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8856A -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8856A
CN117768856A CN202310118794.0A CN202310118794A CN117768856A CN 117768856 A CN117768856 A CN 117768856A CN 202310118794 A CN202310118794 A CN 202310118794A CN 117768856 A CN117768856 A CN 117768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au
base station
core
cor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87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波
薛超
罗飞
孟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87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8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8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8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在发生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进而触发TAU请求后,通过设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TAU应答前,始终保持停留在第二网络,这样在不修改核心网所遵循的通信协议,也不修改网络侧对应的基站所遵循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终端设备的处理逻辑,就可以尽可能保证EPSFB的成功,从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Description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211172089.0,原申请日是2022年09月26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移动通信网络无法直接进行呼叫业务,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独立组网(Standalone,SA)。针对无法进行语音呼叫的网络,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回落机制,如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volvedPacket System Fall Back,EPSFB)机制,回落到可以进行语音呼叫的网络,例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然后在4G网络中利用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技术来进行呼叫业务。基于EPSFB技术对应的通信协议标准可知,终端设备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后,需要向核心网发送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请求,并在接收到TAU应答后,才能在4G LTE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然而,在一些异常情况下,例如在接收到TAU应答前,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发生了变化,基于目前的通信协议标准,对于这种情况核心网不会再下发TAU应答,故而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到TAU应答,本质上EPSFB没有成功,这就会造成呼叫业务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提升EPSFB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回落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中待执行呼叫业务的终端设备,包括:在第一网络无法执行呼叫业务时,基于回落机制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不相同;通过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一跟踪区更新TAU请求;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第一TAU应答为核心网针对第一TAU请求作出的。
其中,第一网络例如下文所说的5G SA网络,其可以由下文所说的5G基站提供。
其中,第二网络例如下文所说的4G LTE网络,其可以由下文所说的4G基站提供。
可理解的,在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时,具体回落到的4G LTE网络可以根据接入核心网的所有4G LTE网络,与当前终端设备的位置关系、各4G LTE网络的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各4G LTE网络对应的4G基站的发射功率,以及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等参数确定。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根据位置关系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根据发射功率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根据上述三方面的参数综合考虑,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关于具体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在发生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进而触发第一TAU请求后,通过设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前,始终保持停留在第二网络,这样在不修改核心网所遵循的通信协议,也不修改基站侧所遵循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终端设备的处理逻辑,就可以尽可能保证EPSFB的成功,从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根据第一方面,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方法还包括:从第二网络切换到了第三网络,第三网络与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相同;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内,当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三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关闭定时器,在第三网络执行呼叫业务;当未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三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时,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通过第三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二TAU请求;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三网络下发的第二TAU应答后,在第三网络执行呼叫业务,第二TAU应答为核心网针对第二TAU请求作出的。
可理解的,在第一网络是5G SA网络,第二网络是4G LTE网络的情况下,第三网络与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相同,也为4G LTE网络。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例如下文所说的4G基站B对应的4G LTE网络,第三网络例如下文所说的4G基站C对应的4G LTE网络。
可理解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计算器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当终端设备接入的4G LTE网络发生变化时,通过启动定时器/计算器进行计时,在达到设置的时长时,若依旧没有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则通过切换后的4G LTE网络重新向核心网发起第二TAU请求,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切换后的4G LTE网络接收到核心网下发的第二TAU应答,进而确保EPSFB的成功,呼叫业务的成功。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小于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
可理解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终端设备向系统请求接入,收到系统的响应并分配接入信道的过程,一般的数据传输必须在随机接入成功之后。在4G LTE中,每个业务都对应了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如果在该响应时长内未接收到响应,则本次业务失败。
基于此,通过设置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小于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从而可以确保网络切换后,在定时器达到对应的定时时长后,通过新接入的4G LTE网络发送TAU请求,并接收TAU应答的时长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进而确保EPSFB的成功,为定时器设置的定时时长要小于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定时时长为TAU流程耗时的N倍,TAU流程耗时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TAU请求到接收到第一TAU应答的耗时,N为大于0的整数。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暂停执行测报操作。
其中,所谓测报操作,即终端设备用于获取可以接入的4G LTE网络对应的MeasurementReport(测量结果/测量报告)。
示例性的,通过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周围可接入的与第二网络网络类型相同的网络的网络信息。
示例性的,上述所说的网络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网络的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网络对应的基站的发射功率等。
由此,终端设备基于EPSFB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发送第一TAU请求后,在接收到针对第一TAU请求的第一TAU应答前,通过抑制终端设备执行测报操作,这样就不会检测到发射功率、信号强度比当前接入的4G LTE网络更佳的4G LTE网络,从而确保了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终端设备接入的4G LTE网络不会发生变更,进而能够确保通过当前接入的4G LTE网络接收到通过该4G LTE网络发送的第一TAU请求对应的第一TAU应答,这样就可以尽可能保证EPSFB的成功,从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执行测报操作,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终端设备可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的所有第四网络的网络信息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第四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相同;向第二网络上报测量结果;接收第二网络根据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五网络,第五网络为根据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和所有第四网络的网络信息,筛选出的满足设定要求的第四网络;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第五网络。
可理解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网络、第四网络和第五网络可以是同一个网络,即同一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同一个4G基站提供的4G LTE网络。
