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047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9047A
CN117769047A CN202311865352.9A CN202311865352A CN117769047A CN 117769047 A CN117769047 A CN 117769047A CN 202311865352 A CN202311865352 A CN 202311865352A CN 117769047 A CN117769047 A CN 117769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ur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53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国强
丘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53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9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9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9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该方法包括:若至少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所述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通知报文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基于目标信道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报文;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所述通知报文。如此,实现了无线接入点设备的主动调度,提升了空口利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技术中,无线局域网架构的组成包括:AP(Access Point,接入点)和多个STA(Station,站点),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设备都可以称为一个站点。AP,例如,无线路由器,作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之间的桥梁,一端利用网络与有线网通信,一端利用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为STA提供无线访问服务。
在进行无线通信的过程中,AP对应的多个STA的发送范围均可以覆盖到AP,但是各STA的发射信号由于发射功率的限制,各STA的发送范围可能无法互相覆盖。在该情况下,多个STA都认为信道空闲,同时发送数据给AP,继而造成了冲突。例如:STA1和STA2都为AP的两个终端节点,但是两个终端节点的发送范围无法互相覆盖,从而STA1和STA2都认为信道空闲,同时发送数据给AP,继而造成了隐藏节点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此时,STA1节点对于STA2节点来说就是一个隐藏节点。
特别地,在一些对漫游性能要求严格的场景,制造商会提出一些创新的硬件方案,提升漫游性能。这些硬件方案实质上是通过扩大AP的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容纳更多终端设备,保证终端设备在同一AP更大的覆盖面积下进行通信,从而实现0丢包漫游。但是,这种方法的实施天然地增加了隐藏节点问题的影响,因为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可能导致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增加了隐藏节点问题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升空口的利用率,避免隐藏节点的碰撞和冲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至少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所述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所述通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不可用;
基于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报文;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所述通知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指示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所述目标信道,所述第一设定时长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所述设定阈值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或退避时长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知报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目标时长,生成所述通知报文,其中,所述通知报文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在所述目标时长内不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的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
基于所述帧间间隔参数和所述退避时长,生成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用于表征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接入所述目标信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生成所述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信息;
基于所述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所述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的协议信息、传输速率,信号强度信息;
针对每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数据和设定的第一时长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生成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所述目标信道,则获取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基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各所述终端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的大小,确定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流量数据;
