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6470A -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6470A
CN117756470A CN202311750128.5A CN202311750128A CN117756470A CN 117756470 A CN117756470 A CN 117756470A CN 202311750128 A CN202311750128 A CN 202311750128A CN 117756470 A CN117756470 A CN 117756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ycled
grade
aggregate
recycled aggregate
precast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50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淼
柏松
李岩凌
马占辉
陈向杰
杨智卓
裴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501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6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6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Ⅳ级再生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备成坍落度小于10mm、维勃稠度为17~25s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成型、养护,即得所述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其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0%~75%,所述水泥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所述减水剂占所述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余量为水。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强度满足C30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固废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和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
建筑固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再生利用价值。再生骨料根据性能要求分为I-III级,根据其吸水率、压碎指标的要求,其主要成分为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的混凝土再生骨料,此类再生骨料的资源化研究及应用都比较成熟。但现阶段的建筑固废的分类程度下,大部分为砖瓦及混凝土的混合固废,资源化所得的再生骨料也为成分复杂的砖混混合骨料,其并不满足I-III级再生骨料的性能要求,因此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北京地标在I-III级再生骨料之外增设了IV级再生骨料,部分品质较好的砖混骨料可满足IV级再生骨料的性能要求,以下将此类砖混骨料称为IV级再生骨料。
目前,现有再生混凝土主要由Ⅰ级-Ⅲ级再生骨料掺配天然砂石制备,最新的北京市地标扩大了再生混凝土的骨料应用范围,但仍限制只能将IV级再生骨料应用在C25以下的混凝土,混合总掺比不超过30%。这极大的限制了砖混类骨料的资源化应用。因此,提供一种利用IV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对于砖混类骨料的资源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将Ⅳ级再生骨料与水泥配制成基本不具备泵送流动工作性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使其强度得以增强,同时通过成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因再生骨料的质量波动导致的现浇混凝土质量风险,本发明方法采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预制构件强度满足C30要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Ⅳ级再生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备成坍落度小于10mm、维勃稠度为17~25s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成型、养护,即得所述C30预制混凝土构件;
其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0%~75%,所述水泥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所述减水剂占所述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包括粒径为10~25mm的再生粗骨料和0~5mm的再生细骨料,按质量比计,10~25mm的所述再生粗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40%~50%。
更优选地,所述再生细骨料中,按质量比计,2.36mm筛余物占20%~30%,4.75mm筛余物占5%~15%,且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50%~60%。
优选地,所述Ⅳ级再生骨料还包括粒径为5~10mm的中粒径再生骨料,按质量比计,0~5mm的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5~10mm的所述中粒径再生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
优选地,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或P.O52.5。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优选地,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所述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减水剂,搅拌混合均匀即得。
优选地,所述搅拌为强制式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40r/min,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的时间为60~90s,加入所述水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20~30s,加入所述减水剂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s。
优选地,所述成型的工艺为:将制得的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分层倒入喷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并振实,同时进行负压振捣。
优选地,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
优选地,所述振实的功率为3~4kw,所述振实的频率为40~50Hz,所述振实的时间为每层振实60~90s。
优选地,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功率为1~2kw,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时间为每层振捣60~90s。
优选地,所述负压振捣的内部气压为40~60kPa。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方法通过将Ⅳ级再生骨料与水泥配制成基本不具备泵送流动工作性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使其强度得以增强,同时通过成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因再生骨料的质量波动导致的现浇混凝土质量风险,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因质量风险对再生骨料的应用限制。
(2)本发明提供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预制构件表面密实美观,吸水性小,抗冻性好,抗压强度满足C30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Ⅳ级再生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备成坍落度小于10mm、维勃稠度为17~25s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成型、养护,即得所述C30预制混凝土构件;
