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062A - 保温板 - Google Patents

保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9062A
CN117769062A CN202211132160.2A CN202211132160A CN117769062A CN 117769062 A CN117769062 A CN 117769062A CN 202211132160 A CN202211132160 A CN 202211132160A CN 117769062 A CN117769062 A CN 11776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board
board body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2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金元
彭启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90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9658A/zh
Priority to CN202211132160.2A priority patent/CN117769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9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板。该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具有用于发热的发热结构,所述保温板本体构造为柔性结构以允许所述保温板本体收折,所述保温板本体还包括朝向桌面的安装面及朝向承载物的承载面;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外周,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所述保温板本体设置成能够围绕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收折,或,所述保温板本体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加热面积进行部分收折。根据本发明的保温板,通过将控制装置设置在保温板本体的外周,可以减小保温板的厚度,保温板占据空间较小,同时,保温板本体能够收折,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且便于收纳。

Description

保温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温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保温板外壳主体材质都是钢化玻璃和塑料材质,属于刚性材质,而且整个产品比较厚(加热平面距离桌面高度基本在15mm-30mm),整体占据空间比较大,并且在使用完后非常不易于收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温板,厚度较小且易于收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具有用于发热的发热结构,所述保温板本体构造为柔性结构以允许所述保温板本体收折,所述保温板本体还包括朝向桌面的安装面及朝向承载物的承载面;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外周,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所述保温板本体设置成能够围绕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收折,或,所述保温板本体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加热面积进行部分收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通过将控制装置设置在保温板本体的外周,可以减小保温板的厚度,保温板占据空间较小,同时,保温板本体能够收折,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且便于收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高度大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底壳和上壳,所述底壳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平齐,所述上壳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保温参数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壳还具有电源接口,安装所述电源接口的插接方向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收折方向同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板还包括:边框条,所述边框条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边框条均包括刚性壳体,且所述安装面、所述控制装置的底面和所述边框条的底面平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板本体设置有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所述发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非加热区域与所述发热结构错开,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非加热区域能够随所述保温板本体一起收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区域包括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叠路径,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位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中间位置,将所述第二加热区域折叠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区域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独立控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区的开启或温度控制根据用餐人数、食物数量、人群对食物的温度需求、食物特性中的至少一项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分区的面积不相等,所述分区的形状与餐具底面形状相适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结构构造为片状体,且所述发热结构包括多个发热单元,每个所述发热单元对应一个所述分区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发热单元包括中心发热单元和外周发热单元,所述外周发热单元为多个且围绕所述中心发热单元,所述中心发热单元与每个所述外周发热单元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相比于所述中心发热单元或所述外周发热单元构造为宽度收窄的连接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板本体包括:柔性壳体,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柔性壳体内,所述柔性壳体包括第一柔性壳体和第二柔性壳体,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至少用于容纳所述发热结构,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封闭所述容纳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板本体包括: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并位于所述发热结构的下方,或,所述隔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并对应于所述发热结构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壳体内