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0520A -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0520A
CN117800520A CN202311764777.0A CN202311764777A CN117800520A CN 117800520 A CN117800520 A CN 117800520A CN 202311764777 A CN202311764777 A CN 202311764777A CN 117800520 A CN117800520 A CN 117800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pond
area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647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晓洪
许桂贤
谭海威
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cep Ti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cep Ti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cep Ti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cep Tie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647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0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0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0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沿养殖尾水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功能排水渠、生态氧化坝、稳定沉淀塘、连续生物滤塘以及复合净化床。多功能排水渠内设置垃圾拦截装置、生态护岸、缓冲区;生态净化坝内设置生态堰、生态框、固定桩、集水墙、提升泵;稳定沉淀塘内设置浮水植物区、多个截留净化装置及曝气装置;连续生物滤塘内设置培养区,水流经多个曝气生物过滤区后,进入出水区均匀出水;复合净化床,包括植物、改良基质层、净化层、过滤集水层、防渗层、出水区。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建设费用少,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费用低,出水可资源化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蛋白质日益增长的需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始采用集约化和高密度的养殖模式。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394万吨,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内陆养殖产量的60%。在养殖过程中,容易造成过量施肥和投饵,过多的肥料、残饵及鱼类排泄物大量残留于水体中,导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继而容易诱发各类鱼病。调查表明,水产养殖业产生的COD、NH3-N、TN、TP的排污强度为13.6kg/t,氨氮0.45kg/t,总氮2.02kg/t,总磷0.33kg/t,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总排放量的6.24%、10.31%、7.00%和7.59%。另外,养殖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渔用药物、环境改良剂等,大部分以原药的形式随着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的水环境,这对水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构成极大威胁。
水产养殖尾水净化方法可以根据处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原位净化和异位净化。原位净化包括降低养殖密度、吸附和过滤、絮凝和氧化、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方法;异位净化通常采用的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人工湿地、稳定塘净化系统、“三池两坝”系统等方法。原位净化模式在养殖区域内净化水体能力有限,容易影响水产品的产量,限制因素较多,应用范围窄。异位净化模式通常占地面积大,污染物去除负荷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堵塞且系统使用寿命较短,缺少针对养殖尾水中的抗生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工艺,养殖尾水净化不彻底。同时,无论是原位净化模式和异位净化模式,系统产生的淤泥或塘泥往往被作为固废进行处置,不利于资源的循环的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通过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小,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污染物去除负荷高,使用寿命长,能有效净化水体中的常规无机污染物,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同时能有效利用系统中产生的底泥,减少二次污染物的产生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沿养殖尾水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功能排水渠、生态净化坝、稳定沉淀塘、连续生物滤塘以及复合净化床;稳定沉淀塘、连续生物滤塘以及复合净化床选取地势较高的塘,或将处理后的塘泥填高池底。
其中:
多功能排水渠,设置有垃圾拦截装置,用于拦截垃圾,以及缓冲带用于降低水体流速,促进水体大颗粒泥砂沉淀;
生态净化坝,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多级阶梯结构,由生态堰和生态框组成,预制生态框内部设置高级氧化箱,对养殖尾水进行预处理,氧化分解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稳定沉淀塘,包括配水渠以及围隔,配水渠位于稳定沉淀塘的入口处,围隔将稳定沉淀塘内围设出多个沉淀区,相邻沉淀区经中间的围挡顶部或者底部连通,水流呈上下交替流向,间隔一个沉淀区设置一个截留净化装置;
