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4465A -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4465A
CN117794465A CN202280053914.7A CN202280053914A CN117794465A CN 117794465 A CN117794465 A CN 117794465A CN 202280053914 A CN202280053914 A CN 202280053914A CN 117794465 A CN117794465 A CN 117794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clip
configuration
endoscope
contro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9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伦·阿迪卡拉特·巴兰
拉吉库马尔·辛格
迪帕克·库玛·沙玛
保罗·史密斯
朱奈德·莫罕默德·谢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ston Scientific Medical Device Ltd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ston Scientific Medical Device Ltd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ton Scientific Medical Device Ltd,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filed Critical Boston Scientific Medical Devic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9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4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 A61B17/128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clamps or clip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8Wound clamps or clips, i.e. not or only partly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Devices for bringing together the edges of a wound
    • A61B17/083Clips, e.g. resil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7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10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the distal tip features being detach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3Drive units for endoscopic tools inserted through or with the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wound clamps, e.g. containing only one clamp or staple; Wound clamp mag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2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mounted on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818Treat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3Automatic limiting or abutting means, e.g. for safe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处理组织的系统包括:帽,其安装在内窥镜远端上;夹具,其可安装在帽上并且包括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可移动地彼此连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插入形态中,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帽上延伸以在其间接收目标组织,在检查形态中,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的视野中,在部署形态中,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帽使得第一和第二钳口被朝向彼此拉动。控制元件被构造成使得通过帽向近侧的经过第一距离的移动将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并且移动第二距离将夹具从检查形态移动到部署形态。

Description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发明人:阿伦·阿迪卡拉特·巴兰;拉吉库马尔·辛格;迪帕克·库玛·沙玛;保罗·史密斯;朱奈德·莫罕默德·谢赫
优先权主张
本公开主张于2021年8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3/260,412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内窥镜装置,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治疗沿着胃肠道的组织的内窥镜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生越来越愿意进行积极的介入性和治疗性的内窥镜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GI)手术,这可能会增加在胃肠道的壁上穿孔的风险,或者作为手术的一部分可能需要闭合胃肠区域的壁。这样的手术可能包括例如去除大的病灶、在胃肠道的粘膜层下开孔道以治疗粘膜下方的问题、去除整个厚度的组织、通过胃肠道进入身体并穿透组织以离开胃肠道对胃肠道以外的组织进行手术、以及手术后问题的内窥镜治疗/修复(例如手术后渗漏、手术钉钉线的损坏和吻合口渗漏(anastomotic leaks)。
目前,可通过包括经内镜钳道内镜夹(through-the scope clips)或超范围夹(over-the-scope clips)的内窥镜闭合装置进行组织处理。超范围夹对于实现较大的组织缺陷的闭合可能特别有用。这些内窥镜闭合装置可节省医院的成本,并可为患者提供福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前的内窥镜闭合装置可能难以使用、定位耗时、或者不足以用于某些穿孔、状况和解剖结构。例如,当前的超范围夹通常需要从操作者看不到夹具本身的位置启动夹具。也就是说,在夹持之前,操作者可能会查看所要夹持的目标组织,并且基于目标组织的可视化,可判定装置和夹具的远端在相对于目标组织的期望位置。基于对目标组织的观察,操作者随后部署夹具,而无需看到夹具本身直到夹具被部署为止。
发明内容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组织的夹持系统,该系统包括被构造成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上的帽,该帽从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并且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使得该帽可被定位成邻近活体内的目标组织。夹具被构造成安装在帽上,该夹具包括经由过铰链可移动地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该铰链被偏置以将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朝向彼此拉动,该夹具相对于帽可在以下项之间移动:(a)插入形态,其中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帽上延伸,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彼此分离以在其间接收目标组织,并且使得其上安装帽的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的阻碍被最小化;(b)检查形态,其中夹具相对于帽向远侧移动,使得夹具的一部分向远侧延伸,直到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其上安装有帽的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的视野中;(c)部署形态,其中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帽,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铰链的偏置下被朝向彼此拉动以闭合并夹持被接收在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之间的组织。控制元件从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的远端延伸,穿过帽的通道和其所连接的内窥镜,且延伸至近端,在使用中,当帽邻近目标组织时,该近端保持在活体外部。