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3796A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796A
CN117793796A CN202211193575.0A CN202211193575A CN117793796A CN 117793796 A CN117793796 A CN 117793796A CN 202211193575 A CN202211193575 A CN 202211193575A CN 117793796 A CN117793796 A CN 11779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link
information
network element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晓丹
彭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35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37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8732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1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从而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确定是否提供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上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以便于为远端终端设备提供正确的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有利于提高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提高移动网络系统的无线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无线(new radio,NR)提出了侧行链路用户到网络中继(sidelink UE-to-Network Relay,SLU2NRelay)通信技术,通过SLU2NRelay通信技术,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可以通过位于网络设备的服务范围内的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实现与基站的通信。同时,远端用户设备也可以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其中,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通信的链路可以称为非直连链路,远端设备与基站直接通信的链路可以称为直连链路。
在CU-DU分离架构下,基站被划分为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其中,DU负责确定远端用户设备的无线承载在上述两条链路上对应的配置。然而,当DU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存在上述两条链路时,DU可能不能正确地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可以为远端终端设备正确地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配置,有利于提高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所述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所述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和/或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gNB-CU,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第一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非直连链路。在第一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二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一信息可以是gNB-CU向gNB-DU发送的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建或修改第一无线承载时,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向第二网络单元指示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以便于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是否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从而为远端终端设备正确地提供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有利于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两条链路与基站相连,通过将无线承载配置在直连链路上,或非直连链路上,或两条链路上,可以提高整个移动网络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无线资源利用率,降低时延,提高系统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配置类型包括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复制PDCP duplication或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分裂PDCPsplit。
应理解,当为无线承载配置PDCP duplication时,可以将数据包传输/递交给一条链路所在的RLC实体/承载,并将该数据包复制一次,将复制的数据包传输给另一条链路所在的RLC实体/承载;当为无线承载配置PDCP split时,每个数据包将会随机地传输/递交给其中一条链路的RLC实体/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时,可以增加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速率,且有利于提高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和/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可以是多路径(multi path)指示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在新建或修改无线承载时,指示第二网络单元和/或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切换配置,从而第二网络单元和远端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正确的配置。例如,当指示进行多路径配置时,第二网络单元和远端终端设备可以仅建立新的链路,并可以通过多条链路进行通信;当指示进行切换配置时,将会指示断开第二网络单元和远端终端设备之间原有的链路,并重新建立新的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建立或重配所述第二RLC承载,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或第三配置类型时,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网络单元建立或重配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二RLC承载,或者指示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二QoS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链路上的侧行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SRAP层的配置,以便于远端终端设备配置SRAP层,有利于无线承载的数据在正确的第二RLC承载上进行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集中式单元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分布式单元DU。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配置信息,当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提供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gNB-CU,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第一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非直连链路。在第一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二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一信息可以是gNB-CU向gNB-DU发送的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建或修改第一无线承载时,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确定是否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从而为远端终端设备正确地提供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有利于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两条链路与基站相连,通过将无线承载配置在直连链路上,或非直连链路上,或两条链路上,可以提高整个移动网络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无线资源利用率,降低时延,提高系统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配置类型包括所述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 duplication或进行PDCP split。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建立或重配第二RLC承载,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二QoS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DU。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远端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或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建立所述第一RLC承载和/或所述第二RLC承载。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gNB-CU,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第一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非直连链路。在第一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二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远端终端设备均可接收到正确的配置信息,从而对无线承载进行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DU。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
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四网络单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第三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或者在所述第四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gNB-CU,第三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1,第四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2。其中,第三链路可以是远端终端设备与gNB-DU1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三链路可以是远端终端设备与gNB-DU2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中至少有一条非直连链路,即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DU通信的链路。也就是说,第三网络单元侧的第三链路可以是直连链路,也可以是非直连链路。
应理解,在新建或修改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时,第一网络单元可能接收到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以及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而第一网络单元不能解析两个配置信息,因而可能仅将其中一个配置信息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也就是说,远端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完整的两条链路上的配置信息,从而不能正确的配置无线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将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以便于从第四网络单元接收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第三信息,从而可以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完整的无线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分别给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发送指示信息,分别用于指示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提供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对应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对应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链路或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链路或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选择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辅网络单元,或者第一网络单元可以选择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中的一条链路为主链路或辅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辅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主网络单元,由主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主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辅网络单元,由辅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由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由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链路或所述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
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链路或所述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指示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辅网络单元,或者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指示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中的一条链路为主链路或辅链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和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四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每个无线承载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第三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第四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第三链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或者在所述第四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
