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2117A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42117A CN117742117A CN202311234838.2A CN202311234838A CN117742117A CN 117742117 A CN117742117 A CN 117742117A CN 202311234838 A CN202311234838 A CN 202311234838A CN 117742117 A CN117742117 A CN 1177421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 cartridge
- separation
- developing unit
- receiving member
-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包括;感光鼓;鼓单元;显影辊;显影单元;力接收构件,包括被迫推表面;被限制部,配置成可限制所述显影单元和所述鼓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二位置;弹性构件,使得所述显影单元具有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趋势;所述处理盒还包括限制部,当所述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施加在所述被迫推表面上的外力撤去后,在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显影单元施加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力时,所述限制部可抑制所述被限制部的移动以保持所述显影单元在所述分离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常规上,在使用电子照相形成工艺的成像设备的领域中,已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一体地形成为盒,这种盒可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拆卸,根据该盒的使用方法,可以由用户自己执行成像设备的维护而无需依赖服务人员,使得可以显著地提高可维护性,因此,这种盒类型广泛用于成像设备中。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通常包括有显影单元和鼓单元,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以及可接收外力驱动显影辊旋转的齿轮系,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在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进行成像时,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接触以允许显影辊上的显影剂可转运到感光鼓上,但是在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不需要进行成像时,显影辊与感光鼓需尽可能的保持分离,以避免柔软的显影辊的外表面因长时间与感光鼓接触而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处理盒的成像效果,因此,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接触或分离的状态切换则需要依靠成像设备或处理盒上设置的分离接触机构来实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盒,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感光鼓旋转轴线旋转;
鼓单元,包括所述感光鼓;
显影辊,配置为将显影剂沉积到所述感光鼓上;
显影单元,包括所述显影辊,并且能够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辊和所述感光鼓接触,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感光鼓分离;
力接收构件,包括被迫推表面,所述被迫推表面配置成可接收外力而能迫使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被限制部,配置成可限制所述显影单元和所述鼓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二位置;
弹性构件,可向所述显影单元施加弹性力,使得所述显影单元具有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趋势;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被限制部的限制部,当所述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施加在所述被迫推表面上的外力撤去后,在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显影单元施加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力时,所述限制部可抑制所述被限制部的移动以保持所述显影单元在所述分离位置。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可接收外力并能驱动所述显影辊旋转的耦合构件,以及可旋转的支撑并覆盖所述耦合构件至少一部分的轴承盖,所述被限制部设置在所述轴承盖上。
优选的,所述限制部和所述被限制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受力后可弹性移动。
优选的,所述被限制部构造为可弹性移动的突起。
优选的,所述限制部构造为与所述突起配合以抑制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阻挡突起。
优选的,所述鼓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鼓单元一末端的护盖,所述限制部设置在所述护盖上。
优选的,所述力接收构件安装在所述鼓单元上并且所述力接收构件可相对于所述感光鼓在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被限制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显影单元上,并可绕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可操作的连接至所述被限制部的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可施加弹性力至所述被限制部而能将所述被限制部稳定的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优选的,所述被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力接收构件上,并可跟随所述力接收构件一起移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包括分离接触机构,所述分离接触机构接收外力后可迫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和分离,并且在外力撤去后,也可保持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分离状态,其响应速度快,工作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安装在托盘上前成像设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安装在托盘上时成像设备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和托盘位于成像设备中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按压构件按压处理盒前成像设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按压构件按压处理盒时成像设备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成像设备的分离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的驱动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鼓框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力接收构件安装在鼓框体上时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被按压构件按压前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被按压构件按压后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离控制构件的第一施力表面迫推力接收构件的第一被迫推表面而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时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离控制构件位于第一被迫推表面和第二被迫推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离控制构件的第二施力表面迫推力接收构件的第二被迫推表面而使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时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显影单元和鼓单元分离后处理盒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鼓单元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鼓单元分解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鼓框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显影单元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显影单元分解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被限制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处理盒剖视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被限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处理盒剖视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处理盒左端的分离接触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鼓单元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鼓单元分解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力接收构件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接触位置时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处于分离位置时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显影单元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过程中被限制部在限制部中的移动过程;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力接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处理盒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力接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处理盒