确定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则在设定时长内不生成所述通知报文,所述设定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至少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所述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所述通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不可用;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报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所述通知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该方法包括:若至少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通知报文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基于目标信道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报文;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通知报文。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设备通过伪造并生成通知报文,该通知报文指示除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以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如此,无线接入点设备可以抢占空口,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的主动调度的同时,无需对终端设备进行改进,避免了隐藏节点设备的主动竞争导致的碰撞和冲突,提升了空口利用率,提升了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应用示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无线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应用示例中无线AP基于CTS模拟调度方案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应用示例中无线AP基于CTS模拟调度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无线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其功能是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建立连接。形象点说,无线AP是无线网和有线网之间沟通的桥梁。
隐藏节点问题:指的是在网络中存在多个终端设备,但某些终端设备可能由于距离/阻挡等原因,无法感知到一些其他终端设备的存在,会导致产生碰撞丢包,影响正常通信。
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RTS的目的是在占用信道之前请求许可,以避免与其他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发生碰撞。
CTS(Clear to Send,清除发送):CTS是接收方发回给请求发送RTS的终端设备的响应。它表示接收方已准备好接收数据帧。
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向量):是Wi-Fi网络中的虚拟计时器,用于协调数据传输,避免碰撞和冲突,提高信道利用效率。
EDCA(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WiFi中的一种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方式,管理不同的优先级报文的传输信道接入。
AIFS(Arbitration Interframe Space,仲裁帧间空间):WiFi通信中的一种类型的帧间间隔,是EDCA中引入的,不同优先级类型的报文使用的AIFS长度不一样,报文发送前等待其对应的AIFS时长,然后进行backoff的过程;AIFS长度越短,意味着报文的抢占能力相对更强。
Backoff(退避):随机回退过程是指每一个节点在竞争信道时,所经历的随机退避过程。在这一过程开始时,节点首先在竞争窗口中选择一个随机数为基准的随机回退计数值,同时每一个时隙,节点为"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信道空闲,那么进行一次倒数,即计数值减1,若信道忙,则不进行相应倒数。
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分布式协调功能):是一种基于随机竞争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它通过抢占来决定节点之间的传输顺序。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语全称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多重接取技术,为一种结合频域和时域的多路访问,时域的资源分割的时频空间,插槽分配系由OFDM符号沿指数以及OFDM系统子载波指数,WiFi6开始使用该技术。
MU 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英文全称即多用户MIMO,允许1个AP同时和多个终端通信,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升无线吞吐量,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多用户技术。MU-MIMO主要用于蜂窝网络和Wi-Fi(WiFi)网络。
空口(Air Interface,空口):是指无线通信设备之间传输信息的接口,又称为空中接口,它定义了信号如何在空中进行发送和接收。在无线局域网中,空口可以理解为AP和STA上的虚拟逻辑口。空口资源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所使用的频率、时间、空间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WiFi网络中,隐藏节点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显著的挑战,随着无线设备的增加和不断增加的应用需求,WiFi网络面临了多重挑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隐藏节点问题,SAT和AP之间可以采用RTS/CTS(RequestToSend/ClearToSend,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协议)协议,解决无线通信网络的隐藏节点问题。但是,如果采用该方法,终端是否采用rts/cts(如有些终端直接使用cts-to-self进行保护,而不使用rts/cts)、时机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不受无线AP侧控制,降低了空口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现对AP的主动调度,避免了隐藏节点设备的主动竞争导致的碰撞和冲突,提升了空口利用率,并且无需对终端设备进行修改配合,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RTS/CTS,在发送每一个报文前都需要发送RTS信号和等待CTS信号,大量的RTS和CTS报文在空口中传输,会导致的空口占用率增加以及网络性能等问题。本申请仅通过AP生成通知报文,就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调度,无需与终端设备进行重复的报文收发来实现,进一步提升了空口资源利用率。并且本申请尤其适用于一些漫游要求严格AP能够容纳更多终端设备的场景,基于AP进行主动调度,既能降低隐藏节点的发生率,又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若至少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
这里,无线接入点设备在至少确定接入目标信道之前,AP会首先扫描周围无线环境以检测可用的信道,从而选择目标信道。在扫描的过程中,通常会收集关于每个信道上的信号强度、干扰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网络的信息。根据扫描结果,AP会对每个信道进行评估。它可能会考虑一些因素,如信道的质量(即该信道是否清晰无干扰)、邻近网络的数量和类型(例如,是否有与之冲突的相同类型的AP),以及信道间的重叠等。基于这些评估,AP会选择一个最优的信道来接入。该信道就是目标信道。
在一些隐藏节点问题场景中,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信号范围没有相互覆盖,这意味着存在隐藏节点问题。此时终端设备都接入目标信道,在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下,主动发送数据至AP,从而在AP侧产生冲突,AP无法主动进行调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时,由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标识信息,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基于该目标标识信息,AP可以确定在已接入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中哪一个为目标终端设备,从而确定与该目标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这里,目标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待接入无线接入点设备是指能够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AP的任何设备。在Wi-Fi网络中,AP负责创建一个无线覆盖区域,允许上述设备通过无线电波与之通信。当一个终端设备进入AP的覆盖范围并成功建立连接时,它就可以访问由AP提供的网络资源,例如本地网络上的其他设备或互联网。
