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7599A -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7599A
CN117777599A CN202311839811.6A CN202311839811A CN117777599A CN 117777599 A CN117777599 A CN 117777599A CN 202311839811 A CN202311839811 A CN 202311839811A CN 117777599 A CN117777599 A CN 117777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mask
silver
titanium dioxide
gra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98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森美
莫林涛
吴晓敏
刘进
彭绍棠
华丕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iao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iao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iao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iao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98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7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7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7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口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90‑105份、抗氧剂0.08‑0.12份、分散剂0.5‑0.8份、复合抗菌剂1‑1.5份,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本申请的口罩抗菌材料通过添加复合抗菌剂和复合分散剂,在具有抗菌作用的同时提升了醒脑效果,并且制备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明显的有益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为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其在80℃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有机溶剂的腐蚀;被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可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无纺布口罩有如下几种:(1)表面由纯棉脱脂纱布或针织面料制成,中间夹有各种无纺布的无纺布口罩;(2)直接由无纺布缝制而成的无纺布口罩;(3)表面和背面为无纺布材料,中间为过滤纸的无纺布口罩,该种结构可以使无纺布口罩过滤作用更好。
聚丙烯为制备无纺布的材料,但现有的用于制备口罩的聚丙烯不具备抗菌作用。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口罩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抗菌材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90-105份、抗氧剂0.08-0.12份、分散剂0.5-0.8份、复合抗菌剂1-1.5份,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作为主要的抗菌材料基质,提供材料的结构和稳定性。抗氧剂:防止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因氧化而失去效果,保持材料的抗菌性能。分散剂:帮助复合抗菌剂均匀分散在材料中,避免团聚现象,提高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复合抗菌剂(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这些原料具有抗菌性能,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口罩表面的细菌和病毒。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银掺杂二氧化钛以其光催化活性和银离子释放作用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薄荷油具有抗菌、抗炎和清凉的特性。这些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是综合发挥抗菌效果和提升醒脑效果的。石墨烯和银掺杂二氧化钛以及薄荷油的抗菌活性互补,可以增强整体的抗菌效果。分散剂则增加了复合抗菌剂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均匀分布,使其抗菌作用更加均衡和显著。总体而言,这种口罩抗菌材料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能提升人体的醒脑效果。
优选的,所述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4-7:1-5。
优选的,所述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烯具有特殊的二维结构,可以形成超薄的片层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物理上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失去活力,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银掺杂二氧化钛:银和二氧化钛都具有抗菌的性质。银离子可以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而二氧化钛能够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细菌。银掺杂二氧化钛能够综合发挥银和二氧化钛的抗菌效果,以增强抗菌作用。薄荷油具有提升醒脑作用,可以提供清新的气味。在口罩抗菌材料中加入薄荷油,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体的清醒感,增强警觉性。这三种原料的质量份数比为1:5:2,通过相互协同作用,可以使口罩抗菌材料具有同时抗菌和提升醒脑的效果。其中,石墨烯通过物理破坏细菌细胞膜实现抗菌功能,银掺杂二氧化钛通过干扰细菌代谢和氧化作用达到抗菌、抑菌效果,薄荷油则提供清新气味,提升醒脑效果。整体上,这些作用和协同作用使得口罩抗菌材料既能有效抵御细菌侵入,又能提供清新舒适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厚度为48μm鳞片石墨与无水乙醇混合,利用变频分散机搅拌10min使得溶液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倒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将温度设置为300℃,压力控制在25MPa,转速为800r/min,保温30min后,关闭设备,打开泄压阀,将溶液至于室温的去离子水中,当压强降至10MPa时关闭泄压阀,将产物经超声、洗涤、抽滤后得到滤饼,将滤饼进行冷冻干燥24h后取出,得到石墨烯,所述石墨烯为4-6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石墨烯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作用及协同作用如下:物理破坏细菌细胞膜:由于石墨烯的超薄片层结构特性,可实现对细菌细胞膜的物理破坏,从而使细菌失去活力,达到抗菌的效果。协同增强抗菌作用:石墨烯本身并具有明显的抗菌能力,然而在复合抗菌剂中与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共同存在时,石墨烯能够与其他成分相互作用,增强银离子和二氧化钛的抗菌效果,形成协同抗菌作用,提高整体的抗菌能力。
优选的,所述鳞片石墨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份数比为1:20。