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力接收构件从处理盒中分解的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力接收构件从处理盒中分解的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限制部放大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显影单元处于分离位置时力接收构件的接合位置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显影单元处于接触位置时力接收构件的接合位置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处理盒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护盖从处理盒中分解出来的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位于轴承盖上的被限制部的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位于护盖上的限制部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被限制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示意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被限制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处理盒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分离接触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力接收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力接收构件位于第二位置且未收到外力迫推时示意图;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分离接触机构示意图;
图56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分离接触机构示意图;
图57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力接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58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力接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59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0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分离接触机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分离接触机构示意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例9中处理盒示意图;
图64是本发明实施例9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65是本发明实施例10中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66是本发明实施例10中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67是本发明实施例10中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10中处理盒分解示意图;
图69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处理盒示意图;
图70是本发明实施例11中力接收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17所示,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电子照相形成工艺的成像设备1和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处理盒100,处理盒100可拆卸的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可与成像设备1配合,将需要显示的内容记录到记录介质(例如纸张)上。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成像设备1和处理盒100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成像设备的概要结构】
如图1-6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成像设备1,成像设备1是使用电子照相工艺的四色全色激光打印机,并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成像设备1包括外壳主体2以及形成在外壳主体上中的内腔3,成像设备1还具有连通内腔3和成像设备1外部的开口4以及可覆盖开口4的门盖5,门盖5可在暴露开口4的打开位置和覆盖开口4的关闭位置之间绕轴转动,也就是说,门盖5可打开或关闭,在以下描述中,关于成像设备1,设置门盖5的一侧为后侧,与后侧相反的一侧为前侧,站在后面观察的成像设备1的右边为右侧,左边为左侧,上边为上侧,下边为下侧;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中还容纳有托盘6,托盘6可沿着自后向前的方向插入至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中,亦或是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从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中抽出,并且,在托盘6中具有四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盒容纳部7,四个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内容纳的显影剂颜色不同的处理盒100可对应的安装在盒容纳部7中,并能跟随托盘6的移动而移动;在成像设备1的右侧设置有四组驱动构件8,驱动构件8可接收成像设备1内马达输出的驱动力而旋转,在处理盒100安装在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中时,驱动构件8可与处理盒100中的耦合构件108(后文将介绍)耦合而能驱动处理盒100进行工作。
在成像设备1的内腔3的上侧还设置有一对按压构件9,一对按压构件9分别设置在内腔3的左右两侧,按压构件9通过连杆构件(未示出)与门盖5连接并构造为可响应于门盖5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处理盒1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且门盖5处于打开位置时,按压构件9位于处理盒100的上侧并与处理盒100间隔开,在门盖5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按压构件9向下移动并可按压处理盒100,也就是说,按压构件9可响应于门盖5的打开/关闭动作而能向上/向下移动,以不妨碍托盘6和处理盒100的插入和移除操作。
成像设备1还包括分离控制单元10,分离控制单元10通过与处理盒100的一部分接合来控制显影辊112(后文将描述)和感光鼓122(后文将描述)的接触/分离操作,分离控制单元10分别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下侧的左右两端,也就是在成像设备1的驱动侧(右侧)和非驱动侧(左侧)均设置有分离控制单元10,在下文中,左右两侧的分离控制单元10几乎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两侧的分离控制单元10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控制单元10布置在驱动构件8的下方,分离控制单元10的左右方向上的每一侧均具有分别对应于四个处理盒100的分离控制构件11,多个分离控制构件11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分离控制构件11总是连接到成像设备1上,然而,分离控制构件11被构造为通过控制机构(未示出)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此外,为了使分离控制单元10与处理盒100的一部分接合并控制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接触/分离操作,分离控制单元10与处理盒100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保持重叠;更具体的,分离控制单元10包括上述描述的分离控制构件11,分离控制构件11具有朝向处理盒100(即上侧)突出并且跨空间12彼此面对的第一施力表面11a和第二施力表面11b,第一施力表面11a和第二施力表面11b通过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下侧的连接部分(未示出)相互连接,此外,分离控制构件11通常被推压弹簧15向上推压,并可围绕旋转中心13可旋转的被控制金属板14支撑,而且,控制金属板14被构造为通过控制机构(未示出)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得分离控制构件11被构造为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
【处理盒】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1-17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100,处理盒100如上所描述的,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托盘6中,并可跟随托盘6一起安装至成像设备1的内腔3中,为便于下文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处理盒10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方向),耦合构件108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处理盒100的右端(第一末端);并且,如上述所知,定义处理盒100可沿自后向前的方向(第二方向)安装至成像设备1中,上下方向(第三方向)和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都垂直。
处理盒100包括相互连接的显影单元110和鼓单元120,显影单元110配置为可相对于鼓单元120摆动;其中,显影单元110包括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框体111和支撑在显影框体111上的显影辊112,显影辊112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显影辊旋转轴线旋转;鼓单元120包括鼓框体121和支撑在鼓框体121上的感光鼓122,感光鼓122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感光鼓旋转轴线旋转;在显影框体111和鼓框体121之间连接有弹簧102,该弹簧102因变形产生的弹力可施加在显影框体111和鼓框体121上,并布置为可使得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保持紧密接触,以确保处理盒1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处于工作状态时,显影辊112通过与感光鼓122的接触而能将显影辊112上承载的显影剂准确的输送、沉积至感光鼓122上,从而用于显影感光鼓122上的静电潜像,输出显影剂像;在显影单元110和鼓单元120的右端均设置有耦合构件108,耦合构件108可与成像设备1的驱动构件8耦合,并能接收驱动构件8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从右向左观察,耦合构件108被驱动着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耦合构件108可分别驱动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旋转;不仅如此,处理盒100还包括存储单元101和用于安装存储单元101的存储单元架(未示出),存储单元101具有设置在处理盒100左侧上端部的电接触表面101a,电接触表面101a和感光鼓122在上下方向上排布,电接触表面101a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鼓框体121的上端,电接触表面101a可电连接至成像设备1而使得存储单元101可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建立通信连接,从而使得存储单元101中存储的处理盒100的例如型号、显影剂容量等信息能被成像设备1读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之一的按压构件9可按压并定位存储单元架,以确保存储单元101与成像设备1的电连接稳定性。