关于测报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现有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地,通过测报操作得到的测量结果,也可以参见现有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在通过回落的第二网络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后,放开对终端设备的抑制,即使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设定周期或触发条件执行测报操作,并将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二网络,这样就可以在测量结果中有更适合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从第二网络切换到新的网络,从而既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又保障了呼叫业务对应的通话的质量,保障了用户体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暂停执行测报操作的过程中,当与第二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出现异常时,重新接入第二网络。
由此,在与第二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出现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等异常时,通过重建到源网络,即发送第一TAU请求的第二网络,从而确保核心网作出的针对第一TAU请求的第一TAU应答,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给终端设备,进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和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重新接入第二网络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在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执行重新接入第二网络的步骤;在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不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不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接入第六网络。
可理解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网络、第四网络、第五网络和第六网络可以是同一个网络,即同一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同一个4G基站提供的4G LTE网络。
由此,在重建到源网络前,通过源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等参考信息确定源网络是否满足重建的条件,在满足重建的条件,如满足设定的阈值时才重建到源网络,否则切换到第六网络,从而能够避免重建的源网络依旧存在RLF异常,进而导致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接收不到第一TAU应答的情况发生。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接入第六网络之后,方法还包括:启动定时器;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内,当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六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关闭定时器,在第六网络执行呼叫业务;当未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六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时,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通过第六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三TAU请求;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六网络下发的第三TAU应答后,在第六网络执行呼叫业务,第三TAU应答为核心网针对第三TAU请求作出的。
由此,在无法重建到源网络的情况下,当切换到第六网络之后,通过设置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由第六网络重新发送TAU请求,进而使得核心网能够通过第三网络向终端设备下发针对新发送的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使得终端设备无法重建到源网络时,依旧能够保证EPSFB后,触发的TAU流程能够成功完成,从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进而保证了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当接收到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时,暂停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
由此,在等待当前接入的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通过设置终端设备不响应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或者延缓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从而能够避免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发生变化。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响应于网络切换指令,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网络切换指令指示的网络。
由此,在接收到第二网络下发的TAU应答之后,即在EPSFB成功,呼叫业务已经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再去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从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和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由此,在通过第二网络发送第一TAU请求后,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保持终端设备处于第二网络,这样核心网就可以通过第二网络向终端设备下发针对第一TAU请求作出的第一TAU应答,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TAU应答后,在当前依旧接入第二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从而保证了基于EPSFB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后,能够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满足了用户的通话需求。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网络为5G SA网络,第二网络为4G LTE网络。
由于5G SA网络支持的语音通话模式有两种,一种为在5G SA网络中基于新无线电(New Radio,NR)接入技术提供的NR语音(Voice over NR,VoNR)服务,另一种为基于4G网络支持的4G语音架构和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提供的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服务。故而,当5GSA网络无法执行呼叫业务,如终端设备无法在5G SA网络基于VoNR实现呼叫业务时,可以回落到4G LTE网络,进而在4G LTE网络基于VoLTE实现呼叫业务,从而保证呼叫业务可以实现,保障用户的通话需求。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回落机制为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PSFB机制。
可理解的,EPSFB是指在5G SA网络不具备VoNR条件时,将呼叫业务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的回落机制,基于该回落机制可以使呼叫业务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LTE网络,从而基于4G LTE网络提供的VoLTE进行呼叫业务,确保了语音呼叫业务的连续性,保障用户的通话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二方面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三方面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五方面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5G基站、4G基站、核心网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与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六方面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示例性示出的终端设备实现呼叫业务的通信环境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网络回落后,TAU流程阶段的时序图;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为示例性示出实现图4所示的网络回落方法时涉及的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的时序图之一;
图6为示例性示出实现图4所示的网络回落方法时涉及的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的时序图之二;
图7为示例性示出实现图4所示的网络回落方法时涉及的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的时序图之三;
图8为示例性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9为示例性示出实现图8所示的网络回落方法时涉及的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于的通信场景进行说明。
具体的,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已经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演进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对于5G网络,其使用新无线电(New Radio,NR)接入技术,但也沿用了4G语音架构和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Subsystem,IMS)。因此,对于5G网络,其可以基于NR接入技术来提供NR语音(Voice overNR,VoNR)服务,也可以基于4G网络支持的4G语音架构和IMS来提供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服务。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移动通信网络无法直接进行呼叫业务,例如5G的独立组网(Standalone,SA)。针对无法进行语音呼叫的网络,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回落机制,如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volved Packet System Fall Back,EPSFB)机制,回落到可以进行语音呼叫的网络,例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然后在4G网络中利用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Long-TermEvolution,VoLTE)技术来进行呼叫业务。基于EPSFB技术对应的通信协议标准可知,终端设备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后,需要向核心网发送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Update,TAU)请求,并在接收到TAU应答后,才能在4G LTE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示例性的,参见图1a至图1d,给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涉及网络回落的呼叫业务的通信环境示意图。
