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7993A -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7993A
CN117747993A CN202311863609.7A CN202311863609A CN117747993A CN 117747993 A CN117747993 A CN 117747993A CN 202311863609 A CN202311863609 A CN 202311863609A CN 117747993 A CN117747993 A CN 117747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rging
time
curve
b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3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7993B (zh
Inventor
王冬波
张贺鹏
邹翔宇
赵希康
胡强强
徐忠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p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p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p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p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36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7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7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7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7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7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涉及电池包充电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获取剩余电量;于剩余电量等于预设的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温度;基于当前温度从预设的温度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基于预设的预计充电时长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预计充电温度;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预设的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于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仅进行充电,本申请具有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包充电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现在的新能源车一般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故在汽车的供电系统中存在有蓄电池包,然后当汽车的供电系统缺电时则通过外接充电线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充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太高的温度会导致负极硫化并降低电瓶寿命,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充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太高的温度会导致负极硫化并降低电瓶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剩余电量;
于剩余电量等于预设的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温度;
基于当前温度从预设的温度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
基于预设的预计充电时长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预计充电温度;
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预设的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于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仅进行充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方法包括:
基于充电温度曲线和最高安全温度确定到达时长;
基于充电温度曲线从预设的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温度曲线;
分析混合温度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温度;
于混合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于混合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基于当前温度确定第一恒温曲线;
基于第一恒温曲线和充电温度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一变温曲线;
基于第一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一变温曲线;
分析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变温温度;
筛选出混合变温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的第一变温曲线,将该第一变温曲线定义为提前冷却温度曲线;
拆解提前冷却温度曲线以得到第一恒温曲线对应的恒温时长;
在充电前恒温时长对应的时长时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因为冷风系统下降的速度比充电放热上升的速度慢而仍然会在充电时间内达到最高安全温度时,则提前进行降温以保证充电完毕后始终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提高了充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于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输出预设的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剩余电量大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剩余电量和充电临界电量计算预计充电时间;
于预计充电时间小于恒温时长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预计充电时间大于恒温时长时基于预计充电时间和恒温时长确定吹风时长;
基于当前温度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预设的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时刻温度;
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吹风时刻温度不大于当前温度时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且于吹风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析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而确定是否会增加热量,若增加热量则需要将使用的功能进行停职以保证在恒温时长时温度保持在当前温度从而保证冷却系统能够在充电前已经冷却恒温时长的时间,保证了冷风系统的冷却率。
可选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包括: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预计充电时间确定第二恒温曲线;
基于第二恒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恒温冷却曲线;
基于恒温冷却曲线和当前温度确定恒温冷却时间;
按照预计充电时间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然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按照恒温冷却时间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最后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无法边耗电边冷却,那么就采取先耗电,然后冷却,再进行充电并冷却的过程,以保证每次都在电量达到充电临界电量时进行充电,避免电量仅使用一点点就开始充电的情况发生,减少充电的频繁程度,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确定第三恒温曲线;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第三恒温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二变温曲线;
基于第二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