步骤120: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通知报文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
这里,在无线领域中,报文通常指的是在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数据单元。报文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控制信息、用户数据等,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进行封装和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知报文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该通知报文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这里的通知报文包括CTS报文,即无线接入点设备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CTS报文。CTS(Clear To Send)报文是数据通信中的一种控制报文,它在点对点或多点通信网络中使用,在RTS/CTS协议中,CTS与RTS是成对出现,CTS由接收方发送至无线接入点设备,以表示接收方已准备好接收数据帧的报文,用于确保数据的有效发送。而本申请实施例中,CTS无需与RTS成对出现,并由AP无线接入点设备生成并发送给无线接入点设备,无需终端侧进行修改配合,从而避免了RTS/CTS协议在发送每一个报文前都需要发送RTS信号和等待CTS信号,大量的RTS和CTS报文在空口中传输,会导致的空口占用率增加以及网络性能等问题
步骤130: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报文。
这里,无线接入点设备可以通过天线基于目标信道发送至空中,终端设备(如客户端设备)接收到无线信号后,需要对其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提取出原始的数据帧。
这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该通知报文中包括了目标标识信息,该目标标识信息中包含了目标终端的MAC的地址。即AP向终端设备发送单播报文,具体来说,是AP向目标终端发送通知报文(例如CTS),该通知报文携带了目标终端的MAC,目标终端收到后会相应做返回响应报文的处理,而其他终端也会接收到该报文,只是这些终端不会向AP返回响应,而仅执行缄默。
具体来说,目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通知报文后,可知此时可与AP进行数据传输,目标终端会返回响应报文报文,而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也会在接收到该通知报文解析后可知,此时AP在于目标终端设备传输数据,相应地会设置自己的NAV以保持沉默,避免在空口上发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外还有如果小概率发生碰撞了(因为其他终端可能也会倒计时为0,也相当于AIFS结束就可以发送),还可以把通知报文,例如CTS,以同样的优先级重传一次,这样子就基本保证了通知报文,例如CTS,可以优先发出去,持续控制空口。
步骤140: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通知报文。
这里,目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通知报文后,会发送响应报文至无线接入点设备,A也会接收,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该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通知报文。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设备通过伪造并生成通知报文,该通知报文指示除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以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如此,无线接入点设备可以抢占空口,从而实现对终端设备的主动调度的同时无需对终端设备进行改进,避免了隐藏节点设备的主动竞争导致的碰撞和冲突,提升了空口利用率,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本申请仅通过生成报文,就可以实现AP的主动调度,无需对终端设备进行修改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标识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且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指示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第一设定时长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第一设定时长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或退避时长确定。
这里,无线接入点设备在确定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后,这里,无线AP在确定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时,为了避免设备间的冲突,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在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确定此时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并同时确定目标标识信息。
这里,第一设定时长基于帧间间隔参数(AIFS)和/或退避时长(Backoff)确定,第一设定时长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无线AP可以通过设置更高优先级的AIFS和Backoff时间来确定设定阈值,AP在竞争时具有更短的AIFS和Backoff时间(甚至Backoff可以设置为0),从而增加其获得空口发送权的机会。
示例性地,无线通信协议中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优先级,其优先级顺序为语音(VO)>视频(VI)>最大努力(BE)>背景(BK)。每个优先级都分配了不同的AIFS值,其中优先级越高,AIFS值越低,backoff的随机值范围更小。这里,设定阈值可以为无线通信协议中最高的优先级对应的AIFS值和backoff值。
如此,可以使AP在竞争时具有更短的AIFS和Backoff时间(甚至Backoff可以设置为0),从而增加其获得空口发送权的机会。在一些实施例中,若AP开始等待AIFS时间要比STA1、STA2晚,但通过更小的第一设定时长,即更小的AIFS和Backoff时长,可以使得AP更容易抢占到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报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包括:
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映射关系包括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各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目标时长,生成通知报文,其中,通知报文具体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在目标时长内不可用。
这里,通知报文中还可以包括目标设备的目标时长,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这里的目标时长可以基于第一时长确定。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示例性地,假设通知报文为CTS报文,目标时长可以为CTS报文中的duration字段来表示。
