TIR+f)/(TAR+f)<1.05,其中,TIR表示在可见光工作状态时所述可见光滤光片的厚度,TAR表示在红外光工作状态时所述红外滤光片的厚度,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本发明通过合理约束各透镜的面型及光焦度,使得该日夜共焦镜头同时具有大视场角、长后焦、热稳定好和低成本的特点。

Description

日夜共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夜共焦镜头。
背景技术
日夜共焦镜头是一种能同时在可见光光源和红外光源共用同一光学系统成像的系统,其优势在于无需更换光学器件,即可实现日夜共焦清晰成像,该技术目前在智能家居、安防行业等领域被广泛采用,也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然而,现有的大部分日夜共焦镜头,普遍存在成本高、红外状态与可见光状态离焦差异量大的问题,很难同时实现白天夜晚成像的清晰度要求;同时,还存在高低温环境下清晰度严重下降、温度漂移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很多车载、安防场合对于镜头外形的要求,且镜头成像画面周边亮度不够,相对照度也较低。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日夜共焦效果好且性能优异的光学镜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夜共焦镜头,至少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夜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TIR+f)/(TAR+f)<1.05,其中,TIR表示在可见光工作状态时所述可见光滤光片的厚度,TAR表示在红外光工作状态时所述红外滤光片的厚度,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采用四片透镜,通过特定的表面形状搭配和合理的光焦度分配,根据可见或红外光源的不同,切换不同的滤光片,使该镜头在实现良好的日夜共焦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大视场角、长后焦、热稳定好和低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可见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红外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可见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红外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可见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红外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可见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红外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可见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红外光状态下中心视场TF曲线图。
图26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在可见光状态下滤光片厚度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在红外光状态下滤光片厚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日夜共焦镜头,该日夜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阑、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滤光片,且各个透镜的光学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约束各透镜的面型及光焦度,并搭配可见光滤光片或者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可使镜头的结构较为紧凑,同时实现日夜共焦、大光圈、大视场、长后焦和高像素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光焦度,且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大视场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并可以将经由第一透镜的大角度光线迅速发散,同时有利于后方光学系统对大角度光线进行像差校正,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光焦度,且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可以对从第一透镜出射的光线进行充分发散以进一步增大入射光线的角度,同时能够压低光线入射到后续光学系统的高度以使光线走势比较平稳,并可以校正一部分像差和畸变,提高镜头的解像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组成胶合透镜,可以用以分担镜头的色差矫正,提高镜头的解像,同时可使镜头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同时,第三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光焦度且第四透镜设置为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可以对从第二透镜出射的光线进行汇聚,并可使光线平缓过渡至成像面,实现清晰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靠近第三透镜,可以使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得到有效收束,且可以平衡光阑前后透镜的光焦度分配及像差,保证前后透镜光线入射角大小的均衡性,减小光学系统后端的透镜口径,降低透镜的敏感性,提高镜头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日夜共焦镜头根据所搭配光源的不同,选择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从而实现可见光或红外工作状态下的良好成像效果。具体地,当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在可见光光源时,选择可见光滤光片,此时镜头在可见光的工作状态;当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在红外光源时,选择红外滤光片,此时镜头在红外光的工作状态。不管在可见光状态还是红外光状态下,所述镜头的焦点基本不发生偏移,能够很好实现日夜共焦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TIR+f)/(TAR+f)<1.05,其中,TIR表示在可见光工作状态时可见光滤光片的厚度,TAR表示在红外光工作状态时红外滤光片的厚度,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两种滤光片(IR)的厚度关系,可有效减小切换IR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使镜头在可见光及红外光两种光源下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实现日夜共焦,具体可参见各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分别在可见光状态下和红外光状态下的中心视场TF曲线的对比。其中不同光源工作状态下,滤光片的厚度变化示意图如图26和图27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45<BFL/IH<0.60,其中,BFL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后焦距,IH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后焦与像高的关系,有利于减少镜片与成像芯片间的干涉,从而降低CRA的矫正难度,同时有利于进行两种IR的转换,实现该镜头日夜共焦下的高清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60°<f×FOV/IH<80°,其中,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OV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IH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镜头的有效焦距、最大视场角及像高的关系,有利于实现镜头的超广角成像与高品质成像的合理均衡,提升镜头的适配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4.5<f1/f<-1.0,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设置第一透镜承担较大的负光焦度,有利于入射光折射角度变化较为缓和,避免折射变化过于强烈而产生过多像差,同时有助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增加相对照度,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f2/f<-5.0;0.5<R3/R4<1.0,其中,f2表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R3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使第二透镜承担合适的负光焦度以及合理调整第二透镜的面型,有利于更好的矫正大视场角处的像差及畸变,提高镜头整体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f3/f<-2,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可以使第三透镜具有适当的负光焦度,有利于光线走势平稳过渡,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5<f4/f<1.5,其中,f4表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可以使第四透镜承担较大的正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前面透镜带来的各类像差,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R3-CT2)/R4<1.5,其中,R3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CT2表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设置第二透镜采用接近同心圆的面型搭配,可以减小镜片中心和周边的光程差,有利于矫正镜头的畸变,实现镜头的高品质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8.0<f3/f4<-2.