参见图1a,以终端A(主叫方)接入的网络为4G基站A提供的4G LTE,终端B(被叫方)接入的网络为5G基站提供的5G SA网络,且4G基站A和5G基站均接入核心网为例。当终端A触发呼叫业务,向终端B发起呼叫请求时,呼叫请求具体会通过与终端A建立无线链路的4G基站A传输至核心网,再经核心网通过与终端B建立无线链路的5G基站下发给终端B。
通过上述描述,当5G基站提供的5G SA网络无法直接进行呼叫业务,如无法建立基于NR的VoNR呼叫会话时,需要基于EPSFB机制才能够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如图1b所示,需要从5G基站提供的5G SA网络回落到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即断开与5G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建立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
继续参见图1b,示例性的,在基于EPSFB机制,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后,基于与EPSFB相关的通信协议可知,终端B会通过回落到的4G LTE网络对应的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请求,以告知核心网终端B当前接入的网络从5G基站提供的5G SA网络更新为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使得呼叫业务能够在4GLET网络执行。
继续参见图1b,示例性的,正常情况下,即终端B没有发生网络切换,接入的网络依旧为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且核心网与4G基站B、终端B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均正常的情况下,核心网针对终端B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发送的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会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下发给终端B。而终端B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下发的TAU应答后,如果当前所花费的时长没有超过终端A发起呼叫请求后,该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则终端B针对呼叫请求作出的呼叫应答会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传输至核心网,而核心网则会将呼叫应答通过4G基站A体的4GLTE网络下发给终端A,如图1c所示。这样,基于EPSFB机制,实现的网络回落才算成功,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才能向下执行。
然而,在一些异常情况下,例如在终端B接收到TAU应答前,终端B的服务小区,即接入的4G LET网络发生了变化,如图1d所示,例如终端B断开了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与4G基站C建立了无线链路,即切换到了4G基站C提供的4G LTE网络上,基于目前的通信协议标准,对于这种情况核心网不会再下发TAU应答,故而终端B无法接收到TAU应答,本质上基于EPSFB机制实现的网络回落没有成功,这就会造成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无需进行,进而导致呼叫业务失败。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终端A可接入的基站不限于上文所说的4G基站A,终端B可接入的基站也不限于上文所说的5G基站、4G基站B、4G基站C等。
基于现有的通信协议,上述所说的通信场景中,基于EPSFB机制,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后,TAU流程阶段(发送TAU请求和接收TAU应答)终端侧、网络侧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
参见图2,需要说明的是,在呼叫业务中,主叫方呼叫被叫方时,会通过INVITE请求与被叫方建立多媒体会话,而多媒体会话的建立是通过IMS网络实现的。即上文所说的呼叫请求,可通过INVITE请求的形式,从主叫方传输至被叫方。
此外,通过上述通信场景描述可知,主叫方与被叫方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各自接入的基站和核心网实现。故而,主叫方触发呼叫业务时发起的INVITE请求会通过主叫方接入的基站,将该INVITE请求传输至核心网,进而由核心网建立与IMS网络之间面向主叫方的多媒体会话,然后再由IMS网络将该INVITE请求通过核心网、被叫方接入的基站,传输给被叫方。而上述所说的基于EPSFB机制,实现的网络回落操作,具体是在被叫方处于5G SA网络接收到上述所说的INVITE请求时进行的。故而,图2所示流程,以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为被叫方为例,而INVITE请求直接从IMS网络开始向被叫方下发的场景进行说明。
参见图2,示例性的,当主叫方发起的INVITE请求通过IMS网络发送给核心网后,核心网会通过5G基站,将INVITE请求下发给被叫方UE,即核心网先将INVITE请求发送给被叫方UE接入的5G基站,然后再由5G基站将INVITE请求下发给被叫方UE。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基于呼叫业务对应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initialization Protocol,SIP协议)可知,被叫方UE在接收到INVITE请求后,会作出100Trying的临时响应,以告知呼叫方收到了INVITE请求。关于100Trying,依旧是通过对应的5G基站和核心网反馈至IMS网络,进而由IMS网络、核心网和主叫方对应的基站反馈给主叫方。
由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被叫方与基站、核心网、IMS网络之间的交互过程,后续对IMS网络、核心网和主叫方对应的基站与主叫方的处理流程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被叫方UE作出100Trying后,还会通过5G基站、核心网向IMS网络反馈应答会话进度(呼叫状态)相关的信息,基于SIP协议可知,与应答会话进度(呼叫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183Session Progress上报。
相应地,IMS网络在接收到被叫方UE通过183Session Progress上报的与应答会话进度(呼叫状态)相关的信息后,会反馈针对作出的临时反馈确认消息PRACK(ProvisionalResponse Acknowledgement)。由于此阶段,依旧是发生在5G SA网络上,因此IMS反馈的PRACK会通过核心网、5G基站下发给被叫方UE。
继续参见图2,基于5G承载建立过程涉及的通信协议可知,在完成上述流程后,会设置核心网与5G基站之间的服务质量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 flow),即图2所示的Setup QOS flow。关于核心网与5G基站之间的QOS flow中可包含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在完成Setup QOS flow后,当5G基站无法直接进行呼叫业务时,会向被叫方UE下发切换命令,基于EPSFB机制对应的通信协议可知,5G基站下发的切换命令例如为“mobilityFromNRCommand”,并且通过该切换命令,5G基站会向被叫方UE指出要切换的网络类型,如图2中通过该命令中携带的“targetRAT-Type:eutra”指示被叫方UE需要切换的网络类型为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即4G LTE网络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5G基站通过切换命令,还可以告知被叫方UE可回落的4G LTE网络的发射功率范围、信号强度等,以便被叫方UE能够从可接入的多个4G LTE网络中选取一个合适的4G LTE网络接入。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以确定的时候当前接入的4G LTE网络为4G基站B对应的网络为例。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在被叫方UE接收到5G基站下发的切换命令mobilityFromNRCommand:targetRAT-Type:eutra后,确定需要回落的4G LTE网络为4G基站B提供的网络时,被叫方会接入4G基站B,例如建立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具体的建立方式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在回落到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后,基于对应的通信协议,被叫方UE会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向核心网发送TAU请求(TAU REQ)。而基于现有的通信协议,被叫方UE会实时,或者按照设定的周期,执行测报操作,进而获取可以接入的4G LTE网络对应的MeasurementReport(测量结果/测量报告),并将获得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当前接入的4G基站B。而4G基站B则会根据被叫方UE上报的测量结果,从被叫方当前可接入的4G LTE网络中选择一个发射功率更匹配、信号质量更佳的,并向被叫方UE发送网络切换指令,以指示被叫方UE切换到4G基站B根据测量结果确定的4G LET网络对应的4G基站,如图2所示的4G基站C。
示例性的,通过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例如可以包括被叫方UE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周围可接入的4G LTE网络的网络信息。
示例性的,上述所说的网络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周围可接入的各4G LTE网络的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各4G LTE网络对应的基站的发射功率等。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被叫方UE响应于4G基站B下发的切换到4G基站C的网络切换指令,会断开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与4G基站C建立无线链路,从而接入到4G基站C提供的4G LTE网络。
考虑到目前一些厂商设计的核心网规定在源小区(源4G LTE网络)上收到TAU请求后,如果被叫方UE接入的4G基站发生变化,如图2中4G基站B切换为4G基站C后,TAU应答无法通过切换后的4G基站C反馈给被叫方UE,只能在被叫方UE通过切换后的4G基站C重发TAU请求后,才能通过4G基站C反馈对应的TAU应答。而基于目前所遵循的通信协议的规定可知,TAU请求重发的超时时间通常为15秒,而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通常为6秒。显然,基于目前所遵循的通信协议的规定,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核心网无法处理,不会响应之前通过4G基站B接收到的TAU请求。而在等待TAU请求重发的超时时间内,主叫方会有一个或多个更新(Update)过程,这些Update过程会由IMS网络通过核心网和被叫方当前接入的4G基站C传输给被叫方UE,以使被叫方UE获知主叫方在呼叫建立过程中,用来进行资源预留及媒体更新的信息。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IMS网络在与被叫方UE传输主叫方Update过程中的信息时,核心网确定本次呼叫业务中需要用到的专有承载已经建立后,会通过被叫方UE当前接入的4G基站C向被叫方UE发送用于请求激活该专有承载的请求,基于对应的通信协议发送的发送的激活该专有承载的请求,例如为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由于被叫方UE未收到核心网针对其发送的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因此其不会响应SIP消息,以及ESM执行的相应流程消息。
可理解的,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连接”和“移动”。其中,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有两个对应的概念:ESM(EPSSessionManagement,EPS会话管理)以及EMM(EPS Mobility Management,EPS移动管理),本实施例中,被叫方UE未收到核心网针对其发送的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时,此阶段还未完成会话的连接,故而此阶段不响应的是ESM执行的相应流程消息。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被叫方UE不响应SIP消息,以及ESM流程消息,主叫方就始终接收不到被叫方UE作出的建立多媒体会话的应答,即接收不到图1c中所说的呼叫应答。而主叫方接收不到呼叫应答,当IMS检测到承载建立超时,如达到随机接入响应超时的时长后,就会生成终结指定的会话或常识建立的会话的BYE请求,并携带具体的原因,如指示连接错误的状态码503。