分析混合第二变温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温度;
筛选出吹风温度等于当前温度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将该第二变温曲线定义为控温曲线;
分析控温曲线以得到突变点,将该突变点对应的时间定义为实际断开时长;
于当前时间开始继续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并于实际断开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于吹风时长之后开始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吹风时长之前一直维持当前电源的使用,但是若仍然可以维持一部分的使用时间,那么可以继续将冷风系统的吹风时间进行提前,从而在保证还可以继续消耗电源的同时保证最终仍然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温度和替代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同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等同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等同吹风时刻温度;
于等同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将对应的替代使用状态定义为应急使用状态;
于应急使用状态存在时输出预设的电源切换信号;
于接收到预设的允许切换信号时将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切换成应急使用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法通过冷却系统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抵消时,则可以采取产热更低的功能进行替换,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产热,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可选的,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的方法包括:
拆解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以得到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温度、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
基于重要使用温度曲线累计分析确定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重要吹风时刻温度;
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基于重要使用状态从预设的等效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
将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进行重组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其中关联的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在替代使用状态中仅存在一个;
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对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预设的重要程度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任意数量依次进行选择以形成不影响使用状态组;
基于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状态组进行组合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剩余电量、当前温度、当前时间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内存大数据交互快捷的特点。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1.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2.,通过分析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而确定是否会增加热量,若增加热量则需要将使用的功能进行停职以保证在恒温时长时温度保持在当前温度从而保证冷却系统能够在充电前已经冷却恒温时长的时间,保证了冷风系统的冷却率;
3.当无法通过冷却系统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抵消时,则可以采取产热更低的功能进行替换,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产热,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变温曲线和混合第一变温曲线的曲线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进一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变温曲线和混合第二变温曲线的曲线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系统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图10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参照图1,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剩余电量。
剩余电量为电池包剩余的电量。获取的方式可以为电量读取的装置进行读取。
此处电池包不仅仅可以使用在电动自行车上,也可以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甚至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需要供电的机械设备上。
步骤101:于剩余电量等于预设的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温度。
充电临界电量为已经达到临界用电的电量,也是需要充电的电量。由本领域工作人员人为设定,通常会在完全无法使用的电量之前预设一个安全值,以保证能够到达最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当前温度为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的时候的电池包的温度。获取的方式可以为在电池包周边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
步骤102:基于当前温度从预设的温度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
充电温度曲线为充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曲线。数据库中存储有当前温度和充电温度曲线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通过将电池包处于不同温度时进行充电,然后实时测量对应的温度变化情况形成一个充电温度曲线得到。当系统接收到当前温度,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进行输出。
步骤103:基于预设的预计充电时长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预计充电温度。
预计充电时长为将电池从充电临界电量开始进行充电直至满电状态时所需要的时长。预计充电温度为在充电过程中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时间节点时的温度。查找的方式为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出和现在这个时间的时间间隔为预计充电时长的充电温度曲线的交点坐标,若时间为横坐标,那么纵坐标即为预计充电温度。
步骤104: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预设的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最高安全温度为能够保证电池包是安全不会负极硫化的温度。此处冷风系统可以为电风扇。当大于时,则说明在当前温度下开始充电并且将电池充满时会导致最终温度超过最高安全温度,容易发生负极硫化现象而影响电池寿命,需要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既可以在充电开始时就打开冷风系统,也可以在检测到温度达到最高安全温度时才开始打开冷风系统,具体由后续步骤中的判断过程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105:于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仅进行充电。
当温度小于时,说明可以保证电池包的温度在充电过程中始终是安全的,故可以仅进行充电即可。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充电过程中温度是持续升高的,那么在预计充电时长时必然温度是之前曲线中最高的温度,故只需要判断出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的结果,则可以完全表示在预计充电时间内的温度均小于最高安全温度。
参照图2,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基于充电温度曲线从预设的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温度曲线。
