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2314A -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2314A
CN117752314A CN202311215200.4A CN202311215200A CN117752314A CN 117752314 A CN117752314 A CN 117752314A CN 202311215200 A CN202311215200 A CN 202311215200A CN 117752314 A CN117752314 A CN 117752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ure
incident light
worn
electronic devic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52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粕尾智夫
三宅毅
野村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52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2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16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using photoplethysmograph signals, e.g. generated by infrared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6Determining posture tran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19Inertial sensors, e.g. accelerometers, gyroscopes, tilt switch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更准确地判定装卸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程序。一种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具备:发光部,其在将所述身体佩戴性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期间向所述身体射出某个波长的光;受光部,其测量所述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姿势测量部,其测量本机的所述身体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这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结果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姿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定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第一基准值。

Description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存在佩戴于手臂等身体来利用的电子设备。在进行所佩戴的身体的生命信息等的测量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非佩戴时的测量动作没有意义。因此,在该电子设备中,判断是否佩戴于身体来进行测量动作的停止、测量结果的废弃等。
在日本特开2018-05074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佩戴于手臂来进行脉搏的测量的电子设备中,利用在脉搏的测量中进行的光来判定佩戴与否。
然而,佩戴状态下的光的反射量根据佩戴时的姿势等条件而不同。因此,若一律确定判定基准,则存在有时未必能够准确地判定装卸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装卸的判定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具备:
发光部,其在将所述身体佩戴性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期间向所述身体射出某个波长的光;
受光部,其测量所述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
姿势测量部,其测量本机的所述身体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
这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结果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姿势,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定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第一基准值。
从下面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本发明的特征进一步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智能手表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智能手表的背面侧的仰视图。
图3A是说明入射光量的检测例的图。
图3B是说明入射光量的检测例的图。
图4是表示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即智能手表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智能手表1具备CPU1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控制部)、RAM12(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部13、显示部14、操作受理部15、通知动作部16、通信部17以及测量部18等。
CPU11是进行运算处理并统一控制智能手表1的动作的处理器。CPU11可以具有单一的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器并行或根据用途等独立地进行运算处理。另外,CPU11不限于通用的CPU11。也可以包含专用于特定用途而设计、制造的结构。
RAM12向CPU11提供作业用的存储器空间,存储临时数据。
至少CPU11和RAM12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1的计算机中。
存储部13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存储程序131和设定数据。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是闪存,但不限于此。在设定数据中,如后述那样包含用于判定智能手表1向用户的手臂(手腕)的装卸的基准信息132。