继续参见图2,示例性的,携带503状态码的BYE请求,会通过封装为如图2所示的Cancel,通过核心网、4G基站C传输给被叫方UE,以使被叫方UE响应于接收到的Cancel,执行挂断操作。
也就是说,在基于EPSFB机制,从5G基站提供的5G SA网络回落到4G基站B提供的4GTLE网络,被叫方UE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TLE网络向核心网发送TAU请求后,等待接收核心网通过4G基站B提供的4G TLE网络下发的TAU应答前,如果出现上述4G LTE网络的切换,如从4G基站B提供的4G TLE网络切换到4G基站C提供的4G LTE基站的情况时,基于EPSFB机制实现的网络回落没有真正成功,呼叫业务也无法进行。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回落方法,以提升EPSFB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以下先结合图3对该方法所适用于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再结合图4至图9对基于该硬件结构的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过程进行说明。
参见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终端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需要说明的,具体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接收基站(4G基站、5G基站)发送的切换命令/指令、TAU应答、INVITE请求、PRACK、Update、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等信息,以及向基站发送100Trying、183响应、TAU请求等信息均是通过天线1或天线2实现的。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继续参见图3,示例性的,对于终端设备100的音频模块170包括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中的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以及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说的呼叫业务等。
此外,关于终端设备100中的传感器模块18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可理解的,在具体实现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期间,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此外,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此外,关于图3中示出的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此外,图3中示出的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此外,图3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关于,显示屏194具体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此外,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此外,图3中示出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此外,图3中示出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具体的,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相关指令预先存储到内部存储器121中,处理器110通过执行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指令,从而能够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
此外,图3中示出马达191例如可以是振动马达;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或者U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与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N为大于1的整数)个SIM卡接口195。即,终端中可以插入多个SIM卡或USIM卡。
关于终端设备100的硬件结构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图3所示终端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在具体实现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3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以图3示出的硬件结构的终端设备为例,针对图1a至图1d所示的通信环境,对该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呼叫业务的实现需要基于Modem协议栈的处理实现,故而在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时,可将终端设备所遵循的策略、处理逻辑以控制点的形式设置在Modem协议栈中。即,下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由终端设备,如被叫方UE执行的操作,均是在Modem协议栈中完成。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具体包括:
S101,在第一网络无法执行呼叫业务时,基于回落机制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
具体的说,基于回落机制回落到的第二网络为支持呼叫业务的网络。通过上述通信场景的描述可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例如为上文所说的5G SA网络,而第二网络例如为上文所说的4G LTE网络,即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不相同。
由于5G SA网络支持的语音通话模式有两种,一种为在5G SA网络中基于新无线电(New Radio,NR)接入技术提供的NR语音(Voice over NR,VoNR)服务,另一种为基于4G网络支持的4G语音架构和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提供的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服务。故而,当5GSA网络无法执行呼叫业务,如终端设备无法在5G SA网络基于VoNR实现呼叫业务时,可以回落到4G LTE网络,进而在4G LTE网络基于VoLTE实现呼叫业务,从而保证呼叫业务可以实现,保障用户的通话需求。
此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网络为5G SA网络,第二网络为4G LTE网络时,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时所遵循的回落机制具体为上文所说的EPSFB机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所说的基于回落机制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回落到哪一个第二网络,可以由被叫方UE通过执行测报操作的方式,确定当前可接入的所有第二网络,并将确定的每一个第二网络的参考信息,如发射功率、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等、被叫方UE自己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等,以及每一个第二网络对应的基站,如上文所说的4G基站B、4G基站C与被叫方UE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测量结果的形式发送给第一网络对应的基站,如上文所说的5G基站,进而由5G基站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真正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位置关系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例如将距离被叫方UE最近的4G基站对应的4G LTE网络确定为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发射功率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例如将与被叫方UE的发射功率相匹配(相同,或在被叫方UE的发射功率对应的范围内)的4G基站对应的4G LTE网络确定为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例如将信号强度最佳的4G基站对应的4G LTE网络确定为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上述三方面的参数综合考虑,来确定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例如将与被叫方UE的发射功率相匹配,且信号强度最佳,距离被叫方UE最近的4G基站对应的4G LTE网络确定为需要回落到的第二网络。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相应地,5G基站在确定真正需要回落的第二网络后,会向被叫方UE下发切换命令,如上文所说的“mobilityFromNRCommand:targetRAT-Type:eutra”,并在切换命令中指示需要切换到的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以及第二网络的具体信息。
相应地,被叫方UE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响应于该切换命令,便会断开与5G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与确定的第二网络对应的4G基站建立无线链路,进而接入该第二网络。
关于基于EPSFB机制实现从5G SA网络回落到4G LTE网络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S102,通过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一跟踪区更新TAU请求。
关于被叫方UE根据切换命令,完成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后,通过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一TAU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S103,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
可理解的,由于被叫方UE响应于切换命令后,是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并通过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的第一TAU请求,故而上述所说的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具体是控制被叫方UE停留在第二网络,即不切换到其他网络,这样核心网针对第一TAU请求作出的第一TAU应答就可以通过发送第一TAU请求的网络,即第二网络下发给被叫方UE。
关于上述所说的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的实现方式,可通过在被叫方UE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中置入如下一种或几种策略实现。
策略1: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抑制被叫方UE执行测报操作,即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被叫方UE暂停执行测报操作。
其中,所谓测报操作,即终端设备用于获取可以接入的4G LTE网络对应的MeasurementReport(测量结果/测量报告)。
示例性的,通过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周围可接入的与第二网络网络类型相同的网络的网络信息。
示例性的,上述所说的网络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网络的信号强度(电平强度、质量体现)、网络对应的基站的发射功率等。
由此,被叫方UE基于EPSFB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发送第一TAU请求后,在接收到针对第一TAU请求的第一TAU应答前,通过抑制被叫方UE执行测报操作,这样就不会检测到发射功率、信号强度比当前接入的4G LTE网络更佳的4G LTE网络,从而确保了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被叫方UE接入的4G LTE网络不会发生变更,进而能够确保通过当前接入的4G LTE网络接收到通过该4G LTE网络发送的第一TAU请求对应的第一TAU应答,这样就可以尽可能保证EPSFB的成功,从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呼叫业务的质量,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可以放开对测报操作的抑制,这样被叫方UE就可以实时,或者根据设定的周期执行测报操作,进而获得包括上述罗列的内容的测量结果。
