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8228A -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8228A
CN117748228A CN202311792232.0A CN202311792232A CN117748228A CN 117748228 A CN117748228 A CN 117748228A CN 202311792232 A CN202311792232 A CN 202311792232A CN 117748228 A CN117748228 A CN 117748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of
plug
fool
socke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922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政锟
张国云
王科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Lai Ke Nai Te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 Lai Ke Nai Te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Lai Ke Nai Te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 Lai Ke Nai Te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922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8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8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设置有多个竖向延伸的插槽,所述插座壳体设置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一卡接环槽;所述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所述插头壳体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卡接第一卡接环槽和插接配合插槽。本申请具有插头壳体止转的作用,使得线路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减小误插导致插头壳体内部部件受损的可能性,实现“防呆”作用,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线缆连接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连接件,连接器的作用,即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使用时,将插座组件与插头组件相互插接配合,能够使分别连接于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的两股线路,相互接通。
日常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器设备或终端设备适配的电连接器,插头组件的外在结构和形状非常类似,进而容易出现不同的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之间误插的情况,误插不仅会造成电连接器受损,还可能造成其它不可估量的损害。
另外,实际使用中,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相互插接配合后,插头组件相对插座组件的旋转不可控制,进而容易出现电气连接不稳定、无法可靠传输电流的问题。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设置有多个竖向延伸的插槽,所述插座壳体设置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一卡接环槽;所述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所述插头壳体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卡接第一卡接环槽和插接配合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随后将锁定组件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和插槽,进而对插头壳体的轴向滑移及周向转动进行锁定,具有插头壳体止转的作用,使得线路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设置的锁定组件还能够对插头壳体插接于其他电气设备或终端设备时进行限制,减小误插导致插头壳体内部部件受损的可能性,即实现“防呆”作用,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套设并转动连接有环盖,多个所述插槽包括多个竖向延伸的第一止转槽、第二止转槽以及防呆槽;多个所述第一止转槽开设于插座壳体且环绕插座壳体轴线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止转槽和防呆槽开设于环盖且环绕插座壳体轴线分布;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安装于插头壳体的主锁、副锁以及若干防呆条,所述防呆条插接配合于防呆槽;所述主锁卡接第一卡接环槽;所述副锁活动设置,且同时插接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若干防呆条插接于若干防呆槽;随后可转动插头壳体,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插头壳体的安装角度;其次,将副锁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从而将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相互锁定,实现插头壳体的止转作用。
可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开设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二卡接环槽,所述环盖成型有若干卡接第二卡接环槽的第二卡接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卡接凸起的作用下,环盖能够相对插座壳体转动,且环盖安装的稳固性较佳,提高插头壳体角度调节时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开设有多个预定位槽,多个所述预定位槽沿插座壳体周向分布;所述环盖设置有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成型有卡接预定位槽的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盖相对插座壳体进行旋转的过程中,预定位块能够卡接于不同位置的预定位槽,使得环盖的转动过程附带有一定的旋转阻力,对环盖及插头壳体角度的调节过程,具有初步定位作用。