连续生物滤塘,包括围隔、培养区、曝气生物过滤区、配水区以及出水口,培养区内设置有原位细菌培养箱,培养区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曝气生物过滤区,曝气生物过滤区之间设置有配水区,内部有微孔曝气系统,微孔曝气系统设置在连续生物滤塘的底部;
复合净化床从上到下依次是植物、改良基质层、净化层、过滤集水层、防渗层、出水区。
优选的,缓冲带包括底部设置的泥砂收集斗和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为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挡板,挡板顶部低于水面;缓冲带底部铺设HDPE膜,通过松木桩,对缓冲区内的HDPE膜、泥砂收集斗进行固定和保持;
多功能排水渠还包括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包括松木桩、基底以及挺水植物,基底采用塘泥或者缓冲带开挖的淤泥。
优选的,所多功能生态坝包括生态堰、生态框、固定桩、集水墙、提升泵;生态堰采用的是双排松木桩,中间设有土工布、鹅卵石、碎石、晒干淤泥,出水呈齿状;氧化框主体结构均采用3层预制阶梯型过滤框架,高度为1500mm,内部使用穿孔板分层;
优选的,所述生态框包括框体、高级氧化箱、微孔曝气管、底质层、仿生水草,底质层采用本系统构建过程中产生的淤泥,进晒干处理后使用,底质层的顶部铺设鹅卵石,放置仿生水草。仿生水草采用EVA生态水草,使用前,经菌液浸泡,有利于促进河道微生物附着,产生生物膜。高级氧化箱位于框体上部两层,微孔曝气管设置于高级氧化箱底部。高级氧化箱内部滤料为改性铁碳填料,能有效降解水体中难降解污染物。高级氧化箱为模块装置,顶部设置吊钩,底部设置支撑架,方便更换填料。所述的微孔曝气管铺设于高级氧化箱底部,进行统一间歇曝气。
优选的,稳定沉淀塘还包括浮叶植物区以及清洗装置,截留净化装置包括载体框架、组合纤维填料,载体框架为10×10mm不锈钢方钢焊接而成;浮水植物区设置有承托网,承托网上布设植物,清洗装置为间歇曝气装置,采用穿孔曝气管,固定于载体框架底部,距离最下层组合纤维填料200mm。
优选的,沉淀区设置有四个,为四级静置沉淀,先后经过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下交替的水体流向有助于悬浮物的沉淀。
优选的,所述的连续生物滤塘通过配水区的作用,污水流经多个连续的曝气生物过滤区呈现形成下进上出的状态,有利于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过滤器的生物氧化作用进行充分的降解和去除。
优选的,曝气生物过滤区内设置多个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中放置浮石、底部安装立体分布器;浮石比表面积大,能快速附着生物膜,且不易脱落;立体分布器主要由立体网状填料组成,填料主体为由多根弯曲交错缠绕,互相粘接的丝条所形成的疏密有序的空间立体柱状结构,下部为一整块网垫,上部堆积为三角形。
优选的,复合净化床中的改良基质主要采用陶粒和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有利于截留尾水中的营养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同时和陶粒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植物根系的稳定性。净化层由沸石填充,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净化作用,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过滤集水层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穿孔顶板、碎石框和若干个导水管;导水管内设置导气管,导水管位于碎石框之间,碎石框有过滤和保护导水管的作用,防渗层包括HDPE膜、保护层,保护层有细砂层和粘土层;出水区,底部设置曝气管,且设置有太阳能在线监测系统和盖板。出水直接排放或养殖塘回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合理布置,占地面积较小,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效率高,能耗小,资源利用率高;2)生态坝中设置的高级氧化装置中的微电解改性铁碳填料能够降解和去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为后续的处理提供生化条件,填料更换方便;3)稳定沉淀塘采用的“折流+填料”能提高污水的停留时间,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同时整体上形成缺氧环境,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条件;4)连续生物滤塘采用“强化微生物+曝气生物过滤”,水力负荷大,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受气候、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小,处理效率高,不容易堵塞;与稳定沉淀塘结合使用,形成A+O环境,有利于系统脱氮。5)该方法产生污泥少,部分工艺可利用底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二次污染物的产生量;6)高吸水性树脂与陶粒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能吸附和储存水体中的营养盐,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集水层内的导水管采用HDPE曲纹网状透水管,使用寿命长,集水能力强,排水速度快,底部为无孔部分,防止二次渗漏,防堵塞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生态渠、多功能生态坝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生态坝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净化箱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稳定沉淀塘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稳定沉淀塘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连续生物滤塘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连续生物滤塘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生物过滤器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立体分布器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复合净化床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复合净化床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为能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抗污染负荷能力低、占地面积大、抗冲击能力弱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能够去除养殖尾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处理系统适应性强、抗污染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产生污泥少。
