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7055B -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7055B
CN117747055B CN202410190748.6A CN202410190748A CN117747055B CN 117747055 B CN117747055 B CN 117747055B CN 202410190748 A CN202410190748 A CN 202410190748A CN 117747055 B CN117747055 B CN 117747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period
display object
prompt display
operation prom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07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7055A (zh
Inventor
吴珊珊
傅云凤
冯慎行
于焱文
袁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ything Che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verything Che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verything Che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verything Che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07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7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7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7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7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7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确定是否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响应于确定是,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响应于确定否,依据目标用户针对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这样,针对只需要低频响应操作的周期训练任务,不调节任务难度,使用户逐步适应训练;针对需要高频响应操作的周期训练任务,依据目标用户在上一周期的表现,较为稳定地调节训练任务的难度,平稳改善目标用户的注意力缺陷。

Description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数字干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针对用户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易分散注意力的问题,训练任务的设计应与用户进行互动,从而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在此类训练任务中,用户需要根据提示操作相应的对象,或者抑制对某些对象的操作。
其中,提示的规律性将决定训练任务的难度。若提示呈现有序规律,用户能较容易地预测并正确执行操作,虽然降低了训练难度,但可能用户需要投入的注意资源少,无法充分锻炼用户的注意力。相反,若提示无规律可循,将增加任务的不可预测性,要求用户投入更多精力以提升正确率,以期望增强用户的注意力,但持续进行高难度的注意力集中任务,对于能力不强的用户来说,会快速感到疲劳,疲劳后的训练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类似于面对一位刚接触健身的用户,初期就给予一个较重的举重重量,会快速消耗用户的体力,并且产生沮丧感,进而无法逐步提升肌肉的耐受力,降低训练效果。因此,难度过于简单和难度过于复杂,都不是最佳的训练方式,现有技术无法精细、稳定地调节训练任务的难度,不能使得训练效果持续提升。
因此,如何稳定调整训练任务的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上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确定是否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响应于确定是,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确定否,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可选地,在上述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是否为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
响应于确定是,确定上述目标用户是否为首次训练;
响应于上述目标用户是首次训练,将预设初始难度确定为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上述目标用户不是首次训练,将上述目标用户上一次训练的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可选地,上述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包括:
分别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执行的操作,计算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
基于各上述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
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大于第一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加上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和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上述第一正确率阈值且大于第二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上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小于上述第一正确率阈值;
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上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方案的难度减去上述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差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生成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依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依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呈现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可选地,上述根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生成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
获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一个编号,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数量与对应的编号的取值成正相关;
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上述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各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分别与各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每个概率元素用于表征相应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相应位置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
根据预设关系,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编号序列,作为目标编号序列,上述预设关系用于表征难度和编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序列包括第四数量个编号;
对于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按照该编号在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在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该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以及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拼接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得到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可选地,上述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
获取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上述子周期插入次数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取值之和;
生成一个空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执行以下第一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为上述子周期插入次数;
响应于上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否,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
响应于上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是,计算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执行以下第二确定操作:确定上述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是否等于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响应于上述第二确定操作确定否,删除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后,将同类提示次数差值加入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上述同类提示次数差值为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减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的差值的绝对值。
可选地,在上述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置零纠错次数;以及
上述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依据上述更新概率序列,抽取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任一元素,作为子周期连续,加入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计算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
执行以下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否上述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大于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上述纠错次数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删除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并使纠错次数加一,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上述纠错次数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置零,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上述纠错次数不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上述纠错次数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替换为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最小值,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可选地,在上述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是否都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响应于确定是,保留上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响应于确定否,删除上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重新执行上述按照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直至重新执行的次数达到预设循环限值。
可选地,上述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
获取平均概率序列集合,上述平均概率序列集合包括上述第三数量个平均概率序列,各上述平均概率序列分别与各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取值相同,且加和为1;
对每个平均概率序列的中位数概率元素加预设概率值;
对加预设概率值后的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应得到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
利用上述第三数量个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形成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可选地,上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包括:
执行以下第四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小于预设调整阈值;
响应于上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上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五确定操作:确定上述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是否为预设编号;
响应于上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上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六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是否相同;
响应于上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最后一个元素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上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否,计算等差元素值,上述等差元素值为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的二倍减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倒数第二个元素取值;执行以下第七确定操作:确定上述等差元素值是否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响应于上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是,将上述等差元素值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值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上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否,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可选地,上述依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包括:
确定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上述响应频率类型包括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
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高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低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用于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上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本周期高低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第一难度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是,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第二难度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否,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为了稳定调整训练任务的难度,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先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上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再确定是否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然后,响应于确定是,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或者,响应于确定否,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这样,在低频响应的周期训练任务(即,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中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结束后,不调节下周期任务难度,以提升用户对于训练任务的适应能力;而在混合频响应的周期训练任务(即,周期训练任务中包括低频响应子周期训练任务和高频响应子周期训练任务,其中,低频响应子周期训练任务中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而高频响应子周期训练任务中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不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或高频响应的周期训练任务(即,周期训练任务中所有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不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结束后,则根据上一周期的任务完成情况,用更精细的颗粒度,结合用户能力表现,自适应地调节任务的难度,以提供更适应用户能力的训练任务,平稳改善其注意力缺陷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一次训练的子周期训练任务图;
图2C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204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205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302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C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304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D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3044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E是根据本公开的步骤30441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任务生成类应用、语音识别类应用、短视频社交类应用、音视频会议类应用、视频直播类应用、文档编辑类应用、输入法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终端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任务难度确定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情况下,本公开所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相应地,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1、102、103中。这时,系统架构100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105。
在一些情况下,本公开所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共同执行,例如,“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步骤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确定是否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等步骤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相应地,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中。
在一些情况下,本公开所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这时,系统架构100也可以不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5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105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105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A,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01至步骤204:
步骤201,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
每个周期训练任务都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换句话说,多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共同组成了一个周期训练任务。因此,本周期训练任务也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作为示例,第一数量可以为4,也就是4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组成一个周期训练任务。
在此基础上,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又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作为示例,第二数量可以为27,也就是27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组成一个子周期训练任务。
其中,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另一种是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
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作为示例,执行响应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而抑制执行响应操作可以为不执行点击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与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可以在形状、颜色、大小等外观上存在差异(具体差异在此不做限制),以提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或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目标用户每次训练可能会训练n(n为任意正整数)个周期训练任务。对于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设定可以为预设难度,也可以延续上一次训练时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因此,在步骤201之前,可以通过执行以下步骤2001至步骤2004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步骤2001: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是否为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
只有在本周期训练任务是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时,才需要利用上一次训练时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本次训练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进行确定,即可以在确定是的条件下,转到步骤2002执行。
若其不是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时,说明其可能为第二、三、四……个周期训练任务,那么,该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可以基于上一个周期训练任务来确定。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后续步骤202至步骤204,结合上一周期训练任务,来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步骤2002:确定目标用户是否为首次训练。
若目标用户是首次训练,则并不存在上一次训练,也就无法基于上一次训练时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进行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任务难度的确定,即可以在确定是的条件下,转到步骤2003执行。
若目标用户不是首次训练,则可以基于上一次训练时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进行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任务难度的确定,即可以在确定否的条件下,转到步骤2004执行。
步骤2003:将预设初始难度确定为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预设初始难度可以是预设的难度。优选的,预设初始难度可以为最低难度,这样,目标用户可以逐渐适应训练任务,不会在训练开始觉得训练过于困难,产生挫败感,不愿意继续训练。
步骤2004:将目标用户上一次训练的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若每次训练都从预设初始难度开始,目标用户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与自己能力匹配度较低的训练,影响目标用户的训练体验;将目标用户上一次训练的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可以使本次训练继续从上次训练目标用户匹配的难度开始,有利于提供更适配目标用户能力的训练任务。
经过上述步骤2001至步骤2004,可以在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时,对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进行初始化的确定。
步骤202,确定是否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鉴于每次训练涵盖多个周期训练任务,而每个周期训练任务又包含多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在每次训练过程中,通常预设前N个(N为任意自然数)子周期训练任务均为低频响应(即子周期训练任务中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在N个子周期训练任务之后,可以逐步用部分高频响应替代部分低频响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直至最后M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全部为高频响应(即子周期训练任务中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不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具体的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频率类型(高频响应或低频响应)设计策略可以自行制定,此处不予限制。
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当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时,代表着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执行响应操作的频率都较低,即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都是低频响应,低频部分会继承前一天最终的难度等级,即高频部分调控的最终难度,不对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进行调节,以便用户适应训练,即转到步骤203执行。
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当不是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时,代表着有子周期训练任务执行响应操作的频率较高,即有响应频率类型是高频响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存在。此时,用户通过执行高频响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大多已经养成了持续执行响应操作的习惯(例如需要用户连续执行几个响应操作后,当后续出现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时正确抑制执行响应操作),则可以对难度进行调节,让用户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灵活性,以提升训练效果,即转到步骤204执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在当前次训练所处的子周期数,确定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和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关系(即响应频率类型)。例如,参见图2B,图2B为任一次训练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示意图。如图2B所示,当前次训练一共包括依次出现的a、b和c(a、b、c为预设的正整数)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即共计n=a+b+c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其中,前a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均为低频响应;中间的b个子周期训练任务为高频响应、低频响应交替;最后的c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均为高频响应。
此外,可以预设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分别对应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和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比例。例如低频比例=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p:1(p>1);高频比例=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1:q(q>1)。