为确保在处理盒100进行工作时,显影单元110的显影辊112和鼓单元120的感光鼓122彼此接触,在处理盒100不进行工作时,显影单元110的显影辊112和鼓单元120的感光鼓122彼此分离,处理盒100还包括有使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的分离接触机构130,优选的,分离接触机构130由显影单元110(当然,分离接触机构130也可设置在鼓单元上)可移动的支撑并分别设置在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这将使得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受力相对平衡,在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在接触或分离时更加稳定,在以下描述中,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彼此接触时,显影单元110处于接触位置,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彼此分离时,显影单元110处于分离位置,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处理盒100左右两侧的分离接触机构130几乎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左右两侧的分离接触机构130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也正是由于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大体相同,接下来将以右侧的分离接触机构130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左侧的分离接触机构130将不再重复赘述。
分离接触机构130包括作为保持构件的分离保持构件131、作为按压构件的力接收构件132和作为复位构件的第一弹性构件133,其中,第一弹性构件133连接在分离保持构件131和力接收构件132之间,优选的,第一弹性构件133为拉伸弹簧,其产生的弹性力可保持分离保持构件131和力接收构件132彼此靠近,接下来将对分离保持构件131和力接收构件132进行具体介绍。
分离保持构件131设置在显影框体111的下侧,并包括有主体部分131c以及形成在主体部分131c上的第一孔131a,分离保持构件131通过第一孔131a套设在显影框体111上,并布置为可绕第一孔131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分离保持构件131还包括从主体部分131c上径向向外突出的分离保持部131b(被限制部分),分离保持部131b配置成可限制显影单元110和鼓单元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能够在通过鼓单元120将显影单元110保持在分离位置的第一位置和通过鼓单元120将显影单元110保持在接触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分离保持部131b处于第一位置时,分离保持部131b的自由端与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间隔,这时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保持接触,在分离保持部131b处于第二位置时,分离保持部131b的自由端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于处于第一位置下的分离保持部131b的自由端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更远离电接触表面101a,这时分离保持部131b的自由端抵靠在鼓框体121上的受压面121a,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保持分离而间隔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分离保持部111a可在不抵靠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和抵靠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之间摆动,使得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保持接触或分离;此外,分离保持构件131还包括沿着主体部分131c向下突出的抑制部131d,该抑制部131d与力接收构件132的下端彼此面对布置,其可在分离保持构件131处于第二位置时与力接收构件132抵接,使其稳定的保持在第二位置,从而抑制分离保持构件131进一步的旋转,然而,对于抑制部131d的位置及结构并不是限定的,只要能起到防旋转的技术效果即可。
力接收构件132可活动的设置在鼓框体121上,力接收构件132大体上呈杆状并构造为从鼓框体121的上侧端延伸至鼓框体121的下侧端,力接收构件132包括设置在其上端的被按压表面132a,其可在门盖5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被按压构件9自上向下按压,而能迫使力接收构件132大致沿着自上向下的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力接收构件132处于第一位置时相比于处于第二位置时力接收构件132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更远离分离控制构件11,换句话说,力接收构件132处于第一位置时相比于处于第二位置时力接收构件132的下端更缩进于鼓框体121中,以不妨碍托盘6和处理盒100的插入和移除操作;力接收构件132的下端还设置有从力接收构件132上突出形成的被迫推表面132b,在力接收构件132处于第二位置时,被迫推表面132b可被分离控制构件11迫推而促使力接收构件132在限制部121c(下文将详细介绍)限定的范围内绕轴摆动,具体的,被迫推表面132b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和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其中,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处理盒100的前侧,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处理盒100的后侧,换句话说,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在处理盒100安装至成像设备1的安装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面向处理盒100的下游侧,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在处理盒100安装至成像设备1的安装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面向处理盒100的上游侧,在显影单元110由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过程中,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可与分离控制机构11的第一施力表面11a接触并被其迫推,而促使力接收构件132带动着分离保持构件131摆动并在第一弹性构件133的弹性力复位下复位移动至不与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抵靠的位置,实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的接触;在显影单元110由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过程中,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可与分离控制机构11的第二施力表面11b接触并被其迫推而促使力接收构件132向前摆动,显影单元110被力接收构件132带动而一起移动至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分离的分离位置,几乎同时的,失去力接收构件132抵靠而不被限制的分离保持构件131将向下摆动至与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抵靠的位置,从而将保持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分离的状态。
在力接收构件132上设置有安装部132c,安装部132c是形成在力接收构件132上的条形槽,即安装槽,该条形槽同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相对应的,在鼓框体121上设置有突起部121b,突起部121b优选为弹性扣,安装部132c可匹配的接合至突起部121b上,其一方面避免了力接收构件132轻易脱离鼓框体121,另一方面也使得力接收构件132可在突起部121b的定位下移动或摆动,并限制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行程;进一步的,在鼓框体121上还设置有限制部121c,优选的,限制部121c是形成在鼓框体121上的容纳槽,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投影,容纳槽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相较于中间部分具有更大的投影面积,换句话说,容纳槽大致呈“沙漏”状,容纳槽构造为可容纳力接收构件132的至少一部分,其一方面可促使力接收构件132在上下方向上沿着容纳槽设定的路线进行移动,另一方面,也因其具有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相较于中间部分具有更大的投影面积的构造,因此,力接收构件132也可在与左右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将力接收构件132的摆动空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力接收构件132的移动和摆动行程均可得到有效限制;总的来说,力接收构件132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均具有移动的移动自由度,其可在受力后在不同方向上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力接收构件132设置在鼓单元120上,分离保持构件131设置在显影单元110上,同样实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的接触或分离,但是,可选择的是,也可将力接收构件132设置在显影单元110上,分离保持构件131设置鼓单元120,亦或是二者均设置在鼓单元120上,均可实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的接触或分离,这并不是限定的。