图1为本发明养殖尾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包括多功能排水渠1、生态净化坝2、稳定沉淀塘3、连续生物滤塘4、复合净化床5。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生态渠1、多功能生态坝2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的多功能排水渠1包括垃圾拦截装置11、生态护岸12、缓冲带13;
所述的垃圾拦截装置11包括垃圾拦截网111、垃圾收集器112、垃圾拦截围隔113,垃圾拦截网111采用普通塑料网,对水面大块漂浮垃圾进行初次拦截,垃圾收集器112设置于河道或沟渠两边,对垃圾拦截围隔11阻挡的水面垃圾进行收集,有效去除水面的垃圾。垃圾拦截围隔113高度约1m~2m,根据水深进行设置。
所述的生态护岸12设置在多功能排水渠1上游的渠两侧,由松木桩121、基底122、挺水植物123组成。即可防止水流对岸边的冲刷,还可以促进水体、底泥、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系统平衡,基底采用缓冲带13开挖的淤泥,经过处理后,填入生态护岸12。挺水植物采用梭鱼草、风车草等多年生挺水植物。
所述的缓冲带13包括底部的斗缓冲带长度为4m,设置泥砂收集斗131和缓冲装置132,缓冲装置132为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挡板,挡板顶部低于水面50cm;缓冲带13底部铺设HDPE膜,通过松木桩,对缓冲区内的HDPE膜、泥砂收集斗131进行固定和保持。缓冲装置132可降低水体流速,提高水体的水力停留时间,促进水体中的大颗粒泥砂沉积到底部,泥砂收集斗131定期通过小型吸污车进行清理。缓冲装置132采用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施工容易,维护费用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施工效率,且该桩使用寿命长,坚固耐久,适用于水环境。
图2、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生态坝2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多功能生态坝2包括生态堰21、生态框22、固定桩23、集水墙24、提升泵25;生态净化坝2的生态堰21采用的是双排松木桩211,中间设有土工布212、鹅卵石213、碎石214、晒干淤泥215,出水呈齿状;生态框22分为三层。
所述的生态框22内包框体221、高级氧化箱222、微孔曝气管223、底质层224、仿生水草225。框体221结构采用3层预制阶梯型过滤框架,使用穿孔板分层;底质层224采用本系统构建过程中产生的淤泥,进晒干处理后使用,底质层224的顶部铺设8-10cm的鹅卵石。框体221上下两层放置有高级氧化箱222、微孔曝气管223,高级氧化箱222为模块装置,尺寸为40cm×30cm×20cm,采用耐腐蚀材质网箱,填料更换方便,不容易堵塞。高级氧化箱222内部滤料为改性铁碳填料222(b),填料厚度约为8-10cm,曝气充分且不容易板结;图4为高级氧化箱222示意图,箱顶部有吊钩222(a),底部有支撑架222(c),方便更换,不影响曝气。改性铁碳填料222(b)可用于低浓度中性水质,利用铁和碳之间的电位差,改性铁碳填料222(b)在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通过微电场作用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使大分子有机物开环断链,降低尾水中的有毒物质毒性,COD去除率可达30%左右,同时提高后续处理的可生化性。
所述的微孔曝气管223铺设于高级氧化箱222底部,进行统一间歇性曝气。微孔曝气管223产生的超微细气泡,气液接触面积大,上浮流速低,溶解氧传质效率好,有利于铁碳填料微原电池的形成,促进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所述的仿生水草225放置于底质层224表面,仿生水草225采用常用的EVA生态水草,使用前,经菌液浸泡,有利于促进河道微生物附着,快速产生生物膜。
图5、图6为本发明稳定沉淀塘3的平面、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稳定沉淀塘3,包括配水渠31、围隔32、截留净化装置33、浮叶植物区34、清洗装置35;配水渠31主要采用DN300的半管,PVC材质或混凝土预制管均可;围隔32采用生态围隔对塘进行分隔,围隔设置有三组,第一组围隔和第三组围隔采用顶部通水、底部采用装填有原土的生态袋固定堵水,第二组围隔采用底部通水,形成折流;截留净化装置33包括载体框架331、组合纤维填料332,载体框架331为10×10mm不锈钢方钢焊接而成;浮水植物区34设置有承托网341,承托网上布设植物342,如粉绿狐尾藻等耐污染的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清洗装置35为间歇曝气装置,采用穿孔曝气管,固定于载体框架331底部,距离最下层组合纤维填料200mm。
所述的稳定沉淀塘3浮水植物区34,浮水植物342为铜钱草、粉绿狐尾藻、大薸中的一种或多种,浮水植物根据生长情况不定期收割和清理;浮水植物将水面覆盖,形成一定的缺氧或厌氧环境,将尾水中一些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提高尾水的可生化性。
参照图5、图6所示,所述稳定沉淀塘3的围隔32,包括沿沉淀溏短边设置的若干隔离围挡,将沉淀塘内空间分割成若干沉淀区,相邻的沉淀区经隔离围挡的顶部或者底部连通,水流呈上下交替流向;养殖尾水分别经过组合纤维填料332、浮水植物区34,通过围隔32的分隔作用,设置了四级静置沉淀,先后经过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下交替的水体流向有助于悬浮物的沉淀。