控制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帽的移动使夹具相对于帽向远侧移动,控制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帽的经由第一距离的移动将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并且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帽的经由第二距离的移动将夹具从检查形态移动到部署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包括连接到控制元件的近端的致动器组件,该致动器组件包括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被构造成使得当被致动时,控制元件经由第一距离向近侧移动穿过内窥镜,以将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可包括彼此枢转地耦接的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使得当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的近侧部分被朝向彼此拉动时,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的远侧部分相应地被朝向彼此拉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还可包括第二致动器,该第二致动器被构造成使得当被致动时,控制元件经由第二距离向近侧移动穿过内窥镜,以将夹具从检查形态移动到部署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还可包括移动元件和滑轮机构,控制元件穿过滑轮机构以连接到移动元件,使得当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被朝向彼此拉动时,移动元件从相对于致动器组件的壳体的近侧位置向远侧位置移动,以向近侧拉动控制元件穿过内窥镜,使得夹具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可包括按钮,按钮包括延伸到致动器组件的壳体中的凸部,使得当夹具处于检查形态时,凸部接合控制元件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按钮将沿着控制元件施加附加的张力,该附加的张力将夹具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还可包括偏置元件,该偏置元件将第一致动器朝向插入形态偏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可包括用于将夹具朝向检查形态锁定的锁定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可包括构造成经由系统的操作者抓取的手柄部分和可移动地耦接到其上的杆,控制元件的近端连接到杆,使得当杆压靠手柄部分上,控制元件经由第一距离向近侧移动穿过内窥镜,以将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向检查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可包括壳体和可旋转地耦接到其上的旋转手柄,控制元件的近端连接到移动元件,该移动元件螺纹耦接到旋转手柄的一部分,使得旋转手柄相对于壳体的旋转将控制元件向近端移动穿过内窥镜。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组织的夹持系统,包括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从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的轴。从近端纵向延伸到远端的帽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使得帽可滑动地安装在内窥镜的轴的远侧部分上。夹具包括经由铰链彼此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铰链中的至少一个被偏置以将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朝向彼此拉动,夹具可安装在帽上,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帽的相对部分上延伸,以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彼此分离以在其间接收目标组织。帽相对于内窥镜从沿内窥镜的近侧位置到沿内窥镜的远侧位置的向远侧移动将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向检查形态,在检查形态中,夹具向远侧延伸直到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内窥镜光学系统的视野中。夹具相对于帽的向远侧移动使夹具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在部署形态中,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夹具,使得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在至少一个铰链的偏置下被朝向彼此拉动以闭合被接收在其间的组织上。重定位元件从耦接到帽的远端延伸,穿过帽的通道和内窥镜,延伸到近端,该近端在使用中保持在活体外。重定位元件被构造成使得重定位元件向近侧移动穿过内窥镜使帽沿着内窥镜向远侧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部署元件从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的远端延伸,穿过帽和内窥镜的通道,延伸到近端,该近端在使用中保持在活体外。部署元件被构造成使得部署元件的穿过内窥镜的向近侧移动使夹具相对于帽向远侧朝向部署形态移动。致动器组件包括构造成控制重定位元件的移动的第一致动器和构造成控制部署元件的移动的第二致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还可包括壳体,重定位元件和部署元件的近端延伸穿过该壳体以到被连接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可包括枢转地耦接到手柄的杆,重定位元件的近端连接到手柄的一部分,使得当杆朝向壳体移动时,重定位元件通过向近端移动内窥镜,以将帽和夹具从插入形态移向检查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可包括延伸到壳体中并且连接到部署元件的近端的按钮,使得当按钮被进一步压入壳体中时,部署元件向近端移动穿过内窥镜以将夹具相对于帽从检查形态朝向部署形态向远侧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包括偏置元件,偏置元件在帽的远端和位于其上安装有帽的内窥镜的最远端处的止挡件之间延伸,偏置元件将帽朝插入形态偏置,在插入形态中,安装在帽上的夹具的整体位于内窥镜的最远端的近侧,使得当释放杆时,帽和夹具恢复到插入形态。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组织的方法。夹具在插入形态中经由内窥镜插入体腔中的目标区域,在插入形态中,夹具经由透明帽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上,帽的近端在内窥镜的远端上延伸,并且帽的远侧部分向内窥镜的远端的远侧延伸,夹具安装在帽的近侧部分上,使得在插入形态中夹具的钳口彼此分离。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通道施加吸力,使得组织被吸入帽的通道和夹具的钳口之间。第一致动器被致动以将可释放地耦接至夹具的控制元件向近侧经由第一距离移动穿过内窥镜,使得夹具朝向检查形态移动,在检查形态中,夹具沿着帽向远侧移动以在帽的远侧部分上延伸,使得夹具在检查形态中位于内窥镜的视野中。当夹具处于检查形态时,确定夹具相对于目标组织是否处于期望位置。当夹具处于检查形态时,第二致动器被致动以向控制元件施加额外的张力,使得控制元件相对于内窥镜进一步向近侧经由第二距离移动,以将夹具向远侧朝向部署形态移动离开帽,在该部署形态中,夹具恢复到偏置闭合形态,其中钳口被朝向彼此拉动以将组织抓取在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夹持系统的远侧部分处于插入形态的纵向侧视图;
图2示出了处于检查形态的图1的系统的远侧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3示出了处于部署形态的图1的系统的远侧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系统的用于控制夹具移动的致动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处于第一形态的图4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纵向侧视图;
图6示出了处于第二形态的图4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纵向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图7的致动器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9示出了处于第一形态的图7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处于第二形态的图7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致动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13示出了处于第一形态的图11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4示出了处于第二形态的图11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5示出了处于第一形态的图11的致动器组件的另一横截面侧视图;
图16示出了处于第二形态的图11的致动器组件的另一横截面侧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7的致动器组件的透明透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7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7的致动器组件的远侧部分的透明透视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插入形态的组织夹持系统的远侧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22示出了处于检查形态的图21的系统的远侧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23示出了处于检查形态的图21的系统的远侧部分的纵向侧视图;
图24示出了根据图21的系统的用于控制夹具的移动的致动器组件的透视图;和
图25示出了图24的致动器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可进一步理解本公开,其中类似的元件用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公开涉及一种夹持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超范围内窥镜夹持系统,其中在经由致动器组件部署夹具之前,可观察和调整夹具的初始放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夹具,其可经由帽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上;和致动器组件,其控制夹具相对于内窥镜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的移动。在插入形态中,夹具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上,使得夹具的钳口朝向打开形态彼此分离,在打开形态中组织可被接收在其间。
在检查形态中,夹具相对于内窥镜向远侧移动,使得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窥镜的视野内延伸。在此检查形态中,夹具保持安装在帽上以朝向打开形态,钳口彼此分开以在其间接收目标组织,同时也可经由内窥镜观察到,使得系统的操作者可确定夹具是否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如果确定夹具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则可将夹具移向部署形态。