可选的,所述副锁包括滑移连接于插头壳体的滑块以及固定于滑块的止转条,所述止转条同时插接配合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且对插头壳体的安装角度调节完毕后,滑移滑块,使止转条同时插入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内,从而实现对插头壳体角度调节后并进行止转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副锁还包括连接于滑块的第二弹性臂以及固定于第二弹性臂的限位钩,所述插头壳体设置有卡接部;所述止转条插接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时,限位钩卡接于卡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滑块,使止转条同时插入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的同时,限位钩卡接于卡接部,对滑块的移动具有限制及锁定作用,提高止转条插接时的稳固性,提高对插头壳体止转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环盖外壁对应第二弹性臂的部位设置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位于卡接部沿滑块滑移方向的前端;所述推动部用于在插头壳体配合于插座壳体的过程中,预先推动第二弹性臂发生形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时,限位钩会与推动部接触,使得推动部预先推动限位钩移动,使第二弹性臂预先朝远离插头壳体内部的一侧形变,便于限位钩后续卡接于卡接部。
可选的,所述主锁包括安装于插头壳体的弹性压板以及固定于弹性压板的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所述弹性压板朝向环盖的一侧设置有避让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时,第一卡接凸起能够自动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从而将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之间的轴向位移锁定;需要将插头壳体从插座壳体上分离时,只需按压弹性压板,使得弹性压板能够向避让空间一侧形变,同时牵引第一卡接凸起脱离第一卡接环槽,解除对插头壳体的限制。
可选的,所述避让空间朝向副锁开口设置;所述副锁配合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时,插接于避让空间内,且用于对弹性压板的按压变形做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滑移,使止转条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时,滑块还能够插入避让空间内,对主锁具有较佳的支撑限位作用,限制弹性压板的按压,进一步确保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的稳固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电连接座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座的插座壳体,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电连接头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头的插头壳体;所述电连接头与电连接座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插头壳体套设配合于插座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电连接头与电连接座相互插接配合,插头壳体套设配合于插座壳体,进而实现电连接器的连接,达到电气线路接通的目的,且线路连接的稳固性较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装时,将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随后将锁定组件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和插槽,进而对插头壳体的轴向滑移及周向转动进行锁定,具有插头壳体止转的作用,使得线路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减小误插导致插头壳体内部部件受损的可能性,即实现“防呆”作用,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2.滑块滑移,使止转条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时,滑块还能够插入避让空间内,对主锁具有较佳的支撑及限位作用,限制弹性压板的按压,进一步确保插头壳体套设于插座壳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插座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副锁下滑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副锁下滑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插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3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3插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插座壳体;11、插槽;111、第一止转槽;112、第二止转槽;113、防呆槽;12、第一卡接环槽;13、第二卡接环槽;131、第二卡接凸起;14、预定位槽;2、插头壳体;21、卡接部;3、锁定组件;31、主锁;311、弹性压板;312、第一卡接凸起;313、避让空间;32、副锁;321、滑块;322、止转条;323、第二弹性臂;324、限位钩;33、防呆条;4、环盖;41、第一弹性臂;411、预定位块;42、推动部;5、电连接座;6、电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包括插座壳体1和插头壳体2,插座壳体1和插头壳体2均设置为管状或类管状结构。插座壳体1同轴套设并转动连接有环盖4,插座壳体1设置有多个插槽11。多个插槽11包括多个竖向延伸的第一止转槽111、第二止转槽112以及防呆槽113。
参照图2和图3,多个第一止转槽111开设于插座壳体1且环绕插座壳体1的轴线均匀分布设置。多个第二止转槽112开设于环盖4,且同样环绕插座壳体1的轴线均匀分布设置,使得多个第二止转槽112能够与多个第一止转槽111相对应。防呆槽113开设于环盖4,且环绕插座壳体1的轴线分布设置。
插座壳体1开设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一卡接环槽12,第一卡接环槽12位于环盖4下方。
参照图2,插头壳体2设置有锁定组件3,锁定组件3包括主锁31、副锁32以及若干防呆条33。防呆条33竖向延伸且固定于插头壳体2内壁,使得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时,若干防呆条33能够对应插接于若干防呆槽113内,同时实现环盖4与插头壳体2之间的连接。
主锁31安装于插头壳体2侧壁,副锁32活动安装于插头壳体2侧壁。使得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时,主锁31能够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12,副锁32能够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
使用时,将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若干防呆条33插接于若干防呆槽113。随后可转动插头壳体2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插头壳体2与插座壳体1之间的角度,此时插头壳体2牵引环盖4同步转动,多个第一止转槽111与多个第二止转槽112也相对转动。其次,插头壳体2角度调节完毕后,将副锁32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从而将插头壳体2与插座壳体1相互锁定,实现插头壳体2的止转作用,同时使得线路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并且,连接过程中,还能够根据需求调节插头壳体2的安装角度,提高安装效果。
