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70526A -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0526A
CN117770526A CN202211160685.7A CN202211160685A CN117770526A CN 117770526 A CN117770526 A CN 117770526A CN 202211160685 A CN202211160685 A CN 202211160685A CN 117770526 A CN117770526 A CN 117770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electrode
electric heating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he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06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明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06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05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6811 priority patent/WO20240609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0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0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基体;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其中,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电阻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不相同。本申请部分电加热膜层相对另一部分电加热膜层能够快速地升温,使得部分气溶胶形成基质能快速达到预热温度,缩短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预热时间,减少了抽吸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香烟和雪茄的吸烟物品在使用期间燃烧烟草以产生烟雾。已经尝试通过产生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为这些燃烧烟草的物品提供替代物。此类产品的示例是所谓的加热不燃烧产品,其通过加热烟草而不是燃烧烟草来释放化合物。
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预热时间较长,用户的使用体验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存在的预热时间较长,用户的使用体验低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电阻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不相同。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轴向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而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不相同。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所述导电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使得电流可沿所述基体的第一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电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与沿所述第二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周向距离,所述第一电极沿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周向距离,所述第一周向距离与所述第二周向距离不相同。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
电芯,用于提供电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温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芯向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提供电功率。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由于电加热膜层之间的电阻或者加热功率的不同,使得部分电加热膜层相对另一部分电加热膜层能够快速地升温,从而使得部分气溶胶形成基质能快速达到预热温度,缩短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预热时间,减少了抽吸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中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组件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组件中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加热组件中的电极连接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加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加热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6和加热器,加热器设于壳体组件6内。
壳体组件6包括外壳61、固定壳62、基座以及底盖64,固定壳62、基座均固定于外壳61内,其中基座用于固定基体111,基座设置于固定壳62内,底盖64设于外壳61一端且盖设外壳61。
具体的,基座包括套接在基体111的近端的基座15和套接在基体111的远端的基座13,基座15和基座13均设于固定壳62内,底盖64上凸设有进气管641,基座13背离基座15的一端与进气管641连接,基座15、基体111、基座13以及进气管641同轴设置,且基体111与基座15、基座13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基座13与进气管641也密封,进气管641与外界空气连通以便于用户抽吸时可以顺畅进气。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电路3和电芯7。固定壳62包括前壳621与后壳622,前壳621与后壳622固定连接,电路3和电芯7均设置在固定壳62内,电芯7与电路3电连接,按键4凸设在外壳61上,通过按压按键4,可以实现对基体111表面上的电加热膜层,例如电阻加热膜层、红外电热涂层的通电或断电。电路3还连接有一充电接口31,充电接口31裸露于底盖64上,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31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充电或升级,以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持续使用。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隔热管17,隔热管17设置在固定壳62内,隔热管17设置在基体111的外围,隔热管17可以避免大量的热量传递到外壳61上而导致用户觉得烫手。隔热管包括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为隔热胶、气凝胶、气凝胶毡、石棉、硅酸铝、硅酸钙、硅藻土、氧化锆等。隔热管17也可以为真空隔热管。隔热管17内还可形成有红外线反射涂层,以将基体111上的红外电热涂层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回基体111,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例如N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用于检测基体111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的实时温度传输到电路3,电路3根据该实时温度调节流经红外电热涂层上的电流的大小。
图3-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加热组件,加热组件10包括加热器11、电极连接件12、温度传感器2以及保持件14。加热器11包括:
基体111,内部形成有适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腔室。
具体地,基体111包括近端和远端,延伸于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表面。基体111内部中空形成有适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制品的腔室。基体111可以为管状,例如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或者其他柱体状。基体111优选为圆柱体状,腔室即为贯穿基体111中部的圆柱体状孔,该孔的内径略大于气溶胶形成制品的外径,便于将气溶胶形成制品置于腔室内对其进行加热。基体111的内径介于6mm~15mm,或介于7mm~15mm,或介于7mm~14mm,或介于7mm~12mm,或介于7mm~10mm。基体111的轴向延伸长度介于15mm~25mm,或介于16mm~25mm,或介于18mm~25mm,或介于18mm~24mm,或介于18mm~22mm。
基体111可以由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且透红外线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例如:红外线透过率在95%以上的耐高温材料,具体地在此不作限定。
气溶胶形成基质是一种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这种挥发性化合物可通过加热该气溶胶形成基质而被释放出来。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或包括固体和液体组分。气溶胶形成基质可吸附、涂覆、浸渍或以其它方式装载到载体或支承件上。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便利地是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一部分。