由于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都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针对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可以先根据其响应频率类型,获取高频比例或低频比例,进而,计算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中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和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具体数量。
步骤203,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可以使下周期训练任务继续以同样的难度进行训练,相当于没有对难度进行调节。
步骤204,依据目标用户针对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若目标用户针对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较高,则可以在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提升难度;若目标用户针对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较低,则可以在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降低难度。具体提升难度、降低难度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204可以包括图2C所示的以下步骤2041至步骤2047:
步骤2041:分别依据目标用户针对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执行的操作,计算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
目标用户需要针对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执行响应操作。若用户在当前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消失前,没有执行响应操作,则操作正确;若在当前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消失前,执行了响应操作,则操作错误。因此,针对每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都可以得到一个正确或错误的结果。统计每个子周期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对应的正误结果,即可计算出当前子周期的抑制操作正确率。
步骤2042:基于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选择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的中位数、平均值或其他可以反映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整体水平的参数,作为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在此不作限制。
步骤2043: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是否大于第一正确率阈值。
若确定是,说明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较好,转到步骤2044执行;若确定否,说明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一般,转到步骤2045执行。作为示例,第一正确率阈值可以为98%。
步骤2044: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加上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和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加上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和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可以提升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以免目标用户感到训练任务缺少挑战,并且难度较高的训练任务可以提升训练效果,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注意力缺陷。作为示例,预设单位难度可以为1。
步骤2045: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是否大于第二正确率阈值。
在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一般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是否表现较差。若步骤2045确定是,则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适中,转到步骤2046执行;若步骤2045确定否,则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较差,转到步骤2047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正确率阈值小于第一正确率阈值。作为示例,第二正确率阈值可以为65%。
步骤2046:将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在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适中时,可以保持当前难度继续训练。
步骤2047:将本周期训练方案的难度减去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差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在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表现较差时,需要降低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以避免训练任务过难,需要目标用户花费较长的时间,使目标用户产生挫败感。
至此,执行完上述步骤2041至2047,可以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在执行完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4之后,可以依据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向目标用户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205至步骤207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步骤205:根据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生成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至少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用于表征在相邻两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连续出现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难度用于表征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连续同类提示次数的随机程度,即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随机程度。也就是说,如果连续同类提示次数的随机程度高,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数量就不固定,需要目标用户在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出现时都倾注较多的注意力去判断需要执行响应,还是抑制响应操作。
例如,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为[2,3,3,2]的随机程度低于[8,2,0,6],那么,前者的难度也就低于后者。
步骤206:依据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例如,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为[2,3,1,0],一方面可以表明连续出现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依次为2、3、1、0,也就是说,按照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以[出现1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连续出现2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出现1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连续出现3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出现1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出现1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连续出现2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另一方面,同理,也可以将上述情况中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和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互换。具体为哪一方面的出现方式可以根据高低频响应类型以及后文的规则或其他方式设定。
步骤207:依据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呈现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例如,当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时,可以依次呈现以上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便目标用户根据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执行或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针对只需要低频响应操作的周期训练任务,不调节任务难度,使用户逐步适应训练。
(2)针对需要高频响应操作的周期训练任务,依据目标用户在本周期训练任务中的表现,较为稳定地调节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稳步改善用户的注意力缺陷。
(3)根据确定的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自动向目标用户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效率较高,且训练任务难度具有针对性。
继续参见图3A,可选地,上图步骤205可以是通过如图3A所示的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操作300得到的,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1至步骤304:
步骤301:获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
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可以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一个编号,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数量与对应的编号的取值成正相关。
第三数量为预设的任意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示例,参见下表1,表1示出了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第三数量(例如6)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与其编号的对应关系。由表可知,随着编号取值的变大,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变多。
表1
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元素的取值可以是随机的。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元素的随机生成规则可以与上文中预设的低频比例p:1(其中,p为预设的正整数)相关。例如低频比例中的p取4,由于低频比例代表用户需要执行响应操作的次数小于用户需要抑制响应操作的次数,因此可以得到参见表1的连续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中位数都尽可能是4,这样,按照符合以上规则的连续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更容易生成符合低频比例4:1的连续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减少后续步骤的计算资源,提高生成效率。
步骤302: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分别与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每个概率元素用于表征相应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相应位置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一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每个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可以相同。例如,上述表1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可以参见下表2。
表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了减少后续步骤的计算资源,提高生成效率,可以增加中位数的概率值,使得选中中位数的概率增加,以免选到的两边的数值过多,需要在后续步骤对最后一个或两个元素的取值进行调整,以保证生成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元素取值加和等于根据低频比例或高频比例计算得到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具体的,上述步骤302可以通过以下如图3B所示的步骤3021至步骤3024实现:
步骤3021:获取平均概率序列集合。
平均概率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平均概率序列,各平均概率序列分别与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取值相同,且加和为1。例如,参见上表2中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
步骤3022:对每个平均概率序列的中位数概率元素加预设概率值。
中位数概率元素值为任意序列最中间的一个或两个元素值。预设概率值为预设的概率值,例如1/10。那么,对上述表2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执行步骤3022后的概率序列可以参见下表3。
表3
步骤3023:对加预设概率值后的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应得到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
归一化处理,可以将数据映射到指定的范围内,保证每个调整后的平均概率序列加和为1,但各元素取值的比例不变,便于后续以此概率抽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值。
步骤3024:利用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形成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每个平均概率序列都可以对应得到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因此,第三数量个平均概率序列对应得到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而形成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至此,执行完上述步骤3021至3024,可以得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步骤303:根据预设关系,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编号序列,作为目标编号序列。