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分别穿设所述发热结构和所述隔热结构以定位所述发热结构和所述隔热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结构的外周具有连接端子,所述柔性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连接端子夹设在所述第一保护部和所述第二保护部之间且该三者插入到所述控制装置内并使得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面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收折方向或所述控制装置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散热槽在所述保温板使用时用于散热,在所述保温板本体收折时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折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槽连通所述保温板本体的相对的两壁面,空气在所述散热槽流动带走所述保温板本体散出的热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槽的形状自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承载面凹陷,且所述散热槽的槽宽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条散热凸肋,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肋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条凸点列,每条所述凸点列包括多个凸点,相邻两条所述凸点列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保温板本体收折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的底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保温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保温板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保温板10、保温板本体1、第一柔性壳体111、第二柔性壳体112、第一保护部113、第二保护部114、发热结构12、中心发热单元121、外周发热单元122、柔性连接部123、连接端子124、隔热结构13、散热结构14、加热区域15、第一加热区域151、第二加热区域152、折叠路径153、非加热区域16、容纳槽17、控制装置2、边框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10。
参照图1-图3、图5-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10可以包括保温板本体1以及控制装置2。
其中,保温板本体1具有发热结构12,发热结构12可用于发热,从而使保温板本体1的温度满足预设温度,使得保温板本体1具有保温功能。
控制装置2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的外周,控制装置2具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发热结构12电连接。这样,控制装置2不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内部,并且控制装置2与保温板本体1也不重叠设置(例如控制装置2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的下方),控制装置2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的外周,这样可以减小保温板10的厚度,并且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控制装置2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内部时,控制装置2与其他零部件还需留出安全距离的缺陷,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保温板10的厚度,使得保温板10非常薄,这样,保温板10便于收纳,例如保温板10能够比较容易地收纳于窄缝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本体1构造为柔性结构以允许保温板本体1收折。具体而言,柔性结构为可弯折的材料,如图5所示,保温板本体1能够收折,从而在收折后能够显著减小保温板10的占用面积,便于保温板10收纳。需要说明的是,“收折”可以包括折叠和卷绕,“收折”可以在保温板10使用中或者收纳放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卷绕方式将不使用部分朝背面卷绕,通过背面凹槽限位,形成相对于使用部分的斜面部,斜面部还可以用于承载手机等具备播放功能的物品,增加用餐氛围,提升用户体验。
保温板本体1还包括朝向桌面的安装面及朝向承载物的承载面,承载物可以是餐具、待保温食物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保温板本体1设置成能够围绕控制装置2进行收折。控制装置2能够为保温板本体1的收折提供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本体1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加热面积进行部分收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温板10,通过将控制装置2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的外周,可以减小保温板10的厚度,保温板10占据空间较小,同时,保温板本体能够收折,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且便于收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2的高度大于保温板本体1的高度。控制模块主要包含有电路板、测温组件、操控组件等体积较大控制单元模块,控制装置2的厚度较厚,而保温板本体1的厚度较小,控制装置2的底面与保温板本体1的底面平齐,这样便于将保温板10置于桌面等平整表面上,由于控制装置2的厚度大于保温板本体1的厚度,因此控制装置2的总高度较高,保温板本体1的总高度较小,保温板本体1的上方为放置空间,这样,控制装置2不侵占放置空间,并且控制装置2还可以为放置空间的边界进行限位,降低放置空间上的餐具或食物从保温板本体1滑落的几率。如图4所示,保温板本体1的总高度为H1,控制装置2的总高度为H2,H1<H2,保温板本体1纤薄美观。
控制装置2包括底壳和上壳,底壳的底面与安装面平齐,这样可以保证保温板本体1与控制装置2的底面平整,在将保温板10放置在桌面上时,保温板本体1处不会因为悬空而导致塌陷,从而提升了保温板本体1对餐具的承载稳定性。上壳位于底壳的上方,上壳具有显示区域,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保温参数信息,保温参数信息可以是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保温档位等信息,以使用户掌握相关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还具有电源接口,安装电源接口的插接方向与保温板本体1的收折方向同向,这样在保温板本体1部分收折时也不影响电源接口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5-图8所示,保温板10还可以包括:边框条3,边框条3和控制装置2分别设置在保温板本体1的相对两端,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均包括刚性壳体,这样,在保温板本体1展开时,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均能够为保温板本体1提供支撑,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压住保温板本体1的两端,防止保温板本体1翘曲影响外观,同时,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还可以作为装饰件提供美观的视觉效果。在保温板本体1收折时,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还可以作为收折时的支撑件。安装面、控制装置2的底面和边框条3的底面平齐,这样可以保证保温板本体1、控制装置2和边框条3的底面平整,在将保温板10放置在桌面上时,保温板本体1处不会因为悬空而导致塌陷,从而提升了保温板本体1对餐具的承载稳定性。
