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1904A -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1904A
CN117791904A CN202410202417.XA CN202410202417A CN117791904A CN 117791904 A CN117791904 A CN 117791904A CN 202410202417 A CN202410202417 A CN 202410202417A CN 117791904 A CN117791904 A CN 117791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ring
welding
rings
st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24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uan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uan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uan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uan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24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19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1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1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定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包括轭部、齿部和绕线部;轭部内侧周向设有内齿槽,齿部外侧周向设有与内齿槽啮合抵接的外齿,绕线部安装在外齿的表面,将定子分成轭部和齿部两个独立部分,并在齿部的外齿上设置绕线骨架,使得该定子在绕线时,可直接在独立的绕线骨架上进行绕线,而后将绕好线的绕线骨架套于齿部的外齿上,能够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定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是发电机和起动机等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能转化效率与槽满率成正比;
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为保证电机槽满率,需要在定子上绕满足够的匝数,但一体化的定子槽与槽之间间隔短小,需要用到较为精密的绕线机才能有效保证槽满率,这种方式下,精密的绕线机需要更高的成本;
而采用非精密的绕线机绕出的线圈一来无法提高槽满率,定子的绕线效率低,能量转化率低,二来绕出的线圈会有很大一截裸露在槽的两端之外,属于无效绕线,不能提升电能转化率,且同样会提高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定子设置为非一体式的方式,完成定子的高效绕线,提高槽满率,但非一体式的定子结构并不稳定,还需另作处理才能保证装配后的定子结构稳定,这种方式下,定子的装配效率低;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能够降低电机定子的生产成本,电机定子绕线效率有显著提高,且提高定子装配效率,所造出的电机定子的槽满率提高,减少铜线用量,其能量转化率得到显著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电机定子,包括轭部、齿部和绕线部;轭部内侧周向设有内齿槽,齿部外侧周向设有与内齿槽啮合抵接的外齿,绕线部安装在外齿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绕线部包括安装于外齿表面的绕线骨架以及绕设于绕线骨架表面的绕组线圈;绕线骨架沿外齿延伸方向对称设有对绕组线圈限位的围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定子分成轭部和齿部两个独立部分,并在齿部的外齿上设置绕线骨架,使得该定子在绕线时,可直接在独立的绕线骨架上进行绕线,而后将绕好线的绕线骨架套于齿部的外齿上,这种绕线方式下,由于绕线骨架独立绕线,易于控制铜线绕行,其不会受到齿部的外齿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绕线机,也能在绕线骨架上绕出槽满率高、且无效绕线部分少的线圈,能够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将足够数量的绕好线的绕线骨架装配于齿部上后,可将齿部以外齿嵌入内齿槽的方式装配于轭部中,外齿与内齿槽的底壁相互抵接,使得装配后的轭部与齿部紧密相连,不易脱落,两者以这种方式组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即在确保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围挡便于对绕组线圈固定,避免绕组线圈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使用,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轭部通过若干组外片环堆叠固定成型,内齿槽周向设于外片环内侧;齿部通过若干组内片环堆叠固定成型,外齿周向设于内片环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较薄钢材进行分体装配成型方式,对原材处理工艺更加简单,操作更便捷,安全风险更低;而采用一体浇筑成型方式,对于工艺要求会更高,并且相比较分体式装配成型的工艺过程来讲,安全风险偏高;同时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材进行铣床铣刀加工成型时,对于铣刀的要求标准与精度更高,并且采用的自动化设备成本更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内齿槽包括沿外片环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第一齿槽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的深度;外齿与第一齿槽啮合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齿部的外齿与第一齿槽紧紧啮合抵接,进而使装配后的轭部与齿部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各外片环之间堆叠压紧焊接,由同一竖直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一焊条位于外片环外侧周向分布,第一焊条至少设置3组;