在部署形态中,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帽,使得夹具恢复到偏置闭合形态以将目标组织抓取在其钳口之间。致动器组件经由控制元件可释放地耦接至夹具,以有利于夹具相对于内窥镜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夹具朝部署形态移动时,夹具与内窥镜完全分离并且在体内永久释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近侧”和“远侧”旨在分别指朝向和远离装置的用户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治疗组织缺陷和/或穿孔的组织夹持系统100包括夹具102,该夹具102被构造成经由透明帽108安装在内窥镜104的远端106上。夹具102可释放地耦接到控制元件110,使得控制元件110的张紧使夹具102从如图1所示的插入形态,相对于内窥镜104(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帽108)朝向如图2所示的检查形态向远侧移动。当通过系统100的操作者(例如,外科医生)确定夹具1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时,控制元件110的进一步张紧使夹具102从检查形态朝向如图3所示的部署形态移动,在该部署形态中,夹具102从帽108释放并闭合在目标组织上。在插入形态中,如图1所示,夹具102安装在帽108上,使得帽108将夹具102保持在打开位置,其中夹具102的钳口114围绕帽108彼此分开,使得待夹住的组织可被拉过帽108的通道116并位于钳口114之间。
在该插入形态中,该实施例的整个夹具102(包括钳口114)安装在帽108的近侧部分138上,从而最小化对内窥镜104的光学系统的视野的阻碍,使得用户可通过帽108的开口端以及通过帽108的壁来充分观察邻近帽108的组织。为了将夹具102从插入形态移向如图2所示的检查形态,控制元件110被拉紧,以沿着帽108向远侧推动夹具102,直到夹具102的一部分抵接形成在帽108上的突出部120。这向操作者提供了触觉反馈,该触觉反馈指示夹具102处于检查形态。在检查形态中,钳口114在帽108的远侧部分140上保持打开,该远侧部分140向远侧延伸超过内窥镜104的远端106,其中钳口114保持打开并且通过帽108彼此分离。由于帽108是透明的,因此当夹具102安装在帽108的远侧部分140上时,夹具102在内窥镜104的光学系统的视野内。
在检查形态中,操作者可视觉上确定夹具102是否处于相对于目标组织(例如,被拉入帽108中的组织的一部分)的期望位置。如果操作者确定夹具102没有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则可从帽108释放组织,然后重新定位内窥镜104的远端106,直到目标组织根据需要被拉入到夹具102的钳口114之间的帽108中。当确定夹具102处于期望位置时,目标组织被拉入帽108中(例如,通过穿过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施加吸力或抓取器)。
然后通过拉紧控制元件110直到施加在其上的力超过将夹具102推动越过突出部120、离开帽108的预定力来展开夹具102,如图3所示。当夹具102被推动离开帽108时,夹具102的钳口114在其自然偏置下闭合,以夹紧已被拉入帽108中的组织。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在内窥镜104的近端处的致动器组件124连接到控制元件110,以控制其张紧以及夹具102相对于内窥镜104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的移动。
该实施例的夹具102可经由帽108安装至任何标准内窥镜104,该帽108的尺寸、形状和形态被设计成安装在内窥镜104的远端106上(例如,在远端106上滑动并经由摩擦配合保持在远端上)。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内窥镜104被构造成通过体腔插入到腔内的目标区域,并且因此必须足够柔性以导航通过体腔的甚至曲折的路径,尽管本文描述的装置可被构造成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观察器或插入装置一起操作。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内窥镜104的近端包括手柄构件,该手柄构件保持在体外,可供医生或其他用户接近,从而允许用户引导内窥镜104穿过体腔(例如,胃肠道)以到达目标部位。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组件124耦接至内窥镜104的手柄构件。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组件124可独立于内窥镜104的手柄构件使用。尽管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夹具102与内窥镜104一起使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帽108的尺寸和形状可被设计成安装在任何插入装置(柔性的或刚性的)的远端上,该插入装置适合于进入身体内的、待夹持的组织所位于的目标部位。
帽108从近端136纵向延伸至远端118并且包括纵向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116。帽108被构造成安装在内窥镜104的远端106上,使得帽108的通道116基本上与内窥镜104的纵向轴线对齐并且与内窥镜104的通道连通。通道116以对内窥镜104的视野的遮挡最小化的方式延伸远离内窥镜104的远端106。帽108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与内窥镜104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使得帽108通过摩擦配合装配在内窥镜104上。
帽108被构造成使得当帽108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106上时,帽108的近侧部分138在内窥镜轴上延伸,而帽108的远侧部分140向远侧延伸超过内窥镜104的远端106。帽108由透明材料形成,使得夹具102的在帽108的远侧部分140上延伸的部分或延伸到其之外的部分在内窥镜104的视野内。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帽108的远侧部分140的长度被选择为使得即使当组织被抽吸到帽108中时夹具102的部分仍然可见。在一个示例中,远侧部分140可具有大约10mm的长度。
帽108包括从其外表面14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120。突出部120被构造成接合夹具102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帽108包括一对突出部120,这对突出部120在直径上彼此相对并且沿着帽108定位,使得当夹具102接合突出部120时,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在帽108上延伸。突出部120的尺寸、形状和形态被设计为使得当超过预定阈值的远侧力被施加到夹具102时,夹具102向远侧移动越过突出部以朝部署形态移动。
夹具102包括经由铰链126彼此连接的一对钳口114,该铰链126允许钳口114相对于彼此在打开形态和闭合形态之间移动,在打开形态中,钳口114彼此分离,且在闭合形态中,钳口114朝向彼此移动以夹紧组织。该实施例的每个钳口114沿曲线从第一端128延伸至第二端130,使得铰链126中的第一铰链将钳口114的第一端128彼此连接,而铰链中的第二铰链126将钳口114的第二端130彼此连接。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铰链126是包括凹槽132的活动铰链,该凹槽132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接合帽108的突出部120。该实施例中的铰链126是弹簧偏置的,以将钳口114偏置向闭合形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钳口114包括夹紧特征,例如齿122,使得当钳口114朝向彼此移动至闭合形态时,组织经由齿122被夹紧在钳口114之间。
当夹具102安装在帽108上时,钳口114在帽108的相对部分上张开,使得帽108的外表面142。帽108将夹具102保持打开,其中在打开形态中,钳口114彼此分开,使得被拉入帽108的通道116中的组织在钳口114之间经过。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组织可经由例如通过内窥镜104而施加的抽吸力或者通过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而插入的抓取装置而被拉入到通道116中。
在插入形态中,夹具102被定位在帽108的近侧部分138上。然而,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相对于帽108向远侧移动,直到夹具102的凹槽132接合突出部120,并且夹具102在帽108的远侧部分140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的齿122向远侧延伸过帽108的远端118。因此,夹具102以及齿122相对于目标组织的位置对于操作者来说经由内窥镜104的光学系统是可见的。
当夹具102向远侧移动离开帽108时,夹具102恢复到其偏置闭合形态,以将任何已被拉入通道116中的组织夹在钳口114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夹具102的铰链126和/或钳口114可由多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形成,只要铰链126将钳口114朝向闭合形态偏置,如上所述,其中力足以向组织施加期望的夹紧力。在一个示例中,夹具102的部分(例如,铰链126)可由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诺)形成。
如上所述,夹具102可经由控制元件110相对于帽108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以及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控制元件110可形成为丝线、股线、细丝或其他类似的柔性纵向元件,该柔性纵向元件从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102的远端144延伸到连接到致动组件124的近端145。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远端144包括扩大端,在一个示例中,该扩大端被构造成结或扩大端。控制元件110的远侧部分148围绕夹具102的一部分成环,使得控制元件110的一部分卷曲在夹具102和帽108的外表面142之间,并且该结接合夹具102的一部分。控制元件110的剩余长度从夹具102向远侧延伸,使得其延伸穿过帽108的通道116的远侧开口,向近侧穿过通道116和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以到达致动组件124。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10的远侧部分148围绕钳口114中的第一钳口成环,其中该结在两个相邻齿122之间接合夹具102。更具体地,控制元件110的远端144处的结被接合在相邻的齿122之间,围绕钳口114中的第一钳口成环,使得控制元件110的紧邻结的近侧的部分被压接在夹具102和帽108的外表面142之间,远侧部分148围绕钳口114中的第一钳口成环,使得控制元件110的剩余长度从夹具102向远侧延伸,穿过帽108的通道116的远侧开口,并且向近侧延伸穿过通道116和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因此,当控制元件110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被拉动以对其施加张力时,夹具102相对于帽108向远侧移动。