这里,映射关系可以预先存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中,映射关系包括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对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其与无线接入点设备之间的通信所需的时长是不同的。预先将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存储在无线接入点设备,从而可以确定目标设备的第一时长。
这里,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目标时长,生成通知报文,通知报文中包括了目标时长,通知报文具体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在目标时长内不可用。
如此,通过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从而合理设置duration时间,如此可以保证AP可以有效地持续抢占到空口,继续给其他终端设备分配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包括:
获取无线接入点设备的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
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生成第二时长,第二时长用于表征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接入目标信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基于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生成目标时长。
这里,在无线接入点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其所需的时长不仅包括第一时长,还包括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信道空闲后的等待时长。第二时长用于表征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接入目标信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示例性地,无线AP在确定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时,为了避免设备间的冲突,需要等待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基于帧间间隔参数(AIFS)和/或退避时长(Backoff)确定。
如此,通过基于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合理设置目标时长,可以为无线AP在与目标终端设备传输完数据后的下一次抢占到空口提供便利,以及保证AP可以有效地持续抢占到空口,进行后续终端设备的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信息;
基于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调整第一时长。
这里,在基于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之前,可以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的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例如:历史流量信息等,对第一时长进行修正,以提高第一时长的准确性,提升无线接入点设备的调度效率。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设备包括STA1和STA2,调整规则可以为:若STA1的历史流量大于STA2的历史流量,则STA1的第一时长大于STA2分配的第一时长。如此,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第一时长的合理性,以避免其他终端出现卡顿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的协议信息、传输速率,信号强度信息;
针对每一终端设备,基于通信数据和设定的第一时长确定规则,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
基于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生成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各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映射关系。
这里,无线AP根据终端设备的协议、速率和信号强度为每个终端确定其对应的第一时长。设定的第一时长确定规则由用户设定,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强度速率以及信道强度信息越打,则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越短。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确定规则包括:若STA1和STA2,STA1信号强度、速率均大于STA2,则STA1传输效率要高于STA2。因此,此时STA2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交互,STA1的第一时长为Time1,STA2的第一时长为Time2,则Time2>Time1,STA2的第一时长要大于STA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获取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基于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标识信息,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各终端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终端设备。
这里,在无线通信协议中,定义四种不同的优先级是为了支持服务质量(QoS)和优化数据传输。这些优先级允许设备根据数据的紧急程度或重要性来调整其发送行为。这有助于确保关键任务的数据包能够及时送达,同时避免低优先级的数据拥堵网络。
例如,在IEEE 802.11e标准中,引入了EDCA机制,它为不同类型的流量定义了四个优先级,具体如下:
1、Voice或AC_VO(语音):最高优先级,用于实时语音通信等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2、Video或AC_VI(视频):较高优先级,用于视频流和其他对带宽和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
3、Best Effort或AC_BE(最佳努力):默认优先级,适用于大多数常规数据传输,如网页浏览和文件下载。
4、Background或AC_BK(背景):最低优先级,用于电子邮件同步、后台更新等非实时且可以容忍延迟的活动。
这里,这些优先级通过分配不同的帧间间隔(AIFS)和退避时长来实现,高优先级的数据流具有较短的IFS和较小的竞争窗口,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较低优先级的数据流之前获得信道使用权,这种机制使得无线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需求,并提高整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
基于第一时长的大小,确定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这里,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还可以通过无线AP可根据终端的第一时长来调整。如STA1、STA2、STA3的第一胜时长分别为TIME1、TIME2、TIME3(TIME1>TIME2>TIME3),则优先级顺序为STA3>STA2>STA1,则STA2的等待时间为TIME3,STA1等待的时间为TIME2+TIME3。如此,通过第一时长确定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无线接入设备基于该优先级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进一步降低终端设备的等待时间,提高数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可以通过各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数据、历史流量数据以及设备的性能进行确定。示例性地,高流量和频繁通信的设备可能需要更高的优先级,以保证其服务质量。或者根据各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数据来判断哪些设备更有可能产生大量数据流量或者长时间占用信道,从而降低其优先级,避免进一步加剧网络拥塞。或者不同类型的设备(如手机、物联网设备、服务器等)可能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和通信性能。在确定优先级时,可以考虑设备的硬件性能和软件能力,为高性能设备分配更高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流量数据;