各内片环之间压紧堆叠焊接,由同一竖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二焊条位于内片环内侧周向分布;第二焊条或位于外齿延伸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或同时位于外齿延伸侧边和内片环内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至少设置3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各外片环之间通过第一铆钉固定,第一铆钉沿外片环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各外片环上设有与第一铆钉配合的第一通孔;
各内片环之间通过第二铆接固定,第二铆钉沿内片环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内片环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内径;
第二铆钉或沿外齿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外齿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的内径;
第二铆钉或同时沿内片环表面以及外齿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内片环或外齿的表面均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的内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参考设计图纸对外片环以及内片环进行压制成型,其次对成型的外片环以及内片环进行堆叠压紧,接着对堆叠压紧的外片环和内片环进行固定,形成轭部和齿部,再对绕线骨架表面绕好绕组线圈,然后将绕好绕组线圈的绕线骨架套设于成型的齿部表面,最后将装配好的绕线部与齿部通过外齿与第一齿槽啮合抵接,实现对轭部、齿部与绕线部的装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外片环和内片环的压制方式包括冲压成型方式和线切割成型方式,并对冲压成型或线切割成型后的内片环与外片环边缘进行毛刺去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未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与内片环堆叠时:
对外片环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外片环根据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的深度不同来对齐堆叠外片环,直到堆叠到形成轭部的高度即可;
对内片环进行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内片环根据外齿对齐堆叠,直到堆叠到形成齿部的高度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和内片环堆叠时:
对外片环堆叠时,先将处理好的外片环套设到卡柱外侧,在卡柱外侧边的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分别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的作用下,使得外片环内齿与外侧边均对齐堆叠,在堆叠到与卡柱顶面齐平后,将第一压盖套入固定在卡柱中心位置的竖杆,使得第一压盖压住最上面的外片环,实现堆叠;
对内片环堆叠时,先将内片环沿卡座放下,此时内片环在外齿与卡座外侧齿柱的作用下,令内片环稳定卡合,齿柱与外齿交错啮合,齿柱长度小于外齿长度;接着在最上层的内片环与卡座顶面齐平时,将第二压盖套入固定在卡座中心位置的竖杆,使得第二压盖压住最上面的内片环,实现堆叠;第二压盖的外侧边位于内片环外侧边与外齿的外侧边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内片环与外片环在堆叠压紧后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固定和铆钉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采用焊接固定时: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焊接时,对堆叠成型的外片环外侧边进行竖直焊接形成第一焊条,接着沿着外片环外侧边周向焊接多3组第一焊条,第一焊条至少设置3组;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焊接时,对内片环内侧边、外齿外侧边或同时对内片环内侧边和外齿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二焊条,第二焊条围绕内片环的圆心至少周向焊接3组;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焊接时,先对外片环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一焊条,再围绕外片环的圆心周向焊接多3组第一焊条,第一焊条至少设置3组;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焊接时,先对外齿的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二焊条,再围绕内片环的圆心周向在焊接多3组第二焊条,第二焊条至少设置3组;
焊接后对第一焊条和第二焊条进行打磨抛光,使成型的轭部与齿部的侧面平整光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采用辅助工具堆叠后进行焊接固定时,通过第一压盖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一开槽对外片环直接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一开槽和第一焊条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3组;同时通过第二压盖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二开槽对外齿侧边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二开槽和第二焊条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3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采用铆钉固定时: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铆接时,先对堆叠一起的外片环整体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或对外片环压制的同时压制形成第一通孔,后