当夹具102以插入形态安装在帽108上时,控制元件110可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拉动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被选择为使得夹具102的凹槽132抵接突出部120并且夹具102被拉入到检查形态。从检查形态开始,控制元件110可相对于内窥镜104进一步向近侧拉动第二距离,以施加超过预定阈值的力,使得夹具102在突出部120上朝远侧朝向部署形态移动越过突出部120。当夹具102朝向部署形态向远侧移动离开帽108时,控制元件110的远侧部分148松开,使夹具102脱开,从而从装置的其余部分释放夹具102,使夹具102被夹持在目标组织上,同时内窥镜和帽108被从身体抽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控制元件110必须能够承受超过预定阈值的力。
由于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在夹具102的钳口114处于打开形态的情况下保持安装在帽108上,所以如果确定夹具1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操作者可简单地从通道116释放组织并根据需要重新定位内窥镜104的远端106。具体地,根据需要,可重新定位远端106,直到操作者视觉上确认目标组织已经被拉入夹具102的钳口114之间的通道116中。如上所述,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延伸越过帽108的远侧部分148,位于内窥镜104的远端106的远侧,使得夹具102在内窥镜104的视野内。
如图4至图6所示,致动组件124可用于通过沿着控制元件110施加张力来致动控制元件110,以将夹具102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并且在视觉确认夹具102相对于目标组织的期望定位后,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动部署形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组件124可在内窥镜104的近端处耦接至手柄构件并连接至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该控制元件110延伸穿过内窥镜104的通道。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组件124可独立于内窥镜104而使用。换言之,致动组件124可在不直接耦接到内窥镜104的手柄构件的任何部分或内窥镜104的轴的任何部分的情况下使用。具体地,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可延伸到内窥镜104的近端之外,以连接到致动组件124。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如图4至图6所示,致动组件124包括用于致动夹具102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的第一致动器161和用于致动夹具102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的第二致动器18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61包括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彼此枢转地耦接并且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使夹具102从插入形态朝向检查形态移动。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经由例如连接销165以基本上剪刀状的方式枢转地彼此连接,使得当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的近侧部分166、168被朝向彼此拉动时,远侧部分170、172也被朝向彼此拉动。远侧部分170、172接收在壳体125内并且可移动地耦接至移动元件174,该移动元件174连接至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远侧部分170、172经由连接销165耦接到壳体125,使得壳体125相对于纵向构件162、164被纵向固定。然而,远侧部分170、172可在壳体125内朝向彼此或远离彼此移动,并且连接至移动元件174,使得当远侧部分170、172被朝向彼此拉动时,移动元件174从相对于纵向构件162、164的近侧位置朝向相对于纵向构件162、164的远侧位置移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元件174经由滑动销176连接到远侧部分170、172,该滑动销176从移动元件174延伸并且被接收在沿着第一纵向构件162的远侧部分170的纵向狭槽178内。移动元件174的销176可滑动地接收在狭槽178内,使得当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的近侧部分166、168被朝向彼此拉动以使得远侧部分170、172相应地朝向彼此移动时,销176沿着狭槽178向远侧滑动,以将移动元件174从近侧位置移动到远侧位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移动元件174能够以多种方式中的任何方式耦接到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只要移动元件174如上所述以允许移动元件174相对于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在近侧位置和远侧位置之间纵向滑动的方式耦接到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即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近侧部分166、168经由例如压缩弹簧182被偏置远离彼此。压缩弹簧182防止近侧部分166、168被无意地拉到一起而将夹具102移向检查形态。在该实施例中,近侧部分166、168包括在其间延伸的棘轮机构184,使得当近侧部分166、168被朝向彼此拉动时,近侧部分166、168被防止恢复到它们的偏置形态。因此,一旦近侧部分166、168已被朝向彼此拉动,移动元件174就被锁定在远侧位置,使得夹具102被锁定在检查形态。当近侧部分166、168朝向检查形态锁定时,夹具102可被看见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而不必持续地朝向彼此保持近侧部分166、168以将夹具102保持在检查形态中。
如图5-6所示,控制元件110被路由穿过壳体125内的滑轮机构180,以耦接到移动元件174。具体地,控制元件110从连接到夹具102的远端144延伸,穿过内窥镜104并穿过壳体125以被路由通过滑轮机构180,使得近端145连接到移动元件174。滑轮机构180被构造成使得当移动元件174从近侧位置移动到远侧位置时,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向近侧移动,从而沿着滑轮机构180移动控制元件110,从而将张力施加到控制元件110。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被构造成使得当近侧部分166、168被朝向彼此拉动时,施加到控制元件110的张力足以将夹具102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的一部分接合突出部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轮机构180定位在壳体125的一部分内,当移动元件174处于近侧位置时(参见图5),该滑轮机构180与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基本上纵向对齐。然而,当近侧部分166、168被朝向彼此拉动且移动元件174朝向远侧位置移动时,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也向远侧移动,使得控制元件110的一部分从滑轮机构180沿着壳体125的与第二致动器185连通的一部分(参见图6)延伸。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致动夹具102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的第二致动器185包括按钮186。按钮186包括用户可沿着壳体的外部触及的推动部分188以及延伸到壳体125中的凸部190。如图6所示,当移动元件174从近侧位置向远侧位置移动时,控制元件110的一部分被移动成与按钮186的凸部190接合,同时张力沿着控制元件110被施加。因此,当需要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向部署形态时,系统100的操作者按压推动部分188,使得凸部190进一步移动到壳体125中并且被压入控制元件110的与其接合的部分中。因此,当推动部分188被按压时,凸部190被进一步压入控制元件110中,从而沿着控制元件110施加额外的张力,这使得延伸穿过内窥镜的控制元件110的长度相对于内窥镜104以如下的力被向近侧移动:该力足以使夹具102沿着帽108向远侧移动越过突出部12,以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当夹具102被向远侧推离帽108时,夹具102向其偏置形态恢复以夹持在目标组织上。
根据利用系统100进行组织闭合的示例性方法,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上安装有帽108和夹具102的内窥镜104被插入自然身体孔口中并且穿过体腔,例如胃肠道,以到达腔内的目标区域。如上所述,在插入形态中,如图1所示,夹具102安装在帽108的近侧部分138上,该帽108安装在内窥镜104的远端106上,使得钳口114朝向打开形态彼此分离。夹具102经由内窥镜104被引导至目标区域,并且定位在目标组织上。然后,例如经由通过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施加的吸力将目标组织吸入帽108中。
然后,通过利用第一致动器161使夹具102相对于帽108向远侧移动,使夹具102朝向检查形态移动。具体地,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的近侧部分166、168朝向彼此移动,使得附接有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的移动元件174从近侧位置朝向远侧位置移动,如上所述。然后,第一纵向构件162和第二纵向构件164可经由棘轮机构184相对于彼此锁定,使得夹具102朝检查形态锁定。在检查形态中,夹具102在帽108的远侧部分140上方延伸,使得夹具102相对于目标组织的位置在内窥镜104的视野内。因此,在检查形态中,用户确定夹具102是否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的夹紧位置。