应理解,在新建或修改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时,第一网络单元可能接收到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以及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而第一网络单元不能解析两个配置信息,因而可能仅将其中一个配置信息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也就是说,远端终端设备可能无法接收到完整的两条链路上的配置信息,从而不能正确的配置无线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网络单元可以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并生成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第三信息,从而为远端终端设备发送完整的无线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
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接收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三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第四网络单元相连的链路;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四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建立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的所述第四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每个无线承载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单元确定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所述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提供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RLC承载的配置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相关。所述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gNB-CU,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第一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非直连链路。在第一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二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一信息可以是gNB-CU向gNB-DU发送的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应理解,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与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相关。例如,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该RLC承载的配置仅包括第一链路上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该RLC承载的配置仅包括第二链路上的第二RLC承载的配置;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该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一RLC承载和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第一无线承载在第一链路上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第一无线承载在第二链路上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对应第一RLC承载和第二RLC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新建或修改第一无线承载时,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指示第二网络单元提供与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相关的RLC承载的配置,从而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正确地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同时,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两条链路与基站相连,通过将无线承载配置在直连链路上,或非直连链路上,或两条链路上,可以提高整个移动网络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无线资源利用率,降低时延,提高系统性能。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配置于所述第一链路上,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是否需要提供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设置于所述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设置于所述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对应的RLC承载,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和/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上的RLC承载,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单元连接。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络单元、第二网络单元和远端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如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以及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例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例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CU-DU分离架构下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6是CU-DU分离架构下的控制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7是在CU-DU分离架构下远端终端设备与基站通信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其他各种术语标号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系统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到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
应理解,本申请可应用于独立部署的5G或LTE系统,也可应用于非独立部署的5G或LTE系统,例如DC场景,包括演进的统一陆地无线接入-新无线双连接(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R dual connectivity,EN-DC)等,以及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场景。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远端UE110、至少一个中继UE120和网络设备130。远端UE 110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直连链路和一条非直连链路(或称中继链路)和网络设备130进行通信。在直连链路上,远端UE 110与网络设备130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非直连链路上,远端UE110可以通过中继UE 120与网络设备130进行通信。其中,远端UE 110与中继UE 120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对应的PC5接口通信,也可以通过非3GPP(non-3GPP)链路进行通信。远端UE110可以通过两条链路上同时收发相同或者不同的数据,来提高数据收发的吞吐率和可靠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UE除了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例如基站)通信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UE与基站通信。例如在车联网场景下,中继UE可以作为远端UE的中继,使得远端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基站通信,这种技术称为侧行链路用户到网络中继(sidelink UE-to-Network relay,SL U2N relay)技术,也可以称为中继(relay)技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中继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是为远端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中继服务可以包括: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给该网络设备的信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给该网络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给远端终端设备。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装置可以不借助网络设备直接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两个终端装置之间的链路称为侧行链路,例如远端终端设备110和中继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中,相互通信的两个终端设备支持单播、组播、广播等传输模式。其中,在建立单播连接过程中,源UE给目标UE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irectcommunication request,DCR)消息,其中携带了源UE和目标UE的层二标识(layer-2identifier,L2 ID)以及用户信息(user nfo),携带了一些上层应用层相关的信息。目标UE收到DCR消息后,通过DCR消息中的user info判断是否可以接收该单播连接建立请求,若可以,则给源UE回复单播连接接受(direct communication accept,DCA)消息,否则,给源UE回复拒绝(reject)消息。例如,在非直连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110和中继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建立单播连接。
在一次单播通信中,每个sidelink媒体接入控制层数据协议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的子头中可以包含源L2 ID和目的L2 ID,以使得数据能够从发送端(例如源UE)传输至正确的接收端(例如目标UE)。
图2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例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协议栈架构可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SRAP(sidelink 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physical layer,PHY)层。
在一些协议栈架构中,在PDCP层之上可以包括业务数据适配(servie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图2中未示出)。在另一些协议栈架构中,例如在控制面协议栈架构中,在PDCP层之上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图2中未示出)。其中,PHY层位于最底层,MAC层、RLC以及PDCP层位于中间层,RRC位于更高层。
其中,业务数据适配层SDAP实体接收来自应用层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可以是来自一个业务的数据包,在无线网络侧,一个业务有不同的体现形式,可以是流(Quality ofService flow,QoS flow)的形式,可以是映射到一个PDCP实体形成的承载的形式,也可以体现为逻辑信道的形式。
SDAP实体可以对数据包进行封装,加入SDAP包头,并将数据包映射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实体。PDCP实体接收经过SDAP实体封装的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头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以及对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完整性校验、对底层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Data Unit,SDU)重复性检测等,从而进一步完成数据传输到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实体。PDCP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安全处理功能,该安全处理功能可以包括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校验等,其中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是对于发送端而言的,解密和完整性校验是对于接收端而言的。以下行传输为例,在用户面上,PDCP层将来自上层的IP数据分组后,对IP数据分组进行解密,然后递交到RLC层。在控制面上,PDCP层为上层RRC提供信令传输服务,并实现RRC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类似的,在上行传输中,在用户面上,PDCP层可以实现对上行数据包的加密;在控制面上,可以实现RRC信令的解密和完整性校验。
RLC实体接收来自PDCP实体的数据包,并进行数据传输,RLC实体可以完成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分段、重组,以及RLC SDU的重复性检测和协议错误检测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PDU)是对等层之间传递的数据单元,例如RLC PDU就是指发送端的RLC层和接收端的RLC层之间交互的数据单元;SDU是服务数据单元,又叫业务数据单元,是指定层的用户服务的数据集,传送到接收方的同一协议层时数据没有发生变化,然后下发给下层之后,下层将SDU封装在PDU中发送出去,SDU是从高层协议来的信息单元传送到低层协议,第N层的SDU和上一层的PDU是一一对应的。一般而言,在发送方,将用户递交的SDU加上协议控制信息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PCI),封装成PDU;在接收方去掉PCI完成PDU的解封装,还原成SDU送交接收方用户。但是如果下层通道的带宽不能满足传递SDU的需要,就需要将一个SDU分成多段,分别封装成PDU发送出去,即SDU的分段,在接收方再将这些PDU解封装后重新装配成SDU。
RLC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的通道叫做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逻辑信道类型集合为MAC实体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业务,且逻辑信道在PDCP层,RLC层,MAC层可以被分辩出来。MAC实体在逻辑信道上提供数据传送业务,接收来自RLC实体传输的数据包,实现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MAC实体接收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服务数据单元MAC SDU,并完成MAC SDU的复用和解复用,MAC实体的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是MAC实体内部传递的数据单元。除此之外,MAC实体还能完成针对同一个接收端设备不同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管理LCP(Logic Channels Priority,LCP),和通过动态调度进行不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优先级管理,以及基于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机制的错误纠正功能等。所谓LCP,就是MAC实体根据传输资源的大小和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将资源分配给不同的逻辑信道的过程。LCP过程结束后,每个逻辑信道都会被分配到大于等于0的一块资源,在现有协议中,每个逻辑信道被分配了资源后,会按序将数据包放置到被分配的资源上。
MAC层和物理层之间有传输信道,物理层以传输信道的形式向高层提供数据服务,除此之外,物理层对来自上层传输信道的数据以及物理层的控制信息,按照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码块连接等流程处理,然后在进行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等操作,最后通过空口发送出去。