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更好的矫正光学系统的色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8<CT3/CT4<1.2;1.0<f34/f<3.0,其中,CT3表示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4表示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f34表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胶合透镜的组合焦距及厚度占比,一方面有利于平衡镜头的各类像差,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三透镜过薄而容易造成镜片在成型时塑脂材料填充不均,或第四透镜厚度过厚导致镜片在组装过程中配合过盈与镜筒干涉,影响成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6.5<TTL/f<9.0,其中,TTL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可以有效地限制镜头的长度,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2.5<IH/f<3.5,其中,IH表示日夜共焦镜头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既能够实现镜头的广角特性,从而满足大广角拍摄需求,也能够实现大像面特性,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4.0<R1/R2<8.0,其中,R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面型,可降低第一透镜的加工公差敏感度,降低第一透镜加工难度和物料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2.0<f/EPND<2.4;其中,f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EPND表示日夜共焦镜头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条件式,通过合理控制镜头的有效焦距与入瞳直径的比值,可使该日夜共焦镜头具有大光圈的特性,特别是当镜头在黑暗环境中成像时,可降低光线太弱带来的噪点影响,从而提高成像质量,使得该镜头能够满足在不同光通量情况下的成像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日夜共焦镜头中的四片透镜可以均采用塑胶镜片或者均采用玻璃镜片,也可以采用玻塑混合材质搭配结构,具体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采用一片玻璃球面镜片和三片塑胶非球面镜片的玻塑混合搭配结构,通过合理约束各透镜的面型及光焦度,以实现大视场角、长后焦、日夜共焦及低成本的特点,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中,第一透镜为玻璃球面镜片,通过玻璃自身低色散的特点,有效矫正光学系统的几何色差;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采用塑胶非球面镜片,且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组成胶合透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修正像差,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光学性能产品。
下面分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各个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中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曲率半径、材料选择部分有所不同,具体不同可参见各实施例的参数表。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仅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创新点所作的改变、替代、组合或简化,都应视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当日夜共焦镜头中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时,透镜的非球面面型均满足如下方程式: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离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表面的近轴曲率,k为二次曲面系数,A2i为第2i阶的非球面面型系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日夜共焦镜头100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S10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ST、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滤光片G1。
其中,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玻璃球面镜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塑胶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塑胶非球面镜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塑胶非球面镜片,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7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组成胶合透镜,其胶合面为S6;滤光片G1的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平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100的各透镜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本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请参照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日夜共焦镜头100的畸变曲线图、场曲曲线图、可见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以及红外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夜共焦镜头100的畸变控制在±16%以内,场曲的偏移量控制在±0.3mm以内,两种光源中心视场离焦差值控制在0.003mm以内。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日夜共焦镜头2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各透镜面型的曲率半径、非球面系数、厚度有所差异。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200的各透镜的设计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本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200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请参照图7、图8、图9、图10,所示分别为日夜共焦镜头200的畸变曲线图、场曲曲线图、可见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以及红外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夜共焦镜头200的畸变控制在±16%以内,场曲的偏移量控制控制在±0.3mm以内,两种光源中心视场离焦差值在0.002mm以内。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日夜共焦镜头3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透镜的材料不同,以及各透镜面型的曲率半径、非球面系数、厚度也有所差异。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300的各透镜的设计参数如表5所示。
表5
本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300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请参照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分别为日夜共焦镜头300的畸变曲线图、场曲曲线图、可见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以及红外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夜共焦镜头的畸变控制在±18%以内,场曲的偏移量控制在±0.25mm以内,两种光源中心视场离焦差值在0.001mm以内。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日夜共焦镜头4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各透镜面型的曲率半径、非球面系数、厚度有所差异。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400的各透镜的设计参数如表7所示。
表7
本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400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如表8所示。
表8
请参照图17、图18、图19、图20,所示分别为日夜共焦镜头400的畸变曲线图、场曲曲线图、可见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以及红外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夜共焦镜头400的畸变控制在±18%以内,场曲的偏移量控制在±0.32mm以内,两种光源中心视场离焦差值在0.004mm以内。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21,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5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日夜共焦镜头5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透镜的材料不同,以及各透镜面型的曲率半径、非球面系数、厚度也有所差异。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500的各透镜的设计参数如表9所示。
表9
本实施例中,日夜共焦镜头500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面型系数如表10所示。
表10