显示部14例如具有数字显示画面,能够基于CPU11的控制来显示各种文字、图形等。数字显示画面例如是液晶显示画面(LCD)。
操作受理部15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操作,将与受理的输入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到CPU11。输入操作的受理通过操作受理部件、例如按钮开关、表冠等来进行。或者,智能手表1也可以具有位于与数字显示画面重叠的位置的触摸面板作为操作受理部件。
通知动作部16进行针对用户的通知动作。通知动作例如是蜂鸣音的产生、振动的产生等。因此,通知动作部16例如也可以具有与压电元件重叠的振动板、带配重的电动机等。
通信部17控制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的收发。通信部17能够按照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无线LAN等所涉及的通信协议(protocol)来控制数据的收发。通信部17具有收发这些通信标准所涉及的通信频率的电波的天线。
测量部18测量物理量并将测量结果输出到CPU11。测量部18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数字转换,成形为适当格式的数据并向CPU11输出。
测量部18具有加速度传感器181(姿势测量部)和脉搏传感器182。脉搏传感器182兼作装卸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181测量3轴方向、例如在与显示画面平行的平面内正交的2轴方向和与该平面正交的1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所测量的加速度包括重力加速度。因此,通过确定该重力加速度方向,能够推测智能手表1的姿势。在智能手表1佩戴于用户的手臂的状态下,还能够测量(推测)该用户的手臂(本机的佩戴部位)的姿势。此外,智能手表1能够佩戴于用户的左右手臂中的任一方。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对操作受理部15的输入操作等来取得关于佩戴于哪个手臂的信息。
脉搏传感器182测量佩戴有智能手表1的用户的脉搏并将测量结果输出到CPU11。脉搏传感器182具备发光部1821和受光部1822。
图2是表示智能手表1的背面侧的仰视图。
智能手表1的筒状的壳体3的一端被背盖2密封。
发光部1821和受光部1822位于智能手表1的背盖2(向用户的身体的佩戴面)侧。因此,发光部1821以及受光部1822在佩戴于用户的手臂的状态下与该手臂对置。发光部1821发出并出射适于脉搏测量的某个波长的光、例如绿色光。受光部1822相对于所述发光部1821位于从该发光部1821射出的绿色光在手臂的内部(生物体内)被反射而入射的位置,测量绿色光(某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
此外,脉搏传感器182也可以能够一并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在该情况下,脉搏传感器182除了绿色的光之外还能够射出、检测红色光等。
另一方面,脉搏传感器182如上所述也作为装卸传感器进行动作。在智能手表1未佩戴于手臂的情况下,射出的绿色光不被反射,因此入射光量大幅降低。因此,入射光量的绝对值能够用于智能手表1是否佩戴于手腕的判定。
作为装卸传感器,发光部1821也可以能够射出红外光(IR)。如果在未佩戴智能手表1时射出可见光,则有时会照射到周围而产生刺眼或不希望的影响。因此,在未佩戴时的佩戴判定中也可以使用红外光。
接着,对佩戴判定动作进行说明。
图3A和图3B是说明入射光量的检测例的图。
如图3A示意性所示,最初低入射光量的状态表示智能手表1未佩戴于手臂的状态。当智能手表1佩戴于手臂时,由于来自手臂的反射,入射光量变大。另外,该情况下的入射光量根据血管内的血流而随时间脉动。
即,在用户的手臂中,血管内的血液量根据心跳而增减,与此对应地,血中的血红蛋白对绿色光的吸收量周期性地增减。脉搏传感器182通过测量该增减并确定其周期,由此能够测量脉搏。脉搏传感器182计算并输出某个期间的平均脉搏数。
这样得到的入射光量实际上可能根据用户的手臂的状态而不同。在用户的手臂的状态中,存在手臂的姿势、即抬起放下、是否载置于桌子等、是否抓住了什么等与肌肉的使用状态对应的短期变化的状态和皮肤的晒黑情况等短期不变化的状态。
如果根据这些状态在佩戴时入射光量没有大幅上升,则与智能手表1的未佩戴时之间的入射光量之差不会变大。若如测量例M2那样设想入射光量的大的变化而将基准值Lth1设定为装卸判定的基准值,则可能存在根据手臂的状态而如测量例M1那样无法准确地判定智能手表1的佩戴的情况。因此,作为装拆判定的基准,优选将佩戴时的入射光量设定为接近最小值(基准值Lth1)。
另外,在上述图3A中,示出了未佩戴智能手表1时的入射光量固定。然而,未佩戴时的智能手表1的放置场所等因人而异,因此该未佩戴时的入射光量也可能影响基准值的设定。
如图3B所示,通过在佩戴了智能手表1的状态下以多个姿势分别测量入射光量,由此确定能够得到最小的入射光量的姿势。在此,在姿势E的情况下入射光量最低。
得到这样的最小的入射光量的手臂的姿势在许多人之间大致一致,但作为绝对值,根据晒黑的程度等,因人而异。另外,在佩戴于手臂以外的电子设备中,在每个佩戴部位得到最小的入射光量的姿势各不相同。因此,在智能手表1中,通过在实际使用前或中途如上述那样实际测量入射光量,由此分别设定装卸判定所涉及的适当的判定基准值(第一基准值)。
图4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1执行的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的CPU11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该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是本实施方式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例如在由CPU11检测到操作受理部15受理了与该处理的执行请求相关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读入程序131而开始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
在该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中,假定得到最小的入射光量的基准姿势被预先确定,并存储在存储部13的基准信息132中。
CPU11使受光部1822开始测量入射光量(步骤S101)。CPU11使加速度传感器181开始测量加速度(步骤S102)。
CPU11以适当的间隔取得加速度值(步骤S103)。CPU11基于加速度值(测量结果),判别智能手表1是否为静止状态(步骤S104)。这里所说的静止状态不是瞬间静止,而是指持续一定时间而重力加速度以外的加速度足够小的状态。在判别为智能手表1不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CPU11的处理返回步骤S103。
在判别为智能手表1是静止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CPU11取得向受光部1822的入射光量作为未佩戴时入射光量(步骤S105)。