确定历史流量数据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则在设定时长内不生成通知报文,设定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这里,当某个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流量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时,则表明该目标终端设备的传输效率较低,可以在设定时长内不生成通知报文,即无线终端设别可以在不对其进行调度。设定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设定时长可以为AP完成对所有终端设备的一轮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长。如此,可以提高网络性能,提升无线AP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AP进行第二轮数据传输时,AP可以设定一个较短的第一时长,生成通知报文,用于探测STA2的流量情况以防止瞬时流量突增。示例性地,如果STA2当前没有流量,则AP在当前周期内可以不发送CTS到STA2进行调度,但是在下一个周期,AP可发送一个较小的时间片来探测STA2的流量情况,如果持续无流量甚至可以更久才进行调度。
下面,结合一应用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参照图2,图2为相关技术的无线网络的架构图。其包括AP、终端1、终端2和终端3。它们之间可以基于馈线进行传输。馈线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将射频信号从发射机传输到天线或者从天线传输到接收机的物理媒介。它通常是一种同轴电缆,但也可以是波导、光纤或其他形式的传输线。
为了满足对漫游性能要求严格的场景,例如制造业仓库、医院医疗等场景,一些制造商提出了一些创新的硬件方案,如功分和智分技术。这些方案本质上通过扩大AP的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使终端设备在更大的覆盖面积内实现0丢包漫游。然而,这种方法的实施天然地增加了隐藏节点问题的影响。因为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在图2中用圆表示),可能导致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增加了隐藏节点问题的发生率。随着射频信号范围的扩大,加剧了隐藏节点的问题,如图2中,终端1、终端2和终端3,互相之间的无法覆盖,彼此相互隐藏节点。
当前,WiFi网络主要采用RTS/CTS协议来应对隐藏终端问题。但是终端是否采用rts/cts(如有些终端直接使用cts-to-self进行保护,而不使用rts/cts)、时机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不受无线AP侧控制,导致无线AP侧想要改善隐藏节点问题带来的空口效率低下问题时,力不从心。
基于此,为了更高效地管理现有资源、提升空口利用率,必须优化空口资源管理策略,减少碰撞和干扰,提高网络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这需要合理的资源分配,以确保网络在高要求环境下提供出色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平衡方法,以减小隐藏节点问题的负面影响,提高空口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创新性的资源分配和协调机制,以协助终端设备协调通信,减少碰撞,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虽然,扩大射频信号覆盖范围是为了满足0丢包漫游等网络需求的有效方法,但也加重了隐藏节点问题。然而,在这一场景下,无线AP作为系统的中心,拥有显著的管理优势,如果能够获得空口的使用权、再进行合理分配,就可以改善隐藏节点问题,从而提高空口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WiFi设备一般采用DCF机制,各个节点根据协议规定自由抢占空口资源,先监听空口是否繁忙,不繁忙就进行一定时间的退避,如果空口还是空闲就进行报文发送。虽然WiFi6后有一些OFDMA/mu mimo等的调度机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中心调度,但是目前很多的制造业、医疗等场景,还存在着大量WiFi6之前的终端,是没办法进行中心调度的。
基于此,本应用示例提出一种基于CTS报文模拟调度的隐藏节点处理方案,基于无线AP基于协议,以伪造CTS报文、结合提升抢占优先级等手段,对空口资源进行管理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应用功分和智分及类似方案,通过扩大射频覆盖范围提升接入漫游效果的部署场景,例如制造业仓库、医院医疗等,并根据不同终端的需求,管理空口资源,改善隐藏节点问题,提高空口效率。
本发明旨在解决WiFi网络中的隐藏节点问题,提高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它包括两个关键方面的改进:
1、空口资源管理(基于协议让无线AP可以更多地抢占空口资源)。
传统上,WiFi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之间可能存在隐藏节点问题,导致通信冲突和性能下降。参照图3,图3为无线AP基于CTS模拟调度方案的架构示意图本应用示例中的通过无线AP侧的协调,根据接入终端的需求伪造CTS报文(即前述的通知报文),并使用高优先级的抢占空口参数,抢占通信通道。基于目标信道发送报文,以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图3中,无线AP通过伪造CTS1,用于与终端节点1(STA1)进行数据传输,以接收STA1的数据,此时STA1为目标终端设备,该CTS1用于指示STA1以外的其他设备终端节点2(STA2)和终端节点3(STA3),目标信道不可用。同理,通过伪造CTS2,用于与STA2进行数据传输,以接收STA2的数据,此时STA2为目标终端设备。通过伪造CTS3,用于与STA3进行数据传输,以接收STA3的数据,此时STA3为目标终端设备。
在本应用示例中的CTS报文,不同于在RTS/CTS协议中,CTS与RTS是成对出现,CTS由接收方发送至无线接入点设备,以表示接收方已准备好接收数据帧的报文,用于确保数据的有效发送。本应用示例中,CTS由无线接入点设备生成并发送给无线接入点设备,无需终端侧进行修改配合,克服了RTS/CTS协议中带来的空口资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本应用示例通过在CTS中填充特定的通信时长信息duration(即前述的目标时长),为特定终端设备预留了空口资源。这个过程模拟了集中调度,确保了终端之间的通信不会发生重叠,从而避免了隐藏节点引发的冲突和碰撞。这种资源管理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这里,无线发包通过能量检测或载波监听来信道是否忙碌(BUSY)。如果信道被视为忙碌,节点将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信道变为空闲,然后再尝试发送数据。当终端设备收到CTS帧时,它会更新NAV计数器,指示信道将在一段时间内被保留,此时不应发送数据,当NAV计数倒计结束时,再等待一段时间。
本应用示例的通信协议中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优先级,其优先级顺序为语音(VO)>视频(VI)>最大努力(BE)>背景(BK)。每个优先级都分配了不同的AIFS值,其中优先级越高,AIFS值越低,backoff的随机值范围更小。
参照图4,图4为无线AP基于CTS进行模拟调度的流程示意图。
无线AP通过高优先级缩短等待时间以抢占到空口资源,并通过伪造CTS帧并在其中包含特定的通信时长信息(duration字段)来管理空口资源。
(1)在图4中,其包括了无线AP、STA1和STA2。如图4所示,AP开始等待AIFS时间要比STA1、STA2晚,但通过更小的AIFS和Backoff,使得AP更容易抢占到空口。在图4中,STA1和STA2。具体来说,本应用示例在进行模拟调度之前,为了提高空口的抢占概率,无线AP可以通过设置更高优先级的AIFS(前述的帧间间隔参数)和Backoff时间(即前述的退避时长)来实现,AP在竞争时具有更短的AIFS和Backoff时间(甚至Backoff可以设置为0),从而增加其获得空口发送权的机会。