请参照图22、图23、图24、图25,所示分别为日夜共焦镜头500的畸变曲线图、场曲曲线图、可见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以及红外光中心视场TF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夜共焦镜头500的畸变控制在±18%以内,场曲的偏移量控制在±0.30mm以内,两种光源中心视场离焦差值在0.0015mm以内。
请参照图26和图27,所示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在可见光及红外光两种光源下切换不同滤光片的厚度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光状态下,滤光片采用可见光滤光片,其厚度为0.71mm;在红外光状态下,滤光片采用红外滤光片,其厚度为0.645mm。
请参阅表11,所示为上述五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分别对应的光学特性,包括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IH、有效焦距f、最大视场角FOV,以及与前述的每个条件式对应的相关数值。
表1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采用四片玻塑混合透镜的合理搭配,通过特定的表面形状搭配和合理的光焦度分配,根据可见光或红外光源的不同,切换不同的滤光片,在实现良好的日夜共焦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大视场角(190°<FOV<215°)、长后焦、热稳定好和低成本的特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日夜共焦镜头,由四片透镜组成,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滤光片中的一种;
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TIR+f)/(TAR+f)<1.05,其中,TIR表示在可见光工作状态时所述可见光滤光片的厚度,TAR表示在红外光工作状态时所述红外滤光片的厚度,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45<BFL/IH<0.60,其中,BFL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后焦距,IH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60°<f×FOV/IH<80°,其中,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OV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IH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4.5<f1/f<-1.0,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0<f2/f<-5.0,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f3/f<-2,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5<f4/f<1.5,其中,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1.0<(R3-CT2)/R4<1.5,其中,R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8.0<f3/f4<-2.0,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满足条件式:0.8<CT3/CT4<1.2;1.0<f34/f<3.0,其中,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f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表示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
CN202410224094.4A 2024-02-29 2024-02-29 日夜共焦镜头 Pending CN117806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4094.4A CN117806009A (zh) 2024-02-29 2024-02-29 日夜共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4094.4A CN117806009A (zh) 2024-02-29 2024-02-29 日夜共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6009A true CN11780600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24094.4A Pending CN117806009A (zh) 2024-02-29 2024-02-29 日夜共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6009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4032A (ja) * 2005-09-29 2007-04-12 Fujinon Corp 広角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064777A (ja) * 2006-09-04 2008-03-21 Ricoh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257430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17170843A1 (ja) * 2016-04-01 2017-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180087133A (ko) * 2017-01-22 2018-08-01 둥관 위퉁 옵티컬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소형 저가의 4mp 비열화 고정 초점 렌즈
US20180364456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US20190196150A1 (en) * 2017-12-27 2019-06-27 Rays Optics Inc.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835184A (zh) * 2021-03-25 2021-05-25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WO2022143648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日夜两用成像镜头
CN116449528A (zh) * 2023-03-10 2023-07-18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和智能门锁
CN117434700A (zh) * 2023-11-23 2024-01-23 江西帛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价比的车用广角玻塑混合镜头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4032A (ja) * 2005-09-29 2007-04-12 Fujinon Corp 広角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064777A (ja) * 2006-09-04 2008-03-21 Ricoh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257430A (zh) * 2012-02-15 2013-08-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17170843A1 (ja) * 2016-04-01 2017-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180087133A (ko) * 2017-01-22 2018-08-01 둥관 위퉁 옵티컬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소형 저가의 4mp 비열화 고정 초점 렌즈
US20180364456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US20190196150A1 (en) * 2017-12-27 2019-06-27 Rays Optics Inc.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2143648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日夜两用成像镜头
CN112835184A (zh) * 2021-03-25 2021-05-25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6449528A (zh) * 2023-03-10 2023-07-18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和智能门锁
CN117434700A (zh) * 2023-11-23 2024-01-23 江西帛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价比的车用广角玻塑混合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81913B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78B (zh) 光学镜头
CN116755216A (zh) 广角镜头
CN115128771A (zh) 光学镜头
CN112285884B (zh) 1.14mm超广角光学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13467059A (zh) 红外共焦广角镜头
CN111352215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4217427B (zh) 光学镜头
CN116125633A (zh) 光学镜头
CN116047730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6107068A (zh) 鱼眼镜头
CN117806009A (zh) 日夜共焦镜头
CN114019656A (zh) 一种小型广角高低温日夜共焦镜头
CN117608058B (zh) 光学镜头
CN116719152B (zh) 光学镜头
CN116300008B (zh) 光学镜头
CN117008303B (zh) 光学镜头
CN116149030B (zh) 光学镜头
CN217385963U (zh) 定焦镜头
CN214751075U (zh) 一种微型鱼眼镜头
CN116841010B (zh) 光学镜头
CN220773329U (zh) 广角光学镜头
CN116755225B (zh) 光学镜头
CN117406409B (zh) 光学镜头
CN117008302B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