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0863A -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0863A
CN117770863A CN202410211442.4A CN202410211442A CN117770863A CN 117770863 A CN117770863 A CN 117770863A CN 202410211442 A CN202410211442 A CN 202410211442A CN 117770863 A CN117770863 A CN 117770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fitting
die body
path length
atten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1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70863B (zh
Inventor
谷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1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0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0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0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70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0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个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本申请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Description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学数字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最早应用于医学影像,随后被引入工业无损检测领域,由于其非插入、无干扰的检测特性,CT在农林业、 地球物理、化工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根据射线源-探测器的运动采集数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CT分为五代,目前较为常用的为平移-旋转的第一代笔束扫描模式和旋转-旋转的第三代扇束扫描模式。其中,第三代扇束扫描模式按照探测器的分布情况又分为两类:一种是直线型阵列探测器对应的等距扇束扫描,另一种是弧线形阵列探测器对应的等角扇束扫描。在工程应用中,等距扇束扫描模式应用最为广泛。与第三代扇束扫描对应的FBP(Filtering BackProjection,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由于兼顾了重建时间和重建质量两个CT性能指标,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在评估CT探测器相邻模块Z向差异时,依赖于CT系统中准直器叶片的形状、叶片所处的位置以及叶片表面的粗糙度等。然而准直器中叶片微小的变化在经过CT系统比例放大后,投影到探测器接收端会造成较大的差异,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包括:
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包括:
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还包括:
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进一步地, 所述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包括:
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包括:
衰减路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路径长度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Z向差异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衰减路径确定模块包括:
拟合系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衰减路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路径长度拟合模块包括:
相邻衰减路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第二拟合路径长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进一步地, 所述Z向差异补偿模块包括:
高度位置差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调节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结构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结构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结构图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结构图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线穿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衰减路径和拟合路径计算原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考虑到现有技术在评估CT探测器相邻模块Z向差异时,依赖于CT系统中准直器叶片的形状、叶片所处的位置以及叶片表面的粗糙度等。然而准直器中叶片微小的变化在经过CT系统比例放大后,投影到探测器接收端会造成较大的差异,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为了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1,所述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S101: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扫描三角模体的方式进行评估,参见图9,已知一个探测器接受数据端的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channel)和若干数目的排(slice)的像素点组成。
其中/>为x射线通过阶梯模体后,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为空气数据,/>为阶梯模体的衰减系数,/>为衰减路径,即为射线透过阶梯模后衰减路径的长度,通过三角函数将L转化成Z(即下文拟合路径)方向的差异。
步骤S102: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经验公式:
(1)
其中a,b,c,d公式的多项式系数,该系数通过下述公式求得:
(2)
其中,为权重系数,无特殊声明情况下/>=1,m为像素点的个数,这里采用相同slice下,所有channel下的像素点拟合一条曲线,n为最高X项系数,三次多项式拟合,n=3。/>为某一像素点得到位置,/>该像素点的采集到的数据。
参见图10,结合上述数据所计算的多项式的系数以及像素点的位置,可以求出在拟合经验公式下,该像素点所对应的y值,即为L(衰减路径)。结合,即可计算各个像素点下对应的Z值(第一拟合路径),其中/>为三角模体的角度。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模块的相邻通道(channel)之间的衰减路径长度相近,即L相同,射线相同,三角模体衰减系数(/>)相同,探测器接受端的数据,即/>应当相同。
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存在差异,即存在衰减路径(L)的差异。参见图10,根据L的差异,结合三角函数,可以进而求出探测器z方向的差异。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能够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还可以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步骤S201: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步骤S202: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经验公式:
(1)
其中a,b,c,d公式的多项式系数,该系数通过下述公式求得:
(2)
其中,为权重系数,无特殊声明情况下/>=1,m为像素点的个数,这里采用相同slice下,所有channel下的像素点拟合一条曲线,n为最高X项系数,三次多项式拟合,n=3。/>为某一像素点得到位置,/>该像素点的采集到的数据。
参见图10,结合上述数据所计算的多项式的系数以及像素点的位置,可以求出在拟合经验公式下,该像素点所对应的y值,即为L(衰减路径)。结合,即可计算各个像素点下对应的Z值(第一拟合路径),其中/>为三角模体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还可以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步骤S301: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步骤S302: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一个模块中同一slice下所有的channel下像素点所采集到的数值存在较小差异,因此,对于模块内部的像素点,在排除差异性较大的像素点后,其余的像素点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求取Z项差异,线性拟合公式:
(3)
套用公式(2)求取各项所对应的权重系数以及线性拟合公式系数a’和b’后,便可求出模块内部各像素点经线性拟合所求解的y值,即为L, 结合三角函数关系,求取Z’(第二拟合路径)。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还可以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步骤S401: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步骤S402: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可选的,根据两个拟合路径的差值,即可求出相邻模块在z方向的差异。再通过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补偿该差异。
本实施例中,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探测器领域,Z向差异通常指的是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或高度差异。为了进行差异补偿,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分析Z向差异: 对获取的Z向信息进行分析,识别任何Z向上的差异。包括探测器的高度不同、样品位置的变化等。
制定补偿策略: 根据Z向差异制定相应的补偿策略。包括调整探测器的Z向位置,以确保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探测条件。
调用Z向调节工装: 使用Z向调节工装来实现补偿。例如涉及到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可以通过编程或手动输入调整参数来实现Z向的精确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在进行任何调整时,对CT设备和相关工具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Z向调整的具体步骤和工具可能会因设备型号和制造商而异,
为了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5,所述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衰减路径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路径长度拟合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Z向差异补偿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能够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衰减路径确定模块10包括:
拟合系数计算单元11,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衰减路径计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路径长度拟合模块20包括:
相邻衰减路径计算单元21,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第二拟合路径长度计算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在本申请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Z向差异补偿模块30包括:
高度位置差异确定单元31,用于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调节补偿单元32,用于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 、存储器(memory) 、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与核心业务系统、用户终端以及相关数据库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逻辑控制器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逻辑控制器可以参照实施例中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实施例,以及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电子设备侧执行,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1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一实施例中,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9100中。其中,中央处理器910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S101: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步骤S102: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功能。