(2)当无线AP成功抢占到空口时,它可以使用CTS帧的duration字段来指定一个时间间隔。即基于duration字段(即前述的目标时长),生成CTS帧(即前述的通知报文)。
如图4所示,第一个duration时间(duration1)由STA1发送报文所需的时间(即前述的第一时长)加上AP的AIFS和Backoff时间(即前述的第二时长)组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AP下一次抢占到空口提供便利,因为其他设备在此期间需要等待。通过合理设置duration时间,AP可以有效地持续抢占到空口,继续给其他终端分配空口。
(3)在实际的调度过程中,对于无线AP来说,以无线AP完成对接入终端STA1和STA2的一轮调度为例,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AP发送伪造的CTS1至空中。
STA1和STA2接收到伪造的CTS1报文,该CTS1报文使AP成功抢占到空口资源,以接收STA1发送的PACKET A(数据包A)。此时,目标设备为STA1,STA2根据CTS1中的duration字段设置自己的NAV以保持沉默,避免在空口上发送数据。
步骤402:AP接收STA1的PACKET A。
在二者进行数据传输时,AP和STA1都会等待SIFS。SIFS是最短的IFS类型。它用于在两个相关的传输之间留出时间,例如,在发送数据包后等待接收ACK(确认)报文。SIFS是一个固定的值,由802.11标准定义,并且通常比其他类型的IFS要短。SIFS主要用在直接关联的传输之间,而AIFS则用于在竞争环境中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来决定设备何时可以发送数据。
步骤403:发送ACK至STA1。
无线AP向STA1回复ACK,确认收到Packet A。此时,AP得知STA1已完成报文发送,可以提前等待AIFS和Backoff时间(即前述的第二时长),以提高下一次空口抢占的概率。
步骤404:发送PACKET B(数据包A)至STA1。
AP等待AIFS+Backoff成功抢占到空口后,如果AP有要发送给STA1的Packet B,它可以直接也以高优先级发送。此时,STA2通过能量检测或载波监听来信道是否忙碌(BUSY)。此时信道被视为忙碌(BUSY)。
步骤405:发送ACK至STA1。
步骤406:发送伪造的CTS2至空中。
在完成Packet B的发送之后,AP可以继续利用较短的高优先级AIFS和Backoff时间来抢占空口,发送伪造的CTS2至STA2,此时,目标设备为STA2,以完成与STA2的PacketC的交互。此处把下行的数据报文和cts的抢占空口能力都提升,使得AP能够大概率持续控制空口。STA1根据CTS2中的duration字段设置自己的NAV以保持沉默,避免在空口上发送数据。
步骤407:AP接收STA2的PACKET C(数据包C)。
步骤408:发送ACK至STA2。
此外,如果小概率发生碰撞了(因为其他终端可能也会倒计时为0,也相当于AIFS结束就可以发送),还可以把CTS以同样的优先级重传一次,这样子就基本保证了CTS可以优先发出去,持续控制空口。
如此,本申请通过提出一种基于协议以高优先级缩短AIFS、Backoff时间抢占空口资源,通过伪造发往终端的CTS报文,完成无线AP对终端的集中调度,解决相关场景的隐藏节点问题,并且该方案是不需要终端侧进行修改配合的。
2.资源分配策略(基于终端资源的需求评估,合理分配空口资源到各个终端)。
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终端设备的需求,这项技术引入了资源分配策略。这些策略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协议支持、通信速率、信号强度等能力以及过去的流量使用情况来进行自定义。这意味着不同的终端设备将获得根据其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空口资源分配,既能避免隐藏节点问题引发的冲突和碰撞,又能更高效地利用可用的空口资源。
具体来说,该资源分配策略包括:
(1)无线AP根据终端设备的协议、速率和信号强度为每个终端分配初始时间片(即前述的第一时长)。
(2)根据终端的持续行为(即前述的历史行为信息)(例如历史流量),对所分配的时间片(即前述的第一时长)进行修正,以提高其利用效率。通过将时间片填充到CTS的duration字段中,无线AP完成对终端的空口资源分配。
下面举例作为参考,以无线AP完成对接入终端的一轮调度为当前周期为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更合适的策略。
(1)在实际应用中,获取各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的协议信息、传输速率,信号强度信息;针对每一终端设备,基于通信数据和设定的初始时间片确定规则,确定终端设备的初始时间片;基于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初始时间片,生成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各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无线AP根据终端设备的协议、速率和信号强度为STA1和STA2分配时间片Time1(即前述的第一时长)。如果STA1和STA2同时接入,但STA1信号强度、速率均大于STA2,可认为STA1传输效率要高于STA2,此时STA2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交互,因此分配给STA2得时间片要多于STA1。在CTS的duration字段中,STA1设置为Time1,STA2设置为Time2,Time2>Time1。终端设备的协议、速率和信号强度对于时间片得分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信号强度太弱,可不对终端进行调度。
(2)在实际应用中,无线AP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信息;基于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调整第一时长。
示例性地,无线AP通过观察终端的持续行为(即前述的历史行为信息)来修正初始分配的时间片(即前述的第一时长)。如上一周期STA1与STA2的时间片相等,但STA1的流量大于STA2的流量,则当前周期中STA1分配的时间片Time11会大于STA2分配的时间片Time21。需要注意的是,分配的时间片应适当,以避免其他终端出现卡顿现象。
(3)在实际应用中,当某个终端的历史流量较低或没有流量时,可以在该周期内不对其进行调度。但下一个周期可分配较小的时间片进行调度,以防止瞬时流量突增。例如,如果STA2当前没有流量,则AP在当前周期内可以不发送CTS到STA2进行调度,但是在下一个周期,AP可发送一个较小的时间片来探测STA2的流量情况,如果持续无流量甚至可以更久才进行调度。
(4)当有新的终端接入时,根据其设备的协议、速率和信号强度进行分配,不会影响已存在终端的时间片。例如,如果STA1和STA2已经在调度中,那么当STA3接入时,AP会按照为STA3分配的时间片进行调度,而不会影响STA1和STA2的调度。
(5)在实际应用中,获取各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基于第一时长的大小,确定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示例性地,无线AP可根据终端所分配得时间片(即前述的第一时长)的大小调整调度顺序,以降低终端在此周期内等待时间。如STA1、STA2、STA3分配时间分别为TIME1、TIME2、TIME3(TIME1>TIME2>TIME3),无线AP调度顺序为STA3、STA2、STA1,则STA2、STA1等待得时间为TIME3、TIME2+TIME3优于其他调度顺序。
(6)无线AP可根据终端的优先级增加分配时间片并提前调度。如STA1的优先级要高于STA2,则可以适当增加STA1的分配的时间片并在周期内优先调度,同时不至于使STA2得不到充分调度,存在明显卡顿等。