预设关系用于表征难度和编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序列包括第四数量个编号。第四数量为预设的编号序列中的元素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在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时,根据预设关系,自然可以得到目标编号序列。
由于后续步骤304,会针对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生成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而每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生成一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所以,第四数量的取值会影响每个周期训练任务中的子周期训练任务数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设定预设关系时,难度越高,编号序列中的编号元素取值可以越大。这样,越大的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越多。由于生成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需要从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抽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越多,则生成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可变化性即随机性也越大。以此为基础,生成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就会越不规则,需要目标用户投入越多的注意资源,难度越大。
例如,上述预设关系表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下表4。在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之后,可以直接查表找到与其对应的编号序列。
表4
步骤304:对于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按照该编号在目标编号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在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该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以及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由于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有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每个同类提示次数元素对应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进行一次或多次概率抽样,可以得到多个同类提示次数。再根据抽样得到的多个同类提示次数,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具体的概率抽样规则可以为各种预设的用于限制概率抽样的次数或保证抽样结果的合理性等的抽样规则(例如,随机抽样规则),在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是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所以,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同类提示次数应该大多都在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以保证生成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与其难度匹配。
例如,难度为1时,对应的编号序列为[1,1,1,1],也就是说,对于第一个子周期训练任务,需要到编号为1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3, 4}中按照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3, 4}相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1/2, 1/2}去连续选取预设数量个同类提示次数,则对应生成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能为[3,4,...,4,3],进而对应生成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中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都是3个或者4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相应地,对于第二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第三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和第四个子周期训练任务都是到编号为1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3, 4}中按照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3, 4}相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1/2,1/2}去连续选取预设数量个同类提示次数。
而难度为11时,对应的编号序列为[6,6,6,6],也就是说,对于第一个子周期训练任务,需要到编号为6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0, 1, 2, 3, 4, 5, 6,7}中按照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0, 1, 2, 3, 4, 5, 6, 7}相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5/48, 5/48, 5/48, 3/16, 3/16, 5/48, 5/48, 5/48}去连续选取预设数量个同类提示次数,则对应生成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能为[1,7,...,3,5],进而对应生成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中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可能会有0至7任意数量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相应地,对于第二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第三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和第四个子周期训练任务都是到编号为6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0, 1, 2, 3, 4, 5, 6, 7}中按照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0, 1, 2, 3, 4, 5, 6, 7}相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5/48, 5/48,5/48, 3/16, 3/16, 5/48, 5/48, 5/48}去连续选取预设数量个同类提示次数。这也对应上述预设关系的设置规则,难度越大,以此为基础生成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就会越不规则,需要目标用户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按照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如图3C所示的以下步骤3041至步骤3047:
步骤3041:获取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子周期插入次数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由步骤205至步骤207可知,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决定了在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插入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次数,即插入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次数比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次数少1。因此,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有关。
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取值之和。在插入次数固定的情况下,每次插入的个数并不固定,但是由于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和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和为第二数量,所以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子周期训练任务中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第二数量-子周期训练任务中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第二数量-子周期插入次数-1。
由此可知,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都与子周期训练任务中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有关,由于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和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和为第二数量,也可以说,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都与子周期训练任务中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有关。
步骤3042:生成一个空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对于每个编号都会生成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所以可以先生成一个空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然后,利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按概率抽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依次插入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直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为子周期插入次数。
步骤3043:执行以下第一确定操作:确定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为子周期插入次数。
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小于子周期插入次数时,意味着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还不够,需要继续抽取元素,即转到步骤3044执行。
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等于子周期插入次数时,意味着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足够,不需要继续抽取,即转到步骤3045执行。
步骤3044: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
第一预设规则是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生成规则,例如可以包括:如何利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概率抽取;概率抽取的次数;概率抽取的元素是否符合要求;若概率抽取的元素不符合规则是重新抽取,还是对概率抽取的元素取值进行修正等。具体规则可以自主设定,在此不做限制。在每生成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之后,都需要返回执行步骤304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3044可以包括以下如图3D所示的步骤30441至步骤30448:
步骤30441: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在每抽取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之后,都可以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进行调整,防止连续的两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的取值相同或符合一定规律,导致难度下降。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30441可以包括以下如图3E所示的步骤304411至304420:
步骤304411:执行以下第四确定操作:确定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小于预设调整阈值。
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前几个元素的生成过程中,并不需要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可以直接按照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抽取。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防止某一元素被连续抽取或抽取的元素符合一定规律,降低训练难度。预设调整阈值是预设的,其大小具体限定在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前几个元素之后再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
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小于预设调整阈值时,不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2执行。
在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不小于预设调整阈值时,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3执行。
步骤304412: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步骤304413:执行以下第五确定操作:确定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是否小于预设编号。
由于编号越小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越少,抽取到重复或成规律的元素的概率越大,因此,由于编号较小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难度较低,不需要进行概率的调整。例如,预设编号可以为2或3,在此不作限定。
在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小于预设编号时,不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4。
在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不小于预设编号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5。
步骤304414: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步骤304415:执行以下第六确定操作:确定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是否相同。
当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相同时,需要保证下一个抽取的元素不是该相同的元素值,即转到步骤304416执行。