混合温度曲线为既充电又直接开始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曲线。数据库中存储有充电温度曲线和混合温度曲线的映射关系,也可以为当前温度和混合温度曲线的映射关系,即在进行充电温度曲线的试验过程中也进行了边充电边吹风的温度曲线的测量。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时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温度曲线进行输出。
步骤201:分析混合温度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温度。
混合温度为在预计充电时长时的温度。分析的方式和步骤103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202:于混合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当混合温度小于时,则说明此时可以直接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以实现安全温度下充电的功能。
步骤203:于混合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基于当前温度确定第一恒温曲线。
第一恒温曲线为温度始终维持在当前温度的曲线,此处该曲线实质为一条水平直线,且纵坐标值始终为当前温度。当大于时说明即使从充电的同时进行冷却也无法阻止电池包的温度上升到最高安全温度以上。
步骤204:基于第一恒温曲线和充电温度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一变温曲线。
第一变温曲线为电池包先保持一定时间的恒温,然后开始充电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此处组合的方式为将第一恒温曲线按照不同的时间长度和充电温度曲线进行组合得到,故此处第一变温曲线并非只有一个。
步骤205:基于第一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一变温曲线。
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为从第一变温曲线开始的节点就进行吹风得到的曲线。数据库的建立由步骤200中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此处将不同恒温时间的第一变温曲线均进行查找,然后将对应的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一一进行输出。
步骤206:分析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变温温度。
混合变温温度为在预计充电时长的时间节点的温度,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预计充电时长并非从混合第一变温曲线的开始点开始算起,而是从充电开始算起。故混合变温温度实质上也是充电完毕时的温度。
步骤207:筛选出混合变温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的第一变温曲线,将该第一变温曲线定义为提前冷却温度曲线。
筛选的方式为温度比较的方式,此处仅记录第一变温曲线而不筛选混合第一变温曲线的目的在于方便分析步骤208中的恒温时长。
步骤208:拆解提前冷却温度曲线以得到第一恒温曲线对应的恒温时长。
拆解的方式即为在原先的曲线上做上标记即可,也可以从原先组合时的方式进行查找即可。恒温时长为第一恒温曲线的横坐标跨度所对应的时长,实质也为提前开始冷却的时间长度。
步骤209:在充电前恒温时长对应的时长时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此处即提前恒温时长对应的时长开始冷却,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
参照图4,还包括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0:获取当前时间。
当前时间为当前的时间。获取的方式为从互联网上直接读取的方式,也可以在内部设置一个计时器进行自定义计时然后读取的方式。
步骤301:于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输出预设的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停止使用信号为提醒对应的使用人员停止使用该电池包的信号。此处输出的同时也将电池包断开。当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说明需要进行充电,不能再继续使用,故输出停止使用信号。停止使用时长为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时长。累计的方式可以通过计时器进行计时得到,此处当开始吹风时就将计时器归零处理,然后才开始计时。
步骤302: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当等于时说明此时已经经历过了第一恒温曲线对应的冷却阶段,然后可以开始进行充电,以使得充电完毕时电池包的温度不会高于最高安全温度。
步骤303:于剩余电量大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为当前电池包正在使用的状态,包括使用对象,使用功率,使用持续性,耗电速率等。获取的方式为系统直接读取电池包的供电对象的数据得到。当大于时说明还不需要进行充电,此时要确定啥时候进行充电。
步骤304: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剩余电量和充电临界电量计算预计充电时间。
预计充电时间为预计将在多久之后开始充电的时间,与预计充电时长并不相同。计算的方式为根据当前电源使用状态提取耗电速率,然后将剩余电量减去充电临界电量后除以耗电速率。
步骤305:于预计充电时间小于恒温时长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当预计充电时间小于恒温时间时说明为了若要进行充电,则无法继续使用,故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然后按照步骤209的方式进行吹风。
此处剩余电量高于充电临界电量,故充电时间避让小于预计充电时长,所以最终温度肯定也不会到达最高安全温度且留有一定的余量,故此时按照该步骤进行,更加能够保证安全性。
步骤306:于预计充电时间大于恒温时长时基于预计充电时间和恒温时长确定吹风时长。
吹风时长为开始吹风的时间。计算的方式为预计充电时间减去恒温时长。当预计充电时间大于恒温时长时说明此时若温度仍然保持不变,则可以继续使用吹风时长对应的时间。
步骤307:基于当前温度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预设的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使用温度曲线。
使用温度曲线为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使用数据库中存储有当前温度、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和使用温度曲线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通过设置试验的当前温度和电池包不同的当前电源使用状态进行试验,然后观察温度变化的曲线得到。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当前温度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使用温度曲线进行输出。
步骤308:分析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时刻温度。
吹风时刻温度为即将开始吹风的温度。分析的方式为从原点开始然后横坐标跨过吹风时长后在该坐标点对应的纵坐标即为吹风时刻温度。
步骤309: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当大于时,说明此时继续使用会升高温度,即使从吹风时长的那个时候开始吹风最终充完电的温度仍然有可能高于最高安全温度,故需要立刻开始吹风。
需要注意的是获取当前时间的同时也获取到了当前温度和剩余电量。
步骤310:于吹风时刻温度不大于当前温度时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且于吹风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当不大于时说明继续使用,并且从吹风时长的那个时候开始吹风最终充完电的温度仍然低于最高安全温度,故可以保证安全性,所以可以继续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一段时间,然后在吹风时长之后停止使用。
参照图5,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预计充电时间确定第二恒温曲线。
第二恒温曲线为从使用温度曲线之后的维持温度不变的曲线,此处第二恒温曲线的纵坐标始终为一个定值,而这个定值为使用温度曲线在预计充电时间的节点的温度值。
步骤401:基于第二恒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恒温冷却曲线。
恒温冷却曲线为在预计充电时间开始进行冷却的温度变化曲线。此处数据库的建立在步骤200中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当系统接收到第二恒温曲线时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了对应的恒温冷却曲线。
步骤402:基于恒温冷却曲线和当前温度确定恒温冷却时间。
恒温冷却时间为恒温冷却曲线的冷却过程中到达当前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确定的方式为基于恒温冷却曲线截取纵坐标为当前温度的坐标点,然后该坐标点的横坐标即为恒温冷却时间。