可选地,刚性壳体可以是塑料壳体,也可以是金属壳体。
保温板本体1设置有加热区域15和非加热区域16,发热结构12安装于加热区域15,非加热区域16与发热结构12错开,换言之,加热区域15为与发热结构12对应的区域,非加热区域16为与发热结构12错开的区域。使用保温板10时,将需要保温的物品(例如碗碟)放置于加热区域15。加热区域15和非加热区域16能够随保温板本体1一起收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加热区域15包括第一加热区域151和第二加热区域152,第一加热区域151和第二加热区域152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叠路径153,第一加热区域151位于保温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第二加热区域152可以位于第一加热区域151的两侧。将第二加热区域152折叠后,第二加热区域152至少部分与第一加热区域151重叠,以减小保温板10的占地面积。例如,第二加热区域152可以沿折叠路径153向上折叠,以使第二加热区域152位于第一加热区域151的上方,第二加热区域152可以沿折叠路径153向下折叠,以使第二加热区域152位于第一加热区域151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区域15具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独立控温,由此可以满足用户对使用单个分区、同时使用多个分区的需求。例如在饭菜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只开启一部分分区的控温,而将另一部分分区的控温功能关闭,以节省能源,减少能量损耗。分区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至少两个所述分区的面积不相等,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待保温物品,满足不同尺寸待保温物品的使用需求,避免空间和能源浪费。
控制装置2包括底壳和上壳,上壳位于底壳的上方,上壳具有显示区域,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保温参数信息,保温参数信息可以是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保温档位等信息,以使用户掌握相关参数信息。在加热区域15具有多个分区的情况下,显示区域能够显示不同分区的保温参数信息,方便用户直观了解到各个分区的温度数据。
多个分区的开启或温度控制根据用餐人数、食物数量、人群对食物的温度需求、食物特性中的至少一项决定,从而提升了保温板10的使用便利性。其中,多个分区的温度控制可以是对温度高低的控制或是对保温时长的控制。至少两个分区的面积不相等,分区的形状与餐具底面形状相适配,例如分区的形状可以与碗、盘子、奶瓶、水杯的底面形状相适配,在一个示例中,奶瓶的底面积<水杯的底面积<碗的底面积<盘子的底面积,可以设置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第三分区、第四分区,且第一分区的面积<第二分区的面积<第三分区的面积<第四分区的面积,第一分区可用于对奶瓶进行保温,第二分区可用于对水杯进行保温,第三分区可用于对碗进行保温,第四分区可用于对盘子进行保温。
在分区加热的设置下,保温板10的设置能够满足不同人数场景的不同使用状态,例如:
一人或二人食场景下,通常不需要整个保温板10的发热结构12都工作,只需部分面积保温加热即可满足使用需求,根据实际所需保温面积将保温板10部分折叠,将使用的区域开启加热进行保温。
三口之家场景下:保温板10边缘角落设置小面积保温区,该保温区面积小于其他区域的保温面积,用于放置小孩奶瓶、水杯等吃食的保温。
四代同堂场景下:人数众多,众口难调,对菜式温度也有不同需求,分区加热,不同区域能够调节不同加热温度以满足多人对菜式温度的不同需求。
分区加热这种设计,还可以在未开启加热的区域放置不需要保温的吃食例如水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结构12构造为片状体,这样不会显著增加保温板本体1的厚度。并且发热结构12为柔性材质,这样,发热结构12可以卷曲,便于保温板本体1进行收纳。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结构12可以是带有印刷电路的聚酰亚胺薄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结构12包括多个发热单元,每个发热单元对应一个分区设置。每个发热单元均可以单独控制通电、断电,也可以单独调节每个发热单元的功率,从而使得每个分区能够打开控温功能、关闭控温功能或调节控温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发热单元的功率越大,该分区的温度就越高,该分区的保温效果就越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发热结构12包括多个发热单元,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123。柔性连接部123用于将相邻两个发热单元电连接和物理连接,这样,当控制发热结构12工作时,相邻两个发热单元均发热;当控制发热结构12停止工作时,相邻两个发热单元均停止发热。同时,相邻两个发热单元通过柔性连接部123形成完整的整体,便于安装或拆卸。此外,柔性连接部123采用柔性材料支撑,使得柔性连接部123可卷曲,并且卷曲时也不影响相邻两个发热单元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发热单元可以包括中心发热单元121和外周发热单元122,外周发热单元122为多个,中心发热单元121可以为一个,且多个外周发热单元122围绕中心发热单元121,中心发热单元121与每个外周发热单元122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123。柔性连接部123用于将中心发热单元121与每个外周发热单元122电连接和物理连接,这样,当控制发热结构12工作时,中心发热单元121和外周发热单元122均发热;当控制发热结构12停止工作时,中心发热单元121和外周发热单元122均停止发热。此外,柔性连接部123采用柔性材料支撑,使得柔性连接部123可卷曲,并且卷曲时也不影响中心发热单元121与外周发热单元122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连接部123相比于中心发热单元121或外周发热单元122构造为宽度收窄的连接条。换言之,柔性连接部123的宽度小于中心发热单元121的宽度,并且柔性连接部123的宽度小于外周发热单元122的宽度,这样可以节省柔性连接部123的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本体1可以包括:柔性壳体,发热结构12设置在柔性壳体内。柔性壳体作为外观件和支撑件,为可弯折的柔性材料,比如可采用耐温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这样,柔性壳体可以卷曲、折叠,便于保温板本体1进行收纳。此外,为了防止脏污,在其表面喷涂疏水疏油纳米涂层,易于清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柔性壳体111和第二柔性壳体112,第一柔性壳体111上设置有容纳槽17,容纳槽17至少用于容纳发热结构12,第二柔性壳体112封闭容纳槽17。第一柔性壳体111覆盖发热结构12的一侧,第二柔性壳体112覆盖发热结构12的另一侧,这样,柔性壳体可以对发热结构12进行物理防护,防止发热结构12外露易损坏,也可以防止发热结构12外露且温度过高时烫伤用户。容纳槽17的深度不小于发热结构12的厚度,容纳槽17还可以实现对发热结构12的定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7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穿设发热结构12以将发热结构12定位在容纳槽17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7-图8所示,第一柔性壳体111为上壳体,第二柔性壳体112为下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保温板本体1还可以包括:隔热结构13,隔热结构13安装于容纳槽17内,并且隔热结构13位于发热结构12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发热结构12设置在上壳体和与下壳体之间,隔热结构13设置在发热结构12与下壳体之间。隔热结构13能够使发热结构12的热量向上壳体方向传递,阻止热量向下壳体传递,这样可以防止保温板10烫伤桌面。可选地,隔热结构13为柔性材质,比如隔热棉、空气凝胶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结构13安装于保温板本体1的安装面并对应于发热结构12的位置。