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198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1988A
CN117761988A CN202311211304.8A CN202311211304A CN117761988A CN 117761988 A CN117761988 A CN 117761988A CN 202311211304 A CN202311211304 A CN 202311211304A CN 117761988 A CN117761988 A CN 117761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forming
potential
transf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13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井崇
砂原贤
水越俊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761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1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2Counting the number of copies; Bil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4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G03G15/556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for toner consumption, e.g. pixel counting, toner coverage detection or toner density measur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分,该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包括第一感光构件、第一带电构件以及包括第一容纳部分的第一显影构件;第二图像形成部分,该第二图像形成部包括第二感光构件、第二带电构件以及包括第二容纳部分的第二显影构件;曝光部分;施加部分;存储部分;以及控制器。当在存储部分中关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并且关于容纳在第二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不改变时,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转印电压从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第二转印电压,并且使得形成在第二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类型的诸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装置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使得通过由带电部件使感光构件的表面静电带电,然后通过由曝光部件对感光构件的带电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由显影部件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另外,在诸如中间转印类型的全色图像形成装置之类的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形成在用于各个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部件被一次转印并叠加到中间转印构件上,然后通过二次转印部件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作为一次转印部件,例如,使用设置在通过中间转印构件与感光构件相对的位置附近的一次转印构件,并且向该一次转印构件施加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顺带一提,为了简化起见,“一次转印”在某些情形下被简称为“转印”。
在转印步骤中,当布置有调色剂的感光构件与转印构件之间的电位差(下文中,也称为“转印对比度”)不足时,转印效率降低,使得在某些情形下出现诸如图像空洞之类的图像缺陷。这里,为了不降低转印效率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由于调色剂的电荷量等而改变。例如,在调色剂的电荷量高的情况下,当转印偏压没有被设置得大以便不增加转印对比度时,转印效率降低,使得在某些情形下出现诸如图像空洞之类的图像缺陷。
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Hei 5-134561和(JP-A)Hei 6-130768中,提出了以下的方法:通过检测调色剂的电荷量,控制转印偏压,从而即使当调色剂的电荷量改变时也不降低转印效率。
然而,在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出现以下问题。
在包括图像形成部分的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缩小和成本降低,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对各个颜色的转印偏压共用的电压电源,即,相同的电压电源。在这样的构成中,对于所有的颜色施加相同的偏压。
这里,由于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使用状态不同而导致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电荷量不同,为了不降低转印效率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对于每种颜色是不同的。为此原因,将认为对所有颜色的转印偏压量被设置得大,使得每种颜色的转印对比度不小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然而,当转印对比度大时,作为在转印期间调色剂图像散射并且图像模糊的现象的“转印散射”变差,使得在某些情形下图像质量降低。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转印散射,当对所有颜色共用的转印偏压降低时,对于转印对比度小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颜色,在某些情形下出现由于“转印效率的降低”而导致的图像缺陷。
如上所述,在包括图像形成部分的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对于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实现转印电源的共用性的情况下,难以在不降低每种颜色的转印效率的情况下兼容地实现图像缺陷的抑制并且通过改善转印散射来提高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够在以下的简单构成中抑制图像不便的图像形成装置:对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部分共用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部分。
该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分,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可旋转的第一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一带电构件、以及第一显影构件,所述第一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一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分,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可旋转的第二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二带电构件、以及第二显影构件,所述第二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二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曝光部分,所述曝光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光照射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带电表面来在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分;施加部分,所述施加部分被配置为向转印部分中的每一个施加共用的转印电压,在所述转印部分中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上;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被配置为存储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施加部分和所述曝光部分,其中,在所述存储部分中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并且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转印电压从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第二转印电压,并且使得形成在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组件;第一处理盒,所述第一处理盒包括可旋转的第一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一带电构件、以及第一显影构件,所述第一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一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第二处理盒,所述第二处理盒包括可旋转的第二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二带电构件、以及第二显影构件,所述第二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二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曝光部分,所述曝光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光照射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带电表面来在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分;施加部分,所述施加部分被配置为向转印部分中的每一个施加共用的转印电压,在所述转印部分中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上;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施加部分和所述曝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并且其中,在通过将容纳在所述主组件中的所述第一处理盒更换为与所述第一处理盒不同的所述第二处理盒、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转印电压从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第二转印电压,并且使得形成在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根据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成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中的电位控制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示出转印对比度(Vt-Vl)与转印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示出调色剂电荷量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取决于调色剂的使用状态的电荷量的改变的图表。
图7的部分(a)和(b)是各自示出实施例中的各个图像形成站的电位控制结果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的部分(a)和(b)是用于图示感光鼓周围的构件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况>