步骤403:按照预计充电时间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然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按照恒温冷却时间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最后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参照图6,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500:基于使用温度曲线确定第三恒温曲线。
第三恒温曲线为从使用温度曲线的任意一个坐标点开始保持温度不变的曲线,如图7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第二变温曲线的横坐标跨度为吹风时长。
步骤501: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第三恒温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二变温曲线。
第二变温曲线为一开始进行使用,然后在某个位置开始不使用而保持恒温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组合的方式和步骤204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此处将恒温曲线放在了变温曲线的后面,目的在于可以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而不需要间隔使用。
步骤502:基于第二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
混合第二变温曲线为在第二变温曲线所对应的工况开始时就开始冷风系统进行吹风所接收到的温度变化的曲线。
步骤503:分析混合第二变温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温度。
吹风温度为在第二变温曲线所对应的工况下在吹风时长之时的温度。分析的方式和步骤308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504:筛选出吹风温度等于当前温度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将该第二变温曲线定义为控温曲线。
筛选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步骤505:分析控温曲线以得到突变点,将该突变点对应的时间定义为实际断开时长。
实际断开时长为使用温度曲线和第三恒温曲线的突变点,即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的时长。
步骤506:于当前时间开始继续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并于实际断开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于吹风时长之后开始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此处也可以将停止使用信号在当前时间就进行公示,即输出的为预计在实际断开时长之后停止使用的信号。
步骤507: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参照图8,还包括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600: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
替代使用状态为代替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的使用状态,即满足当前的需求的等同功能的需求,例如:用户开启了车内换气的功能,但是实际上相对来说可以开窗的方式同样可以起到等同功能,当然部分不必要的也可以去除减少能耗,例如听音乐,这个功能则可以取消使用。
步骤601:基于当前温度和替代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同使用温度曲线。
等同使用温度曲线为替代使用状态下的使用温度曲线。数据库的建立在步骤307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做赘述。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当前温度和替代使用状态,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同使用温度曲线进行输出。
步骤602:分析等同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等同吹风时刻温度。
等同吹风时刻温度为按照等同使用温度曲线对应的工况进行温度变化时在吹风时长对应的时刻时的温度。
步骤603:于等同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将对应的替代使用状态定义为应急使用状态。
当小于等于时,则说明可以将应急使用状态替代当前电源使用状态进行切换使用而保证后期充电过程中温度不会达到最高安全温度。
步骤604:于应急使用状态存在时输出预设的电源切换信号。
电源切换信号为当前电源使用状态进行切换的信号。
步骤605:于接收到预设的允许切换信号时将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切换成应急使用状态。
允许切换信号为允许采用应急使用状态的信号。此处需要用户进行确认的目的在于万一用户并不想要切换而盲目切换下容易导致用户不好的体验,故需要遵循用户第一的原则。当没有接收到时则不进行切换。
参照图9,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的方法包括:
步骤700:拆解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以得到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
重要使用状态为比较重要的功能所对应的耗电状态,例如:行驶功能。不影响使用状态为不影响的功能,例如:换气。得到的方式为对应的状态上打上了标签,然后识别标签即可。
步骤701:基于当前温度、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
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为重要使用状态下的温度变化的曲线。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为不影响使用状态下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当前温度、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分别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进行输出。
步骤702:基于重要使用温度曲线累计分析确定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
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为所有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进行叠加后的温度曲线,此处由于单个温度基本较低,故默认多个之间可以按照叠加的方式进行计算,以使得计算较为简便,当然若温度较高或者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采用发热功率换算的方式进行温度的换算来得到曲线。
步骤703:分析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重要吹风时刻温度。
重要吹风时刻温度为按照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对应的工况进行温度变化时在吹风时长对应的时刻时的温度。
步骤704: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基于重要使用状态从预设的等效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
等效使用状态为能够达到重要使用状态相同或相似作用的使用状态。例如:开冷风空调可以替换为打开窗户。数据库中存储有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电池包连接的设备的功能以及自身经验来进行设置得到。当系统接收到对应的重要使用状态,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进行输出。此处也有可能不存在重要使用状态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
当大于时说明单纯按照重要使用状态进行使用也会超过当前温度而无法在充电完毕后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故重要使用状态需要找到替换的等效使用状态。
步骤705:将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进行重组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其中关联的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在替代使用状态中仅存在一个。
替代使用状态为将所有重要使用状态中的任意数量的任意重要使用状态替换成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然后和剩下没有替换的重要使用状态组合形成的使用状态。
步骤706: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对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预设的重要程度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任意数量依次进行选择以形成不影响使用状态组。
重要程度顺序为不影响使用状态的重要程度的排序,此处为从重要程度高排序到重要程度低的。当小于时,则说明可以将所有的重要使用状态均维持使用,然后为了尽可能还原当前电源使用状态,所以按照重要程度顺序依次选择,以形成不影响使用状态组。