此外,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防呆条33的设置,使得插头壳体2难以套向其他电器设备或终端设备,减小对电连接器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且称为“防呆”),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3,插座壳体1开设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二卡接环槽13,第二卡接环槽13位于第一卡接环槽12上方。环盖4内壁成型有若干第二卡接凸起131,第二卡接凸起131卡接于第二卡接环槽13。使得在第二卡接凸起131的作用下,环盖4能够相对插座壳体1转动。
参照图3和图4,插座壳体1开设有多个预定位槽14,多个预定位槽14沿插座壳体1周向均匀分布设置。预定位槽14位于第一止转槽111下方,且两者相互连通。环盖4侧壁成型有第一弹性臂41,使得第一弹性臂4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弹性臂41朝向环盖4内侧的端面成型有预定位块411。预定位块411卡接于预定位槽14。
在环盖4相对插座壳体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预定位块411能够卡接于不同位置的预定位槽14,使得环盖4的转动过程附带有一定的旋转阻力,对环盖4及插头壳体2角度的调节过程,具有初步定位作用。
参照图5和图6,主锁31包括弹性压板311和第一卡接凸起312,弹性压板311中段固定于插头壳体2侧壁,第一卡接凸起312由弹性压板311下端一体成型。弹性压板311上端朝向插头壳体2内部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313,以对弹性压板311提供形变范围。对弹性压板311上端按压时,弹性压板31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牵引第一卡接凸起312朝向插头壳体2外侧移动。当然,也可将弹性压板311中段铰接于插头壳体2,且铰接部设置驱使弹性压板311下端朝向插头壳体2内侧转动的扭簧,
将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时,第一卡接凸起312能够自动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12,从而将插头壳体2与插座壳体1之间的轴向位移锁定。需要将插头壳体2从插座壳体1上分离时,只需按压弹性压板311上端,从而控制第一卡接凸起312脱离第一卡接环槽12,解除对插头壳体2的限制即可。
参照图5和图6,此时,副锁32设置于主锁31上方,副锁32包括滑块321和止转条322。滑块321沿竖向穿设并滑移连接于插头壳体2,止转条322由滑块321一体成型,且止转条322位于滑块321朝向插头壳体2内部的一侧。滑块321向下滑移时,止转条322能够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并且,滑块321还能够插入避让空间313内。
参照图5和图6,副锁32还包括第二弹性臂323以及限位钩324,第二弹性臂323固定于滑块321下端,且第二弹性臂32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限位钩324由第二弹性臂323下端一体成型,限位钩324位于第二弹性臂323朝向插头壳体2内部的一侧。插头壳体2侧壁设置有卡接部21,使得滑块321下滑时,限位钩324能够移动至卡接部21下方,从而对限位钩32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对滑块321具有锁定作用。
安装时,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后,将滑块321向下滑移,止转条322同时插入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内,从而实现对插头壳体2角度调节后并进行止转的作用。同时,限位钩324卡入卡接部21下方,对滑块321的移动具有限制及锁定作用,提高止转条322插接时的稳固性,提高对插头壳体2止转的稳固性。并且,滑块321还进入避让空间313内,对弹性压板311的按压形变具有支撑及限制作用,进一步确保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的稳固性。
参照图7,与此同时,环盖4外壁对应第二弹性臂323的部位设置有推动部42,本实施例中,推动部42由第一弹性臂41外壁一体成型。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时,限位钩324会与推动部42接触,使得推动部42预先推动限位钩324移动,使第二弹性臂323预先朝远离插头壳体2内部的一侧形变,便于限位钩324后续卡入卡接部21下方。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3中还可包括顶推弹簧,使得顶推弹簧能够保持有推动副锁32向下滑移的趋势,从而确保副锁32对插头壳体2止转时的稳固性。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若干防呆条33插接于若干防呆槽113。随后可转动插头壳体2,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插头壳体2的安装角度。其次,将副锁32整体向下滑移,使止转条322同时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从而将插头壳体2与插座壳体1相互锁定,实现插头壳体2的止转作用。使得线路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防呆条33的设置,使得插头壳体2难以套向其他电器设备或终端设备,减小对电连接器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实现防呆作用。改善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环盖4的设置,保持设置副锁32。并且对插头壳体2内壁上的防呆条33进行调节,使得若干防呆条33能够直接插接配合于插座壳体1上的第一止转槽11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取消副锁32的设置。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对插头壳体2的角度进行调节,随后将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使得插头壳体2上的防呆条33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实现对插头壳体2止转的目的,且同样具备防呆作用。
实施例3:
参照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持环盖4的设置,取消第一弹性臂41上推动部42的设置;取消插头壳体2内防呆条33的设置;保持设置副锁3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取消副锁32的设置。
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对插头壳体2的角度进行调节,随后将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随后将副锁32卡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实现对插头壳体2止转及防呆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参照图1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包括电连接座5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座5的插座壳体1,电连接座5同轴位于插座壳体1内侧。