如上所述,致动组件124可被朝向检查形态锁定。因此,如果在检查形态期间确定夹具1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拉入帽108的组织被从帽108和内窥镜104的远端106释放,从而夹具102被重新定位在目标组织上。在检查形态期间,根据需要,可相对于目标组织重复地重新定位夹具102,直到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视觉地确认夹具102定位在目标组织上。
一旦用户确认目标组织已被拉入钳口114之间的通道116中,根据需要,夹具102可经由第二致动器185从检查形态移动至部署形态以移动夹具102。然后,操作者按下按钮186,使得凸部190进一步延伸到控制元件110的与其接合的部分中。经由凸部190施加在控制元件110上的力超过预定阈值水平,这允许夹具102向远侧移动越过帽108的突出部120以朝部署形态移动。夹具102相对于帽108向远侧移动,直到夹具102向远侧移动离开帽108并且夹具102恢复到其夹紧目标组织的偏置闭合形态。如上所述,当夹具102朝部署形态移动时,控制元件110使夹具102脱开,从而将夹具102释放在体内、夹在目标组织上,同时内窥镜104和帽108从身体抽出。
如图7至图10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224基本上类似于致动器组件124,并且如上文关于系统100所述的那样,类似地与夹具102和内窥镜104一起使用。类似于致动器组件124,致动器组件224包括用于使夹具102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的第一致动器261和用于使夹具102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的第二致动器285。与致动器组件124类似,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224可耦接至内窥镜104的手柄以与其一起使用。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224可独立地使用(即,不直接耦接到内窥镜104的手柄)来控制控制元件110的移动并由此控制夹具102的移动。
然而,第一致动器261可包括可相对于手柄部分262移动以移动控制元件110的杆264,而不是具有枢转地接合的部件。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连接至杆264的端部,使得当杆264被按压时,控制元件110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移动,从而使夹具102沿着帽108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向远侧移动。杆264应当保持被按压以沿着控制元件110维持朝向检查形态的张力。在一个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致动器161,杆264可经由例如在其间延伸的压缩弹簧282被偏置远离手柄部分262。因此,致动器组件224还可包括锁284,以用于将杆264相对于手柄部分262朝向检查形态锁定。
与致动器组件124类似,致动器组件224包括位于其壳体225内的滑轮机构280,控制元件110的近侧部分通过滑轮机构280而被路由以连接至杆264。滑轮机构280路由控制元件110穿过壳体225,使得控制元件110与第二致动器285接合。因此,当需要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向部署形态时,第二致动器285用于向夹具102提供进一步的张力,该张力其足以使夹具102移动越过帽108的突出部120以向远侧移动。类似于第二致动器185,第二致动器285包括按钮286。按钮286包括用户可沿壳体225的外部触及的推动部分288和延伸到壳体225中的凸部290。
如图9至图10所示,当需要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向部署形态时,推动部分288被按压,从而将凸部290进一步移动到壳体225中并将其压靠在控制元件110上。因此,当推动部分288被按压时,凸部290被进一步压入控制元件210中,从而沿控制元件110的移动施加额外的张力,这使得控制元件110的长度相对于内窥镜104以如下的力向近侧延伸穿过内窥镜:该力足以使夹具102在帽108上向远侧移动经过突出部12,以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当夹具102被向远侧推离帽108时,夹具102被恢复到其偏置形态,以夹持被拉入到帽108中的组织。
如图11至图16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324基本上类似于致动器组件124、224,并且如上文关于系统100所述的那样,可与夹具102和内窥镜104一起使用,以用于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致动夹具102的移动。类似于致动器组件124、224,致动器组件334包括被构造成将夹具102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的第一致动器361和被构造成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动到部署形态的第二致动器385。致动器组件324可耦接到内窥镜104,如图11所示,或者可独立于内窥镜使用,如图12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手柄部分362是例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上T形的手柄,其被构造成由系统100的操作者抓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部分362基本上垂直于壳体部分325延伸,控制元件110从内窥镜104延伸穿过该壳体部分325。此外,替代如上文关于致动器组件124、224所述的长杆或手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致动器361包括沿手柄部分362延伸的杆364,使得杆364可经由动力抓握而压靠在手柄部分362上。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连接至杆364,使得当其压靠手柄部分362时,穿过内窥镜104的控制元件110的长度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移动,从而将夹具102沿帽108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向远侧移动。
类似于先前描述的致动器组件,杆364经由例如在手柄部分362和杆364之间延伸的压缩弹簧382被偏置远离手柄部分362。为了维持沿着控制元件110的张力并且为了将夹具102向检查形态锁定,致动器组件324还包括锁384。在该实施例中,锁384包括位于手柄部分362上的按钮,使得当按钮被压入到手柄部分中时,按钮的一部分接合杆364的被接收在手柄部分362内的一部分,以接合杆364并且将杆364相对于手柄部分362保持在对应于检查形态的位置。(见图14)。具体地,如图16所示,锁384的按钮的一部分延伸到杆364内的狭槽392中并与其接合,以相对于手柄部分362锁定杆364。
当控制元件110相对于内窥镜104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向近侧被拉动时,控制元件的近侧部分被向近侧拉动经过壳体325的与第二致动器385相互作用的一部分。与先前描述的致动器组件不同,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致动器385包括按钮386,该按钮386包括推动部分388和延伸到壳体325中的凸部390。当需要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时,操作者推动推动部分388,使凸部390进一步移动到壳体325中,使得凸部390被压靠在控制元件110上,从而向控制元件110施加额外的张力。该张力使控制元件110的延伸穿过内窥镜104的长度以如下的力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移动:该力足以使夹具102向远侧移动越过突出部120,以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当夹具102被向远侧推离帽108时,夹具102恢复到其偏置形态以被夹持在目标组织上。
虽然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经由通过例如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施加的吸力将目标组织拉入到帽108的通道116中,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组织也可使用其他方法将其拉入到通道116中。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夹具102处于例如检查形态时,可通过使用诸如穿过内窥镜的组织抓取器的装置将组织拉入通道中并位于夹具102的分离的钳口114之间。104到其远端106。致动器组件324还包括延伸穿过壳体325的近端397的端口396,该端口396被构造成在其中接收诸如组织抓取器的装置。组织抓取器可穿过端口396并且穿过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而插入,使得邻近远端106的组织可被拉入帽108的通道116中,基本上如上文关于系统100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组织抓取器(或其他类似装置)被插入到端口396中并且穿过延伸穿过壳体325和杆364的相应通道。
如图17至图20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424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组件。致动器组件424可用于控制夹具102相对于内窥镜104的移动,如上文关于系统100所述。然而,致动器组件424包括单个致动器461,该单个致动器461能够控制夹具102的从插入形态到检查形态的移动以及夹具102的从检查形态朝向部署形态的移动两者。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致动器组件424包括可绕壳体425旋转的旋转手柄464,通过该壳体425从内窥镜104接收控制元件110。旋转手柄464从耦接到壳体425的第一端490延伸至保持可供系统的操作者触及的第二端492,使得旋转手柄464可围绕壳体425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490包括耦接构件491,该耦接构件491可旋转地接收在壳体425内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中接收移动元件474。在该实施例中,移动元件474通过螺纹被接收在旋转手柄464的耦接构件491内,使得当旋转手柄464绕壳体425旋转时,随着其旋转,移动元件474相对于壳体425纵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旋转手柄464相对于壳体425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移动元件474相对于壳体向近侧移动。控制元件110的近端145连接到移动元件474。因此,当旋转手柄464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控制元件110相对于壳体425向近侧移动,从而相对于内窥镜104向近侧移动,以沿着帽108向远侧移动夹具102。