接下来详细描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之间通过分离接触机构130的接触操作;在本实施例的处理盒100,从右向左观察,显影单元110从成像设备1接收沿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并且,如图13所示,当显影单元110处于分离位置且分离保持构件131处于第一位置时,显影单元110通过弹簧102接收作用力,这使得分离保持构件131的分离保持部131b稳定的抵接在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上,显影单元110的姿态得以保持;以这种方式,当处理盒1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和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处于分离控制构件11的第一施力表面11a和第二施力表面11b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的空间12中,随后分离控制构件11向后移动,分离控制构件11的第一施力表面11a与力接收构件132的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接触并迫推第一被迫推表面132b1,使得力接收构件132向后摆动,进而可迫使与力接收构件132接触的分离保持构件131脱离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而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该分离保持构件131的第二位置也叫做分离允许位置,然后,显影单元110通过从弹簧102上接收的弹性力而在图15所示的V1方向摆动,并移动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此时,分离保持部131b与鼓框体121的阻挡部121d接触并被阻挡,以阻挡分离保持构件1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即使第一弹性构件133在箭头B2方向持续拉动分离保持构件131也因其被鼓框体121的阻挡部121d阻挡而被维持在分离允许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后,分离控制构件11沿前方向移动并返回原位置,并保持在一个不迫推力接收构件132的位置。
接下来详细描述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之间通过分离接触机构130的分离操作;在处理盒100无需执行打印任务时,可由上述分离接触机构130可操作的将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分离,在处理盒100需要执行打印任务时,分离控制构件11将向前移动,分离控制构件11的第二施力表面11b与力接收构件132的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接触并迫推第二被迫推表面132b2,使得力接收构件132的下端向前摆动带动显影单元110沿着V2方向摆动,这时,分离保持构件131在第一弹性构件133的弹性力作用下再次越过鼓框体121的阻挡部121d而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分离保持构件131的分离保持部131b再次与鼓框体121的受压面121a抵接,通过弹簧102的施力作用,分离保持构件131的姿态保持在第一位置,显影辊112和感光鼓122将保持稳定分离。
实施例2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如图18-28所示,实施例2中示出了一种处理盒1000,对于该处理盒1000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000的分离接触机构的结构不同。
首先,先介绍处理盒1000右端的分离接触机构,分离接触机构包括可拆卸的安装在鼓框体1021上的力接收构件1032,力接收构件1032通过设置在鼓框体1021的护盖1023上的例如弹性扣1021a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鼓框体1021上,力接收构件1032的上末端可接收自上向下的外力而相对于鼓框体102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力接收构件1032的下末端可接收分离控制机构11的推动力而相对于鼓框体10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力接收构件1032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力接收构件132可迫推显影单元1010的被迫推突起1010a,使得显影辊1012可响应于显影框体1021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与感光鼓1022分离,对于力接收构件1032的其它结构,由于其在实施例1中已进行详细的介绍,故而本实施例将不再进行赘述,为便于理解,接下来将针对该分离接触机构的其它结构以及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的接触和分离过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分离接触机构还包括连接在力接收构件1032和鼓框体1021之间的第一弹性构件1033,优选的,第一弹性构件1033为拉伸弹簧,具体的,第一弹性构件1033连接在力接收构件1032的第一连接突起1032b和鼓框体1021的护盖1023的第二连接突起1021b上,在力接收构件1032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弹性构件1033产生的弹性力将力接收构件1032保持在伸出的第一位置,在力接收构件1032受到自上向下的按压力时,力接收构件1032可克服第一弹性构件1033产生的弹性力而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该按压力撤去后,力接收构件1032可在弹性力作用下从第二位置复位移动至第一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弹性构件1033可用于在力接收构件1032未受到按压力时将其保持在第一位置并可将处于处于第二位置的力接收构件1032复位移动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处理盒1000的分离接触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鼓框体1021的护盖1023下端的第一限制部1028和容纳槽1023,第一限制部1028构造为形成在护盖1023上的凹槽或孔。
进一步的,在前后方向上,第一限制部1028和容纳槽10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023a,该第一倾斜面1023a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以便于被限制部1040在第一倾斜面1023a的引导下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力接收构件1032和被限制部1040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配置为可接收力接收构件1032的推动力,并与力接收构件推动第二倾斜面的推动方向交叉。
进一步的,处理盒1000的分离接触机构还包括与上述第一限制部1028、容纳槽1023和倾斜面1023a配合的分离保持组件,分离保持组件设置在显影单元1010上,分离保持组件包括有相对于显影框体1011可移动的被限制部1040,具体的,被限制部1040的一端通过例如构造为销钉的连接部1043可转动的连接在显影框体1011的轴承上,而可绕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也就是说,被限制部1040可绕连接部1043相对于显影框体1011转动;被限制部1040具有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可插入鼓框体1021的第一限制部1028中,使得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分离,在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保持接触时,被限制部1040的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容纳在容纳槽1023中,并与鼓框体1021间隔开,对于具体的接触和分离过程,下文将详细介绍。
进一步的,处理盒1000的分离接触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被限制部1040和显影框体1011之间的第二弹性构件1044,第二弹性构件1044构造为压缩弹簧,第二弹性构件1044产生的弹性力可施加至被限制部1040上,使得被限制部1040保持在伸出的第二位置,并可用于将处于第一位置的被限制部1040复位至第二位置,有助于使得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可稳定的保持在鼓框体1021的第一限制部1028中,以此保持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分离状态。
进一步的,在处理盒1000的左端也设置有分离接触机构,处理盒1000左端的分离接触机构同样包括有安装在鼓框体1021上的力接收构件1032,其与右端的力接收机构1032大体相同,对于相同之处,这里将不再重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力接收构件1032上设置有构造为突起的第二被限制部分1032f,显影框体1011上设置有与第二被限制部分1032f相配合的并构造为突起的第二限制部1023f,在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接触时,第二被限制部分1032f与第二限制部1023f间隔开,在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分离时,第二被限制部分1032f与第二限制部1023f抵接而能被第二限制部1023f限制朝着靠近感光鼓1022的方向移动,以此保持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稳定的分离状态。
进一步的,处理盒1000还包括有与实施例1中的弹簧类似的弹簧1050,弹簧1050优选为拉伸弹簧,可选择的是,也可以是压缩弹簧;弹簧1050连接在显影单元1010和鼓单元1020上,并且其产生的弹性力可用于施加至显影单元1010上,以迫使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保持紧密接触。
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接触和分离过程
以处理盒1000右端为例进行说明,在处理盒1000安装至成像设备1中且门盖5关闭后,成像设备1的按压构件9响应于门盖5的关闭而自上向下移动,按压构件9向下按压力接收构件1032,使得力接收构件1032向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随后,分离控制机构11向前推动力接收构件1032的下末端,力接收构件1032推动显影单元1010的被迫推突起1010a,使得显影单元1010相对于鼓单元1020摆动,在显影单元1010的摆动过程中,连接在显影单元1010上的被限制部1040的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通过倾斜面1023a的引导进入第一限制部1028中,从而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二弹性构件1044的弹性力迫推下,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此时被限制部1040被锁定,避免了第三弹性构件1050产生的弹性力施加在显影单元1010上后使显影辊1012移动至接触位置。
在处理盒1000需要重新执行打印任务时,即显影辊1012需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这时,成像设备1的分离控制机构11可向后推动力接收构件1032的下末端,迫使力接收构件1032的下末端在前后方向上朝着靠近感光鼓1022的方向摆动,在力接收构件1032摆动过程中,力接收构件1032可推动被限制部1040解锁,被限制部1040的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在克服第二弹性构件1044的弹性力后向下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脱离与第一限制部1028的接触,在脱离瞬间,显影单元1010可在第三弹性构件1050的弹性力作用下朝着靠近鼓单元1020的方向移动,显影辊1012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最终,显影辊1012与感光鼓1022保持紧密接触,此时的第一被限制部分1041容纳在容纳槽1023中并与鼓框体1021间隔开。