在具体示例中,可以在保温板本体1的安装面开设一个对应于容纳槽17的第二容纳槽,隔热结构13于安装第二容纳槽内。隔热结构13能够使发热结构12的热量向上传递,阻止热量向桌面传递,这样可以防止保温板10烫伤桌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壳体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分别穿设发热结构12和隔热结构13以定位发热结构12和隔热结构13,由此可以防止发热结构12和隔热结构13位置随意移动而影响保温板10的正常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发热结构12的外周具有连接端子124,柔性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一保护部113和第二保护部114,连接端子124夹设在第一保护部113和第二保护部114之间,且该三者插入到控制装置2内并使得连接端子12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这样,控制单元可以对发热结构12进行控制。第一保护部113和第二保护部114可以对连接端子124进行防护,防止连接端子124折断而影响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一保护部113,下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二保护部114,第一保护部113位于连接端子124的上方,第二保护部114位于连接端子124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本体1的安装面设置有散热结构14,散热结构14包括散热槽,散热槽的开设方向与保温板本体1的收折方向或控制装置2的安装方向相同,这样,散热槽有助于收折。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槽的开设方向”指的是散热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收折方向”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折叠路径153所示方向。散热槽在保温板使用时用于散热,保温板本体1的多余热量能够经散热结构14散发出去。在保温板本体1收折时,散热槽还能方便保温板本体1折叠。有了散热槽,保温板本体1在弯折过程中可以减少形变的挤压量,使得产品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反作用力更小,使得弯折过程中更加顺畅,产品更加容易弯折,因此保温板本体1实现了方便收纳的特性,解决了保温板10难以收纳的痛点。
参照图6-图8所示,柔性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结构14,以将保温板10放置于桌面上为例,柔性壳体的下表面为接触桌面的表面,即安装面,在下表面设置散热结构14,有利于保温板10底部热量散出,防止烫坏桌面。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4也可以设置在柔性壳体的承载面上。
散热槽连通保温板本体1的相对的两壁面,空气在散热槽流动带走保温板本体1散出的热气。散热槽内的热气可以沿散热槽的长度方向传递至保温板本体1的相对的两壁面,进而传递到外界空气中,并且这样设置也有助于保温板本体1收折。
散热槽的形状自安装面朝向承载面凹陷,且散热槽的槽宽减小,这样,散热槽的结构较为稳定。保温板本体1收折时,散热槽的槽壁扩张便于收折,保温板本体1内部的热量经散热槽散热时,热气由散热槽的窄部向宽部流动,有助于热气扩散,加速空气流动,加快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6-图7所示,散热结构14包括多条散热凸肋,相邻两条散热凸肋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散热凸肋还具有强度加强作用,以加强保温板本体1底部的强度。保温板本体1的多余热量可以经散热凸肋散发出去,也可以经散热凸肋传递到桌面,散热凸肋的延伸方向与保温板本体1的收折方向或控制装置2的安装方向相同,相邻两条散热凸肋之间的散热槽有助于保温板本体1收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结构14包括多条凸点列,每条凸点列包括多个凸点,相邻两条凸点列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可选地,凸点可以是球形凸点、锥形凸点、柱状凸点等。保温板本体1的多余热量可以经凸点散发出去,也可以经凸点传递到桌面,每条凸点列的延伸方向与保温板本体1的收折方向或控制装置2的安装方向相同,相邻两条凸点列之间的散热槽有助于保温板本体1收折。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示例的保温板10。
保温板10包括保温板本体1、控制装置2以及边框条3,保温板本体1主要包括上壳体、发热结构12、隔热棉、下壳体,发热结构12、隔热棉均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隔热棉位于发热结构12的下方。上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17,容纳槽17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分别穿设发热结构12和隔热棉,下壳体封闭容纳槽17。上壳体和下壳体为柔性壳体,发热结构12为带有印刷电路的聚酰亚胺薄膜,发热结构12包括一个中心发热单元121和四个外周发热单元122,四个外周发热单元122围绕中心发热单元121,中心发热单元121与每个外周发热单元122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部123。其中一个外周发热单元122的外周具有连接端子124,上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一保护部113,下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二保护部114,连接端子124夹设在第一保护部113和第二保护部114之间,且第一保护部113、连接端子124和第二保护部114插入到控制装置2内并使得连接端子12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柔性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条散热凸肋,相邻两条散热凸肋之间限定形成散热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具有用于发热的发热结构,所述保温板本体构造为柔性结构以允许所述保温板本体收折,所述保温板本体还包括朝向桌面的安装面及朝向承载物的承载面;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外周,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所述保温板本体设置成能够围绕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收折,或,所述保温板本体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加热面积进行部分收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的高度大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底壳和上壳,所述底壳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平齐,所述上壳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保温参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还具有电源接口,安装所述电源接口的插接方向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收折方向同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条,所述边框条和所述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温板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边框条均包括刚性壳体,且所述安装面、所述控制装置的底面和所述边框条的底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设置有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所述发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加热区域,所述非