步骤707:基于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状态组进行组合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
此处组合的方式为对不影响使用状态组按照步骤702-703的方式计算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不同之处在于对应的为不影响使用状态的温度。然后结合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即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
参照图10,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剩余电量、当前温度、当前时间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剩余电量;
于剩余电量等于预设的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温度;
基于当前温度从预设的温度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
基于预设的预计充电时长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预计充电温度;
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预设的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于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仅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方法包括:
基于充电温度曲线和最高安全温度确定到达时长;
基于充电温度曲线从预设的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温度曲线;
分析混合温度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温度;
于混合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于混合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基于当前温度确定第一恒温曲线;
基于第一恒温曲线和充电温度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一变温曲线;
基于第一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一变温曲线;
分析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变温温度;
筛选出混合变温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的第一变温曲线,将该第一变温曲线定义为提前冷却温度曲线;
拆解提前冷却温度曲线以得到第一恒温曲线对应的恒温时长;
在充电前恒温时长对应的时长时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于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输出预设的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剩余电量大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剩余电量和充电临界电量计算预计充电时间;
于预计充电时间小于恒温时长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预计充电时间大于恒温时长时基于预计充电时间和恒温时长确定吹风时长;
基于当前温度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预设的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时刻温度;
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于吹风时刻温度不大于当前温度时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且于吹风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包括: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预计充电时间确定第二恒温曲线;
基于第二恒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恒温冷却曲线;
基于恒温冷却曲线和当前温度确定恒温冷却时间;
按照预计充电时间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然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按照恒温冷却时间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最后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确定第三恒温曲线;
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第三恒温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二变温曲线;
基于第二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
分析混合第二变温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温度;
筛选出吹风温度等于当前温度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将该第二变温曲线定义为控温曲线;
分析控温曲线以得到突变点,将该突变点对应的时间定义为实际断开时长;
于当前时间开始继续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并于实际断开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于吹风时长之后开始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温度和替代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同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等同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等同吹风时刻温度;
于等同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将对应的替代使用状态定义为应急使用状态;
于应急使用状态存在时输出预设的电源切换信号;
于接收到预设的允许切换信号时将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切换成应急使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的方法包括:
拆解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以得到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
基于当前温度、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
基于重要使用温度曲线累计分析确定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
分析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重要吹风时刻温度;
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基于重要使用状态从预设的等效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
将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进行重组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其中关联的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在替代使用状态中仅存在一个;
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对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预设的重要程度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任意数量依次进行选择以形成不影响使用状态组;
基于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状态组进行组合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
8.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剩余电量、当前温度、当前时间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
9.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311863609.7A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117747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3609.7A CN117747993B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3609.7A CN117747993B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7993A true CN117747993A (zh) 2024-03-22