实施例3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中的实施例3,如图29-31所示,实施例3中示出了一种处理盒,对于该处理盒与上述实施例1-2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处理盒右端的分离接触机构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处理盒右端的分离接触机构同样包括有力接收构件1132,其与上述实施例10中的力接收构件的结构和功能大体相同,对于二者的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力接收构件1132的下侧设置有可发生弯曲并发生弹性变形的被限制部1133,被限制部1133构造为从力接收构件1132的下侧表面向外延伸而成,并与力接收构件1132一体成型设置,以简化其结构,减少所需的模具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限制件1133的延伸末端具有第一被限制部分1133a,该第一被限制部分1133a同样可插入鼓框架1121的第一限制部1128中,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稳定的保持在分离状态。
可选择的,被限制部1133可以是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弹片或钢片,亦或是可发生弹性移动的部件,只要被限制部1133受力后可移动并在力撤去后可复位即可,因而对被限制部1133的结构是不作限定的。
对于处理盒左端的分离接触机构来说,其与上述实施例2中的处理盒左端的分离接触机构大体相同,本实施例将不再重复赘述。
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接触和分离过程
以处理盒右端为例进行说明,在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1中且门盖5关闭后,成像设备1的按压构件9响应于门盖5的关闭而自上向下移动,按压构件9按压力接收构件1132向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随后,分离控制机构11向前推动力接收构件1132的下末端,力接收构件1132推动显影单元的被迫推突起,使得显影单元相对于鼓单元1120摆动,在显影单元的摆动过程中,连接在力接收构件1132上的被限制部1133可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被限制部分1133a可通过倾斜面1123a的引导进入第一限制部1128中,被限制部1133发生复位而稳定的保持在第一限制部1128中,此时被限制部1133被锁定,避免了处理盒右端的第三弹性构件产生的弹性力施加在显影单元上后使显影辊移动至接触位置。
在处理盒需要重新执行打印任务时,即显影辊需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这时,成像设备1的分离控制机构11可向后推动力接收构件1132的下末端,迫使力接收构件1132的下末端在前后方向上朝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摆动,在力接收构件1132摆动过程中,被限制部1133再次发弹性变形而脱离与第一限制部1128的接触,在脱离瞬间,显影单元可在第三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朝着靠近鼓单元1120的方向移动,显影辊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最终,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紧密接触,此时的第一被限制部分1133a容纳在容纳槽1123中并与鼓框体1121间隔开。
实施例4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32-37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处理盒300,处理盒3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例如:分离接触机构330包括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力接收构件功能和结构大体相同力接收构件332,以及设置在显影框体311和力接收构件332之间的第一弹性构件340,其可用于在力接收构件332未受到来自处理盒300外部作用力时将力接收构件332保持在第一位置,以及在处理盒300的外部作用力撤去后将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处;处理盒还包括连接在显影框体311和鼓框体321之间弹簧333,其提供的弹性力在处理盒300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可将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保持紧密接触状态,对于处理盒的其它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盒300上的分离接触机构330的不同。
本实施例的力接收构件332相对于显影框体311可移动的布置在显影单元310上,可选择的是,力接收构件332依旧可布置在鼓单元320上;不仅如此,处理盒300还包括设置在显影框体311长度方向一端的轴承盖313,轴承盖313用于可旋转的支撑显影辊312和耦合构件,在以下描述中,轴承盖313可作为显影框体311的一部分而存在,即显影框体311包括轴承盖313;处理盒300还包括设置在轴承盖313上并自轴承盖313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被限制部分314,被限制部分314可响应于力接收构件332的移动而相对于鼓框体3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被限制部分314处于第一位置时,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保持分离,当被限制部分314处于第二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322保持接触,具体的,被限制部分314构造为一对间隔并彼此面对的突起,即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受力后可发生弹性变形移动,而能彼此相对的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被限制部分314为弹性突起,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彼此远离,在受到外力时,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可彼此靠近;与此对应的是,处理盒300的一端还设置有护盖323,护盖323覆盖轴承盖313的至少一部分,在以下描述中,护盖323可作为鼓框体321的一部分而存在,即鼓框体321包括护盖323,在护盖323上设置有构造为槽的限制部324,限制部324包括相邻设置并彼此连通的第一限制部324a和第二限制部324b,第一限制部324a相对于第二限制部324b在前后方向上更靠近处理盒300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制部324a也称之为第一槽324a,第二限制部324b也称之为第二槽324b,其中,第二槽324b包括连接第一槽324a的槽口,第一槽324a的最大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以便于被限制部分314在未受到外力时可被槽口阻挡而保持在第一位置,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沿着左右方向观察,限制部324呈“葫芦”状,即沿着第一限制部324a朝向第二限制部324b的方向,第一限制部324a宽度较宽,通过槽口时宽度变窄,而后在第二限制部324b时再度变宽;在被限制部分314位于第一位置时,被限制部分314插入在第一限制部324a中,被限制部分314的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彼此远离而呈现张开状态,即便此时在弹簧333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显影单元310具有从分离位置朝接触位置移动的运动趋势,但由于被限制部分314的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张开、且第一限制部324a和第二限制部324b之间的槽口宽度较小,被限制部分314被槽口阻挡而使得其不足以越过该槽口,因此,显影单元310在处理盒300未受到外力作用时能稳定的保持在图35所示的分离位置;在被限制部分314位于第二位置时,被限制部分314插入在第二限制部324b中,此时,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保持接触。
当然,上述描述的槽口也可理解成一对间隔设置的阻挡突起324g所形成,即槽口构造为一对阻挡突起324g之间的通道,阻挡突起324g可在被限制部分314处于第一位置并且施加在力接收构件332的被迫推表面的外力撤去后阻挡被限制部分31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便于维持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的分离状态;进一步的,限制部324的阻挡突起324g和被限制部分314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倾斜面324f,该倾斜面324f可用于将被限制部分314从第一位置导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或将被限制部分314从第二位置导向移动至第一位置,优选的,限制部324和被限制部分314上均设置有倾斜面324f,以便于更顺畅的导向被限制部分314,避免其出现卡死等问题。
在处理盒3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且力接收构件332的第一被迫推表面332b1被分离控制构件11的第一施力表面11a向后迫推时,力接收构件322带动着显影单元310沿图35的V1方向摆动,这时,被限制部分314接合在限制部324的第一限制部324a上的接合状态被打破,位于显影单元310上的处于第一位置的被限制部分314将脱离鼓框体321上的限制部324的第一限制部324a,而可逐渐越过第一限制部324a和第二限制部324b之间的槽口,具体的,在越过第一限制部324a和第二限制部324b之间的槽口的过程中,因槽口大小较小,这时,被限制部分314的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被限制部分324的槽口处的内壁挤压而发生变形并彼此靠近,以允许被限制部分314通过,最终,彼此靠近的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越过槽口而移动至第二限制部324b处,此时,不再被挤压的被限制部分314的第一突起314a和第二突起314b在自身弹性力的复位下彼此远离并呈现张开状态,最终,被限制部分314移动至第二位置并限制部324的第二限制部324b中,这时显影单元310处于接触位置,随后,分离控制构件11向前移动而不再推动力接收构件332,在处理盒300的弹簧333的弹性力作用下,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保持稳定的紧密接触状态。