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内进行固定;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铆接时,先对堆叠于一起的内片环表面或外齿表面或内片环与外齿的表面进行钻孔形成第二通孔,又或者对内片环表面、外齿表面或内片环与外齿的表面压制时,同时压制形成第二通孔,后将第二铆钉穿入第二通孔内进行固定;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铆接时,通过第一压盖上表面开设的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对齐设置,第三通孔内径大于第一铆钉的最大外径,后通过第三通孔对外片环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再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内进行固定,或直接将第一铆钉穿入已经存在的第一通孔中进行固定,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铆接时,通过在第二压盖上表面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内片环上的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第四通孔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方便对内片环表面钻孔或方便第二铆钉安装后第二压盖的拆卸,第二铆钉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内径;当外齿上亦开设第二通孔后,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第四通孔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第二铆钉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内径并完全没入外齿内,此时第二压盖外侧边位于外齿二分之一处到外齿最外侧边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卡柱转动连接在底板410一侧,齿柱和卡座均固定在转台表面,转台转动连接在底板410另一侧,使人们不管在焊接还是铆接时,都能够通过转动卡柱与卡座,带动堆叠的外片环与内片环转动,调整外片环和内片环位置后,方便焊接和铆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定子分成轭部和齿部两个独立部分,并在齿部的外齿上设置绕线骨架,使得该定子在绕线时,可直接在独立的绕线骨架上进行绕线,而后将绕好线的绕线骨架套于齿部的外齿上,这种绕线方式下,由于绕线骨架独立绕线,易于控制铜线绕行,其不会受到齿部的外齿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绕线机,也能在绕线骨架上绕出槽满率高、且无效绕线部分少的线圈,能够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围挡便于对绕组线圈固定,避免绕组线圈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使用,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延长使用寿命;
采用较薄钢材进行分体装配成型方式,对原材处理工艺更加简单,操作更便捷,安全风险更低;
4、将足够数量的绕好线的绕线骨架装配于齿部上后,可将齿部以外齿嵌入内齿槽的方式装配于轭部中,外齿与内齿槽的底壁相互抵接,使得装配后的轭部与齿部紧密相连,不易脱落,两者以这种方式组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即在确保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轭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轭部组成外片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齿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齿部组成内片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齿部与绕线部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外片环与内片环堆叠用辅助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外片环与内片环堆叠用辅助结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外片环堆叠后焊接时第一压盖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内片环堆叠后焊接时第二压盖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外片环堆叠后焊接时轭部第一焊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内片环堆叠后焊接时齿部第二焊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外片环堆叠后铆接时轭部第一压盖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内片环堆叠后铆接时齿部第二压盖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外片环堆叠后铆接时轭部第一通孔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内片环堆叠后铆接时齿部第二通孔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外片环堆叠后固定成型为轭部的第一压盖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内片环堆叠后固定成型为齿部的第二压盖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未借助堆叠辅助结构时齿部第二焊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电机定子绕线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20幅示意图中的零件标号所表示的名称如下:
100、轭部;110、外片环;111、第一齿槽;112、第二齿槽;120、第一焊条;130、第一通孔;
200、齿部;210、内片环;220、外齿;230、第二焊条;240、第二通孔;
300、绕线部;310、绕线骨架;320、围挡;