将描述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总体结构和图像形成操作。图1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构成的示意性截面图。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采用能够使用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全色图像的中间转印类型的串联型(直列型)打印机。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颜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图像形成站SY、SM、SC和SK。这四个图像形成站SY、SM、SC和SK沿着稍后描述的中间转印带53的图像转印表面的移动方向按直线并排地设置。顺带一提,在某些情形下,通过省略表示相关联的颜色的元件的参考数字或符号的后缀Y、M、C和K来共同地描述对于各个颜色设置并具有相同或对应的功能或构成的元件。除了容纳在各个显影设备4中的调色剂90的颜色彼此不同之外,各个图像形成站S的构成基本上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站S包括感光鼓1、带电辊2、曝光设备3、显影设备4和一次辊51等作为主要构成。顺带一提,曝光设备3被构成为用于曝光四个感光鼓1的单个单元。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每个图像形成站S中,感光鼓1以及作为可作用在感光鼓1上的处理部件的带电辊2和显影设备4被一体地组装成作为处理盒8的单元。处理盒8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排除处理盒8的部分)。
作为鼓形(圆柱形)的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绕其轴线在图1中的箭头R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地驱动。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以100mm/秒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地驱动。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被均匀地带电至预定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负)和预定的电位。在该实施例中,带电辊2是通过在芯金属上形成导电弹性层而制备的导电辊,并且被部署为以预定的压力与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带电辊2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在带电期间,由作为带电电压施加部件的带电电源Ec(图2)向带电辊2施加作为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负)的DC电压的预定的带电偏压(带电电压)。由此,在带电辊2和感光鼓1之间发生放电,使得感光鼓1的表面被带电至预定的暗部电位(带电电位)Vd。在该实施例中,向带电辊2施加-1200V的DC电压作为带电偏压。在该实施例中,带电之后的感光鼓1的表面的暗部电位Vd被设置为-600V。带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作为曝光部件的曝光设备(扫描仪单元)3经受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的扫描曝光,使得在曝光部分处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位衰减至亮部电位Vl。
由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图像)。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被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90来显影(可视化),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设备4是以下的接触显影类型的反转显影设备:使用通常电荷极性(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为负极性的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调色剂90)作为显影剂。显影设备4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90的显影剂容纳部分(显影容器)45、作为显影构件(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42、作为供应构件的调色剂供应辊43和作为限制构件的限制刮板44。显影辊42是通过在芯金属上形成弹性橡胶层来构成的,并且被部署为与感光鼓1接触或靠近感光鼓1。显影辊42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地驱动。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分45中的调色剂90由调色剂供应辊43供应到显影辊42,并且在调色剂90通过限制刮板44形成为薄层的状态下保持在显影辊42上。承载在旋转的显影辊42上并传送到与感光鼓1相对的部分(接触部分)的调色剂90被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图像部分上。在显影期间,由作为显影电压施加部件的显影电压电源Ed(图2)向显影辊42施加作为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负)的DC电压的预定的显影偏压(显影电压)。由此,静电力通过显影偏压与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的电位(亮部电位Vl)之间的电位差作用在调色剂90上,使得进行静电潜像的显影。在该实施例中,向显影辊42施加-350V的DC电压作为显影偏压。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均匀带电之后因曝光而电位的绝对值降低的感光鼓1上的曝光部分(图像部分)上,沉积带电为与感光鼓1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负)的调色剂。顺带一提,感光鼓1的表面的图像部分的电位是指从曝光位置直到感光鼓表面部分首次到达转印位置为止的感光鼓表面的电位。
由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环形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53与四个感光鼓1相对地部署。中间转印带53被作为多个拉伸辊(支撑辊)的驱动辊54、张紧辊55和二次转印相对辊56拉伸。通过利用驱动辊54的旋转驱动向中间转印带53传输驱动力,使其以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对应的圆周速度在图1中的箭头R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循环地移动、循环和移动)。张紧辊55向中间转印带53赋予预定的张力。二次转印相对辊(内部二次转印辊)56用作稍后描述的二次转印辊52的相对构件(相对电极)。在中间转印带53的上外周面侧,对应于四个感光鼓1Y、1M、1C和1K,分别设置作为一次转印部件的辊形的一次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辊51Y、51M、51C和51K。在该实施例中,一次转印辊51通过中间转印带53与感光鼓1相对地部署。一次转印辊51被压向感光鼓1,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53与感光鼓1接触,因此形成作为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3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一次转印部分(一次转印夹持部分)N1。除了驱动辊54之外的拉伸辊和一次转印辊51随着中间转印辊53的旋转而旋转。
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分N1中通过一次转印辊51的作用被静电转印到作为旋转的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的中间转印带53上。在一次转印期间,由作为一次转印电压施加部件的一次转印电源Ep(图2)向一次转印辊51施加作为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正)的DC电压的预定的一次转印偏压(一次转印电压)Vt。此时,作为一次转印偏压Vt与感光鼓1的表面电位(亮部电位)Vl之间的电位差的转印对比度(Vt-Vl)被设置为作为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正)侧的值的转印偏压Vt。由此,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3之间形成与转印对比度(Vt-Vl)成比例的电场,使得调色剂图像因作用在调色剂90上的静电力从感光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上。这里,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尺寸缩小和成本降低,使用共用(相同)的电压电源作为用于将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到各个图像形成站S的一次转印辊51的一次转印电源Ep。因此,向各个图像形成站S的一次转印辊51施加相同的转印偏压Vt。例如,在全色图像形成期间,感光鼓1上的Y、M和K形成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连续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上。
在中间转印带53的外周面侧,在经由中间转印带53与二次转印相对辊56相对的位置,设置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辊形的二次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外部二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2被压向二次转印相对辊56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53与二次转印相对辊56接触,因此形成作为中间转印带53与二次转印辊52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夹持部分)N2。二次转印辊52可以被旋转地驱动,或者也可以随着中间转印带53的旋转而旋转。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N2中通过二次转印辊52的作用被转印到作为被中间转印带53和二次转印辊52夹持和输送的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的记录材料P上。在二次转印期间,由作为二次转印电压施加部件的二次转印电源Es(图2)向二次转印辊52施加作为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在该实施例中,正)的DC电压的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相对辊56被电接地。顺带一提,在该实施例中,与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可以被施加到对应于二次转印相对辊56的内辊,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二次转印辊52的外辊可以被电接地。诸如纸之类的记录材料(转印材料、记录介质、片材)P被容纳在作为记录材料容纳部分的记录材料盒11中,并且由作为馈送构件的馈送辊12从记录材料盒11逐一地馈送。通过与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该记录材料P通过作为输送(馈送)构件的输送(馈送)辊13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分N2。然后,在该记录材料P经过二次转印部分N2的过程中,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3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顺带一提,记录材料P不限于纸,例如还可以是诸如由主要包括合成树脂的材料形成的合成纸或膜或者具有金属层的金属化纸(特殊纸)之类的除了纸之外的材料、或者包括除了纸之外的上述材料的材料。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输送到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设备6。定影设备6在由加热辊和加压辊输送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的同时对记录材料P进行加压和加热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贴、粘)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作为图像形成产品被排出(输出)到作为设置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的上部部分处的排出部分的排出托盘14上。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53的外周面侧,设置作为中间转印构件清洁部件的带清洁设备7。带清洁设备7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3的旋转方向(表面移动方向)部署在二次转印部分N2的下游且一次转印部分N1的上游(最上游的一次转印部分N1Y)。通过带清洁设备7,从中间转印带53去除和收集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3上的诸如调色剂90之类的沉积物质。