相应地,在得到包括上述罗列的内容的测量结果后,被叫方UE可以将该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二网络,如第二网络对应的基站,进而由第二网络对应的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的内容,确定一个比第二网络更适合,如信号强度更佳、发射功率与被叫方UE更匹配、距离被叫方UE更近、网络带宽资源更充沛的网络,进而向被叫方UE下发携带了确定的要切换到的网络的网络切换指令,以使被叫方UE响应于该网络切换指令,能够从第二网络切换后重新确定的网络。
为了便于说明,以测量报告中携带的多个网络的相关信息为上文所说的第四网络为例,并且第四网络与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相同,如均为4G LTE网络。
相应地,最终有第二网络对应的4G基站从测量报告中筛选出的需要切换到的新的4GLTE网络,即为第四网络中满足设定要求的一个网络,为了便于区分,可以如上文所述用第五网络表示。
由此,在通过回落的第二网络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后,放开对被叫方UE的抑制,即使UE能够实时,或者根据设定周期或触发条件执行测报操作,并将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二网络,这样就可以在测量结果中有更适合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从第二网络切换到新的网络,从而既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又保障了呼叫业务对应的通话的质量,保障了用户体验。
此外,关于测报操作、生成测量结果,以及上报测量结果的具体实现流程,可以参见“LTE MeasurementReport消息”相关的文档和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策略2: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当前接入的网络,如第二网络出现RLF等异常时,重建到源网络,即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如果已经暂停执行测报操作,在暂停执行测报操作的过程中,如果第二网络出现了RLF、网络异常、网络资源不足、信号不稳定等异常,也重新接入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如果没有暂停执行测报操作,在第二网络出现了RLF等异常时,也可以遵循策略2,重新接入第二网络。
由此,在与第二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出现RLF等异常时,通过重建到源网络,即发送第一TAU请求的第二网络,从而确保核心网作出的针对第一TAU请求的第一TAU应答,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给被叫方UE,进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和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网络出现RLF等异常,在重新接入第二网络之前,可以先判断第二网络是否满足重新接入的条件。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判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
其中,RSRP是4G LTE网络中可以代表无线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以及物理层测量需求之一,是在某个符号内承载参考信号的所有RE(资源粒子)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因此通过判断RSRP就可以确定第二网络的信号强度等信息是否满足要求。
相应地,在第二网络的RSRP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时,重新接入第二网络,否则接入其他与第二网络类型相同的网络,为了便于区分用上文所说的第六网络表示。
可理解的,第六网络的确定方式,可与上文所说的第五网络的确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六网络也可以是上文所说的第四网络中的一个,其可以与第五网络为同一个4G基站提供的网络。即,本申请中出现的,第三网络、第四网络、第五网络、第六网络,是为了与第二网络构成区分,表明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的网络不是第二网络,第三网络、第四网络、第五网络、第六网络则可以是同一个网络,即同一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同一个4G基站提供的4G LTE网络。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判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
其中,RSRQ用于标识4G LTE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这种度量主要是根据信号质量来对不同4G LTE网络对应的候选小区(4G基站)进行排序,可以用作切换和小区重选决定的输入。因此,通过判断RSRQ也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接入到第二网络。
相应地,在第二网络的RSRQ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重新接入第二网络,否则接入第六网络表示。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同时判断第二网络的RSRP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第二网络的RSRQ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
相应地,在第二网络的RSRP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且第二网络的RSRQ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重新接入第二网络,否则接入第六网络表示。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此,在重建到源网络,如上文所说的第二网络前,通过源网络的RSRP和/或RSRQ等参考信息确定源网络是否满足重建的条件,在满足重建的条件,如满足设定的阈值时才重建到源网络,否则切换到第六网络,从而能够避免重建的源网络依旧存在RLF异常,进而导致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接收不到第一TAU应答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接入第六网络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图2所描述的场景出现的问题,可以被叫方UE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或者计算器,本实施例以定时器为例。
相应地,在启动定时器后,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内,如果确定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六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则关闭定时器,并在第六网络执行呼叫业务;反之,则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通过第六网络向核心网重新发送一次TAU请求,为了便于区分可以用上文所述的第三TAU请求表示。
相应地,被叫方UE在通过第六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三TAU请求后,为了避免网络再次发生切换,可以按照在第二网络所遵循策略,控制被叫方UE保持在第六网络中。
相应地,被叫方UE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六网络下发的针对第三请求作出的第三TAU应答后,可以在第六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由此,在无法重建到源网络的情况下,当切换到第六网络之后,通过设置在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由第六网络重新发送TAU请求,进而使得核心网能够通过第三网络向被叫方UE下发针对新发送的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使得被叫方UE无法重建到源网络时,依旧能够保证EPSFB后,触发的TAU流程能够成功完成,从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进而保证了呼叫业务的成功率。关于采用定时器方式,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重发TAU请求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策略3: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接收到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时,不响应。即暂停响应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即控制被叫方UE依旧处于第二网络中。
由此,在等待当前接入的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通过设置被叫方UE不响应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或者延缓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从而能够避免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被叫方UE接入的网络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如果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之前接收到的网络切换指令没有超时,则可以响应于该网络切换指令,从第二网络切换到该网络切换指令指示的网络。
由此,在接收到第二网络下发的TAU应答之后,即在EPSFB成功,呼叫业务已经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再去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从而保证了EPSFB的成功率和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通过上述描述不难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在发生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进而触发第一TAU请求后,通过设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前,始终保持停留在第二网络,这样在不修改核心网所遵循的通信协议,也不修改基站侧所遵循的通信协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终端设备的处理逻辑,就可以尽可能保证EPSFB的成功,从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
此外,可理解的是,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表明E基于EPSFB机制实现的网络回落已经正在成功,而回落到的第二网络能够支持呼叫业务,故而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后,便可以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关于呼叫业务的具体实现流程,可以参见对应的通信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在通过第二网络发送第一TAU请求后,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保持被叫方UE处于第二网络,这样核心网就可以通过第二网络向被叫方UE下发针对第一TAU请求作出的第一TAU应答,而被叫方UE在接收到TAU应答后,在当前依旧接入第二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从而保证了基于EPSFB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后,能够在第二网络执行呼叫业务,满足了用户的通话需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基于上述三种策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时,被叫方UE、网络侧的5G基站、4G基站,以及核心网、IMS网络之间的交互,以下结合图5、图6进行说明。