而显影单元310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处理盒300的动作过程与上述显影单元310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动作过程大致相反,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300的分离接触机构330通过设置有被限制部分314与限制部324,在显影单元310处于接触位置或处于分离位置时,即便分离控制机构11的推动力不再施加在力接收构件332上,被限制部分314也均能接合在限制部324上,而稳定的保持显影辊312和感光鼓322的接触或分离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可移动的分离保持构件,本实施例中大大简化了处理盒300的分离接触机构330结构,降低了处理盒300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5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38-44来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处理盒400,本实施例5作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处理盒400与上述实施例4中的处理盒的结构大体相同,例如:分离接触机构430包括与上述实施例4中的力接收构件结构大体相同力接收构件432,该力接收构件432可相对于显影框体411可移动的布置在显影单元410上,可选择的是,力接收构件432同样可布置在鼓单元420上;分离接触机构430还包括设置在显影框体411和力接收构件432之间的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具体可参照实施例4),其可用于在力接收构件432未受到来自处理盒400外部作用力时将力接收构件432保持在第一位置,以及在处理盒400的外部作用力撤去后将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处;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分离接触机构430的弹簧(未示出,具体可参照实施例4)连接在显影框体411和鼓框体421之间,其提供的弹性力在处理盒400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可将显影辊412和感光鼓422保持紧密接触状态。对于其它相同过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盒400的分离接触机构430的结构不同。
处理盒400的鼓框体421的下端还设置有限制部424,具体的,限制部424设置在护盖423的下末端,限制部424是形成在护盖423上的槽,限制部424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限制部424a和第二限制部424b,第一限制部424a相对于第二限制部424b更靠近处理盒400的前端,第一限制部424a和第二限制部424b之间通过槽口相互连通,并设置有用于阻挡被限制部分432d的阻挡突起,沿着处理盒400的上下方向看,该槽口的宽度小于第一限制部424a和第二限制部424b的宽度,换句话说,第一限制部424a在通往第二限制部324b的路径上其开口大小逐渐变小,而后到达第二限制部324b时再次变大,这与实施例4中的限制部结构大体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力接收构件432上的下侧设置有被限制部分432d,优选的,被限制部分432d是形成在力接收构件432上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肋,在处理盒400未接收到来自处理盒400外部的作用力时,构造为突肋的被限制部分432d可接合在限制部424的第一限制部424a中,这使得力接收构件432被第一限制部424a限制移动,即便此时在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显影单元410具有从分离位置朝接触位置移动的运动趋势,其产生的力也不足以使力接收构件432脱离与第一限制部424a的接触,因此,通过力接收构件432与第一限制部424a的接合,力接收构件432能稳定的保持显影单元410在分离位置;在处理盒4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且力接收构件432被分离控制构件11向后迫推时,力接收构件422带动着显影单元410摆动,这时,被限制部分432d接合在限制部424的第一限制部424a上的接合状态被打破,位于显影单元410上的被限制部分432d将脱离鼓框体421上的限制部424的第一限制部424a,而可逐渐越过第一限制部424a和第二限制部424b之间的槽口,具体的,在越过第一限制部424a和第二限制部424b之间的槽口的过程中,构造为突肋的被限制部分432d挤压护盖423内壁挤压而使其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以允许被限制部分432d通过,最终,被限制部分432d越过槽口而移动至第二限制部324b处,此时,不再被挤压的护盖432内壁在自身弹性力的复位下恢复正常状态,最终,被限制部分432d移动在限制部424的第二限制部424b中而使得力接收构件432被限制移动,显影单元410被力接收构件432限制也将无法移动而保持在接触位置,随后,分离控制构件11向前移动而不再推动力接收构件432,在处理盒400的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显影辊412和感光鼓422保持稳定的紧密接触状态。而显影单元410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处理盒400的动作过程与上述显影单元410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动作过程大致相反,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分离接触机构430相较于实施例3,被限制部分432d设置在力接收构件432上,结构更加简单,增强了被限制部分432d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显影辊412和感光鼓422的分离和接触稳定性。
实施例6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45-50来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处理盒500,本实施例6作为实施例4或5中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处理盒500与上述实施例4-6中的处理盒的结构大体相同,例如:分离接触机构530包括与上述实施例4-6中的力接收构件结构大体相同力接收构件532,该力接收构件532构造为可接收外力后相对于护盖523移动,并在接收外力作用后可带动显影单元510相对于护盖523摆动;处理盒500的分离接触机构530还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弹簧(未示出,具体可参照实施例4),其连接在显影框体511和鼓框体521之间,其产生的弹性力具有迫使显影单元510保持在接触位置的趋势,对于其它相同的结构,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盒500的分离接触机构530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500的鼓框体521的下端还设置有限制部524,具体的,限制部524设置在护盖523的下端,限制部524构造为形成在护盖523内表面上的槽,限制部524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限制部524a和第二限制部524b,即第一槽524a和第二槽524b,第一限制部524a相对于第二限制部524b布置在更靠近处理盒500的前端的位置;并且,本实施例中的限制部524同样包括有设置在第一限制部524a和第二限制部524b之间的阻挡突起525,阻挡突起525构造为从限制部524的底部向外突出形成;进一步的,阻挡突起525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524a1和第二倾斜面524b1,第一倾斜面524a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倾斜面524b1所在的平面相交叉,对于上述描述的阻挡突起525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524a1和第二倾斜面524b1)的功能,由于已经在实施例4-5中已描述,因此,本实施例将不再重复赘述;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轴承盖513的下端设置有被限制部分514,具体的,被限制部分514是设置在轴承盖513上的受力后可发生弹性移动的突起,该弹性件相对于护盖523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移动量,优选的,突起为弹性扣;可选择的是,被限制部分514还可以设置鼓框体521上或是区别于轴承盖513或鼓框体521的其他部件上,这并不是限定的。
在处理盒500的具体动作过程中,在处理盒500未接收到来自处理盒500外部的作用力时,构造为弹性扣的被限制部分514处于第一位置,其可接合在限制部524的第一限制部524a上,而使得显影单元510被第一限制部524a限制移动二保持在分离位置,即便此时在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显影单元510具有从分离位置朝接触位置移动的运动趋势,但是其产生的弹性力也不足以使第一被限制部分514脱离与第一限制部524a的接触,因此,通过被限制部分514与第一限制部524a的接合,第一被限制部分514能稳定的保持显影单元510在分离位置;在处理盒500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且力接收构件532被分离控制构件11向后迫推时,力接收构件522带动着显影单元510相对于护盖523摆动,这时,被限制部分514接合在限制部524的第一限制部524a上的接合状态被打破,位于显影单元510的轴承盖513上的被限制部分514将脱离护盖523上的限制部524的第一限制部524a,而可在第一倾斜面524a1的导向下向后移动,这时,被限制部分514受到第一倾斜面524a1的反作用力挤压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变形,以允许被限制部分514逐渐越过阻挡突起525,随后,被限制部分514在第二倾斜面524b1的导向下被导向至第二限制部524b上,此时,被限制部分514在左右方向上的变形量减少而恢复正常状态,这时,被限制部分514能稳定的接合在第二限制部524b上,因此,显影单元510被限制移动而稳定的保持在接触位置,随后,分离控制构件11向前移动而不再推动力接收构件532,在处理盒500的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显影辊和感光鼓保持稳定的紧密接触状态。对于显影单元510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处理盒500的动作过程与上述显影单元510从分离位置移动至接触位置的动作过程大致相反,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实施例4-6的分离接触机构530的结构,但其同样能够实现控制显影单元510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7
如图51-56所示,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一种处理盒600,处理盒600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这里将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迫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和分离的结构不同。
