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8518B -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8518B
CN117748518B CN202410191678.6A CN202410191678A CN117748518B CN 117748518 B CN117748518 B CN 117748518B CN 202410191678 A CN202410191678 A CN 202410191678A CN 117748518 B CN117748518 B CN 117748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power
power grid
grid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16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8518A (zh
Inventor
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16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8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8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8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储能设备以T型连接方法接入电网首端、电网中端或电网末端,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网点电压是指储能设备并入电网的位置点处的电压;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本申请通过以简单的T型方式接入电网任意位置的储能设备,利用电网现有资源解决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结构简单,降低电网末端低压治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低压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多出现在较为偏远的农村或电网管理水平薄弱(无法获取电网实际运行情况)的地区,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产生:负荷过大、线路损耗。其中负荷过大又分为变压器容量不足、低压电网负荷不平衡,无功负荷大;线路损耗又分为供电半径长、供电导线线径小。
以往针对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多为无功补偿装置、变压器容量升级、线路大修、增加台区变压器等,这些方案往往多作用于电网首端,且只能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无法做到面面兼顾,这样无疑耗费治理成本的同时,无法兼顾所有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提供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通过以简单的T型方式接入电网任意位置的储能设备,利用电网现有资源解决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结构简单,降低电网末端低压治理成本。
本申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方法应用于储能设备,储能设备以T型连接方法接入电网首端、电网中端或电网末端,其中,当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首端,当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末端,当电网状态同时处于过载状态和过损耗状态,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中端,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网点电压是指储能设备并入电网的位置点处的电压;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台区电表信息包括台区电压以及配电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变压器额定容量,其中,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负载率为视在功率与变压器额定容量之间的比值;根据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分别获取每个电网状态下的状态判定条件;分别运用各电网状态对应的状态判定条件对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进行验证,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网状态包括电力充足状态,状态判定条件包括电力充足状态对应的第一状态判定条件,其中,利用第一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台区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若负载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返回重新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网状态为还包括过载状态,状态判定条件还包括过载状态对应的第二状态判定条件,其中,利用第二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第二预设比例值大于第一预设比例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网状态为还包括过损耗状态,状态判定条件还包括过损耗状态对应的第三状态判定条件,其中,利用第三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并网点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网状态为还包括过电力充足状态,状态判定条件还包括电力充足状态对应的第四状态判定条件,其中,利用第四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并网点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获取与电网状态对应的功率补偿策略,功率补偿策略指示电网状态下对应的补偿值的确定方式;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电网的功率补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若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则根据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变压器额定容量,分别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按照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表示视在功率,/>表示变压器额定容量,表示第二预设比例值,/>1表示补偿因子,/>表示功率因数,其中,/>,/>表示有功功率;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若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则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功率因数、补偿因子以及变压器额定容量,确定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其中,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等于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之间的乘积;按照计算出的过损耗状态下的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储能设备内的储能电池对应的剩余电池容量;其中,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若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则判断剩余电池容量是否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若剩余电池容量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则确定储能电池处于欠压状态,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确定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其中,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的计算方式与过损耗状态下的计算方式相同;按照计算出的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并通过电网对储能电池进行储能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应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储能设备包括控制器、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其中,储能变流器直接与电网连接,以采集储能设备接入电网位置处对应的并网点电压;控制器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从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储能设备以T型连接方法接入电网首端、电网中端或电网末端,其中,当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首端,当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末端,当电网状态同时处于过载状态和过损耗状态,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中端,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网点电压是指储能设备并入电网的位置点处的电压;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本申请通过以简单的T型方式接入电网任意位置的储能设备,利用电网现有资源解决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结构简单,降低电网末端低压治理成本。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首端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末端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中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的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当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基于储能的低电压治理方案中,多为无功补偿装置、变压器容量升级、线路大修、增加台区变压器等实现末端低压治理,这些方案往往多作用于电网首端,也就是说,只能针对电网首端应用场景,实际上并未真正获取电网末端情况,故无法有效解决末端低电压问题。