410、底板410;420、卡柱;421、第一凸棱;422、第二凸棱;430、转台;440、卡座;450、齿柱;460、竖杆;470、第一压盖;471、第一开槽;472、第三通孔;480、第二压盖;481、第二开槽;482、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本申请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一种电机定子,包括轭部100、齿部200和绕线部300;轭部100内侧周向设有内齿槽,齿部200外侧周向设有与内齿槽啮合抵接的外齿220,绕线部300安装在外齿220表面;
绕线部300包括安装于外齿220表面的绕线骨架310以及绕设于绕线骨架310表面的绕组线圈;绕线骨架310沿外齿220延伸方向对称设有对绕组线圈限位的围挡320,围挡320便于对绕组线圈固定,避免绕组线圈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使用,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内齿槽包括沿外片环110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槽111和第二齿槽112,第一齿槽111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112的深度;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啮合抵接,使装配后的轭部100与齿部200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通过将电机定子分成轭部100、齿部200和绕线部300三个独立部分,使得电机定子在绕线时,能够直接在独立的绕线骨架310上进行绕线,再将绕好线的绕线骨架310套于齿部200的外齿220上,在这种绕线方式下,由于绕线骨架310独立绕线,易于控制铜线绕行,其不会受到齿部200的外齿220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绕线机,也能在绕线骨架310上绕出槽满率高、且无效绕线部300分少的线圈,能够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将足够数量并且已经绕好线的绕线骨架310装配于齿部200上,再将齿部200以外齿220嵌入第一齿槽111中的方式装配于轭部100中,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的底壁相互抵接,使得装配后的轭部100与齿部200紧密相连,不易脱落,两者以这种方式组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即在确保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
上述电机定子中的轭部100、齿部200和绕线部300为三个独立且一体成型的结构,除此之外,上述电机定子中的轭部100、齿部200和绕线部300还能够采用以下方式:
一种电机定子,包括轭部100、齿部200和绕线部300;轭部100由若干组外片环110堆叠固定成型,外片环110的内侧周向设有内齿槽;齿部200通过若干组内片环210堆叠固定成型,内片环210的外侧周向设有与内齿槽啮合抵接的外齿220,绕线部300安装在外齿220表面;
其中,绕线部300同样包括安装在外齿220表面的绕线骨架310以及绕设于绕线骨架310表面的绕组线圈;绕线骨架310沿外齿220延伸方向对称设有对绕组线圈限位的围挡320;
其中内齿槽包括沿外片环110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槽111和第二齿槽112,第一齿槽111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112的深度;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啮合抵接,使装配后的轭部100与齿部200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通过将一体成型的轭部100与齿部200,改为采用较薄钢材进行分体装配成型方式,不仅能实现装配后的轭部100与齿部200紧密相连,不易脱落,两者以这种方式组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即在确保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还使得轭部100和齿部200生产制造时,对原材处理工艺更加简单,操作更便捷,安全风险更低,而采用一体浇筑成型对于工艺要求更高,并且相比较分体式装配成型的工艺过程来讲,安全风险偏高;同时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材进行铣床铣刀加工成型时,对于铣刀的要求标准与精度更高,并且采用的自动化设备成本更高;
其中,针对堆叠固定成型的轭部100和齿部200,其固定方式包括焊接和铆接;
当固定方式为焊接时:各外片环110之间堆叠压紧焊接,由同一竖直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一焊条120位于外片环110外侧周向分布,第一焊条120至少设置为组;各内片环210之间压紧堆叠焊接,由同一竖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二焊条230位于内片环210内侧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或位于外齿220延伸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或同时位于外齿220延伸侧边和内片环210内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至少设置组;
当固定方式为铆接时:各外片环110之间通过第一铆钉固定,第一铆钉沿外片环11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组,各外片环110上设有与第一铆钉配合的第一通孔130;各内片环210之间通过第二铆接固定,第二铆钉沿内片环21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组,内片环210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第二铆钉或沿外齿22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组,外齿220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第二铆钉或同时沿内片环210表面以及外齿22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组,内片环210或外齿220的表面均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
其中第一焊条120和第二焊条230至少设置组的原因为:组焊条较为稳固且不易松散脱落,若只有组焊条外环片的另一边可能存在不牢固未压紧状态,若只有组焊条由于两组焊条之间距离较远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不牢固而影响正常使用,设置为组焊条既可以较少的焊接焊条,又可以避免不牢固而松散;采用焊接和铆接的方式,使得堆叠的外片环110与内片环210牢固稳定;