CPU11使通知动作部16、显示部14以佩戴智能手表1的方式对用户进行通知动作(步骤S106)。此时,CPU11也可以通过通知动作部16或显示部14向用户进行通知动作,以便如上述那样使操作受理部15进行选择将智能手表1佩戴于左右哪个手臂的输入操作。
CPU11取得加速度值(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81的测量结果),基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等推定(判定)手臂的姿势(步骤S107;判定单元)。CPU11判别手臂是否以预先决定的基准姿势静止(维持)(步骤S108)。这里的基准姿势的判别例如只要根据手臂的角度是否收敛于预先设定的偏移的允许量的范围内来进行即可。此外,在仅通过静止状态的加速度无法唯一地确定姿势的情况下,CPU11也可以跟随手臂的移动所涉及的加速度的变化。或者,CPU11也可以单纯地判断为用户按照通知动作正确地移动。在判别为不是在基准姿势下静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否”),CPU11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107。
在判别为在基准姿势下静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是”),CPU11取得向受光部1822的入射光量(步骤S109)。CPU11基于某个时间的入射光量的变化趋势,确定佩戴时入射光量(步骤S110)。如上所述,佩戴时的入射光量根据血流变化而周期性地变化,因此佩戴时入射光量例如可以是多个周期的平均值,也可以是最低值。或者,也可以在通过低通滤波器从上述某个时间的入射光量中去除噪声的基础上,取得最低值、最低线的入射光量。
步骤S108~S110的处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设定单元。
CPU11根据未佩戴时的入射光量和佩戴时的入射光量,计算用于判别装卸状态的判定基准值。CPU11通过在存储部13的基准信息132中存储该判定基准值来进行设定(步骤S111)。判定基准值例如可以是未佩戴时和佩戴时的入射光量的平均值,也可以以稍微偏向任一侧的方式设为加权平均。
CPU11通过通知动作部16及显示部14进行表示判定基准值的设定完成的通知动作(步骤S112)。然后,CPU11结束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
图5是表示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该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将图4所示的处理中的步骤S106、S108~S110的处理分别置换为步骤S106a、S108a~S110a。另外,追加了步骤S121~S123的处理。其他处理在两处理之间相同,对相同的处理内容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该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处理与上述图4所示的处理的不同点在于,未预先确定基准姿势。
在步骤S105之后,CPU11通过通知动作部16和显示部14进行通知动作,使得佩戴智能手表1并在初始姿势下静止(步骤S106a)。然后,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07的处理之后,CPU11基于加速度测量值,判别用户是否使手臂在所指定的对象的姿势下静止(步骤S108a)。在判别为未以对象姿势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108a中“否”),CPU11的处理返回步骤S107。
在判别为用户的手臂在对象姿势下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108a中“是”),CPU11开始入射光量的取得(步骤S109a)。CPU11基于所取得的入射光量,确定对象姿势下的入射光量(步骤S110a)。CPU11与图4的例子同样地,考虑佩戴中的入射光量的变动来确定并计算基于变动的平均值、最低值、各周期的最低值的最低线等。
CPU11判别是否确定并取得了多个全部对象姿势下的入射光量(步骤S122)。多个对象姿势(多个姿势)只要被预先确定并存储于存储部13即可。在判别为未取得全部的对象姿势下的入射光量(存在未取得的对象姿势)的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否”),CPU11通过通知动作部16以及显示部14进行指示向未设定的对象姿势的姿势变更的通知动作(步骤S121)。然后,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22的判别处理中判别为在全部的对象姿势中确定、取得了入射光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是”),CPU11比较各对象姿势下的入射光量,选择最小的入射光量。CPU11将得到该最小的入射光量的对象姿势决定(确定)为基准姿势(步骤S123)。然后,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11。
图6是示出由智能手表1执行的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的CPU11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在智能手表1中开始装卸的判定和脉搏的测量的同时开始该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此外,该处理的开始也可以限定于特定的活动测量的开始时。在该情况下,根据脉搏的测量的开始,通过其他处理开始加速度传感器181的测量以及脉搏传感器182(装卸传感器)的测量。
CPU11基于基准值和入射光量的测量值,进行智能手表1(本机)是否佩戴于用户的手腕的佩戴判定(步骤S141)。此外,基准值与入射光量的测量值的比较也可以由外部的专用电路进行,CPU11仅取得其结果。在判别为本机未佩戴于手臂的情况下(步骤S141中“否”),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46。
在判别为本机佩戴于手臂的情况下(步骤S141中“是”),CPU11从加速度传感器181取得加速度值,推定手臂的姿势(步骤S142)。CPU11判别手臂是否处于以基准姿势静止的状态(步骤S143)。在判别为手臂不处于在基准姿势下静止的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43中“否”),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46。
在判别为处于手臂在基准姿势下静止的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43中“是”),CPU11开始取得向受光部1822的入射光量(步骤S144)。CPU11确定基准姿势下的入射光量,并作为履历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3(步骤S145)。然后,CPU11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46。