综上,现有技术对电网末端的治理,只能针对特定应用场景,无法适用于电网各段的各种应用场景,另外,目前应用于低压电网的储能装置运行逻辑是基于用电峰谷的时间段方法进行划分,即,在提前设置好的用电峰谷时段按照预设方式对电网实现电力补偿,方法较为粗犷,无法贴合实际情况,降低电力补偿效果。
目前应用于低压电网的储能装置运行逻辑是基于用电峰谷的时间段方法进行划分,方法较为粗犷。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通过以简单的T型方式接入电网任意位置的储能设备,利用电网现有资源解决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结构简单,降低电网末端低压治理成本,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参阅图2a,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首端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b,图2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末端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c,图2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安装在电网中端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储能设备。
如图2a~图2c所示,储能设备A以T型连接方法接入电网首端、电网末端或电网中端,电网L连接多个负载Load,在电网向多个负载Load输送电能过程中,电网L会产生线路阻抗,其中,如图2a所示,安装位置靠近配电变压器T的为电网首端,如图2b所示,安装位置远离配电变压器T的为电网末端,储能设备A与配电变压器T以及台区电表进行实时通讯,以获取配电变压器T的状态信息以及台区电表信息,台区电表用于采集台区电网上设置的配电变压器T所产生的信息,如图2a~图2c,配电变压器T的规格可以为10kV/400V。
本申请提供的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S200、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
S300、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
本申请中,储能设备A包括控制器A1、储能变流器PC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其中,控制器A1用于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下发补偿控制指令,储能变流器PCS直接与电网连接,用于采集储能设备接入电网位置处所产生的并网点电压以及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充放电功率,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电能的存储,并评估BMS自身产生的故障信息、状态信息和电池信息并传递给控制器A1和储能变流器PCS。
优选的,台区电表信息包括台区电压、配电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变压器额定容量、A/B/C相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台区电压是指台区电网上设置的配电变压器T的A/B/C任一相输出的电压,并网点电压是指储能设备A并入电网的位置点处的电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所产生的故障信息、状态信息和电池信息、储能变流器PCS所产生的故障信息和状态信息以及配电变压器T所产生的故障信息和状态信息。
在步骤S100~S300中,通过简单的T型连接方法可将储能设备接入电网的各种应用场景(任意电网段),即使不同应用场景均可使用本申请的方法完成利用电网末端电压治理,整合现有资源(台区电能表)所采集的点能信息,即可解决电网末端低电压的问题。
一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
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负载率为视在功率与变压器额定容量之间的比值,根据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
步骤S200由控制器A1执行。
具体的,根据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电网状态下的状态判定条件,分别运用各电网状态对应的状态判定条件对负载率、台区电压和并网点电压进行验证,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
具体的,电网状态包括电力充足状态、过载状态、过损耗状态和电力充足状态,状态判定条件包第一状态判定条件、第二状态判定条件、第三状态判定条件和第四状态判定条件。
本申请中,利用不同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台区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若负载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返回重新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
若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负载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比例值大于第一预设比例值。
若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并网点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
若并网点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
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以第一预设电压值等于235V、第二预设电压值等于198V、第一预设比例值等于50%、第二预设比例值等于70%为例,具体如下:
S401、采集台区电表信息,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
S402、判断台区电压是否大于235V。
S403、若台区电压大于235V,则判断负载率是否小于50%。
S404、若负载率小于50%,则确定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
若负载率大于或者等于50%,则返回执行步骤S401。
S405、若台区电压小于235V,则判断负载率是否大于70%。
S406、若负载率大于70%,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
S407、若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70%,则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小于198V。
S408、若并网点电压小于198V,则确定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
S409、若并网点电压大于或者等于198V,则返回执行步骤S403。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电网状态对应的功率补偿策略,功率补偿策略指示电网状态下对应的补偿值的确定方式,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电网的功率补偿。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运用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所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
若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则根据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变压器额定容量,分别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按照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如图3所示,在步骤S406之后,还包括:
S4061、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
具体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表示视在功率,/>表示变压器额定容量,表示第二预设比例值,/>1表示补偿因子,/>表示功率因数,其中,/>=0.7,/>=1.1,即
其中,,/>表示有功功率。
S4062、计算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在/>=0.7,/>=1.1的情况下,
S410、若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不存在故障提示,则根据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生成补偿控制指令并下发至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
若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则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功率因数、补偿因子以及变压器额定容量,确定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其中,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等于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之间的乘积,按照计算出的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408之后,还包括:
S4081、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
其中,
其中,=1.1,/>表示第三预设比例值,/>选取5%,由于负载率大于70%认为是重载,负载率在50%以下是轻载,而储能设备一般配置为总电网功率的10%左右,所以/>选取5%,可以快速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
S411、若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不存在故障提示,则根据生成补偿控制指令并下发至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储能设备内的储能电池对应的剩余电池容量,其中,根据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
若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则判断剩余电池容量是否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若剩余电池容量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则确定储能电池处于欠压状态,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确定欠压状态下的功率补偿值,其中,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的计算方式与过损耗状态下的计算方式相同,按照计算出的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并通过电网对储能电池进行储能充电。