其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0%~75%,所述水泥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所述减水剂占所述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余量为水。
本发明方法采用Ⅳ级再生骨料100%替代天然沙石,通过降低水灰比,同时采取外加减水剂的方式来降低加水量,将Ⅳ级再生骨料与水泥配制成基本不具备泵送流动工作性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以提高其强度,并通过成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因再生骨料的质量波动导致的现浇混凝土质量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因质量风险对再生骨料的应用限制。
如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的维勃稠度可以为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70%、71%、72%、73%、74%、75%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水泥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16%、16.5%、17%、17.5%、18%、18.5%、19%、19.5%、2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减水剂占所述水泥的质量比可以为1%、2%、3%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水的用量可根据维勃稠度进行调整。
水泥的作用是提高强度,水泥用量过少会导致强度明显降低,但水泥用量过高对强度增加不明显且会导致成本明显增加,因此,为平衡强度和成本,需合理控制水泥的用量。
减水剂的作用是在保持再生混凝土状态的情况下,减少水的掺加量,从而增加密实度,提高强度。在IV级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体系中,减水剂掺加量过低不能达到理想的减水效果,同时减水剂成本较高,因此需合理控制减水剂的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为符合Ⅳ级再生骨料要求的砖混骨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包括粒径为10~25mm的再生粗骨料和0~5mm(0<粒径≤5mm)的再生细骨料,按质量比计,10~25mm的所述再生粗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40%~50%,例如40%、42%、45%、46%、46.7%、48%、5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本发明采用10~25mm的再生粗骨料作为骨架结构,以0~5mm的再生细骨料和水泥作为间隙填充,通过级配设计使再生混凝土内部形成骨架密实结构,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部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再生细骨料中,按质量比计,2.36mm筛余物占20%~30%,例如20%、22%、24%、25%、26%、28%、3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4.75mm筛余物占5%~15%,例如5%、7%、9%、10%、11%、13%、15%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且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50%~60%,例如50%、52%、53%、53.3%、55%、58%、6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
通过合理控制再生细骨料的粒径分布,仅使用0~5mm的再生细骨料和10~25mm的再生粗骨料两种再生骨料即可达到接近紧密堆积状态的理想级配,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达到C30要求,在生产时只需要两仓配料,可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还包括粒径为5~10mm的中粒径再生骨料,按质量比计,0~5mm的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例如20%、22%、24%、26.7%、28%、3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5~10mm的所述中粒径再生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例如20%、22%、24%、26.7%、28%、30%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
当再生细骨料的粒径分布符合要求时,加入5-10mm的中粒径再生骨料对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当再生细骨料过细时(在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常有不满足上述粒径要求的偏细骨料),例如3mm筛余物为0时,即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3mm时,仅采用所述再生细骨料和所述再生粗骨料构成的两级配料会导致级配断档,进而导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降低,此时参入5-10mm的中粒径再生骨料,可避免因再生细骨料粒径过细造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强度降低,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或P.O5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其作用是降低加水量,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灰比可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所述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减水剂,搅拌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先将干料搅拌后加水是为了避免预饱水再生骨料表面含水过多,如后加水泥会导致水泥无法搅拌均匀;最后加减水剂而非将减水剂先与水搅拌均匀后一同掺加,是为了避免再生骨料体系吸附水导致混入水中的减水剂的浪费,后加减水剂会在搅拌初期达到较好的减水效果,如果减水剂与水混合后一起添加会导致减水剂消耗较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为强制式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40r/min,例如20r/min、25r/min、30r/min、35r/min、40r/min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的时间为60~90s,例如60s、70s、80s、90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加入所述水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20~30s,例如20s、25s、30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加入所述减水剂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s,例如30s、40s、50s、60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加减水剂后搅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前期物料已搅拌均匀,此时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减水剂被再生骨料吸附,减水效果变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的工艺为:将制得的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分层倒入喷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并振实,同时进行负压振捣,覆膜自然养护18~24h后脱模。