优选的,所述银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室温下,将20mL钛酸四正丁酯加入到35mg乙醇,搅拌8min,形成溶液A;
S62、将0.5g硝酸银加入到由35mg乙醇、8mL醋酸和30mL水组成的溶液中,形成溶液B;S63、将溶液B逐滴滴加到溶液A中,搅拌10min,升温至43℃,静置陈化6h,然后离心分离,洗涤,在90℃下,烘干5h,最后在550℃下煅烧1.5h,冷却,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的银掺杂二氧化钛,所述银掺杂二氧化钛的粒径为0.1-0.2微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银掺杂二氧化钛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作用及协同作用如下:抗菌作用:银离子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核酸,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银掺杂二氧化钛中的银离子能够释放出来,并与细菌相互作用,发挥抗菌作用。氧化作用:银掺杂二氧化钛具有氧化性,能够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活性氧物种,如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这些活性氧物种能够损伤细菌的膜结构和细胞内的生物分子,达到抗菌、抑菌的效果。协同增强抗菌作用:石墨烯在口罩抗菌材料中已经介绍了其抗菌作用和物理破坏细菌细胞膜的能力。当石墨烯与银掺杂二氧化钛共同存在时,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增强银离子和二氧化钛的抗菌效果,进一步提高口罩抗菌材料的整体抗菌能力。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按照质量比1:3:2组成。分散剂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作用及协同作用如下:分散作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能够有效分散复合抗菌剂中的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使其均匀分布在口罩材料中,避免出现团聚现象,从而提高抗菌效果。协同增强抗菌作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复合分散剂与复合抗菌剂中的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增强复合抗菌剂的抗菌能力。分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复合抗菌剂在口罩材料中的抗菌效果,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1按质量份数,将聚丙烯和分散剂加入搅拌桶中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A;
S92按质量份数,将抗氧剂和复合抗菌剂加入混合物A中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B;
S93将混合料B加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剪切,造粒,得到口罩抗菌材料;所述螺杆直径60mm,螺杆的长径比为38:1,所述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160-170℃,第二区170-180℃,第三区180-190℃,第四区190-195℃,第五区195-200℃,第六区200-205℃。
优选的,在步骤S9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5-10分钟,在步骤S9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抗菌作用:通过添加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口罩抗菌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石墨烯的超薄片层结构能够物理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同时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具有氧化作用,可以进一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有效提高口罩的抗菌性能。
2.提升醒脑作用:复合抗菌剂中的薄荷油具有提升醒脑的作用,加入口罩抗菌材料中可以让使用者感到清凉和舒爽,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和体验。
3.抗菌效果提升:本申请采用复合分散剂,相比于常规的分散剂,可以大幅提高复合抗菌剂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抗菌作用。复合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能够有效分散复合抗菌剂中的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使其均匀分布在材料中,从而增强抗菌效果。
4.制备方法简单便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流程清晰,便于工业化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口罩抗菌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制备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制备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制备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制备例1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100g厚度为48μm鳞片石墨与2000g无水乙醇混合,利用变频分散机搅拌10min使得溶液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倒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将温度设置为300℃,压力控制在25MPa,转速为800r/min,保温30min后,关闭设备,打开泄压阀,将溶液至于室温的去离子水中,当压强降至10MPa时关闭泄压阀,将产物经超声、洗涤、抽滤后得到滤饼,将滤饼进行冷冻干燥24h后取出,得到石墨烯,所述石墨烯为4-6层。
制备例2银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
银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室温下,将20mL钛酸四正丁酯加入到35mg乙醇,搅拌8min,形成溶液A;
S62、将0.5g硝酸银加入到由35mg乙醇、8mL醋酸和30mL水组成的溶液中,形成溶液B;S63、将溶液B逐滴滴加到溶液A中,搅拌10min,升温至43℃,静置陈化6h,然后离心分离,洗涤,在90℃下,烘干5h,最后在550℃下煅烧1.5h,冷却,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的银掺杂二氧化钛,所述银掺杂二氧化钛的粒径为0.1-0.2微米。
实施例1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90kg、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0.08kg、分散剂0.5kg、复合抗菌剂1kg,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4:1,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1按质量份数,将聚丙烯和分散剂加入搅拌桶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得到混合物A;
S92按质量份数,将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和复合抗菌剂加入混合物A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分钟,得到混合物B;
S93将混合料B加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剪切,造粒,得到口罩抗菌材料;所述螺杆直径60mm,螺杆的长径比为38:1,所述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160℃,第二区170℃,第三区180℃,第四区190℃,第五区195℃,第六区200℃。