若剩余电池容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池容量值,则确定储能电池处于正常状态,返回执行步骤S4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404之后,还包括:
S4041、判断剩余电池容量是否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
S4042、若剩余电池容量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则确定储能电池处于欠压状态,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确定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
其中,
S412、若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不存在故障提示,则执行步骤S411。
在本申请中,在台区电网上布置储能设备之前,可以先根据台区电表信息和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根据电网状态确定储能设备的设置位置,具体的,当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时,推荐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首端,当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时,推荐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末端,当电网状态同时处于过载状态和过损耗状态,推荐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中端。
其中,当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时,说明电网此时负荷过大,此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首端,通过上述方法实时分析配电变压器的运行负载情况,可及时调整治理方案,避免电网长时间处于不合理状态,ABC三相单独分析治理,解决负荷不平衡问题,通过注入有功功率解决负荷过大问题,通过注入无功功率解决无功问题,以上三点同时解决。
当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时,说明电网此时是由于线路损耗过大引起的低电压,此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末端,通过上述方法实时分析配电变压器运行负载情况和并网电电压情况,可及时调整治理方案,通过先注入有功能量,解决线路损耗问题,再根据线路功率因数,解决线路无功过高的问题。
本申请储能设备可用于电网任何安装位置,通过实时分析配电变压器侧的电压,可及时吸收电网产生的多余能量,调整治理电网电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所述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所述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所述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以T型连接方法接入电网首端、电网中端或电网末端,其中,当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首端,当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时,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末端,当电网状态同时处于过载状态和过损耗状态,将储能设备设置在电网中端,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网点电压是指储能设备并入电网的位置点处的电压;
根据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包括台区电压;
根据所述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不同电网状态对应不同状态判定条件, 所述电网状态包括过损耗状态,所述状态判定条件包括与所述过损耗状态对应的第三状态判定条件;
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判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所述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所述并网点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所述并网点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确定所述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包括台区电压以及配电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变压器额定容量,
其中,根据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所述负载率为所述视在功率与所述变压器额定容量之间的比值;
根据所述负载率、所述台区电压和所述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率、所述台区电压和所述并网点电压,确定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分别获取每个电网状态下的状态判定条件;
分别运用各电网状态对应的状态判定条件对所述负载率、所述台区电压和所述并网点电压进行验证,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状态包括电力充足状态,所述状态判定条件包括电力充足状态对应的第一状态判定条件,
其中,利用第一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台区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
判断所述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所述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若所述负载率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返回重新确定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状态为还包括过载状态,所述状态判定条件还包括过载状态对应的第二状态判定条件,
其中,利用第二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
判断所述负载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大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确定所述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所述第二预设比例值大于第一预设比例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状态为还包括过电力充足状态,所述状态判定条件还包括电力充足状态对应的第四状态判定条件,
其中,利用第四状态判定条件确定电网所处的电网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
判断所述负载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所述并网点电压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所述并网点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判断所述负载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小于第一预设比例值,则确定所述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所述电网状态对应的功率补偿策略,所述功率补偿策略指示电网状态下对应的补偿值的确定方式;
运用所述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所述电网的功率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所述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所述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电网状态为过载状态,则根据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变压器额定容量,分别计算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按照所述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和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表示视在功率,/>表示变压器额定容量,/>表示第二预设比例值,/>1表示补偿因子,/>表示功率因数,其中,/>,/>表示有功功率;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该公式中,表示当前无功功率补偿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所述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所述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则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功率因数、补偿因子以及变压器额定容量,确定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其中,过损耗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等于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之间的乘积;
按照计算出的过损耗状态下的当前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储能放电。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储能设备内的储能电池对应的剩余电池容量;
其中,运用所述功率补偿策略,完成对所述电网的功率补偿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电网状态为电力充足状态,则判断所述剩余电池容量是否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
若所述剩余电池容量小于预设电池容量值,则确定所述储能电池处于欠压状态,利用第三预设比例值、变压器额定容量、功率因数和补偿因子,确定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其中,欠压状态下的有功功率补偿值的计算方式与过损耗状态下的计算方式相同;
按照计算出的欠压状态下的所述有功功率补偿值,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并通过电网对储能电池进行储能充电。