插头组件包括电连接头6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头6的插头壳体2,电连接头6同轴位于插头壳体2内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电连接头6与电连接座5相互插接配合,插头壳体2套设配合于插座壳体1,使得插头壳体2上的锁定组件3能够卡接于插座壳体1,进而实现电连接器的连接,达到电气线路接通的目的,且连接稳固性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壳体(1)和插头壳体(2),所述插座壳体(1)设置有多个竖向延伸的插槽(11),所述插座壳体(1)设置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一卡接环槽(12);所述插头壳体(2)套设于插座壳体(1),所述插头壳体(2)设有锁定组件(3),所述锁定组件(3)卡接第一卡接环槽(12)和插接配合插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套设并转动连接有环盖(4),多个所述插槽(11)包括多个竖向延伸的第一止转槽(111)、第二止转槽(112)以及防呆槽(113);多个所述第一止转槽(111)开设于插座壳体(1)且环绕插座壳体(1)轴线分布;多个所述第二止转槽(112)和防呆槽(113)开设于环盖(4)且环绕插座壳体(1)轴线分布;所述锁定组件(3)包括安装于插头壳体(2)的主锁(31)、副锁(32)以及若干防呆条(33),所述防呆条(33)插接配合于防呆槽(113);所述主锁(31)卡接第一卡接环槽(12);所述副锁(32)活动设置,且同时插接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开设有与自身同轴的第二卡接环槽(13),所述环盖(4)成型有若干卡接第二卡接环槽(13)的第二卡接凸起(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开设有多个预定位槽(14),多个所述预定位槽(14)沿插座壳体(1)周向分布;所述环盖(4)设置有第一弹性臂(41),所述第一弹性臂(41)成型有卡接预定位槽(14)的预定位块(4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32)包括滑移连接于插头壳体(2)的滑块(321)以及固定于滑块(321)的止转条(322),所述止转条(322)同时插接配合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32)还包括连接于滑块(321)的第二弹性臂(323)以及固定于第二弹性臂(323)的限位钩(324),所述插头壳体(2)设置有卡接部(21);所述止转条(322)插接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时,限位钩(324)卡接于卡接部(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盖(4)外壁对应第二弹性臂(323)的部位设置有推动部(42),所述推动部(42)位于卡接部(21)沿滑块(321)滑移方向的前端;所述推动部(42)用于在插头壳体(2)配合于插座壳体(1)的过程中,预先推动第二弹性臂(323)发生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31)包括安装于插头壳体(2)的弹性压板(311)以及固定于弹性压板(311)的第一卡接凸起(312),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12)卡接于第一卡接环槽(12),所述弹性压板(311)朝向环盖(4)的一侧设置有避让空间(3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空间(313)朝向副锁(32)开口设置;所述副锁(32)配合于第一止转槽(111)和第二止转槽(112)时,插接于避让空间(313)内,且用于对弹性压板(311)的按压变形做限制。
10.一种应用上述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电连接座(5)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座(5)的插座壳体(1),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电连接头(6)以及安装于电连接头(6)的插头壳体(2);所述电连接头(6)与电连接座(5)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插头壳体(2)套设配合于插座壳体(1)。
CN202311792232.0A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Pending CN117748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2232.0A CN117748228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2232.0A CN117748228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8228A true CN117748228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7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92232.0A Pending CN117748228A (zh) 2023-12-23 2023-12-23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82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306960B2 (en) XLR cable connector
JP2918649B2 (ja) ラッチ機構
CN108365360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JP4191725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6494728B1 (en) Safety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5477418A (en) I/O connector for add in printed circuit cards for computer systems
JP3165909B2 (ja)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
KR101916327B1 (ko) 일체형 접지단자를 구비한 매입형 콘센트
US7798824B2 (en) Adapter for line voltage track
US632564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lementary lever assist and terminal delay
TW588482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ed for it
JP2002509650A (ja) 回路ボードマウント
JP2003178840A (ja) 電気部品を接続す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EP2240983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EP1037314B1 (en) Receptacle and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 for receiving a plug
CN117748228A (zh) 一种多配置防呆与止转结构及含此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13151206U (zh) 弯头连接器
CA2398091C (en) Self do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601956Y2 (ja) 装置本体に対する給電器の着脱構造
JP3276314B2 (ja) コネクタの嵌脱構造
CN113300168B (zh) 锁紧模块和插座
CN219350766U (zh) 轨道式插座的适配器
JPH1167346A (ja) コネクタの嵌脱構造
CN211308452U (zh) 一种连接器固定座及车身钣金组件
US2024006357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ind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