为了满足终端设备不同类型业务的业务质量要求,无线网络中引入了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无线承载包括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ido bearer,SRB),用于在UE和基站之间传输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包括控制面信令以及用户面数据)。
在侧行链路通信场景中,UE和UE之间通信通过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radio bearer,SLRB),包括侧行链路数据无线承载(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SLDRB)和侧行链路信令无线承载(sidelink signaling radio bearer,SL SRB)。
RLC承载的配置是指RB在下层部分对应的配置,具体包括RLC实体和逻辑信道等资源的配置。一个RLC承载和MAC层的一个逻辑信道相关联,一个RLC承载和一个PDCP实体相关联,即一个RLC承载服务于一个无线承载RB。
如图2所示,由远端UE、中继UE和基站组成的通信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在非直连链路中,远端UE和基站之间有端对端的PDCP层,但没有端对端的RLC层、MAC层和PHY层。远端UE的数据包可以在中继UE的PDCP层以下进行中继转发。在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建立PC5接口上中继的RLC承载,以及在中继UE和基站之间建立Uu接口上中继的RLC承载后,便可以实现远端UE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就是说,中继UE仅维护中继的RLC承载,包括RLC层、MAC层以及PHY层。
由远端UE和基站通过Uu口直接通信的链路为直连链路。在直连链路中,远端UE和基站之间有端对端的PDCP层,也有端对端的RLC层、MAC层和PHY层。远端UE的数据包从PDCP层往下递交时,直接通过远端UE和基站之间对应的Uu接口上的RLC承载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将PC5接口上中继的RLC承载称为PC5 relayRLC承载,也可以称为PC5 relay RLC channel;将Uu接口上中继的RLC承载称为UurelayRLC承载,也可以称为Uu relay RLC channel;将远端UE和基站之间的RLC承载称为UuRLC承载。
如图2所示,该架构在RLC层和PDCP层之间增加了SRAP层(sidelink relay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SRAP层(或称为适配层)的主要作用为无线承载的复用和解复用,即支持不同的无线承载复用到一个中继的RLC承载上以及对应的解复用过程。例如,一个远端UE的多个无线承载的数据可以在一个PC5 relay RLC承载上进行复用。又例如,在一个中继UE连接多个远端UE的场景中,不同远端UE的多个无线承载的数据可以在一个UurelayRLC承载上进行复用。又例如,在下行传输时,基站的SRAP层可以将一个或者多个远端UE的多个无线承载上的数据复用至一个Uu relayRLC承载上。
在进行非直连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之前,基站还会给远端UE和中继UE进行SRAP层的配置。具体地,远端UE侧的SRAP层的配置包括无线承载和PC5 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中继UE侧的SRAP层的配置包括无线承载和Uu/PC5 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非直连链路上的下行传输过程中,基站的SRAP层从PDCP层接收到远端UE的数据包,在SRAP包头中添加远端UE的ID信息和无线承载的ID信息(例如,SRB ID或DRB ID),并递交至Uu relayRLC承载;当中继UE的适配层从Uu relayRLC承载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无线承载与PC5 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递交至正确的PC5relayRLC承载;远端UE从PC5 relayRLC承载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根据SRAP包头中的无线承载的ID信息,递交至对应的PDCP层进行处理。非直连链路上的上行传输过程与此类似。
其中,远端UE的ID信息可以是基站为远端UE分配的,例如local ID。基站为远端UE分配的ID信息在基站下唯一(连接同一个基站的远端UE的ID信息不同),或者在中继UE下唯一(连接同一个中继UE的远端UE的ID信息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远端UE和中继UE建立单播连接之后,中继UE给基站发送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NR(SUI)消息,请求基站为该远端UE分配localID。
图3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例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可以通过non-3GPP链路进行通信。其中,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的链路上,或者中继UE和基站之间的链路上的SRAP层是可选的配置,可以根据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复用的需求进行取舍。
图4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NG-RAN(Next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由一个或多个连接至5G核心网(5Gcore)的gNB构成。一个gNB可以被划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即一个gNB可以划分为一个gNB-CU和一个或多个gNB-DU。一个gNB-DU只能连接到一个gNB-CU。其中CU还有可能包括控制面(control plane,CP)(本文中简称为CU-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本文中简称为CU-UP)分离的形态。例如CU可由一个CU-CP和一个或多个CU-UP组成。该网络结构也被称为CU-DU分离架构。
在CU-DU分离架构下,gNB-CU负责RRC、SDAP和PDCP协议层,gNB-DU负责RLC、MAC和PHY协议层。进一步地,对于控制面,gNB-CU-CP负责RRC以及SRB对应的PDCP实体;对于用户面,gNB-CU-UP负责SDAP以及DRB对应的PDCP实体。
在图4所示的网络结构中,各网元可以通过图4中所示的接口通信,例如,gNB和5GC之间可以通过NG接口进行交互,两个gNB之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交互,gNB-CU和gNB-DU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交互。
应理解,上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结构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结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图5示出了CU-DU分离架构下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CU-DU分离架构下的控制面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在上文中,已对协议栈架构进行了说明,一些描述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这里仅针对CU-DU分离架构的协议栈架构的不同之处进行介绍。
如图5和图6所示,在CU-DU分离架构中,基站的协议栈架构可能还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 user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L2层(layer 2)、L1层(layer 1)。其中,L2层为链路层。示例性的,L2层可以为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L1层可以为物理层。示例性的,L1层可以为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
在CU-DU分离架构下,gNB-CU负责RRC层、SDAP层、PDCP层,gNB-DU负责RLC层、MAC层、PHY层。对于控制面,gNB-CU-CP负责RRC以及SRB对应的PDCP实体;对于用户面,gNB-CU-UP负责SDAP层以及DRB对应的PDCP实体。
在CU-DU分离架构下,SRAP层位于DU侧,gNB-CU确定SRAP层的配置信息;gNB-DU根据gNB-CU的指示确定PC5/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gNB-CU分配远端UE的local ID;通过向远端UE发送F1AP消息,给远端UE进行SRAP层配置和PC5 RLC承载配置;通过向中继UE发送F1AP消息,给中继UE进行SRAP层配置和PC5/Uu RLC承载配置。
参考图5和图6,在非直连链路上,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端对端对端的SRA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也可以分别称为PC5-SRAP层、PC5-RLC层、PC5-MAC层和PC5-PHY层;在非直连链路上,中继UE和基站之间端对端的SRA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也可以分别称为Uu-SRAP层、Uu-RLC层、Uu-MAC层和Uu-PHY层。
图7示出了在CU-DU分离架构下远端终端设备与基站通信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由CU和DU两部分构成,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相连,并且一个CU可以连接一个或者多个DU。
远端UE710和基站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通信链路,例如,远端UE710可以同时通过直连链路和一条非直连链路跟基站连接。远端UE710与基站之间的多路径有两种情况。在一种情况下,如图7的(a)所示,远端UE710可以通过中继UE 720与gNB-DU相连,且远端UE 710还可以直接与该gNB-DU相连。也就是说,远端UE与中继UE720可以连接至同一gNB-CU下相同的gNB-DU,这种场景称之为intra-gNB-DU场景。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7的(b)所示,远端UE 710可以直接与gNB-DU1相连,且远端UE710还可以通过中继UE 720与gNB-DU2相连,。其中,gNB-DU1和gNB-DU2共享同一个gNB-CU。也就是说,远端UE 710与中继UE720可以连接至同一gNB-CU下不同的gNB-DU,这种场景称之为inter-gNB-DU场景。
在intra-gNB-DU场景中,gNB-DU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存在直连链路和非直连链路,当新建或修改无线承载时,gNB-CU可以明确指示gNB-DU建立无线承载在非直连链路上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但是gNB-DU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在直连链路上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
在inter-gNB-DU场景中,gNB-DU1与远端UE之间存在直连链路,gNB-DU2与远端UE之间存在非直连链路,gNB-DU1和gNB-DU2均需要向gNB-CU发送与无线承载相关的配置。在传统的方案中,gNB-DU1和gNB-DU2以相同的信元携带该与无线承载相关的配置,gNB-CU可能不能够识别并合并两个相同的信元,因而仅将其中一个信元发送给远端UE,不利于远端UE在两条链路上进行无线承载的配置。
下面以基站在与远端UE存在直连链路,建立与远端UE之间的非直连链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intra-gNB-DU场景,该方法包括:
S801,远端UE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相应的,gNB-CU接收远端UE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UE和gNB-DU之间已存在直连链路,远端UE和gNB-DU可以通过Uu接口直接通信。远端UE通过gNB-DU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可以请求gNB-CU在远端UE和gNB-DU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非直连链路。
其中,测量报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的信息和或或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候选中继UE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候选中继UE的L2 ID,中继UE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NRcell identity,NCI)或(NRcell global identity,NCGI),远端UE和候选中继UE之间的侧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其中,服务小区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小区标识例如NCI或NCGI,远端UE在候选小区下测得的Uu口信号质量。
根据远端UE上报的测量报告,gNB-CU可以触发多路径(multi-path)配置,即在基站在与远端UE存在一条链路连接的情况下,与远端UE建立一条新的链路连接。例如,在基站在与远端UE存在非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建立与远端UE之间的直连链路。或者,在基站在与远端UE存在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建立与远端UE之间的非直连链路。或者,直接建立基站和远端UE之间的多条通信链路。
S802,gNB-CU选择目标中继UE。
在本实施例中,gNB-CU通过gNB-DU的转发接收到远端UE的测量报告后,gNB-CU可以基于测量报告从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中为远端UE选择目标中继UE(target relayUE),从而可以对目标中继UE和远端UE进行配置,以建立远端UE、目标中继UE和基站之间的非直连链路。
可选的,gNB-CU也可以根据远端UE在直连链路上的网络质量、无线承载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等信息,主动为远端UE选择目标中继UE,从而可以对目标中继UE和远端UE进行配置,以建立远端UE、目标中继UE和基站之间的非直连链路。
gNB-CU可以基于测量报告选择合适的目标中继UE。示例性的,gNB-CU可以根据远端UE和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之间的RSRP,确定远端UE和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之间的通信质量或无线信号强度,gNB-CU可以选择通信质量较好或无线信号强度较高的候选中继UE为目标中继UE。
S803,gNB-CU向gNB-D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contextmodificationrequest(relayUE)),相应的,gNB-DU接收gNB-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目标中继UE对应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该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与目标中继UE相关联,例如该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携带目标中继UE的F1AP ID信息,以便于与其他UE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进行区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中继UE处于连接态(RRC_CONNECTED),gNB-CU可以进行目标中继UE的中继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标中继UE处于空闲态(RRC_IDLE)或不活跃状态(RRC_INACTIVE),基站需要先进行远端UE侧的配置(即先进行S809以及后续步骤),并由远端UE触发目标中继UE进入连接态,然后再进行目标中继UE侧的中继配置。
当目标中继UE处于连接态时,gNB-CU向gNB-D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用于在gNB-DU修改目标中继UE的上下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NB-CU可以确定目标中继UE侧的SRAP层的配置,SRAP层的配置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远端UE的无线承载(SRB或DRB)和Uu/PC5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SRB0对应第一PC5 relay RLC,且SRB0对应第一Uurelay RLC承载;SRB1对应第二PC5 relay RLC承载,且SRB1对应第二Uurelay RLC承载;DRB1和DRB2对应第三PC5relay RLC承载,且DRB1和DRB2对应第三Uurelay RLC承载。