当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不相同时,需要进一步针对其他情况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7执行。
步骤304416:将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最后一个元素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预设概率低值可以为较低的数值,尽可能使得下一次概率抽取不会选取到该相同的元素,例如预设概率低值可以为0.01。调整概率之后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保所有概率值之和为1。
步骤304417:计算等差元素值。
等差元素值为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的二倍减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倒数第二个元素取值。即可以和现有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倒数两个元素组成等差序列的元素值。
步骤304418:执行以下第七确定操作:确定等差元素值是否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若等差元素值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需要将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概率值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19执行。
若等差元素值不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则不需要对其对应的概率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20执行。
步骤304419:将等差元素值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值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此步骤和步骤304416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04420: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至此,执行完上述步骤3304411至步骤3304420,可以对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取值进行调整,得到更新概率序列,防止某一元素被连续抽取或抽取的元素符合一定规律,导致训练的难度过低,拉不开不同难度等级之间的差距。
步骤30442:依据更新概率序列,抽取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任一元素,作为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加入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更新概率序列中概率元素与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相对应,因此,可以对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带有概率值的同类提示次数进行概率抽取,得到一个同类提示次数,作为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加入现有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步骤30443:计算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
由于每个子周期连续都代表插入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计算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意味着以现有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的子周期训练任务中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即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
步骤30444:执行以下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否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大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在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大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时,说明最后一个插入的子周期连续过大,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即转到步骤30445执行。
在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不大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时,说明最后一个插入的子周期连续刚好使得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或还需要插入子周期连续,可以先转向步骤30445,在纠错次数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时,对取值进行调整,减少出错率。
步骤30445:确定纠错次数是否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起初执行步骤3043之前,需要置零纠错次数。纠错次数用于防止在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已经没有可以使得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不大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时,不断重新抽取导致的死循环。其中,预设纠错上限值可以为预设的循环次数值,在此不作限制,例如5。
在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纠错次数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时,重新抽取最后一个插入的子周期连续,即转到步骤30446执行。
在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纠错次数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时,不再重新抽取,即转到步骤30447执行。
在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纠错次数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时,返回执行第一确定操作3034。
在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纠错次数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时,即转到步骤30448执行。
步骤30446:删除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并使纠错次数加一。
由于删除了最后一个元素,相当于本次并没有进行元素抽取,因此需要返回执行第一确定操作,重新进行元素抽取,即产生纠错操作,因此需要使纠错次数加一。在执行完步骤30446之后,返回执行步骤3043,重新抽取最后一个插入的子周期连续。
步骤30447:将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置零。
将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置零,表示本步骤只会增加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个数,并不增加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在执行完步骤30447之后,返回执行步骤3043。
步骤30448:将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替换为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最小值,返回执行第一确定操作。
将最后一个元素取值替换为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最小值,可以减少出错率,提高生成效率。
至此,执行完上述步骤30441至步骤30448,生成一个取值符合规则的子周期连续或返回执行步骤3043。
步骤3045:计算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
此步骤和步骤30443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046:执行以下第二确定操作:确定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是否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上述步骤330444的存在可以保证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不会过大。因此,在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不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时,说明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过小,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便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即子周期训练任务中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等于预设值,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以对应生成合理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序列,即转到步骤3047执行。
在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时,说明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以对应生成合理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序列。
步骤3047:删除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后,将同类提示次数差值加入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同类提示次数差值为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减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的差值的绝对值。将最后一个元素的取值设置为同类提示次数差值时,可以保证最终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等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即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以对应生成合理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序列,
执行以上步骤3041至步骤3047后,可以得到编号序列中依次的任一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至此,步骤304执行结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步骤304(即在步骤3046确定为是或步骤3047)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48至步骤3050:
步骤3048:确定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是否都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由于在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过程中,包括了将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置零或将子周期连续取值设置为同类提示次数差值的情况,使得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并不是所有的子周期连续都是在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抽取得到的。
在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都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时,为了避免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偏离太远,转到步骤3049执行。
在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元素不都是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时,表明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可能存在某一子周期连续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为了避免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偏离太远,可以重新生成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即转到步骤3050执行。
步骤3049:保留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步骤3050:删除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重新执行步骤304,直至重新执行的次数达到预设循环限值。
删除已经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返回执行步骤304,即可重新生成一个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由于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是概率抽取得到的,因此,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会发生变化。但是,为了防止多次重复执行得到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都包括不在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可以设置重新执行的限值,即重新执行的次数达到预设循环限值次之后,不再重新执行。
至此,上述步骤3048至步骤3050可以尽可能保证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都在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保证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难度偏离不会太远。
步骤305:拼接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得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都会对应生成一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目标编号序列中编号的数量等于周期训练任务中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数量。拼接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即可对应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基于上述步骤301至30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206可以先确定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上述响应频率类型包括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
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高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例如,当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为[2,3,1,0]时,两两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分别为[2,3,1,0],得到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为{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