参照图7,所述的连续生物滤塘4,包括围隔41、培养区42、曝气生物膜区43、配水区44、出水口45。养殖尾水经培养区42进行均匀配水后,均匀进入曝气生物过滤区43,通过曝气生物过滤区43的生物氧化作用和截留悬浮固定于一体。所述的培养区内设置有原位细菌培养箱421,原位细菌培养箱421主要有污泥颗粒、培养箱箱体、太阳能泵、控制器、营养液输送管、菌液输送管组成。参照图8和图9,通过围隔41将曝气生物过滤区43内设置的若干个生物过滤器431和配水区432进行分隔,通过配水区432的作用,污水流经生物过滤器431呈现形成下进上出的状态,有利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在生物过滤器431内进行充分的降解和去除。曝气生物过滤区43内设置有曝气系统433。生物过滤器431的材质为不锈钢,由不锈钢支架431(a)和不锈钢筛431(b)网组成,不锈钢筛431(b)可防止滤料丢失,生物过滤器431中部放置轻质陶粒434、底部安装立体分布器435。
参照图10,曝气生物过滤区43中的生物过滤器431中有浮石,浮石粒径为2-4cm,密度为650-800KG/m3,可均匀分布于水体中上部,比表面积大,可快速形成表面生物膜,不易脱落,不易堵塞。立体分布器435主要由立体网状填料组成,填料主体为由多根弯曲交错缠绕,互相粘接的丝条所形成的疏密有序的空间立体柱状结构,下部为一整块网垫,上部堆积为三角形,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螺旋网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少曝气量。围隔41紧贴生物过滤器431,形成一定的密闭空间。
所述的连续生物滤塘4培养区42内的原位细菌培养箱421尺寸为1m×1m×1.2m,采用不锈钢作为支架,培养箱采用800目滤布固定在支架上,形成一个箱体,顶部可打开,方便添加营养物质、菌种。附近安装控制箱和太阳能泵,菌液定期输送至曝气生物过滤区,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具有一定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所述的连续生物滤塘4原理采用“强化微生物+曝气生物过滤”,水力负荷大,提高生物氧化能力,与稳定沉淀塘3结合使用,形成“A+O”环境,有利于系统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及脱氮。
参照图11、图12所述的复合生态净化床5,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是植物51、改良基质层52、净化层53、过滤集水层54、防渗层55、出水区56。植物51,包括配水沟511和湿生植物512,配水沟511采用DN400的半管,PVC材质或混凝土预制管均可,设置齿形出水堰。湿生植物512以美人蕉、鸢尾、菖蒲等观赏性的植物,或紫云英、苜蓿等经济、耐寒植物;改良基质层52主要由100cm厚的陶粒、高分子吸水性树脂按照100:5的质量比填充,为了防止树脂流失,底部增加隔层;高吸水性树脂为10-15目,隔层为10目尼龙滤布;净化层53由沸石填充;过滤集水层54包括穿孔顶板541、碎石框542和若干个导水管543,穿孔顶板541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起支撑作用,放置于碎石框顶部。导水管内设置导气管,导水管位于碎石框之间,碎石框有过滤和保护导水管的作用,防渗层包括HDPE膜、保护层,保护层有细砂层和粘土层;出水区56,底部设置曝气管,且设置有太阳能在线监测系统和盖板,出水直接排放或养殖塘回用。
所述的复合净化床5中改良基质层52的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高分子有机物,粒径为10-15目,吸水后粒径膨胀为10mm-20mm大小的透明树脂,高吸水性树脂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具有缓释作用,能持续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起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同时和陶粒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植物根系的稳定性。
所述的集水层54内的导水管采用HDPE曲纹网状透水管,防堵塞能力强,使用寿命长,集水能力强,排水速度快,底部为无孔部分,防止二次渗漏。

Claims (9)

1.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养殖尾水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功能排水渠、生态净化坝、稳定沉淀塘、连续生物滤塘以及复合净化床;
其中:
多功能排水渠,设置有垃圾拦截装置,用于拦截垃圾,以及缓冲带用于降低水体流速,促进水体大颗粒泥砂沉淀;
生态净化坝,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多级阶梯结构,由生态堰和生态框组成,预制生态框内部设置高级氧化箱,对养殖尾水进行预处理,氧化分解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稳定沉淀塘,包括配水渠以及围隔,配水渠位于稳定沉淀塘的入口处,围隔将稳定沉淀塘内围设出多个沉淀区,相邻沉淀区经中间的围挡顶部或者底部连通,水流呈上下交替流向,间隔一个沉淀区设置一个截留净化装置;
连续生物滤塘,包括围隔、培养区、曝气生物过滤区、配水区以及出水口,培养区内设置有原位细菌培养箱,培养区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曝气生物过滤区,曝气生物过滤区之间设置有配水区,内部有微孔曝气系统,微孔曝气系统设置在连续生物滤塘的底部;
复合净化床从上到下依次是植物、改良基质层、净化层、过滤集水层、防渗层、出水区;
养殖尾水先经过多功能排水渠进行垃圾拦截处理,并降低水体流速后进入生态净化坝,在生态净化坝中氧化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以及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然后进入稳定沉淀塘,进行沉淀和分解,接着进入连续生物滤塘进行微生物氧化处理,最后进入复合净化床进行过滤净化,出水回用或排放至自然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带包括底部设置的泥砂收集斗和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为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挡板,挡板顶部低于水面;缓冲带底部铺设HDPE膜,通过松木桩,对缓冲区内的HDPE膜、泥砂收集斗进行固定和保持;
