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4191A -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 Google Patents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4191A
CN117794191A CN202311865783.5A CN202311865783A CN117794191A CN 117794191 A CN117794191 A CN 117794191A CN 202311865783 A CN202311865783 A CN 202311865783A CN 117794191 A CN117794191 A CN 117794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leakage
detection modul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57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新涛
赵志伟
杜智超
武英俊
闫宏宇
陈凯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wn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wn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wn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wn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57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4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4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液冷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单元、冷却液分配单元、漏液检测模块和控制器。冷却液分配单元与散热单元之间连接有液冷管路,漏液检测模块连接于液冷管路。当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液冷管路的漏液信号时,控制器动作,使得液冷管路断开,阻止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也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不会继续流入散热单元;对应地,与发热元件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液也不会从液冷管路流出,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给液的情况。因此液冷管路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

Description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服务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存储性能和计算性能来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量,这使得服务器发热量相比之前高出数倍,导致热流密度急剧增加。目前,系统散热成为了制约服务器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而传统的风扇冷却已经不能满足散热要求,急需新型高效的冷却方式来取代空气冷却,因为液体冷却效率比空气冷却效率高数倍,所以液冷散热凭借着出色的散热能力逐渐成为主流的散热方式。
相关技术中,液冷散热系统存在漏液风险,从而影响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液冷散热系统存在的使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单元,用于与发热元件连接;
冷却液分配单元,与所述散热单元之间连接有液冷管路,以使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液冷管路流入和流出所述散热单元;
漏液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液冷管路,用于检测所述液冷管路的漏液信号;
控制器,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液冷管路能够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液冷管路处于断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供给器,所述液冷管路的入口和所述冷却液供给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公接头和第一母接头;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一母接头连通;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一母接头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所述第一公接头和所述第一母接头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锁合模块,所述锁合模块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公接头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母接头连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固定件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母接头与所述第一公接头连通或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磁性件,所述移动件为电磁铁;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所述电磁铁和所述磁性件之间产生斥力,所述电磁铁带动所述第一母接头相对所述第一公接头远离,且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母接头相对所述第一公接头靠近,以使所述第一母接头与所述第一公接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回收器,所述液冷管路的出口和所述冷却液回收器分别连接有第二公接头和第二母接头;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第二公接头能够和所述第二母接头连通;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驱使所述第二公接头和所述第二母接头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所述第二公接头和所述第二母接头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电连接的故障排液管路;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故障排液管路与所述液冷管路连通,以将漏液通过所述故障排液管路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故障排液管路连通的回收腔体,所述回收腔体用于回收漏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电连接的报警模块,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模块,所述流量调节模块连接于所述液冷管路的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之间;
所述流量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液冷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流量。
一种液冷机柜,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发热元件连接。
上述液冷散热装置,当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液冷管路的漏液信号时,控制器发出动作信号,使得液冷管路断开,从而阻止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也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不会继续流入散热单元;对应地,与发热元件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液也不会从液冷管路流出,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给液的情况。因此液冷管路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液冷散热装置;101、控制器;110、散热单元;130、液冷管路;140、漏液检测模块;150、锁合模块;151、固定件;1511、磁性件;152、移动件;1521、电磁铁;153、弹性件;161、第一公接头;162、第一母接头;163、第二公接头;164、第二母接头;171、故障排液管路;172、回收腔体;173、故障排液阀;180、报警模块;190、流量调节模块;210、机箱;220、导轨;230、连接件;240、发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液冷散热装置10的示意图,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装置10,包括散热单元110、冷却液分配单元、漏液检测模块140和控制器101。散热单元110用于与发热元件240连接;冷却液分配单元与散热单元110之间连接有液冷管路130,以使冷却液分配单元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液冷管路130流入和流出散热单元110;漏液检测模块140连接于液冷管路130,用于检测液冷管路130的漏液信号;控制器101与漏液检测模块140通信连接;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液冷管路13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能够控制液冷管路130处于断开状态。