参见图5,示例性的示出一种采用上述策略1控制被叫方UE保持当前接入的网络,进而完成网络回落,执行呼叫业务的时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仍以图2所示接收到IMS网络下发的INVITE请求,以及后续的处理场景为例。在被叫方UE通过回落到的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第一TAU请求前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2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后续以TAU REQ_1表示第一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TAU REQ_1作出的第一TAU应答用TAU Accept_1表示。
继续参见图5,示例性的,被叫方UE通过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TAU REQ_1后,被叫方UE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基于上述策略1,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前,抑制测报操作,从而防止被叫方UE切换4G基站。
继续参见图5,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暂停执行测报操作的期间,如果接收到核心网通过4G基站B下发的TAU Accept_1,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基于上述策略1,放开抑制,这样被叫方就可以实时或根据设定的周期执行测报操作,进而得到测量结果。关于被叫方UE执行测报操作,获得测量结果,与4G基站B的交互,以及后续4G基站B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可以切换的4G LTE网络,如4G基站C提供的4G LTE网络,并从4G基站B切换到4G基站C的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5,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后,如果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继续接收到了上文所说的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dedicated EB请求,则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建立,进而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关于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在每一条中的来源,以及其携带的信息、作用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图5所示场景中,放开抑制的操作和接收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可以不区分先后顺序。
关于在等待核心网通过发送TAU请求的4G LTE网络下发TAU应答前,采用抑制测报操作的方式,保持被叫方UE处于当前接入的网络,如上所说的第二网络,或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的实现过程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参见图6,示例性的示出一种采用上述策略2控制被叫方UE保持当前接入的网络,进而完成网络回落,执行呼叫业务的时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仍以图2所示接收到IMS网络下发的INVITE请求,以及后续的处理场景为例。在被叫方UE通过回落到的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第一TAU请求前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2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后续以TAU REQ_1表示第一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TAU REQ_1作出的第一TAU应答用TAU Accept_1表示。
继续参见图6,示例性的,被叫方UE通过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TAU REQ_1后,被叫方UE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基于上述策略2,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前,如果检测到被叫方UE与4G基站B之间的无线链路失败,或者4G基站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等不满足被叫方UE的需求,或者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资源不足等(本实施例以出现RLF异常为例),在确定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的RSRQ和/或RSRP满足对应的阈值时,则重新接入到4G基站B,从而保证重新接入的4G LTE网络依旧为4G基站B提供的,这样核心网作出的TAUAccept_1就能够通过发送TAU REQ_1的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下发给被叫方UE。
继续参见图6,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重建到源网络,即重新接入4G基站B后,如果接收到核心网通过4G基站B下发的TAU Accept_1,如果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继续接收到了上文所说的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EB请求,则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建立,进而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关于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在每一条中的来源,以及其携带的信息、作用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策略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策略1配合使用,即在图6所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融入图5所示流程,比如在控制被叫方暂停执行测报操作期间或抑制执行测报操作前,如果出现上述RLF异常,则按照图6所示流程重新接入4G基站B。
相应地,在重新接入到4G基站B后,如果已经开启了抑制执行测报操作的流程,则可以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后,按照图5所示,放开抑制;如果没有开启抑制执行测报操作的流程,则可以开启该流程,然后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后,按照图5所示,放开抑制。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关于在等待核心网通过发送TAU请求的4G LTE网络下发TAU应答前,采用异常重建源网络的方式,保持被叫方UE处于当前接入的网络,如上所说的第二网络,或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的实现过程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参见图7,示例性的示出一种采用上述策略3控制被叫方UE保持当前接入的网络,进而完成网络回落,执行呼叫业务的时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仍以图2所示接收到IMS网络下发的INVITE请求,以及后续的处理场景为例。在被叫方UE通过回落到的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第一TAU请求前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2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后续以TAU REQ_1表示第一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TAU REQ_1作出的第一TAU应答用TAU Accept_1表示。
继续参见图7,示例性的,被叫方UE通过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TAU REQ_1后,被叫方UE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基于上述策略3,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前,如果接收到4G基站B下发的切换到4G基站C的网络切换指令,则不响应该网络切换指令,这样就可以保证被叫方UE依旧保持在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上,使得核心网作出的TAU Accept_1就能够通过发送TAU REQ_1的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下发给被叫方UE。
继续参见图7,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不响应网络切换指令,依旧保持在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上时,如果之前接收到的切换到4G基站C的网络切换指令没有超时,此时可以响应于该网络切换指令,从4G基站B切换到4G基站C。
继续参见图7,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接收到TAU Accept_1后,如果接收到核心网通过4G基站B下发的TAU Accept_1,如果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继续接收到了上文所说的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则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建立,进而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关于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dedicated EB请求在每一条中的来源,以及其携带的信息、作用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图7所示场景中,响应于之前接收到的网络切换指令的操作和接收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可以不区分先后顺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策略3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策略1和/或策略2配合使用,即在图7所示流程的基础上,可以融入图5和/或图6所示流程,具体的配合逻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此处也不作赘述。
关于在等待核心网通过发送TAU请求的4G LTE网络下发TAU应答前,采用暂缓或不响应网络侧(当前接入的4G基站)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的方式,保持被叫方UE处于当前接入的网络,如上所说的第二网络,或4G基站B提供的4G LTE网络的实现过程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三种保持被叫方UE处于当前接入的网络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任意组合,即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控制被叫方UE保持当前接入的网络时,所遵循的策略,具体的组合方式和处理逻辑的先后调整,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对此也不作限定。
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具体包括:
S201,在第一网络无法执行呼叫业务时,基于回落机制从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仍以第一网络为5G SA网络,第二网络为4G LTE网络,所遵循的回落机制为EPSFB机制为例,具体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2,通过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一跟踪区更新TAU请求。
不难发现,本实施中的步骤S20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大致相同,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3,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从第二网络切换到了第三网络。