应理解,SRAP层的配置可以包括PC5-SRAP层的配置和Uu-SRAP层的配置,Uu-SRAP层的配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远端UE的无线承载和PC5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Uu-SRAP层的配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远端UE的无线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无线承载例如可以包括无线承载0、无线承载1、无线承载2或者无线承载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C5 relay RLC承载和Uurelay RLC承载可以用于承载一个无线承载或者多个无线承载。也就是说,可以为每一个无线承载单独建立一个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和Uurelay RLC承载,或者,也可以为多个不同的无线承载建立同一个PC5 relay RLC承载和同一个Uurelay RLC承载。
应理解,至少一个远端UE的无线承载与Uu/PC5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至少一个远端UE的无线承载ID(SRBID或DRBID)与Uu/PC5relay RLC承载的ID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指示gNB-DU生成或者更新目标中继UE侧的PC5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例如,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PC5 relay RLC承载的ID和Uu relay RLC承载的ID,指示gNB-DU生成对应ID的PC5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由于在远端UE和gNB-DU之间新建一条非直连链路,gNB-CU可以重新配置远端UE的无线承载,确定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数据在哪条链路上进行传输。如果确定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数据需要在非直连链路进行传输,gNB-CU可以通过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指示gNB-DU提供远端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中继UE侧所需要配置的PC5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或者gNB-CU也可以指示gNB-DU远端UE的无线承载重用目标中继UE原先已经建立的PC5 relay 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
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PC5 relay RLC承载的和Uu relay RLC承载需要满足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gNB-DU可以根据QoS信息确定PC5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目标中继UE侧的PC5 relayRLC承载对应于与目标中继UE连接的哪个远端UE,例如在gNB-CU在指示gNB-DU确定PC5relayRLC承载时,可以携带远端UE的ID信息。
S804,gNB-DU向gNB-C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contextmodificationresponse(relayUE))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gNB-DU可以根据目标中继UE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生成目标中继UE的PC5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并通过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将生成的配置发送给gNB-CU。
其中,PC5 relay 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Uurelay RLC承载和PC5 relay RLC承载的ID;Uu-RLC实体和PC5-RLC实体的配置;Uurelay RLC承载和PC5 relay RLC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identity,LCID);Uurelay RLC承载或PC5 relay RLC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等。
其中,Uu-RLC实体或PC5-RLC实体的配置可以包括:RLC模式和相应的参数,RLC模式可以包括: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UM)等。相应的参数可以包括: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SN))域的长度、用于重传poll的定时器(timer)、最大重传次数等。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等。
S805,gNB-CU向gNB-DU发送下行RRC消息(DLRRCmessagetransfer)。
其中,下行RRC消息可以携带发送给目标中继UE的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消息。RRC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目标中继UE的PC5 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中继UE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PC5 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S806,gNB-DU向目标中继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RRC重配置消息也可以是RRC建立(RRCsetup)消息。
S807,目标中继UE向gNB-D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用于指示重配置完成。
S808,gNB-DU向gNB-CU发送上行RRC消息(ULRRCmessagetransfer)。
其中,上行RRC消息可以携带RRC重配置完成消息。gNB-DU可以转发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中继UE可以根据PC5 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PC5 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包括建立RLC实体、重配置或建立逻辑信道等。目标中继UE可以通过S807和S808向gNB-C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指示目标中继UE侧的PC5 relayRLC承载和Uu relay RLC承载已经建立完成。从而,基于上述配置,目标中继UE可以在非直连链路上,为远端UE提供中继服务。
下述步骤S809和S810用于为远端UE生成所需要的多路径配置信息。
S809,gNB-CU向gNB-DU发送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contextmodificationrequest(remoteUE)),相应的,gNB-DU接收gNB-C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其中,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远端UE对应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用于对远端UE的上下文进行修改。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与远端UE相关联,例如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携带远端UE的F1AP ID信息,从而可以与其他UE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进行区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gNB-CU可以确定远端UE建立非直连链路所需要的配置信息,例如远端UE侧的SRAP层的配置,SRAP层的配置可以包括远端UE的无线承载(SRB或DRB)和PC5 relay 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远端UE侧的SRAP层的配置。在S803中,已经对SRAP层的配置进行了介绍,具体可参考S80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PC5 relay RLC承载的ID和PC5 relay RLC承载所需满足的QoS信息,用于指示gNB-DU提供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gNB-DU可以根据该QoS信息,确定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也就是说,在非直连链路上,gNB-DU可以根据gNB-CU的指示,确定是否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PC5relay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远端UE与目标中继UE均需要建立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
应理解,远端UE和目标中继UE之间可以建立多个PC5 relay RLC承载,每个PC5relay RLC承载可以对应至少一个无线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UE可能连接至多个目标中继UE,远端UE和不同的目标中继UE之间的PC5 relay RLC承载可能使用相同的PC5 relay RLC承载ID。为了对该多个目标中继UE的PC5 relay RLC承载进行区分,可以使用目标中继UE的ID信息(如目标中继UE的L2ID)或者目标中继UE的服务小区的ID信息,或者gNB-CU为与远端UE相连的目标中继UE分配的索引(index)进行区分。例如,PC5 relay RLC承载的ID为x,第一目标中继UE的ID为y,第二目标中继UE的ID为z,则远端UE与第一目标中继UE之间的PC5 relay RLC承载可以使用xy或y为标识信息,远端UE与第二目标中继UE之间的PC5 relay RLC承载可以使用xz或z为标识信息。
应理解,当远端UE连接至多个目标中继UE时,在远端UE和不同的目标中继UE之间之间均需建立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
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gNB-DU新建或修改远端UE的无线承载。例如,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携带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例如SRB to Be Setup List/DRB to Be Setup List或者SRB to Be Modified List/DRB to Be Modified List的信元(information element,IE),从而指示gNB-DU新建或修改远端UE的无线承载。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还可以携带每个无线承载需满足的QoS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远端UE和gNB-DU之间新添加了一条链路,gNB-CU需要确定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数据在哪条链路上进行传输,即无线承载配置在哪条链路上。根据无线承载在两条链路上的配置情况,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可以包括:
(1)第一配置类型:无线承载仅配置在直连链路。
(2)第二配置类型:无线承载仅配置在非直连链路。
(3)第三配置类型:无线承载配置在直连链路和非直连链路。
gNB-CU可以基于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例如无线承载1要求时延低,gNB-CU可以将无线承载1配置为第三配置类型,或者,如果直连链路的通信质量更好,gNB-CU可以将无线承载1配置为第一配置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配置类型可以包括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duplication或者配置为进行PDCP split。
其中,PDCP duplication也可以称为Packet duplication,即将一个数据包重复发送一次。也就是说,当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 duplication时,可以将数据包传输给一个RLC实体,并将该数据包复制一次,将复制的数据包传输给另一个RLC实体。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 duplication时,数据包将会传输给PC5 relayRLC承载,复制的数据包将会传输给UuRLC承载。
其中,当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 split时,每个数据包将会随机传输给PC5relayRLC承载或UuRLC承载。
应理解,由于gNB-DU与远端UE之间存在两条通信链路,gNB-DU在接收到新建或修改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指示信息时,gNB-DU不确定gNB-CU所指示建立或修改的无线承载在哪条链路上需要进行RLC承载的配置。若无线承载配置于非直连链路(对应上述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gNB-CU可以通过在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PC5relayRLC承载的ID和PC5relayRLC承载所需满足的QoS信息,指示gNB-DU确定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然而,当无线承载配置于直连链路(对应第一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时,gNB-DU不确定是否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gNB-DU可以根据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确定是否需要为无线承载提供在直连链路上对应的Uu RLC承载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一个2bit的指示信息或布尔型指示信息指示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例如,0指示第一配置类型,1指示第二配置类型,2指示第三配置类型。又例如,0指示第一配置类型,1指示第二配置类型,2指示PDCP duplication,3指示PDCP split。
示例性的,在远端UE的无线承载1配置为第一配置类型的情况下,gNB-DU需提供无线承载1对应的Uu RLC承载的配置,即直连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在无线承载1配置为所述第二配置类型的情况下,gNB-DU需提供无线承载1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即非直连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在无线承载1配置为第二配置类型的情况下,gNB-DU需提供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 RLC承载的配置。
也就是说,在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时,gNB-DU需要提供直连链路上的Uu RLC承载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gNB-DU是否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一个布尔型的指示信息,true指示gNB-DU需确定并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false则指示不用提供。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远端终端通过多条直连链路和gNB-DU连接,则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Uu RLC承载的个数,从而指示gNB-DU提供对应的多套Uu RLC承载的配置,每套Uu RLC承载配置对应于远端终端和gNB-DU之间的一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明确指示gNB-DU确定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具体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需要提供Uu RLC承载的链路标识,所述链路标识由gNB-CU确定。同样地,在远端终端通过多条直连链路和gNB-DU连接的场景中,gNB-CU可以指示多条直连链路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明确指示gNB-DU不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
当gNB-DU确定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时,gNB-DU可以根据无线承载对应的QoS信息,确定Uu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ulti-path指示信息,multi-path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UE的无线承载配置在切换场景或多路径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ulti-path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path addition指示信息。