顺带一提,在该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以下的图像承载构件无清洁器类型:在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不设置用于清洁感光鼓1的专用清洁设备。这里,如图8的部分(a)中所示,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带电辊2使感光鼓1带电的位置被称为带电位置(带电部分)I1。带电辊2通过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感光鼓1与带电辊27之间的接触部分的、形成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感光鼓1和带电辊2之间的微小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中出现的电放电来使感光鼓1带电。然而,感光鼓1与带电辊2之间的接触部分可以被视为带电位置I1。另外,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曝光设备3对感光鼓1进行曝光的位置被称为曝光位置I2。
另外,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显影设备4向感光鼓1供应调色剂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与显影辊42之间的相对位置(接触位置))被称为显影位置(显影部分)I3。另外,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上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上述的一次转印部分N1的感光鼓1与一次转印辊51之间的相对位置)被称为转印位置I4。在该实施例中,在经过转印位置I4的感光鼓1的表面到达带电位置I1的、从转印位置I4到带电位置I1的区域中,不存在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的构件。即,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带电位置I1定位在转印位置I4的下游且曝光位置I2和显影位置I3的上游。由此,在显影位置I3中,残留在感光鼓1上而没有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90可以被显影辊42收集。即,在显影位置I3中,残余的调色剂90位于感光鼓1上的非图像部分处的情况下,通过感光鼓1与显影辊42之间的静电力的关系,该调色剂90从感光鼓1被沉积并收集到显影辊42上,并且被返回到显影设备4的显影剂容纳部45中。
顺带一提,在该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无清洁器构成的情况被作为示例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如图8的部分(b)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采用设置包括用于从感光鼓1的表面去除调色剂90的清洁构件31的清洁设备30的构成。作为清洁构件31,使用与感光鼓1接触地设置以便在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从转印位置I4到带电位置I1的清洁位置I5中从感光鼓1的表面去除调色剂90的清洁刮板等。
图2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成的示意性框图。关于处理盒8和一次转印辊51,在图2中,处理盒8中的仅一个和一次转印辊5中的仅一个被示为代表性实施例。作为控制部件的控制器101包括作为计算(运算)控制部件的CPU 111、作为存储部件的诸如ROM、RA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器112、用于控制控制器101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信号)的传送的输入/输出部分(未示出)等。CPU 111执行预定的计算处理。在存储器112的ROM中,存储预定的控制程序、预定的表格数据、预定阈值等。在存储器112的RAM中,临时存储用于控制的数据。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2中,存储各个部分中的每一个的使用历史。另外,控制器101通过根据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适当地使用RA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部分。控制器101接收从诸如主计算机之类的外部设备(未示出)发送的图像信息和打印指令,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操作。即,该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各种操作处理由控制器101控制。
例如,用于驱动用于馈送记录材料P的馈送辊13的馈送辊驱动马达15、用于驱动感光鼓1的感光构件驱动马达16、用于驱动显影设备4的显影辊42和调色剂供应辊43的显影单元马达17、用于驱动用于中间转印带53的驱动辊54的中间转印构件驱动马达18、用于驱动二次转印辊52的二次转印辊驱动马达19、用于驱动定影设备6的加压辊的定影驱动马达20等被连接到控制器101。顺带一提,在一次转印辊51被旋转地驱动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次转印辊驱动马达。另外,在二次转印辊52由另一构件旋转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二次转印辊驱动马达19。上述的各种辊等分别通过从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中的上述各种驱动马达(电源)传输的驱动力而旋转。顺带一提,可以使上述驱动马达的全部或一部分是共用的。另外,带电电源Ec、显影电源Ed、一次转印电源Ep、二次转印电源Es等连接到控制器101。从分别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中的上述各种电源向带电辊2、显影辊42、一次转印辊51、二次转印辊52等施加预定的电压。顺带一提,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于将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到各个图像形成站S的一次转印辊51的一次转印电源Ep是共用的。另外,可以使带电电源Ec和显影电源Ed中的每一个对于多个图像形成站S是共用的、或者也可以对于图像形成站S中的每一个设置。
<转印偏压设置方法>
在该实施例中,转印对比度(Vt-Vl)被设置以便不降低转印效率。这是因为当转印效率降低时,出现诸如图像空洞等的图像缺陷。
另外,以上这样是因为在无清洁器构成中,当转印效率降低时,容易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由于转印之后带电辊2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沉积而导致的图像部分(打印部分)处的浓度不均匀图像、非图像部分(非打印部分)处的背景雾(background fog)。以下,将描述转印对比度(Vt-Vl)和转印偏压Vt的基本设置方法。
图4是示出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使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转印对比度(Vt-Vl)与转印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转印效率由通过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90的重量除以转印之前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90的重量而获得的比率(百分比)来表示。另外,使用状态是与使用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分45中的调色剂90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量(次数等)相关地改变并且与显影剂容纳部分45中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相关的状态(条件)。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起见,随着图像形成操作的量的增加的、与显影剂容纳部分45中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相关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的改变被表达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调色剂90的电荷量由显影剂容纳部分45中的调色剂90的每单位重量的带电量(μC/g,这可以是平均值)表示。调色剂电荷量通常可以通过抽吸法测量每单位重量(质量)的电荷(电)量来计算。在该方法中,测量吸出的调色剂的重量(g)和电荷量(μC),然后测量带电量(μC/g),使得可以掌握平均调色剂电荷量。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在没有特别地提到调色剂电荷量的大/小(大小)的情况下,大/小(大小)是指在其值在绝对值方面彼此比较的情况下的大/小(大小)。
如图4中所示,当转印对比度(Vt-Vl)低于预定值时,作用在调色剂90上的静电力变小,使得转印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不降低转印效率,使转印对比度(Vt-Vl)从预定的最小(值)T朝向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变大。
另外,取决于图像的种类,转印对比度(Vt-Vl)的转印效率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同的。在图4中,示出了在形成实心黑色图像的情况和在形成在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上以2mm的间隔布置的每条宽度为1mm的线的图像的情况中的每一个下的转印效率与转印对比度(Vt-Vl)之间的关系。线图像比实心黑色图像更难转印。这是因为,通过由图像边缘部分的静电潜像形成的电场,发生了使得用于显影图像边缘部分处的静电潜像的调色剂90的量增加的所谓的扫描。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当形成示出图4的转印对比度(Vt-Vl)与转印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时,转印对比度(Vt-Vl)被如下地设置。即,为了使转印效率为99%或更大而不考虑图像的种类,转印对比度(Vt-Vl)被设置为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大于300V的值,300V是线图像所需的最小值T。
防止这种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取决于调色剂90的电荷量而改变。图5是示出调色剂90的电荷量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调色剂90的电荷量高的情况下,调色剂90对感光鼓1的静电依赖力高,因此需要增加转印对比度(Vt-Vl)。