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低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例如,当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为[2,3,1,0]时,两两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分别为[2,3,1,0],得到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可以保证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抑制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个数=预定比例,并且提升生成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A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400包括: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401、本周期高低频确定模块402、第一难度确定模块403和第二难度确定模块404。
其中,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401,用于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上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本周期高低频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是否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第一难度确定模块403,用于响应于确定是,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第二难度确定模块404,用于响应于确定否,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400的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401、本周期高低频确定模块402、第一难度确定模块403和第二难度确定模块404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2A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和步骤204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装置400还包括:
周期数确定模块405,用于确定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是否为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
训练次数确定模块406,用于响应于确定是,确定上述目标用户是否为首次训练;
初始难度设定模块407,用于响应于上述目标用户是首次训练,将预设初始难度确定为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难度顺延模块408,用于响应于上述目标用户不是首次训练,将上述目标用户上一次训练的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二难度确定模块404,包括:
子周期正确率计算单元,用于分别依据上述目标用户针对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执行的操作,计算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
本周期正确率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各上述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
难度提升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大于第一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加上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和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难度顺延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上述第一正确率阈值且大于第二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上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小于上述第一正确率阈值;
难度降低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上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将上述本周期训练方案的难度减去上述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差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装置400还包括:
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模块409,用于根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生成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下周期呈现序列确定模块410,用于依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呈现模块411,用于依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呈现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模块409,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一个编号,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数量与对应的编号的取值成正相关;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上述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各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分别与各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每个概率元素用于表征相应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相应位置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
目标编号序列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关系,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编号序列,作为目标编号序列,上述预设关系用于表征难度和编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序列包括第四数量个编号;
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单元,用于对于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按照该编号在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在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该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以及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拼接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得到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上述子周期插入次数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取值之和;
空生成组件,用于生成一个空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第一确定组件,用于执行以下第一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为上述子周期插入次数;
生成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否,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
调整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是,计算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执行以下第二确定操作:确定上述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是否等于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响应于上述第二确定操作确定否,删除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后,将同类提示次数差值加入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上述同类提示次数差值为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减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的差值的绝对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装置400还包括:
置零组件,用于置零纠错次数;
上述生成组件,包括:
概率调整小组件,用于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抽取小组件,用于依据上述更新概率序列,抽取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任一元素,作为子周期连续,加入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加和小组件,用于计算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
第三确定小组件,用于执行以下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否上述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大于上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删除小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上述纠错次数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删除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并使纠错次数加一,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置零小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上述纠错次数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置零,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返回小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上述纠错次数不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调整小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上述纠错次数大于上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替换为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最小值,返回执行上述第一确定操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装置400还包括:
难度控制组件,用于确定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是否都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保留组件,用于响应于确定是,保留上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删除组件,用于响应于确定否,删除上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重新执行上述按照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直至重新执行的次数达到预设循环限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平均概率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平均概率序列集合,上述平均概率序列集合包括上述第三数量个平均概率序列,各上述平均概率序列分别与各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取值相同,且加和为1;
中位增加组件,用于对每个平均概率序列的中位数概率元素加预设概率值;
概率归一化组件,用于对加预设概率值后的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应得到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
概率结果组件,用于利用上述第三数量个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形成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概率调整小组件,包括:
第四确定微组件,用于执行以下第四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小于预设调整阈值;
第一概率更新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第五确定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五确定操作:确定上述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是否为预设编号;
第二概率更新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相同元素确定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六确定操作:确定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是否相同;
第二概率更新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将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最后一个元素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等差元素确定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否,计算等差元素值,上述等差元素值为上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的二倍减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倒数第二个元素取值;执行以下第七确定操作:确定上述等差元素值是否在上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第三概率更新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是,将上述等差元素值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值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结果微组件,用于响应于上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否,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呈现模块411,包括:
频率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上述响应频率类型包括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