可选的,multi-path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新建或重配的无线承载用于远端UE提供多路径配置的场景,或用于指示为远端UE添加非直连链路或直连链路,或用于指示为远端UE添加一条新的通信链路,或用于指示gNB-DU为远端UE确定多路径的配置或确定切换的配置。
multi-path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指示。例如,如果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不包括multi-path指示信息(例如multi-path指示信息为0,或者用特定IE命名来指示),则是切换场景。切换场景可以包括从直连链路到非直连链路的切换或者从非直连链路切换到直连链路的切换,multi-path指示信息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标识对上述两种切换进行区分。例如,如果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multi-path指示信息(例如,multi-path指示信息为1,或者用特定IE命名来指示),则是多路径场景,从而gNB-DU可以为远端UE或目标中继UE提供与多路径场景相对应的配置。
通过multi-path指示信息,gNB-DU可以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提供与场景相对应的配置。例如,如果multi-path指示信息指示远端UE的无线承载配置在直连链路到非直连链路的切换场景,gNB-DU提供切换相关的配置,例如将配置信息承载在切换配置相关的信元中,并提供无线承载对应Uu/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如果multi-path指示信息指示远端UE的无线承载配置在多路径场景,即使远端UE的全部无线承载均配置于一条链路上,gNB-DU需要提供多路径相关的配置,例如将配置信息承载在多路径配置相关的信元中。
可选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目标中继UE的ID信息,用于指示远端UE与哪个目标中继UE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建立单播连接。
S810,gNB-DU向gNB-CU发送第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contextmodificationresponse(remoteUE)),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应理解,第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可以包括远端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C5relayRLC承载的配置和/或UuRLC承载的配置。
其中,UuRLC承载的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Uu RLC承载承载的ID;Uu-RLC实体的配置;Uu RLC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ID);Uu RLC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配置等。
其中,Uu-RLC实体的配置可以包括:RLC模式和相应的参数,RLC模式可以包括:AM、UM等。相应的参数可以包括:SN域的长度、用于重传poll的定时器(timer)、最大重传次数等。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等。PC5 relay RLC承载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811,gNB-CU向gNB-DU发送下行RRC消息(DLRRCmessagetransfer)。
其中,下行RRC消息可以携带发送给远端中继UE的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消息。
S812,gNB-DU向远端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RRC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远端UE的PC5 relayRLC承载和/或Uu 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RRC重配置消息也可以是RRC建立(RRCsetup)消息。
S813,建立PC5relayRLC承载和/或Uu RLC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UE可以根据PC5 relayRLC承载和/或Uu 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PC5 relayRLC承载和/或Uu RLC承载,包括建立RLC实体、重配置或建立逻辑信道等。
S814,远端UE向gNB-D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S815,gNB-DU向gNB-CU发送上行RRC消息(ULRRCmessagetransfer)。
其中,上行RRC消息可以携带RRC重配置完成消息。gNB-DU可以转发RRC重配置完成消息。远端UE可以通过S815和S816向gNB-C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指示远端UE侧的PC5 relayRLC承载和/或Uu RLC承载已经建立完成。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intra-gNB-DU场景,该方法包括:
S901,远端UE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相应的,gNB-CU接收远端UE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UE和gNB-DU之间已存在非直连链路,远端UE和gNB-DU可以通过中继UE通信。远端UE通过中继UE和gNB-DU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可以请求gNB-CU在远端UE和gNB-DU之间建立一条新的直连链路。
S902,gNB-CU确定在gNB-DU和远端UE之间新增直连链路。
gNB-CU在接收到测量报告后,可以基于远端UE与当前连接的中继UE之间或远端UE与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之间的无线信号强度,决策是否为远端UE新增直连链路。例如,远端UE与当前连接的中继UE之间的无线信号强度较弱,gNB-CU可以确定在gNB-DU和远端UE之间新增直连链路。
应理解,S901是可选的步骤,gNB-CU也可以主动为远端UE新增一条直连链路。
S903,gNB-CU向gNB-D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相应的,gNB-DU接收gNB-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S904,gNB-DU向gNB-C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S905,gNB-CU向gNB-DU发送下行RRC消息。
S906,gNB-DU向中继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S907,中继UE向gNB-D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S908,gNB-DU向gNB-CU发送上行RRC消息(ULRRCmessagetransfer)。
应理解,与步骤S803-S808类似,步骤S903-S908为中继UE侧的重配置流程,包括指示gNB-DU确定PC5/UurelayRLC承载的配置。步骤S903-S908可以参考步骤S803-S808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909,gNB-CU向gNB-DU发送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相应的,gNB-DU接收gNB-C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S910,gNB-DU向gNB-CU发送第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发送的第二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S911,gNB-CU向gNB-DU发送下行RRC消息。
S912,gNB-DU向远端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S913,在远端UE和gNB-DU之间建立直连链路。
S914,远端UE向gNB-D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915,gNB-DU向gNB-CU发送上行RRC消息。
应理解,与步骤S809-S815类似,步骤S909-S915为远端UE侧的重配置流程,具体可以参考步骤S809-S815的相关描述,在此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远端UE与gNB-DU之间新增了一条非直连链路。当gNB-DU接收到gNB-CU的新建或修改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指示信息时,gNB-DU仍然不确定是否需要提供直连链路上的Uu RLC承载的配置。而对于非直连链路,gNB-CU可以通过在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PC5relayRLC承载的ID和PC5relayRLC承载所需满足的QoS信息,指示gNB-DU确定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因此,gNB-CU可以向gNB-DU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或者用于指示gNB-DU是否需要提供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或者用于明确指示gNB-DU确定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方式和S809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新增的是直连链路,gNB-CU不需要向gNB-DU和远端UE指示目标中继UE的ID信息。远端UE收到RRC重配置消息后,会接入基站指示的小区,即与本实施例中的gNB-DU建立直连链路的连接,并且根据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的PC5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和UuRLC承载的配置建立PC5 relay RLC承载和UuRLC承载。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inter-gNB-DU场景,该方法包括:
S1010,第一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可以经由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与第二网络单元进行通信,其中第一链路是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gNB-CU,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是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gNB-DU,第一链路可以是直连链路,第二链路可以是非直连链路。在第一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二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网络单元可以确定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可以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
可选的,第三配置类型可以包括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duplication或无线承载配置为进行PDCPsplit。
可选的,第一网络单元还可以确定远端终端设备的SRAP层的配置,该SRAP层的配置包括第一无线承载与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例如,第一无线承载的ID与第二RLC承载的ID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RLC承载为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RLC承载,例如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第一无线承载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RLC承载。
S1020,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可以是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gNB-CU向gNB-DU发送的远端UE的第二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提供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该RLC承载的配置与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相关。
应理解,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可以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或第二RLC承载的配置。其中,第一RLC承载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之间的直连链路上的RLC承载,例如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Uu RLC承载。第二RLC承载为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RLC承载,例如图8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PC5 relay RLC承载。
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与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相关可以理解为:若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若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二配置类型,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二RLC承载的配置;若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三配置类型,RLC承载的配置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有以下几种指示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配置在第一链路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不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第一信息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情况。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也就是说,第一信息一定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可能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网络单元还可以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为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切换配置。
可选的,第一网络单元可以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SRAP层的配置,SRAP层的配置包括第一无线承载与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S1030,第二网络单元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第二网络单元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确定是否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当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时,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当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二配置类型时,第二网络单元确定不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配置在第一链路上,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时,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无线承载未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时,第二网络单元确定不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单元不提供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第二网络单元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提供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RLC承载的ID和第一无线承载的QoS信息,当第二网络单元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即根据第一RLC承载的ID和第一无线承载的QoS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当确定提供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时,第二网络单元应生成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QoS信息,该第一QoS信息可以为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QoS信息,或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QoS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第一QoS信息。