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参考设计图纸对外片环110以及内片环210进行压制成型;
其中,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的压制方式包括冲压成型方式和线切割成型方式,优选为冲压方式,并对冲压成型或线切割成型后的内片环210与外片环110边缘进行毛刺去除;
S2、对成型的外片环110以及内片环210进行堆叠压紧;
其中,未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110与内片环210堆叠时,步骤如下:
对外片环110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外片环110根据第一齿槽111与第二齿槽112的深度不同来对齐堆叠外片环110,直到堆叠到形成轭部100的高度即可;
对内片环210进行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内片环210根据外齿220对齐堆叠,直到堆叠到形成齿部200的高度即可。
叠加成型后,由于轭部100为外片环110以及第一齿槽111相对应的方式堆叠而成,因此多层外片环110叠加时会出现一定的错位,导致第一齿槽111的内部实则非平整状。
同理,由于齿部200是内环片对应的方式堆叠起来的,因此内环片叠加时同样会出现一定的错位,导致外齿220非平整状。
其中,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堆叠时,步骤如下:
对外片环110堆叠时,先将处理好的外片环110套设到卡柱420外侧,在卡柱420外侧边的第一凸棱421和第二凸棱422分别与第一齿槽111、第二齿槽112啮合的作用下,使得外片环110内齿与外侧边均对齐堆叠,在堆叠到与卡柱420顶面齐平后,将第一压盖470套入固定在卡柱420中心位置的竖杆460,使得第一压盖470压住最上面的外片环110,实现堆叠;
对内片环210堆叠时,先将内片环210沿卡座440放下,此时内片环210在外齿220与卡座440外侧齿柱450的作用下,令内片环210稳定卡合,齿柱450与外齿220交错啮合,齿柱450长度小于外齿220长度;接着在最上层的内片环210与卡座440顶面齐平时,将第二压盖480套入固定在卡座440中心位置的竖杆460,使得第二压盖480压住最上面的内片环210,实现堆叠;第二压盖480的外侧边位于内片环210外侧边与外齿220的外侧边之间。
S3、对堆叠压紧的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进行固定,形成轭部100和齿部2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内片环210与外片环110在堆叠压紧后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固定和铆钉固定两种实施方式;
其中,采用焊接固定时:
围绕内片环210的圆心至少周向焊接组;
1、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焊接时,先对外片环110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一焊条120,再围绕外片环110的圆心周向焊接多组第一焊条120,第一焊条120至少设置组;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焊接时,先对外齿220的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二焊条230,再围绕内片环210的圆心周向在焊接多组第二焊条230,第二焊条230至少设置组;
焊接后对第一焊条120和第二焊条230进行打磨抛光,使成型的轭部100与齿部200的侧面平整光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采用辅助工具堆叠后进行焊接固定时,通过第一压盖470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一开槽471对外片环110直接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一开槽471和第一焊条120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组;同时通过第二压盖480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二开槽481对外齿220侧边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二开槽481和第二焊条230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组。
其中对采用辅助工具、未采用辅助工具分别采用铆钉固定时:
1、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铆接时,先对堆叠一起的外片环110整体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130,或对外片环110压制的同时压制形成第一通孔130,后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130内进行固定;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铆接时,先对堆叠于一起的内片环210表面或外齿220表面或内片环210与外齿220的表面进行钻孔形成第二通孔240,又或者对内片环210表面、外齿220表面或内片环210与外齿220的表面压制时,同时压制形成第二通孔240,后将第二铆钉穿入第二通孔240内进行固定;
2、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铆接时,通过第一压盖470上表面开设的第三通孔472与第一通孔130对齐设置,第三通孔472内径大于第一铆钉的最大外径,后通过第三通孔472对外片环110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130,再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130内进行固定,或直接将第一铆钉穿入已经存在的第一通孔130中进行固定,第三通孔472与第一通孔130一一对应;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铆接时,通过在第二压盖480上表面开设第四通孔482,第四通孔482与内片环210上的第二通孔240一一对应,第四通孔482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方便对内片环210表面钻孔或方便第二铆钉安装后第二压盖480的拆卸,第二铆钉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240内径;当外齿220上亦开设第二通孔240后,第四通孔482与第二通孔240对齐,第四通孔482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第二铆钉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内径并完全没入外齿220内,此时第二压盖480外侧边位于外齿220二分之一处到外齿220最外侧边之间。