可理解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网络例如可以是第二网络对应的4G基站根据被叫方UE通过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4G LTE网络,即第三网络与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是相同的,在第二网络是4G LTE网络的情况下,第三网络同样为4G LTE网络,只是第三网络所对应的服务小区/提供的4G基站不通过,例如第三网络可以由本申请中所说的4G基站C提供。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网络,与上文出现的第四网络、第五网络和第六网络类似,主要是为了与第二网络构成区分,表明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的网络不是第二网络,第三网络、第四网络、第五网络、第六网络则可以是同一个网络,即同一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同一个4G基站提供的4G LTE网络。关于第三网络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进行呼叫业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移动,进而导致接入的基站、核心网不同,可以预先将不同厂商提供的核心网和每一核心网对应的基站的分布地图内置到终端设备中,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内置的不同核心网对应的基站分别地图,基于位置实现网络切换的优化。
S204,启动定时器。
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计算器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以定时器为例。
S205,定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TAU应答。
具体的,如果接收到,则直接执行步骤S208关闭定时器,在切换到的第三网络中执行呼叫业务;反之,则执行步骤S206,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达到为定时器设置的定时时间。
S206,是否到达定时时间。
具体的,如果没有达到,即定时器的定时任务还未结束,则继续执行步骤S205;反之,则执行步骤S207,通过第三网络重新向核心网发送TAU请求,为了便于区分将其称为第三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第三TAU请求作出的TAU应答称为第三TAU应答。
可理解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终端设备向系统请求接入,收到系统的响应并分配接入信道的过程,一般的数据传输必须在随机接入成功之后。在4G LTE中,每个业务都对应了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如果在该响应时长内未接收到响应,则本次业务失败。
基于此,通过设置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小于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从而可以确保网络切换后,在定时器达到对应的定时时长后,通过新接入的4G LTE网络发送TAU请求,并接收TAU应答的时长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进而确保EPSFB的成功,为定时器设置的定时时长要小于呼叫业务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定时器设置的定时时长为TAU流程,即不出现网络切换、网络异常等情况下,发送TAU请求到接收TAU应答的耗时的N倍(N为大于0的整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INVITE请求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通常为6秒,而TAU流程正常的耗时大概在0.3秒左右。故而为了能够保证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即便发生网络切换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新切换的网络重新发起TAU请求,并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接收到TAU应答,可以取N为3。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设定的历史时间段内,自己学习到的不同网络下TAU流程的正常耗时,乘以特定的N。
此外,关于N的取值,还可以根据上下行发送数据的拥塞程度来调整,即错开拥塞。
S207,通过第三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二TAU请求,并在接收到核心网通过第三网络。下发的第二TAU应答后,在第三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从第二网络切换到第三网络,通过第三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二TAU请求后,在等待核心网通过第三网络下发的第二TAU应当期间,也可以采用上述所说的策略1、策略2和策略3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控制被叫方UE停留在第三网络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8,关闭定时器,在第三网络执行呼叫业务。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在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前,当终端设备接入的4G LTE网络发生变化时,通过启动定时器/计算器进行计时,在达到设置的时长时,若依旧没有接收到第一TAU应答,则通过切换后的4G LTE网络重新向核心网发起第二TAU请求,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切换后的4G LTE网络接收到核心网下发的第二TAU应答,进而确保EPSFB的成功,呼叫业务的成功。
为了更好的理解基于上述基于定时器,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时,被叫方UE、网络侧的5G基站、4G基站,以及核心网、IMS网络之间的交互,以下结合图9进行说明。
参见图9,示例性的示出一种通过定时器设置定时时长,超时未收到TAU应答后重新由新切换的网络发起TAU请求,进而完成网络回落,执行呼叫业务的时序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仍以图2所示接收到IMS网络下发的INVITE请求,以及后续的处理场景为例。在被叫方UE通过回落到的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第一TAU请求前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2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后续以TAU REQ_1表示第一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TAU REQ_1作出的第一TAU应答用TAU Accept_1表示,以TAU REQ_2表示第二TAU请求,相应地核心网针对TAU REQ_2作出的第二TAU应答用TAU Accept_2表示。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被叫方UE通过4G基站B向核心网发送TAU REQ_1后,如果没有采用上述策略1抑制测报操作的执行,则被叫方UE会实时会根据设定的周期执行测报操作,并将通过测报操作获得的测量结果上报给4G基站B。而4G基站B则会根据测量结果选取一个满足当前场景的新基站,如确定需要切换到的新基站为4G基站C,进而通过下被叫方UE下发指示其切换到4G基站C提供的4G LTE网络的网络切换指令。相应地,被叫方UE响应于该指令,会接入4G基站C,进而完成网络切换。
关于被叫方UE执行测报操作,获得测量结果,与4G基站B的交互,以及后续4G基站B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可以切换的4G LTE网络,如4G基站C提供的4G LTE网络,并从4G基站B切换到4G基站C的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在被叫方UE从4G基站B切换到4G基站C,对应的Modem协议栈中的控制点会启动一个定时器或计算器(本实施例以定时器为例),进而按照上述步骤S205和步骤S206的处理方式,判断是否在定时时长内接收到TAU Accept_1,以及是否达到定时时间。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如果在定时时长内如果接收到TAU Accept_1,关闭定时器,并且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继续接收到了上文所说的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则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建立,进而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关于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在每一条中的来源,以及其携带的信息、作用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如果在定时时长内没有接收到TAU Accept_1,则被叫方UE重新生成一个TAU请求,如TAU REQ_2,并通4G基站C将TAU REQ_2发送给核心网,等待核心网通过4G基站C下发的TAU Accept_2。
继续参见图9,示例性的,被叫方UE在接收到TAU Accept_2后,如果在INVITE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长内继续接收到了上文所说的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dedicated EB请求,则可以实现多媒体会话的建立,进而执行呼叫业务的后续流程。关于Update过程中的信息,以及Activate dedicated EB请求在每一条中的来源,以及其携带的信息、作用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在等待核心网通过发送TAU请求的4G LTE网络下发TAU应答前,被叫方UE接入的4G基站发生变化,在定时时长内未接收到TAU应答,被叫方UE通过切换后的4G基站向核心网重新发送TAU请求的实现过程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以4G基站B和4G基站C之间的切换,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将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控制被叫方UE保持当前接入的网络的策略,以及发生网络切换后,在定时时长内未接收到TAU应答,被叫方UE通过切换后的4G基站向核心网重新发送TAU请求的策略,进行任意组合,从而更好的保证EPSFB的成功率,进而保证呼叫业务的成功率。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回落方法,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包括的一种芯片系统来执行,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芯片系统可以与存储器耦合,使得该芯片系统运行时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其中,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是应用处理器也可以是非应用处理器的处理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回落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回落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也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芯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和一个或多个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回落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此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网络回落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中待执行呼叫业务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无法执行所述呼叫业务时,基于回落机制从所述第一网络回落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不相同;