与上述致动器组件类似,致动器组件424包括例如压缩弹簧或将旋转手柄朝向插入形态偏置的其他偏置元件。为了将夹具102移向检查形态,操作者主动地旋转该旋转手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425包括沿壳体425的一部分的销494或其他突出部。当旋转手柄464绕壳体425旋转时,销494与旋转手柄464相互作用。销494沿着壳体425定位,使得当旋转手柄464围绕壳体425旋转时,旋转手柄464接合销494,直到控制元件110已经移动了足以使夹具102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的近侧距离。
销494和旋转手柄464之间的接合向操作者提供触觉反馈,该触觉反馈指示夹具102与沿着帽108的突出部120接合并且处于检查形态。当需要将夹具102从检查形态移向部署形态时,操作者进一步沿第一方向绕壳体425旋转该旋转手柄464,以推动旋转手柄464经过销494。当旋转手柄464旋转经过销494时,夹具102相应地被向远侧推动超出突出部120,直到夹具102被向远侧推动离开帽108并且允许恢复到其偏置闭合形态以抓取目标组织。
与致动器组件324类似,致动器组件424还包括延伸穿过壳体425的近端497的端口496,该端口496被构造成在其中接收诸如组织抓取器的装置。组织抓取器可穿过端口496并且串钩内窥镜104的工作通道而插入,使得邻近远端106的组织可被拉入帽108的通道116中,基本上如上文关于系统100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组织抓取器(或其他类似装置)可插入到端口496中并穿过延伸穿过移动元件474的相应通道以被接收在内窥镜104内。
如图21至图25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织夹持系统500基本上类似于系统100,该系统包括可经由帽508安装在内窥镜504的远端506上的夹具502,使得夹具502可相对于内窥镜504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部署形态之间移动。与系统100类似,夹具502可从插入形态(如图21所示)移动到检查形态(如图22所示),然后在确认目标组织根据需要被接收在夹具502的钳口514之间时,夹具502从检查形态向如图23所示的部署形态移动。然而,系统500被构造成使得:如果在检查形态期间,系统500的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时,夹具502可从检查形态移回到插入形态,使得当夹具502处于插入形态时,远端506和夹具502可相对于目标组织重新定位。
因此,系统500进一步包括重定位元件512和部署元件510,该重定位元件512被构造成促进夹具502在插入形态和检查形态之间的移动,该部署元件510被构造成当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时,促进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的移动。如上所述,部署元件510和重定位元件512连接至致动器组件524,致动器组件524基本上类似于上文关于系统100描述的致动器组件124-324。致动器组件包括用于在插入形态和检查形态之间移动夹具502的第一致动器561以及用于将夹具502从检查形态移向部署形态移动的第二致动器585。
与系统100类似,在插入形态中,夹具502以打开形态安装在帽508上,其中夹钳514彼此分离以在其间接收组织。夹具502优选地以该插入形态插入到体内的目标部位。通过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远侧移动夹具502以增强内窥镜504的视野,可将夹具502从插入形态移动到检查形态,使得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的位置对于系统500的操作者(例如,外科医生或其他用户)可见。
然而,不是相对于帽508移动夹具502,而是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远侧移动其上安装有夹具502的帽508,以将夹具502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夹具502安装在帽508上,使得夹具502的一部分向远侧延伸超过帽508的远端518,同时将夹具502保持在打开位置,使得当帽508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远侧朝向检查形态移动时,夹具502的一部分延伸到内窥镜504的远端506的远侧,使得夹具502的向远侧延伸超过远端506的部分在内窥镜504的视野内。
如果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则夹具502可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然而,如果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夹具502可从检查形态移回到插入形态,使得被拉入帽508的任何组织可被释放并且夹具502可根据需要相对于目标组织重新定位。
为了便于帽508和夹具502相对于内窥镜504在插入形态和检查形态之间移动,系统500还包括在帽508和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之间延伸的偏置元件520,以将帽508和安装在其上的夹具502朝向插入形态偏置。重定位元件512(其远端550连接到帽508)可用于根据需要在插入形态和检查形态之间移动帽508和夹具502,直到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所需的形态。
一旦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部署元件510(其远端544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502)可用于将夹具502向远侧朝向部署形态移动离开帽508。在部署形态中,夹具502在其自然偏置下朝向闭合形态恢复以抓取被接收在钳口514之间的目标组织。部署元件510和/或重定位元件512的用于在插入形态、检查形态和/或部署形态之间移动夹具502的操纵可经由内窥镜504的近端处的致动器组件524来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内窥镜504可基本上类似于内窥镜104,并且从包括手柄构件534的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506,帽508安装在该远端506上。内窥镜504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505。在该实施例中,内窥镜504还包括在最远端507处从帽508的外表面542延伸的止挡件570、肩部或其他突出部,以用于接合偏置元件520的远端572并阻止偏置元件520的远端572向远侧延伸超过止挡件570。
帽508也可基本上类似于帽108,从近端536纵向延伸至远端518并且在其中限定通道516。通道516对应于内窥镜504的尺寸,使得帽508可可移动地安装在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帽508还包括延伸穿过其壁的开口,该开口构造成将重定位元件512接收在其中,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该实施例的偏置元件520在帽508的远端518和内窥镜504的止挡件570之间延伸,以将帽508朝向插入形态偏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偏置元件520可被构造成弹簧,该弹簧围绕内窥镜504的远端506延伸、在帽508的远端518和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处的止挡件570之间延伸。在插入形态中,基本上类似于夹具102的夹具502被安装在帽508上,使得夹具502的钳口514在帽508上张开。
帽508的外表面542保持钳口514打开,使得钳口514彼此分离并且组织可被接纳在其间。夹具502可安装在帽508上,使得例如齿522向远侧延伸超过帽508的远端518。然而,在插入形态中,帽508的远端518与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经由一距离分开,该距离被选择为使得齿522不会向远侧延伸超过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
为了将夹具502移向检查形态,帽508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远侧移动,压缩偏置元件520直到齿522向远侧延伸超过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使得齿522在内窥镜504的视野内。因此,在检查形态中,操作者或用户可确定夹具502是否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如果夹具502处于期望位置,则可通过将夹具502向远侧推离帽508而将夹具502移向部署形态。
然而,如果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释放偏置元件520上的压缩力,使得偏置元件520恢复到其偏置形态,从而沿着内窥镜504朝向插入形态向近侧推动帽508,使得之前被拉入帽508中的任何组织可被释放并且夹具502可被重新定位。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夹具502在插入形态和检查形态之间的移动经由重定位元件512控制,并且夹具502从检查形态朝向部署形态的移动经由部署元件510控制。
该实施例的部署元件510基本上类似于控制元件110,包括例如从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502的远端544延伸到连接到致动器组件524的近端的丝、线、股线、细丝或其他类似的柔性纵向元件。该实施例的部署元件510以基本上与夹具102和控制元件110之间的耦接的方式可释放地耦接到夹具50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部署元件510的远侧部分548围绕钳口514中的第一钳口514的一部分成环,使得部署元件510的一部分被压接在夹具502和帽508的外表面542之间,同时在远端544处的例如结或其他扩大物接合在钳口514的第一钳口的相邻齿522之间。
部署元件510的剩余长度从夹具502向远侧延伸以穿过内窥镜504的通道的远侧开口并向近侧延伸穿过内窥镜504。因此,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拉动部署元件510将相对于帽508向远侧移动夹具502,使得夹具502朝部署形态移动。如上所述,当夹具502朝向部署形态被向远侧推离帽508时,部署元件510的远侧部分548从夹具502解开,使得结与夹具502脱离并且夹具502被释放以夹住目标组织。