当转移到步骤S146的处理时,CPU11判别是否存在脉搏测量的结束操作(步骤S146)。在判别为没有测量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46中“否”),CPU11的处理返回步骤S141。此外,在原则上始终持续进行脉搏测量那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结束操作的判定,例如进行是否经过了特定的时刻等定期的时间经过所涉及的判定。
在判别为有测量结束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146中“是”),CPU11判别在调整所述判定基准值之后是否产生了伴随阈值以上的变化的变化倾向(时间变化)(步骤S147)。这种无法忽视的变化例如主要设想为晒黑情况的变化、肌肉的附着方式的变化等中长期的变化,但不限于此。
在判别为从上次的调整后未产生伴随阈值以上的变化的变化倾向的情况下(步骤S147中“否”),CPU11结束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在判别为从上次的调整后产生了伴随阈值以上的变化的变化倾向的情况下,CPU11基于该变化倾向来变更(调整)设定判定基准值(步骤S148)。然后,CPU11结束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
与上述相反,在对光量比根据出射光而设想的最大的入射光大的入射光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为智能手表1未佩戴于手腕。这种光量的入射可能由例如直射日光、被反射率高的面例如白色桌子、壁面等反射的光等产生。在手臂等佩戴部位存在扩散反射、光的吸收。智能手表1也可以将与考虑了这些因素的最大的假定入射光量相比足够高的入射光量设定为其他判定基准值(第二基准值)并用于装卸判定。实际应该考虑的入射光量例如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预先在实验室等中将智能手表1以预先确定的朝向载置于白色桌子上的情况下的值来求出。智能手表1可以单纯地以底面与桌面相对的方式载置,也可以以壳体3的侧面的某个方向、例如3点钟方向与桌面接触的方式载置。第二基准值被决定为小于所得到的实测值且比最大的假定入射光量充分大的值,只要在产品出厂前存储于存储部13即可。更粗略地,也可以将第二基准值设为与发光部1821的射出光量相等或该射出光量的大于1的系数倍等。或者,也可以代替最大假定入射光量而实验性地求出最大入射光量来利用。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图5的步骤S123的处理中与第二基准姿势一起选择最大入射光量。第二基准值可以被调整为对该最大入射光量乘以大于1的系数而得到的值,也可以是该最大入射光量与上述实验室中的实测值之间的某个比率下的加权平均等。
此外,可能存在即使在通常的入射光量的范围内也完全得不到与本来假定的上述脉搏对应的变动的情况(桌子等光的反射面的反射率不高的情况、以反射光难以进入的朝向载置等)等例外。关于这样的例外,也可以基于其他适当确定的判定基准来进行未佩戴的判定。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的智能手表1具备:发光部1821,其从向用户的身体的佩戴面(底面)侧射出某个波长的光;受光部1822,其测量该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加速度传感器181,其测量本机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CPU11。CPU11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81的测量结果来判定(推定)佩戴部位的姿势。CPU11根据判别为佩戴部位是基准姿势时的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别拆装状态的判定基准值(第一基准值)。
这样,按每个用户以适当的基准姿势确定用于装卸检测的判定基准值,因此能够降低装卸判定的错误、特别是尽管已佩戴但仍判定为未佩戴的可能性。
即,佩戴状态下的光的反射量根据佩戴时的姿势等条件而不同,因此若一律确定判定基准,则有时未必能够准确地判定装卸,但根据本公开,通过应对这种情况,能够更准确地判定装卸。
另外,基准姿势也可以内预先确定。适合于确定判定基准值的姿势、特别是入射光量容易变小的姿势大致与个人无关地被确定。因此,通过基于该姿势下的入射光量来确定判定基准值,在智能手表1中,能够提高使用了发光部1821和受光部1822的装卸判定的精度。
另外,智能手表1具备操作受理部15。CPU11在通过操作受理部15受理了设定判定基准值的请求的情况下,进行判定基准值的设定所涉及的处理。即,通过该用户在用户期望的定时主动地开始处理,智能手表1能够容易地测量、取得适当的基准姿势下的入射光量。
另外,CPU11在设定判定基准值后,判别在进行拆装判定的状态下佩戴部位是否处于基准姿势。然后,CPU11取得在本机佩戴于佩戴部位的状态下判别为该佩戴部位处于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入射光量。CPU11基于所取得的入射光量的时间变化,调整判定基准值。
在实际的装卸判定动作中,用户能够采取多种姿势,因此CPU11能够检测方便的姿势的状态并取得此时的入射光量。该入射光量即使如上述那样为同一姿势也能够根据晒黑程度等而变化。因此,通过一边观察中长期的倾向一边调整判定基准值,智能手表1能够持续地进行高精度的装卸判定。
另外,CPU11也可以取得佩戴部位的多个姿势下的入射光量,通过比较所取得的该入射光量来确定基准姿势。由此,能够针对每个用户确定最佳的基准姿势。因此,CPU11能够更适当地反映个人的差异,确定用于更准确地进行装卸判定的判定基准值。
另外,基准姿势也可以是多个姿势中的入射光量最小的姿势。在按每个人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单纯地将入射光量最小的朝向确定为基准姿势,智能手表1能够有效地降低关于各个人的装卸误判定的可能性。
另外,智能手表1具备对用户进行通知动作的通知动作部16。上述多个姿势被预先确定。CPU11通过通知动作部16进行分别指定用户取得多个姿势的通知动作,并分别取得多个姿势下的入射光量。即,在各用户设定判定基准值时,通过由通知动作部16适当地进行姿势变更等引导,智能手表1能够顺畅地设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CPU11也可以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81的测量判别为分别维持多个姿势的情况下,分别取得入射光量。在活动状态下的姿势中肌肉的使用方法等出现差异,因此通过在维持各个姿势并静止的状态下获取入射光量,在智能手表1中能够更适当地确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在智能手表1中,也可以将比第一基准值大的第二基准值与入射光量进行比较。CPU11在入射光量大于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判别为非佩戴状态(脱离状态)。