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水灰比低,流动性差,成型困难,通过传统振动成型方式无法保障产品的外观及强度耐久性等质量,且再生细骨料含泥量较高,低水灰比情况下粘性较大,严重影响内部气泡的排出,再生粗骨料表面粗糙,孔隙较多,对气泡吸附性较强,导致内部气泡难以排出;机械振压成型前期设备投入大,模具成本高,生产不够灵活,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方法首先通过振实台振实加速干硬性混凝土的下沉密实及液化,既可以加快再生混凝土的装料速度,也可以保障小型构件外表面的光滑密实,然后通过负压振捣将构件内部振捣密实,同时利用负压加速排出构件内部的气泡,加速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化,该方法成型的构件,外观光滑,强度高,且设备投资小,生产灵活。
本发明通过上述干硬性混凝土的生产成型方式,使再生混凝土构件达到传统湿法成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质量要求,通过级配调整和负压振捣技术使混凝土构件内部结构密实,IV级再生骨料内部的水分在养护期就可以成为内养护的水源,进一步加强内部的水化程度;相较于现阶段通过振压方式的干法成型水泥制品,本方法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构件表面密实美观,吸水性和抗冻等耐久性更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
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存在较多气泡,水性脱模剂通过乳化剂分散了有机成分,其接触角和极性均大于油性脱模剂,因此可以加速表面气泡的排出,相较于传统的油性脱模剂,水性脱模剂可以大幅降低小型构件表面的气泡尺寸及气泡密度,提高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光滑密实性;作为示例,所述水性脱模剂为溪边XB-2610水性脱模剂或日本花王水性脱模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实的功率为3~4kw,例如3kw、3.2kw、3.4kw、3.5kw、3.6kw、3.8kw、4kw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振实的频率为40~50Hz,例如40Hz、42Hz、44Hz、45Hz、46Hz、48Hz、50Hz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振实的时间为每层振实60~90s,例如60s、65s、70s、75s、80s、85s、90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功率为1~2kw,例如1kw、1.2kw、1.4kw、1.5kw、1.6kw、1.8kw、2kw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时间为每层振捣60-90s,例如60s、65s、70s、75s、80s、85s、90s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振捣的内部气压为40~60kPa,例如40kPa、45kPa、50kPa、55kPa、60kPa中的任一点值或任两个点值组成的范围值,负压可以加速再生混凝土内部的气泡脱出,提高再生混凝土构件内部的密实度,提高构件的强度,并且负压的大小影响气泡的脱除效果,需要合理控制负压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护为标准养护,所述标准养护的条件是温度20±2℃,湿度≥95%。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采用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制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物质,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实施例1
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7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800份(2.36mm筛余物占25%,4.75mm筛余物占10%),P.O42.5水泥350份,加入强制式搅拌机(转速30r/min)搅拌60s;250份拌合水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搅拌30s;聚羧酸减水剂7份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搅拌30s得到均匀的干硬性混凝土,测得坍落度小于10mm,坍落度指标不适用,维勃稠度为18s。
通过机械振实加负压振捣工艺将上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在路缘石塑料模具中成型制得路缘石样品,具体的成型工艺为:将喷涂有溪边XB-2610水性脱模剂的模具置于3kw振实台上,分两层倒入上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取负压振捣器对其结构中心内部进行辅助振捣至均匀,负压振捣和振实台振实同步进行,振实频率为45Hz,负压振捣的振捣功率为1.5kw,每层振实和振捣的时间为60s,负压振捣的内部气压为50kPa;成型完成后将上部刮平,覆膜自然养护24h脱模得到表面光洁密实的再生路缘石样品;标准养护28天,标准养护温度为20℃,空气湿度为95%。
所得路缘石样品表面光滑密实,测得28天抗压强度为32.7MPa,满足C30要求。吸水率为4.3%,抗冻性D50质量损失率1.3%,均符合指标要求。
实施例2
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700份,0~3mm砖混再生细骨料(因处置筛分能力不足导致细骨料偏细)400份,5~10mm砖混再生骨料400份,P.O42.5水泥350份,水250份,聚羧酸减水剂7份,混凝土搅拌方式和小型构件成型方式与实施例1一致。
所得路缘石样品表面光滑密实,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33.2MPa,满足强度要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用量为6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用量为900份,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所得路缘石样品表面光滑密实,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31.1MPa,满足强度要求。
对比例1
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700份,0~3mm砖混再生细骨料(因处置筛分能力不足导致细骨料偏细)800份,P.O42.5水泥350份,拌合水250份,聚羧酸减水剂7份,混凝土搅拌方式和小型构件成型方式与实施例1一致。
所得路缘石样品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28.5MPa,不满足强度要求,因再生细骨料过细导致强度降低。
对比例2
对比例2中,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和P.O42.5水泥的原料和用量以及成型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拌合工艺为:将砖混再生骨料和水泥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搅拌60s;拌合水250份和聚羧酸减水剂14份搅拌均匀,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搅拌30s得到均匀的干硬性混凝土,成型困难且无法使内部结构密实,脱模后呈透水混凝土状,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22.8MPa,均不满足强度要求。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用量为8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用量为700份,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所得路缘石样品表面边角有蜂窝麻面,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29.2MPa,不满足要求。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用量为5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用量为1000份,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
所得路缘石样品表面密实,标准养护28天抗压强度为26.8MPa,不满足强度要求。
对比例5
配制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在制砖机上成型,制砖机为五型机,成型高度仅能成型高200mm的平缘石。配制再生混凝土:原料来源与实施例1相同,配比组成为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7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800份,P.O42.5水泥350份,拌合水200份,状态较实施例1较干。经砖机振压成型后得到平缘石样品。