CN117747993B CN117747993B (zh) 2024-07-26

Family

ID=9028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3609.7A Active CN117747993B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79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3925A (zh) * 2024-04-30 2024-06-11 菏泽职业学院 一种电池寿命优化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3406A (ja) * 2004-09-03 2006-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方法
US20100270980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10581320A (zh) * 2019-09-24 2019-12-17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和云管理服务器
CN111725869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功率控制方法、充电功率控制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4284589A (zh) * 2022-03-01 2022-04-05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锂电池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4361619A (zh) * 2022-01-06 2022-04-15 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包电能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4726042A (zh) * 2022-04-14 2022-07-08 广州奔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充电曲线监测电池健康的预警方法及电池充电柜
CN114924193A (zh) * 2022-05-27 2022-08-19 徐州市恒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评估方法
WO202302878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确定方法与电流阈值确定方法、电池管理系统
CN117141263A (zh) * 2023-11-01 2023-12-01 宁波舜宇贝尔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agv小车充电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3406A (ja) * 2004-09-03 2006-03-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方法
US20100270980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10581320A (zh) * 2019-09-24 2019-12-17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和云管理服务器
CN111725869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功率控制方法、充电功率控制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WO202302878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确定方法与电流阈值确定方法、电池管理系统
CN114361619A (zh) * 2022-01-06 2022-04-15 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包电能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4284589A (zh) * 2022-03-01 2022-04-05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锂电池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4726042A (zh) * 2022-04-14 2022-07-08 广州奔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充电曲线监测电池健康的预警方法及电池充电柜
CN114924193A (zh) * 2022-05-27 2022-08-19 徐州市恒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安全评估方法
CN117141263A (zh) * 2023-11-01 2023-12-01 宁波舜宇贝尔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agv小车充电控制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3925A (zh) * 2024-04-30 2024-06-11 菏泽职业学院 一种电池寿命优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7993B (zh) 2024-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47993B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KR101998069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의 열화 발생을 저감하면서 고속충전과 최대방전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138775B2 (en) Control for battery pack
CN111216593B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供电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TWI526956B (zh) 大型電動車電源架構及其電池箱輪休排序控制方法
CN101013822B (zh) 用于补偿电池充电状态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
US20130069584A1 (en)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US20050257546A1 (en) Cooling device controlling apparatus, cooling device failure detecting apparatus, cooling device failure detec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detection of failure of cooling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failure in short period efficiently
KR101806705B1 (ko) 차량의 배터리 열화 판단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86249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874961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可换电电池控制系统
CN103138017A (zh) 电池组的控制装置
CN111903029A (zh) 用于监控能量存储器的方法和控制单元
CN114572060B (zh) 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及车辆
SE543436C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ate of health of a battery
JP5338135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2281687A (ja) 充電状態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12319313A (zh) 一种基于电网的电池保温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JP2001028807A (ja) ハイブリッドバッテリ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13871661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WO2024198723A1 (zh) 一种针对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
CN109742468B (zh) 一种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CN112977064A (zh) 低压蓄电池低电量充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742865A (zh) 基于行驶里程预测的电动汽车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521439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