这里,当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通过重复图像形成操作而进展时,调色剂90的电荷量降低。作为其一个因素,可以举出在某些情形下添加到调色剂90的外部添加剂因在构件之间(诸如,显影辊42与限制刮板44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而被掩埋在调色剂90的表面中或者被从调色剂90的表面剥离。作为指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的指标,可以使用例如从每个图像形成站S的显影设备4的初始使用阶段(调色剂90的初始使用状态)开始计数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作为另一指标,可以使用例如显影辊42的累积旋转距离,以便消除单个片材上的图像的长度的影响。图6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和调色剂90的电荷量(-μC/g)之间的关系的图表。要理解,调色剂90的电荷量随着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从0张增加至1000张而降低。
如从图5和图6所理解的,在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小并且因此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调色剂90的电荷量大,并且因此,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大。为此原因,需要设置使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电位Vl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负极性)侧大,或者使转印偏压Vt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大。
然而,当电位Vl被设置为在负极性侧大时,电位Vl与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变小,并且因此,显影效率降低,使得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图像浓度的降低。
特别地,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进展并且调色剂电荷量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该现象。为此原因,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即使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是初始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图像浓度的降低的设置,使电位Vl在负极侧大于Vlm=-100V。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进展的情况下,为了不降低转印效率,转印偏压Vt被设置为在正极性侧大。稍后,将描述其具体设置方法。
<电位控制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中的转印偏压Vt与电位Vl的控制方法。
图3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转印偏压Vt与电位Vl的控制(电位控制)的过程的概要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图3的流程,控制器101控制对各个图像形成站S共用的转印偏压Vt中的每一个和各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每一个的电位Vl。
首先,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控制器101检查每个图像形成站S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S101)。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能够通过经受显影设备4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终累积数量、显影辊42的最终累积旋转距离等来检查。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101基于经受显影设备4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终累积数量来检查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控制器101能够辨别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随着经受显影设备4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终累积数量更大而进一步进展。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图像形成操作的每次执行,控制器101对经受每个图像形成站S的显影设备4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进行累计,并且更新关于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的信息,然后使作为使用状态存储部分的存储器11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信息。另外,当显影设备4通过处理盒8的更换而被更换为新的显影设备时,或者当调色剂90被供应到显影设备4时,控制器101将经受与显影设备4相关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重置为预定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在通过更换处理盒8而使显影设备4更换为新的显影设备时,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重置为作为预定状态(初始值)的0。
这里,控制器101可以基于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中的传感器(未示出)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处理盒8的更换。另外,如图9中所示,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113设置在处理盒8中,并且用于从存储器113读取信息的读取部分(未示出)可以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01能够基于指示存储在存储器113中的处理盒8是否是新的处理盒的信息被读取部分读取的结果等来检测处理盒8的更换。例如,控制器101能够基于存储器113中的指示处理盒8是新的(未使用)的信息的存储来检测处理盒8的更换。或者,控制器101能够基于指示已经开始使用处理盒8的信息没有被存储在存储器113中来检测处理盒8的更换。另外,控制器101可以被构造为通过由操作者经由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中的操作部分21(图2)或经由外部设备进行的操作输入的信号等来检测处理盒8的更换。
顺带一提,如图9中所示,在处理盒8设置有存储器113的情况下,关于对于处理盒8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13中。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关于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的信息,控制器101不仅能够识别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而且能够辨别处理盒8是否是新的处理盒。另外,关于在调色剂90被供应的情况下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在假定调色剂90在供应期间没有残留在显影设备4中的情况下,可以仅要求类似于更换处理盒8的情况一样地考虑使用状态。另外,在调色剂90在供应期间残留在显影设备4中的情况下,例如,基于新供应的调色剂90与供应之后的显影设备4中的调色剂90的比例,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可以被更新以便被返回(以便减少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可以基于通过调色剂90的供应等在显影设备4中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的改变来预先设置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返回的量。
接下来,控制器101将各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彼此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S102)。在该实施例中,经受显影设备4的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最终累积数量最小的图像形成站S被确定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顺带一提,作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相同(在预定范围内)的多个图像形成站Sm。
另外,基于预先获得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与调色剂90的电荷量之间的关系(图6),控制器101从相关联的图像形成站S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估计每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S105)。然后,基于预先获得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图5),控制器101估计每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所要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S106)。在该实施例中,处理S105和S106与处理S102并行地执行。这里,处理S105和S106也可以在处理S102之前或之后执行。上述关于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与调色剂90的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以及上述关于调色剂90的电荷量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的信息被作为表格数据等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12的ROM中。
然后,控制器101确定在图像形成期间施加的转印偏压Vt(S103、S104)。
这里,在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关于转印偏压Vt,转印对比度(Vt-Vl)被设置为变得不小于用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如上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转印偏压被设置为在正极性侧大。
然而,当转印对比度(Vt-Vl)大时,作为在转印期间调色剂图像散射并且图像模糊的现象的转印散射变差,使得在某些情形下,图像质量降低。因在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3彼此接触并且执行调色剂90的转印的位置前方的、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3之间的微小间隙中产生的放电,转印散射变差。为此原因,当转印对比度(Vt-Vl)大时,容易发生放电,使得在某些情形下转印散射变差。因此,期望的是转印偏压Vt不被设置为在正极性侧比所需的大。
考虑到这些因素,在该实施例中,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中进行以下设置。首先,控制器101将电位Vl设置为Vlm=-100V,这是用于防止上述显影效率的降低所需的最小值(S103)。然后,控制器101基于电位Vlm和在S106中获取的图像形成站Sm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m来设置转印偏压Vt(S104)。