高频呈现序列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高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低频呈现序列单元,用于响应于上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上述低频响应,根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中各模块和单元的实现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中其它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计算机系统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系统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计算机系统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及其可选实施方式示出的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确定是否上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的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确定是否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响应于确定是,将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确定否,依据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获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所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一个编号,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数量与对应的编号的取值成正相关;
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所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所述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各所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分别与各所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所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每个概率元素用于表征相应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相应位置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
根据预设关系,确定所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编号序列,作为目标编号序列,所述预设关系用于表征难度和编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序列包括第四数量个编号;
对于所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按照该编号在所述目标编号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在所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该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以及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拼接所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得到所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依据所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所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依据所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呈现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是否为本次训练的第一个周期训练任务;
响应于确定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首次训练;
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是首次训练,将预设初始难度确定为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不是首次训练,将所述目标用户上一次训练的最后一个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包括:
分别依据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执行的操作,计算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
基于各所述子周期训练任务的抑制操作正确率,确定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
响应于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大于第一正确率阈值,将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加上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和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响应于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所述第一正确率阈值且大于第二正确率阈值,将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所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正确率阈值;
响应于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正确率不大于所述第二正确率阈值,将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减去所述预设单位难度后的难度差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
获取子周期插入次数与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所述子周期插入次数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个数,所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为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取值之和;
生成一个空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执行以下第一确定操作:确定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为所述子周期插入次数;
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否,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
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操作确定是,计算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执行以下第二确定操作:确定所述生成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是否等于所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响应于所述第二确定操作确定否,删除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后,将同类提示次数差值加入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所述同类提示次数差值为所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减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的差值的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执行所述第一确定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置零纠错次数;以及
所述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利用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及其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生成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依据所述更新概率序列,抽取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任一元素,作为子周期连续,加入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计算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的取值加和,作为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
执行以下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否所述当前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总和大于所述子周期同类提示次数和;
响应于所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所述纠错次数不大于预设纠错上限值,删除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并使纠错次数加一,返回执行所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是且所述纠错次数大于所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置零,返回执行所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所述纠错次数不大于所述预设纠错上限值,返回执行所述第一确定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确定操作确定否且所述纠错次数大于所述预设纠错上限值,将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取值替换为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最小值,返回执行所述第一确定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子周期连续是否都在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响应于确定是,保留所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响应于确定否,删除所述生成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重新执行所述按照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直至重新执行的次数达到预设循环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
获取平均概率序列集合,所述平均概率序列集合包括所述第三数量个平均概率序列,各所述平均概率序列分别与各所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取值相同,且加和为1;
对每个平均概率序列的中位数概率元素加预设概率值;
对加预设概率值后的每个平均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应得到一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
利用所述第三数量个所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形成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的概率元素取值,得到更新概率序列,包括:
执行以下第四确定操作:确定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的元素数量是否小于预设调整阈值;
响应于所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所述第四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五确定操作:确定所述所确定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编号是否为预设编号;
响应于所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所述第五确定操作确定否,执行以下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两个元素是否相同;
响应于所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最后一个元素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所述第六确定操作确定是否,计算等差元素值,所述等差元素值为所述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最后一个元素取值的二倍减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倒数第二个元素取值;执行以下第七确定操作:确定所述等差元素值是否在所述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
响应于所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是,将所述等差元素值在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预设概率低值,对所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的概率值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更新概率序列;
响应于所述第七确定操作确定否,将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确定为更新概率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所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包括:
确定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所述响应频率类型包括高频响应和低频响应;
响应于所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所述高频响应,根据所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响应于所述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训练任务的响应频率类型为所述低频响应,根据所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在每两个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之间依次插入该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的元素取值个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得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10.一种训练任务难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周期任务获取模块,用于提供本周期训练任务,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一数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第二数量个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为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或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目标用户执行响应操作,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抑制执行响应操作;