综上,本应用示例通过无线AP基于协议,以伪造CTS报文、结合提升抢占优先级等手段,对空口资源进行管理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应用功分和智分及类似方案,即通过扩大射频覆盖范围提升接入漫游效果的部署场景,例如制造业仓库、医院医疗等,并根据不同终端的需求,管理空口资源,改善隐藏节点问题,提高空口效率。不仅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还优化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无线通信体验。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对应,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500包括:确定模块510、生成模块520、发送模块530和接收模块540,确定模块510用于若至少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生成模块520用于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通知报文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不可用;发送模块530用于基于目标信道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报文;接收模块540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通知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10还用于确定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且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指示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第一设定时长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设定阈值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或退避时长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映射关系包括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各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生成模块520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基于目标标识信息和目标时长,生成通知报文,其中,通知报文具体用于指示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目标信道在目标时长内不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550,获取模块550用于获取无线接入点设备的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生成模块520还用于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生成第二时长,第二时长用于表征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接入目标信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基于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生成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50还用于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信息;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560,用于基于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调整第一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50还用于获取各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的协议信息、传输速率,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模块510还用于针对每一终端设备,基于通信数据和设定的第一时长确定规则,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生成模块520还用于基于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生成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基于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各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映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50还用于响应于确定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获取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基于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标识信息,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各终端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50还用于获取各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长的大小,确定各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基于目标标识信息,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流量数据;确定历史流量数据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则在设定时长内不生成通知报文,设定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实际应用时,确定模块510、生成模块520、发送模块530、接收模块540、获取模块550和调整模块560,可以由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设备。图6仅仅示出了该无线接入点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6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存储器602、用户接口6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04。无线接入点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5。
其中,用户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无线接入点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无线接入点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6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点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存储器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6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无线接入点设备的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至少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所述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所述通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不可用;
基于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报文;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所述通知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目标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信道为空闲状态,且所述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定时长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所述设定阈值基于帧间间隔参数和/或退避时长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目标时长,生成所述通知报文,其中,所述通知报文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在所述目标时长内不可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的帧间间隔参数和退避时长;