应理解,当确定提供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时,第二网络单元根据第一QoS信息,生成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QoS信息,该第二QoS信息为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二RLC承载的QoS信息,或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QoS信息,用于指示第二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第二QoS信息。
应理解,当第二网络单元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时,第二网络单元根据第一QoS信息,生成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S1040,第二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二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在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的情况下,配置信息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在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的情况下,配置信息包括第二RLC承载的配置;在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的情况下,配置信息包括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应理解,配置信息可能还包括多个无线承载的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例如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第三无线承载为第三配置类型,则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第二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以及第三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S1050,第一网络单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远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建立第一RLC承载和/或第二RLC承载。
可选的,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SRAP层的配置,SRAP层的配置包括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远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RAP层的配置,配置SRAP层。
下面以inter-gNB-DU场景中,远端UE与gNB-DU1存在直连链路,新建远端UE到gNB-DU2的非直连链路为例进行说明。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inter-gNB-DU场景,该方法包括:
S1101,远端UE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相应的,gNB-CU接收远端UE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远端UE和gNB-DU1之间已存在直连链路,远端UE和gNB-DU1可以通过Uu接口直接通信。中继UE与gNB-DU2之间也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远端UE通过gNB-DU1向gNB-CU发送测量报告,可以请求gNB-CU为其建立一条新的非直连链路。
应理解,gNB-DU1和gNB-DU2为同一gNB-CU下不同的DU。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该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均可以与gNB-CU下的DU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该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可以与基站通过直连链路通信连接。
其中,测量报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的信息和或或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候选中继UE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候选中继UE的L2 ID,中继UE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NR cell identity,NCI)或(NR cell global identity,NCGI),远端UE和候选中继UE之间的侧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其中,候选小区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小区标识例如NCI或NCGI,以及远端UE在候选小区下测得的Uu口信号质量。
S1102,gNB-CU确定为远端UE新增非直连通信链路。
gNB-CU在接收到测量报告后,可以确定为远端UE新增非直连通信链路,然后从一个或多个候选中继UE中为远端UE选择合适的目标中继UE,从而为远端UE新建非直连链路。选择目标中继UE的过程可以参考步骤S80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确定的目标中继UE和远端UE和不同的gNB-DU连接。如图7所示,远端UE和gNB-DU1连接,目标中继UE和gNB-DU2连接。
应理解,在步骤1102中,当gNB-CU确定为远端UE新增非直连通信链路后,gNB-CU可以确定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例如,原先远端UE的无线承载均配置于直连链路上,gNB-CU可以确定哪些无线承载需要配置到非直连链路上,或者gNB-CU可以确定哪些无线承载需要配置为进行PDCPduplication或者配置为进行PDCP split。
S1103,gNB-CU向gNB-DU2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相应的,gNB-DU2接收gNB-CU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和目标中继UE相关联,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用于gNB-CU指示gNB-DU2生成目标中继UE侧所需要的配置。
S1104,gNB-DU2向gNB-CU发送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2发送的第一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S1105,gNB-CU向gNB-DU2发送下行RRC消息。
S1106,gNB-DU2向中继UE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S1107,中继UE向gNB-DU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1108,gNB-DU2向gNB-CU发送上行RRC消息。
应理解,与步骤S803-S808类似,步骤S1103-S1108同样为中继UE侧的重配置流程,即gNB-DU2可以根据中继UE的第一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生成中继UE侧的PC5/UurelayRLC承载的配置,步骤S1103-S1108可以参考步骤S803-S808的相关描述。
S1109,gNB-CU向gNB-DU2发送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相应的,gNB-DU2接收gNB-CU发送的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若在S1109之前,远端终端和gNB-CU和gNB-DU2之间未完成上下文建立流程,该流程中gNB-CU向gNB-DU2发送的也可以是第三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下面以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远端UE对应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该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与远端UE相关联,例如该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携带远端UE的F1APID信息,以便于与其他UE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进行区分。
在本实施例中,gNB-CU可以通过与gNB-DU2的交互,对远端UE在非直连链路上进行配置。
gNB-CU可以确定远端UE侧的SRAP层的配置,包括远端UE的无线承载ID(SRB ID或DRB ID)和PC5 relay RLC承载的ID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gNB-CU可以通过在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PC5 relay RLC承载的ID以及PC5 relay RLC承载所述满足的QoS信息,指示gNB-DU确定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gNB-CU还可以通过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指示新建或修改无线承载,例如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例如SRB to BeSetup List/DRB to Be Setup List或SRB to Be Modified List/DRB to Be ModifiedList IE,指示gNB-DU2在非直连链路上进行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建立或修改。
应理解,该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中的无线承载为第二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或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即需要配置在非直连链路上的无线承载。
可选的,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ulti-path指示信息,用于指示gNB-DU2为远端UE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S1110,gNB-DU2向gNB-CU发送第三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2发送的第三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gNB-DU2可以根据gNB-CU的指示的PC5 Relay RLC承载的ID及其对应的QoS信息,确定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gNB-DU2可以生成包括上述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的CellGroupConfig IE,然后通过第三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将CellGroupConfig IE发送给gNB-CU。
应理解,gNB-DU2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配置类型或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S1111,gNB-CU向gNB-DU1发送第四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相应的,gNB-DU1接收gNB-CU发送的第四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
其中,第四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为远端UE对应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该第四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与远端UE相关联,例如该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携带远端UE的F1APID信息,以便于与其他UE的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进行区分。
在本实施例中,gNB-CU可以通过与gNB-DU1的交互,对远端UE在直连链路上进行配置。
第四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例如SRB to Be Setup List/DRB to Be Setup List或SRB to Be Modified List/DRB to BeModified List IE,指示gNB-DU1在直连链路上进行远端UE的无线承载的建立或修改。
应理解,该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中的无线承载为第一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或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即需要配置在直连链路上的无线承载。
可选的,第三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multi-path指示信息,用于指示gNB-DU2为远端UE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S1112,gNB-DU1向gNB-CU发送第四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相应的,gNB-CU接收gNB-DU1发送的第四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gNB-DU1可以根据无线承载建立列表或无线承载修改列表,确定上述列表中每个无线承载对应的UuRLC承载的配置。gNB-DU2可以生成包括上述UuRLC承载的配置的CellGroupConfig IE,然后通过第四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将CellGroupConfig IE发送给gNB-CU。
应理解,gNB-DU1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配置类型或第三配置类型的无线承载对应的Uu RLC承载的配置。
在inter-gNB-DU场景下,gNB-CU可以收到两个不同DU发送的CellGroupConfigIE。然而,gNB-CU并不能解析两个CellGroupConfig IE,因而不能将两个CellGroupConfigIE合并到一个CellGroupConfig IE中,并发送给远端UE。或者,gNB-CU可能仅将其中一个CellGroupConfig IE发送给远端UE。也就是说,远端UE可能无法接收到完整的两条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gNB-CU可以指示gNB-DU1和gNB-DU2以不同的信元携带不同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例如gNB-CU可以指示gNB-DU1以第一信元携带Uu RLC承载的配置,并指示gNB-DU2以第二信元携带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
示例性的,gNB-CU可以指示在gNB-DU1侧为远端UE的主链路,则gNB-DU2侧为远端UE的辅链路。主链路上的DU需要以CellGroupConfig-firstPath IE携带主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即gNB-DU1以CellGroupConfig-firstPath IE携带Uu RLC承载的配置。辅链路上的DU需要以CellGroupConfig-SecondaryPath IE携带辅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即gNB-DU2以CellGroupConfig-SecondaryPath IE携带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这样,gNB-CU可以解析两个信元,以获取两条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并通过RRC消息发送给远端UE。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第一网络单元(对应gNB-CU)可以从第三网络单元(对应gNB-DU1)或第四网络单元(对应NB-DU2)接收到无线承载在两条链路上的配置信息,从而为远端UE提供完整的配置信息。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S1210,第三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