转印偏压Vt的设置值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基于预先获得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与调色剂90的电荷量之间的关系(图6),从进展最少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估计调色剂90的电荷量。然后,如下面的公式1中所示,转印偏压Vt被确定为符合从预先获得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图5)估计的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m的值。即,基于预先获得的调色剂90的电荷量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之间的关系(图5),估计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m。然后,基于下面的公式1,从电位Vlm(-100V)和估计的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m确定转印偏压Vt。
Vt=Tm+Vlm...(公式1)
例如,在即使使用状态是初始使用状态的一个图像形成站S的情况下,从图5和图6的关系,估计图像形成站S中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为320V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转印偏压Vt被设置为220V(=320V+(-100V)),而没有使其比所需的大。
另外,例如,在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是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增加至1000张或更多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图5和图6的关系,估计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为300V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使转印偏压Vt比所需的大,而是将其设置为200V(=300V+(-100V))。
通过这样做,在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在将转印偏压Vt设置为用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时,可以将转印偏压Vt设置为不使转印偏压Vt大以便不使转印散射变差的值。
接下来,控制器101设置各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图像形成期间的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电位Vl(S107、S108)。如上所述,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中的电位Vl被确定为Vlm,使得在这种情况下,确定除了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中的电位Vl。通过调整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来调整电位Vl。在该实施例中,从预先获得的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与电位Vl之间的关系设置曝光设备3侧。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在负极性侧形成电位Vl的情况下减弱,并且在正极性侧形成电位Vl的情况下增强。具体地,可以通过例如调整供应到光源的电流来控制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通过控制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控制由单位时间内每预定区域照射感光鼓1的表面的光的能量值表示的曝光设备3的曝光量,使得可以控制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电位Vl。顺带一提,在该实施例中,不使带电偏压和显影偏压改变。然而,为了改变感光鼓1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电位Vl,作为曝光设备3的曝光量的替代或补充,可以改变带电偏压。
这里,如上所述,当转印对比度(Vt-Vl)大时,在某些情形下,转印散射变差,因此图像质量降低。为此原因,在该实施例中,在除了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中,电位Vl被如下地设置。即,电位Vl被设置为与用于防止上述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最小值Vlm(-100V)相比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此时,电位Vl被设置在转印对比度(Vt-Vl)不小于用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的范围内。为了下面的说明,符合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的电位Vl被称为电位Vln。
Vln=Vt-T...(公式2)
即,对于除了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最少进展的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控制器101基于所需的转印对比度(Vt-Vl)的最小值T和转印偏压Vi来获取电位Vln(S107)。然后,控制器101将图像形成站S中的电位Vl设置为与电位Vlm相比在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的值、或者与电位Vln相同或与电位Vln相比在通常电荷极性(负极性)侧的值(S108)。
顺带一提,与电位Vlm(-100V)相比在正极性侧形成电位Vl的方向是使其自身与显影偏压之间的电位差容易显影静电潜像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即使在电位Vl是电位Vlm(-100V)的情况下,静电潜像也能够利用显影辊42上的调色剂90被充分地显影。为此原因,由于与电位Vlm(-100V)相比在正极性侧形成电位Vl而导致的对图像浓度的影响小。然而,如稍后具体描述的,除了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电位Vlm与电位Vln之间的值。
控制器101通过如上所述确定的对各个图像形成站S共用的转印偏压Vt与各个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来进行控制,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即,控制器101从如上所述确定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确定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S109)。如上所述,控制器101能够从预先获得的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与电位Vl之间的关系来设置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然后,控制器101通过使用确定的转印偏压Vt和确定的曝光设备3的发光强度来进行控制,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S110)。然后,在图像形成操作之后,控制器101将图像形成站S中的每一个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按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数量更新(S111)。
顺带一提,当执行后续的图像形成操作时,控制器101再次根据图3的流程来进行控制。即,控制器101检查每个图像形成站S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然后,当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更新时,控制器再次计算对图像形成站S共用的转印偏压Vt和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然后改变转印偏压Vt和电位Vl。
这里,在如上所述的电位Vl的控制中,将考虑以下情况:某个图像形成站(第一图像形成站)Sa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从第一使用状态U1更新为与第一使用状态U1相比没有进展的第二使用状态U2。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更新的另一图像形成站(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与第一图像形成站Sa的第二使用状态U2相比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控制。在转印偏压Vt的改变之前的设置Vt1与转印偏压Vt的改变之后的设置Vt2之间的改变量(Vt2-Vt1)、以及在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的电位Vl的改变之前的设置Vl1与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的电位Vl的改变之后的设置Vl2之间的改变量(Vl2-Vl1)处于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转印偏压Vt和电位Vl的这种设置,转印对比度(Vt-Vl)可以对于所有图像形成站S被设置为最优(Vt-Vl),使得可以通过抑制转印效率的降低来改善转印散射。
接下来,将进一步描述图3的流程的S108中的除了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进展最少的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的确定方法。如上所述,除了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可以优选地被设置为在电位Vlm和电位Vln之间。在该实施例中,在图3的流程的S108中,除了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被如下地设置。
当在正极性侧过度地形成电位Vl时,显影扫描变差,使得在某些情况下线图像的转印效率降低。为此原因,在该实施例中,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正极性)侧不形成电位Vl,直到调色剂Vl变成符合上述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的电位Vl的电位Vln为止。即,在该实施例中,电位Vl被设置为与电位Vln相比在与调色剂90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负极性)。例如,在该实施例中,如下面公式3所表示的,电位Vl被设置为在电位Vlm和电位Vln之间的中间值。
Vl=(Vlm+Vln)/2...(公式3)
例如,在电位Vln为-80V的情况下,电位Vl被设置为-90V,这是电位Vlm(-100V)和电位Vln(-80V)之间的中间值。顺带一提,在电位Vl在正极性侧没有达到电位Vl变为电位Vln的程度的控制中,电位Vl不限于在电位Vlm和电位Vln之间的中间值。取决于扫描发生的容易程度,电位Vl可以被设置为在电位Vlm和电位Vln之间的任意值。
这里,将考虑以下情况:在电位Vl在正极性侧没有达到电位Vl变为电位Vln的程度的上述控制中,某个图像形成站(第一图像形成站)Sa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从第一使用状态U1更新为与第一使用状态U1相比没有进展的第二使用状态U2。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没有更新的另一图像形成站(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在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与第一图像形成站Sa的第二使用状态U2相比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控制。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的电位Vl的改变之后的设置Vl1与第二图像形成站Sb中的电位Vl的改变之后的设置Vl2之间的改变量(Vl2-Vl1)小于转印偏压Vt的改变之前的设置Vt1与转印偏压Vt的改变之后的设置Vt1之间的改变量(Vt2-Vt1)。通过电位Vl的这种设置,抑制了显影扫描,使得可以防止线图像的转印效率的降低。