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尼古丁。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烟草,例如可以包括含有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的含烟草材料,当加热时所述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从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均质烟草材料,例如落叶烟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可为任何合适的已知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在使用中,所述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有利于致密和稳定气溶胶的形成,并且对在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操作温度下的热降解基本具有抗性。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甘油;多元醇的酯,例如甘油单、二或三乙酸酯;和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的脂肪酸酯,例如二甲基十二烷二酸酯和二甲基十四烷二酸酯。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剂是多羟基醇或其混合物,例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最优选的丙三醇。
红外电热涂层112形成在基体111的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112可以形成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形成在基体111的内表面上。
在本示例中,红外电热涂层112形成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112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形成基质吸收。
红外电热涂层112优选的由远红外电热油墨、陶瓷粉末和无机粘合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涂覆在基体111的外表面上,然后烘干固化一定的时间,红外电热涂层112的厚度为30μm-50μm;当然,红外电热涂层112还可以由四氯化锡、氧化锡、三氯化锑、四氯化钛以及无水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涂覆到基体111的外表面上;或者为碳化硅陶瓷层、碳纤维复合层、锆钛系氧化物陶瓷层、锆钛系氮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硼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碳化物陶瓷层、铁系氧化物陶瓷层、铁系氮化物陶瓷层、铁系硼化物陶瓷层、铁系碳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氧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氮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硼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碳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氧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氮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硼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碳化物陶瓷层或高硅分子筛陶瓷层中的一种;红外电热涂层112还可以是现有的其他材料涂层。
导电元件,包括间隔设置于基体111上的电极113和电极114,用于将电芯7提供的电功率馈送至红外电热涂层112。
电极113和电极114均与红外电热涂层112保持接触以形成电性连接。电极113和电极114可以为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
电极113和电极114均沿着基体111轴向方向延伸且呈长条形状。电极113和电极114的轴向延伸长度均与红外电热涂层112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电极113和电极114的周向延伸长度或者宽度介于0.2mm~5mm;优选的介于0.2mm~4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2mm~3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2mm~2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2mm。这样,电极113和电极114将红外电热涂层112沿着基体111的周向方向分隔成两个红外电热涂层,即第一红外电热涂层和第二红外电热涂层。分隔成的两个红外电热涂层沿基体111的周向方向分布、且并联连接在电极113和电极114之间,电极113和电极114将电芯7提供的电功率同时馈送至第一红外电热涂层和第二红外电热涂层。在电极113和电极114导电之后,电流可以经由第一红外电热涂层,从其中一个电极大致沿着基体111的一个周向方向流向另一个电极;同时该电流也可以经由第二红外电热涂层,从其中一个电极大致沿着基体111的另一个周向方向(与前述一个周向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向另一个电极。
在一示例中,电极113沿基体111的第一周向方向,例如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与电极114之间具有第一周向距离d1,此时电极113与电极114之间的红外电热涂层为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电极113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例如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与电极114之间具有第二周向距离d2,此时电极113与电极114之间的红外电热涂层为第二红外电热涂层;而第一周向距离d1与第二周向距离d2不同。若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为d1,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为d2,而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轴向延伸长度与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则电流沿第一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与沿第二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也是不同的。若红外电热涂层的厚度为均匀的,则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是大于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的,即沿着基体111的周向方向,相邻两个红外电热涂层之间的阻值是不同的。
在电极113和电极114导电之后,则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要小于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即沿着基体111的周向方向,相邻两个红外电热涂层之间的加热功率是不同的;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因此,第二红外电热涂层对应的部分气溶胶形成基质,相对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对应的部分气溶胶形成基质来说,其温度可以快速上升并产生可抽吸的气溶胶,进而缩短了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预热时间,减少了抽吸等待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验证:设置同一个预设温度,当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温度从初始温度(例如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如果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温度是低于预设温度的,则可以说明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预设温度可以为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最大温度,也可以为工作温度,即能够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产生气溶胶的温度。
由于加热速度的不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预热阶段,第二红外电热涂层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保温阶段或者抽吸阶段,第二红外电热涂层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之间的温度差异相对较小。上述预热阶段、保温阶段或者抽吸阶段,是气溶胶形成制品或者红外电热涂层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中的不同持续时间段。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周向距离d1为第二周向距离d2的1.5倍~6倍,或者2倍、4倍等等。以第一周向距离d1为第二周向距离d2的2倍为例,则其中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为另外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的2倍(假设红外电热涂层的厚度为均匀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大于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是由于红外电热涂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不同导致的;即依据电阻的计算公式R=ρL/S,在电阻率ρ一定时,若S也是一定,则L较大其对应的阻值也较大(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L较大,因此其阻值也较大)。在其它示例中,可以是红外电热涂层的周向延伸长度相同,而红外电热涂层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同导致的;即在电阻率ρ一定时,若L也是一定的,则S较小的其对应的阻值也较大(S=红外电热涂层的轴向延伸长度*红外电热涂层的厚度)。或者,也可以是红外电热涂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不同,且红外电热涂层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同导致的。