重定位元件512可包括例如丝、股线、金属丝或其他类似的柔性纵向元件。然而,与可释放地连接到夹具502不同,重定位元件512的远端550可不可释放地固定到帽508的一部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远端550包括扩大端,诸如,例如结,使得当重定位元件512穿过延伸穿过帽508的壁的开口时,结552防止远端550从其中穿过。因此,重定位元件512的结沿着帽508的外表面542接合帽508,使得重定位元件512的剩余长度在帽508的内表面和内窥镜504的外表面之间向远侧、在偏置元件520和内窥镜504的外表面之间向远侧延伸穿过开口,使得重定位元件512被接收在内窥镜504的通道的远端开口内,以向近端延伸穿过内窥镜504。
因此,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移动重定位元件512使帽508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远侧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在该检查形态中,偏置元件520经由沿重定位元件512的张力而保持在压缩形态。然而,如果在检查形态期间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沿重定位元件512的张力可被释放,从而允许偏置元件520恢复到其偏置形态,该偏置形态使帽508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从检查形态向插入形态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部署元件510和重定位元件512中的每一个的近端连接到致动器组件524并且耦接到内窥镜504的手柄构件。致动器组件524基本上类似于上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用于使夹具502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的第一致动器561和用于使夹具502从检查形态向部署形态移动的第二致动器585。致动器组件524还可包括壳体525,重定位元件512和部署元件510的近端延伸穿过该壳体525以连接到第一致动器561和第二致动器585。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4至图25所示,致动器组件524中的第一致动器561可包括被构造成控制重定位元件512相对于内窥镜504的移动的杆564,并且第二致动器585可包括用于控制部署元件510相对于内窥镜504的移动的按钮586。杆564可枢转地耦接到壳体525,使得当杆564被压向壳体525时,重定位元件512被向近侧拉动穿过内窥镜504。具体地,重定位元件512的近端连接到杆564,使得当按下杆564时,重定位元件512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移动,从而使帽508相对于内窥镜向远侧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杆564应当保持受压以维持沿着重定位元件512的张力并且保持偏置元件520朝向检查形态被压缩。
如果在该检查形态期间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则操作者使用例如他/她的拇指按压按钮586。按钮586延伸到壳体525中并且连接到部署元件510的近端,使得当被按压时,部署元件510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被拉动,从而使夹具502相对于帽508向远侧移动,直到夹具502向远侧移动离开帽508。然而,如果在检查形态期间操作者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没有处于期望的位置,则操作者释放杆564,释放沿其的张力并允许偏置元件520恢复到其偏置形态。当偏置元件520恢复到其偏置形态时,偏置元件520沿着内窥镜504向近侧从检查形态朝向插入形态推动帽508,使得在释放已经被拉入帽508中的任何组织之后,夹具502可根据需要重新定位。
使用夹持系统500来夹持组织的示例性方法可基本上类似于使用系统100来夹持组织的方法。与系统100类似,夹具502经由帽508安装在内窥镜504的远端506上。在插入形态中,如图21所示,通过体腔(例如,胃肠道的)被插入到体内的目标部位。如上所述,帽508经由偏置元件520被偏置向插入形态。
一旦夹具502被定位在目标组织上,组织就被拉入帽508中(例如,经由可穿过内窥镜504的工作通道施加的吸力)以在夹具502的钳口514之间延伸。然后,如图22所示,通过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移动重定位元件512使得帽508向远侧移动以压缩偏置元件520,夹具502可从插入形态移向检查形态。在检查形态中,该实施例的齿522向远侧延伸超过内窥镜504的最远端507,使得齿522相对于目标组织的位置经由内窥镜504是可见的。
当夹具502处于检查形态时,操作者可确定夹具502是否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如果夹具502没有处于期望位置,则沿着重定位元件512的张力可被释放,使得偏置元件520可恢复到其偏置形态,以将帽508从检查形态移回到插入形态。然后,被拉入帽508的任何组织可被释放,并且因为夹具502现在处于插入形态,所以内窥镜504和帽5089可相对于目标组织重新定位,直到帽508和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然后,夹具502可再次朝向检查形态移动,并且可根据需要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夹具502相对于目标组织处于期望位置。
一旦确定夹具502处于期望位置,则通过相对于内窥镜504向近侧移动部署元件510直到夹具502已被向远侧推离帽508,夹具502可朝向部署形态移动,如图23所示。如上所述,当夹具502被向远侧推离帽508时,夹具502被释放以恢复到其偏置闭合形态,使得目标组织被抓取在钳口514之间。
另外,由于部署元件510不再被压接在夹具502和帽508之间,因此部署元件510的远侧部分548从夹具502解开,使得结546与夹具502脱离并释放夹具502,当内窥镜504连同帽508从身体抽出时,该夹具502保持被夹持在目标组织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由于重定位元件512连接到帽508并且不连接到夹具502,所以重定位元件512不需要从帽508释放或脱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能够以不与实施例的描述和/或功能一致的任何方式来组合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特征。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治疗组织的夹持系统,包括:
帽,其被构造成安装在内窥镜的远端上,所述帽从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并且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使得所述帽能够被定位成邻近活体内的目标组织;
夹具,其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帽上,所述夹具包括经由铰链可移动地连接成一体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所述铰链被偏置以将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朝向彼此拉动,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能够在以下项之间移动:(a)插入形态,其中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在所述帽上延伸,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彼此分离以在其间接收所述目标组织,并且使得对其上安装有所述帽的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的阻碍最小化;(b)检查形态,其中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向远侧移动,使得所述夹具的一部分向远侧延伸,直到所述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其上安装有所述帽的所述光学系统的视野中;(c)部署形态,其中所述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所述帽,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在所述铰链的偏置下被朝向彼此拉动以闭合并夹持被接收在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之间的组织;以及
控制元件,其从远端延伸穿过所述帽的所述通道和其所连接的所述内窥镜、到达近端,所述远端可释放地耦接到所述夹具,在使用中,当所述帽邻近所述目标组织时,所述近端保持在所述活体外部,所述控制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所述帽的移动使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向远侧移动,所述控制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所述帽移动第一距离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插入形态移动到所述检查形态,并且所述控制元件向近侧穿过所述帽移动第二距离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检查形态移动到所述部署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控制元件的近端的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被构造成使得当被致动时,所述控制元件经由所述第一距离向近侧移动穿过所述内窥镜,以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插入形态移动到所述检查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彼此枢转地耦接的第一纵向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使得当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的近侧部分被朝向彼此拉动时,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的远侧部分相应地被朝向彼此拉动。