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1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1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1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S101: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步骤S102: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S101: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步骤S102: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根据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由此能够准确确定CT探测器模块Z向差异,提高扫描精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包括:
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还包括:
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包括:
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5.一种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衰减路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进行多项式拟合,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其中,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由若干数目的通道和若干数目的排的像素点组成,所述三角模体设置于所述CT探测器的旋转中心位置处;
路径长度拟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分别对应所述CT探测器两相邻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Z向差异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拟合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拟合路径长度的差值,确定所述CT探测器的Z向差异,并根据所述Z向差异调用相应的探测器Z向调节工装进行差异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路径确定模块包括:
拟合系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射线透过预设三角模体后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采集到的空气数据以及所述三角模体的衰减系数,确定对应的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衰减路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三次多项式以及所述CT探测器数据接收模块的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衰减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长度拟合模块包括:
相邻衰减路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次多项式拟合系数、预设一次多项式以及所述相邻数据接收模块的像素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相邻衰减路径;
第二拟合路径长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邻衰减路径和所述三角模体的角度,确定射线透过所述三角模体后的第二拟合路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差异补偿模块包括:
高度位置差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Z向差异确定对应的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
调节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探测器高度位置差异使用机械或电动调节装置行差异补偿。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的步骤。
CN202410211442.4A 2024-02-27 2024-02-27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770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1442.4A CN117770863B (zh) 2024-02-27 2024-02-27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1442.4A CN117770863B (zh) 2024-02-27 2024-02-27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0863A true CN117770863A (zh) 2024-03-29
CN117770863B CN117770863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38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1442.4A Active CN117770863B (zh) 2024-02-27 2024-02-27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086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678A1 (en) * 1998-11-02 2000-05-11 Analog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etectors in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
US20100195804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Arineta Lt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a ct scanner
WO2013008712A1 (ja) * 2011-07-12 2013-01-17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ct装置、計算装置、x線ct装置用記録媒体およびx線ct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DE102012208764A1 (de) * 2012-05-24 2013-11-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Röntgentomographiesystem zur Rekonstruktion von CT-Bilddatensätzen
WO2017148116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江苏美伦影像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几何校正方法
CN108109183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束硬化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6421205A (zh) * 2023-03-22 2023-07-14 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束ct系统校正方法
CN117310789A (zh) * 2023-11-30 2023-12-29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探测器通道响应线性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5678A1 (en) * 1998-11-02 2000-05-11 Analogi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etectors in 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
US20100195804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Arineta Lt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a ct scanner
WO2013008712A1 (ja) * 2011-07-12 2013-01-17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ct装置、計算装置、x線ct装置用記録媒体およびx線ct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DE102012208764A1 (de) * 2012-05-24 2013-11-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Röntgentomographiesystem zur Rekonstruktion von CT-Bilddatensätzen
WO2017148116A1 (zh) * 2016-02-29 2017-09-08 江苏美伦影像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几何校正方法
CN108109183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束硬化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6421205A (zh) * 2023-03-22 2023-07-14 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束ct系统校正方法
CN117310789A (zh) * 2023-11-30 2023-12-29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探测器通道响应线性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戚玉涵;徐佳鹤;张星梅;葛浙东;李早芳;周玉成;: "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 林业科学, no. 07, 15 July 2016 (2016-07-15), pages 124 - 1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0863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8747B2 (en) Calibration of a triaxial magnetic field sensor
CN203479257U (zh) 用于空间物体测量的手机装置
US83009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form and position tolerances of an object
US20170223478A1 (en) Augmented reality headphone environment rendering
CN104180971B (zh) 获取透镜最佳成像焦距的方法、系统和组装透镜的方法
Quam et al. Early hominin auditory capacities
CN110348257B (zh) 一种条码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7770863B (zh)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CN111752834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199789A (zh) 蓝牙信号调整方法、装置、测试终端、系统及可读介质
CN114708150A (zh) 一种扫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341836B (zh) 一种对称重平台进行校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85867B (zh) 舵机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113366A (ja) 測定プログラム、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CN111383258B (zh) 一种物流包裹体积测量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4748195A (zh) 扫描装置及其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996391A (zh) Ct投影数据三维解析模拟方法
CN107846697B (zh) Srs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17135530B (zh) 听音空间感知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5149B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JP202002710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データ構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2013793A (zh) 加速器机架角度质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29427B (zh) 放大倍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成像设备
Chan et al. Bulk calibration method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microphones
CN116594510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大屏的交互方法与智能交互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