分离接触机构630包括力接收构件632、杆643以及限制构件645,该力接收构件632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力接收构件结构和功能大体相同,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杆643可活动的连接在力接收构件632和限制构件645之间,具体的,杆643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孔轴的间隙配合并可转动的连接在力接收构件632的下端,而杆643另一端的被限制部分643a(与实施例4中的被限制部分大体相同)则连接在限制构件645上,当力接收构件632被成像设备1按压而自上向下移动时,杆643连接在力接收构件632的一端可一边相对于力接收构件632转动,一边跟随力接收构件632一起自上向下移动;限制构件645构造为环状构件,其套设在感光鼓的右端,限制构件645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实施例4和实施例5中大体相同的限制部644,因此,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限制部644的具体结构将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接下来将对分离接触机构630迫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和分离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可另外参照图53所示,当力接收构件632处于第一位置时,杆643的被限制部分643a接合在第二限制部644a和第一限制部644b之间的槽中,此时被限制部分643的第一突起643a1和第二突起643a2发生变形而呈彼此靠近的闭合状态,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分离的这种状态得以保持;当力接收构件632从第一位置克服第一弹性构件633的弹性力而移动至第二位置、且处于第二位置下的力接收构件632的被迫推表面632b受到来自成像设备1中向后的迫推力时,杆643可被力接收构件632推动着向后移动,在杆643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杆643的被限制部分643a可在限制部644中滑动,直至被限制部分643a接合在第二限制部644a中,被限制部分643a不再变形而呈彼此远离的张开状态,这时,施加在力接收构件632上的迫推力撤去,处于张开状态下的被限制部分643a被邻近第二限制部644a的位于第二限制部644a和第一限制部644b之间的槽阻挡,而使得被限制部分643a接合在第二限制部644a上的位置得以保持,最终,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接触的这种状态得以保持;当显影辊和感光鼓需要从接触状态移动至分离状态时,力接收构件632的被迫推表面632b可被成像设备1向前迫推,这时,力接收构件632带动杆643一起向前移动,在杆643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杆643的被限制部分643a可在第二限制部644a和第一限制部644b之间的槽中滑动,第二限制部644a和第一限制部644b受到槽内壁的挤压发生变形而呈彼此靠近的闭合状态以避免被限制部分643a与限制部644出现干涉,随着杆643的进一步向前移动,被限制部分643a最终接合在第一限制部644b中,被限制部分643a不再变形而呈彼此远离的张开状态,这时,施加在力接收构件632上的迫推力撤去,处于打开状态下的被限制部分643a保持在与第一限制部644b接合的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分离的这种状态得以保持。
实施例8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中的实施例8,如图57-62所示,实施例8中示出了一种处理盒,对于该处理盒与上述实施例1-7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的结构不同。
具体的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分离接触机构包括可接收成像设备1的按压力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力接收构件832,分离接触机构还包括连接在力接收构件832下端并可响应于力接收构件832的移动而移动的分离保持构件846,分离保持构件846可转动的套设在耦合构件上,分离保持构件846包括构造为环状的主体部分846a,以及从主体部分846a径向向外突出的受力臂846b和分离保持部846d(即上文描述的被限制部分),受力臂846b和分离保持部846d均构造为突起并在主体部分846a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优选的,分离保持部846d(被限制部分)设置在分离保持构件846上并构造为凸轮,其中,受力臂846b上形成有槽846c,力接收构件832的下端部上设置的连接突起832f可插入槽846c中;当力接收构件832处于第一位置时,分离保持构件846处于第二位置,其稳定的抵接在显影单元的受压面上,而使得显影辊812和感光鼓822保持分离;当力接收构件83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力接收构件832可推动分离保持构件846的受力臂846b,迫使分离保持构件846转动一定角度,这时,分离保持构件846的分离保持部846d仍然稳定的抵接在显影单元的受压面上,显影辊812和感光鼓822仍旧保持分离;当力接收构件832的被迫推表面832b受到向后的迫推力时,力接收构件832可迫推受力臂846b,迫使分离保持构件846再转动一定角度而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分离保持部846d与显影单元的受压面脱离接触,在第一弹性构件833的弹性力作用下,显影辊812从与感光鼓822相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至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当显影辊812和感光鼓822需分离时,力接收构件832的被迫推表面832b受到成像设备向前的迫推力,分离保持构件846被力接收构件832推动而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这时,分离保持部846d抵接在显影单元的受压面上,显影辊812和感光鼓822保持分离,即使随后成像设备上的迫推力从力接收构件832上撤去,依靠着分离保持部846d抵接在显影单元的受压面上,显影辊812和感光鼓822将持续保持分离。
实施例9
接下来结合附图63-64详细介绍本发明中的实施例9,本实施例9中示出了一种处理盒200,与上述实施例1-8中的处理盒相同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盒200的分离接触机构230的结构不同。
处理盒200包括可摆动的设置在显影单元210上的分离保持构件231和第一弹性构件233以及用于将分离保持构件231和第一弹性构件233定位在显影框体211上的定位件234,优选的,定位件优选为螺钉,可选择的是,其还可以是弹性扣结构,这并不是限定的,在本实施例中,分离保持构件231同样具有可与鼓单元220的鼓框体221抵接的分离保持部231b,其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1中的分离保持部大体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第一弹性构件233一端抵接在显影框体211上,另一端抵接在分离保持构件231上,第一弹性构件233构造为在处理盒200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其产生的弹性力可迫使分离保持构件231保持在第一位置,即显影单元210处于显影辊和感光鼓222彼此分离的分离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弹性构件233产生的弹性力足以克服例如弹簧(本实施例中未示出)的弹性力而致使显影辊和感光鼓222彼此发生分离;优选的,第一弹性构件233为扭簧,其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当处理盒200需要从无需执行打印任务的状态切换至需要执行打印任务的状态时,显影单元210的耦合构件208接收成像设备1的旋转驱动力,使得显影单元210接收有旋转扭矩,从右向左观察时,该旋转扭矩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图中K方向),该旋转扭矩作用在显影单元210上,其使得显影单元210的显影辊具有朝向靠近鼓单元220的感光鼓222移动的趋势,此时,为确保显影单元210可从显影辊和感光鼓222彼此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至显影辊和感光鼓222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一弹性构件233构造为其产生的弹性力小于弹簧的弹性力大小和旋转扭矩的作用力之和,也就是说,在处理盒200执行打印任务时,第一弹性构件233产生的弹性力不足以抵抗弹簧的弹性力和旋转扭矩的作用力之和,这将使得分离保持构件231脱离与鼓框体221的接触而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因此,在弹簧的弹性力和旋转扭矩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分离保持构件231稳定的保持在第二位置,显影辊和感光鼓222将再次彼此接触,显影单元210的姿态保持在接触位置。
进一步的,分离保持构件231依旧设置有抑制部231d,抑制部231d可与显影框体211或鼓框体221亦或是其它区别于分离保持构件231的其它部件抵接,其使得分离保持构件231在摆动过程中被阻挡,以将分离保持构件231限定在其所允许的摆动范围内,避免分离保持构件231脱离正确摆动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200的分离接触机构230在结构上作出了进一步的简化,其无需借助处理盒200以外的作用力就能实现显影辊和感光鼓222的接触或分离,在简化了处理盒结构的同时,也相应的简化了成像设备的结构。
实施例10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65-68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10中的处理盒1200,处理盒1200与上述实施例9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处理盒1200上的分离接触机构的不同。
处理盒1200的分离接触机构包括第一弹性构件1233和分离保持构件1255,第一弹性构件1233安装在鼓框体1221左右方向上一末端的安装柱1233上,分离保持构件1255可旋转的安装在显影单元的轴承盖1213上的安装孔1258上,第一弹性构件1233的一端抵接在鼓框体1221上,另一端抵接在分离保持构件1255上并可向分离保持构件1255施加弹性推动力;优选的,第一弹性构件1233为扭簧并构造为在处理盒1200未接收外力时可推动分离保持构件1255将其保持在第一位置,这时,显影辊与感光鼓1222分离,也就是耦合构件1208产生说,此时第一弹性构件1233施加在分离保持构件1255的推动力(即施加在显影单元上的推动力)大于弹簧施加在显影单元上的作用力以迫使显影单元保持在显影辊和感光鼓1222分离的位置;进一步的,分离保持构件1255构造为齿轮并布置为与耦合构件1208的齿轮部(未示出)保持啮合,当耦合构件1208接收来自成像设备1中的驱动力旋转时,耦合构件1208产生的旋转扭矩可克服第一弹性构件1233的弹性推动力而可带动显影单元转动,迫使显影辊从与感光鼓1222分离的分离位置移动至与感光鼓1222接触的接触位置移动,在这期间,耦合构件1208可驱动分离保持构件1255旋转,且分离保持构件1255可跟随显影单元一起沿着形成在驱动侧护盖上的避让槽1256转动,并最终保持在第二位置,优选的,避让槽1256为弧形槽。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1200通过设置有第一弹性构件1233和分离保持构件1255,在耦合构件1208未接收外力时,第一弹性构件1233产生的弹性力可施加在分离保持构件1255上并可推动分离保持构件1255带着显影单元保持在第一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1222实现分离;在耦合构件1208被驱动旋转时,耦合构件1208与分离保持构件1255啮合并且其产生的旋转扭矩可迫使显影单元转动,进而使得分离保持构件125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显影辊与感光鼓1222实现接触。
实施例11