S4、对绕线骨架310表面绕好绕组线圈;
S5、将绕好绕组线圈的绕线骨架310套设于成型的齿部200表面;
S6、将装配好的绕线部300与齿部200通过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啮合抵接,实现对轭部100、齿部200与绕线部300的装配。
其中,卡柱420转动连接在底板410一侧,齿柱450和卡座440均固定在转台430表面,转台430转动连接在底板410另一侧,使人们不管在焊接还是铆接时,都能够通过转动卡柱420与卡座440,带动堆叠的外片环110与内片环210转动,调整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位置后,方便焊接和铆接。
将定子分成轭部100和齿部200两个独立部分,并在齿部200的外齿220上设置绕线骨架310,使得该定子在绕线时,可直接在独立的绕线骨架310上进行绕线,而后将绕好线的绕线骨架310套于齿部200的外齿220上,这种绕线方式下,由于绕线骨架310独立绕线,易于控制铜线绕行,其不会受到齿部200的外齿220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因此即便采用普通的绕线机,也能在绕线骨架310上绕出槽满率高、且无效绕线部300分少的线圈,能够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足够数量的绕好线的绕线骨架310装配于齿部200上后,可将齿部200以外齿220嵌入内齿槽的方式装配于轭部100中,外齿220与内齿槽的底壁相互抵接,使得装配后的轭部100与齿部200紧密相连,不易脱落,两者以这种方式组成结构稳定的定子,即在确保提高绕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易于装配成结构稳定的定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周向设有内齿槽的轭部(100);
外侧周向设有外齿(220)的齿部(200),外齿(220)与内齿槽啮合抵接;以及
安装在外齿(220)外表面的绕线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绕线部(300)包括安装于外齿(220)表面的绕线骨架(310)以及绕设于绕线骨架(310)表面的绕组线圈;绕线骨架(310)沿外齿(220)延伸方向对称设有对绕组线圈限位的围挡(3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轭部(100)通过若干组外片环(110)堆叠固定成型,内齿槽周向设于外片环(110)内侧;齿部(200)通过若干组内片环(210)堆叠固定成型,外齿(220)周向设于内片环(210)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内齿槽包括沿外片环(110)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槽(111)和第二齿槽(112),第一齿槽(111)的深度大于第二齿槽(112)的深度;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啮合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各外片环(110)之间堆叠压紧焊接,由同一竖直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一焊条(120)位于外片环(110)外侧周向分布,第一焊条(120)至少设置为3组;
各内片环(210)之间压紧堆叠焊接,由同一竖线上焊点形成的第二焊条(230)位于内片环(210)内侧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或位于外齿(220)延伸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或同时位于外齿(220)延伸侧边和内片环(210)内侧边并呈周向分布;第二焊条(230)至少设置3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各外片环(110)之间通过第一铆钉固定,第一铆钉沿外片环(11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各外片环(110)上设有与第一铆钉配合的第一通孔(130);
各内片环(210)之间通过第二铆接固定,第二铆钉沿内片环(21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内片环(210)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
第二铆钉或沿外齿(22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外齿(220)表面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
第二铆钉或同时沿内片环(210)表面以及外齿(220)表面周向分布并至少设置3组,内片环(210)或外齿(220)的表面均设有与第二铆钉配合的第二通孔(240),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参考设计图纸对外片环(110)以及内片环(210)进行压制成型;
S2、对成型的外片环(110)以及内片环(210)进行堆叠压紧;
S3、对堆叠压紧的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进行固定,形成轭部(100)和齿部(200);
S4、对绕线骨架(310)表面绕好绕组线圈;
S5、将绕好绕组线圈的绕线骨架(310)套设于成型的齿部(200)表面;
S6、将装配好的绕线部(300)与齿部(200)通过外齿(220)与第一齿槽(111)啮合抵接,实现对轭部(100)、齿部(200)与绕线部(300)的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的压制方式包括冲压成型方式和线切割成型方式,并对冲压成型或线切割成型后的内片环(210)与外片环(110)边缘进行毛刺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未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110)与内片环(210)堆叠时:
对外片环(110)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外片环(110)根据第一齿槽(111)与第二齿槽(112)的深度不同来对齐堆叠外片环(110),直到堆叠到形成轭部(100)的高度即可;