在一示例中,红外电热涂层112与基体111的近端或者远端之间可以间隔设置。例如:在图5中,基体111外表面上的B1部分和B2部分均不设置电极和红外电热涂层112;B1部分和B2部分的轴向延伸长度可以尽量小一些。一般的,B1部分和B2部分的轴向延伸长度介于0~1mm,即大于0且小于等于1mm;在具体示例中,可以为0.2mm、0.4mm、0.5mm、0.7mm等等。
在一示例中,红外电热涂层112与基体111的近端或者远端之间不间隔设置,即电极或者红外电热涂层112的轴向延伸长度与基体111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也是可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大红外电热涂层112的涂覆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热量的流失。
电极连接件12与导电元件保持接触,以形成电连接。电极连接件12的数量与导电元件的数量一致,即电极113具有对应的电极连接件12,电极114具有对应的电极连接件12。电极连接件12可通过导线与电芯7电连接,例如:导线的一端焊接在电极连接件12上,导线的另一端与电芯7电连接(可以通过线路板3与电芯7电连接,也可以直接与电芯7电连接)。电极连接件12优选采用导电性好的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材料,表面镀银或镀金,以减小接触电阻和提高材料表面的焊接性能。
与导电元件类似的,电极连接件12沿着基体111轴向方向延伸且呈条形状。电极连接件12的轴向延伸长度与导电元件的轴向延伸长度可以相同。电极连接件12的周向延伸长度或者宽度介于0.2mm~5mm;优选的介于0.2mm~4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2mm~3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2mm~2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0.5mm~2mm。电极连接件12的厚度介于0.05mm~1mm,即可以做的薄些;在具体示例中,电极连接件12的厚度可以为0.1mm、0.2mm、0.4mm、0.5mm等等。优选的实施中,电极连接件12的轴向延伸长度大于导电元件的轴向延伸长度,但小于导电元件的轴向延伸长度与B2部分的轴向延伸长度之和;或者,电极连接件12的轴向延伸长度大于导电元件的轴向延伸长度与B2部分的轴向延伸长度之和,即电极连接件12的上端与红外电热涂层112的上端齐平,而电极连接件12的下端延伸出基体111的远端;这样,利于导线焊接在电极连接件12上。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中,电极连接件12的下端与基体11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介于1mm~10mm;优选的介于1mm~8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1mm~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1mm~4mm。
基体111的外表面具有预设位置的标记A,以使得用户可根据标记A将温度传感器2装配到预设位置,即进行定位。标记A可通过印刷或喷涂等方式将颜料标记在预设位置。优选的实施中,标记A位于电极113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电极114之间,即第二红外电热涂层所在区域,或者说阻值较小或者加热功率较大的红外电热涂层所在区域。通常,标记A设置在中心点附近。这样,可通过温度传感器2获取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温度信息,以使得电路3可以控制电芯7向第一红外电热涂层和第二红外电热涂层提供电功率。
保持件14用于将电极连接件12保持在电极113和电极114上,以及将温度传感器2保持在标记A上。保持件14包括高温胶带或者热缩管;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将高温胶带直接缠绕在电极连接件12和温度传感器2上;或者将热缩管套接在电极连接件12和温度传感器2外,然后通过升温使其收缩并紧固电极连接件12和温度传感器2。优选的实施中,电极连接件12部分裸露在保持件14外;这样,利于导线焊接在电极连接件12上。
图7-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加热组件,与图3-图6示例不同的是:
导电元件还包括沿基体1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电极115和电极116。电极115与电极113连接,电极116与电极114连接,实际中,电极115与电极113、电极116与电极114可以一体形成。电极115和电极116均与红外电热涂层112间隔设置,例如,基体111外表面上的B2部分可以设置较宽些,电极115和电极116均可以设置基体111外表面上的B2部分上,即电极115和电极116设置在基体111的同一端。当然的,电极115和电极116也可以设置在基体111外表面上的B1部分上,或者,电极115和电极116设置在基体111的不同端。
在图7-图10的示例中,电极连接件12包括接触部和延伸部123。接触部包括本体121、镂空形成在本体121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悬臂122,多个悬臂122沿基体11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悬臂122与电极115或者电极116抵接时能够产生弹性力,实现与电极115或者电极116的电连接;延伸部123自本体121朝向远离基体111的位置延伸。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加热器,与图3-图6示例不同的是,
电极114包括电极1141和电极1142;电极113沿基体111的第一周向方向,例如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与电极1141之间具有第一周向距离d1;电极113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与电极1142之间具有第二周向距离d2;而第一周向距离d1与第二周向距离d2不同。
在该示例中,红外电热涂层112包括位于电极113与电极1141之间的第一红外电热涂层、以及位于电极113与电极1142之间的第二红外电热涂层。
与前述类似的,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电阻要小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电阻,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要大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第二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第一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以三个电极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是四个或者以上的电极,同样可以实施。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加热器,与图3-图6示例不同的是,
基体111外表面上的B3部分将红外电热涂层112分隔成上下两个可独立控制的加热区域,即红外电热涂层1121、红外电热涂层1122,B3部分的轴向延伸长度可以尽量小些,例如0.4mm~1mm,优选的为0.4mm~0.8mm,进一步优选的为0.5mm;
电极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基体111上的电极115,即电极113、电极114以及电极115均是相互间隔的;电极115与红外电热涂层1121以及红外电热涂层1122均保持接触以形成电连接,电极113与红外电热涂层1121保持接触以形成电连接,电极114与红外电热涂层1122保持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这样,通过控制电极113、电极114以及电极115的通电,可以实现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分段加热;例如:先启动红外电热涂层1121进行加热(控制电极113和电极115通电),再启动红外电热涂层1122进行加热(控制电极114和电极115通电);或者,先启动红外电热涂层1121进行加热(控制电极113和电极115通电),再启动红外电热涂层1121和红外电热涂层1122一起进行加热(控制电极113、电极114和电极115一起通电)。
与前述类似的,电极113和电极115将红外电热涂层1121沿着基体111的周向方向分隔成两个红外电热涂层。分隔得到的两个红外电热涂层,其中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小于另外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阻值;在电极113和电极115导电之后,则其中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要大于另外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功率。因此,其中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另外一个红外电热涂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电阻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加热功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体的内径介于6mm~15mm,和/或,所述管状基体的轴向延伸长度介于15mm~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用于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生成红外线的红外电热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或者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轴向延伸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使得电流可沿所述基体的第一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均沿所述基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极沿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电极沿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的1.5倍~6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还包括第三电极;