如图69-70所示,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一种处理盒700,处理盒700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这里将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力接收构件732通过设置在轴承盖713上的弹性扣713a的扣接而可活动的安装在轴承盖713上,力接收构件732包括分体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741和第二部分742,第一部分741可响应于成像设备1的按压而相对于显影框体711移动,第二部分742可被第一部分741推动而相对于显影框体711移动,第一部分741包括位于其上端的可被成像设备1按压的被按压表面732a,第二部分742包括位于其下端的可被成像设备1迫推的被迫推表面732b;对于第一部分741和第二部分742,二者的连接结构是多样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部分741上设置有安装孔(未示出),在第二部分742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匹配安装的安装突起742a,该安装突起742a受力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并具有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在安装突起742a未受到外力时,安装突起742a呈张开状态,在安装突起742a插入安装孔中而受到安装孔的内壁的挤压而变形后,安装突起742a可由张开状态变形至闭合状态,以此避免与安装孔发生干涉,使得安装突起742a可顺利的安装至安装孔中,安装完成后,安装突起742a再次由闭合状态恢复变形至打开状态,安装突起742a将稳定的接合在安装孔内,可选择的,也可在第一部分741上设置有安装突起,在第二部分742中设置有安装孔;并且,第一部分741和第二部分742还可以通过安装突起和安装孔之间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这并不是限定的。而且,力接收构件732不局限于上述第一部分741和第二部分742,其还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多个分体设置的部分。
因而,可以知道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力接收构件732分成多个分体设置并相互连接的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体成型的力接收构件,这可减少因力接收构件过长致力接收构件受迫推后发生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量,提高了处理盒700的显影辊和感光鼓的接触和分离的稳定性。
实施例12
接下来将介绍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2,实施例12中示出了一种处理盒,对于该处理盒与上述实施例1-11中的处理盒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仅设置在处理盒左右两侧的任意一侧上,以避免分离接触机构在接收使显影辊和感光鼓由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的分离力的过程中,处理盒的左右两侧出现分离不同步的问题,一旦出现两侧分离不同步的问题,那么处理盒在执行打印任务时则易出现打印品质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分离接触机构仅布置在处理盒左右两侧的任意一侧上,即仅一侧上设置有被限制部分;进一步的,因处理盒左侧的存储单元架可被按压构件按压,故而处理盒的左侧可被稳定定位,当分离接触机构仍旧设置在处理盒的左侧而右侧不设置时,那么处理盒右侧将失去按压力,导致处理盒左右两侧受力不平衡,这时,处理盒的右侧定位将变得不稳定,在处理盒工作过程中,耦合构件等旋转件因旋转产生的旋转扭矩将导致处理盒的晃动增大,这将影响处理盒打印品质,这时,优选的是,分离接触机构布置在处理盒的右侧,即被限制部分布置在处理盒的右侧,以便于成像设备中的按压构件可按压处理盒的右侧,使得处理盒的左右两侧均可接收到按压力,提高了处理盒左右两侧的定位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在处理盒一侧设置有分离接触机构适用于上述实施例1-11的任一一处理盒。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感光鼓旋转轴线旋转;
鼓单元,包括所述感光鼓;
显影辊,配置为将显影剂沉积到所述感光鼓上;
显影单元,包括所述显影辊,并且能够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辊和所述感光鼓接触,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感光鼓分离;
力接收构件,包括被迫推表面,所述被迫推表面配置成可接收外力而能迫使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被限制部,配置成可限制所述显影单元和所述鼓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被限制部位于第二位置;
弹性构件,可向所述显影单元施加弹性力,使得所述显影单元具有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趋势;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被限制部的限制部,当所述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施加在所述被迫推表面上的外力撤去后,在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显影单元施加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力时,所述限制部可抑制所述被限制部的移动以保持所述显影单元在所述分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可接收外力并能驱动所述显影辊旋转的耦合构件,以及可旋转的支撑并覆盖所述耦合构件至少一部分的轴承盖,所述被限制部设置在所述轴承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和所述被限制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受力后可弹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限制部构造为可弹性移动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构造为与所述突起配合以抑制所述显影单元从所述分离位置朝向所述接触位置移动的阻挡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鼓单元一末端的护盖,所述限制部设置在所述护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接收构件安装在所述鼓单元上并且所述力接收构件可相对于所述感光鼓在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被限制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显影单元上,并可绕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可操作的连接至所述被限制部的第一弹性构件,在所述显影单元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可施加弹性力至所述被限制部而能将所述被限制部稳定的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力接收构件上,并可跟随所述力接收构件一起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40275 | 2022-09-22 | ||
CN202222514027 | 2022-09-22 | ||
CN2022226063399 | 2022-09-30 | ||
CN202222606339 | 2022-09-30 | ||
CN2022226486904 | 2022-10-08 | ||
CN202222648690 | 2022-10-08 | ||
CN202222941365 | 2022-11-05 | ||
CN2022229413657 | 2022-11-05 | ||
CN202321394687 | 2023-06-02 | ||
CN2023213946872 | 2023-06-02 | ||
CN2023219860451 | 2023-07-26 | ||
CN202321986045 | 2023-07-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42117A true CN117742117A (zh) | 2024-03-22 |
Family
ID=902580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92441.2U Active CN221804500U (zh) | 2022-09-22 | 2023-09-22 | 一种处理盒 |
CN202311234838.2A Pending CN117742117A (zh) | 2022-09-22 | 2023-09-22 | 一种处理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92441.2U Active CN221804500U (zh) | 2022-09-22 | 2023-09-22 | 一种处理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21804500U (zh) |
WO (1) | WO202406135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41118A (ja) * | 2003-05-14 | 2004-12-02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4732B2 (ja) * | 2005-04-27 | 2011-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916542B2 (ja) * | 2006-12-11 | 2012-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8377B2 (ja) * | 2007-06-29 | 2010-04-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27567B2 (ja) * | 2008-05-27 | 2013-01-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2023
- 2023-09-22 WO PCT/CN2023/120759 patent/WO2024061355A1/zh unknown
- 2023-09-22 CN CN202322592441.2U patent/CN221804500U/zh active Active
- 2023-09-22 CN CN202311234838.2A patent/CN117742117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1355A1 (zh) | 2024-03-28 |
CN221804500U (zh) | 202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79563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91851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EP1977288B1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RU2419121C2 (ru) |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 |
CN110161825B (zh) | 处理盒 | |
CN1954270A (zh) | 功能单元及其包括该功能单元的成像设备 | |
US8260173B2 (en)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9215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21804500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20933352U (zh) | 保护件和处理盒套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