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被构造成使得当被致动时,所述控制元件移动所述第二距离向近侧穿过所述内窥镜,以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检查形态移动到所述部署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移动元件和滑轮机构,所述控制元件穿过所述滑轮机构以连接到所述移动元件,使得当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被朝向彼此拉动时,所述移动元件从相对于所述致动器组件的壳体的近侧位置向远侧位置移动,以向近侧拉动所述控制元件穿过所述内窥镜,使得所述夹具从所述插入形态向所述检查形态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按钮,所述按钮包括延伸到所述致动器组件的壳体中的凸部,使得当所述夹具处于所述检查形态时,所述凸部接合所述控制元件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所述按钮沿着所述控制元件施加附加的张力,所述附加的张力使所述夹具从所述检查形态向所述部署形态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致动器朝向所述插入形态偏置的偏置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夹具朝向所述检查形态锁定的锁定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被构造成经由所述系统的操作者而被抓取的手柄部分以及可移动地耦接到其上的杆,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近端连接到所述杆,使得当所述杆压靠所述手柄部分时,所述控制元件移动所述第一距离向近侧穿过所述内窥镜,以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插入形态移向所述检查形态。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壳体和可旋转地耦接至所述壳体的旋转手柄,所述控制元件的所述近端连接至移动元件,所述移动元件螺纹耦接至所述旋转手柄的一部分,使得所述旋转手柄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使所述控制元件向近侧移动穿过所述内窥镜。
11.一种用于治疗组织的夹持系统,包括:
内窥镜,包括从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的轴;
帽,从近端纵向延伸至远端并且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通道,使得所述帽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轴的远侧部分上;
夹具,包括经由铰链彼此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所述铰链中的至少一个铰链被偏置以将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朝向彼此拉动,所述夹具能够安装在所述帽上,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在所述帽的相对部分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彼此分离以在其间接收目标组织,所述帽相对于所述内窥镜从沿着所述内窥镜的近侧位置到沿着所述内窥镜的远侧位置的向远侧移动将所述夹具从插入形态向检查形态移动,在所述检查形态中,所述夹具向远侧延伸直到所述夹具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内窥镜的光学系统的视野中,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的向远侧移动将所述夹具从所述检查形态朝向部署形态移动,在所述部署形态中,所述夹具向远侧移动离开所述夹具,使得所述第一钳口和所述第二钳口在所述至少一个铰链的偏置下被朝向彼此拉动,以闭合在被接收在其间的组织上;
重定位元件,从远端延伸穿过所述帽的所述通道和所述内窥镜,到达近端,所述远端耦接到所述帽,在使用中,所述近端保持在所述活体外部,所述重定位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重定位元件向近侧移动穿过所述内窥镜使所述帽沿着所述内窥镜向远侧从所述插入形态朝向检查形态移动;
部署元件,从远端延伸穿过所述帽的所述通道和所述内窥镜,到达近端,所述远端可释放地耦接到所述夹具,在使用中,所述近端保持在所述活体外,所述部署元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部署元件的穿过所述内窥镜的向近侧移动使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向远侧朝向所述部署形态移动;以及
致动器组件,包括构造成控制所述重定位元件的移动的第一致动器和构造成控制所述部署元件的移动的第二致动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重定位元件和所述部署元件的所述近端延伸穿过所述壳体以被连接到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枢转地耦接到手柄的杆,所述重定位元件的所述近端连接到所述手柄的一部分,使得当所述杆朝向所述壳体移动时,所述重定位元件向近侧移动穿过所述内窥镜,以将所述帽和所述夹具从所述插入形态移向所述检查形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延伸到所述壳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部署元件的所述近端的按钮,使得当所述按钮被进一步压入所述壳体中时,所述部署元件向近侧移动穿过所述内窥镜,以将所述夹具相对于所述帽从所述检查形态朝向所述部署形态向远侧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偏置元件,所述偏置元件在所述帽的远端和位于其上安装有所述帽的内窥镜的最远端处的止挡件之间延伸,所述偏置元件将所述帽朝所述插入形态偏置,在所述插入形态中,安装在所述帽上的所述夹具的整体位于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最远端的近侧,使得当释放所述杆时,所述帽和所述夹具恢复到所述插入形态。
CN202280053914.7A 2021-08-19 2022-07-28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Pending CN1177944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60412P 2021-08-19 2021-08-19
US63/260,412 2021-08-19
PCT/US2022/038705 WO2023022869A1 (en) 2021-08-19 2022-07-28 Interface mechanism for repositioning and deployment of over the scope cli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4465A true CN117794465A (zh) 2024-03-29

Family

ID=8293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3914.7A Pending CN117794465A (zh) 2021-08-19 2022-07-28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5904A1 (zh)
EP (1) EP4287962A1 (zh)
JP (1) JP2024514318A (zh)
KR (1) KR20230163531A (zh)
CN (1) CN117794465A (zh)
WO (1) WO202302286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8548B1 (en) * 1999-11-18 2002-08-06 Russell F. Durg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body tissue
DE102017112896A1 (de) * 2017-06-12 2018-12-13 Ovesco Endoscopy Ag Gewebeclip-Applikations-Ausrüst-/Nachrüstsa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514318A (ja) 2024-04-01
EP4287962A1 (en) 2023-12-13
US20230055904A1 (en) 2023-02-23
WO2023022869A1 (en) 2023-02-23
KR20230163531A (ko)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1872B2 (en) Hemostatic clip with needle passer
EP3082620B1 (en) Resection line guide for a medical procedure
US8287554B2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tissue reconfiguration
JP4756943B2 (ja) 内視鏡用縫合装置
US8070759B2 (en) Surgical fastening device
US20110152895A1 (en) Apparatus for clamping an organ during surgery
US20080195129A1 (en) Mid-point lock suture cutter
CA2288180A1 (en) Instrument assemblies for performing anatomical tissue ligation
AU7468898A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rotatably mounted offset needle holder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454630B2 (en) Endoscopic clipping device
CN117794465A (zh) 用于超范围夹的重定位和部署的接口机构
JP2024504400A (ja) 延長部を有する再位置決め可能なクリップ
JP2024514318A6 (ja) オーバーザスコープクリップの再位置決めおよび展開のためのインタフェース機構
CN117529266A (zh) 具有可再定位能力的超范围夹
US20230181196A1 (en) Repositionable over the scope clip
CN117835921A (zh) 带有可靠锁的内窥镜夹
US20220202420A1 (en) Tissue tensioning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30225740A1 (en) Steerable platform repositionable over the scope clip
EP3730064A1 (en) Port site incision closure device
KR20230162693A (ko) 순응성 메커니즘을 갖춘 오버 더 스코프 클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