通过将这样的第二基准值存储保持于存储部13等而能够利用,智能手表1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其装卸判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用于判定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智能手表1)的装拆,该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具备:发光部1821,其从朝向用户的身体的佩戴面侧射出某个波长的光;受光部1822,其测量该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以及加速度传感器181,其测量本机的佩戴部位的姿势。在该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中,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81的测量结果判定佩戴部位的姿势,基于判别为佩戴部位是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别装卸状态的判定基准值(第一基准值)。这样,根据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入射光量的实际的检测值来确定判定基准值,因此该判定基准设定方法能够确定反映用户间的偏差而更难以误判定的装卸判定的判定基准值。
另外,通过将上述判定基准设定方法涉及的程序131安装于计算机并执行,由此能够更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基于向受光部1822的入射光量的智能手表1的装卸判定。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还测定未佩戴时的入射光量的情况,但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脉搏传感器182的发光部1821和受光部1822与装卸传感器以及装卸传感器的基准值设定并用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脉搏传感器的发光不同。另外,也可以不具备脉搏传感器。可以将其他结构的发光部以及受光部并用为装卸传感器,也可以使完全独立的装卸传感器具有发光部以及受光部。
另外,在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智能手表1)的佩戴部位不限于一处的情况下,也可以按每个佩戴部位分别设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判定基准值的设定也可以不通过以该设定为目的的用户操作而开始。例如,在未设定判定基准值的状况下启动了脉搏测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地转移到判定基准值的设定动作。
另外,与时间变化对应的判定基准值的调整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不使用通常的利用中的测量值来进行。即,也可以以规定的间隔要求用户以与初始设定相同的顺序重新设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佩戴时的入射光量中出现的血流引起的周期变化的影响也可以通过上述以外的方法去除或考虑。
另外,在预先决定了多个姿势的基准姿势的情况下,该基准姿势也可以不是在多数情况下入射光量最小的姿势。例如,也可以将入射光量变大的可能性低作为基准来确定基准姿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测量的多个姿势并存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通知动作部16、显示部14进行以入射光量从某初始位置向降低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方式变更姿势的通知动作。
另外,姿势测量也可以不依赖于加速度传感器181,或者也可以并用加速度传感器181和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利用或并用地磁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
另外,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也可以不佩戴于手臂。也可以是佩戴于上臂的装置、佩戴于躯干或腿部的装置等。另外,这些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也可以不用于测量用户的生命体征、活动等。
另外,装卸传感器也可以不是以发光部以及受光部的组单独进行装卸判定。也可以与利用了加速度传感器181的加速度变化、背盖2等的接触面的电阻(电容)的变化等的装卸判定并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并用为前提来确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通知动作部16以及显示部14进行姿势的引导等,但也可以是其他方法。例如,具体的姿势可以另外在说明书等中示出,也可以设为能够从智能手机等其他设备阅览在线说明书。另外,智能手表1也可以能够进行声音输出,进行声音引导。
另外,在图6的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中,在实际的判定动作结束时一并进行变化倾向的判定。但是,在该判定基准值调整控制处理中,也可以在即使是判定动作的中途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履历的情况下进行变化倾向的判定,变更设定判定基准值。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存储本公开的判定基准值设定控制所涉及的程序131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以由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1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能够应用MRAM等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DV D盘等可移动型记录介质。另外,作为经由通信线路提供本公开的程序的数据的介质,载波(carrier wave)也适用于本公开。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结构、处理动作的内容以及顺序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符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22年9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152140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9)

1.一种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部,其在将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期间向所述身体射出某个波长的光;