顺带一提,扫描的每次发生取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诸如显影辊42的圆周速度之类的构成、操作条件等而不同。例如,在显影辊42的圆周速度快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扫描。为此原因,取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诸如显影辊42的圆周速度之类的构成、操作条件等,可以在正极性侧形成除了图像形成站Sm之外的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直到电位Vl变为电位Vln为止。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在抑制转印效率的降低的同时改善转印散射,不仅调整每个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而且还调整转印偏压Vt。由此,转印对比度(Vt-Vl)可以对于所有图像形成站S被设置为最优的转印对比度(Vt-Vl)。
<电位控制的结果的示例>
在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对于图像形成站中的每一个准备在作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彼此不同的状态下的处理盒8,然后进行电位控制的结果的评估。在23℃的温度和50%RH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中,进行用于准备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不同的处理盒8的片材传递(图像形成操作)以及电位控制的结果的评估。在下面的表格1中,示出在由准备好的使用状态UA、UB、UC和UD组成的四种使用状态中的每一种中的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所需的转印对比度的最小值T、设定的转印偏压Vt和电位Vln。顺带一提,在该实施例中,当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改变10张或更多时,进行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改变的辨别,并且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由通过省略其一个数字而获得的片材的数量来表示。
表格1
*1:“S”是图像形成站的使用状态。
*2:“N”是经受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累积数量。
作为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更新的情况,将考虑以下情况:通过更换四种使用状态UA、UB、UC和UD中的任一种的使用状态的处理盒8,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从第一使用状态U1更新为第二使用状态U2。如下面的表格2中所示,定义第一使用状态U1与第二使用状态U2的组合不同的更新模式1至8。另外,在表格2中,在更新模式1至8中的每一个中,示出相关联的图像形成站对应于使用状态被更新为没有进展的使用状态的图像形成站S1、使用状态被更新为有进展的使用状态的图像形成站S2和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的图像形成站S3中的哪一个。
表格2
*1:“UP”是更新模式。
在下面的表格3中,在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更新模式1至8中的每一个中,示出在使用状态U1下设置的转印偏压Vt1、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1、在使用状态U2下设置的转印偏压Vt2和图像形成站S的电位Vl2。另外,在表格3中,示出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的图像形成站S3中的电位Vl改变的图像形成站S。
表格3
*1:“P”是更新模式。
*2:“S”是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并且电位Vl改变的图像形成站。
图7的部分(a)和(b)是各自示出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站S(Y、M、C和K)中的每一个的电位控制结果的示例的示意图。图7的部分(a)示出在使用状态UA的情况下的电位控制结果,并且图7的部分(b)示出在使用状态UB的情况下的电位控制结果。在更新模式1的情况下,电位控制结果从图7的部分(a)的电位控制模式改变为图7的部分(b)的电位控制模式。如图7的部分(a)和(b)中所示,通过该实施例中的电位控制,不仅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更新的用于Y的图像形成站SY的电位Vl改变,而且调色剂的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的用于M、C和K的图像形成站SM、SC和Sk的电位Vl也改变。
<图像评估>
[评估方法]
在实施例1(该实施例)和比较例1和2中的每一个中,通过以下的评估标准来评估由于转印效率的降低而发生的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和转印散射。
(不适当的带电重影的评估标准)
关于不适当的带电重影,输出宽度为1mm的线图像,并且基于以下标准通过眼睛观察对其进行辨别。
○:没有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
×: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
(转印散射的评估标准)
关于转印散射,输出一点的细线,并且基于以下标准,通过眼睛观察对其进行辨别。
○:没有出现细线模糊。
△:出现细线模糊,但实际上没有问题。
×:出现细线模糊,并且实际上是问题。
作为比较例1,与实施例1中类似地评估以下情况:在实施例1的构成中,在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进行以下恒定电位控制。
转印偏压Vt=200V
电位Vl=-100V
转印对比度(Vt-Vl)=300V
作为比较例2,与实施例1中类似地评估以下情况:在实施例1的构成中,在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进行以下恒定电位控制。
转印偏压Vt=220V
电位Vl=-100V
转印对比度(Vt-Vl)=320V
在下面的表格4中,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和2中的每一个中,示出在第一使用状态是使用状态UA并且第二使用状态是使用状态UB的情况下的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和转印散射的评估结果。
表格4
/>
*1:“ICG”是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
*2:“TS”是转印散射。
如表格4中所示,在比较例1中,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这是因为,转印对比度(Vt-Vl)低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最小值T。
如表格4中所示,在比较例2中,所有图像形成站S中的转印对比度(Vt-Vl)不小于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所需的最小值T,因此,没有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转印对比度(Vt-Vl)大于比较例1中的转印对比度(Vt-Vl),因此,转印散射变差。
因此,在比较例1和2中,不调整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的图像形成站S3的电位Vl,因此,理解的是,难以兼容地实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的抑制和转印散射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中,如表格3中所示,能够进行使用状态没有被更新的图像形成站S3的电位Vl的调整。即,当某个图像形成站Sa中的调色剂90的使用状态被更新时,能够进行其他图像形成站Sb(除了图像形成站Sa之外)的电位Vl的调整。由此,可以在转印效率不降低的范围内降低所有图像形成站S的转印对比度(Vt-Vl)。结果,如表格4中所示,在实施例1中,没有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并且转印散射的结果优于比较例2中的转印散射的结果。
另外,在下面的表格5中,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和2中,示出在第一使用状态是使用状态UA并且第二使用状态被改变为使用状态UA、使用状态UC和使用状态UD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的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和转印散射的评估结果。
表格5
/>
*1:“ICG”是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
*2:“TS”是转印散射。
如表格5中所示,在实施例1中,即使在任何使用状态下,也没有出现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另外,转印散射可以与比较例2相比改善得更多。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利用简单的构成,可以改善转印散射,同时抑制转印效率的降低。
顺带一提,在无清洁器构成中,通过该实施例中的控制,可以改善转印散射,同时抑制由于转印效率的降低而导致的不适当的带电重影图像、由于转印之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沉积而导致的图像部分(打印部分)处的不均匀浓度图像、以及非图像部分(非打印部分)处的背景雾。如图8的部分(b)中所示,在用于在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转印位置I4和带电位置I1之间的清洁位置I5中从感光鼓1去除调色剂90的清洁构件31的构成中,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即,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该实施例的控制,抑制由清洁构件31收集的转印之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使得可以实现资源节省、装置的寿命延长和装置的尺寸缩小,另外,变得可以改善转印散射。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分S(例如,SY),包括可旋转的第一感光构件1;第一带电部件2,被配置为使第一感光构件1的表面带电;以及第一显影部件4,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一容纳部分45,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第一感光构件1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部分S(例如,SM),包括可旋转的第二感光构件1;第二带电部件2,被配置为使第二感光构件1的表面带电;以及第二显影部件4,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二容纳部分45,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第二感光构件1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曝光部件3,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光照射第一感光构件1Y和第二感光构件1M的带电表面,在第一感光构件1Y和第二感光构件1M的每个表面上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施加部件Ep,被配置为向调色剂图像从第一感光构件1Y和第二感光构件1M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53上的转印部分N1Y和N1M中的每一个施加共用的转印偏压;存储部件112,被配置为存储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和第二容纳部分45M中的每一个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部件101,被配置为控制施加部件101和曝光部件3。