可以理解地,液冷管路130包括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供液管路用于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引入散热单元110。回液管路用于将进行了热交换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从散热单元110内引出。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液冷管路130的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发出信号,使得液冷管路130断开,从而阻止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也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不会继续流入散热单元110;对应地,与发热元件24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液也不会从液冷管路130流出,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给液的情况。因此液冷管路130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240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冷却液可为水、乙二醇或丙三醇等。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模块包括漏液检测线,漏液检测线连接于液冷管路的外壁;漏液检测线具有接线端,接线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以使漏液检测线形成检测回路。当液冷管路出现漏液情形时,漏液被导流至液冷管路外壁的漏液检测线,使得检测回路的参数发生变化,以便操作人员监控到漏液情况,从而起到提醒操作人员的作用。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回路的参数包括阻抗值。当液冷管路有漏液情况发生时,漏液检测线由于被液体浸入,相当于构成了并联回路,使得检测回路的阻抗值会小于正常值范围的下限。如此,通过获取检测回路的阻抗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能够确定是否有漏液情况发生。其中,当液冷管路没有出现冷却液渗漏,漏液检测线也没有断裂时,此时漏液检测线的阻抗值处于正常值范围,也即正常值对应未发生漏液时的阻抗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回路的参数可以为电流值。当冷却液从液冷管路渗出至漏液检测线时,其阻抗值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供电电压不便的情况下,检测回路的电流值增大。如此,通过获取检测回路的电流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能够确定是否有漏液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液冷管路包括内管件和外管件,内管件用于输送冷却液,漏液检测线缠绕于内管件的外壁,外管件套设于内管件的外壁,且外管件的内壁抵接于漏液检测线。
具体地,当内管件出现漏液情形时,漏液可被外管件的内壁面阻挡,并被导流至内管件外壁的漏液检测线,以便操作人员监控到漏液情况。通过将外管件套设在内管件的外壁上,从而对漏液检测线进行紧固,以提升漏液检测线和内管件的连接效果,使得内管件和漏液检测线紧密接触,内管件渗出的冷却液能够被外管件导流至漏液检测线,以提高漏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单元与发热元件贴合连接,散热单元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支架上的冷板。冷板的材质可以为铜或者铝。冷板内设置有流道结构,用于供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从而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支架的材质可以为铝,支架用于提供锁紧力,将冷板与发热元件例如芯片等进行紧密安装,减少芯片等热源与冷板之间的接触热阻。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供给器,其中,冷却液供给器内存储有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液冷管路130的入口和冷却液供给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漏液信号时,第一公接头161能够和第一母接头162连通,使得温度较低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液冷管路130被输送至散热单元110,从而与发热元件240进行热交换,对发热元件240进行散热降温。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控制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分离。如此,供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给液的情况。因此液冷管路130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240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
具体而言,可以是第一公接头161固定,第一母接头162能够相对第一公接头161靠近或远离,使得供液管路断开。也可以是第一母接头162固定,第一公接头161相对第一母接头162靠近或远离。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同时异向移动。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100还包括锁合模块150,锁合模块150包括固定件151和移动件152,固定件151与第一公接头161连接,移动件152与第一母接头162连接;控制器101能够控制移动件152相对固定件151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以使第一母接头162与第一公接头161连通或断开。
具体地,移动件152与固定件151的分离力大于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的接合力,使得控制器101能够控制移动件152移动,以带动第一母接头162与第一公接头161分离,进而使得供液管路断开,以防止漏液继续渗出的可能。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51为磁性件1511,移动件152为电磁铁1521;磁性件1511和电磁铁152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53。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电磁铁1521得电,使得电磁铁1521和磁性件1511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得电磁铁1521相对磁性件1511远离。如此,电磁铁1521会带动第一母接头162相对第一公接头161远离,且电磁铁1521和磁性件1511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弹性件153处于拉伸状态。通过电磁铁1521和磁性件1511之间的斥力,使得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分离。可以理解地,电磁铁1521和磁性件1511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之间的接合力,使得二者能够被分离。
如图1所示,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漏液信号时,电磁铁1521处于断电状态。因此,原本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153积累的弹性势能,会驱使电磁铁1521和磁性件1511相互靠近,也即第一母接头162相对第一公接头161靠近,直至弹性件153的形变恢复,且第一母接头162与第一公接头161连通,使得供液管路被导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是固定件和移动件的形式外,锁合模块还可以是电磁阀,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当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漏液信号时,电磁阀关闭,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断开,液冷管路内的压力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上导致短路的风险。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回收器,液冷管路130的出口和冷却液回收器分别连接有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漏液信号时,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连通,使得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液管路输送至冷却液回收器,即液冷管路130内的冷却液在不断的循环流动。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驱使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分离。如此,回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冷却液流出导致液冷管路130内的压力变化,进而导致漏液增加的情况。