本周期高低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中每个子周期训练任务包括的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都小于抑制响应操作提示显示对象的数量;
第一难度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是,将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确定为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第二难度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否,依据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做出的操作的正确率,在所述本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的基础上,确定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包括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一个编号,每个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包括的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数量与对应的编号的取值成正相关;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定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集合包括上述第三数量个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各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分别与各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一一对应,上述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中每个概率元素用于表征相应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中相应位置同类提示次数元素的选中概率;
目标编号序列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关系,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难度对应的编号序列,作为目标编号序列,上述预设关系用于表征难度和编号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编号序列包括第四数量个编号;
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单元,用于对于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按照该编号在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在上述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集合中确定与该编号对应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以及按照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对应的连续同类提示次数概率序列,基于所确定的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与该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拼接上述目标编号序列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子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得到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
下周期呈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依据上述下周期连续同类操作提示显示对象次数序列,确定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
呈现模块,用于依据上述下周期训练任务的操作提示显示对象呈现序列,呈现操作提示显示对象以提供下周期训练任务。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410190748.6A 2024-02-21 2024-02-21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747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748.6A CN117747055B (zh) 2024-02-21 2024-02-21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748.6A CN117747055B (zh) 2024-02-21 2024-02-21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7055A CN117747055A (zh) 2024-03-22
CN117747055B true CN117747055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26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0748.6A Active CN117747055B (zh) 2024-02-21 2024-02-21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705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0814A (zh) * 2022-02-07 2022-03-04 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 情绪识别能力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73146A (zh) * 2021-12-21 2022-04-19 山东大学 基于骨骼信息和时空特征的参会动作识别方法
CN114783611A (zh) * 2022-06-22 2022-07-22 新泰市中医医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康复动作检测系统
CN114864039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脑功能强化训练的多任务数字干预系统与方法
CN114969490A (zh) * 2021-02-20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训练课程推荐方法及设备
CN115188074A (zh) * 2022-07-08 2022-10-14 乐跑体育互联网(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体育训练测评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6386414A (zh) * 2023-04-11 2023-07-0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镜影的人机工效学调整线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6474234A (zh) * 2023-03-14 2023-07-25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辅助的孤独症干预系统及方法
CN116798575A (zh) * 2023-06-27 2023-09-22 上海数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adhd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20418A (zh) * 2023-08-28 2023-09-29 北京智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块化开发的认知训练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7238451A (zh) * 2023-11-16 2023-12-15 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 训练方案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75673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提升分配注意的认知训练设备和方法
CN117312628A (zh) * 2023-09-27 2023-12-29 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动课程的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2748B (zh) * 2019-07-02 2021-05-04 南方科技大学 双边协调训练系统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9490A (zh) * 2021-02-20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训练课程推荐方法及设备
CN114373146A (zh) * 2021-12-21 2022-04-19 山东大学 基于骨骼信息和时空特征的参会动作识别方法
CN114140814A (zh) * 2022-02-07 2022-03-04 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 情绪识别能力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4039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浙江大学 一种脑功能强化训练的多任务数字干预系统与方法
CN114783611A (zh) * 2022-06-22 2022-07-22 新泰市中医医院 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康复动作检测系统
CN115188074A (zh) * 2022-07-08 2022-10-14 乐跑体育互联网(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体育训练测评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6474234A (zh) * 2023-03-14 2023-07-25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觉辅助的孤独症干预系统及方法
CN116386414A (zh) * 2023-04-11 2023-07-04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镜影的人机工效学调整线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6798575A (zh) * 2023-06-27 2023-09-22 上海数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adhd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20418A (zh) * 2023-08-28 2023-09-29 北京智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块化开发的认知训练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7275673A (zh) * 2023-09-07 2023-12-22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提升分配注意的认知训练设备和方法
CN117312628A (zh) * 2023-09-27 2023-12-29 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动课程的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7238451A (zh) * 2023-11-16 2023-12-15 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 训练方案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mote_Assessment_of_ADHD_Symptoms_Based_on_Mobile_Game_Performance_in_Children_with_ADHD_A_Proof_of_Concept;Jeong-Heon Song等;Engineering in Medicine & Biology Society (EMBC) |;20231211;全文 *
利用康复平台对儿童语言障碍训练的追踪研究;周玮;《互联网+技术》;20240105;54-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7055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5366B (zh) 视频数据处理及广告位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90339820A1 (en) Displaying a subset of menu items based on a prediction of the next user-actions
CN109829164B (zh) 用于生成文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81787B (zh) 用于展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92831B (zh) 联邦学习模型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17238451B (zh) 训练方案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26390B (zh) 文档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88010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505848A (zh) 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
CN111582405B (zh) 一种数据标注方法及装置
CN114140814A (zh) 情绪识别能力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18909A (zh) 可行驶区域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77905B (zh) 用于处理眼底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09101B (zh) 用于生成量化神经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6385328A (zh) 基于为图像添加噪声的图像数据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7747055B (zh) 训练任务难度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3073A (zh) 一种图像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16670B (zh) 用于生成图像分割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16719B (zh) 多任务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US20160171636A1 (en) Grouping sup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584709B (zh) 变焦特效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2032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ining data processing model,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293889A (zh) 信用风险预测模型训练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80648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理财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49860B (zh) 用于生成相关度确定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