实施例2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05kg、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2kg、分散剂0.8kg、复合抗菌剂1.5kg,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7:5,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1按质量份数,将聚丙烯和分散剂加入搅拌桶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分钟,得到混合物A;
S92按质量份数,将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复合抗菌剂加入混合物A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5分钟,得到混合物B;
S93将混合料B加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剪切,造粒,得到口罩抗菌材料;所述螺杆直径60mm,螺杆的长径比为38:1,所述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170℃,第二区180℃,第三区190℃,第四区195℃,第五区200℃,第六区205℃。
实施例3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00kg、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0.1kg、分散剂0.7kg、复合抗菌剂1.2kg,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6:4,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1按质量份数,将聚丙烯和分散剂加入搅拌桶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分钟,得到混合物A;
S92按质量份数,将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和复合抗菌剂加入混合物A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2分钟,得到混合物B;
S93将混合料B加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剪切,造粒,得到口罩抗菌材料;所述螺杆直径60mm,螺杆的长径比为38:1,所述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165℃,第二区175℃,第三区185℃,第四区193℃,第五区198℃,第六区203℃。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复合抗菌剂用量相同,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5:2。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等量的聚乙烯醇代替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等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代替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等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等量的石墨烯代替复合抗菌剂由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5:2组成。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等量的银掺杂二氧化钛代替复合抗菌剂由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5:2组成。
性能检测试验
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7和对比例1及对比例2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进行取样,且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熔融指数:熔融指数,质量(300℃,1.2kg)按照ASTM D1238进行测试;
拉伸强度:按照ASTM/D638进行测试;
弯曲强度:按照ASTM/D790进行测试;
断裂伸长率:按照ASTM D638进行测试;
表1力学性能
从表1中,实施例1-实施例7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都比较好,能够满足口罩的实际应用要求。
抗菌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7和对比例1及对比例2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进行取样,进行静电纺丝制作为口罩用的布料,参照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AATCC-100标准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测试对象包括ATCC25922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阴性菌)和ATCC6538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耐洗性测试:将待测基于纳米银的仿生超疏水抗菌无纺布按GB/T8629-2001标准中的4A程序进行洗涤,水洗50次后测其抗菌性能;测试结果为表2所示。
表2抗菌性能
从表2,可以看实施例1-实施例7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大于99.91%,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50次洗后抑菌率大于90.8%,仍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表明本申请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稳定,非常持久。
从表2,结合实施例4与实施例5-实施例7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的对比分析,采用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的复配分散剂能够大幅提高由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组成的复合抗菌剂在口罩抗菌材料中的抗菌效果。
从表2,结合实施例4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的对比分析,采用由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组成的复合抗菌剂,通过相互协同作用,可以使口罩抗菌材料具有同时抗菌和提升醒脑的效果。其中,石墨烯通过物理破坏细菌细胞膜实现抗菌功能,银掺杂二氧化钛通过干扰细菌代谢和氧化作用达到抗菌、抑菌效果,薄荷油则提供清新气味,提升醒脑效果。整体上,这些作用和协同作用使得口罩抗菌材料既能有效抵御细菌侵入,又能提供清新舒适的使用体验。
皮肤刺激性试验
将实施例1-实施7和对比例1及对比例2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试验方法如下: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规定和内容。将口罩抗菌材料进行静电纺丝制作为口罩用的布料贴于白兔背部单侧,3日后揭下,按照评分标准:(1)0-0.49为无刺激性;(2)0.5-2.99为轻度刺激性;(3)3.0-5.99为中度刺激性;(4)6.0-8.00为强刺激性。将所得的分数取平均值后评价口罩抗菌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性,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皮肤刺激性
项目 评分 结果
实施例1 0.26 无刺激性
实施例2 0.24 无刺激性
实施例3 0.22 无刺激性
实施例4 0.15 无刺激性
实施例5 0.32 无刺激性
实施例6 0.36 无刺激性
实施例7 0.41 无刺激性
对比例1 0.35 无刺激性
对比例2 0.39 无刺激性