具体而言,可以是第二公接头163固定,第二母接头164能够相对第二公接头163靠近或远离,使得供液管路断开。也可以是第二母接头164固定,第二公接头163相对第二母接头164靠近或远离。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同时异向移动。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10还包括与漏液检测模块140电连接的故障排液管路171;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故障排液管路171与液冷管路130连通,以将漏液通过故障排液管路171排出。也就是说,当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控制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均断开,冷却液会通过故障排液管路171排出,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上导致发热元件损坏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地,故障排液管路171上设置有故障排液阀173,当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故障排液阀173开启,使得冷却液会通过故障排液管路171排出。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10还包括与故障排液管路171连通的回收腔体172,回收腔体172用于回收漏液。可以理解地,回收腔体可以与储液罐(图未示)连通,如此,即可将残留在液冷管路130内的冷却液排出至回收腔体172中,再通过回收腔体172引出至储液罐,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10还包括与漏液检测模块140电连接的报警模块180,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控制器101将该信号传递给报警模块180,使得报警模块180启动。具体地,报警模块180发出警报,以提醒工作人员液冷管路130发生泄漏,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液冷管路130的泄漏点进行维修或者是更换液冷管路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报警模块发出警报后,将报警信号分别传输至故障排液阀和锁合模块,使得故障排液阀开启,故障排液管路导通;且锁合模块动作使得液冷管路断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控制器接收到漏液检测模块的漏液信号后,直接将信号分别传输给报警模块、故障排液阀和锁合模块等。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10还包括流量调节模块190,流量调节模块190连接于液冷管路130的入口和冷却液分配单元之间;流量调节模块190用于调节液冷管路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通过流量调节模块190,使得供应至散热单元110的冷却液的流量能够与发热元件的散热需求相匹配,改善散热需求不高导致的冷却液浪费的现象,也能解决散热需求较高时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地,当液冷管路130的管径恒定时,流量与流速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单位时间内的液冷管路130内的冷却液流速,从而起到流量调节的作用。具体地,流量调节模块190可为电动阀、调速水泵、节流阀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参数检测模块,参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热元件的参数,例如温度或运行功率等。以温度为例,通过根据发热元件的温度调节输入散热单元的冷却液的流量,实现了按需为发热元件提供冷却液流量,避免了发热元件因过热而损坏或者温度过低而影响工作性能。其中,参数检测模块和流量调节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参数检测模块、流量调节模块、漏液检测模块、报警模块以及锁合模块等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从而实现信号的反馈和接收。例如,漏液检测模块检测到漏液信号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使得报警模块报警,同时,锁合模块动作,以使得液冷管路断开。控制器可为BMC基板管理控制器,或者是单片机、处理器等处理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发热元件上,以采集发热元件的温度。其中,当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时,控制器用于控制流量调节模块增大或减小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当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内时,控制器控制流量调节模块维持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温度检测模块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其中,预设温度范围可为发热元件在正常工作时所处的温度范围,用户可通过实验预先测定发热元件在正常工作时所处的温度范围,并将该温度范围作为预设温度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可为发热元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的温度范围。
具体地,通过根据发热元件的温度调节输入该发热元件的冷却液的流速,实现了根据不同的发热元件的温度提供合适的冷却液流量,使得发热元件均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实现了精准控温,利于发热元件的温度管理,使得冷却液的流量调节更智能,并且避免了发热元件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发热元件的计算性能甚至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器控制流量调节模块增大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当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器控制流量调节模块减小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
具体地,当发热元件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通过控制增大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即增大流入发热元件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得冷却液在流经发热元件上连接的散热单元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使得发热元件的温度降低,防止发热元件过热而损坏。其中,在发热元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通过控制减小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即减小流入发热元件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得冷却液在流经发热元件连接的散热单元时,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使得发热元件的温度升高,防止发热元件的温度过低而影响计算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该发热元件流量调节模块增大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然后在间隔预设时长后,控制器再次获取该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第一反馈温度,并比较该第一反馈温度与预设温度范围。在确定该第一反馈温度仍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流量调节模块再次增大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然后再在间隔预设时长后,控制器又一次获取该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将该温度作为第二反馈温度,并比较该第二反馈温度与预设温度范围。在确定该第二反馈温度仍大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流量调节模块再次增大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如此重复,直至该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流量调节模块保持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
其中,在增大冷却液流速之后,在预设时长内,冷却液吸收热量的能力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使得发热元件的温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从而,在间隔预设时长后再去获取发热元件的温度,获取到的发热元件的温度是稳定之后的温度,从而能够防止发热元件的温度还在持续下降时继续增大冷却液的流速,进而可避免发热元件的温度降低过多使得发热元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值。
其中,通过多次间隔采集发热元件的温度,并根据多次间隔采集的发热元件的温度而多次增大或减小液冷管路内冷却液的流速,使得流量控制液冷散热装置可根据反馈温度确定流速增大或减小的幅度,使得流量调节功能更为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冷机柜,包括发热元件240以及上述的液冷散热装置100,散热单元110与发热元件240贴合连接。该液冷机柜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冷散热装置100,因此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液冷管路130的漏液信号时,液冷管路130会断开,从而阻止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也即,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不会继续流入散热单元110;对应地,与发热元件24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液也不会从液冷管路130流出,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被断开,避免了进一步给液的情况。因此液冷管路130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240上导致短路的风险,同时为后续检修提供干燥环境,降低了维修时的短路风险和成本。其中,发热元件可以为服务器内的芯片。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液冷机柜包括导轨220和滑动连接于导轨220的机箱210。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供给器和冷却液回收器。液冷管路130的入口和冷却液供给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液冷管路130的出口和冷却液回收器分别连接有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二公接头163均连接于机箱210。其中,液冷机柜还包括连接件230,第一母接头162和第二母接头164等均可以连接在连接件230上。当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漏液信号时,反馈至控制器101,控制器101控制锁合模块150动作,产生的分离力会驱动机箱210沿导轨220滑动,使得第一公接头161与第一母接头162分离,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分离,进而使得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断开,液冷管路内的压力将不再升高,能够改善漏液继续渗出的现象,降低漏液滴落到发热元件上导致短路的风险,提升液冷机柜的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单元(110),用于与发热元件(240)连接;