加热区域与所述发热结构错开,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非加热区域能够随所述保温板本体一起收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包括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叠路径,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位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中间位置,将所述第二加热区域折叠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独立控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区的开启或温度控制根据用餐人数、食物数量、人群对食物的温度需求、食物特性中的至少一项决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分区的面积不相等,所述分区的形状与餐具底面形状相适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构造为片状体,且所述发热结构包括多个发热单元,每个所述发热单元对应一个所述分区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单元包括中心发热单元和外周发热单元,所述外周发热单元为多个且围绕所述中心发热单元,所述中心发热单元与每个所述外周发热单元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相比于所述中心发热单元或所述外周发热单元构造为宽度收窄的连接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包括:柔性壳体,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柔性壳体内,所述柔性壳体包括第一柔性壳体和第二柔性壳体,所述第一柔性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至少用于容纳所述发热结构,所述第二柔性壳体封闭所述容纳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包括: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并位于所述发热结构的下方,或,所述隔热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面并对应于所述发热结构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壳体内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分别穿设所述发热结构和所述隔热结构以定位所述发热结构和所述隔热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的外周具有连接端子,所述柔性壳体的外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连接端子夹设在所述第一保护部和所述第二保护部之间且所述第一保护部、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保护部三者插入到所述控制装置内并使得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开设方向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收折方向或所述控制装置的安装方向相同,所述散热槽在所述保温板使用时用于散热,在所述保温板本体收折时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折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连通所述保温板本体的相对的两壁面,空气在所述散热槽流动带走所述保温板本体散出的热气。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的形状自所述安装面朝向所述承载面凹陷,且所述散热槽的槽宽减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条散热凸肋,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肋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
和/或,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条凸点列,每条所述凸点列包括多个凸点,相邻两条所述凸点列之间限定形成有所述散热槽。
CN202211132160.2A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Pending CN117769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9057.0A CN117729658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CN202211132160.2A CN117769062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2160.2A CN117769062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9057.0A Division CN117729658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9062A true CN117769062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23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9057.0A Pending CN117729658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CN202211132160.2A Pending CN117769062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9057.0A Pending CN117729658A (zh) 2022-09-16 2022-09-16 保温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72965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658A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8862A (en) Cup structure with heat isolation effect
US4194109A (en) Food serving tray and supporting heater shelf
CN117769062A (zh) 保温板
CN111942746A (zh) 一种制冷保温盒及使用方法
JP5742514B2 (ja) 保温器
JP2005296338A (ja) サービスカート
KR101136689B1 (ko) 냉/온장고를 구비한 식탁
CN212912612U (zh) 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
CN215271231U (zh) 一种用于电暖桌的加热组件及电暖桌
CN203163058U (zh) 一种脚手取暖器
CN214855965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食品摆放机构及加热装置
CN210504581U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食堂售餐单元
CN215456286U (zh) 一种火锅桌
CN217792608U (zh) 一种远红外线加热的烤盘结构
CN220695071U (zh) 一种暖菜板
KR102635708B1 (ko) 자율 배식대
CN218514535U (zh) 柔性保温板
CN219556557U (zh) 一种保温饭盒
CN210330340U (zh) 一种菜架
CN210249533U (zh) 一种具有消毒箱的饮水机
CN21252154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炸桶组件
CN102763957A (zh) 一种具有保温和加热腔的饭盒
CN217959237U (zh) 一种便于分配餐食的折叠式餐车
CN211984395U (zh) 一种菜肴保温装置
CN220411410U (zh) 一种多用途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