从表3,可以看实施例1-实施例7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申请制备的口罩抗菌材料进行静电纺丝制作为口罩用的布料在长期与皮肤接触时不会引发毒性反应和刺激性,对人体安全可靠。
以上实施例、制备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上述实施例、制备例对本申请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 90-105份、抗氧剂0.08-0.12份、分散剂0.5-0.8份、复合抗菌剂1-1.5份,其中,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4-7: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抗菌剂中石墨烯、银掺杂二氧化钛和薄荷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将厚度为48μm鳞片石墨与无水乙醇混合,利用变频分散机搅拌10min使得溶液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倒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将温度设置为300℃,压力控制在25MPa,转速为800r/min,保温30min后,关闭设备,打开泄压阀,将溶液至于室温的去离子水中,当压强降至10MPa时关闭泄压阀,将产物经超声、洗涤、抽滤后得到滤饼,将滤饼进行冷冻干燥24h后取出,得到石墨烯,所述石墨烯为4-6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石墨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份数比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1、室温下,将20mL钛酸四正丁酯加入到35mg乙醇,搅拌8min,形成溶液A;
S62、将0.5g硝酸银加入到由35mg乙醇、8mL醋酸和30mL水组成的溶液中,形成溶液B;
S63、将溶液B逐滴滴加到溶液A中,搅拌10min,升温至43℃,静置陈化6h,然后离心分离,洗涤,在90℃下,烘干5h,最后在550℃下煅烧1.5h,冷却,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的银掺杂二氧化钛,所述银掺杂二氧化钛的粒径为0.1-0.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份数比为1:3:2组成。
9.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1按质量份数,将聚丙烯和分散剂加入搅拌桶中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A;
S92按质量份数,将抗氧剂和复合抗菌剂加入混合物A中进行搅拌,得到混合物B;
S93将混合料B加到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剪切,造粒,得到口罩抗菌材料;所述螺杆直径60mm,螺杆的长径比为38:1,所述螺杆各区的温度为:第一区160-170℃,第二区170-180℃,第三区180-190℃,第四区190-195℃,第五区195-200℃,第六区200-2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口罩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1中,所述搅拌时间为5-10分钟,在步骤S9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
CN202311839811.6A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777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811.6A CN1177775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811.6A CN1177775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7599A true CN117777599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9811.6A Pending CN1177775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75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an et al. Preparation of antimicrobial poly (ϵ‐caprolacton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containing silver‐loaded zirconium phosphate nanoparticles
EP3253819B1 (en) Antimicrobial material comprising synergistic combinations of metal oxides
EP0905289B1 (en) Process of producing antibacterial cellulose fibers
CN101927029B (zh) 一种含纳米银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海绵敷料的制备方法
Abou-Okeil et al. Wound dressing based on nonwoven viscose fabrics
CN102644162B (zh) 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抗菌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
Galkina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nanofiber–titania nanocomposites loaded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ntibiotic medicines
CN111909454A (zh) 一种抗菌母粒及其应用
CN103483669A (zh) 一种抗菌纳米阻燃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8809A (zh) 抗菌聚丙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7748B (zh) 一种核壳静电纺丝壳聚糖纳米纤维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16530A1 (ko) 금속 나노입자가 포함된 항균 초흡수성 고분자 흡수재의 제조방법
KR20010051977A (ko) 복합성형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4086186A1 (zh) 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6290B (zh) 一种抑制疤痕增生的功能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675A (zh) 一种植物源pp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59541A (zh) 抗菌聚碳酸酯塑料
CN107456321A (zh) 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及其生产方法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Chitosan/Cerium Hydrogel with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N1209971C (zh) 氧化锌晶须复合抗菌剂组合物
KR20120046714A (ko) 은이 화학적 및/또는 물리적으로 결합된 셀룰로오스 매트릭스의 항균성 면 섬유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얻어진 항균성 면 섬유
CN109498834B (zh) 一种抑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77599A (zh) 一种口罩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2851A (zh) 一种低密度聚乙烯抗菌塑料及制备方法
CN111253720B (zh) 一种植物源pet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