电流可沿所述基体的第一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三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中电阻较小或者加热功率较大的电加热膜层的温度。
12.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轴向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轴向延伸长度相同,而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周向延伸长度不相同。
13.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加热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的加热速度的要更快。
14.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电加热膜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电加热膜层包括沿所述基体周向方向分布的第一电加热膜层和第二电加热膜层;
导电元件,用于将电功率同时馈送至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所述导电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使得电流可沿所述基体的第一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沿与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电极经过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流向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电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与沿所述第二周向方向的流动距离不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周向距离,所述第一电极沿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周向距离,所述第一周向距离与所述第二周向距离不相同。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
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
电芯,用于提供电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温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芯向所述第一电加热膜层和所述第二电加热膜层提供电功率。
CN202211160685.7A 2022-09-22 2022-09-22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ending CN117770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685.7A CN117770526A (zh) 2022-09-22 2022-09-22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CT/CN2023/116811 WO2024060982A1 (zh) 2022-09-22 2023-09-04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0685.7A CN117770526A (zh) 2022-09-22 2022-09-22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0526A true CN117770526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0685.7A Pending CN117770526A (zh) 2022-09-22 2022-09-22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0526A (zh)
WO (1) WO20240609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8695B1 (ko) * 2019-12-23 2021-10-27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다중 히터를 구비한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14098166A (zh) * 2020-09-01 2022-03-0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CN216875043U (zh) * 2021-12-31 2022-07-05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流体加热装置
CN217184817U (zh) * 2022-01-24 2022-08-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气雾生成装置及气雾生成系统
CN218354597U (zh) * 2022-07-21 2023-01-2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182820U (zh) * 2022-09-22 2023-06-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182821U (zh) * 2022-09-23 2023-06-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781579U (zh) * 2022-12-08 2023-10-0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353089U (zh) * 2022-12-08 2023-07-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0982A1 (zh)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82820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48569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WO2022012678A1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1129679A1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353089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91052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781579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1104472A1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835459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190185A1 (en) Heater and smoking set comprising heater
CN113519907A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1139786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112841741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182821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17059A1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4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EP4199649B1 (en) Surface heating heater pipe
WO2022028430A1 (zh) 加热器以及含有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7770526A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120193A1 (zh) 加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120141A1 (zh) 加热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344352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4017370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生成气溶胶的方法
WO2022048568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电阻加热器
CN2212041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以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