12.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控制器、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储能变流器直接与电网连接,以采集储能设备接入电网位置处对应的并网点电压;
所述控制器采集台区电表信息,并从所述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并网点电压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电网状态,根据所述电网状态,对电网进行功率补偿,所述台区电表信息包括台区电压,不同电网状态对应不同状态判定条件, 所述电网状态包括过损耗状态,所述状态判定条件包括与所述过损耗状态对应的第三状态判定条件;
其中,所述第三状态判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台区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若所述台区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值,则执行:判断配电变压器对应的负载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若所述负载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比例值,则判断所述并网点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若所述并网点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确定所述电网状态为过损耗状态。
CN202410191678.6A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Active CN117748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1678.6A CN117748518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1678.6A CN117748518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518A CN117748518A (zh) 2024-03-22
CN117748518B true CN117748518B (zh) 2024-05-07

Family

ID=9026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1678.6A Active CN117748518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851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142A (zh) * 2016-07-21 2016-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三相负荷不平衡补偿方法和系统
CN106410799A (zh) * 2016-11-27 2017-02-15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用于光伏高渗透率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方法
CN110391674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台区专用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04186A (zh) * 2020-05-11 2020-07-1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配变动态增容智能储能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404175A (zh) * 2020-05-07 2020-07-1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配电台区的低压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769568A (zh) * 2020-07-07 2020-10-13 上海大学 一种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实现系统和方法
CN112510741A (zh) * 2020-12-09 2021-03-16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侧储能设备
CN116111606A (zh) * 2022-12-07 2023-05-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虚拟同步补偿器与风电场电压源型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667368A (zh) * 2023-07-05 2023-08-29 湖南大学 含电压源型发电机组的风电场站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8731B1 (ja) * 2020-12-24 2021-09-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系統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6142A (zh) * 2016-07-21 2016-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三相负荷不平衡补偿方法和系统
CN106410799A (zh) * 2016-11-27 2017-02-15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用于光伏高渗透率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方法
CN110391674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台区专用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04175A (zh) * 2020-05-07 2020-07-1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配电台区的低压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404186A (zh) * 2020-05-11 2020-07-1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配变动态增容智能储能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769568A (zh) * 2020-07-07 2020-10-13 上海大学 一种适合负荷稀疏地区供电半径延伸实现系统和方法
CN112510741A (zh) * 2020-12-09 2021-03-16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侧储能设备
CN116111606A (zh) * 2022-12-07 2023-05-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虚拟同步补偿器与风电场电压源型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667368A (zh) * 2023-07-05 2023-08-29 湖南大学 含电压源型发电机组的风电场站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布式光伏的电压控制策略改进;周新国;电力讯息;20181130;233-2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518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68520A1 (zh) 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7749629A (zh) 一种基于充电站负荷实时调度充电桩接入的控制方法
CN114765371B (zh) 一种多支路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378015B (zh) 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3346499B (zh) 储能式充电桩的补能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7748518B (zh) 一种低压电网末端电压的治理方法及储能设备
CN114156968A (zh) 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储能系统
CN112886623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vsg模式能量管理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JPH07274394A (ja) デマンド監視による機器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14465260B (zh) 一种光伏储能电池均衡的控制方法
CN110854916A (zh) 一种基于用户储能的能量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243754B (zh) 一种自适应并离网储能响应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162077B (zh) 分布式储能的聚合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5160A (zh) 分布式能源及其并网的无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Jirjees et al. Selection of proper voltage stability index for real system loading
CN108736483B (zh) 一种电网运行方式的确定方法及确定系统
CN113240350A (zh) 一种基于储能并网的综合效用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5932682B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方法、控制决策设备及系统
CN115882554B (zh) 储能系统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65067B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5085175B (zh) 电网中交直流协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1732B (zh) 分布式配电网双目标电压控制方法、装置
CN117767477A (zh) 储能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WO2024077882A1 (zh) 换电站充电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i et al. Dynamic feedback-based active equaliz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state of charge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n the power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