在存储部件112中关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上述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并且关于容纳在第二容纳部分45M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不改变的情况下,控制部件101进行控制,使得转印偏压从第一转印偏压改变为第二转印偏压,并且使得形成在第二感光构件1M上的上述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在该实施例中,当包括第一容纳部分45Y的单元(处理盒)8Y被更换时,在存储部件112中,关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图像形成部分SY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分SM中,包括第一显影部件4Y的单元8Y和包括第二显影部件4M的单元8M被分别可拆卸地安装。然而,当调色剂被供应到第一容纳部分45Y时,在存储部件112中,关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信息可以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图像形成部分SY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分SM中,调色剂能够被分别供应到第一容纳部分45Y和第二容纳部分45M。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存储部件112存储关于与使用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和第二容纳部分45M中的每一个中的调色剂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量相关的指标值的信息。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控制部件101进行控制,使得通过改变曝光部件3的发光强度来改变电位。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改变是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增加的方向的改变并且容纳在第二容纳部分45M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低于由第二信息指示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的情况下,控制部件101进行控制,使得转印偏压被改变使得第二转印偏压与第一转印偏压相比在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侧,并且进行控制,使得电位改变使得第二电位与第一电位相比在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侧。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分别为Vl1和Vl2,并且第一转印偏压和第二转印偏压分别为Vtr1和Vtr2时,第二电位与第一电位之间的差值(Vl2-Vl1)小于第二转印偏压与第一转印偏压之间的差值(Vt2-Vt1)。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控制部件101进行控制以使得:转印偏压从第一转印偏压改变为第二转印偏压,形成在第一感光构件1Y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是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侧的限制值Vlm,并且第二电位具有在限制值Vlm与取决于电位的改变之后容纳在第二容纳部分45M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和转印偏压与图像部分的电位之间的绝对值的下限对应的电位Vln之间的值。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53是与第一感光构件1Y和第二感光构件1M接触并且能够被循环和移动以形成转印部分N1Y和N1M的中间转印构件。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装置主组件10;第一处理盒8Y,包括第一感光构件1Y、第一带电部件2Y、设置有第一容纳部分45Y的显影部件4Y、以及用于存储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的存储器113;第二处理盒8M,包括第二感光构件1M、第二带电部件2M、以及设置有第二容纳部分45M的显影部件4M;曝光部件3;用于向转印部分N1Y和N1M施加共用的转印偏压的施加部件Ep;以及控制部件50。第一处理盒8Y被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在通过将容纳在主组件10中的第一处理盒8Y更换为与第一处理盒8Y不同的第二处理盒8M,关于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45Y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件50进行控制,使得转印偏压从第一转印偏压改变为第二转印偏压,并且使得形成在第二感光构件1M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在共用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简单构成中,可以抑制图像缺陷。
如上所述,基于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以下的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作为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的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具有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还适用于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直接转印到作为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的记录材料上的直接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直接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由环形带等构成的记录材料承载构件,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构件。另外,与上述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图像到中间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类似地,调色剂图像从上述感光构件直接转印到由该记录材料承载构件承载而输送的记录材料上。
例如,与上述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向一次转印构件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类似地,该转印是通过将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构件来进行的。此外,同样在采用直接转印类型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共用的电源向各个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构件施加转印偏压的情况下,可能引起与采用中间转印类型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因此,同样在这种直接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地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电位控制,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因此,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可以是承载在记录材料承载构件上的记录材料,该记录材料承载构件能够被循环和移动以便通过与第一感光构件和第二感光构件中的每一个接触而形成转印部分。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转印电源对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所有转印构件是共用的情况。即使在转印电源对于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所有图像形成部分中选择的一部分和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偏压是共用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转印电源是共用的多个图像形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在共用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转印部分的简单构成中,可以抑制图像缺陷。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形式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分,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可旋转的第一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一带电构件、以及第一显影构件,所述第一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一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分,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包括可旋转的第二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二带电构件、以及第二显影构件,所述第二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二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曝光部分,所述曝光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光照射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带电表面来在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分;
施加部分,所述施加部分被配置为向转印部分中的每一个施加共用的转印电压,在所述转印部分中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上;
存储部分,所述存储部分被配置为存储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施加部分和所述曝光部分,