S1220,第一网络单元向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第四网络单元接收第一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可以经由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与第二网络单元进行通信,其中第三链路是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三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第四链路为第四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gNB-CU,第三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1,第四网络单元可以是gNB-DU2。第三链路可以是直连链路,第四链路可以是非直连链路。在第三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三网络单元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在第四链路上,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单元可以通过中继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由gNB-DU1生成的CellGroupConfigIE,也就是说,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由第三网络单元生成的一个或多个UuRLC承载的配置。在本实施例中,Uu RLC承载也可以称为第三RLC承载。
应理解,步骤S1210和步骤S1220是第三网络单元通过第一网络单元向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的过程,第一网络单元在该过程中起到转发的作用。
可选的,第四网络单元可以通过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图11所示实施例中由gNB-DU2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也就是说,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由第四网络单元生成的一个或多个PC5 relay RLC承载的配置。在本实施例中,PC5 relay RLC承载可以称为第四RLC承载。
应理解,第一网络单元可以选择将由第三网络单元生成的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或者第一网络单元也可以选择将由第四网络单元的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三网络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单元接收先前已建立链路一侧的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再将该配置信息发送给后添加的链路一侧的网络单元。例如,第三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之间已存在直连链路,第四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非直连链路是后添加的,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接收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将该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单元可以随机选择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中的其中一个,再将其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另一个网络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先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另一个网络单元。例如,第一网络单元先收到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将该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中的其中一个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另一个网络单元,由另一个网络单元生成包括两种配置信息的第三信息。
S1230,第四网络单元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生成第三信息。
应理解,第四网络单元可以基于第三网络单元生成的第一配置信息和自身生成的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第三信息。
示例性的,gNB-DU2可以基于gNB-DU1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和自身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生成新的CellGroupConfig IE,该新的CellGroupConfig IE可以包括上述两个不同DU生成的CellGroupConfig IE的携带的配置。
可选的,第三网络单元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生成第三信息。
S1240,第四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三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四网络单元的第三信息。
可选的,第三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三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三信息。
S1250,第一网络单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四信息。
其中,第四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即远端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完整的两条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信息可以是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消息或RRC建立消息。
可选的,第四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中继UE的ID,用于指示远端UE与该目标中继UE建立连接。
可选的,第四信息还可以包括SRAP层的配置,该SRAP层的配置包括远端终端设备的每个无线承载与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S1310,第一网络单元向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五信息,对应的,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五信息。
可选的,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五信息,对应的,第三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五信息。
其中,第五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网络单元或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者第五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网络单元侧的链路或第四网络单元侧的链路为主链路,主链路上的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与之对应的,第三网络单元和第四网络单元中除主网络单元外的另一个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者两条链路中除主链路外的另一条链路为辅链路。或者,第五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网络单元或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者,第五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网络单元侧的链路或第四网络单元侧的链路为辅链路,辅链路上的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辅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主网络单元,由主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主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辅网络单元,由辅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由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单元总是将辅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由主链路侧的网络单元生成第三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网络单元。
也就是说,第一网络单元可以指定哪个网络单元生成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第三信息,并获取该第三信息,从而为远端终端设备提供完整的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网络单元向第四网络单元和/或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六信息,用于指示第四网络单元和第三网络单元为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该第六信息可以是图8或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multi path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参考步骤S809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第五信息指示第三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S1320,第四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四网络单元的第二配置信息。
S1330,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三网络单元接收第二配置信息。
应理解,当第五信息指示第三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时,则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
应理解,第四网络单元可以通过第五信息确定自身为辅网络单元,或者第四网络单元也可以通过是否接收到第五信息确定自身为辅网络单元。
S1340,第三网络单元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生成第三信息。
应理解,总是由第一网络单元指定的主网络单元执行步骤S1340,与之对应的,由辅网络单元执行步骤S1320。或者由第一网络单元指定的辅网络单元执行步骤1340,与之对应的,由主网络单元执行步骤S1320。本实施例仅以上述第一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S1350,第三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三信息,对应的,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三信息。
S1360,第一网络单元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对应的,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四信息。
步骤S1340-S1360与步骤S1230-S1250类似,可参考步骤S1230-S125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10和收发单元14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400对应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例如gNB-CU,或者配置于第一网络单元中的芯片。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的通信方法中gNB-CU或第一网络单元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4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的通信方法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8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802,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801,S803-S805,S808-S811以及S815。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9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902,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901,S903-S905,S908-S911以及S915。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0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1010,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020、S1040和S105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1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1102,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101,S1103-S1105,S1108-S1112。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2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210,S1220,S1230和S124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3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310-S1330,S1350和S136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4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单元、第三网络单元或第四网络单元,例如gNB-DU、gNB-DU1或gNB-DU2。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的通信方法中第二网络单元、第三网络单元或第四网络单元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4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的通信方法的相应流程。
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8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803-S812,S814以及S815。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9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903-S912,S914以及S915。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0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1030,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020,S1040以及S105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1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103-S1112。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2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1230,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210,S1220,S1240,S125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3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1340,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310,S1320,S1330,S1350,S136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4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设备(或远端UE),或者配置于远端终端设备(或远端UE)中的芯片。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的通信方法中远端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4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的通信方法的相应流程。