对内片环(210)进行堆叠时,将所需要的内片环(210)根据外齿(220)对齐堆叠,直到堆叠到形成齿部(200)的高度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辅助工具进行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堆叠时:
对外片环(110)堆叠时,先将处理好的外片环(110)套设到卡柱(420)外侧,在卡柱(420)外侧边的第一凸棱(421)和第二凸棱(422)分别与第一齿槽(111)、第二齿槽(112)啮合的作用下,使得外片环(110)内齿与外侧边均对齐堆叠,在堆叠到与卡柱(420)顶面齐平后,将第一压盖(470)套入固定在卡柱(420)中心位置的竖杆(460),使得第一压盖(470)压住最上面的外片环(110),实现堆叠;
对内片环(210)堆叠时,先将内片环(210)沿卡座(440)放下,此时内片环(210)在外齿(220)与卡座(440)外侧齿柱(450)的作用下,令内片环(210)稳定卡合,齿柱(450)与外齿(220)交错啮合,齿柱(450)长度小于外齿(220)长度;接着在最上层的内片环(210)与卡座(440)顶面齐平时,将第二压盖(480)套入固定在卡座(440)中心位置的竖杆(460),使得第二压盖(480)压住最上面的内片环(210),实现堆叠;第二压盖(480)的外侧边位于内片环(210)外侧边与外齿(220)的外侧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内片环(210)与外片环(110)在堆叠压紧后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固定和铆钉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焊接固定时: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焊接时,对堆叠成型的外片环(110)外侧边进行竖直焊接形成第一焊条(120),接着沿着外片环(110)外侧边周向焊接多3组第一焊条(120),第一焊条(120)至少设置3组;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焊接时,对内片环(210)内侧边、外齿(220)外侧边或同时对内片环(210)内侧边和外齿(220)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二焊条(230),第二焊条(230)围绕内片环(210)的圆心至少周向焊接3组;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焊接时,先对外片环(110)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一焊条(120),再围绕外片环(110)的圆心周向焊接多3组第一焊条(120),第一焊条(120)至少设置3组;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焊接时,先对外齿(220)的外侧边进行竖直线焊接形成第二焊条(230),再围绕内片环(210)的圆心周向在焊接多3组第二焊条(230),第二焊条(230)至少设置3组;
焊接后对第一焊条(120)和第二焊条(230)进行打磨抛光,使成型的轭部(100)与齿部(200)的侧面平整光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辅助工具堆叠后进行焊接固定时,通过第一压盖(470)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一开槽(471)对外片环(110)直接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一开槽(471)和第一焊条(120)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3组;同时通过第二压盖(480)侧边周向开设的第二开槽(481)对外齿(220)侧边进行定位焊接,不需另外定位,第二开槽(481)和第二焊条(230)一一对应并至少设置3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铆钉固定时: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铆接时,先对堆叠一起的外片环(110)整体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130),或对外片环(110)压制的同时压制形成第一通孔(130),后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130)内进行固定;
对未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铆接时,先对堆叠于一起的内片环(210)表面或外齿(220)表面或内片环(210)与外齿(220)的表面进行钻孔形成第二通孔(240),又或者对内片环(210)表面、外齿(220)表面或内片环(210)与外齿(220)的表面压制时,同时压制形成第二通孔(240),后将第二铆钉穿入第二通孔(240)内进行固定;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外片环(110)铆接时,通过第一压盖(470)上表面开设的第三通孔(472)与第一通孔(130)对齐设置,第三通孔(472)内径大于第一铆钉的最大外径,后通过第三通孔(472)对外片环(110)进行钻孔形成第一通孔(130),再将第一铆钉穿入第一通孔(130)内进行固定,或直接将第一铆钉穿入已经存在的第一通孔(130)中进行固定,第三通孔(472)与第一通孔(130)一一对应;
对借助辅助工具堆叠后的内片环(210)铆接时,通过在第二压盖(480)上表面开设第四通孔(482),第四通孔(482)与内片环(210)上的第二通孔(240)一一对应,第四通孔(482)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方便对内片环(210)表面钻孔或方便第二铆钉安装后第二压盖(480)的拆卸,第二铆钉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240)内径;当外齿(220)上亦开设第二通孔(240)后,第四通孔(482)与第二通孔(240)对齐,第四通孔(482)内径大于第二铆钉的最大外径,第二铆钉最大外径等于第二通孔(240)内径并完全没入外齿(220)内,此时第二压盖(480)外侧边位于外齿(220)二分之一处到外齿(220)最外侧边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卡柱(420)转动连接在底板(410)一侧,齿柱(450)和卡座(440)均固定在转台(430)表面,转台(430)转动连接在底板(410)另一侧,使人们不管在焊接还是铆接时,都能够通过转动卡柱(420)与卡座(440),带动堆叠的外片环(110)与内片环(210)转动,调整外片环(110)和内片环(210)位置后,方便焊接和铆接。