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向核心网发送第一跟踪区更新TAU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暂停执行测报操作,所述第一TAU应答为所述核心网针对所述第一TAU请求作出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所述第一TAU应答后,执行所述测报操作,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可从所述第二网络切换到的所有第四网络的网络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所述第四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类型相同;
向所述第二网络上报所述测量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五网络,所述第五网络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信号强度和所有第四网络的网络信息,筛选出的满足设定要求的第四网络;
从所述第二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五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暂停执行所述测报操作的过程中,当与所述第二网络之间的无线链路出现异常时,重新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新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否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
在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执行所述重新接入所述第二网络的步骤;
在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不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不满足设定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阈值时,接入第六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第六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
在所述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内,当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六网络下发的所述第一TAU应答后,关闭所述定时器,在所述第六网络执行所述呼叫业务;
当未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六网络下发的所述第一TAU应答时,在所述定时器对应的定时时长接收后,通过所述第六网络向所述核心网发送第三TAU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六网络下发的第三TAU应答后,在所述第六网络执行所述呼叫业务,所述第三TAU应答为所述核心网针对所述第三TAU请求作出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第一TAU应答之前,暂停执行所述测报操作的过程中,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网络切换指令时,暂停响应所述网络切换指令,保持当前对应的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所述第一TAU应答后,响应于所述网络切换指令,从所述第二网络切换到所述网络切换指令指示的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下发的所述第一TAU应答后,在所述第二网络执行所述呼叫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5G SA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4G LTE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落机制为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PSFB机制。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回落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回落方法。
CN202310118794.0A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68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8794.0A CN117768856A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2089.0A CN115297448B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310118794.0A CN117768856A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2089.0A Division CN115297448B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8856A true CN117768856A (zh) 2024-03-26

Family

ID=8383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2089.0A Active CN115297448B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310118794.0A Pending CN117768856A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2089.0A Active CN115297448B (zh) 2022-09-26 2022-09-26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297448B (zh)
WO (1) WO20240661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7448B (zh) * 2022-09-26 2023-01-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12549A (zh) * 2024-02-29 2024-04-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0256525A1 (en) * 2009-06-03 2012-01-12 Research In Motion Ltd Voice service in evolved packet system
CN104581673A (zh) * 2013-10-14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待机模式的方法、用户设备ue、网络设备
CN109788511B (zh) * 2017-11-10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网络变更方法及核心网设备
CN112543477B (zh) * 2019-09-23 2022-04-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测量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263435B (zh) * 2020-01-16 2023-02-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媒体业务的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装置
CN114071620B (zh) * 2020-08-05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58090B (zh) * 2020-09-23 2023-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12399362A (zh) * 2020-11-20 2021-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2468981B (zh) * 2020-11-26 2022-03-01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20201575A1 (en) * 2020-12-22 2022-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erminal
CN113242583B (zh) * 2021-06-21 2023-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3873597A (zh) * 2021-10-11 2021-12-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97448B (zh) * 2022-09-26 2023-01-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448A (zh) 2022-11-04
WO2024066150A1 (zh) 2024-04-04
CN115297448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03754A1 (en) Suspending services in a core network
EP3530015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a status information of a non-active sim
CN115297448B (zh)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04004B2 (en)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easuring pre-establishment service interruptions
WO2022252725A1 (zh) 用于提升sa网络下电话呼通率的通信系统及用户设备
US8818381B2 (en) Operation in case of radio link failure
CN113676935B (zh) 一种提升通话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US11432208B2 (en)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565407B (zh) 用于双连接无线装置的主小区组故障恢复
US819971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between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network and another type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US20130150032A1 (en) Controlled Idle Mode Behavior in User Equipment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iques
CN111201831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025650A (zh) 用于eps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的srvcc和/或ims上的语音的网络支持的增强型指示
CN110337793B (zh) 载波聚合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88221A (zh) 用于具有QoS先决条件的分组交换视频电话建立的技术
US20230388876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163058A (zh) 会话参数更新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电子设备
CN108235400B (zh) 一种调度方法和基站
WO2023051060A1 (zh) 降低掉话率的方法及终端
CN114501568B (zh)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23007186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438612A (zh) 通话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78645A (zh) 呼叫协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40958A (zh) Ims过程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835173A (zh) 语音呼叫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