受光部,其测量所述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
姿势测量部,其测量本机的所述身体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结果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姿势,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定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第一基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姿势是被预先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还具备操作受理部,
在由所述操作受理部受理了设定所述第一基准值的请求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行所述第一基准值的设定所涉及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设定所述第一基准值后,进行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判定,取得在判定为所述本机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状态的情况下且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是否处于所述基准姿势并判定为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处于所述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入射光量的时间变化来调整所述第一基准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取得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多个姿势下的所述入射光量,通过比较所取得的该入射光量来确定所述基准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姿势是所述多个姿势中的所述入射光量最小的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还具备进行针对用户的通知动作的通知动作部,
所述多个姿势是被预先确定的,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所述通知动作部进行对用户表示所述多个姿势的通知动作,并分别取得用户为所述多个姿势的期间的所述入射光量。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在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而判定为用户分别维持所述多个姿势的情况下,分别取得所述入射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对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大的第二基准值与所述入射光量进行比较,在判定为所述入射光量比所述第二基准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是非佩戴状态。
10.一种用于判定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的装卸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具备:
发光部,其在将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期间向所述身体射出某个波长的光;
受光部,其测量所述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
姿势测量部,其测量本机的所述身体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结果,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姿势;
基于所述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定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第一基准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所述第一基准值后,进行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判定,取得在判定为所述本机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状态的情况下且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是否处于所述基准姿势并判定为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处于所述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入射光量的时间变化来调整所述第一基准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得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多个姿势下的所述入射光量,通过比较所取得的该入射光量来确定所述基准姿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姿势是所述多个姿势中的所述入射光量最小的姿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判定基准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还具备进行针对用户的通知动作的通知动作部,
所述多个姿势是被预先决定的,
通过所述通知动作部进行对用户表示所述多个姿势的通知动作,并分别取得用户为所述多个姿势的期间的所述入射光量。
15.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存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具备:发光部,其在将所述身体佩戴性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期间向所述身体射出某个波长的光;受光部,其测量所述某个波长的光的入射光量;姿势测量部,其测量本机的所述身体的佩戴部位的姿势;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程序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
基于所述姿势测量部的测量结果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姿势;