其中,在所述存储部分中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并且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不改变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转印电压从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第二转印电压,并且使得形成在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包括所述第一容纳部分的单元被更换时,在所述存储部分中,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所述第一信息改变为所述第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包括所述第一显影构件的单元和包括所述第二显影构件的单元分别是可拆卸地安装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调色剂被供应到所述第一容纳部分时,在所述存储部分中,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所述第一信息改变为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调色剂能够被分别供应到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存储部分存储关于与使用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调色剂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量相关的指标值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通过改变所述曝光部分的发光强度来改变所述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从所述第一信息到所述第二信息的改变是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增加的方向的改变、并且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低于由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绝对值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转印电压被改变,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印电压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相比在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侧,并且进行控制使得电位被改变,以使得所述第二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相比在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电位和所述第二电位分别为Vl1和Vl2并且所述第一转印电压和所述第二转印电压分别为Vtr1和Vtr2时,所述第二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之间的差值(Vl2-Vl1)小于所述第二转印电压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之间的差值(Vt2-Vt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
所述转印电压从所述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所述第二转印电压,
形成在所述第一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是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侧的限制值Vlm,并且
所述第二电位具有在所述限制值Vlm与取决于在电位的改变之后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的、和所述转印电压与所述图像部分的电位之间的绝对值的下限对应的电位Vln之间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是中间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中的每一个接触而形成所述转印部分并且能够循环和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是承载在记录材料承载构件上的记录材料,所述记录材料承载构件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中的每一个接触而形成所述转印部分并且能够循环和移动。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组件;
第一处理盒,所述第一处理盒包括可旋转的第一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一带电构件、以及第一显影构件,所述第一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一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一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电荷量相关的信息;
第二处理盒,所述第二处理盒包括可旋转的第二感光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的第二带电构件、以及第二显影构件,所述第二显影构件包括用于容纳调色剂的第二容纳部分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曝光部分,所述曝光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光照射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带电表面来在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的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形成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分;
施加部分,所述施加部分被配置为向转印部分中的每一个施加共用的转印电压,在所述转印部分中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第一感光构件和所述第二感光构件被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上;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施加部分和所述曝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并且
其中,在通过将容纳在所述主组件中的所述第一处理盒更换为与所述第一处理盒不同的所述第二处理盒、关于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的调色剂的信息从第一信息改变为第二信息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转印电压从第一转印电压改变为第二转印电压,并且使得形成在所述第二感光构件上的图像部分的电位从第一电位改变为第二电位。
CN202311211304.8A 2022-09-24 2023-09-19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7619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2042 2022-09-24
JP2022152042A JP2024046723A (ja) 2022-09-24 2022-09-2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1988A true CN117761988A (zh) 2024-03-26

Family

ID=8758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1304.8A Pending CN117761988A (zh) 2022-09-24 2023-09-1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3407A1 (zh)
EP (1) EP4343446A1 (zh)
JP (1) JP2024046723A (zh)
CN (1) CN11776198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7959B2 (ja) 1991-11-08 2002-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18082B2 (ja) * 2010-12-17 2013-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2533B2 (ja) * 2011-05-11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116456B2 (en) * 2012-10-26 201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58904B2 (ja) * 2016-05-06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9914B2 (ja) * 2017-10-27 2022-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実行される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46723A (ja) 2024-04-04
EP4343446A1 (en) 2024-03-27
US20240103407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47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311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oner image using developer made of toner and carrier
US201903540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442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e-exposure light control feature
JP20210330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94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control of toner supply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leaning blade
US201802530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7707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46307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9150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049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4276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9958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776198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6565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iciently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discharge products adhering to the surface of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US102614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9001186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865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453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00167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53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transfer current in a case in which a second toner image is transferred to a same recording material as a first toner image
US118927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720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2959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濃度制御装置
JP66627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