CN202410202417.XA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Pending CN1177919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2417.XA CN117791904A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2417.XA CN117791904A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1904A true CN117791904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2417.XA Pending CN117791904A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190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154A (zh) * 2006-03-22 2007-09-26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异步电机的定子总成及其制备方法
CN201181860Y (zh) * 2008-04-08 2009-01-14 岑国建 分体式电机定子铁芯
CN101414776A (zh) * 2007-10-16 2009-04-22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内转子无刷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75047U (zh) * 2012-01-20 2012-10-03 杜小兵 电机复合定子
CN204179859U (zh) * 2014-10-08 2015-02-25 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拼接压装机的模具
CN105356631A (zh) * 2014-08-20 2016-02-24 叶贞枝 马达与发电机的定子结构
CN112671120A (zh) * 2019-10-16 2021-04-16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电机定子、电机和电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154A (zh) * 2006-03-22 2007-09-26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异步电机的定子总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4776A (zh) * 2007-10-16 2009-04-22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内转子无刷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1860Y (zh) * 2008-04-08 2009-01-14 岑国建 分体式电机定子铁芯
CN202475047U (zh) * 2012-01-20 2012-10-03 杜小兵 电机复合定子
CN105356631A (zh) * 2014-08-20 2016-02-24 叶贞枝 马达与发电机的定子结构
CN204179859U (zh) * 2014-10-08 2015-02-25 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拼接压装机的模具
CN112671120A (zh) * 2019-10-16 2021-04-16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电机定子、电机和电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0893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stacked laminations of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R101276633B1 (ko) 스테이터 코어유닛
US9479034B2 (en) Continuously formed annular laminat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H02103769U (zh)
US4438558A (en)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20120112502A (ko) 전기 모터를 위한 고정자 및 그것의 제조를 위한 방법
CA1138021A (en) Laminated pole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well-defined poles
CN109088521B (zh) 一种励磁机定子铁芯的制作工艺
US6145187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law pole stator structure
US2565530A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5103449A (ja) 回転電機用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US2001799A (en) Electric motor
CN117791904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其加工工艺
US2919357A (en) Electric motor construction
CN112290705A (zh) 一种电机转子铁芯及电机
US3628239A (en) Method of making dynamo machines
US4809429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assemblies having ridges formed on projections which interlock with recesses of adjacent laminations
CN214650056U (zh) 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组件的周转与储存的模块化装置
CN210273620U (zh) 一种具有倾斜齿极的环形定子
CN220492710U (zh) 一种分段式电机定子结构组件
CN1894840B (zh) 往复式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19960234U (zh) 一种组合式定子铁芯
CN221042413U (zh) 一种直流外转子电机铁芯冲片
US1663318A (en) Electric machine
CN219067938U (zh) 定子冲片和具有其的定子铁芯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