基于所述佩戴部位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设定用于判定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第一基准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还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的动作:
在设定所述第一基准值后,进行所述本机是否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判定,取得在判定为所述本机被佩戴于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状态的情况下且判定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是否处于所述基准姿势并判定为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处于所述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所述入射光量;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入射光量的时间变化来调整所述第一基准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还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的动作:
取得所述身体的所述佩戴部位的多个姿势下的所述入射光量,通过比较所取得的该入射光量来确定所述基准姿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姿势是所述多个姿势中的所述入射光量最小的姿势。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还具备进行针对用户的通知动作的通知动作部,
所述多个姿势是被预先决定的,
所述程序还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下的动作:通过所述通知动作部进行对用户表示所述多个姿势的通知动作,并分别取得用户为所述多个姿势的期间的所述入射光量。
CN202311215200.4A 2022-09-26 2023-09-20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77523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2140A JP2024046826A (ja) 2022-09-26 2022-09-26 身体装着型電子機器、判定基準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52140 2022-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2314A true CN117752314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5200.4A Pending CN117752314A (zh) 2022-09-26 2023-09-20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9598A1 (zh)
JP (1) JP2024046826A (zh)
CN (1) CN11775231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9598A1 (en) 2024-03-28
JP2024046826A (ja)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6259B1 (en) Method for recognizing user activit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he same
KR102398716B1 (ko) 생체 정보 검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388782B (zh) 用于认证生物计量数据的电子设备和系统
AU201323080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based on user motion
US201600511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leep recommendations using earbuds with biometric sensors
US20170049335A1 (en) Earphones with biometric sensors
EP332083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1202576B2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heart 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he same
KR102373491B1 (ko) 회전체의 회전 인식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90013319A (ko) 생체 정보를 판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20190007634A (ko) 생체신호를 측정하는 웨어러블 장치
JP693962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7588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7752314A (zh) 身体佩戴型电子设备、判定基准设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EP374595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091997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298602A1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airing method for measurement device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JP6467819B2 (ja) 活動状態情報演算システム
WO2022202121A1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3365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127458A (ja) 運動パフォーマンス計測装置
JP2021039128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23038976A (ja) 腕装着型端末装置、着脱検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