冷却液分配单元,与所述散热单元(110)之间连接有液冷管路(130),以使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液冷管路(130)流入和流出所述散热单元(110);
漏液检测模块(140),连接于所述液冷管路(130),用于检测所述液冷管路(130)的漏液信号;
控制器(101),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通信连接;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液冷管路(130)能够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101)能够控制所述液冷管路(130)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供给器,所述液冷管路(130)的入口和所述冷却液供给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公接头(161)和第一母接头(162);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第一公接头(161)能够和所述第一母接头(162)连通;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101)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公接头(161)和所述第一母接头(162)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所述第一公接头(161)和所述第一母接头(162)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锁合模块(150),所述锁合模块(150)包括固定件(151)和移动件(152),所述固定件(151)与所述第一公接头(161)连接,所述移动件(152)与所述第一母接头(162)连接;
所述控制器(101)能够控制所述移动件(152)相对所述固定件(151)做靠近运动或远离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母接头(162)与所述第一公接头(161)连通或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51)为磁性件(1511),所述移动件(152)为电磁铁(1521);所述磁性件(1511)和所述电磁铁(152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53);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电磁铁(1521)处于通电状态;所述电磁铁(1521)和所述磁性件(1511)之间产生斥力,所述电磁铁(1521)带动所述第一母接头(162)相对所述第一公接头(161)远离,且所述弹性件(153)处于拉伸状态;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电磁铁(1521)处于断电状态,所述弹性件(153)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母接头(162)相对所述第一公接头(161)靠近,以使所述第一母接头(162)与所述第一公接头(16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包括冷却液回收器,所述液冷管路(130)的出口和所述冷却液回收器分别连接有第二公接头(163)和第二母接头(164);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未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第二公接头(163)和所述第二母接头(164)连通;
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控制器(101)驱使所述第二公接头(163)和所述第二母接头(164)中的至少一者相对另一者远离,以使所述第二公接头(163)和所述第二母接头(164)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电连接的故障排液管路(171);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故障排液管路(171)与所述液冷管路(130)连通,以将漏液通过所述故障排液管路(171)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故障排液管路(171)连通的回收腔体(172),所述回收腔体(172)用于回收漏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电连接的报警模块(180),当所述漏液检测模块(140)检测到所述漏液信号时,所述报警模块(180)启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模块(190),所述流量调节模块(190)连接于所述液冷管路(130)的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分配单元之间;
所述流量调节模块(190)用于调节所述液冷管路(130)内的冷却液的流量。
10.一种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元件(24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单元(110)与所述发热元件(240)连接。
CN202311865783.5A 2023-12-29 2023-12-29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Pending CN117794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783.5A CN11779419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783.5A CN11779419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4191A true CN117794191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5783.5A Pending CN11779419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41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6666B1 (en) Thermal caching for liquid cooled computer systems
US20080002364A1 (en) Coolant control unit, and cooled electronics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the same
JP5535644B2 (ja) 無停止冷却水のための氷蓄熱モジュラ
EP3668291B1 (en) Negative pressure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406804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ly activable redundant cooling of a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JP2010513845A5 (zh)
US20210068303A1 (en) Leak mitigation in a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9655286B2 (en) Facilitating fluid level sensing
CN210680637U (zh) 车辆
US2022032257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ly activable redundant cooling of a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WO2019037309A1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液冷散热系统
CN102467197A (zh) 服务器系统
TWI803276B (zh) 機架系統、液體冷卻系統、以及用以控制液體冷卻系統洩漏的方法
CN115209681A (zh) 具有介电冷却用液体双循环的浸入式冷却系统
CN109743866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充电站用户终端的冷却系统
CN101960239B (zh) 换热装置
CN209246470U (zh) 热泵系统
CN117794191A (zh) 液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机柜
KR20160034420A (ko) 엔진의 배열 회수장치
CN102467191B (zh) 冷却系统
EP3703476B1 (en) Cooling arrangement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oling devices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EP3462823A1 (en) A method of cooling computer equipment
CN206889395U (zh)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油温循环冷却报警装置
CN214249761U (zh)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6861131U (zh)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