标准养护28天测得其抗压强度为32.5MPa,满足C30要求。但其侧表面有明显颗粒感,观感不佳,吸水率为5.8%,抗冻性D50质量损失率2.9%,均符合指标要求,但劣于实施例1。
对比例6
依据传统湿法成型方式配制再生混凝土:原料来源与实施例1相同,配比组成为10~25mm砖混再生粗骨料700份,0~5mm砖混再生细骨料800份,P.O42.5水泥350份,拌合水350份,经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测得坍落度为150mm。直接将喷涂脱模剂的模具置于振实台上,倒入再生混凝土振实。脱模后外观较好,标准养护28天测得其抗压强度为17.2MPa,不满足路缘石强度要求。该混凝土状态可泵送施工,但其强度较低,应用方向极少,严重影响砖混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产品方面的应用。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Ⅳ级再生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备成坍落度小于10mm、维勃稠度为17~25s的干硬性再生混凝土,成型、养护,即得所述C30预制混凝土构件;
其中,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70%~75%,所述水泥占总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所述减水剂占所述水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3%,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包括粒径为10~25mm的再生粗骨料和0~5mm的再生细骨料,按质量比计,10~25mm的所述再生粗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40%~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细骨料中,按质量比计,2.36mm筛余物占20%~30%,4.75mm筛余物占5%~15%,且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5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Ⅳ级再生骨料还包括粒径为5~10mm的中粒径再生骨料,按质量比计,0~5mm的所述再生细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5~10mm的所述中粒径再生骨料占所述Ⅳ级再生骨料的2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特征(1)至(2)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或P.O52.5;
(2)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所述水,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减水剂,搅拌混合均匀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为强制式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40r/min,所述Ⅳ级再生骨料和所述水泥搅拌混合的时间为60~90s,加入所述水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20~30s,加入所述减水剂后的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的工艺为:将制得的所述干硬性再生混凝土分层倒入喷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并振实,同时进行负压振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特征(1)至(4)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
(2)所述振实的功率为3~4kw,所述振实的频率为40~50Hz,所述振实的时间为每层振实60~90s;
(3)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功率为1~2kw,所述负压振捣的振捣时间为每层振捣60~90s;
(4)所述负压振捣的内部气压为40~60kPa。
10.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方法制得。
CN202311750128.5A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756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0128.5A CN117756470A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0128.5A CN117756470A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6470A true CN117756470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50128.5A Pending CN117756470A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64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0882B (zh) 一种纤维增强碱激发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210A (zh) 选矿废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6662A (zh) 一种大掺量高炉重矿渣复合砂基透水砖及其高效制备方法
CN114956628B (zh) 一种高强度磷石膏基再生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6246A (zh) 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水泥基材料制备及其成型工艺
CN114163183A (zh) 一种含粗骨料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328204C (zh) 砼承重保温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20622A (zh) 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7561B (zh) 一种无余浆的蒸压phc管桩制备方法
CN112979227A (zh) 废弃钢渣与废弃橡胶细集料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3236B (zh) 免搅拌超轻陶粒混凝土切割板的制备方法及免搅拌超轻陶粒混凝土切割板
CN109678435B (zh) 利用低品质再生细骨料制作的grc装饰幕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83009A (zh) 一种改性石灰石粉及制法、3d打印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制法
CN117756470A (zh) 一种利用ⅳ级再生骨料制备的c30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714B (zh) 一种利用废弃玻璃生产可即时脱模地面砖的方法
CN115108777B (zh) 一种利用固废石粉的机制砂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8947A (zh) 一种基于固体废弃物资源的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298B (zh) 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7568A (zh) 一种耐高温再生砌块的制备方法
CN112777990B (zh) 一种固废基轻质保温混凝土3d打印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501294B (zh) 一种废陶瓷制砖的方法
CN1736938A (zh) 砼承重保温砖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02026A (zh) 一种非烧结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6593A (zh) 一种高强度可快速凝结的混凝土生产工艺
JP2002053361A (ja) 即時脱型方式用コンクリート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