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8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813,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812以及S814。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9中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单元1410可用于执行S913,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912以及S914。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0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05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1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101。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12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250。当该通信装置1400用于执行图9中的通信方法时,收发单元1420可用于执行S1260。
可选地,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者数据,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以上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或者说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性介质或磁存储器件(例如,软盘、硬盘(如移动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例如,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参考上文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单元向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所述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和/或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所述无线承载配置为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复制PDCP duplication或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分裂PDCP split。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和/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建立或重配所述第二RLC承载,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发送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二QoS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链路上的侧行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集中式单元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分布式单元DU。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
所述第二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配置信息,当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提供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所述无线承载配置为PDCP duplication或PDCP split。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建立或重配第二RLC承载,或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确定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的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需满足所述第二QoS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DU。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远端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的第一RLC承载的配置和/或第二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RLC承载的配置为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在所述第二链路上的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二网络单元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配置类型为第一配置类型、第二配置类型和第三配置类型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二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第二链路上,所述第三配置类型为无线承载配置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上;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建立所述第一RLC承载和/或所述第二RLC承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二网络单元为DU。
1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四网络单元,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
第一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四网络单元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第三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或者在所述第四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链路或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三链路或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链路或所述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
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络单元或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链路或所述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第三网络单元和所述第四网络单元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四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每个无线承载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26.根据权利要求19-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2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第三网络单元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第三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相连的链路;
第四网络单元向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第三链路或所述第四链路上,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单元通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网络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主网络单元,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链路为主链路;或者,
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辅网络单元,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链路为辅链路。
30.根据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网络单元接收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3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三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在第四链路上的配置,所述第三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与第三网络单元之间的链路,所述第四链路为所述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第四网络单元相连的链路;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配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的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进行多路径配置或进行切换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四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建立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的配置,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RLC承载;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配置,建立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发送的所述第四链路上的SRAP层的配置,所述SRAP层的配置包括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每个无线承载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四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单元为CU,所述第三网络单元为第一DU,所述第四网络单元为第二DU。
3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网络单元、第二网络单元和远端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单元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二网络单元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14所述的通信方法,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18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211193575.0A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793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575.0A CN11779379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3/118732 WO2024067118A1 (zh) 2022-09-28 2023-09-14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575.0A CN11779379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796A true CN117793796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3575.0A Pending CN11779379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3796A (zh)
WO (1) WO20240671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6921B (zh) * 2018-01-12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33965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Kyungmin Park Wireless backhaul link information
CN111526559B (zh) * 2019-02-02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38897A1 (en) * 2020-01-10 2021-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nnention establishing and bearer mapping for ue-to-network relay
CN11395007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WO2022082534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499790A (zh) * 2020-10-27 2022-05-1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118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755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EP3927107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and base station
CN11303852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数据分组路由到用户设备的基站
WO2022028493A1 (zh) 一种iab节点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503204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827920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91166A (zh) 通信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464019A (zh) 一种安全参数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70703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813399B1 (en) Method, apparatus, chip,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t least two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tities
WO202208253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793796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530144A (zh) 服务质量参数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功能实体和网络设备
CN11439062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6097890A (zh) 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30890A (zh) 完整性保护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310290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WO202307832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79296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和通信设备
WO2022141025A1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N116233957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751623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5150910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859385A (zh) 针对sl的复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2008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