多功能排水渠还包括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包括松木桩、基底以及挺水植物,基底采用塘泥或缓冲带开挖的淤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功能生态坝包括生态堰、生态框、固定桩、集水墙、提升泵;生态堰采用的是双排松木桩,中间设有土工布、鹅卵石、碎石、晒干淤泥,出水呈齿状;生态框主体结构采用3层预制阶梯型过滤框架,位于生态堰两侧,内部使用穿孔板分层,上部两层框内设置高级氧化箱;微孔曝气管铺设于高级氧化装置的底部,进行统一间歇曝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内包括框体、高级氧化箱、微孔曝气管、底质层、仿生水草,底质层采用本系统构建过程中产生的淤泥,进晒干处理后使用,底质层的顶部铺设鹅卵石,放置仿生水草。仿生水草采用EVA生态水草,使用前,经菌液浸泡,有利于促进河道微生物附着,产生表面生物膜;高级氧化箱为模块化装置,内部滤料为改性铁碳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稳定沉淀塘还包括浮叶植物区以及清洗装置,截留净化装置包括载体框架、组合纤维填料,载体框架为10×10mm不锈钢方钢焊接而成;浮水植物区设置有承托网,承托网上布设植物,清洗装置为间歇曝气装置,采用穿孔曝气管,固定于载体框架底部,距离最下层组合纤维填料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稳定沉淀塘沉淀区设置有四个,为四级静置沉淀,先后经过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向流沉淀、下向流沉淀,上下交替的水体流向有助于悬浮物的沉淀。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生物滤塘通过配水区的作用,污水流经多个连续的曝气生物过滤区呈现形成下进上出的状态,有利于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生物过滤器的生物氧化作用进行充分的降解和去除。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过滤区内设置多个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中放置浮石、底部安装立体分布器,立体分布器主要由立体网状填料组成,填料主体为由多根弯曲交错缠绕,互相粘接的丝条所形成的疏密有序的空间立体柱状结构,下部为一整块网垫,上部堆积为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净化床内设置的改良基质层主要由陶粒、高分子吸水性树脂、隔层组成,高吸水性树脂为10-15目,隔层为10目尼龙滤布;净化层由沸石填充;过滤集水层包括穿孔顶板、碎石框和若干个导水管,导水管内设置导气管,导水管位于碎石框之间,碎石框有过滤和保护导水管的作用,防渗层包括HDPE膜、保护层,保护层有细砂层和粘土层;出水区,底部设置曝气管,且设置有太阳能在线监测系统和盖板,出水直接排放或养殖塘回用。
CN202311764777.0A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Pending CN117800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4777.0A CN117800520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64777.0A CN117800520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0520A true CN117800520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64777.0A Pending CN117800520A (zh) 2023-12-20 2023-12-20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05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7239B (zh) 一种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2120677B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KR100648794B1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4724817B (zh) 网箱式生物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装置和其应用
CN206635120U (zh) 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
CN107207298A (zh) 包括对饱和下部层通风的主动通风系统的竖直渗漏式植物过滤类型的废水处理设备
CN108483805A (zh) 一种一体化多功能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CN102838208A (zh) 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改善的河道净化器技术
CN208218613U (zh) 一种一体化多功能湿地处理系统
CN112897807A (zh) 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7148721U (zh)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
CN109836016B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JP4350358B2 (ja) 資源回収型汚水浄化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CN207192930U (zh) 一种利用集约型曝气‑人工湿地耦合技术异位治理黑臭河道的装置
CN109879536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14230012A (zh)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1333271B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7800520A (zh) 一种处理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方法
CN210736455U (zh) 污水无动力生物生态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753730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KR200303060Y1 (ko) 인위적인 공기공급식 자연친화형 하수 처리장치
CN220182967U (zh) 一种面源污染治理梯级人工湿地结构
JP2573902B2 (ja) 水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JPH09155389A (ja) 河川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