基于所述帧间间隔参数和所述退避时长,生成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用于表征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确定目标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接入所述目标信道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生成所述目标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生成目标时长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行为信息;
基于所述历史行为信息和设定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第一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所述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的协议信息、传输速率,信号强度信息;
针对每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数据和设定的第一时长确定规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生成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各所述终端设备的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所述目标信道,则获取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基于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各所述终端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需的时长;
基于所述第一时长的大小,确定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历史流量数据;
确定所述历史流量数据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则在设定时长内不生成所述通知报文,所述设定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目标终端设备的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通信所需的时长。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至少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接入目标信道,则确定目标标识信息,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已接入所述目标信道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设备;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信息生成通知报文,所述通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外的其他终端设备所述目标信道不可用;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道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知报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基于通知报文返回的响应报文,响应报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已收到所述通知报文。
11.一种无线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865352.9A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69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352.9A CN117769047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352.9A CN117769047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9047A true CN117769047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5352.9A Pending CN117769047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90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702545B1 (ko) Mu-mimo 패킷 도달 전 채널 경합
EP3393145B1 (en)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676298B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EP1606829B1 (en) Mechanism for reserving multiple channels of a sing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and physical layer
WO201921462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信号反馈方法及设备
JP472679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Dibaei et al. Full-duplex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in wireless networks: A survey
WO2016154818A1 (zh) 多站点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50025131A1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20156180A1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
CN113647182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27348A1 (zh) 接入点ap、站点sta、通信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KR20210128411A (ko) 통신 디바이스들 및 방법들
WO2019080994A1 (en) TECHNIQUE TO LISTEN AFTER SPEAKING
CN115835290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66360A (zh) 非授权频段上LTE系统和WiFi系统共存时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77690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3537429A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KR101040290B1 (ko) 우선순위 기반의 매체접속방식의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무선 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
WO2024009451A1 (ja)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722807B1 (ko) 패킷 도달 전 채널 경합
WO2023165468A9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4009452A1 (ja)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2198546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trigger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sharing
WO20240674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